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二军医大-幼儿园教育心得
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商
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三年级的全体学生要一起去春游,一共有540人,现在租到的
一种车每辆限坐60
人,问:要租几辆这样的车?如果每辆车可以坐40人,要租几辆车?
1、每辆车坐60人,要租几辆车?(多媒体展示过程)
60×(9)=540
(人)
540÷60=(9)
(辆)
注:(1)被除数的前2位不够除,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上。
(2)540里有9个60,就在被除数的个位上写上商9。
答:要租9辆车。
2、每辆车坐40人,要租几辆车?(多媒体展示过程)
540÷40=(13)(20)
(人)
注:被除数的前2位够除,商1要写在十位上。
答:要租14辆车。
问:为什么要租14辆车?
答:剩下的20位同学也要租一辆车。
拓展思考
1、比较被除数相同的2个除式。
(1)
800÷40=(20)
A
800÷20=(40)
B
A式的除数是B式除数的( 2
)倍;B式的商是A式的( 2 )倍。
12)
(2)
360÷30=(
A
360÷90=(4)
B
B式的除数式A式除数的( 3
)倍;A式的商是B式商的( 3 )倍。
2、把320个贝壳放进袋子里。(多媒体展示)
每袋个数
袋数
10
32
20
16
40
8
80
4
3、强强一家乘汽车去森林公园,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全程150千米。途中
休息了20分钟,上午11点到达目的地。强强一家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分析: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全程150千米,那么行驶的时间可以计算。
解:
150÷50=3
(小时)
因为在途中休息了20分钟。
答:强强一家是7点40分出发的。
习题巩固
1、填一填。
180÷3=(60)30)
750÷90=(8)(
30)
180÷60=(3)
750÷8=(90)(
2、直接写出得数。
210÷30=(7)
280÷40=(7)
420÷70=(6)
450÷50=(9)
560÷80=(7)
630÷90=(7)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多媒体展示)
560÷20=(28)
4、( )里最大能填几?
40×(6)>250
60×(7)<435
70×(9)<650
30×(8)<250
90×(4)<435
80×(8)<650
5、算一算、填一填。(多媒体展示)
60×(7)+30=450
450÷60=(7)30
70×(8)+15=575
575÷70=(8)15
40×(12)+10=490
490÷40=(12)10
30×(25)+19=769
769÷30=(25)19
6、计算下面各题。
17×50=850
24×30=720
45×20=900
34×40=1360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多媒体展示)
8、说出下面式子的商是几位数,商的个位数写在什么位置上?(多媒体展示)
9、根据“每袋个数乘以袋数=480(个)填表。
每袋个数
袋数
10
48
20
24
30
16
40
12
60
8
10、学校开运动会,参加乒乓球比赛的有120人,参加羽毛球比赛的有
5组,每
组8人。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人数是参加羽毛球比赛人数的多少倍?
解:参加羽毛球比赛的有
5×8=40
(人)
120÷40=3
(倍)
答: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人数是参加羽毛球比赛人数的3倍。
11、书店运来《数学童话》420本,每包20本,运来的《思维训练》比数学童话
少5包。
运来的《思维训练》有多少包?
解:运来《数学童话》
420÷20=21
(包)
16
(包)
运来《思维训练》
21-5=
答:运来的《思维训练》有16包。
本课小结
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怎样解决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
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
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生活入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并能运
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一个背包单价:60元;
一副太阳镜单价:40元;
一架相机单价:850元;
一个水瓶单价:10元;
一顶太阳帽单价:15元;
一双登山鞋单价:42元。
问:1、单价是什么意思?买9个水瓶要多少元?
2、再买8顶太阳帽,一共要多少元?
一、说一说各种旅游用品的单价。例:水瓶单价3元,就是一个水瓶3元。
背包单价60元,就是一个背包60元;
太阳镜单价40元,就是一副太阳镜40元;
相机单价850元,就是一架相机850元;
水瓶单价10元,就是一个水瓶10元;
太阳帽单价15元,就是一顶太阳帽15元;
登山鞋单价42元,就是一双登山鞋42元。
学生思考回答:
单价:单价是指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也指商品的最小计价单位。也就是
指
一个数量单位商品的价格。
二、填表。
商品 单价 数量 总价
水瓶
太阳帽
10元个
15元顶
9个
8顶
( )元
( )元
10×9=90
(元)
15×8=120
(元)
单价×数量=总价
三、买9个水瓶和8顶太阳帽一共要多少元?
10×9+15×8=90+120=210
(元)
答:一共需要210元。
习题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单价×数量=总价能推出什么等式?(多媒体展示)
2、填表。(单价:8元千克)
质量千克
总价元
3
24
5
40
7
56
9
72
3、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1)强强买6罐饮料,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元?
18
(元);
20-18=2
(元)
解:
6×3=
答:应找回2元。
(2)买4个面包和1瓶牛奶,一共需要多少元?
=12
(元)
解:
2×4+4×1
答:一共要12元。
(3)买6罐饮料比买4瓶牛奶贵多少元?
解:
3×6-4×4=2
(元)
答:买6罐饮料比买4瓶牛奶贵2元。
4、篮球的单价是90元个,排球的单价是75元个,皮球的单价是5元个。强
强原打算买1个
篮球,后来改买1个排球。省下的钱可以买几个皮球?
=15
(元)
解:省下了:
90×1-75×1
15÷5=3
(个)
答:省下的钱可以买3个皮球。
本课小结
1、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是什么。
2、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过程与方法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例1、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景区旅游
,现在已知距景区150千米。现在有2种
交通方式可以选择: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大巴
中巴
学生提问题:
1、哪辆车开得快?
8点
6点
10点
9点
2、按这样的速度,大巴车5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1、哪辆车开得快?
中巴:时间用了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时间用了1小时,行驶了50千米。
大巴:时间用了2小时,行驶了150千米。时间用了1小时,行驶了75千米。
同样的路程,大巴车用的时间少,开的快;
同样的时间,大巴车行驶的路程多,开的快。
大巴速度:
150÷2=75
(千米小时)
中巴速度:
150÷3=50
(千米小时)
75>50
答:大巴车开得快。
(注:1、开的快,就是速度快。2、千米小时,读作千米每小时。)
例2、比一比,哪种昆虫的飞行速度快?(多媒体展示)
蜜蜂:8分钟飞2400米;
苍蝇:3分钟飞1980米;
蜻蜓:5分钟飞2700米。
解:蜜蜂的速度:
2400÷8=300
(米分钟)
苍蝇的速度:
1980÷3=660
(米分钟)
蜻蜓的速度:
2700÷5=540
(米分钟)
660>540>300
答:苍蝇飞行的速度最快。
习题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 速度 × 时间
时间= 路程 ÷ 速度
2、计算路程。
(1)骑自行车速度是16千米时,3小时骑行的路程是多少?
