浅谈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的美女大小姐经典语录-成长的足迹
龙源期刊网 http:
浅谈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作者:谢朝胜
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5期
摘 要:“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45-4
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要使
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
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
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认知
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
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
的主题图,
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
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
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
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
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
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
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
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
法。
我们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
教材所呈
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
br>与调整。
数学二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在方案设计时,我们思考如何实现新课
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乘法的
产生是有其
必要性的。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经常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长期的记录过程中由于
感觉到它的麻烦,于是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记录方法,并逐渐形成算式,演变成了乘法。我们在
教
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
考的时间和空
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
自主开展活动呢?
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
出
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
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
生想要简
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
种简单的表示方法,
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
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
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