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走进新天地人教一年级美术教案
代表英语-法律服务所工作计划
第1课 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
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
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
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
,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
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小学新生开始美术学科学习的始业教育课。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时期已进行了一
些美术活
动,也多少接触和使用过油画棒、彩色水笔等美术工具材料,对美术绘画、手工等
造型手段也有了一些尝
试。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有一个整
体的了解和印象,对相关的美术工具
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尝试,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
的兴趣,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基础。
本
课用两页的版面展示了反映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的儿童代表作品,有纸版画、彩色水
笔画、水粉画、
线描画、水墨画、布贴画、纸艺和陶艺等,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欣赏儿
童作品的美丽创意,感受作品
的有趣好玩,从而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有一个
整体的了解和印象,初步培养学生对美术作
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同时,通过活动图片和作
品引导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活动形式,如写生、创作、想
象。
同时,用另两页的版面展示学习美术的相应的工具材料及着重介绍油画棒、彩色水笔的一些
基本用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尝试,并在画画、玩玩的尝试过程中,养成爱护和正确
使用美术工
具材料的习惯,激发学生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
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形式多样、能反映
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
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
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
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
自
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
单的评价。让小
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
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
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
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
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
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
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
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
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
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
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
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
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
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
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
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
励
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
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
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
互相观摩、学习,
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
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
生
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第2课 有形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
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
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
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
身
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
此
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认识基本形的造型课。课本用一页多的版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具有
不同基本
形的物体,有圆形的钟、方形的魔方等常见的基本形及心形等各种有趣的形,让学生学会观
p>
察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形,激发学生观察基本形的兴趣;重点让学生观察、思考与探究上海浦<
br>东建筑物的基本形,提高观察、感受基本形的能力。
课本中也继续向学生展示了用油画棒画基本
形及涂色的方法,同时展示了用彩色水笔画的和
彩色纸撕贴基本形的儿童作品,让学生欣赏、揣摩、学习
多种表现方法,提高构图造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难点: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教学过程:
1.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
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
的常
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
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
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
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
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
行评价与
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
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
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
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游戏展示: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
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
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
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
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教师利用课件、图
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
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教师给出各种基
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
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
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
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
,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
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
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有形的世界》。
(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
有形世界等
等。
(3)布置回家作业: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3课
色彩魔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
步寻找自然
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
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
