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应对方式-加拿大高中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
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
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
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
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
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
家
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
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
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
松懈,
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
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
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
位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
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
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
析和平
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
在数与计算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
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
然是小学生
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
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
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
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
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
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
元,这是
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
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
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
获得
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
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
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
除了面
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
计时法。这些内容的
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
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
间长短的
意识和能力。
2
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
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
生利用已
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
习平均数的含义和
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
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br>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
br>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
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
br>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
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
br>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
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
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
乘积不满十)。
3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
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
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
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
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
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
的
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
以及全年的
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
单的数据分析;了
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
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
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
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
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
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
信
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
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
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
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
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把握
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
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
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5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
思维的发展。
3、改
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
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问题与合作交
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
课堂上准备
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
br>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
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
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
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
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
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
学共同进行学
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
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七、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6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
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
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
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
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
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
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
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7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
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1课时
3课时左右
4课时左右
1课时
1课时
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
解、探究
、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订如下教学工
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
笔算验
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
不能及时
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
度的同时,加强各种数
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
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
,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搭配(二)
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能认、读、写小数)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
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
算的内容。
⑵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六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四)综合与实践
1.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二)
2.实践活动(“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
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
9
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
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
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
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
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
的天数;知道
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
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法。
8、了解数学广角,学会解决搭配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
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
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
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
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
br>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
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6.在
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
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
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
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10.加强对家庭教
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
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10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时 间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一、位置与方向
1、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3、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5、机动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除法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3、练习三
4、一位数除两位数
5、机动
6、首位够除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7、首位不够除、有余数的一位数三位数的笔算
8、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练习
9、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解决问题
10、商中间有0的除法
11、商末尾有0的除法
1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
13、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14、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15、整理和复习
16、练习课
单元测试
三、统计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练习课(练习八3~6题)
3、机动
单元测试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一位数乘两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 整十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
3、练习:练习九9~12题、能力挑战
4、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5、练习十
6、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7、练习十一
8、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9、两步除法解决问题
10、解决问题练习课
11、整理和复习(
12、练习十三(1~6题)
课时数
5
备注
1 3.2-3.6
5
2 3.9-3.13
5
3 3.16-3.20
5
4
3.22-3.27
5
5 3.30-4.3
4
清明
6
4.6-4.10
5
7 4.13-4.17
5
8 4.20-4.24
11
机动
五、面积
1、面积的意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面积单位
3、机动
4、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5、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6、练习课
7、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8、利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练习课
机动
单元测试
六、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
2、认识平年和闰年
3、练习十七
4、24时计时法
5、简单的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6、练习十八
机动
7、整理和复习
8、练习十九
9、在4个正方体上制作活动日历
单元测试
七、小数的认识
1、认识小数、小数的含义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机动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4、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5、练习二十一
机动
单元测试
八、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
2、简单的组合
3、稍复杂的组合
机动
我们的校园
1、铺草坪问题
2、设计赛程安排
九、总复习
1、学期各单元知识整理
4
五一
9
4.27-5.1
5
10 5.4-5.8
5
11
5.11-15
5
12 5.18-5.22
5
13 5.24-5.29
5
14 6.1-6.5
5
15 6.8-6.12
5
端午 16 6.15-6.19
12
2、练习二十三
3、109、110综合练习
4、解决问题练习二十三
机动
期末考试
4
5
5
17
18
19
6.22-6.26
6.29-7.3
7.6-7.10
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
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同学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新
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
为了今后能更好地
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安全知识。人们常
说:“安全工作重
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
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
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
动的安全隐患。2、学
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校园
隐性伤害的
隐患。
13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
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
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
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
西、系鞋带。⑥
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
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
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
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
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食品安全;
不吃过期食品,不到学校外面设摊的地方去购卖不卫生
的食品来吃,在
外面购卖的零食要看清生产日期。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
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
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
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
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
14
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
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
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
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
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
br>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1 位置与方向(一)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
题)。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
br>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在辨认、描述
、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
会
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5
中国地图一张、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照教室的东、南、西、
北四个方位就座)。
【情景导入】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自己介绍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
学生自主介绍。
这几位同学介绍得
真好,老师也觉得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美了,学校的东、南、
西、北方都有这么美的风景,我为我们的家乡
感到骄傲。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
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新课讲授】
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好方法和同桌交流
一下。
学生交流。
(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好办法教给同学们好吗?
