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北京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894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海关网-家长会后作文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
(理工农医类)(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 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11
sin

cos
< br>[sin(



)sin(


< br>)]

S
台侧
(c

c)l

22
1
cos

sin

[sin(



)sin(



)]
其中
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
2
1
周长,
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cos
cos

[cos(



)cos(



)]

2
14
sin

 sin

[cos(



)cos(
< br>

)]
球体的体积公式:
V



R
3
,其中
23
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要求的.
1.设集合
A{x|x10},B{x|log
2
x0|},则A B
等于


A.
{x|x1}

C.
{x|x1}

0.9
2
( )


B.
{x|x0}

D.
{x|x1或x1}


D.y
1
>y
3
>y
2

( )
( ) 2.设
y
1
4

1
,y
2
8
0.44
,y
3
()
1.5
,则
2
B.y
2
>y
1
>y
3
C.y
1
>y
2
>y
3
A.y
3
>y
1
>y
2

3
3.“
c
”是“

k


5

,kZ”的
os2


2
12


A.必要非充分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已知α,β是平面,m,n是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m∥n,m⊥α,则n⊥α
C.若m⊥α,m⊥β,则α∥β
2
( )
B.若m∥α,α∩β=n,则m∥n
D.若m⊥α,
m

,则α⊥β

D.双曲线

D.5
( )
( ) 5.极坐标方程

cos2

2

cos

1
表示的曲线是
A.圆 B.椭圆 C.抛物线
6.若
zC

|z22i |1,则|z22i|
的最小值是
A.2 B.3 C.4
7.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
A.
2

B.


3
2
C.
23


3
D.


1
2
8.从黄瓜、白菜、油菜、扁豆4 种蔬菜品种中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三块土地上,
其中黄瓜必须种植,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
A.24种 B.18种 C.12种

D.6种
( )
3
n
2
n
( 1)
n
(3
n
2
n
)
,n1,2,,则 9.若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是
a
n

2

lim(a
1
a
2


a
n
)
等于
n

C.
( )
A.
11

24
B.
17

24
19

24
D.
25

24
10.某班试用电子投票系统选举班干部候选人.全班k名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的
编号分别 为1,2,…,k,规定:同意按“1”,不同意(含弃权)按“0”,令

a
ij


号同学当.选

1,第i号同学同意j第
j号第 同学当.选

0,第i号同学不同意

其中i=1,2,…,k,且j=1,2,…,k,则同时同意第1,2号同学当选的人数为( )



A.
a
11
a
12
 a
1k
a
21
a
22
a
2k

B.
a
11
a
21
a
1k
a< br>12
a
22
a
k2

C.
a
11
a
12
a
21
a
22
a
k 1
a
k2


D.
a
11
a
21
a
12
a
22
a
1k
a
2 k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x1.

x2,

2
|x|1.
11.函数
f(x) lg(1x),g(x)

0

x2,x1.

是偶函数.
h(x)tg2x
中,
x
2y
2
1
右顶点为顶点,左焦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12.以双曲线
169
13.如图,已知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
剩下部分母线长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那么
圆柱被截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
14.将长度为1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
和一个圆形,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

方形的周长应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f(x)cosx2sinxcosxsinx.

(Ⅰ)求
f(x)
的最小正周期;
(Ⅱ)若
x[0,
44

2
]
,求
f(x)
的最大值、最小值.
.


16.(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且
a
1
2,a
1
a
2
a
3
12.

(Ⅰ)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n
( Ⅱ)令
b
n
a
n
x(xR).
求数列

b
n

前n项和的公式.


17.(本小题满分15分)


如图,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的底面边长的3,侧棱AA
1
=
点,且BD=BC.
(Ⅰ)求证:直线BC
1
平面AB
1
D;
(Ⅱ)求二面角B
1
—AD—B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C
1
—ABB
1
的体积.





18.(本小题满分15分)
33
,
D是CB延长线上一
2

如图,椭圆的长轴 A
1
A
2
与x轴平行,短轴B
1
B
2
在y 轴上,中心为M(0,r)(
br0).