路程=速度×时间
解:
16×3=48
(千米)
答:3小时骑行的路程是48千米。
(2)轮船航行的速度是25千米时,8小时航行的路程是多少?
解:
25×8=200
(千米)
答:8小时航行的路程是200千米。
3、看图解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此时:距杭州100千米;距上海300千米;距南京600千米。
(1)客车2小时后到达杭州,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
100÷2=50
(千米小时)
答:客车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小时。
(2)轿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上海?
解:
300÷100=3
(小时)
答:轿车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上海。
(3)货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行驶10小时后,距南京多少千米?
解:行驶10小时的路程是:
45×10=450
(千米)
150
(千米)
距离南京:
600-450=
答:10小时后,货车距离南京150千米。
本课小结
1、怎样表示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应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
1.工作效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迁移类比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制作旅游用品的工厂里,8天可以制作560把纸扇,6天可以制作480个
葫芦,
每天可以制作90个木马。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1天制作纸扇多少把?葫芦多少个?
560÷8=70
(把天)
答:一天制作纸扇70把。
480÷6=80
(个天) 答∶一天制作葫芦80个。
2. 8天制作木马多少个?
90×8=720
(个)
答∶8天制作木马720个。
动脑筋仔细观察通过上述三个问题自己有什么发现?
总结归纳:A. 所问问题为每天的内容时,用除法来计算
B.
计算结果的单位形式比较特殊。例如∶把天、个天
二.自主探究
想一想自己能否解释清楚总结归纳中的发现。
1.整理已知信息,用图形直观的表达
2.560把、480个是工作总量。8天、6天是工作时间,每天制作多少?
8天共制作560把纸扇
本题中1天的工作量叫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用来描述做工的快慢
3.总结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三.例与练
例1.说说下面各题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1)某景区环卫工人4小时清理垃圾12吨
工作总量:12吨垃圾
工作时间∶4小时
(2)一台打印机6分钟打印12张彩色照片
工作总量:12张彩色照片
工作时间:6分钟
练习1.算一算,填一填
工作效率
加工零件( 15 ) 个时
工作时间
30时
工作总量
450个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产煤600吨月
修路60米天
6个月
(15天)
(3600吨)
900米
15
(个时)
(1)
450÷30=
(2)
600×6=3600
(吨)
15
(天) (3)
900÷60=
例2.填表
表1:每天修路20米
修路天数
修路米数
1
20
3
60
5
100
7
140
表2:每天修路的米数一样
修路天数
修路米数
3
60
6
120
9
180
12
240
练习2.看表解答问题。(每天修路的长度相等)
修路时间天
修路长度米
3
390
5
650
7
910
(1)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5天修路多少米?
390÷3=130
(米天)
130×5=650
(米)
答:平均每天修路130米,5天修路450米。
(2)910米路要修几天?
910÷130=7
(天)
答:910米路要修7天。
练习3.师傅9天加工360个零件,徒弟每天加
工30个零件。师傅和徒弟每天一共
加工多少个零件?
360÷9=40
(个)
40+30=70
(个)
答:师傅和徒弟每天一共加工70个零件。
例3.生产240箱果汁。
工作效率(箱
时)
工作时间时
20
12
24
10
30
8
40
6
12
(时) (2)
240÷10=24
(箱时)
(1)
240÷20=
(3)
240÷30=8
(时)
(4)
240÷6=40
(箱时)
练习4.根据已知条件填空。
(1)工作效率50个分。
时间分
1
3
5
8
总量个
50
150
250
400
(2)3天做120件。
时间天
1
总量件
40
3
7
10
120
280
400
例4.聪聪和妹妹折纸鹤庆祝北京奥运。开始,她们俩每天折20只,一直折到
1880只。此
后,她们俩加快速度,又折了6天,终于折完了2008只。聪聪和妹妹折这
些纸鹤一共花了多少天?
1880÷20=94
(天)
94+6=100
(天)
答:聪聪和妹妹折这些纸鹤一共折了100天。
练习5.回答问题。
粉刷的时间时
粉刷的面积平方米
4
160
8
320
10
400
(1)平均每小时粉刷多少平方米?
160÷4=40
(平方米时) 答:平均每小时粉刷40平方米。
(2)8小时粉刷多少平方米?
8×40=320
(平方米)
答:8小时粉刷320平方米。
(3)粉刷400平方米需要多少时间?
400÷40=10
(时)
答:粉刷400平方米需要10小时。
小结
1.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明白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同学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生活中的兴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应用问题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练掌握数学问题在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应用问题的实际意义并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应用问题来总结出解题的关键,提高我们对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
识。
教学重点
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学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价×数量=总价
例、水瓶的单价是9元,太
阳帽的单价为15元。需要买10个水瓶和8顶太阳帽,一
共要多少元?
10×9+15×8=210
(元)
答:一共需要210元。
2、速度×时间=路程
例、小红以16千米时的速度骑自行车,问她3小时骑的路程是多少?
16×3=48
(千米)
答:小红3小时骑的路程为48千米。
3、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例、师傅9天加工360个零件,徒弟每天加工30个零
件。师傅和徒弟每天一共加工多
少个零件?
师父每天加工的零件:
360÷9=40
(个)
一共加工:
40+30=70
(个)
答:师傅和徒弟每天一共加工70个零件。
4、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数学关系式,现在我们就要在实际问题中进
行运用。比如生活中的“零件加工问题”、“工作
效率”、“汽车行驶问题”等实际
问题。
赶快看看生活中的数学吧!
二、例与练
例:一辆客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计算,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
720千
米需要多少小时?
速度:
180÷2=90
(千米时)
5小时行驶的路程:
5×90=450
(千米)
行驶720千米的时间:
720÷90=8
(小时)
答:5小时行驶450千米,行驶720千米需要8小时。
1、你认为以上应用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
的关系,写出实际问题总所
蕴含的数学关系式,从而将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解题关键就是
找出数
学关系式,这也是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来了解解应用问题的关键。
练习1
买4个福娃需要200元。照这样计算,买6个福娃需要多少元?75
0元可以买多少个福
娃?