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教材分析:
色彩充满无穷的魔力和生命力,当你用心去体会和领悟的时候,就会得
到无穷的视觉享受,
被色彩的力量所震撼,久久难以忘怀。生活中的色彩是那么的丰富,令人陶醉;自然
中的色
彩光怪陆离,瞬息万变;孩子心中的色彩更是捉摸不透,神奇美妙。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
领悟色彩吧:看看暖烘烘的太阳、熊熊火光,瞅瞅冷飕飕的月夜、茫茫的白雪,感悟中国人
对红黄的眷
恋,外国人对黑白的歌颂,以及各族人民对不同色彩风情的表白。所有这一切都
离不开对色彩原理和规律
的探求。多少画家为色彩的表现倾注了全部心血,就因为色彩表达
了美、表达了力量、表达了精神。这样
的色彩作品凝聚了生命的魅力。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必须学好知识、锻炼能力、用心体察、适时运用,才
能融入激烈的社会竞争,才能创造出迷
人的色彩世界。
本课以《色彩魔方》为题,意在表现大
千世界中色彩的魔力和它所具有的丰富、迷人、令人
神往的特点。教材选用红、橙、黄等常见颜色,目的
是让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色彩、理解色彩。
本课选取了生活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气球、长凳、小汽车和房间
等感性的材料,还提供了三
幅学生作品,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色彩的表现技法,并创作出心中神奇的故
事。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难点: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
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
颜色。
(2)揭示课题:《色彩魔方》。
(3)出示课
件: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
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
气球: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
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
)尝试练习: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
法
。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
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
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
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
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
)提供创作主题: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
以把四季的景色都
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第4课 我的胸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
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
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3.开展自
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
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
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胸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校徽
、商店服务员和警察的工作卡、重
要会议的出席证等。胸卡上有单位(会议)名称、持卡人照片、姓名、
编号等一些不同的标
识,既有实用的功能,又有点缀装饰的功能。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
过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别致的胸卡这样一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对
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基本
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练习平面形的一些变化,
丰富美术语言;让学生以胸卡这一有趣的载体,在新
的班集体中进行自我介绍,锻炼人际交
往能力;让学生了解胸卡的用途,丰富生活经验。
本课
的编写巧妙地将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融入在胸卡设计制作及介绍交流的活动中,努力将
美术学习活动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主动。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一张胸卡。
难点:如何制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胸卡。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白(彩)色卡纸,线绳等,收集1-2个胸卡,可带一张
自己的小
照片
(教师)课件、胸卡实物和范作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着胸卡工作的实景和胸卡
的放大特写镜头,或不同
胸卡的放大图片。
(2)让学生说说胸卡的样子和用途,了解胸卡上的基本内容及胸卡的不同用途。
(3)揭示课题:《我的胸卡》。
2.范作欣赏,加强感知。
(1)出示课件: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看、说说胸卡的有趣造型,感受平面形的变化,进行胸卡内容的设计。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分小组讨论探究胸卡的外形变化
与设计,进一步了解平面
形的变化。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示范:在圆形、方
形、三角形基础上的变化;基本形
的组合变化;象形设计变化(结合课件展示平面形及范作)。
4.讲解演示,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张胸卡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
br>(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胸卡的基本制作步骤(借助课件演示):①设计、制
作胸
卡外形;②设计、绘制胸卡上的内容与图案;③设计、制作胸卡的挂件(用别针、线绳
等不同的方法)。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胸卡。
(2)练习提示:大胆创意,从胸卡的外
形到内容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胸卡上有自己
的姓名或形象;同桌可以讨论、合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1)让学生戴上自
己设计制作的胸卡,同学间进行自由交流(提示交流内容:自我介绍姓
名、爱好和特长等;胸卡制作体验
)。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提示评价内容:外形、内容的设计是否有创意;颜色的搭配是否<
br>大胆、漂亮;挂件等的制作是否精致)。
(3)小结拓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为爸爸、妈
妈设计、制作一张漂亮的胸卡,进一
步进行练习与创作。
第5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
2.采用聆听雨声、触摸
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
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
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
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秋天小雨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秋雨的美,进一
步培养
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的小雨更显得迷人:沙沙、刷
刷、滴滴答答……的响声,百听不厌,回
味无穷。秋日艳阳高照,忽而天气转凉,天色阴沉,秋风扑面,
觉得凉凉的,来的正是一场
绵绵不断的秋雨。久旱逢雨的农民喜笑颜开,路上的行人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各种植物浸润
在秋雨之中,秋雨、行人、景物,有时还加上蒙蒙雾色,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小雨,仔细观察下雨等自然现象,体会人物、动物和植物在雨
中的各种
变化。教材选用了黄丰的《水乡烟雨》(摄影)和甘正伦的《春雨江南》(版画)这
两幅作品,目的在于
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初步感受艺术在表现生活、表达情感上
的魅力。教材还展示了三幅不同内
容、不同画法和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教师应该通过
对不同雨滴的点、线分析,以及对作品的欣赏和
感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用点、线和色
彩来表现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的情景。
难点:学习雨中与雨前、雨后不同天气变化的表现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彩色水笔和画纸等常规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选好小组长
(教师)课件:录像《小雨沙沙》、范作、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录像《小雨沙沙》。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录像的感受。
(2)教师用水壶洒水,询问学生听到什么,并让学生表述听到的感受。
(3)教师小结听到的声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欣赏可以用