(全班同学们边说边做动作)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辨别方向呢?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
看来自然课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2)介绍班级情况。
同学们认识了东、南、
西、北,又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
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呢?
一学生站在教室中间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物体在什么方向。
16
师:谁来评一评,他介绍得好吗?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①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请坐在教师东边的
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
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
,我们一起拍拍肩;请坐在教室北
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②学生帮助老师喊口令。
下面老师提的问题要增加难度了,请同学们仔细听。
请面朝西的同学坐下,请面朝东的同学坐下。
哪个同学愿意帮助老师,像老师一样提出有关方向的问题,让其他两组同学
也坐下来。
师:这位同学做对了吗?谢谢这位同学帮了老师的忙。
③指明学生到台前做动作。
同学们还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老师请几个同学到教室中间排成一排,听
口令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
好。
请你们向东站好,听口令!向南——转,向东——转。请你们回到座位上。
④学生喊口令,教师做动作。
刚才这个游戏真好玩,老师也很想接受同学们的挑战,谁能给老师喊口令,
让老师也活动活动。
(4)引导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已经学会辨别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了,
那么这四个方向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
现在,老师来到同
学们的中间,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在你们组的哪个方向?
并认真听同伴的发言,看看谁能发现问题。
各小组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站的位置没有变,但老师为什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
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呢?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老师就有不同的方向)
17
师:对了,方向是以一个地方为标准相比较而确定,以不同的标准相比较,
就有不同的方向。如
果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学楼为中心,谁能说说我们小学的东、
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
学生交流。
3.制作校园平面图。
同学们能不能把我们小学的平面图画下来呢?请
各组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
小组合作。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来。
先确定方向,再摆出建筑物,摆完后交流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摆法。
(1)现在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到别的小组看看他们是怎样摆
的。
(2
)各组摆的和到黑板上摆的都有道理,有的把上面定为东,有的把上面
的定为南,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
们都是把上面定为北,也就是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
(3)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展示。
4.瞧,这是什么地图?在中国地图上怎么辨别方
向呢?大家一起说首都北京
在祖国的什么方向?海南岛、布达拉宫、黄山呢?
学生思考,全班汇报,教师评议。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
面是( ),右面是( )。
3.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
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得开心吗?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
知识介绍一下,你家的房子或者你房间
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写成一篇日
记。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18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第2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
【教学内容】
地图上认识方向(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第5~6页练习一第3~6题)。
【知识与技能】
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
描述地图上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准备】
教材第4页例2的平面图摆放的教具。
【情景导入】
在地图上,我们怎样说出物体的方位呢?
【新课讲授】
19
1.出示教材第4页例2情景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描述地图上的方位。
(1
)小明的妈妈到学校参观,进入大门后,不知该怎么走,你能告诉她该
如何到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吗?
(2)讨论后交流。
(3)她想到教学楼共有几条路线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3.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1)操场在图书馆什么方位?
(2)图书馆在体育馆什么方位?
(3)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4)大门在教学楼什么方向?
小结:各小组交
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它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
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
(3)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并订正。
(2)提出与图中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该如何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呢?
【课后作业】
1.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6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20
第2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
第3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材第7页的例3及“做一做”,第9页练习二第1~3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
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
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
得
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
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指南针、动物图片、正方形纸等。
【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
21
(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方位知识。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7页例3的校园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
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
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
色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
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
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北),
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
(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师: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电脑演示)
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我们一起说说)
师:认识了东北和东南,你还想认识什么?
谁能说说西南是指哪儿?
请你大声地告诉同学们西北是指哪儿?
22
教师小结。
3.说方向。
辨别操场平面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了八个方向,请看操场平面图,上面除了北面
的主席台、南面的教学楼、
西面的大门、东面的雷锋塑像,你还看到了什么?