先计算每个福娃的单价:
200÷4=50
(元)
买6个福娃需要的总价:
6×50=300
(元)
15
(个) 7
50元可以买福娃的个数:
750÷50=
答:买6个福娃需要300元,750元可以买15
个福娃。
练习2
旅游纪念品厂3小时制作60个工艺品,制作160个需要8小时。写出工
作时间和
工作总量的对应关系。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3时 60个
8时
160个
如果求“制作160个工艺品需要多少个小时”,应该怎样解答?
3时
60个
()时 160个
160÷
60÷3
=8
(时)
如果求“8小时可制作多少个工艺品”,应该怎样解答?
3时
60个
8时 ()个
60÷3×8=160
(个)
练习3
先说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编题。
(1)修路队修公路。
(2)汽车运石子。
4天 280米
4辆 32吨
15天 ()米
()辆 104吨
(1)一个修路队修公路,在四天修了280米。照这样的速度算,15天修路多少米?
15×
280÷4
=1050
(米)
答:15天修路1050米。
(2)工程队施工用汽车运石子,4辆车运了32吨。照这样的
速度算,104吨石子
需要多少辆车来运?
104÷
32÷4
=13
(辆)
答:104吨石子需要13辆车来运。
三、练一练
1、填表后你发现了什么?(每件衣服的单价相同)
衣服数量
件
总价元
600 840
12 20 36
由20件衣服600元可以发现,衣服的单价为:
600÷20=30
(元)
第一空填:
30×12=360
(元)
第二空填:
840÷30=28
(件)
1080
(元) 第三空填
:
36×30=
填表后发现:每件衣服单价相同,当衣服的件数扩大某个倍数,相应的总价也扩
大某
个倍数。
2、一个家庭如果每天都能做到随手关灯、关电器,3个月可节电约54千瓦时
。照这
样计算,一年(12个月)可节电多少千瓦时?(可配合“熄灯一小时”活动宣传)
18
(千瓦时) 先计算每个月节电量:
54÷3=
12个月
节电量:
12×18=216
(千瓦时)
答:一年可节电216千瓦时。
3、某客户向工艺品公司订购了240件工艺品,要求一周(7天)交货。经过5天,完
成了150件。
照这样的速度加工,公司能按时交货吗?
加工的速度:
150÷5=30
(件)
剩下2天加工的件数:
2×30=60
(件)
一周完成的总件数:
150+60=210
(件)
因为完成的件数小于订购的件数,所以公司不能按时交货。
答:照这样的速度,公司不能按时交货。
4、学校排球队购买6个排球花了420元。用980元可购买同样的排球多少个?
排球的单价:
420÷6=70
(元)
14
(个)
980元可购买排球个数:
980÷70=
答:用980元可购买14个排球。
5、从甲地到乙地,用不同的速度行驶与所需时间如下表。把表填写完整。
速度(千
米时)
时间时
4 10
100 80 50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100×4=400
(千米)
第一空:
400÷80=5
(时)
第二空:
400÷50=8
(时)
第三空:
400÷10=40
(千米时)
6、幼儿园举行搭积木比赛,每人分到的积木一样多。丁丁每层搭9块,刚好搭
了12层。当当每层搭6块,可以搭几层?
108
(块)
每人分到的积木数:
12×9=
18
(层)
当当搭的层数:
108÷6=
答:当当每层搭6块,可以搭18层。
四、拓展延伸
7、怎样知道一个开着的水龙头1小时流出的水量是多少?
先测一分钟流出的水的量,然后再
乘以60,就是一小时流出的水的量。先用量筒量出
一分钟的水流量,就能把1小时的流量算出来。
五、课堂小结
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关键是要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再进行求解。
6《应用问题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找到有关数学的关系式,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进一步
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知。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以及数学关系式的建立。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6箱香菇360元,每箱笋干的价格是每箱香菇的5倍。每箱笋干多少元?
每箱香菇的价格:
360÷6=60
(元)
每箱笋干的价格:
60×5=300
(元)
答:每箱笋干的300元。
2、一个旅游纪念品制作厂,8天加工560把纸扇。一天制作纸扇多少把?
560÷8=70
(把)
答:一天制作纸扇70把。
新课引入
1、计算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60千米时、行驶了6小时。
甲
乙
佳佳:如果速度为90千米时,要行驶多少小时?
强强:如果要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要解决佳佳提出的问题“如果速度为90千米时,要行驶多少小时?
”应该先知道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甲地到乙地路程:
60×6=360
(千米)
360÷90=4
(时)
答:如果速度为90千米时,要行驶4小时。
(2)、解决强强提出的问题。
360÷4=90
(千米时)
答:如果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
例与练
例1、车间每小时生产零
件100个,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每小时生产80个,
几小时完成任务?
工作效率100个时,8小时完成任务。
100×8÷80=10
(小时)
答:如果每小时生产80个,10小时完成任务。
例2、强强的钱刚好可以买4个单价为10
元的机器猫。如果买不倒翁,刚好可以买8
个。不倒翁的单价是多少元?
机器猫10元个,不倒翁?元个。
4×10÷8=5
(元)
答:不倒翁的单价是5元。
练1、先求出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再填表。
每段长度厘
米
段数段
3 4 6 9
60 45 30 20
180
(厘米)
绳子的长度:
60×3=
第一空:
180÷4=45
(厘米)
第二空:
180÷30=6
(段)
第三空:
180÷9=20
(厘米)
练2、张叔叔要处理一批邮件。如果手工处理,按4件分计算,需要120分钟完
成。
(1)如果要求80分钟完成,平均每分钟要处理多少件?
邮件的总量:
120×4=480
(件)
480÷80=6
(件分)
答:如果要求80分钟完成,平均每分钟要处理6件。
(2)使用数码处理机,效率可达60件分,几分钟就能完成任务?
