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温柔似野鬼°
621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5: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公安院校-个人合作协议书范本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 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 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 册(全册)教案
(全册课文同步配套教学)

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
的初步认识,位置 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
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 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
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 是学习小数
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经
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
实际 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
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 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
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 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
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通过
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
积单位的必要性,认 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
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 ,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
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
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 验,培养学
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 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
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学习看这两

1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 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 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 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 br>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在 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
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
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 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
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 br>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
本 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 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
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 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
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
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 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 够用给定的
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
在的 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
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br>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并能估计给定的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
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 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 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 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
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 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 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
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 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
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四、教学进度表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

1 2、9—2、13 位置与方向 3
2 2、16—2、20 位置与方向 2+2
3 2、23—2、27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3+1
4 3、2—3、6 笔算除法 4
5 3、9—3、13 笔算除法 4
6 3、16—3、20 整理和复习 2+2
7 3、23—3、27 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2+2
8 3、30—4、3 整理和复习、年、月、日 2+2
9 4、6—4、10 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2+2
10 4、13—4、17 口算乘法 1
期中复习考试 3
11 4、20—4、24 笔算乘法 4
12 4、27—5、1 整理和复习、面积 2+2

3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 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 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 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 析、动手的好习惯。
13 5、4—5、8 面积 4
14 5、11—5、15 面积、整理和复习 2+2
15 5、18—5、22 小数的初步认识 4
16 5、25—5、29 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1+3
17 6、1—6、5 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2+2
18 6、8—6、12 总复习 4
19 6、15—6、19 期末复习 4
20 6、22-6、26 期末复习 4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 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
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
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
物体所在的方向。
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三)、课时安排:6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 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 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 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 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 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
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 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
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 的
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 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
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 000多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
盘。指南 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 一
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 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
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 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 “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
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5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 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 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 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的什么方向,
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的西南方向,
(3)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6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 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 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 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 的好习惯。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
会运用 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运
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
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
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 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
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 是当我
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
你能按照1 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
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
能没有计划 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 在
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

7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 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 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 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
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
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 玩
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
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 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
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 ,好吗?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
描述物 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反思:以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很快
融入教学,进一步理解,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想象这些方位实际所在的位置,通
过互动游戏在学生心 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
发,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 生在交流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
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力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而且
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找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方向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教学,由此对教学产生兴趣和新鲜感,并运用五岳的知识,
对学生渗透常识教 育,同时,通过各种指方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
结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8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 、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
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
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
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13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 除整百整十数
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9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 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 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36÷3、24÷2 、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 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
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 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
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 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10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 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
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 看
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11 51


引导学生通过 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 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 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
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 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
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 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
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 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 大
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
就可以用估 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12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
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新教材的例题相对于老教材来说有些减少,因此 教
学中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教学时,我将本单元知识又进行细化,从学生实际入手,
适当增加例 题,使学生在学习时能降低难度,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做效果挺好。

三、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
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 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
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看两 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
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 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13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 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 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 、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 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 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 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
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 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
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
10厘米、2 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
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 泉水之间的差
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
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 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
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14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 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 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 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 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 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
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 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 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
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 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
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 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

15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
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
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
决吗?
B: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
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 ,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
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
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 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
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你对自
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6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 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 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 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3、发展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
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 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 23枝送给23男同学,
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 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
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 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
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 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
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 以
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 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
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 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
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 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17 51< /p>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 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 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 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教学反思:
“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这里又一次< br>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总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 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估计、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及时内化了各种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结合实
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 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
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 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
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 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
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 、闰年
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课时安排:5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

18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学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 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
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
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
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19 51


引导学生通过 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 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 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 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
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 br>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 让
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二月 特殊月
2、 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 拳上数,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
48页最上面一段话。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 全班齐数一
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 讲
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 ,是小月就请女生起
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0 51

< p>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 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 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2、 猜谜语。师:同 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
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 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
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 ,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
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 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 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 圈的数表示的是什
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21 51< /p>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 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 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 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3、老师拨时 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 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
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年、月、 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
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 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
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 长,学生才能逐步
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因此在教学时我选择学生
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同时激 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计算
过程是否简便,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