(1)谁能用“什么在操场的哪一面”说一句话吗?
(2)谁还能用“操场的哪一面有什么”说一句话?
(3)还有许多小朋友想说,那就用两句话在小组里说说吧。
【课堂作业】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自制方向板。
师:(出示方向板图)
这是一张要填写的方向板,请你填上八个方向,比一
比,谁填得又快又准确。请组长发给每个组员一张卡
片,每位同学自制一张方向
板。
师:你们真聪明,大家都填得很好,想一想,怎样利用方向板辨别教室里的
方向?
3.指方向活动。
(1)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2)第一、二、三
组的同学像老师这样。(面朝南)指一指你们的东北、东
南、西南、西北方向。
(3)第六、七、八组的同学你们面向北面站好。
同学们对教室里的八个方向也搞清楚了。
4.互动活动。
23
师:不用方向板你能分辨方向吗?
师:请第五组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是面向哪边站的?(向西)
想想你们组的东面、南面、北面各是哪个小组?
指名第五组学生说说第五组的东面是哪组。
再说说第五组的西北方向是哪组,请西北组的同学招招手。
请第三组同学站起来,让第五组同学说他们在第五组的哪个方向,说对了就
掌声回应。
请第八组同学站起来,让第八组同学说说你们在第五组的哪个方向。说对了
让第五组同学夸夸第八组。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成语“四
面八方”中的“八方”有了进一步
的理解。下课后,同学们(带上指南针)可以到操场上找找四面八方都
有哪些建
筑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你家客厅的四面八方各摆着什么东西。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3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4
第4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简单的路线图(教材第8页例4及第10页练习二第5~6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敢于、乐于和他人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
去过没
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我们出发吧!
【新课讲授】
1.教学公交路线图。
25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
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
地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该乘哪路车了吧!
2.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
们
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
按照1路公交
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到动物园要按照什么方位走
吗?
3.动物公园平面图。 <
br>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
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
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
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
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
先研究一下,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地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各地点分别在动物园的
哪一面?
(2)请你为游客设计游览路线。
①教师扮演游客A,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熊猫馆,你们能帮我设计游览路线
吗?
a.同学们分组设计几条不同的游览路线。
b.各组汇报设计的游览路线。
c.评一评,哪些组把设计的游览路线说得最准确?
d.猜一猜,我会选择哪一条游览路线呢?为什么?
②教师扮演游客B,我想从大门出发去飞
禽馆,然后再回到大门,你们还能
帮我设计游览路线吗?
a.每位同学独立设计一条自己认为较好的游览路线。
b.谁能汇报你设计的游览路线?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6
c.猜一猜,我会选择哪一条游览路线呢?为什么?
③教师扮演游客C,我想从大门出发不重复的游览所有景点,你们能设计出
这样的游览路线吗?
a.学生独立设计游览路线。
b.把你设计的游览路线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说的最准确。
c.把你的设计游览路线告诉老师。
(3)请你为自己设计游览路线。
①在教材第8页的动物园导游图上为自己画一条游览路线。
②把你的游览路线告诉全班同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6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
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
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
狮子山在哪里?怎么走?
熊猫馆还可以怎样走?
飞禽馆怎么走?
27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第1课时 口算除法(1)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11页例1及“做一做”,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知识与技能】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
br>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小棒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
法。
【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28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①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②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2.创设情境。
呈现教材第11页例1中题图。
思考:通过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提出什么相关问题?
小组内交流,提出相关问题。
每盒手工纸有多少沓?
你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吗?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1。
(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手工纸?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
,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
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2)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3)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20×3=60
60÷3=20(张)
方法二:
6÷3=2
60÷3=20(张)
方法三: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29
(学
80÷4
60÷2
①口算写出结果。
②说说口算方法。
2.教学教材第11页例1后的想一想。
(1)出示第二个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6000÷3 60000÷3
360÷6 640÷8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口算除法(1)
口算方法:
用被除数最高位的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
30
0。
第2课时 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第13~14页练习三的第3~10
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
【情景导入】
卡片口算:
4÷2= 8÷4=
10÷5= 16÷8=
40÷2= 80÷4=
100÷5= 160÷8=
400÷2= 800÷4=
1000÷5= 1600÷8=
学生开火车练习,当学生口算到第四组的时候,后面的两个会有难度。
那应该怎样计算呢?
