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年级十二月份调研考试(解析版)

玛丽莲梦兔
922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5: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呼市二中-辞职书范本


2019年江苏省天一中学十二月份调研考试
高三数学(Ⅰ)试题 2019.12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填空题(第1~14题)、解答题(第15~20题).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 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5.请保持答题卡卡 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一律不准使用胶带纸、修正液、可擦洗的圆珠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 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 设全 集
U{x|x5,xN*}
,集合
A{1

3}

B{3

4}
,则
C
U
(AB)
__ ___.
答案:
{2}

分析:由全集
U{x|x5,x N*}
,可得
U{1
,2,3,
4}
,然后根据集合混合运算的 法
则即可求解.
解:

A{1

3}

B{3

4}

AB{1
,3,
4}

U{x|x5,xN*}{1
,2,3,
4}

C
U
(AB){2}

2. 已知
i
是虚数 单位,若复数
z(12i)(ai)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实数
a
的值 为 .
答案:
3

分析: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实部与虚部相等列式求得
a
值.
解:
z(12i)(ai)(a2)(2a1)i


z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
a22a1
,即
a3

故答案为:
3

3. 函数
f(x)xlog
2
(1x)
的定义域为_____.
答案:
[0,1)

分析:利用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再结合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0即可求解.
1


解:由题意得


x0
,解得
0x1

1x0

故函数
f(x)
的定义域为[0,1)

4. 从甲,乙,丙,丁4个人中随机选取两人,则甲、乙两人中有且只一个被选取的概率为 .
答案:
2

3
分析: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从甲,乙,丙,丁4个人中随机选取两人,共有(甲乙),(甲丙),(甲丁),(乙丙),
(乙丁),(丙丁)六种,其中甲乙两人中有且只一个被选取,则(甲丙),(甲丁),(乙丙),
(乙丁),共4种,
故甲乙两人中有且只一个被选取的概率为
4

2

63
故答案为:
2

3
5. 对一批产品的质量(单位:克 )进行抽样检测,样本容量为800,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
方图如图所示.根据标准,单件产品质量在 区间
[25

30)
内为一等品,在区间
[20

25)

[30

35)
内为二等品,其余为次品.则样本中次品件 数为 .

答案:200
分析:结合频数分布直方图确定落在
[10
,15,
)

[15

20)

[35< br>,
40]
的人数由容量

组距求出.
解:样本容量为800,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根据标准,单件产品质量在区 间
[25

30)
内为一等品,在区间
[20

2 5)

[30

35)
内为二
等品,
其余为次品 .其件数为:
800(0.01250.02500.0125)5200

故答案为:200
2

频率

组距


6. 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
b
的值为 .
答案:8

分析:根据程序框图进行模拟运算即可.
解:
a1

b1
a10
否,
a2

b1

a10
否,
a123

b211

a10
否,
a314

b312

a10
否,
a426

b422

a10
否,
a628

b624

a10
否,
a8412

b1248

a10
是,输出
b8

故答案为:8
x
2
y
2
1
的右焦点,则
p
____. 7.若抛物线y2px
(p0)
的焦点恰好是双曲线

54
2
分 析:根据双曲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求得
p

x
2< br>y
2
1
的右焦点是
(3

0)
, 解:双 曲线

54

抛物线
y
2
2px
的焦点 为
(3

0)


p
3

p 6

2
故答案为:6
8. 已知函数
f(x)3sin(2x 

)cos(2x

)(0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则
f(

)
8的值为 .
3


答案:
2

分析:利用辅助角公式进行化简,结合三角函数奇偶性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解:
f (x)3sin(2x

)cos(2x

)2sin(2x< br>


)

6
f(x)
是奇函数,




6
k




k




kZ
, < br>6
0




k0
时,
< br>


6

f(x)2sin2x


2
2
, 则
f()2sin()2
842
故答案为:
2

2
a
n
9. 已知数列
{a
n
}

{}
均为等差数列
(nN*)
,且
a
1
2
, 则
a
10


n
答案:20
2
a
n
分析:设等差数列
{a
n
}
的公差为
d
.又数列
{}
均为等差数列
(nN*)
,且
a
1
2
,可得
n
(2d)
2
2
2
(22d)2
2
,解得
d
,即可得出.
213
解:设等差 数列
{a
n
}
的公差为
d