22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 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 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 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 析、动手的好习惯。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
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
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 br>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8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
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3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
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 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
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24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
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
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5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 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 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 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
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 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
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
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26 51


引导学生通过 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 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 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 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
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 么估算的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 页第10—12题。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最难的便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 乘第一个因数
时如何对位,特别是进位乘法要在脑子中思考进位叠加的思考过程,学生容易出

27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错。另外由于计算步骤的增多,学生在每一次计算中出错的机会就增加了,特别是
前两次是乘 而在最后是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学生一看见数字小的就容易算乘。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说计 算过程,以避免一些错误。


六、面积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 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
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
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 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 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
千米和公顷,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 的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
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三)课时安排:7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
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28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 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 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 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 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
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 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
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
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 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 br>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
以比较它们的大 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
厘米的圆)让 学生选择。

29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 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 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 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 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 比前面出示的两个
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
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 本练习本?翻出反面
(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
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 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0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 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2、通 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
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 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
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 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 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 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
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 厘米;宽摆了3
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
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31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 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 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 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 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
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br>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 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
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 比
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
作 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
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 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 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
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 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
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 br>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
过程中,亲身体 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

32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 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 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 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 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
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 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
面积 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
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计算一
位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了解小数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5课时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
数表示。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
成标价牌。

33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 成了标价牌,谁
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
小数,(拿走磁 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
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如:)
元 角 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 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
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34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
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
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
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
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
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35 51


引 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 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 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 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
今天就来解决这两 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
及时 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36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 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
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 加法是相同的,也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 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
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 法也
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
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 教师并示范。(一人
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
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 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37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 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 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 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6)引导学生说 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
再减,也就 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 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
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
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 同数位也就对
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38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意义的理解是最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意义
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尺子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直 观教学中缓解对意义的枯燥
的理解,并让学生通过试说,教师示范说,同桌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新知。 我
觉得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八、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4课时

解决问题 (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 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39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 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 小朋友做3朵
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 定格在表演广
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 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
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 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
也就不同。解决“ 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40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 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 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 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 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
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
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设计校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
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
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41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
规律 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
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 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
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
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 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 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
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 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 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 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42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有些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 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
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 过
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
有序、完 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有些练习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九、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数 学 广 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

43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
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
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 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
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 ”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
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
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
和4只猪的质量 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44 51


引导学 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 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 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
有6种动物可以在 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
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 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
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 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 △+□=63
△=? △+○=46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二) 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 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
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
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45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 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 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 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
看西瓜姐姐多重 ?(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 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
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 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 同样重呢?(10个、12个、15
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
这个问题。 < br>(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
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
个苹果,我们用 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 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 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
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 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 果。)这时又来了波
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

46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 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 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 习惯。
(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
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 ,就可以换
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 =8(个),所以1个
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 ,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
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
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 :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
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 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 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
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 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 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
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
=240,所 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47 51

< br>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 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
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 ○+△+□=100,然后再利
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由于韦恩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对于每一部分所表
示的含义的教学 ,应该非常重视,只有理解了才能抽象。在学生理解了韦恩图后
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能理解算是中每 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而在等量代
换教学中,学生对于有些算式中隐含着运用等量代换知识的却不能灵 活应用,
因此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并教给一定的方法。
十、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 br>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
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 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 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
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
难点:灵活应用知识。
(三)课时安排:4课时

位置与方向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
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8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 所在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
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 样系统地整
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 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
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
(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P112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
(3)生汇报交流。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49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 ,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 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
2、师总结。

乘法、除法整理和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
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
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教学重点: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
算乘、除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课
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 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
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 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 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
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50 51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 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 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 手的好习惯。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
系统 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
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 br>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
学生独立作业,可 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 用估算,第2题用
口算,第3题用笔算。)
(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教师能对本学期的知识查漏补缺,特别是概念类知识学生遗忘的
比较快,让学生翻翻书,读一 读、背一背能唤起对知识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收到的
效果较好。在练习中让学生多说说怎样想,怎样算提 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1 51

南京滨江学院-德国留学咨询


银行营销技巧-玉佛吊坠


北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apec是什么


90周年纪念币-青岛海关网站


云南考试网中心-思想品德表现


2014山东高考分数线-部长竞选稿


分数线网-合肥美术高考


黄宗英-语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