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8年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精编含解析)

巡山小妖精
940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4: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祖国手抄报-感恩祖国演讲稿




河北区201
7

2018
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数学(理工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 用时120分钟.第
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
贴考试用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 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 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B
互斥,那么
P

A∪B
)=
P

A
)+
P

B


如果事件
A

B
相互独立,那么
P

AB
)=
P

A

P

B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球的体积公式
V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全集为R,集合
A.
【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全集为,由集合 ,求出集合的补集,然后利用交集的定义求出的补集与的交集
即可
.
详解:


集合

故选
B.

B. C.
,则集合
D.
等于( )



点睛: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
.
研究两集合的关系时, 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
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本题实质求满足不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的集合
.



2.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分析:由俯视图可得底面为边长为的等 边三角形,由侧视图与正视图可得高为,利用棱柱的体
积公式可得结果
.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
且底面为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为,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
A.
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
.
三视图问题
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 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
.
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
不但要注 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
位置对几 何体直观图的影响,对简单组合体三视图问题,先看俯视图确定底面的形状,根据正视图和侧视
图,确定 组合体的形状
.
3. 命题
A.
C.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命题的否定
故选C.
点睛: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 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
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 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
为:.
的否定
B.
D.
为( )




接否定结论即可.
4. 二项式
A. B.
的展开式的第二项为( )
C. D.

【答案】
D
【解析】
根据展开式通项可得:
的最大值为( ) 5. 若实数x,y满足,则
A.
7
B.
8
C.
9
D.
14
【答案】
C
【解析】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平移直线

.
详解:

,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求最大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平移直线
经过点时,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直线

代入目标函数
即目标函数
的截距最大,此时最大,

,解得

,即,



的最大值为,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属简单题
.
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是“一
画、二移、三求”:(
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
2
)找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解对应



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就 是最优解);(
3
)将最优解坐标代入
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
6.
己知点A(-1,0)、B(1,0)分别为双曲线
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则双曲线的 方程为( )
A.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条件可得

,不妨设点
M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由题意可得等腰△
ABM
中,

故可得曲线方程

B. C. D. 的左、右顶点,点M在双曲线上,且△ABM是

由此可得点
M
的坐标, 然后根据点
M
在双曲线上可得

故双曲线的方程为

详解

由题意得
设点
M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在第一象限,
则在等腰△
ABM
中,有


M
的横坐标为


M
的坐标为
又点



,纵坐标为


在双曲线上,

解得

. ∴
双曲线的方程为
故选
D. 点睛

对于圆锥曲线中的特殊几何图形的问题,解题时要根据题意将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 曲线中的有关
系数的问题处理,如根据等腰三角形可得线段相等、底边上的高与底边垂直等

7. 若正数a

b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 1 B. 6 C. 9 D. 16
【答案】
B
【解析】分析:由
等式可求得最小值.

得,由此可得,,将代入所求值的式子中,利用基本不



详解:

正数

同理



满足



,解得


当且仅当

故选
B


,即
的最小值为
6


时等号成立.

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及方法
(1)
若已经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则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
若不直接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需要通过配凑、进行恒等变形,构造成满足条件的形式,常用 的方法
有:“
1”
的代换作用

对不等式进行分拆、组合、添加系数 等.
8. 已知函数,若存在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d,满足f (a)=f (b)=f (c)=f
,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d)=m.则以下三个结论:①m∈[l,2);②a+b+c+d∈
③关于x的方程f (x)=x+m恰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
C
【解析】画出函数图像如图所示,显然当时方程
存在互不相等实 根,,,,则(
1
)正确;(
2
)当

,即

;当
,故(
2
)正确;
(3)求函数与交点的个数,当

时,
yu

时,

时,


恰有四个不等实根.故(3)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 本卷共12小题,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的值是
_________
.

【答案】
30
【解析】分析:依次执行所给框图中的程序可得输出结果.

详解:执行程序框图中的程序,可得:



,满足条件
,满足条件
,不满足条件
,继续运行;
,继续运行;
,停止运行.输出
30


点睛:对于判断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的问 题,首先要弄清程序框图想要实现的最终功能.对于条件结构

要根据条件进行判断

弄清程序的流向;对于循环结构

要弄清楚循环体是什么、变量的初始条件是什么和循环的终止条件是什么

要特别注意循环终止时各变量的当前值.
10. 若复数
【答案】
30
为纯虚数(i为虚数单位),则实数a的值为
_________
.