31
那么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2的情景画面:
(1)学生读题。
(2)找出题中的信息,并说出哪些是已知,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4=40(张)。
方法二: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3=120,120÷3=40(张)。
方法三:
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
试一试。
140÷7= 350÷7=
2.教学教材第1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2)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怎样求解呢?
(3)学生根据例1、例2的学习,提出解决方法。
(4)分析、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结合实物)
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3=22(张)。
方法二:
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6÷3=2(张),
20+2
=22(张)。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3=66,所以66÷3=22(张)。
小结:通过口算,
我们知道了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可以将被除数分解成
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分别相除再
相加;或者将被除数平均分成除
32
数的份数就可以求解。
3.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互相汇报、交流。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的第3~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注意第5题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平
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也就是把88平均分成2份或4份,求每份
是多少?用88÷2或88÷4计算
。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8题。
这是一道关于倍数问题的应用题。教学前,教师
先借助计数器上下两杆的珠
子数说明倍数的关系。6里面有3个2,6就是2的3倍,老虎的重量是鸵鸟
的4
倍,所以360千克里面就包含有4只鸵鸟的重量。要求鸵鸟的重量,应用360÷
4=9
0(千克),求企鹅的重量与求鸵鸟的重量的方法是一样的,360÷9=40(千
克)。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9、10题。
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师:口算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实用,根据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口算除法(2)
例2:
方法一:
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4=40(张)。
33
方法二: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3=120,120÷
3=40(张)。方法三:把120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
例3:
方法一:
(结合实物)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3=
22(张)。方法
二: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6÷3=2(张)
,20+2
=22(张)。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3=66,所以66÷3=22(张)。
34
2.笔算除法
第1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材第15~16页例1、2及“做一做”,第19页练习四第
1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
br>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2.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
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的算理。理解每求出一
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
续除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口算。
120÷4 280÷7 300÷5 540÷9
35
24÷2 84÷4 93÷3
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
【新课讲授】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
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即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3.出示教材第15页例1。
三(1)班和三(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要
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
①学生独立计算,反馈。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
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
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
4个
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
十位上的
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
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
,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
36
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②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
一位的上面。
4.出示教材第16页例题2。
四(1)班和四(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树?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
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
2,写在
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
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
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
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
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
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
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7
(4)指导看教材质疑。
(5)小结: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
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
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
小。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
一说思考的过程。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 练习。
第1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
38
第2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1)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四第2~4题)。
【知识与技能】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
熟练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2.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复习导入】
1.口算。
18÷6 24÷4 360÷6
35÷7 12÷63 60÷3
72÷8
90÷9 810÷9
39
2.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54÷6你是
怎样算的?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小梦和小欣既是同学,又是一对好朋友,上学期他们俩荣幸的<
br>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他们高兴极了,学校还为校级“三好学生”每人发了
一本相册以资鼓励
。放假了,小梦和小欣商量着把他们俩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
相册里,你们看,他们俩多认真啊!
2.教学教材第17页例3。
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1)提问: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小梦和小欣一共有256张照片,用2张相册正好插完。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板书: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照片?
(3)怎样列式?
列式:256÷2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尝试计算,探究新知。
①你能计算一下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照片吗?
引导学生
说出:因为256是由2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200÷2=100,
50÷2=25,6÷2
=3,100+25+3=128(张),所以256÷2=128。
②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正确竖式的计算过程。
(5)提问:我们在计算完后,怎样知道结果是否正确呢?
40
生:验算。
师:那应该如何进行验算呢?
生:将商乘以除数,看它是否等于被除数,若相等,就是正确的,若不相等
就计算错了。
师:你们自己试一试验算吧!