480÷60=8
(分)
答:使用数码处理机,8分钟就能完成任务。
练3、看表列式解答。(有一堆苹果要分筐来装)
每筐质量千克
数量筐
20
60
24
50
30
40
1200
(千克)
苹果的总质量:
20×60=
第一空:
1200÷50=24
(千克)
第二空:
1200÷30=40
(筐)
练一练
1、同行一条路,
骑自行车要8小时,开汽车要2小时。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5
千米时,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120
(千米)
路程:
15×8=
汽车的速度:
120÷2=60
(千米时)
答: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
1、步行速度不变。
步行速度:
195÷3=65
(米分)
7分钟走的路程:
7×65=455
(米)
1、工作效率相同。
5天生产200箱。 生产360箱要多少天?
工作效率:
200÷5=40
(箱天)
360÷40=9
(天)
答:生产360箱要9天。
4、
圆珠笔单价×5=钢笔单价×3
买9支钢笔的钱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以上等式左右都乘以3:圆珠笔单价×5×3=钢笔单价×3×3
答:可以买15支圆珠笔。
买20支圆珠笔的钱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以上等式左右都乘以4:圆珠笔单价×5×4=钢笔单价×3×4
答:可以买12支钢笔。
5、
A车行驶速度×2=B车行驶速度×3
A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B车要行驶多少小时?
以上等式左右都乘以3:A车行驶速度×2×3=B车行驶速度×3×3
答:B车要行驶9小时。
B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A车要行驶多少小时?
以上等式左右都乘以2:A车行驶速度×2×2=B车行驶速度×3×2
答:A车要行驶4小时。
课堂小结
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数学关系式。
7《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转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教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
身边。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或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周末小巧和小花决定去看电影,她们俩约好8时一起去,第二天醒来小花犯糊涂
了,到底是早上8时呢?
还是晚上8时呢?
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么?
二.情景分析
小巧和小花遇到的问题是用普通计时法没有准确的描述,即没有
准确的应用普通
计时法,8时没有指明早上8时还是晚上8时。
这个时候,我们就引入一种新
的计时法,即24时计时法,把普通计时法与24时
计时法结合起来可以方便准确的描述时间。
如下图所示
应用24时计时法时,要明白一日等于24时。
三.例与练
例1.用24时计时法说说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1)24时
(2)6时 (3)21时
(4)12时
(5)16时 (6)19时
练习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1)下午3 时 (2)上午10时 (3)晚上9时45分
(1)15时 (2)10时 (3)21时45分
例2.填空
晚上7: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 )
下午1:00永4时计时法表示为:( )
晚上7∶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9时。
下午1: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3时。
练习2.填空
一辆客车8:20出发,到达杭州的时间为13:10,路上用了(
)小时( )分钟。
13时10分
-
8时20分
=
12时70分
-
8时20分
=
4时50分
答:路上用了4时50分
练
习3.假日旅游团11时30分出发,据导游介绍,去风景区要1小时50分钟。估
计什么时候能到?
11时30分
+
1小时50分
=
12时80分
=
13时20分
答:所以在13时20分时会到达风景区。
四.拓展延伸
把下列事件按从早到晚的时间排序
下午5时 早上6时 上午11:00
晚上11时 3:00 24:00
15:00
18:00
经换算为统一的24时计时法后比较得从早到晚的顺序为
3:00
早上6时 上午11:00
15:00 下午5时 18:00
晚上11时 24:00
小结
1.同学们通过学习24时计时法,可以更方便的表述。
2.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们对生
活中数学的观察以及学习,从生活中对数学长
生浓厚的兴趣,更好的学习数学。
8《年、月、日》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感受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知识,记<
br>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并会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
识的过
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并会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你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吗?
1949年
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中国成立
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
3月12日 植树节
6月1日
世界儿童节
9月10日 教师节
2.想了解更多时间的知识,我们可以来观察年历,出示2008年年历。
3.-年有几个月? -个月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今天我们来学习《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新知学习
(一)查阅一些年历,说一说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1.带领学生在电脑上查询一些日历。
2.点击电脑上的日期和属性,可查找更多的年历信息。
3.观察2000年年历年历。
教师课件出示2000年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回答问题
:
一年有几个月
?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
4.大月和小月熟记法。
5.认识平年和闰年。
2004年和2005年2月的天数不一样,为什么?
闰年:二月是29天,一年366天。
平年:二月是28天,一年365天。
(二)整理信息。
1.一年有(
)个月,大月有( )天,小月一个月有( )天。
2.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
天。
(三)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1.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
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例如:1988年、1992年、1996年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
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
倍数才是闰年。
2.1995年至2015年之间哪些年份是闰年?
3.学生小组讨论。
4.教师讲解。
三、知识应用
1.平年上半年有多少天?下半年有多少天?闰年呢?(做一做的第1题。)
2.用八位数表示日期,如19980712表示19980年7月12日,那么2008你8月
8日怎
样表示?你的生日怎样表示?(做一做的第2题。)
3.是真是假。(做一做的第3题。)
(1)王刚6岁了,只过了2次生日。
对,因为王刚可能是闰年二月29日生的
(2)张叔叔在9月31日那天买彩票中了奖。
不可能,因为9月只有30日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的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时间季度、旬、世纪和周;了解季度、旬、世纪和周等方面
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的有关知识季度、旬、世纪和周的知识解决日常生
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
识的过
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有关生活中的时间的应用。
教学难点
有关生活中的时间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填空
24个月=( )年 1个小月=(
)天
1个大月=( )天 5年=( )个月
今年全年有( )天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
3.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 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新知学习
(一)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
1.出示情景图。
一年有4个季度,一个季度有3个月。
一个月分成上中下三旬,1日到10日是上旬,11日到20日是中旬,21日到月底是下
旬。
一周就是一个星期,共7天。
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有世纪,一百年是一世纪
2.一年分为几个季度?每个季度是那几个月?
3.算一算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
4.一个月分几旬,怎么分?
5.一个世纪是100年,一周是7天。
(二)明明是1997年4月8日出生的,到2006年4月8日,他几周岁?
1.学生自己解答。
2.讲解
1997年4月8日到1998年4
月8日是一周岁,到1999年4月8日是二周岁……
到2006年4月8日是9周岁。
2006–1997=9(周岁)
(三)明明的妈妈是1970年3月15日出生,按国家规
定,到55周岁退休。她
将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退休?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970+55=2025(年)
3.做这种类型题目的方法是什么?
