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温柔似野鬼°
606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4: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教师节的诗-人大工作总结



成都市
2016
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数学
(
理科
)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 2
小题,每小题
5

,

60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设全集
UxZ

x1

x3

0
,集合
A

0,1,2

,则
C
U
A
=( )
A.

1,3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先求得全集包含的元素,由此求得集合
A
的补集
.
【详解】由
x1

x3

0
解得
1x3
,故
U

1,0,1,2,3

,所以
CU
A

1,3

,故选
A.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及运算,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
2.
复数
z(2i)(1i)
的共轭复数为(


A.
33i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直接相乘,得
13i
,由共轭复数的性质即可得结果
【详解】∵
z(2i)(1i)13i

∴其共轭复数为
13i
.
故选:
D
【点睛】熟悉复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共轭复数的性质.
3.
已知函数
f

x

xasinx,xR
,若
f

1

2
,则
f

1

的值等于(


3

B.

1,0

C.

0,3

D.

1,0,3


B.
33i
C.
13i
D.
13i

A.
2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2
C.
1a
D.
1a



由函数的奇偶性可得,
f(1)f(1)2

3
【详解】∵
f(x)xasinx

其中
g(x) x
3
为奇函数,
t(x)asinx
也为奇函数

f(x)g(x)t(x)
也为奇函数

f(1)f(1)2

故选:
B
【点睛】函 数奇偶性的运用即得结果,小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有:①奇函数±奇函数
=
奇函数;②奇
函数×奇函数
=
偶函数;③奇函数÷奇函数
=
偶函数;④偶函数±偶 函数
=
偶函数;⑤偶函数×偶函数
=
偶函
数;⑥奇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⑦奇函数÷偶函数
=
奇函数
在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已知
E、且
A
1
EEFFGGC
1
.
G
分别是 线段
A
1
C
1
上的点,
4.
如图,
F
则下列直线与平面
A
1
BD
平行的是(



A.
CE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CF
C.
CG
D.
CC
1

连接
AC
,使AC

BD
于点
O
,连接
A
1
O
CF
,可证四边形
A
1
OCF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br>A
1
OCF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连接
AC
,使
AC

BD
于点
O
, 连接
A
1
O

CF
,则
O

AC
的中点,




在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AA
1< br>CC
1

AA
1
CC
1
,则四边形
AAC
11
C
为平行四边形,
AC
11
AC

A
1
C
1
AC

QO

F
分别为
AC

A
1
C
1
的中点,
A
1
FOC

A
1
FOC

所以, 四边形
A
1
OCF
为平行四边形,则
CFA
1
O< br>,

平面
A
1
BD
,因此,
CF
平面
A
1
BD
.
QCF
平面
A
1BD

AO
1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xy0

5.
已知
x

y
满足约 束条件

xy2


z2xy
的最大值为

y0

A.
1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B.
2
C.
3
D.
4


z2xy
等价于y2xz
,作直线
y2x
,向上平移,
易知当直线经过点< br>
2,0


z
最大,所以
z
max
2204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目标函 数的几何意义,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



问题的基本方法.
6.
若非零实数
a

b
满足
2
a
3
b
,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是(


A.
ba

C.
ba

【答案】
C
【解析】

【分析】

B.
ba

D.
ba


2
a
3
b
 t
,则
t0

t1
,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得
a

b
后,然后取绝对值作差比较可得.
【详解】令
23t
,则
t0

t1

alog
2
t
a b
lgtlgt
blogt
,,
3
lg2lg3
ab
故选:
C.
lgtlgtlg t

lg3lg2

0
,因此,
ab
.
lg2lg3lg2lg3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同时也考查了指数式与 对数式的转化,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
等题.
7.
已知
sin

A.


D.


1



,则
sin

的值等于(


24

3

B.

7

9
2

9
C.
2

9
7

9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由余弦公式的二倍角可得,
cos(






7
)12sin
2




,再由诱导公式有
2

24

9< br>
7
cos(

)sin

,所以
s in



29
【详解】∵
sin




1





24

3
∴由余弦公式的二倍角展开式有







7
cos(< br>
)12sin
2





2

24

9
又∵
cos(



2
)sin



sin

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属于简单题
8.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
n
的值为(


7
9

A.
1

C.
3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列出循环的每一步,进而可求得输出的
n

.
B.
2

D.
4

【详解】根据程序框图,执行循环前:a0

b0

n0

执行第一次循环时:a1

b2
,所以:
9
2
8
2
40
不成立.
继续进行循环,



a4

b8
时,
6
2
2
2
40
成立,< br>n1

由于
a5
不成立,执行下一次循环,



a5

b10

5
2
0
2
40
成立,
n2

a5
成立 ,输出的
n
的值为
2
.
故选:
B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和条件结构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
能 力,属于基础题型.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 br>
0,2


N

1,0

,若 动点
M
满足
值范围是(


A.