从整体到局
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点、线和色彩)。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小雨沙沙》。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小雨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演画小雨,教师讲述并补充。
(3)提问:怎样画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点呢
(4)在画中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记忆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
秋天小雨的感受,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可以
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3)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
;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
的点、线和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
问题: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气、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注:正逢下雨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如不下雨,可找一找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录音《雨中情》、范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录像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
(2)思考:怎样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
(2)小组评,教师评。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雨中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表现雨境。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教师提供的照片或范作等。
(2)提供作业构思建议:①主题:
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现自己或别人在不同雨景中的
情景;也可以表现对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还可以
表现动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
象对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运用不同点、线
和色彩,画出雨的不同变化,把自己的感受
表现在画面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画的反面写上说明,创作
时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3)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①了解天气为什么会有阴、晴、雨的变化;
②回家后可以与他人一起合作创作在雨中的作品。
第6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对人类来说
太阳只有一个,太阳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出现的
往往是经过自己加工修饰
,注入情感的,美好、温暖、慈祥的太阳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
太阳的形象很美好。因此,在儿童画中
少不了太阳。他们对太阳的解释更加丰富,更加奇特。
他们画中的太阳常常出现人的相貌,动物的特征或
美好吉祥的图案。
教材选了莫奈的《日出·印象》(油画)和《日落》(摄影)这两幅作品,目的在于
让教师引
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初步感受艺术在表现生活、表现情感上的魅力。教材还展示了几幅不同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时间,引导他们
掌握用不
同色彩来表示太阳的“热”,用不同线条描绘太阳的“光”,并在掌握太阳的基本画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
开发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方法,从学生心理和
意愿出发,对“太阳”作自然刻画
,抒发各自的见解和情感。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线和色造
型。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
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
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CAI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歌曲《种太阳》。欣赏后说说:歌曲中小朋友
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播种
太阳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2.欣赏感知。
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描绘太阳。课件演示(诗歌,散文,
中外画家的画,
不同时段太阳的照片,日出日落的影片,歌曲等相关资料),揭示课题《我心中的太阳》
。
3.分析太阳造型。
(1)了解太阳的特征,如太阳的形、色、光。说说对太阳的各种称呼。
(2)课件演示,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尝试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画几个你心中的太阳。
(2)提出创作的建议:你想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作业台上展示,学习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供评价建议:形、色、光是否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有关太阳的小故事、儿歌、范作
教学过程
1.儿歌引入。
(儿歌)太阳姐妹和弟兄,脾气个性各不同。喜怒哀乐阴又晴,春夏以后是秋冬。
2.引导想象。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太阳的年龄、性别、脾气、色彩、表情和名字等。
3.欣赏感知。
(1)欣赏音乐结合表演的形式,展开想象。
(2)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教师小结。
4.尝试创作。
创作一张和太阳在一起的画,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5.展评与拓展。
(1)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及时表扬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总结本课内容,并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以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第7课
来来往往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
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在
对汽车的观察、分
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
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汽车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来来往往的汽车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它反映了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
选择用撕纸拼贴的方法来表现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既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纸材的造型
表现能力,也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中出现的汽车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征;教材中还出示了一辆小
汽车的拼贴顺序图,目的是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研究的范例;最后的学生活动图可以
作为评价活
动时的参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对汽车进行分析,初步感受造型
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
的方法表现
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
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
,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
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
,了解汽车的发
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
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
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
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
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第8课 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