学生自己完成后汇报并板书:
验算:1 2 8
×2
2 5 6
结果为256,等于被除数,所以答案是正确的。
(6)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④除完之后要验算。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从高位除,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除后要比较,
余
数要比除数小,除完之后要验算。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7页的“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2~4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1)
256÷2=128(张)
41
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完之后要验算。
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2)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和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
第5~7题)。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
有序思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42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
数了数共有256张照
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列式为“256÷6”。
师:先估算一下“256÷6≈”。
生:256≈240,240÷6=40,还多16张。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43。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
【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
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
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像这个地方
说错了。”
“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
,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
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
怎么办?25
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
br>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
着做什么——最后做
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写在24
个十的下面。
43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
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
,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
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
①
以6;
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
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生:验算。
师:该怎样验算呢?
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
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
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
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
44
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
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方法。
【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2)
例4: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一共有25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
页,还剩多少张?
256÷6=42(页)……4(张)
①
以6;
2个百除以6不够商1,
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
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
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
br>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45
第4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
商
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材第23~24页例5、6及“做一做”,第26
页练习五第1~4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
br>有零或末尾有0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学会计算商中间有零或
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
挂图
46
【复习导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7÷7
605÷5 488÷4 288÷8
【新课讲授】
(一)创设情景。
出示猪八戒吃西瓜动画:有四个西瓜,猪八戒全吃完了。听完后,让学生用
自己的话叙述动画的内容。
引入数学问题:
通过动画,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生:4÷4=1
(2)猪八戒把西
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
三人一个西瓜也没分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呢?这
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
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例5。
(1)0÷5=_______
结合导入,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5×0=0,所以0÷5=0。
(2)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3)做一做。
0÷2 0÷4 0÷8 0÷102384393
47
(4)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设置另一情境:
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0÷0=?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
,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
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
得0,所以0÷0
的答案不能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出示教材第23~24页例6情景图,说出信息。
寻找信息,列出算式:
208÷2= 216÷2=
(1)计算208÷2: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
④讨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
交流得出:a和b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c算错了
,因为208÷2的商是三位
数,而不是两位数,十位上0除以2得0,这个0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写商
就是
两位数了,104×2=208,而14×2=28,所以商是104。
教师强调:0除
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2=0,这个0一
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
48
⑤说一说,a和b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明确:由于0除以任
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
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的
竖式要简便些。
(2)计算216÷2:
①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
②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0不写行不行?
③探索简便写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2题。
402÷2
609÷3 615÷3 624÷6
第2题进行笔算。
订正时,说出算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1~2题,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课后作业】
1.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3~4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做除法时,中间的0不能省略。
49
第5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材第25例7和“做一做”,第27页练习五第
5~6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不够商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
br>行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解决笔算除法的难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计算。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
306÷3= 816÷4=
组织学生独立算一算,并用乘法进行验算,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方法和过程。
50
师: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时,怎么办?为什么?
2.教师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新课讲授】
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7
(1)情景画面和应用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板书:650÷5=
②组织学生试算,遇到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让学生提出在试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谈一谈解决的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别把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
况:
③用计数器帮助理解算理。
请一名同学在计数器上把650平均分成5份,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学生试拨,在百位上拨一
颗珠,还余1,与十位上的5一起组成15个一,
所以十位上拨了就正好除尽,个位上的0怎么办?
学生讨论商个位不写0行不行?
④对照刚才的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黑板上的几种算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方法简便些?
⑤教师边板书计算过程,边讲计算方法。
当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时,就在它个位上占位。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前两小题。
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订
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7第(2)题。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解答计算,共同讨论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51
②教师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245÷8=(根)……(元)
个位还余5,为什么商的个位上写0?