(Ⅰ)写出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Ⅱ)直线
yk
1< br>x
交椭圆于两点
C(x
1
,y
1
),D(x
2
,y
2
)(y
2
0);
直线
yk
2
x
交椭圆于两

G(x
3
,y
3
),H( x
4
,y
4
)(y
4
0).
求证:
kx x
k
1
x
1
x
2

234

x
1
x
2
x
3
x
4
(Ⅲ)对于(Ⅱ)中的C,D,G,H,设CH交x轴于点P,GD交x轴于点Q.
求证:|OP|=|OQ|. (证明过程不考虑CH或GD垂直于x轴的情形)

















19.(本小题满分14分)


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A,B,C三点处,且AB=AC=a, BC=2b.今计划合建一个中
心医院,为同时方便三镇,准备建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点处,(建 立坐标系如图)
(Ⅰ)若希望点P到三镇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
点P应位于何处?
(Ⅱ)若希望点P到三镇的最远距离为最小,
点P应位于何处?









20.(本小题满分14分)

yf(x)
是定义在区间
[1,1]
上的函数,且满足条件:
(i)
f(1)f(1)0;

(ii)对任意的
u,v[1,1],都有|f(u)f(v)||uv|.

(Ⅰ)证明:对任意的
x[1,1],都有x1f(x)1x;

(Ⅱ)证明:对任意的
u,v[1,1],都有|f(u)f(v)|1;

(Ⅲ)在区间[-1,1]上是否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奇函数
yf(x)
,且使得
1

|f(u)f(v)||uv|.当u,v[0,].

2




|f(u)f(v)|| uv|,当u,v[
1
,1].

2

若存在,请举一 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北京卷)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A 2.D 3.A 4.B 5.D 6.B 7.C 8.C 9.C 10.C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1.
f(x);g(x)
12.
y
2
36(x4)
13.
1
2
4


r(ab)
14.
2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5.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倍角、和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 力,满分
13分. (Ⅰ)解:因为
f(x)cos
4
x2sinxc osxsin
4
x

(cos
2
xsin
2
x)(cos
2
xsin
2
x)sin2x
cos2 xsin2x2cos(2x
所以

4

)
f(x)
的最小正周期
T
2
2



.

2
444
(Ⅱ)解:因为
0x

所以
5


,
2x.

2x



时,
cos(2x

)
取得最大值
2
;当
2x

4
44
4
2


时,
cos(2x

)
取得最小
4
值-1. 所以
f(x)

[0,]
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
2.

2
a
1
a
2
a
3
3a
1< br>3d12,

a
1
2,d2.


16.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3分.
(Ⅰ)解:设数列
{a
n
}
公差为
d
,则
所以
a
n
2n.
(Ⅱ)解:令
S
n
b
1
b
2
b
n
,
则由
b
n
a
n
x
n
2nx
n
,


S
n
2x4x
2


(2n2)x
n1
2nx
n
,

xS
n

2< br>x
2

4
x
3

(2
n2)
x
n

2
nx
n1
,


x1
时,①式减去②式,得
(1x)S
n
2(xxx)2nx
2nn1
2x(1x
n
)
2 nx
n1
,

1x
nn1
所以
S
2x(1x)

2nx
.

n
1x
(1x)
2

x

x
1
时,
S
n
24

2n n(n1)
综上可得当
x1
时,
S
n
n(n1)

1
时,
S
n
2x(1x
n
) 2nx
n1

.
1x
(1x)
2
17.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正棱柱的性质,棱锥的体积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
逻 辑推理能力. 满分15分.
(Ⅰ)证明:CDC
1
B
1
, 又BD=BC=B
1
C
1
, ∴ 四边形BDB
1
C
1
是平行四边形, ∴BC
1
DB
1
.
又DB
1

平面AB
1
D,BC
1

平面AB
1
D,∴直线BC
1
平面AB
1
D.


(Ⅱ)解:过B作BE⊥AD于E,连结EB
1

∵B
1
B⊥平面ABD,∴B
1
E⊥AD ,
∴∠B
1
EB是二面角B
1
—AD—B的平面角,
∵BD=BC=AB,
∴E是AD的中点,
BE
1
AC
3
.