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
国
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
每一张纸的好习
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窗花是剪纸的
常见形式。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于一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花。选择这一课教学
内容,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
一的凝聚着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这一课安排了许多民间窗花实例的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
美感,懂得劳动人民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图中的窗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农民生活的,
有传统
吉祥图案的,也有花鸟虫鱼和十二生肖等形象的。
学生的作业继续采用撕纸的形式,是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避
免了使用剪刀的不安全因素。学习建议的提出非常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习用不同的
方法来撕窗花。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
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
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
法制作的窗花
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第9课 “花式”点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搓、团、捏、拉、压和接
等泥塑的基本方法,用彩泥表现各种“小点心”,体验材料
的美感。
2.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材分析:
美术课里让学生玩黏土,不单单是为了
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也是为了引导他们在玩泥中发
展动手创造的能力。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的灵
活性,培养他们掌握物体整体概念的能
力。对花式“点心”的不同造型训练,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
察方法,即整体地观察事
物。课中利用黏土的可任意塑造、随意揉捏的特性,让学生在揉捏造型中培养丰
富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本课采用欣赏同龄儿童制作的花式“点心”,引
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大
胆进行造型练习。通过给花式“点心”取名,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黏土造型,操作技法训练不易过难。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告诉学
生,怎样保持衣服、桌面、地面和双手的清洁,怎样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
对创
造的自信心,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创造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的“点心”造型、色彩的搭配。
难点:造型的变化。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
(教师)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1.导入。
(1) 出示课件:欣
赏歌曲《生日歌》。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自己或家人是如何过生日
的。从学生的答案引出蛋糕,让
学生说出蛋糕的造型、色彩。讨论后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
糕图片(或课件演示),介绍蛋糕的种类。
(2) 结合课件,引出点心的概念,并让学生简单介绍有关点心的一些知识或趣闻。
(3) 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尝试利用彩泥制作各种花式“点心”。
2.探究泥塑方法。
(1) 鼓励学生动手玩玩手中的彩泥,上台演示。交流归纳出搓、团、压及拉等方法。
(2) 提示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
骤。
3.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的主题:用彩泥做几个好看的花式“点心”。
(2)给自己做的“点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教师巡回指导,练习前提醒学生卷好袖
子,注意在泥工板(或铅画纸)上作业,保持
衣服和桌面的整洁。学生作业不要求做得很像、很精细。
4.作业展评。
(1)用“点心店”、“西饼屋”等形式展示作品。通过“选购自己喜爱的
点心”的方式对作
品进行评价。
(2)收拾和整理:作品完成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课后
洗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
5.课后拓展。
尝试用其他材料(彩纸、布、棉花等)制作“点心”。
第10课
甜甜的棒棒糖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泥塑的简单工艺,要求能塑出几种有趣的棒棒糖造型。
2.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泥塑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
4.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成功感。
5.互帮互学,学习合作。
教材分析:
棒棒糖外形可爱,色彩漂亮,味道甜美,是
儿童所喜欢的食品。选择它作为造型的内容,对
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合适。可用彩泥模仿真实的棒棒糖
,进行造型练习,从中培养学生的
设计、创造及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变色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色彩的变化,认识色彩,培养学生主体造型的初步能力。
难点:引导想象,采用拟人化手法,联系蔬果、动物、人物的形象,用彩泥塑造一些漂亮有
特色的棒棒糖
,在造型上能抓住形体的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色彩鲜艳。关键是从塑造
过程中培养
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相应的材料(陶泥、面塑)、泥工板(塑料板或铅画纸)、小棒
(教师)课件、棒棒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出示装有棒棒糖的实物箱,让学生猜一猜、闻一闻及摸一摸。
(2)出示实物,师生共同探讨、了解棒棒糖的造形、色彩等有关知识。
2.理解技法,掌握技能。
(1)出示课件,探讨棒棒糖的形状特点。
(2)提问:有什么方法能使手中的彩泥颜色更丰富、更漂亮
(3)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
(4)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具体的制作图。教师归纳方法。
3.作业要求。
独立或小组合作,制作漂亮、有特色的棒棒糖。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4.体验成功。
(1)作品完成后,插到展示台上。
(2)集体评价:评出最想购
买的棒棒糖。从色彩搭配和形状上分析。评出最佳创意奖、最
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等,以此激励学生。
5.课后拓展。
欣赏面花。]
第11课
鸟的天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与造型表现物象的方法,画出鸟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鸟的形象,并能够欣赏别人的作品及
评
价。
3.了解有关鸟的文化,鸟的各种艺术品以及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鸟是迷人的,鸟是多姿多彩的。鸟类作为和人类关系密切
的良友,广泛栖息于世界各地,历
来被各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当做描绘的对象。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
朋友笔下最喜欢表现
的题材之一。山里的孩子更不用说,打鸟、捉鸟甚至玩鸟、养鸟……鸟几乎成了儿时
的玩伴。
鸟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鸟到底有几种鸟的羽毛为什么这么漂亮……一个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吸引他们不停地去追问、去探究。
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单概括地画出鸟的基本形体特征。
难点:能通过观察鸟的头、嘴、身体、尾巴和翅
膀的形状及动态变化,画出鸟飞的、叫的几
种形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剪刀、胶水、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资
料及有关图片
(教师)
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录像等)、一棵用厚纸板做成的大树、剪刀、双面胶、
乐曲《荫中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观察、讨论,营造讨论气氛。
导入:
(1)听听鸟鸣声的录音。
(
2)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的品种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谁能
向大家介绍一些
你熟悉的鸟