2
a
n
又数列
{}
均为等差数列
(nN*)
,且
a
1
2

n
(2d)
2
2
2
(22 d)
2
2

213
解得
d2


a
10
29220

故答案为:20.
10. 如图,在
ABC
中,
AB4

AC2

BAC60
,已知点
E

F
分别是边
A B

AC
的中点,点
D
在边
BC
上,若
D EDF
13
,则线段
BD
的长为 .
4

4


答案:
3

2
分析:先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可得:
ABAC4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BC23


1)
,结合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 然后设
BD

BC(0剟
DEDF(BEBD)(DCCF)12

2
18
7
13
,解得:


1
,即可得解.
4
4
解:因为在
ABC
中,
AB4

AC2

BAC60

所以
ABAC4

又在
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BC
2
AB
2
AC
2
2ABACcosCAB


AB4

AC2

BAC60


BC23


1)
, 设
BD

BC(0剟

DEDF(BEBD)(DCCF)

(< br>11
AB

BC)[(1

)BCAC)
< br>22
11
[(

)AB

AC][(

)AC(1

)AB]

22
22
111
(

)(

1)AB

(
< br>)AC(2

2
2

)ABAC

224
12

2
18

7


13

4
4
解得:


1


BD
1
BC

4
即线段
BD
的长为
故答案为:
3

2
3

2
11. 已知点
A(3,0)
B(1,2)
,若圆
(x2)
2
y
2
r2
(r0)
上恰有两点
M

N
,使得
MA B

NAB
的面积均为4,则
r
的取值范围是 .
5


答案:
(
292
)

2
2
分析:求得
|AB|
的值,得出两点
M

N
到 直线
AB
的距离相等,写出
AB
的直线方程,
根据圆上的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求出
r
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可得
|AB|(13)
2
(20)
2
22
根据
MAB

NAB
的面积均为4,
可得两 点
M

N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2

由于
AB
的方程为
y0

x3

2013

xy30

若圆上只有一个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2

则有圆心< br>(2,0)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03|
2
 r22
,解得
r
2

2
若圆上只有3个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2

则有圆心
(2,0)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203|
2
r22
,解得
r
92

2
综上,
r
的取值范围是
(
故答案为:
(
292
)
. ,
2
2
292
)
. ,
2
2
12. 已知 函数
f(x)2x
2
3xlnxe
xa
4e
a x
,其中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存在实数
x
0
使
f(x
0
)3
成立,则实数
a
的值为 .
答案:
1ln2

分析:令
g(x)2x
2
 3xlnx3

h(x)e
xa
4e
ax
, 求出
g(x)

h(x)
的值域即可判断
x
0
的值 ,从而得出
a
的值.
解:令
f(x)3
可得:
2x2
3xlnx3e
xa
4e
ax


g(x)2x
2
3xlnx3

h(x)e
xa
4e
ax

14x
2
3x1

g(x)4x3
xx

g(x)0
可得
4x
2
3x10,即
x1

x
1
(舍
)

4


0x1
时,
g(x)0
,当
x1< br>时,
g(x)0

6


g(x)< br>在
(0,1)
上单调递减,在
(1,)
上单调递增,
g(x)…g
(1)
4

h(x)e
xa< br>4e
ax
(e
xa
4e
ax
)„2 e
xa
4e
ax
4

(当且仅当
e
xa
4e
ax

xaln2
时取等号),
f (x
0
)3
,即
g(x
0
)h(x
0
)

x
0
1aln2

a1ln2

故答案为:
1ln2


2elnx,x0
13.已知函数
f(x)

3
,若函数g(x)f(x)ax
2
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a


xx,x0
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
(0,1){2}

322
解:当
x0
时,由
g(x)0
得,
xaxx0
,∴
x0
或< br>xax10

∴当
a2
时,在
(,0]上有三个根,当
a2
时,在
(,0]
上有两个根,当
a 2
时,

(,0]
上有一根

x0
时 ,由
g(x)0

2elnxax0
,则
a
22elnx
②,
2
x

h(x)
2elnx2e( 12lnx)
h'(x)
(),
x0
x
2
x
3
∴当
x(0,

x(
e)
时,
h'(x)0
,函数单调递增,
e,)
时,
h'(x)0
,函数单调递减
e)1
时,方程②有两个根;当
a1

a0
时,方程②有可结合图像可知,
0ah(
一个根 ;当
a1
时,方程②没有实根,
综上:当
0a1

a2
时,
g(x)
有三个零点.
14. 在锐角三角形
ABC

AD
是边
BC
上的中线,且
ADAB
,则1
小值为 .
7

11
的最

tanA tanBtanC


答案:
13

2
3分析:不妨设
BDDC1

BC
边上的高为
h
,则
tanB2h

tanC
2
h
,再根据正切值
求出
tanA
,然后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
解:不妨设
BDDC1
BC
边上的高为
h
,则
tanB2h