生:被除数的个位上不够商1,就商0。
③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后两小题。
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订
正。
【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5~6题。先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 练习。
第5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例7:(1)650÷5=130(根)
(2)245÷8=30(根)…5(元)
不够商1,就商0。
做除法时,除到十位,刚好除尽,个位不是0时,只需在个位上补0就可以。
52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20~22页练习四第8~20题和教材第27~28页练习五
第7~
14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
构,掌握口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判断商的位数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
尾有0的除法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
及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复习导入】
1.分工合作,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
53
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或图等方式表示出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
的?再看
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
和教科
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
br>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2.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
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
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
展示的
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
构图,引导
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①口算除法。
②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③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④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练习分析】
1.巩固除法的基本计算法则。
出示教材第20~22页练习四第8~12、16题。
注意格式要规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解答,全班讲评。
第8题看图列式计算,272÷4。
第9题用圈里的数分别除以2、5、7,看看余数各是多少,再填在相应圆圈
里。
第11题根据文字列式计算。
第12、16题先判断商有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点学生上台板演。
2.巩固解决问题能力。
出示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第13~15、17~18题。
54
首先分析题意,写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19~20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2.完成教材第27~28页练习五第7~12题。
注意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对于除法的知识都掌握了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28页“练习五”第13~14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6课时 练习课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除法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除式中的0: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55
第7课时
除法估算(1)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29页例8和第31页练习六的1~3题)。
【知识与技能】
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过程与方法】
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
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56
3.谈话引入:暑假期间,小丽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三天,看一
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出示例8情景图,从这些信息中,你从中获得了哪
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
阅读与理解:
(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2.分析与解答。
探索解决“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67≈300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4.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
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
还是少?比80元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
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要少,比80元多。
57
5.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页第1题。
先思考怎样估算,然后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
子们买学习
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佰元币。
信息②: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
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
最多放()张佰元币。
信息③: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辆面包车
?
(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
[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则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根据实际进行估算,求取近似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2~3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7课时除法估算(1)
例8:
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理解:(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解答: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58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第2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第8课时 除法估算(2)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30页例9和第31~32页4~7题)。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除法估算,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
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并体会在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
以有不同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2.复习乘法估算11×18。
3.变换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估算。
59
(1)每排摆11张椅子,摆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
(2)每支圆珠笔11元,买18支大约要准备多少元?
小结:在利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新课讲授】
1.估算223÷4的商在哪两个数之间。
20与30、30与40、40与50、50与60、60与70、70与80
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方便地估算出结果:
可以把223看作200:223÷4≈50
可以把223看作240:223÷4≈60
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通过口诀估算出近
似的结果,我们就很快地知
道商在50和60之间。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9。
(1)出示30页例9情景图。
18个箱子够装吗?
(2)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够装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交流。
(3)分析与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讨论交流、汇报。
(4)汇报方法。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5)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除了要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外,还
60
要注意选择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更精确。
【课堂作业】
1.估算下面各题。
83÷9≈ 178÷8≈
178÷6≈
质疑:后两题的被除数都是178,为什么有时看作160,有时看作180?
小结:在除法估算时,要根据除数确定把被除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1)小明4分钟跳绳282下,小英6分钟跳绳357下,平均每分钟谁跳得
多?
(2)229位老师参加一日游,现在安排了4辆客车接送,平均每辆车大约
要载多少位老师?
小结: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
小。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4~7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8课时除法估算(2)
例9:
问题18个箱子够装吗?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61
3 复式统计表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
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
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
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
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
奋,各
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
呀!)我
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
62
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
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
br>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
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
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
.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4张小统计表回
答。(准备好了吗?)问:哪
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四个小
组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
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
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
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
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是对哪<
br>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
一栏即第一竖行内
容的概括)这一栏除了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外还多了什么?这
63
里的“总计”和第一行中的“合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合计的是每个小组的
男、女生人数的
和,总计的是四个小组的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和男女生总人
数的和)“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
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
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
填表日期!
引导发现: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
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
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
且能看出四个小
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64
这个表中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
、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
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
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
65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
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
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
【过程与方法】
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
,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
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
66
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67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
)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
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课堂小结】
今
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
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
想说的吗?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68
第2课时 练习课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1)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1页例1、“做一做”及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①2个十是多少?5个百是多少?