(提示: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种有关鸟的资料图片,与小组同学交流。谈鸟、说鸟、了解鸟
、
熟悉鸟,引起表象知觉,引导回忆,启发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
(3
)欣赏国画作品《玉兰黄鹂》、摄影作品《和平鸽的广场》、雕塑作品《陶鹰尊》、学生作
品及各种鸟类
装饰物等艺术作品。
(提示:欣赏鸟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4)揭示课题:《鸟的天地》。
3.分析、比较,学习表现方法。
(1)对鸟的外形分析(外形、羽毛的花纹及色彩)。
(2)对鸟的头、眼及嘴进行分析、比较。
(3)对鸟的尾巴分析、比较。
(4)对鸟的动态分析。
(5)找找鸟的共同特点。
(提示:出示课件中各种各
样的鸟的图片及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理
解和明了鸟的外形、色彩及羽毛的花纹特点
,创作想象中的鸟,形象概括鸟的特点。可以采
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和教师介绍等形式。)
4.造型、表现,创作个性作品。
(1)作业要求:画几只特征明显的鸟,并上色。
(2)把画好的鸟用剪刀剪下来。
(提示:鼓励学生画出特征明显、有个性、有创意的美
鸟或怪鸟。学生作业的展示可以采
用多种形式,因为有的鸟不是生活在树林里的。)
5.展示、欣赏,学生作业评价。
(1)出示一棵用厚的硬纸板制作的“大树”,置于教室中央。
(2)请学生把剪好轮廓的鸟“停到树枝”上去。
(3)作业评价:说说你喜欢树上停的哪只鸟,介绍一下你画的那只鸟及特征。
(提示:欣赏
乐曲《荫中鸟》,营造鸟的家园、鸟的天堂的氛围。请学生到台上指着作品介
绍、讲评。让学生展示自己
,体验成功的快乐。)
6.整理打扫,布置下次课用具。
(提示:保存好学生的作品。)
7.课后研究。
(1)鸟类之最。
(2)做一件爱鸟的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4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课前查找的各种鸟的图片及有关资
料
(教师)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录像等)、乐曲《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好学生,检查学习用具。)
2.启发想象,引起联想。
欣赏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谈谈感受。
(提示:体验各种表现鸟的艺术形式。)
3.展示作品,说说体会。
(1)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各种有关鸟的故事和艺术品。
4.观看录像,观察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了解各种鸟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鸟与我们人类的关
系。
(2)交流课后学习的“鸟类之最”。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多种情
境,创编鸟的天堂。如:《孤独的小鸟》、《小鸟乐园》、《小鸟俱乐部》、《怪鸟》、
《我们去旅行》
、《鸟的天堂》、《群鸟学艺》……
(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4开画纸的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
事创编,启发学生想象,
激发学生作画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画出有情感的鸟,不同动态、各种色彩的
鸟及树养鸟、
鸟护林等内容。)
6.作业展示,结合表演。
(提示:也可以采用做各种鸟的头饰或全身打扮的形式,小组表演节目。)
7.总结,整理、保存学生作品。
第12课 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
大与小的组
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
学生热爱集体的思
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
在
自然界中、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大与小的对比现象。大的和小的在一起时,情感交融,富
有一种浓厚、生
动的气息。将大的和小的有比较地组织、构置在一起,会很自然地流露出美
好的情趣。本课所选的“鱼”
是小学生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也是学生最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
之一。但本课的教材内容并不只是让学生画
出一条条“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
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
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充实在画面中。
物体间的大小感知是通过对
比得出的,大小是相对的。本课通过大鱼、小鱼的造型表现,让
学生感知大小对比的原理和表现方法。通
过仔细观察、对比表现,能画出“大鱼和小鱼”愉
快地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反映集体生活的幸福和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自编一些如“鱼妈妈和鱼宝宝”等故事,启发创作的思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异。在观察、感受和表现中进行比较和
辨别,学会
表现谁大谁小。
难点: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大与
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
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
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
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
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
。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科书中
的图片,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
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
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
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
可言。)
4.构思。
(1)让学生说说鱼的种类及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
)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部分(器官)上的
区别。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
使学生知道鱼
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学生大胆
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
扬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学建议:本课
也可以采用撕纸拼贴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6.展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
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
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起来的长卷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学生作品、海底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组织学生观看海底录像。
(2)准备全班同学共同使用的画纸,贴于教室四周。
(创设海洋场景:用全开铅画纸10张拼接成长卷作业纸。)
2.启发谈话。
让学生谈谈
观看海底录像后的感受。说说他跟鱼的故事、经历或幻想;说说最大的鱼,比
比谁知道的鱼大;说说大鱼
的样子和本领;说说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
(提示:了解各种鱼类,观察鱼的形象、色彩及纹样。
通过交流,了解有关水生物的知识,
增加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作画的兴趣。)
3.欣赏评述。
(1)欣赏学生和画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鱼的造型、色彩、纹样。
(2)说说作品中的鱼和自然界中的鱼有什么不同。
4.集体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用具,分工、分场地完成作业。
(2)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绘画,巡回指导。
(提示:注意不要拥挤。每组必须有明确的
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容可画,画好
后可以剪下贴上去。)
5.集体展示。
6.讲评、整理。
(教学建议:本课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或让学生分别
画一张鱼妈妈和
鱼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画。)
第13课 威武的狮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种方式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狮子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情,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了解制作过程,
丰富视
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狮子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学生充分感受狮子的雄强之美,
促进学生对
动物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以往学生表现各种动物时,大多表现活泼
、顽皮、温柔、善良的一面,较少表现凶猛、威武