t anC
2
h

3
从而
tanAtan(BC)
tanBtanC2


tanBtanC1
1
3
4h
所以
111h13h1313

…2
t anAtanBtanC28h28h2
28h
(当且仅当
h

13
,即
h
故答案为:
13
时,取等)
2
13

2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 .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
.......
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x
轴正半轴为始边的锐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
O
交于点
A

且点
A
的纵坐标是
10

10
(1) 求
cos(


3

)
的值;
4
(2)若以
x
轴正半轴为始边的钝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
O
交于点
B
,且点
B
的横坐标为



< br>
的值.
5

5
8



分析:(1)直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应用求出结果.
(2)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角的变换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因为锐角

的 终边与单位圆
O
交于点
A
,且点
A
的纵坐标是
所以 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sin



从而
cos


1sin2


10

10
10

10
310

10
(1)
cos(


3

)cos


cos

3

sin


sin

3


44
4

31021025
()

1021025
(2)因为钝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
O
交于点
B
,且点
B
的横坐标是

所以
cos



5

5
525
,从而
sin


1cos2



5
5
1053 10252
()
于是
sin(



) sin


cos


cos


sin




1051052
因为

为锐角,

为钝角,所以



(< br>

3

)

2
2
从而




3


4
16.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点
D
在棱
BC
上,
ADC
1
D
,点
E

F
分别是
BB
1
,< br>A
1
B
1
的中点.
(1)求证:
D

BC
的中点;
(2)求证:
EF
平面
ADC
1

9



分析:(1)推导出
CC
1
ABC
,< br>ADCC
1
,从而
AD
平面
BCC
1
B
1
,进而
ADBC
,由
此能证明
D

B C
的中点.
(2)连结
AC
1

A
1
C
,交于点
O
,连结
DO

A
1
B
,推导出
ODA
1
B

EFA
1
B
,从而
EFOD
,由此能证明
EF
平面
ADC
1
证明:(1)在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点
D
在棱
BC
上,
ADC
1
D

CC
1
ABC

ADCC
1

C
1
DCC
1
C
1

AD
平面BCC
1
B
1

ADBC

D

BC
的中点.
(2)连结
AC
1

A
1
C
,交于点
O
,连 结
DO

A
1
B

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ACC
1
A1
是矩形,
O

A
1
C
的中点,
ODA
1
B


E

F
分别 是
BB
1

A
1
B
1
的中点,
 EFA
1
B

EFOD

EF

平面
ADC
1

DO
平面
ADC
1

EF
平面
ADC
1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某市有一特色酒店由10座完全相同的帐篷构成(如图
1)
.每座帐篷的体积为
54

m
3
,且分
1)
(单位:
m)
的 半球体,下层是半径为
rm
,高为
hm
的上下两层,其中上层是半径为
r(r…
圆柱体(如图
2)
.经测算,上层半球体部分每平方米建造费用为2千元, 下方圆柱体的侧面、
隔层和地面三个部分平均每平方米建造费用为3千元设所有帐篷的总建造费用为y
千元.
(1)求
y
关于
r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该函数的定义域;
10


(2)当半径
r
为何值时,所有帐篷的总建 造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分析:(1)由图可知帐篷体积