22
在Rt△B
1
BE中,
3
3
B
1< br>B
2
tgB
1
BE3.
∴∠B
1
E B=60°。即二面角B
1
—AD—B的大小为60°
3
BE
2
(Ⅲ)解法一:过A作AF⊥BC于F,∵B
1B⊥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B
1
C
1
C,
∴AF ⊥平面BB
1
C
1
C,且AF=
33
33,

V
CABB
V
ABBC

1
S
< br>BBC
AF

22
3
11111
111


1
(
1

33
3)
33

27
.
即三棱锥C
1
—ABB
1
的体积为
27
.

32228
8
解法二:在三棱柱ABC— A
1
B
1
C
1
中,
S
ABB
1
S
AAB
V
C
1
ABB
1
V
C
1
AA
1
B
1
V
AA
1
B
1
C
1

1
1
13
2
3327
即三棱锥C—ABB的体积为
27


1
S< br>11
(43).
.
A
1
B
1
C< br>1
AA
1

33428
8
18.本小主要考查直线 与椭圆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
22
x(yr)
(Ⅰ)解:椭圆方程为焦点坐标为
F
1(a
2
b
2
,r),F
2
(a
2
b
2
,r),

1,
a
2
b
2
离心率
e
a
2
b
2
.

a
( Ⅱ)证明:将直线CD的方程
yk
1
x
代入椭圆方程,得
b
2
x
2
a
2
(k
1
xr)
2
a
2
b
2
,

整理得
(b
2
a
2
k
1
2
)x
2
2k
1
a
2
rx(a
2
r
2
a
2
b
2< br>)0.
根据韦达定理,得
2k
1
a
2
r
a
2
r
2
a
2
b
2
所以
x
1
x
2
r
2
b
2

x
1
x
2

2
,x
1
x
2

2

ba
2
k
1
2
b a
2
k
1
2
x
1
x
2
2k1
r
将直线GH的方程
22
yk
2
x
代入椭 圆方程,同理可得
x
3
x
4

rb

x
3
x
4
2k
2
r
k
1
x1
x
2
r
2
b
2
k
2
x< br>1
x
2
由①,②得

x
1
x
2
2rx
1
x
2
所以结论成立.
(Ⅲ)证明:设点P(p,0),点Q(q,0),由C、P、H共线,



x
1
pk
1
x
1
解得
p
( k
1
k
2
)x
1
x
2

,
k
1
x
1
k
2
x
2
x
2
pk
2
x
2
(k
1
k
2
) x
2
x
3
k
1
x
1
x
2
kxx
由
234
,

k
1
x
2
k
2
x
3
x
1
x
2
x
3x
4
x
2
x
3
x
1
x
4< br>

k
1
x
2
k
2
x
3
k
1
x
1
k
2
x
4
由D、Q、G共线,同理可得

q
变形得

即< br>
(k
1
k
2
)x
2
x
3

(k
1
k
2
)x
1
x
4

k
1
x
2
k
2
x
3
k
1
x
1
k
2
x
4
所以
|p||q|,即|OP||OQ|.

19.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不等式 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Ⅰ)解:由题设 可知,
a
平方和为

,则P至三镇距离的
b0,
ha
2
b
2
,
设P的坐标为(0,
y
)< br>时,函
h
h2
f(y)2(b
2
y
2
) (hy)
2
3(y)
2
h
2
2b
2< br>.
所以,当
y
3
33
1
2
ab2
).

3

f(y)
取得最小值. 答:点P的坐标是
(0,
(Ⅱ)解法一:P至三镇的最远距离为
g(x)



b
2
y
2
,当b
2
y
2
|hy|,
22


|hy|,当by|h y|.

h
2
b
2
h
2
b< br>2
*
,

y,
于是
by|hy|
解得
y
2h2h
22
22
22*
hb

n
by,当yy,

g(y)


y 0,

hb
时,
b
2
y
2
在[
2h
*


|hy|,当yy.
y
*< br>,)
上是增函
数,而
|h
*
y|在(-,y
*
]
上是减函数. 由此可知,当
yy
n
时,函数
g(y)
取得最小值. 当
,而
h
2
b
2
y0,