②40是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
同学们对以前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
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1)
69
【新课讲授】
出示水果商店情境图(见教材第41页例1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教学教材第41页例1。
(1)出示情境图1。
每筐装15盒草莓,3筐草莓有多少盒?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10个3的和是30,再加上5个3是45。
生2:20个3相加是60,再减去15就是45。
生3:5×3=15,10×3=3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10×3=30(盒)
5×3=15(盒)
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列竖式计算:5×3=15,10×3=3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变成几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
数相乘后相加。
2.思考:150×3= .
学生相互讨论后交流、汇报。
150先算15×3,然后在末尾补上一个0。
70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明算理。
3.游戏。让学生把教材第43页的练习九第2题上的香蕉摘下来,比一比哪
一组摘的香蕉多。
4.教材第43页的练习九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思路和过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口算乘法(1)
例1:
每筐装15盒草莓,3筐草莓有多少盒?
10×3=30(盒)
5×3=15(盒)
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变成几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
相乘后相加。
思考:150×3= .
71
第2课时 口算乘法(2)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第44~45页练习九第5~12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
十)。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
br>法的算理,并能找到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2×4
43×2
33×3 11×7
2.说一说13×4、130×4、43×2的口算方法。
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72
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新课讲授】
1.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谈话引入。
水果商店里还有其他的水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2的插图。
思考: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出示例题2(1):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6×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教师板书:
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小结:一位数乘整
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
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
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2(2):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
的。
汇报: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
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
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73
4.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
体订正。讲评时提问:310×30你是怎样算的,
说一说口算过程。12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
说口算过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夺红旗。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8题。
学生分组比赛,然后表扬又快又准的小组。
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12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口算乘法(2)
例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6×1=6
6×10=60
6×9=54 54+6=60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
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74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
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
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75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
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
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
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
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
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
,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
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
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
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
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
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
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
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
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
个因数十位上的“1”
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
76
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
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
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
乘14,先用10乘4
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
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
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
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
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
,0只起占位作用,
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
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
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
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
数的十位对齐,
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
个因数?乘出的积
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77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
: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
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
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
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
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
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
分别同第
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
的结果加起来。
78
第2课时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
法。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
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9
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
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
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我们为了补充能量,学校在午餐时为同学们准备了酸奶,大家可以
提出什么问题呢?
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
一盒酸奶,
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00
80
大约2000盒。
(2)50×37=1850 50-48=2
37×2=74 1850-74=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7=336 48×30=1440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
点和适用范围。 <
br>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
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
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表示几个十,末位同十位对
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在此基础上
,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
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
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
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
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与
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13=702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81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
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
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
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笔算乘法(进位)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
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
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1)48≈5037≈40
50×40=2000
大约2000盒。
(2)50×37=1850
50-48=2
37×2=74 1850-74=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7=336 48×30=1440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先用个位的7去乘48,
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
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表
示几个十,末位同十位对
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小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
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
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
另一个乘数,得数
82
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练习课(教材第48页练习十第6~9题和第50~51页练习十一第3~10
题)。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意识。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
br>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个游
83
戏,四个大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一个组获得的五角星最多,你们对自己有信
心
吗?现在,游戏开始。
游戏一:“火车跑跑跑”。
1.介绍玩法:
有
12道乘法口算题。老师对四个组的同学随机点名回答,每答对1题得一
颗五角星,看看哪个组得分最高
。
20×6 35×20 23×30 20×18 31×30
40×20 20×7 26×30 23×40 40×18
36×20 30×26
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复
习乘法口算。
加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活动开展。
3.教师小结:
师:大家反应真快,口算得又对又快。祝贺第( )组暂时获胜。
【练习讲授】
一、游戏互动。
1.游戏二:“穿越彩虹桥”。
方法: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用竖式计
算屏幕上的两道题,老师每组抽一个同
学的来展示,准确完成的组才能通过“彩虹桥”,获取一颗五角星
。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每组抽取一个学生的作业)
(2)抽几名学生说一说
每步计算是求什么?(重点讲十位上的数分别乘个
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积分别是几)
(3)展示学生的作业并统计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以前
的两位数乘一位
数不同的地方,应该注意计算的顺序。
2.游戏三:“蜜蜂采花蜜”。 方法: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通过计算,找出哪只蜜蜂采哪朵花,每组帮助
一只蜜蜂,第一组帮第一只
,以此类推,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准,格式又正确。
(1)让学生独立计算。
84
(2)集体订正。
完成第48页练习十第6、9题和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通过玩游戏,要求学生按格式要
求完成练习,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
性,使学生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3.游戏四:“小小啄木鸟”。
方法:我们来当啄木鸟,帮大树们检查哪棵树生病了。看谁能当一位优秀
的“啄木鸟”医生。
完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1)齐读题目(不用改正)。
(2)要求:
a.每个同学自己细心检查3棵树。
b.自查完后4人小组互相说说哪棵树有病,病因是什么。
c.老师随机提问4个组,不一定按顺序提问哦。答对的组获一颗五角星。
(3)集体订正。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从而加强学生的计算技能。
二、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1.生活问题一:完成教材第48页第7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你在图中知道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算?