0,2


MA
MO
uuuuruuur
2

,则
OM·ON
的取

B.


0,22



D.


22,22


2

C.

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22
设出
M
的坐标为
(x,y)
,依据题目条件,求出点
M
的轨迹方程
x(y2)8

写出点
M
的参数方程,则
OM·
ON
结果
. ON22cos

,根据余弦函数自身的范围,可求得
OM·
【详解】 设
M(x,y)

,则
uuuuruuur
uuuuruuur< br>∵
MA
MO
2

A

0,2



x
2
(y2)
2
xy
222

2222

x(y2)2(xy)

22

x(y2)8
为点
M
的轨迹方程


x22cos

∴点
M
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y222sin

则由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有:
uuuuruuur
OM·ON22cos


又∵
cos

[1,1]

uuuuruuur

OM·ON22cos

[22,22]



故选:
D
【点睛】考查学生依据条件求解各种轨迹 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代数式转换,能够利用三角换元的思想处
理轨迹中的向量乘积,属于中档题
.
求解轨迹方程的方法有:①直接法;②定义法;③相关点法;④参数法;
⑤待定系数法 < br>*
《大戴礼》中.“
n
阶幻方
n3,nN
”是由前
n
2
10.
“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

个正整数组成的—个
n
阶方阵,其各行各列及两条对角线所含的
n
个数之和 (简称幻和)相等,例如“3阶
幻方”的幻和为15(如图所示).则“5阶幻方”的幻和为( )

A. 75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65 C. 55 D. 45
计算
12L 25
的和,然后除以
5
,得到“5阶幻方”的幻和.
125
 25
【详解】依题意“5阶幻方”的幻和为
12L25
,故选B.

2
65
55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考查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属于基础题
.
x
2
y
2
2
11.
已知双曲线
C:
2

2
1
a0,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F
2
,抛物线
y2px

p0

与双曲
ab< br>线
C
有相同的焦点
.

P
为抛物线与双曲线
C
的一个交点,且
cosPF
1
F
2




A.
5
,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7
2

3
B.
2

3
C.
2

3
D.
2

3

【答案】
D
【解析】

【分析】


P F
1
F
2

1
m

PF
2n
,根据
cosPF
55
和抛物线性质得出
PF
2
m
,再根据双曲线性质得出
77



m7a

n5a
,最后根据余弦定理列方程得出
a

c
间的关系,从而可得出离心率.
【详解】过
P
分别向
x
轴和抛物线 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M

N
,不妨设
PF
1
m

PF
2
n



MF
1
PNPF
2
PF
1
cosPF
1
F2

5m

7
5m
2a
,得
m 7a

n5a

7
QP
为双曲线上的点,则
PF
1
PF
2
2a
,即
m
549a
2
4c
2
25a
2
PF
1
F
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F

1
F
2
2c
,在
727a2c
整理得
c
2
5ac6a
2
0
,即
e
2
5e60

Qe 1
,解得
e2

e3
.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离心率的求解,涉及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
档题.


x1


,1x3

sin
·a
n
,并,若函数
f

x

的 极大值点从小到大依次记为
a
1
,a
2

12.
已知函数
f

x



2

2f

x2

,3x100

·b
n
, 则记相应的极大值为
b
1
,b
2
,?·
A.
2
50
2449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对此分段函数的第一部分进行求导分析可知, 当
x2
时有极大值
f(2)1
,而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定义


ab

的值为(


ii
i1
n
B.
2
50
2549
C.
2
49
2449
D.
2
49
2549



域的循环,而 值域则是每一次前面两个单位长度定义域的值域的
2
倍,故此得到极大值点
a
n
的通项公式
a
n
2n
,且相应极大值
b
n2
n1
,分组求和即得
【详解】当
1x3
时,
f