2h
hb
时,函数
b
2
y
2
在[
y
*
,)
上,当
y0
时,取得最小值
b
|hy|在(-,y< br>*
]
上为减函数,且
|hy|b.
可见, 当
y0
时, 函数
g(y)
取得最小值. 答

hb< br>时,点P的坐标为
(0,
a
2
2b
2
2a
2
b
2
);

hb
时,点P的坐标为(0,0),其中
ha
2
b
2
,


b
2y
2
,当b
2
y
2
|hy|,
解法二:P至三镇的最远距离为
g(y)

b
2
y
2
|hy|
解得

22


|h y|,当by|hy|.


h
2
b
2
h
2
b
2
*
,
于是
y,

y
2h
2h
2*

2

g(y)

by,当yy,


*


|hy|,当yy.










y
*
0,即hb时,zg(y)
的图象如图
(a)
,因此,当
y y
*
时,函数
g(y)
取得最小值.
yy
*
,

hb时,zg(y)
的图象如图
(b)
,因此,当
y0
时,函数
g(y)
取得最小值.
答:当
hb
时, 点P的坐标为
(0,
a
2
2b
2
2a
2
b
2
);

h
22
,其中
hab.

b
,点P的坐标为(0,0)

22
解法三:因为在△ABC中, AB=AC=
a,
所以△ABC的外心M在射线AO上,其坐标为
(0,
a 2b
)

22
2ab
且AM=BM=CM. 当P在射线 MA上,记P为P
1
;当P在射线MA的反向延长线上,记P为P
2


h
,则点M在线段AO上,
a
2
b
2b
(如图1)
这时P到A、B、C三点的最远距离为
P
1
C 和P
2
A,且P
1
C≥MC,P
2
A≥MA,所以点P与外 心M
重合时,P到三镇的最远距离最小.

ha
2
b2
b
(如图2),则点M在线段AO外,这时
P到A、B、C三点的最远距离为P
1
C或P
2
A,
且P
1
C≥OC,P
2
A≥OC,所以点P与BC边中点O重合时,
P到三镇的最远距离最小为
b
.
答:当
h
(0,
a
2
2b
2
2a
2
b
2
a
2
b
2
b
时,点P的位置在△ABC的外心
)
;当< br>ha
2
b
2
b
时,点P的位置在原点O.

20.本小题考查函数、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 4分.
(Ⅰ)证明:由题设条件可知,当
x[1,1]
时,有
|f(x) |f(x)f(1)|x1|1x,



x1f(x)1x.

时,有|f(u)-f(v)||u-v|1.
(Ⅱ)证法一:对任意的
u,v [1,1],当|uv|1
时,uv

|u-v|1
所以,|
0,
不妨设
u0,

v0且v-u1,
< br>f(u)f(v)||f(u)f(1)||f(v)f(1)||u1||v1|

f(u)f(v)|1.

1u1v2(vu)1.
综上可知,对任意的
u,v[1,1],
都有
|
证法二:由(Ⅰ )可得,当
x[0,1]时,f(x)1-x,x[1,0]时,|f(x)||f(x) f(1)1x1|x|.

所以,当
x[1,1]时,|f(x)1 |x|.
因此,对任意的
u,v[1,1],


|uv| 1
时,
|f(u)f(v)||uv|1.

|uv|1时,有
uv0


1|uv||u||v|2.

所以
|f(u)f(v)||f(u)||f(v)|1|u|1|v|2 (|u||v)1.

综上可知,对任意的
u,v[1,1],
都有
|f(u)f(v)|1.

(Ⅲ)答:满足所述条件的函数不存在.
理由如下,假设存在函数
f(x)
满足条件,则由
|
1
f(u)f (v)||uv|,u,v[,1],

2

|
11
111
f()f(1)||1|.

f(1)0,
所以
|f()|.

22
222f(x)
为奇数,所以
f(0)0.
由条件
|
1
f( u)f(v)||uv|,u,v[0,],

2
又因为


111
|f()||f()f(0)|.
② ①与②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这样的函数不存在.
222

紫玫瑰的花语-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2015中秋节-美丽的祖国手抄报


宜宾人亊考试网-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搞笑短语-河南省财政厅网站


上海电力学院地址-母亲节作文600字


汉字手抄报-山东人事信息网


桃花园-优秀个人简历范文


病例范文-重温入党誓词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