三、知识应用
1.填空。(做一做的第1题。)
劳动节在第( )季度,这个季度共有(
)天。
3月12日是植树节,在第( )季度,今年这个季度共有( )天。
2.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成立,到今年7月,建党多少周年? (做一做的第
2题。)
3.(做一做的第2题。
1997年7月1日回归,到今天7月1日,香港回归(
)周年。
1999年12月20日回归,到今天12月20日,澳门回归( )周年。
4.调查家人的生日。(做一做的第2题。)
( )今年(
)月( )日过要( )周岁生日。
( )今年( )月(
)日过要( )周岁生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步测和目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测出两地间的距离。
情感目标
感受步测和目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测量
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时怎样测量篮球
场的长和宽呢?(板书课题:步测和目测)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什么是步测什么是目测。
二、探究新知.
1.说明步测的意义
什么是步测呢?(学生研究讨论)
沿长边走了71步,长大约是多少米?
这种方法是步测。
2、步测的方法。
(1)问:如何求一步的长度?(用两点间的距离除以步数)
(2)问:想一
想用步测的方法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一步的长
度乘以步数)
注意: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
,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
尽量直线行进等。
3.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观察图例。
例1:平均每一步大约长是多少厘米?
2米4厘米走了5步,一步长度怎样求?
重点理解5步2米4厘米的关系.使学生能根据这段
距离的长度和步数来正确解答平
均每一步大约长多少厘米?
(2)指名板演。
提示:注意要求的单位是什么?给出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3)订正。
2米4厘米=204厘米 204÷5≈40(厘米)
4、教学例2
出示课件
例2:沿篮球场的长边、宽边走一走,各走了多少步?大约多少米? 长71步 宽38
步
(1)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如何求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步数×一步长度=两点之间距离。
(2)学生试做,订正。
5、目测
出示例3:
我们用眼睛看来估量一段距离大约有多长,这就是目测。
(1)建立实际距离的观念。
目测篮球架、教学楼、旗杆……的高度。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2)小结
目测时,有时受地形影响造成错觉.如:开阔的地方,容易把长距离估测得偏短,狭
窄的地方,容易把短
距离估测得偏长.因此,需要长期积累,反复练习.
三、巩固练习:
1、通过测量,求出自己的平均步长,然后步测一段路的长度。
(1)我走5步大约是( )米,我的平均步长是(
)厘米,1米长的路程大约是( )
步。
(2)教室的长大约有( )步,约(
)米;宽大约有( )步,约( )米。教室内
沿墙一周大约( )步,约( )米。
四、拓展练习:
卧室的长大约有( )步,约( )米;宽大约有(
)步,约( )米。卧室内沿墙一
周大约有( )步,约( )米。
2、课本37页2-3题。
五、全课小结。
进行步测时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
《长方形周长(一)》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38-3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生活里的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用具
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
例1
1、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图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中类似这
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小树围一圈篱笆,要算篱笆的长度,
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
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
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课件
例2
数一数
观察示例图,指明学生说出点子图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计算出长方
形的周长是多少。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想一想,画一画。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
(三)量一量、算一算。
出示课件
例3
让学生量出课本上长方形①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问:计算①号图形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准备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3+3+2+2=10(厘米)
②3×2+2×2=10(厘米)
③(3+2)×2=1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3+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学生交流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试一试
运用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计算③号图形的周长。
观察②号图形的长和宽相
等,这就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长方形。只要测量一条
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它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随堂练习
1、完成课本39页1题。
用不同方法计算。
2、完成课本39页2题。
提示:隔离带一周是正方形。
3、完成课本39页3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
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一)
①号图形的周长
③号图形的周长 ②号图形的周长
3×2+2×2
(5+1)×2 2×4=8(厘米)
=6+4
=6×2
=10(厘米) =12(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二)》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42-43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能熟练拼凑新图形并求出新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几张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吗?
1、长方形的周长=( + )×2
2、正方形的周长=(
)×4
同学们太厉害了!(给回答正确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3、出示课件
例1
下面个图形中横行、竖列相邻的两点距离表示1厘米。
(1)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问:①这些图形都是长方形吗?
(不全是长方形)
②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组成的?
(它们是由两个或几个长方形组成的)
(2)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问:①什么是周长?
(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注意:必须是封闭图形。)
②这些图形的周长可以用长方形周长去计算吗?
同学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不能用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计算这些组合图形,会重复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例2、在下面的长方形中选两个,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问:1、任意选两个长方形就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吗?
试一试:①号图形和④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吗?
2、怎么选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拼一拼:①号图形可以和几号图形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例2中还可以有那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3、较大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吗?
同学们互相交流总结,派代表回答。
三、随堂练习
1、完成课本43页1题。
2、完成课本43页2、3题。
注意:周长相等,图形不一定相同。
3、完成课本43页4题。
做题方法:
①拼成的五连方图形,消失的边长数量越多周长越短。
②数一下五连方图形一周共有几条小正
方形的边数,用边数乘以小正方形边长的
长度。这就是③号图形的周长。
四、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求组合图形的周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46-47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能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
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观察、举例、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中发现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用具
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情境图例
1、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打篮球吗?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和拉拉队都有什么用具呢?
让我们去商店看一下吧!