(x)



x

cos
2

2




显然当
x2
时有,
f

(x)0

∴经单调性分析知
x2

f(x)
的第一个极值点
又∵
3x100
时,
f(x)2f(x2)


x4

x6

x8
,…,均为其极值点
∵函数不能在端点处取得极值

a
n
2n

1 n49

nZ

∴对应极值
b
n
49
2
n1

1n49

nZ

(29 8)491(12
49
)
2
49
2449



a
i
b
i


212< br>i1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函数极值的求解,从函数表达式中抽离 出相应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最后分组求
和,要求学生对数列和函数的熟悉程度高,为中档题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90

)
二、填空题
: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 br>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

(2x)
的展开式中,
x
2
的系数为______
.(
用数字作答
)

【答案】80
【解析】

【分析】

利用二 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展开式的通项,令
r2
,求出展开式中
x
2
的系数.
5rrr
【详解】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为
T
r1
2 C
5
x

32

r2

x
2
的系数为
2C
5
80

5
故答案为
80



【点睛】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的工具.
14.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

a
n

中,
a
2
a
6

a
12
依次成等比数列,则
【答案】
a
12
的值是__________.
a
2
9

4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等比 中项的性质,化简求出公差与
a
2
的关系,然后转化求解
【详解】设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为
d
,则
d0

2
由于
a
2

a
6

a12
依次成等比数列,则
a
6
a
2
a
12< br>,即

a
2
4d

a
2
a
2
10d


a
12
的值
.
a
2
2
Qd0
,解得
a
2
8d
,因此,
故答案为:
a
12
a
2
10d
18d 9

.
a
2
a
2
8d4
9
.
4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等比中项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
15.某学习小组有
4
名男生和
3
名女生
.
若从中随机选出< br>2
名同学代表该小组参加知识竞赛,则选出的
2
名同
学中恰好
1
名男生
1
名女生的概率为
___________

【答案】
4

7
【解析】

【分析】
< br>从
7
人中选出
2
人则总数有
C
7
,符合条件 数有
C
4
C
3
,后者除以前者即得结果
2
【详 解】从
7
人中随机选出
2
人的总数有
C
7
21< br>,则记选出的
2
名同学中恰好
1
名男生
1
名女生的概 率为
2
11
事件
A

11
C
4
C
3
124


P(A)
2
C
7
217
故答案为:
4

7
【点睛】组合数与概率的基本运用,熟悉组合数公式


16.
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ABBCAC
,侧棱
AA
1

底面ABC
,且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3
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
O
的表 面上,则球
O
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
【答案】
4


【解析】

【分析】
< br>分析题意可知,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为正三棱柱,所以三棱柱的中心即为外接球的球心
O

3
.
若该 三

a


h

设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a< br>,高为
h
,则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3ah33
,球的半径表示为R



2



3


再由重要不等式即可得球
O
表面积的最小值
【详解】如下图,
∵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为正三棱 柱
∴设
A
1
C
1
a

BB
1
h

∴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3ah33


ah3

2
2
ah

a


h

又外接球半径
R

21



2

3
2

3

当且仅当
2
2
a
3

h
6
时,等号成立,此时
h2

a

2
2
∴外接 球表面积
S4

R
2
4

.
故答案为:
4




【点睛】
考查学生对几何体的正确认识,能通过题意了解到题目传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空间想 象力,能够利用题目
条件,画出图形,寻找外接球的球心以及半径,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br>:
本大题共
6
小题
,

70

.< br>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已知
ABC< br>中,角
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b,c
,且
acos B

1
)求角
A
的大小;

2
)求< br>sin
2
Bsin
2
CsinBsinC
的值
.
【答案】(
1

A
【解析】

【分析】


1
)正弦定理的边角转换,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特殊角的余弦值即可求出答 案;
1
bc.

2
3
2

;(
2

.
3
4
b
2
c
2
bc

2
)构造齐次式 ,利用正弦定理的边角转换,得到
sinBsinCsinBsinC
sinAg

a
2
22
2
结合余弦定理
a
2
b< br>2
c
2
2bccosA

得到
sinBsin CsinBsinC
【详解】解:(
1
)由已知,得
22
3

4
1
sinAcosBsinBsinC

2
又∵
sinCsin

AB



1
sinBsinAcosBcosAsinB

2
1

cosAsinBsinB0
,
因为
B 

0,


,sinB0

2

sinAcosB
1

cosA

2

0A



A
2

.
3

2
)∵sin
2
Bsin
2
CsinBsinC

sin
2
Bsin
2
CsinBsinC

 sinAg
2
sinA
2
3b
2
c
2
 bc

g
4a
2
又由余弦定理,得
a
2
b
2
c
2
2bccos
b
2
c
2
bc

2


3

sinBsinCsinBsinC
22
3
< br>4
【点睛】
1.
考查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2.
能处 理基本的边角转换问题;
3.
能利用特殊的三
角函数值推特殊角,属于中档题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平面
PAD< br>平面
ABCD,E,F
18.
如图,
PAD
为正三角形,< br>分别是
AD,CD
的中点
.