半球体积

圆柱体积,即
2

r
3


r
2
h54

,表示出
h

3
2

y(2

r
2
22

r
2
32

rh3)10
,化简得
y60

(r< br>2

54
)
;再由
54
r0
,则
2
rr3
1„r3
3
3
,所以定义域为
{r|1„r 3
3
3}

(2)
f(r)r
2

5 4

1„r3
3
3
,根据导函数求出其最小值即可.
r
2
解:(1)由题意可得
2

r
3

< br>r
2
h54

,所以
h
54
r

2
3r3
2
所以
y(2

r
2< br>22

r
2
32

rh3)1010 0

r
2
60

r(
54

y 60

(r
2

54
)

r)< br>,
2
r3r
3
2
3
{r|1„r33}

1

h0
,所以
54
因为
r…
,则,所 以定义域为
1„r33
r0
2
r3
(2)设
f(r) r
2

54

1„r3
3
3
,则f(r)2r
54
,令
f(r)0
,解得
r3
2
rr

r[1

3)
时,
f (r)0

f(r)
单调递减;
3

r(3

33)
时,
f(r)0

f(r)
单调递增, < br>所以当
r3
时,
f(r)
取极小值也是最小值,且
f(r)
min
1620


答:当半径
r

3m
时,建造费用最小,最小为
1620

千元.
18.(本小题满分16分)
x
2
y
2
如图,已知椭圆< br>C:
2

2
1(a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若椭圆
C
经过点
(0,3)

F
2

ab
离心率为
1
,直线
l
过点
F
2
与椭圆
C
交于
A

B
两点.
2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点
N
为△< br>F
1
AF
2
的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
F
1
NF
2
与△
F
1
AF
2
面积< br>11


的比值;
(3)设点
A

F
2

B
在直线
x4
上的射影依次为点
D

G

E
.连结
AE

BD
,试问:< br>当直线
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
AE

BD
是否相交 于定点
T
?若是,请求出定点
T
的坐
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1)由题意知
b3

c

1
,可得
a2
b3

,解得
a
即可得出椭圆
C
的方程.
a2
(2)由点
N
为△
F
1
AF2
的内心,可得点
N
为△
F
1
AF
2
的内切圆的圆心,设该圆的半径为
r

S
S
1
|F
1
F
2
|r
2
可得
F
1
NF
2< br>F
1
AF
2

1
(|AF
1
|| AF
2
||F
1
F
2
|)r
2
(3)若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四边形
ABED
是矩形,此时
AE

BD
交于
F
2
G
的中点
5
5
(,0)
.下面证明:当直线
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
AE

BD
相交于定点
T(,0)

2
2
设直线< br>l
的方程为
yk(x1)
,与椭圆方程联立化简得
(34k2
)x
2
8k
2
x4k
2
120.设
A(x
1

y
1
)

B(x2

y
2
)
,由题意,得
D(4,y
1
)

E(4,y
2
)
,则直线
AE
的方程为yy
2

y
2
y
1
yy
15
(x4)
.令
x
5
,此时
yy
2
2
(4)
,把根与系数关系代入可得
4x
1
4 x
1
2
2
22
y0
,因此点
T(
5,0)
在直线
AE
上.同理可证,点
T(
5
,0)在直线
BD
上.即可得出结
论.
解:(1)由题意知
b3< br>.因为
c

1
,所以
a2
b3

, 解得
a2

a2
x
2
y
2
1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43
(2)因为点
N
为△
F
1AF
2
的内心,
所以点
N
为△
F
1
AF
2
的内切圆的圆心,设该圆的半径为
r

12
< /p>



S
S
F
1
NF
2
F
1
AF
2

1
(|AF
1
||AF
2
||F
1
F
2
|)r
2
1
|F
1
F
2
|r
2

2cc1


2a2cac3
(3)若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四边形
ABED是矩形,
此时
AE

BD
交于
F
2
G
的中点
(
5
,0)

2
下面证明: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
AE

BD
相交于定点
T(< br>5
,0)

2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1)

yk(x1)

联立

x
2
y
2
化简得
(34k
2
)x
2
8k
2
x4k2
120

1


3

4< br>因为直线
l
经过椭圆
C
内的点
(1,0)
,所以△< br>0

8k
2
4k
2
12

A (x
1

y
1
)

B(x
2
,< br>y
2
)
,则
x
1
x
2


x
1
x
2


34k
2
3 4k
2
yy
由题意,得
D(4,y
1
)
E(4,y
2
)
,则直线
AE
的方程为
yy
2

21
(x4)

4x
1
yy
1
5
2(x
1
4)y
2
3(y
2
y
1
)
(4)

x
5
,此时
yy< br>2

2

4x22(x4)
2
11
2( x
1
4)k(x
2
1)3k(x
2
x
1< br>)8k2kx
1
x
2
5k(x
1
x
2
)