1、买5件球衣和5条球裤一共要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法的理由并计算。
方法一:
15×5+20×5 方法二: (15+20)×5
=75+100 =35×5
=175(元) =175(元)
请同学们观察两位同学的算
式,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知识。(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发现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1)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球衣和球裤的件数相同。)
(2)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
(一种是先分别
求出球衣和球裤的价钱再相加求出总价,另一种是先求一套秋衣
秋裤的价钱再算出5套的总价。)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两组算式结果相等)
小组总结规律并汇报发现。老师适当引导并总结出要点。
15×5+20×5=(15+20)×5
3、尝试学习例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
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使学生明确:①两个数的
和同一个数相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相
乘”指不固定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
②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两个算式相等。
二、总结规律
1、出示例3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乘法分配律的内容。让学生
结合板书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回答其内容,加以巩固。
2、尝试练习
(1)(6+3)×15= ×15+ ×15
(2)课本47页例4。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并指名板演,提示学生3个 <
br>数可分别用
a
,
b
,
c
表示。(
a
+
b
)×
c
=
a
×
c
+
b
×
c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3、试一试
a
×(
b
+
c
)=
三、随堂练习
1、课本47页1题。
2、课本47页2题。
注意:表演服装有两种选法。
3、26×5-5×6=( - )×5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你是怎样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根据今天所学知识你能很快
算出20×2+20×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5×5+20×5=(15+20)×5
3×(5+8)=3×5+3×8
如果用
a
、
b
、
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
a
+
b
)×
c
=
a<
br>×
c
+
b
×
c
这叫乘法分配律。
《长方形面积(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
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
让
学生在推导和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形成
一定探究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
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引导学生推
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长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思考: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篮球馆是长方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问:1、可以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能摆几个,就是几平方米。
2、面积是否与长和宽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1、同学们手中都有正方形纸板,下面从2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中选几个,
拼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多媒体展示拼好的图形)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第一个:长12厘米,宽2厘米,面积24平方厘米;
第二个:长2厘米,宽8厘米,面积16平方厘米;
第三个: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18平方厘米;
第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面积20平方厘米;
第一个:长4厘米,宽6厘米,面积24平方厘米;
第一个:长10厘米,宽2厘米,面积20平方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下面再看一道例题。
例2、下面的长方形是由多少个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多媒体展
示)
(1)每行摆了(3)个,摆了(2)行,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2)每行摆了(5)个,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习题巩固
计算下面各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展示)
(6)(×8)=(48)
(1)(平方厘米)
(6)(×7)=(42)
(2)(平方厘米)
(6)(×6)=(36)
(3)(平方厘米)
(6)(×5)=(30)
(4)(平方厘米)
(5)(×5)=(25)
(5)(平方厘米)
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本课小结
1、用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等)的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几个,就是几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系。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
米)。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6、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二、走进新课。
p>
1、有一天,一只小蚂蚁遇到了一只小兔子,小蚂蚁说:我睡的地方占地1平方厘
米
,小兔子说:我睡的地方占地1平方分米。(图略)
同学一:哪个占地面积大?
同学二:1平方分米是1平方厘米的几倍?
2、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分米,它可以分割成多少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同学一:一个一个的数,结果是100个。
同学二:10×10=100
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边长:1分米=10厘米
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
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说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填一填。
12m
2
=(1200)dm
2
3500cm
2
=(35)dm
2
2dm
2
=(200)cm
2
1200dm
2
=(12)m
2
3、一块地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
四、拓展训练。
1、一条人行道长150米,宽3米。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需要
多少块?
解:长方形面积:150×3=450(平方米)=45000(平方分米)
45000÷9=5000(块)
2、公园内的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4米。这块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合多少平方分米?
解:长方形面积:24×4=96(平方米)=9600(平方分米)
五、小结。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六、作业。
习题册P34的1到8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能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2
、过程与方法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本质并能掌握一定的简单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够很好应用于生活中,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
15
+
20
)
×6=□×6
+
□×6 15,20
<
br>2
、
42
×8=(□
+
□)×8=□×8
+
□×8 40,2,402
3
、已知
25
×4=100,那么下面几个式子怎样用简便的方法算出呢?
25
×7=25×(□
+
□)=(□
+
□)=□
4,3,100,75
253
×4=
(□
+
□)×4=(□
+
□)=□
250,3,1000,12
325
×4=
(□
+
□)×4=(□
+
□)=□ 300,25,1200,100
二、新课引入
1
、计算
(
1<
br>)小蓝要去看篮球比赛,票价表甲级
45
元,乙级
35
元,丙级
25
元,买
32
张甲级票要
32
×
45
=
1440(
元
)
(
2
)篮球场长
28
米,宽
15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
、
28
×15=28×(10
+
15)=28×10
+
28×15
=
420
B
、
28
×15=28×5×3=140×3=420
C、28×15=15×4×7=60×7=420
D、28×15=(30
-2)×15=30×15
-
2×15=420
2
、想一想,
23
×19的积与28×15的积哪个大呢?
3
、列竖式计算
23
×19
.
2 3
× 1 9
2 3
先用个位上的9乘
23。
三、例与练
61
页
1
、
2
题
四、课堂小结
再用十位上的1乘
× 1 9
2 0
7
…23×9
2 3
× 1 9
2 0 7
…23×10
2 0 7
23
4 3 7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
、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乘第一个因数,
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个位对齐。
2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乘第一个因数,
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对齐。
3
、把两次乘得积加起来。
五、拓展延伸
62
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题
《数据的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据处理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认识数据、提取数据、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简单地数学分析,增强学生们的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问:周末,我们全年级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大家议论纷纷,我们可
以做哪些
有趣的活动呢
?
有了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租车出去游玩呢
?
有以下几种项目可以挑选:
A.
游公园、
B.
做泥塑、
C.
划船、
D.
打篮球
各项活动人数统计:三(
1
)班:
A.12
人
D.8
人
B.7
人
C.6
人
三(
2
)班:
D.6
人
C.7
人
B.8
人
A.10
人
三(
3
)班:
D.5
人
C.7
人
A.8
人
B.10
人
三(
4
)班:
A.6
人
B.10
人
C.8
人
D.6
人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喜欢哪项活动的
人数最多呢?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最
快的看出来呢?(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表
编号
活动
人数人
A
游公园
36
B
打篮球
35
C
做泥塑
28
D
划船
25
14
12
10
8
6
4
2
0三年级(1)班三年级(2)班三年级(3)班三年级(4)班
A.游公园
B.做泥塑C.划船
D.打篮球
二、例与练
例:望江小学
9
年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
cm
)
136 128 139 140 132 141 145 127 135 151 147
150
135 130 129 145 140 138 140 148 141 144
143 136
143 135 140 142 143 137 133 138 136
142 144 140
149 147 128 132 152 135 139 136
140 138 135 139
140 152 143 137 139 141 143
134 131 147 144 140
147 141 144 140 130 130
133 139 135 139 137 139
141 138 129 133
146 142
(
1
)用一个圆点代表在这个身高位置上的一个人。
(
2
)分段统计。
这些学生的身高在
127~152
厘米之间。
152
-
12
7
=
25
(厘米),按
5
厘米
一段来统计。(身高在
140~144
厘米的人数最多)
望江小学
9
岁学生身高统计表
身
高
cm
人
数
人
三、课堂小结
1
、数据处理的顺序。
2
、在数据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
、想一想数据处理有什么方法?
四、巩固提高
全年级
一共有
124
名同学,会有
12
名老师带领大家,负责大家安全,照顾大家,
估计可能还会有家长跟随
......