的神态。因而在表现动物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
生摆脱这种单纯片面的、主观的认识
动物的方式,转向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客观动物世界的正确轨道,我们
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动物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狮子的毛发、眼睛、嘴巴和胡须上的主
要特
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狮子的威武雄强的艺术光彩。具体安排
了7幅不同表现形式的狮子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具体教学为两课时,一课以画为主,一课以做为主。可以先画后做,也可以先做后画。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狮子的威武神态。
难点:对狮子外形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想象的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彩泥等
(教师)课件、各种狮子造型的图片资料、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泥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欣赏激趣。
(1)欣赏《狮子王》片头,定格在狮子仰天长啸的瞬间画面。
(2)让学生谈谈对狮子的感受:威武、灵敏、雄伟、有力量……
(3)揭示课题:《威武的狮子》。
3.感知引趣。
(1)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狮子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观察
狮子的体貌特征,由远及近展示狮子头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狮子头大、
发长、眼大而凶、嘴大而有力
等特征。
(3)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狮子:唐代雕塑家雕刻的石狮子,体量巨大,给人以雄强、伟力之<
br>感。近代国画家何香凝女士的《醒狮图》,充满了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
(4)欣赏儿童画狮子
作品,与真实的狮子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表现狮子的毛发、眼睛、
嘴巴等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
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独一无二的威风凛凛的狮子。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威武狮子的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
鼓励与及时
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
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
互评,相互取
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
问题。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
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
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搜寻、选择各种表现狮子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狮子的材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课件,收集可
以利用的各种制作材料,如泥巴、废旧布料、线团、铁丝、树根等,
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课时的
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色彩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
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
提出修改意见。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表现
的狮子等。如竹根、树根、玉米根等制作的狮子
根艺工艺品;易拉罐剪制的狮子工艺品;布、树叶、各种
纸张剪撕粘贴成的狮子造型;还有
彩泥、泥巴等塑成的狮子形象,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的狮子等等。 (2)讨论:这些狮子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
谈对制作
狮子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步骤图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
进一步完
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设立“认真奖
”、“美观奖”、“创意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摆在
相应的展台上。(认真奖:认真动
脑制作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既制作认真又美观的作品
可获此奖;创意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可获此奖
。)
(3)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制作狮子。
第14课
我做的笔筒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用立体纸盒
装饰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习浅显的装饰美化知识,将作品做得精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
生的创造精神。
3.通过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从“做做玩玩”与“做
了可用”
中,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用品、美化生活的情趣,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教材分析:
笔筒是一种
简单实用的搁笔用品,在我国使用广泛。选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只美
观实用的笔筒,可以使学
生懂得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可美化、丰富自己的生活。此课
的学习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书中的图例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构思,引导学生知道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来制作笔筒。笔筒
的形
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启发学生研究如何使自己做的笔筒好看(有特色)而实用(不易碰
倒)
教
材中选用了一只明代的青花瓷笔筒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笔筒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具有一定
的收藏价值。这
只青花瓷笔筒具有明代笔筒的特色:大口直身,可以放置许多大小不等的笔
和画卷等。此图供学生欣赏时
用。
书中的学习建议第二条提示了学生在评价时应该找同学的优点,互相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根据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想象造型。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身边容易找到的包装物、彩笔等
(教师)课件(有
关笔筒的资料)、笔筒成品两个、供学生使用的彩色卡纸若干张、剪刀、胶
水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把笔,问学生:把笔放哪儿
(2)教师出示范例,引入课题:《我做的笔筒》。
2.欣赏感受。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古代的笔筒,了解笔筒文化。
(2)讨论:笔筒的制作材料有哪些(提示:木、竹、瓷等。)
3.讨论研究。
(1)小组讨论:好的笔筒是怎样的(板书:美观、实用。)
(2)小组研究分析:教材中的
笔筒有哪些优缺点(造型多样,装饰的手法多样,但使用纸
杯制作笔筒时应该考虑稳定性。
4.技法交流。
(1)纸笔筒的造型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不同的笔筒范例欣赏。)
(2)讨论:如果是用其他材料加工,应该注意些什么(适当介绍一些装饰的方法。)
(3)看看自己所带的材料,想想制作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怎样装饰好看。
5.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一只美观实用的笔筒。
(2)学生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6.展示评议。
将笔放入笔筒,请学生互相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
7.总结下课。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并请学生收拾清洁教室。
(2)请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各种废弃物加工制作成各种美观实用的物品。
第15课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
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
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
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
类的好伙伴。可爱的小猪、神气的小鹿、英俊的小马、笨重的大象、天真的企鹅……