2(x
1
4)2(x
1
4)
4k
2
128k
2
8k2k5k
2
34k 34k
2


2(x
1
4)
24k32k< br>3
8k
3
24k40k
3
0

2(x
1
4)(34k
2
)
所以点
T(
5,0)
在直线
AE
上.
2
同理可证,点
T(
5
,0)
在直线
BD
上.
2
所以当直线
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
AE

BD
相交于定点
T(
5,0)

2
19. (本小题满分16分)
设数列
{an
}

{b
n
}
分别是各项为实数的无穷等差数列和无 穷等比数列.
(1)已知
b
1
1

b
2
b
3
b
2
60
,求数列
{b
n
}
的前
n
项的和
S
n

(2)已知
a2
2

a
4
+a
7
+a
10
21
,且数列
{a
n
+b
n
}
的前三项成等比 数列,若数列
{b
n
}

一,求
b
1
的值 .
13


(3)已知数列
{a
n
}的公差为
d(d0)
,且
a
11
b
2
a1 )2
2
ba
n
b
n
(n

{ b
n
}
的通项公式(用含
n

d
的式子表达)(1)解:设
{b
n
}
的公比为
q

则有< br>q
3
q60
,即
(q2)(q
2
2q3 )0

解得
q2

n1
求数列
{a< br>n
}

2

1(2)
n

S
n


3
(2)∵
{a
n
}
为 等差数列,又∵
a
2
2

a
4
+a
7< br>+a
10
21


3a
7
21

a
7
7
,则公差
d1
,则
a
nn

数列
{a
n
+b
n
}
的前三项 成等比数列,即
1+b
1

2+b
2

3+b3
成等比,
(2+b
2
)
2
(1+b
1< br>)(3+b
3
)
,整理得
1+b
1
=b
3< br>
设数列
{b
n
}
的公比为
q
,显然
b
1
0


1+b
1
=b
1
q

b
1
q
22
b
1
10

∵数列
{b
n
}
唯一确定,

04b
1
(1b
1
)0

解 得:
b
1
1

b
1
0
(舍)

b
1
1

(3)解:
a
1
b
1
a
2
b
2
a
n
b
n
(n1)2
n1
2

a
1
b
1
a
2
b
2
a
n1
b
n1< br>(n2)2
n
2




②,得
a
n
b
n
n2
n
(n…2)

a
1
b
1
2


a
n
b
n
n2
n
(nN
*
)

< br>a
n1
b
n1
(n1)2
n1
(n…2) 

令③

④,得
a
n
2n
q(n< br>…
2)
⑤;其中
q
是数列
{
b
n
}
的公比;
a
n1
n1

a
n1
2(n1)
q(n

3)

a
n2
n2
14


令⑤
< br>⑥,得
a
n
a
n2
n(n2)
(n

3)

22
a
n
(n1)
1
a
3
a
1
3
(a2d)a
1
3
< br>,即
1


a
2
4(a
1
d)
2
4
解得
a
1
d

a
1
3d


a
1
3d
,则
a
4
0
,有
42
4
a
4
b
4
 0
,矛盾;
2
n

a
1
d
满足条 件,此时
a
n
dn

b
n

d
20. (本小题满分16分)

a
为实数,已知函数
f(x)axe< br>x
(aR)

(1)当
a0
时,求函数
f(x)
的单调区间;
1及任意的
x0
恒成立,求
b
的取(2)设
b
为实数, 若不等式
f(x)…2x
2
bx
对任意的
a…
值范围;
(3)若函数
g(x)f(x)xlnx
(x0)
有两个相异的零点 ,求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即可求出,
(2)分离参数,可得
e
x
2x…b
对任意的
x0
恒 成立,构造函数

(x)e
x
2x
,利用导数
求出函数 的最值即可求出
b
的范围,
(3)先求导,再分类讨论,根据导数和函数单调性以及 最值得关系即可求出
a
的范围.
解:(1)当
a0
时,因为f(x)a(x1)e
x
,当
x1
时,
f(x) 0


x1
时,
f(x)0
.所以函数
f(x)
单调减区间为
(,1)
,单调增区间为
(1,)

x
(2)由
f(x)…
2x
2
bx
,由于
x0

2x
2
bx
,得
axe…
1
及任意的
x0
恒成立. 所以
ae
x
…2xb
对任意的
a…
由于
e
x
0
,所以
ae
x
…e
x
,所以
e
x
2x…b
对任意的
x 0
恒成立.


