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中组部部长-青春手抄报
第一单元: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表内
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就是一位数的除
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
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两、三位数除
以
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实际问题,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不就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就是在解决
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
略的
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平
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
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就是0的数都得0
,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
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
br>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
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与能力。
4、在探索混合运算计算方法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
惯。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
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就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与轴
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
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
半与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
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折一折,瞧一瞧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
称图
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
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
移与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与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
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
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与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教学措施: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建立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1、充分利用与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
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
算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
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
(含估算)过程
。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
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及千
克、克、吨的简单应用。对
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
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中进行
。其中,“有多重”,就是让学
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1克有多重”及它
们间的关
系;而“1吨有多重”,就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
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
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
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
,建立
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单元教学难点:
1、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2、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五单元: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面积,就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
面的感知
与认识。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
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
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与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
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
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
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
面
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
,体会并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
与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每想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合理选择不同策略
,比较、计算或估计一
些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体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
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
习与探索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理解长
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6课时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单元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
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密不
可分。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掌握
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
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
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
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就是学习
的难点,当然也就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就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分数加
减计算
的基础,又就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与直观图形的分割,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探
索学习中读、写简单的分数。
2、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研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做到能够结合图形
进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结合图形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简单
加减运算。
3、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
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单元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体会数
据整理的必要性。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
果,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与表示。
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
(文字、图画、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2、能选择
一定的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到数据整理的必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
行简单的预测与较为合理的判断。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4、在调查活动中,通过交流
,养成接纳、鉴赏她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表达自
己意见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与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
查活动的兴趣。
5、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与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
统计表
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
单元教学课时: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