【解析】分析:将复数
详解:由题意得

复数
解得
是纯虚数,





化成代数形式后,再根据纯虚数的概念求出的值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和复数的有关概念,考查学生的运算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进行复
数的运 算.

11.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B=2C,2b=3 c.则cosC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由,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又由,则,即可得
,从而可得结果
.
详解:根据题意,
又由
变形可得
又由
解可得


,故答案为
.
,则


中,


,则有,


12. 若点
【答案】
4
在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t为参数)上,则等于_________.
【解析】分析:将点< br>详解:
抛物线

代入抛物线的普通方程,求出的值,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计算

t为参数)可化为

的长
.
在以F
为焦点的抛物线

(t为参数)上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化为 普通方程,以及根据标准方程求焦点、点在曲线上、两点间距
离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13. 由曲线
【答案】

【解析】两曲线相交:
所求面积
,解出交点横坐标为,



与直线y=x-2及y轴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故答案为:
.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关点的坐标后根据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求解即可.

分析: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整理得
解得或




可得








(舍去)






点睛: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三种方法:利用定义;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解题
时可根据所给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已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已知函数
(I)求函数f (x)的最小正周期;
(II)当x∈[0,]时,求函数f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
(1);(2).


【解析】分析:
(Ⅰ)< br>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将函数

函数,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公式可得函数的周期
;(II)
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可 得到
的单调区间

由的范围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详解:
(Ⅰ)∵


,即
,即

时,函数
时,函数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Ⅱ)∵
∵当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
.
函数

的单调区间的求法:
(1)
代换法:


求得函数的减区间,
,
把看作是一个整体,由

若求得增区间;,
则利用诱导公式先将的符号化为正,再利用

的方法,或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规律进行求解;
(2)
图象



法:画出三角函数图象,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
16.
某地拟建立 一个艺术博物馆,采取竞标的方式从多家建筑公司选取一家建筑公经过层层筛选,甲、乙两家
建筑公司进 入最后的招标.现从建筑设计院聘请专家计了一个招标方案:两家公司从6个招标问题中随机抛
取3个问 题,已知这6个问中,甲公司可正确回答其中的4道题,而乙公司能正确回答每道题目的概率均为
,且甲 、乙两家公司对每题的回答都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I)求甲、乙两家公司共答对2道题的概率;
(II)设X为乙公司正确回答的题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
(1);(2)见解析.
【解析】分析:(
I
)根据互斥 事件的概率公式、独立事件概率公式,结合组合知识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
得出两家公司答对题的概率 ;
(II)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公式概率公式计算随机变量的概率,从而可得的分布
列, 利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可得的数学期望
.
详解:
(I)由题意可知,所求概率:

(II)乙公司正确回答的题数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




∴X得分布列为: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 式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
数学期望,属于中档题
.
求解该类问题,首先正确要理解题意,其次要准确无误的找出随机变量的所以可能



值,计算出相应的概率,写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正确运用均值、方差的公式 进行计算,也就是要过三关:

1
)阅读理解关;(
2
)概率计算关 ;(
3
)公式应用关
.
17.
如图,由直三棱柱和四棱锥构成的 几何体中,
,平面
(I)求证:
(II)若M为

中点,求证:平面;
所成的角为?若存在,求得值,若
平面
(III)在线段BC上(含端点)是否存在点P,使直线DP与平面
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1)见解析;(2)见解析;(3)不存在这样的点P.
【解析】分析:(
I)

由于
得平面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

利用
平面

从而可证明
;(II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III
)由(II) 可知平面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设

的法向量数量积为零可
,利用空间向的法向量
量夹角余弦公式列方程可求得
详解:
证明:(I)在直三棱柱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且平面
,从而可得结论.
中,
平面




(II)在直三棱柱


平面,∴

中,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可得
,,,,

设平面

∵为

又平面
的法向量

的中点,∴

,∴

平面


令 则




(III)由(II)可知平面


若直线DP与平面

的法向量

所成的角为,

解得
所成的角为 故不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直线DP与平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证明与求值,属于难题
.
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 步骤是:(
1

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
)写出 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
3
)设出相
应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直线 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
4
)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
系;(< br>5
)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
.
18. 已知等差数列{}中,=1,且,,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II)设
【答案】
(1)
,求数列{}的前2n项和
,
.
成等比数列.
.(2)见解析.