(x)e
x
2x

x0
,则

(x)e
x
2

所以函数

(x)

(0

ln

2)
上单调递减,在
(ln
2,
)
上单调递增, < br>所以

(x)
min


(ln
2)2 2ln
2,
所以
b„22ln
2.
x
1(x1)( axe1)
(3)由
g(x)axe
x
xlnx
,得
g(x)a(x1)e1
,其中
x0

xx
x< br>0
时,则
g(x)0
,所以函数
g(x)

(0 ,)
上单调递增,所以函数
g(x)
至多有一个零①若
a…
15


点,不合题意;
②若
a0
时,令
g (x)0
,得
xe
x

1
0

a
xx2
由第(2)小题知,当
x0
时,

(x)ex
2x…22ln

20
,所以
e2x
,所以
xe2x

所以当
x0
时,函数
xe
x
的值域为
(0,)

所以存在
x
0
0
, 使得
ax
0
ex
0
10
,即
ax
0< br>ex
0
1
①,
且当
xx
0
时,< br>g(x)0
,所以函数
g(x)

(0,x
0
)
上单调递增,在
(x
0

)
上单调递减.
因为函数有两个零点
x
1

x
2

所以
g(x)
max
g(x
0
)ax
0
ex
0
x
0
lnx
0
1x
0
lnx0
0
②.


(x)1xlnx
x0
,则

(x)1
1
0
,所以函数

(x)

(0,)
上单调递增.
x
由于

(1)
0
,所以当
x1
时,

(x)0< br>,所以②式中的
x
0
1

又由①式,得
x
0
ex
0

1
a
由第(1)小题可知,当
a0
时,函数
f(x)

(0,)
上单调递减,所以

1
e

a

a(
1

0)

e
(i)
由于
g()
1
e
ae1
1< br>(1)0
,所以
g()g(x
0
)0

e e
e
1
e
因为
1
1x
0
,且函数g(x)

(0,x
0
)
上单调递减,函数
g(x)< br>的图象在
(0,x
0
)
上不间断,
e
所以函数g(x)

(0,x
0
)
上恰有一个零点;
(ii)
由于
g(
1
)e
1

1
ln(
1
)
,令
t
1
e

aaaaa

F(t)e
t
tln
t
,< br>te

由于
te
时,
ln
tt
,< br>e
t
2t
,所以设
F(t)0
,即
g(
1
)0

a
由①式,得当
x
0
1
时,

1
x
0
ex
0
x
0
, 且
g(
1
)g(x
0
)0

aa
同 理可得函数
g(x)

(x
0

)
上也恰有一 个零点.
综上,
a(
1

0)

e




16




































2019年江苏省天一中学十二月份调研考试
高三数学(Ⅱ)试题 2019.12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填空题(第1~1 4题)、解答题(第15~20题).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 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5.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一律不准使用胶带纸、修正液、可擦洗的圆珠
< br>21.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应写出
17


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矩阵
A


1a
2


A
的一个特征值

2
, 其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是

1





1b

1

(1)求矩阵
A

(2)设直 线
l
在矩阵
A
1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了直线
m:xy 4
,求直线
l
的方程.
分析:(1)由
A

1


1



1
即可求出
a

b

1b

(2)设直线
m:x y4
上的任意一点
(x,y)
在矩阵
A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 br>(x,y)
,根
2xy

x,

2
x

x2y

x


1

3




进而得到
l
的方 程;.

y



x4y

,可 得


xy
y14


y .

6


1a

2

解: (1)

1a

2

2a

2< br>
4


A

1




2
1

1

2b
1



2


1b
 
2a4,

a2,


解得
 
2b2,b4,

2

1

; < br>14


A

(2)

2

3
2

1
1

A

A 

1

14




61



3


1

6< br>

设直线
m:xy4
上的任意一点
(x,y)
在矩阵
A
1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
(x,y)


2

x



3





y



1


6
1

1

2


xy
3

x


33






1



y


1
x
1
y


6

6

< br>6

21

xxy,

xx
2y

,

33







11
yx4y.