1
)证明
:
BD
平面
PEF


2
)若
BAD60

,求二面角
BPDA的余弦值
.
【答案】(
1
)详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
)连接
AC
,由菱形的性质以及中 位线,得
BDFE
,由平面
PAD
平面
ABCD
,且< br>PE
交线
AD


PE
平面
ABCD< br>,故而
BDPE
,最后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得结论
.
5
.
5
ur

2
)以
E
为原点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 平面平
PAD
与平面
PBD
的法向量
m

0,1 ,0


r

n

3,1,1
,最 后求得二面角
BPDA
的余弦值为
5
.
5

【详解】解:(
1
)连结
AC


PAPD

,且
E

AD
的中点,

PEAD

∵平面
PAD
平面
ABCD

平面
PADI
平面
ABCDAD


PE
平面
ABCD
.

BD
平面
ABCD


BDPE


ABCD
为菱形,且
E,F
为棱的中点,

EFAC,BDAC




BDEF
.
又∵
BDPE,PEEFE
PE,EF
平面
PEF


BD
平面
PEF
.

2
)由题意有,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且
BAD60,


EBAD

分别以
EA

EB
,< br>EP
所在直线
x
轴,
y
轴,
z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E
xyz
,设
AD1
,则
3

3


1


D

,0,0

,B

0,,0,P0,0,





22

2


 
r
设平面
PBD
的法向量为
n

x,y,z< br>
.

v
v
uuu


n·DB 0

x3y0
v


v
uuu
,得< br>

n·DP0



x3z0
r

x3
,得
n3,1,1


ur取平面
APD
的法向量为
m

0,1,0


urr
15

cosm,n


5
5
Q
二面角
BPDA
锐二面角,
5

5
∴二面角
BPDA
的余弦值为
【点睛】 处理线面垂直问题时,需要学生对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特别熟悉,运用几何语言表示出来方才过
关,一定 要在已知平面中找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垂直,才可以证得线面垂直,其次考查了学生运
用空间向 量处理空间中的二面角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19.
某保险公 司给年龄在
2070
岁的民众提供某种疾病的一年期医疗保险,现从
10000名参保人员中随机
抽取
100
名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按年龄段

20,30

,

30,40

,

40 ,50

,

50,60

,

60,7 0

分成了五组,其频率
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参保年龄与每人每年应交纳的保费如 下表所示
.
据统计,该公司每年为这一万名参
保人员支出的各种费用为一百万元
.




年龄
(单位:岁)
保费
(单位:元)




20,30


x


30,40


2x


40,50


3x


50,60



60,70


5x

4x


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 布,为使公司不亏本,求
x
精确到整数时的最小值
x
0


2
)经调查,年龄在

60,70

之间的老人每
50
人中有
1
人患该项疾病
(
以此频率作为概率
).该病的治疗费为
12000
元,如果参保,保险公司补贴治疗费
10000

.
某老人年龄
66
岁,若购买该项保险
(
x


1

中的
x
0
).
针对此疾病所支付的 费用为
X
元;若没有购买该项保险,针对此疾病所支付的费用为
Y

.
试比较
X

Y

期望值大小,并判断该老人购买此项保险 是否划算?
【答案】(
1

30
;(
2

E(Y)E(X)
,比较划算
.
【解析】

【分析】


1
)由频率和为
1
求出
a0.032
,根据< br>a
的值求出保费的平均值
3.35x
,然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35 x100

即可求出结果,最后取近似值即可;

2
)分别计算 参保与不参保时的期望
E(X)

E(Y)
,比较大小即可
.



【详解】解:(
1
)由

0. 0070.016a0.0250.020

101

解得
a0.032
.
保险公司每年收取的保费为:
10000

0.07x0.162x0.323.x0.254x0.205x

100003.35x

∴要使公司不亏本,则
100003.3 5x1000000
,即
3.35x100

解得
x
100
29.85,

3.35

x
0
30
.