故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解析】分析:



设等差数列
{}
的公差 为
d,
由题意可求得
公式
.(



(Ⅰ )
可得
数项两部分后再求和

详解:(
I
)设等差数列
{}
的公差为
d,



解得


时,

,不合题意,舍去.
,且
,,



成等比数列,
,故选用分组求和的方法将数列
{}
的项分为计数项和偶

d=2.

(II)



∴当
n
为偶数时,,

n
为奇数时,
∴数列
{}
的奇数项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偶数项是以
8
为首 项,
16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数列
{}
的前
2n
项的和






点睛:(
1
)等差、等比 数列的运算中,要注意五个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得到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
方程(方程组)达到 求解的目的.

(2)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

若通项符合等差数列或等比数 列

则直接用公式求和;若通项不符合等差或
等比数列

需要通过对 通项变形

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或可求数列前
n
项和的数列求解.当数列的通项 中含

19.
设椭圆C:
线段BF的中点,且AB⊥
(I)求椭圆C的离心率;
(II)若过A、B、三点的圆与直线l: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
的左、右焦 点分别为、,上顶点为A,在x轴负半轴上有一点B,满足为
或的字样时,一般要分为
n
为奇数和
n
为偶数两种情况求解

(III)在(I)的条件下,过右焦 点作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N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m,
0)使得以PM,PN为邻 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1)
(2)
;(3).
中有



,可得椭圆的方程.


)< br>由

整理可得【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得在在 直角三角形




由题意可得过
A、B、F
2< br>三点的圆的圆心为
F
1
(-c,0)
,半径
r=
=2 c,
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可得
条件可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系可得
MN
的中点
Q
的坐标为
,解得
c=1,
从而,
,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结合根据系数的关
,若以
PM,PN
为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由
此得到,整理得

最后可求得

详解 :(
I)

AB

AF
2

为的中点,











即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II
)过
A、B、F
2
三点的圆的圆心为
F
1
(-c,0),半径
r=
∵直线


解得
c=1.










相切,
=2c.
∴椭圆
C
的方程为
(II I
)由
(I)
知,
F
2
(1,0)
,直线
MN
的方程为


消去
y
整理得
∵直线与椭圆< br>C
交于
M,N
两点,


M(,),N(,),


∴,

MN
的中点
Q
的坐标为,
若以
PM,PN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则,




整理得





∴.


. 故存在满足题意的点
P
,且
m
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1)存在性问题通常采用“肯定顺推法”

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其步骤为:假设满足条件的元

(
点或参数
)存在

并用待定系数法设出

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方程组 )

若方程




实数解

则 元素
(
点或参数
)
存在;否则元素
(
点或参数
)< br>不存在.
(2)
解析几何中求范围或最值时,首先建立关于某一参数为为变量的目标函 数

再根据函数的特征求出范
围或最值

20. 已知函数
(I)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II)若对于任意的,恒有,求a的取值范围.
,其中a >2.
(III)设,,求证:.
,单调减区间为(1,a-1).(2)(2,5];(3)见解析.
求得的范围,可得函数

恒有

即函数
增区间,求
【答案】
(1)f(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解析】分析:
(I)
求出
得的范围,可得函数
,等价于
,在定义域内,分别令
的减区间;
;(II)
对任意的
,令




上为增函数
,,
∴恒成立

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III)
由(I)可知当时,函数为减函数, ,由(II)知

即可证明结论
.
详解:
(I)函数f(x)的定义域为


解得


,则

,即




,解得0a-1,
,解得1,单调减区间为(1,a-1).
等价于


·
∴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II)设
整理得,

,则不等式
∴函数g(x)在x∈(0,+∞)上为增函数.




(III)∵

那么
由(II)知


,∴

∵a>2 ∴
恒成立
,即a的取值范围是(2,5].
由(I)可知当时,函数f(x)为减函数,





即.

点睛:本题是以导数的运用为背景的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函 数思想,化归思想,抽象概括能力,综合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近来高考在逐年加大 对导数问题的考查力度,不仅题型在变化,
而且问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加大,本部分的要求一 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考查求导公式,
求导法则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第二层次是导数的简单应用, 包括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等;第三
层次是综合考查,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传统内 容中有关不等式甚至数列及函数单调性有机结
合,设计综合题.

温暖为话题的作文-水浒传读后感600


人力资源管理师成绩查询-芙蓉树


北京专科院校-关于老师的故事


节约用电的方法-安阳工学院教务网


吊脚楼-上海市崇明中学


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创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养狗知识-活动主题


关于春天的对联-教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