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应该怎样租车呢?我们
应该考
12
5~129
13
0~134
13
5~139
14
0~144
14
5~149
15
0~154
5 10 24 26 9 4
虑什么样的问题呢?不考虑家长跟随的前提下
计算总人数、确定车型、计算租车辆数、
计算租金;
想一想,算一算,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租车方案。
租车价目表:
A
型车
限做
20
人
350
元
天
B
型车
限做
50
人
720
元
天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A
车型
辆
7
5
2
0
B
车型
辆
0
1
2
3
人数
人
140
150
140
150
租金
元
2450
2470
2140
2160
由上表格可知,租车方案三最合理
五、拓展延伸
1、可是,春游那天,又来了10个同学和10名家长,你能用刚才的
方法重新设计
一下租车方案吗?(156人)
租车价目表:
A
型车
限做
20
人
350
元
天
B
型车
限做
50
人
720
元
天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A
型车
辆
8
6
B
型车
辆
0
1
人数
人
160
170
租金
元
2800
2828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3
1
0
2
3
4
160
170
200
2490
2510
288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租车方案三最省钱。
习题作业
综合应用(一)
综合应用(二)
《综合应用(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综合图文信息,根据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和关系
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比较、交流等过程,了解设计一个合理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常用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重难点
(1)要注意把握它的数学味,尊重生活,但不应停留于生活经验;
(2)使学生充分去经历尝试解决——交流思路——比较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设问:今天,有一群三年级的朋友要去儿童公园春游,可是要怎么去呢?
有两位小朋友跟着老师去租车,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他们在租车时需要考虑哪
些问题?
主要思路: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计算:124+12+34=170(人)
(2)展开
1、出示学习要求:
想一想,算一算,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租车方案。
2、师生共同参与
如果租A型车:170÷20=8(辆)……10(人)
需要租车9辆,需要付出租金350×9=3150(元)
如果租B型车:170÷50=3(辆)……20(人)
需要租车4辆,需要付出租金720×4=2880(元)
如果A型车和B型
车一起租:170÷50=3(辆)……20(人),剩下20人刚好坐一辆
A型车,需要3辆B型车,
1辆A型车。应付租金:720×3+350=2510(元)
3、总结设计步骤
计算总人数
确定车型
计算租车辆数
计算租金
4、出示学习要
求:可是,春游那天,又来了10个同学和10名家长,你能用刚才的
方法重新设计一下租车方案吗?
解:方案1租A型车
190÷20=9(辆)…10(人)
10人再坐一辆车
需要10辆A型车,有空位10个
应付租金:
350×10=3500(元)
方案2租B型车
190÷50=3(辆)…40(人)
40人再坐一辆车
需要4辆B型车,有空位10个
应付租金:
720×4=2880(元)
方案3:A型车与B型车混租
190÷50=3(辆)…40(人)
40÷2=2(辆)
需要4辆B型车,2辆A型车
应付租金:
720×3+350×2=2860(元)
2860<2880<3500
故选择方案3。
(3)巩固与提高
1、这下好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坐车来到公园
。可是,去公园玩要门票呀,该怎
样买票呢?请你设计几个购票方案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案?
方案 票价 人数 张数 金额 合计金额
成人票30元
1
46人
张
46张 1380元
3390元
儿童票15元
张
人
134
张
134
2010元
团体票20元
张
共170人 0张
成人票30元
46人
张
0张
儿童票15元
2
张
人
134
0张
3400元
团体票20元
张
共170人
170
张
3400元
成人票30元
46人
张
0张
儿童票15元
3
张
人
134
张
134
2010元 2930元
团体票20元
张
共170人 46张 920元
1、比一比,谁的方案更合理?
五、课堂小结
(1)综合图文信息
,根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和关系
的问题)。
(2)经历计算、比较、交流等过程,会设计一个合理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常用策略。
(3)体会到数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生活问题,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
趣。
六、知识拓展
友谊宾馆房价为:
4人间:88元天 3人间:68元天
2人间:48元天 .
男宾17人,女宾21人,可以怎样安排住宿?
解:根据题中数据进行如下分析与设计:
方案 4人间间数 3人间间数 双人间间数
可住人数 费用(元)
1
2
3
4
4+5
0
3
3+4
0
5+7
1+7
1+1
1+1
1
1
1+1
40
38
38
38
888
864
836
848
因为836<848<864<888
故选择方案3.
《综合应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在综合应用题中的列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大家用综合算式解决综合应用题的能力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大家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规律,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综合应用中知识点以及所涉及内容的分条陈列
教学难点
算式的列出以及加减乘除的先后关系与其中的本质逻辑,会设计不同的实际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周末爸爸妈妈带小明去游乐园去玩,其中游乐园中的某些游乐设施是这样收费的
,
惯性滑车每人每次4元钱,碰碰车每人每次2元钱,阿波罗船每人每次3元钱,水上
行走每人
每次7元钱,双人飞天每人每次3元钱。
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人每个项目玩一次需要多少钱?
②有20元钱,玩“水上行走”2次之后,剩下的钱还有那些玩法?
二、情景分析
①如果每个项目都想要玩一次的话,所需要的钱就是所有项目玩一次钱的总和。
方法一:即用普通的加法,把所有涉及的内容都一个一个加起来。
4+2+3+7+3=19
(元)
答:一个人所有项目都玩一次需要19元钱。
方法二:把钱数相同的项目用乘法计算在一起,然后再各自相加。
4+2+3×2+7=19
(元)
答:一个人所有项目都玩一次需要19元钱。
②首先,应该计算出20元钱玩两次水上行走之后剩下的钱数:
即
20-7×2=6
(元)
故思考后方案如下:
A.
6÷2=3
(次)可以玩3次碰碰车
B.
6-3=3
(元)可以玩1次碰碰车,1次惯性滑车
C.
6-3=3
(元)可以玩2次阿波罗船或者2次双人飞天
D.