2
)①若该老人购买了此项保险,则
X
的取值为
150, 2150.

Q P

X150



E(X)150
491
,P

X2150



5050
491
215014743190
(
).
5050
②若该老人没有购买此项保险,则
Y
的取值为
0. 12000
.
QP

Y0



E( Y)0
491
,P

Y12000



5050
491
12000240
(

).
5050
QE(Y)E(X)

∴年龄为
66
的该老人购买此项保险比较划算.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 相关统计图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性质,知
道数学期望是平均数的另一 种数学语言,为容易题
.
x
2
y
2
20.
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C:
2

2
1< br>
a0,b0

的短轴长为
2
,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
ab

A,B
两点,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

M

O
连线的斜率为


1
)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
)若
AB2,P
是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求证:
OP3< br>

1
时,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2
4
x
2
【答案】(
1

y
2
1
;(< br>2
)详见解析
.
2
【解析】



【分析】

y
1
y
2
b
2
x< br>1
x
2

2
g

1
)由短轴长 可知
b1
,设
A(x
1
,y
1
)
B(x
2
,y
2
)
,由设而不求法作差即可求得,
x< br>1
x
2
ay
1
y
2
将相应值代入即求得
a2
,椭圆方程可求;

2
)考虑特殊位置,即直线
l

x
轴垂直时候,
OP13
成立,当直线
l
斜 率存在时,设出直线
l
方程
ykxm
,与椭圆联立,结合中点坐标公式, 弦长公式,得到
m

k
的关系,将
|OM|
2
表示 出来,结合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证明最后的结果
【详解】解:(
1
)由已知,得
b1


x1
2
y
1
2

2
1

2< br>
ab


2
,两式相减,得
2
xy
2

2
1


a
2
b< br>2
y
1
y
2
b
2
x
1
 x
2

2
g

x
1
x
2ay
1
y
2
根据已知条件有,

x
1x
2
yy
2
时,
12
1

x
1
x
2
y
1
y
2
b
21

2

,即
a2

a2
x
2
∴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y
2
1

2

2
)当直线
l
斜率不存在时,
OP13
, 不等式成立.
当直线
l
斜率存在时,设
l:ykxm


ykxm
222
2k1x4kmx2m20
由< br>
2


2

x2y2
4km2m
2
2
22

x
1
x
2

,xx
16k8m80

12
22
2k 12k1
m

4k
2
1
2

2k m
2
M,,OMgm

2
22


2k12k1


2k
2
1



22g12k
2
m
2

AB1kg2

2
2k1
2
2k
2
1
化简,得
m< br>
2
2k2
2
2k
2
1
g
2< br>2

OM

2
2k2
2k1
2
4k
2
1
4k
2
1


2k
2
1

2k
2
2



4k
2
1t1
,则
OM
2
4 t4


t1

t3

t
34

t
4
423

234
当且仅当
t3
时取等号

OM42331


OPOM1


OP3

当且仅当
k
2

31
时取等号
4
综上,
OP3

【点睛】本题为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应用,考查了 椭圆方程的求法,点差法处理多未知量问题,能够利用一
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转化处理复杂的计算形式,要 求学生计算能力过关,为较难题
2
21.
已知函数
f(x)xlnx2 ax3xa

aZ
.

1
)当
a1时,判断
x1
是否是函数
f(x)
的极值点,并说明理由;

2
)当
x0
时,不等式
f(x)0
恒成立,求整数< br>a
的最小值.
【答案】(
1

x1
是函数
f(x)
的极大值点,理由详见解析;(
2

1
.
【解析】

【分析】




1
)将
a1
直接代入,对
f(x)
求导得
f'

x

lnx4x4
,由于函数单调性不好判断,故而构造函数,
继续求导,判断导函数
f

(x)

x1
左右两边的正 负情况,最后得出,
x1
是函数
f

x

的极大 值点;

2
)利用题目已有条件得
a1
,再证明
a1
时,不等式
f(x)0
恒成立,即证
lnx2x3
从而可知整数
a
的最小值为
1.
【详解】解:(
1
)当
a1
时,
f'

x

lnx4x4
.

F

x

f'

x

lnx4x4
,则
F'

x



x
114x
4

xx
1
时,
F

(x)0
.
4

1

,

内为减函数,且
f'

1

0


4


f'
x



∴当
x


1

,1

时,
f'

x

0
;< br>当
x(1,)
时,
f'

x

0< br>
4


1

fx




,

内是增函数,在
(1,)
内是减函数.