(3)学生独立完成。(抽4名学生的作业展示)
2.生活问题二:完成教材第48页第8题。
学生自己读题,找出题目所给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思考:你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第一问要求大米和面粉各买了多少千克?就直接将每袋的重量乘以袋数就
可以了。
第二问其实是求这些大米和面粉的总重量是多少,与1吨比较大小。
第三问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提出一共要多少钱?大米和面粉
各需要多少钱?
85
解答:
第一问:
大米25×11=275(千克)
面粉20×34=680(千克)
第二问:275+680=955千克<1吨,所以一次能运回。
第三问:大米和面粉各需要多少钱?
大米11×80=880(元)
面粉34×70=2380(元)
3.生活问题三:完成教材第50页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解题思路。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一个足球超过了25元,共买了13个还
剩余有钱,可
以假设13×30=390(元)>380元,说明每个球不会超过30元,可能是25~
30
元之间了。第二问买了13个后还剩下16元,说明只用了380-16=364元,求
每
一个足球的价钱就用364÷13=28(元)。
【课堂作业】
1.填空。
(1)93里最多有( )个30,719里最多有(
)个90,180里最多
有( )个40。
(2)85的6倍是(
),320是8的( )倍。
(3)250×8积的末尾有( )个零,积是(
)位数。
(4)19个18比20个18少了( )个18,20个18是(
),19个
18是( )。
(5)32×24可以分三道算式计算,一道是32×4=(
),一道是32×
20=( ),最后是( )+( )=( )。
2.笔算:
3×21 22×14 23×32
56×45 47×34 88×42
3.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51页第7~10题。
8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
数,用哪一
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几。
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页练习十二第1~4题)。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
数连乘的计算能
力和计算技巧。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
br>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
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87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会遇到很多
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需45元,要求一共
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88
45×12×5= 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4.回顾与反思。
(1)
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数量和单价,如何求总价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课堂作业】
89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
?点两名学生上台
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学生独立
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
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连乘应用
题,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
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数量关系,注意题目要求,同时也
要拓展思路,用多
种方法列式解答。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2~5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解决问题(1)
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90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综合算式: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91
第5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3页例4和“做一做”,第55~57页练习十二第5~17题)。
【知识与技能】
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
验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
13×7=
92
70÷4=
63÷3= 91÷7=
70÷5= 63÷21=
90÷3=
32×4= 12×6= 15×8=
128÷4= 72÷6= 120÷8=
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3.如何对除法算式进行验算?学生回顾交流。那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
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1.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
队,
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再求把30人平均
93
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
列式为:2×3=6(组);
再求每组多少人?
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
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
份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5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4
要
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
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
的份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5~57页“练习十二”第7~17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5课时解决问题(2)
例4: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
每
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
列式为:2×3=6(组);
再求每组多少人?
列式为:60÷6=10(人)。
列综合算式: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平均分,就是用总数÷平均分的份数。
95
5 面积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
四的第1~4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
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
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96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
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
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
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
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
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
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
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
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
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
吗?(电脑演示)
97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
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
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
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
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
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
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98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课后作业】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2.完成《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99
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3页例3及“做一做”,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8
题)。
【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
的发展。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3.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