yxy,
< br>
66

xy4

y
2

3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

3
B.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直线
l
的极 坐标方程为



(

R)
,以极点为原点,极 轴为
x
轴的正半轴
4
18


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交点
P
的直角坐标.
x4cos

,
,求直线
l
与曲线
C
(

为参数)
y1cos2


分析: 化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化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联 立求解
得答案.
解: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yx

由方程


x4cos

,
,可得
y 2cos
2

2(
x
)
2

1
x
2

48

y1cos2

cos

1

4剟x4
. 又
1剟

曲线
C
的普通方程为
y
1
x
2
(4剟x4)

8
将直线
l
的方程代入曲线方程中,得
1
x
2x
,解得
x0
,或
x8
(舍去).
8

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
P
的直角坐标为
(0,0)




第22题、第23题,每题10分,共计2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应写出文
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直四棱柱
ABCDA
1
B
1
C
1
D
1
中,底面四边形
ABCD< br>为菱形,
A
1
AAB2

ABC

3
E

F
分别是
BC

A
1
C< br>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EF

A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点
M
在线段
A
1
D
上,
A
1
M


.若
CM
平面
AEF
,求实数< br>
的值.
A
1
D

分析:(1)建立坐标系,求出 直线的向量坐标,利用夹角公式求异面直线
EF

AD
所成角
的余弦 值;
19


(2)点
M
在线段
A
1
D
上,
可求实数

的值.
A
1
M< br>

.求出平面
AEF
的法向量,利用
CM
平面AEF
,即
A
1
D
解:因为四棱柱
ABCDA
1
B
1
C
1
D
1
为直四棱柱,
所以
A
1
A
平面
ABCD


AE
平面
ABCD

AD
平面
ABCD

所以
A
1
AAE

A
1
AAD

在菱形
ABCD

ABC

,则
AB C
是等边三角形.
3
因为
E

BC
中点,所以
BCAE

因为
BCAD
,所以
AEA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
,0,
0)

C(3
,1,
0)

D(0
,2,
0)

A
1
(0
,0,
2)

E(3
,0,
0)

F(
3

1

1)

2
2
3
1
,,
1)

2
212
所以异面直线
EF

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4
211
(1)
AD(0
,2,
0)

EF(
(2)设
M(x

y

z)
,由于点
M
在线段
A
1
D
上,且
A1M



A1D

(x

y

z 2)

(0
,2,
2)


M(0

2


22

)

CM(3< br>,
2

1

22

)

设平面
AEF
的法向量为
n(x
0

y
0

z
0
)

因为
AE(3
,0,< br>0)

AF(
3
1
,,
1)

2
2

3x
0
0



3,得
x
0
0

1
y
0
z
0
0

1
2

x
0
y
0< br>z
0
0
22

y
0
2
,则
z
0
1

则平面
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0
,2,
1)

由于
CM
平面
AEF
,则
nCM0
,即
2(2

1) (22

)0
,解得


2

3
20



23.(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2个红球和1个黄球.一项游戏规定;每个白球、红球
和黄球的分 值分别是0分、1分和2分,每一局从袋中一次性取出三个球,将3个球对应
的分值相加后称为该局的得 分,计算完得分后将球放回袋中.当出现第
n
局得
n

(nN*)
的情况就算游戏过关,同时游戏结束,若四局过后仍未过关,游戏也结束.
(1)求在一局游戏中得3分的概率;
(2)求游戏结束时局数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

分析:(1)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出对应的概率值;
(2)由题意知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计算在一局游戏中得2分的概率值,
求出对应的概率值,写出分布列,计算数学期望.
解:(1)设在一局游戏中得3分为事件
A

111
C
2
C
2
C
1
2

P
(A)

3
C
5
5
(2)由题意随机变量
X
的可能 取值为1,2,3,4;
且在一局游戏中得2分的概率为
21
C
2
C
2
1

P(X1)


3
C5
5
1221
C
2
C
2
C
2
C
1
3


3
C
5
10
P( X2)
P(X3)
P(X4)
436


51025
43228

(1)
5105125
43342

(1)
5105125
X
的分布列为:
21



X


P

E(X)1
1
1

5
2
6

25
3
28

125
4
42

125
162842337

234
525125125125





22

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日本留学好不好


师大二附-科学育儿


普希金诗选-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中秋诗句大全-郭德纲相声台词


有名无实-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桂林事业单位招聘-浙江省计算机二级成绩查询


歌德名言-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励志小故事大道理-高中英语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