这些动物是小学生心
中童话王国的嘉宾。利用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加以立体表现,引导学生
探讨动物能站立的方法,研究折法
、剪法和画法等,使纸做的动物站立起来、漂亮起来,这
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美的心理发展
规律的。
怎样让动物生活得更愉快,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小学生思考得较多的问题。只要激发小学<
br>生这种良好情感与表现欲望,就能让小学生较好地去合作表现立体的折纸动物,并把它们组
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铁铸的小鹿、陶塑的疣猪、铜雕的群牛
……形式多样,情趣盎然。具象与抽象、现实与想象、
传统与现代并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这些
精美的雕塑艺术品,主要是让学生真切感
受雕塑之美、立体之美,懂得对于身边熟知的动物,可运用适当
的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大胆
发现、认识、联想及灵活运用各种材质的媒材,应物造型,蓄情创造,就会使
材料焕发新的
生命活力。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个人通过折、剪、画、
贴等方法独立制作完成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当然也可以与同桌一起互助完成。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自由组合
成合作小
组,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
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
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纸、卡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以及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资料、纸折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动画引入。
听一听:听课件播放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谈一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学一学: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如小狗汪汪、小猫喵喵……)。
小结: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开。
继续欣赏动画和图片,逐渐地导出动物雕塑图片。
说一说:看了雕塑家雕塑的动物,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情。)
比一比:这些雕塑的制作材料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找一找:这些雕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提示:都是四肢着地站立着的。)
想一想:用你手中的纸来制作站立的动物行吗
试一试:一张纸怎样才能立起来(提示:折、卷、揉等。)
折一折:有哪几种折法(提示:对折、二折、三折等。)
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纸张呢(提示:构图要大、满。)
剪一剪:展示剪成两半的失败的作品
,动画反复播放剪的过程,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提
示:剪时要注意留好连接处。)
贴一贴:给剪好形状的动物形象贴上花纹图案,进行美化。
学一学:这些纸做的立体动物是老师课前制作的,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模仿或自创站立的折纸动物。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玩一玩: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动作,上台表演,作自我介绍。
评一评:谁做的作品大、美,站得牢。(提示:可采用实物投影方式。)
延伸:下节课制作“动物乐园”。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准备好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纸张、剪刀、胶水
(教
师)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海洋馆或观看温馨“动物家园”的图片或录像资料,较大的
有色卡纸和相关工
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2)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欣赏动物园、海洋馆、花鸟市场等相关的动物图片或录像资料。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可以怎样把它制作出来
(2)用最快的速度折好卡纸并设计出最
喜欢的动物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
的动物最大方、最美;合作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赏析,
指出修改意见。
(3)讨论:准备添加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可选择哪些合适的颜色
3.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分组合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动物乐园”,巧妙添加背景,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展示讲评。
(1)参观各组合作完成的“动物乐园”。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
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
善“动物乐园”。
第16课 大气球飞呀飞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现圆形物体,进一步了解大小物体的对比表现方法。
2.通过想象创作练习,让学
生体验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
3.组织评说自己和同学的画,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
教材分析:
大气球(热气球)是学生从电影、电视中有所感受的,但又是大多数人未亲临现场见过的。
课文
设计以画一画“大气球飞呀飞”来让学生练习表现圆形物,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好奇心。同时,课
文设计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坐上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来
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发展学
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中,通过开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
本的热气球知识及研究如何把气球的“大”和
“飞得高”表现出来的“综合·探究”学习活
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
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圆形观察、表现圆形物体。
难点:画出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在父母的帮助下查阅大气球(热气球)的有关知识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热气球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设问:想一想,这么大的气球是怎样飞上天
空的你还知道大气球的哪些知识了解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研究学习的情况,让同学交流课前研究学习成果。
(4)揭题板书:《大气球飞呀飞》。
2.假设情境,启发想象。
(1)设问:你想不想乘坐大气球飞上蓝天如果你坐着大气球飞上天空,会做些什么事情
(2)独立想象思考后,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启发。
(3)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同学间进一步相互启发。
3.范作欣赏,探究表现。
(1)课件展示学生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大气球的花样设计。
(2)课件展示
两幅有对比的学生作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怎样画出大气球
的“大”和“飞得高”
(3)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小组探究成果。
(4)教师小结,补充讲解、板演。(提示:渗透圆形物的画法。)
4.学生练习,表现体验。
(1)明确练习主题:画一张乘坐大气球飞上天空的想象画。 <
br>(2)提示:大胆想象、设计大气球的花样,尽可能把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觉
表现出
来,画出自己坐上大气球高兴的样子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请部分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提示:大气球的花
纹和色彩表现是否大胆、漂亮;是否画出了大气球的“大”和“飞得高”的感
觉。)
(2)教师小结,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了解与表现大气球,并画一画其他的圆形物。
第17课 有趣的脸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有趣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
同的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
展。
3.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