4

综上,
x1
是函数
f

x

的极大值点.


2
)由题意,得
f

1

0
,即
a1
.
现证明当
a 1
时,不等式
f

x

0
成立,即
x lnx2x
2
3x10
.
即证
lnx2x3
1
0

x
1

x
.
1
0

x

g

x

lnx2x3
112x
2
x1


2x1

x1


g'

x< br>
2
2



22
xxxx
1)
时,
g'

x

0
;

x (1,)
时,
g'

x

0
. ∴当x(0,

g

x



0,1< br>
内单调递增,在
(1,)
内单调递减,

g

x

的最大值为
g

1

0
.



∴当
x0
时,
lnx2x3
1
0
. < br>x
即当
x0
时,不等式
f

x

0
成立.
综上,整数
a
的最小值为
1
.
【点 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导数处理函数的极值,最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由此来求解函数中的参数的
取值 范围,对学生要求较高,然后需要学生能构造新函数处理恒成立问题,为难题
请考生在第
22 ,23
题中任选择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
作 答时
,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

x22cos



为参数)
.
以 坐标原点
O
为极点,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 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y2sin



2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
.

42
< br>(
1
)求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和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

2
)设点
M

0,1

,若直线< br>l
与曲线
C
相交于
A

B
两点,求
MAMB
的值
【答案】(
1

C
的普通方程为

x2

y
2
4

l
的直角坐标方 程为
xy1
;(
2

32
.
【解析】

【分析】


1
)在曲线
C< br>的参数方程中消去参数

可得出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利用两角和的正弦 公式以及
2


cos

x
可将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sin

y


2
xt


2

2
)设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并设点
A< br>、
B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t
1

t
2
,利用韦

y1
2
t

2

达定理 可求得
MAMBt
1
t
2
的值
.

x22cos

【详解】(
1
)由

,得
x 22cos


y2sin


y2sin


曲线
C
的普通方程为

x2

y
2
4



sin



2




2
,得

sin



cos

1


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y1



4

2




2
t

x

2

2
)设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

y12
t

2

代入

x2

y
2
4
,得
t
2
32t10
,则
184140


A

B
两点对应参数分别 为
t
1

t
2

t
1
t2
320

t
1
t
2
10

2
t
1
0

t
2
0

MAMBt
1
t
2
t
1
t
2
32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转化,同时也 考查了直线参数方程几何意义
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
23.
已知函数
f

x

xax11

aR< br>.
2

1
)当
a4
时,求函数
f

x

的值域;

2

x
0


0,2


f

x
0
< br>ax
0
1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 答案】(
1

9,

;(
2

< br>,

.
4



3


【解析】

【分析】


1
)将
a4
代入函数
y f

x

的解析式,将函数
yf

x

的及解析式变形为分段函数,利用二次函数
的基本性质可求得函数
yf
< br>x

的值域;
x
2
1

2
)由 参变量分离法得出
a
在区间

0,2

内有解,分
x

0,1


x

1,2
讨论,求得函数
x1x1
x
2
1
y
的最大值 ,即可得出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x1x1

x
2
4x3,x1
.
【 详解】(
1
)当
a4
时,
f

x
x4x11

2

x4x5,x1
2

x1
时,
f

x



x 2

1

1,



x1
时,
f

x



x2
9

9,

.
2
2

函 数
yf

x

的值域为

9,




2
)不等式
f
< br>x

ax1
等价于
xax11ax1
2
x
2
1

a
在区间

0,2< br>
内有解
x1x1
x
2
1

1< br>
x
2
1x
2
1


,0< br>
,则
a0
; 当
x

0,1

时,
a
,此时,

2
1xx12

2< br>
x
2
1x
2
11

1


x

, 当
x

1,2

时,
a
x1x12x2

x

函数
y
1

1

x

2

x

区间

1,2

上单调递增,当
x

1,2
时,

1

1

3
< br>3
x0,
a
,则
.


2
x

4

4
3

a
 ,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4

【点 睛】本题主要考查含绝对值函数的值域与含绝对值不等式有解的问题,利用绝对值的应用将函数转化
为二 次函数,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
.

广西卫生职业学院-转让协议


忘不了作文-开封市人事网


清明来历-四年级学生评语


教师资格考试-宿州市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软件-写作的乐趣


四川达州人事考试网-半月谈电子版


宴会礼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教研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