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新课标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美术
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
对人文精
神的理解。课文中以一半的版面精选了一组不同媒材表现的“有趣的脸”,用于引
导学生欣赏感受,激发
学生的表现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
夸张,设计表现
一张“有趣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
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
与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
难点: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镜子
(教师)课件、有人脸图案的花瓶、装饰盘等工艺品
教学过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花瓶或装饰盘,
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学生的
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
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
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的“有趣的脸”,拓展学生的
美术视野,开启学生
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
象
力,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学生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学生想象。
(4)思考:结合人物的
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提示:可
进一步借助书本上的学生范作,启发
学生想象。)
4.学生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
(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学生互评。
(1)让部分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感受同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手工工具、各色卡纸、油光纸、毛线、纸杯、酒瓶、纸盒等
(教师)课件、“有趣的脸”手工作品范作
教学过程
1.范作欣赏,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范作(书上两件“正”、“倒”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设计制作中的巧妙之处,激发
学
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表现“有趣的脸”的积极性。
(1)出示“正”作品,看一看,说说有趣在哪里。
(2)出示“倒”作品,感受设计之巧妙。让学生说说两个作品脸部不同部位的联系之处。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1)按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根据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制作方案设计。
(2)课件展示部分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指导。
(4)各小组进一步对制作方案进行讨论修改。
3.合作练习,创作体验。
(1)明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创作一件“有趣的脸”的手工作品。
(2)合作分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
(3)学生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精选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2)课件展示一组图案是脸的工艺品,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探究与制作活动的积极性。
第18课 大家成为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人
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或水粉颜料等多种工具,
用线或基本形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或多
个好朋友的形象。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进行造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人物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探讨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问题,培养同学间团结友
爱、友好相处
的思想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探究性的绘画造型学习课,通过“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
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
特点男女同学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种设问,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去探究、学
习观察人主
要特征的方法,如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学<
br>生描绘好朋友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去探讨绘画创作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形
式进行
造型练习:可用线描,也可线色结合或用色块表现好友形象。
本课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课。通过学习建议
中的讨论题:“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让学生展开
讨论,感受、体会团结产生力量、和谐、温暖的情感
,促进同学间团结友爱、友好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观察方法。
难点:描绘人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好朋友的外形特点,美术工具可自定
(
教师)“相似游戏图”一幅,课件或图例“变化的五官”、“大师作品欣赏”、“儿童人物作
品欣赏”、
《找朋友》的音乐
教学过程
1.游戏导课, 趣味学习。
(1)游戏:出示两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戏图”,请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游戏:请男女
同学各一位上来说说同学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样特征,让其他人猜猜他(她)
是谁。游戏导入新课。
2.对比观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让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对大家,启发大家用对比
的方法观察外形特征:圆圆的、
长长的、胖胖的、瘦瘦的脸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进
一步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观察、描述不同
的特征:如男孩头发短
,女孩头发长等。
(3)教师出示课件或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基本形观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进
行整体
观察,感受脸形、发型及五官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4)进
行审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点,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培养学生健
康的审美心理,学会
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赏作品,探究描绘方法。
(1)让学生通过欣赏,探讨怎样描绘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现特征。
(2)让学生欣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的儿童绘画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画像》等表现人物的大师作品欣赏
(4)用线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启发学生。
4.演示主题,观察感受,探究表现主题的方法。
(1)可启发同学讨论怎样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为好朋友。
(2)观察探究:怎样表现好朋友
的主题可请两位好朋友做一个能表示好朋友的动作。让学
生通过表演,如手拉手、拥抱等等,启发学生还
有哪些征能表现好朋友的主题,如开心、快
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等。
(3)请每一位学生
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
谊,体会感受。教师可重点表扬新
找到朋友的同学。
(4)欣赏几幅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开拓视野,使学生学习多种绘画手段
的应用,
启发学生进行写生、记忆、创作,让学生体会人物主题的表现方法。
5.分小组,自由表现。
自由组合小组,进行以“大家成为好朋友”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
别辅导。
6.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互相赠送给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