6-3=3
(元)可以玩1次阿波罗船,1次双人飞天
三、问题深入
如果带了18元钱,那么可以怎样玩呢?(若钱有剩余,则情况总类比较多,我们
考虑把钱花完)
玩法一
项目
次数
双人飞天3
阿波罗船3
惯性滑车4
水上行走7
碰碰车2
总金额
问题思路解析:
①只玩一个项目:6次双人飞天或者6次阿波罗船
②玩两个项目:
双人飞天和阿波罗船:有4种玩法
双人飞天3
阿波罗船3
1次
5次
2次
4次
3次
3次
4次
2次
5次
1次
金额
玩法
金额
次数
金额
玩法二 玩法三
双人飞天和惯性滑车:有一种玩法
双人飞天3 2次
惯性滑车4
3次
还有玩三个项目,四个项目的分类情况,余下的情况同学们自己考虑并填表。
四、例与练
例1.小明去快餐店买东西,店里的价目表如下图所示:
那么,动脑筋想一想下列表格该如何填写?
11
(元)
①
5+2×3=
答:总价为11元。
②
10-2×3=4
(元)
故,应该填写鲜肉馄饨 1 或者 蛋饼 4 或者 豆浆 2
③第三个
问题就类似与我们的问题深入,需要条理的分不同的情况来分析,使自
己头脑清醒的思考。
例2.养金鱼
列算式表示你选择的方案。
方案1.5条红狮1条象耳草
5×6+6=36
(元)
方案2.4条龙晴1条红菊花
4×8+10=42
(元)
方案3.6条鹅头1条龙晴
6×6+8=44
(元)
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呢?
练习1.在一次聚会上,男宾有17人,女
宾有21人,住宿部有不同类型的房间,
那么,应该怎样安排这些男宾和女宾呢?
这个问题的解析思路就应该分为预定哪几种房间,如果只预定一种房型的话,那
么三种类型每种该怎么分
配呢?如果预定两种房型呢?预定三种房型呢?
先来考虑男宾:
一种房型:①双人间
男9间 ②3人间 男6间 ③4人间 男5间
两种房型:①双人间和3人间 双人间和3人间至少各一间之后,还有12个男宾
,
然后再具体讨论这12个男宾双人间和三人间的分类情况。(余下的2种情况以此类推
就好)
三种房型:双人间,3人间,4人间至少各一间之后还剩下8个男宾,然后再具体
讨论着8个男
宾在三种不同房型里的分布情况即可。
女宾同理。
练习总结:
通过例题及练习,
都想要分开来讨论,确立一个基准,这样更显清晰有条理,更
容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习2.
用20块钱买3种笔,都有那种买法呢?
提示:思路一,先从
买钢笔开始考虑,思路二,先从买圆珠笔开始考虑,思路三,
先从买铅笔开始考虑,比一比,那种思路比
较好呢?
思路一:先从买钢笔开始考虑
钢笔
买法
数量支
1
2
3
2
金额元
15
10
数量支
1
1
金额元
3
3
数量支
6
21
金额元
2
7
圆珠笔 铅笔
3
4
5
6
7
8
2
2
1
1
1
1
10
10
5
5
5
5
2
3
1
2
3
4
6
9
3
6
9
12
12
3
36
27
18
12
4
1
12
9
6
3
那么先从圆珠笔或者铅笔开始考虑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思考。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清楚的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建立混合等
式解决实际问
题。
2.让同学们了解并懂得设计方案的初步思路以及方法,以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
中处处
留心,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更加合理有依据的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
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
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
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
br>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
思想方法,认
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
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
部分与整体的关
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拿出4
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瓶?
当有2瓶和1瓶时又是怎么分给两
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平均分。(强调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揭示课题,当一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们以前学过
的数来表
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丰收的果园。出示图片:
二.探究体验
1.认识
①组织学生借助感知认识
1
出示
1
2
2
1把一块地平均分成两半,每一半地就是整块地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
(用途色部分区分来表示 让学生用一个圆表示二分之一。板书一个圆的
2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学生读二分之一
板书:
2
1
2
②指导学生读
1
2
A.教师范写二分之一
在写二分之一时,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写数字2,最后在横线上写数字1,这个分数就读作:二分之一。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表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
分子,所以这个数读作:
二分之一。
1
B.组织学生写
2
1
C.组织学生读
2
1
2.说一说生活中的
2
如: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2块,一块是
。
3.动手操作。
(1)自己拿出不同的纸张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你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或
?哪部分是这
1
2
11
个图形的 或 ?)
42
11
(2)说一说 和 的关系。(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4
上的纸张折处你们自己想要的分数并写出来。
1
2
1
4
4.让学生发现分数: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分数?或者,你们利用你们自己手
(把学
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
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
就是几分之一
1
学生看教师书
2
。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学生有可能回答:
学生有可能得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85
1.2.3题
2.汇报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几分之几(一)》教案
教学内容
浙江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6页、87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
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
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2.
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正方形纸和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丰富感知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
很聪明,而且回答
问题也很积极。
1. 投影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2. 观察讨论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涂了颜色。
师: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只有一份涂了颜色,所以涂色部分是它的四分之
一。
师:你说的真好!
3. 出示课题
师:你们认识四分之一吗?
生: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一))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 师:老师给每个同
学准备了1张画有正方形的纸,而且已经将它平均分成了4份,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你喜欢的颜色
涂一涂,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把你涂色的部分
用分数表示出来,涂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实际操作。
师:好,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指名3位同学)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师问:①你涂了几份
②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师随机板书:
③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呢(或者说一说你的理由)
④没有涂颜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呢?(说出理由)
师: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
师:谁能说一
说四分之二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三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
的?四分之四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
成的?
师: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认识八分之几
炎炎的夏日里,阿姨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爽口的大西瓜,一个西瓜平均切
成8块,
小朋友吃了5块。
投影出示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是1份呢?
那么5份用哪个份数来表示呢?7份呢?(师随机板书)
3.几分之几
(1)教学8分之几
师:请同学用你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折成8等份,先其中的几份涂上
颜色,然后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师生交流。
(2)教学5分之几
(3)教学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折一折,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
后用分数表
示涂色部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学生实际操作。
师: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师:你能任意说一个分数吗?(小组内说一说)
4. 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大家先猜一猜。
学生大胆猜测,汇报。
请大家从课本87页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
师:分数中间的小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
师:把一个
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分数就是这个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
数,就是分子。
5、认识分数单位。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87页第1、2、3、4题。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
谢谢大家!
《分数的简单计算(一)》教案
教学内容
浙江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8页89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体会
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及说理的训练中,培养学
生数学语言的
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
学与
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复习题目
(1)
4151
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
9966
(2)3个( )是
35
,5个( )是。
79
(3)( )个
1213
是,( )个是。
3377
(4)
51
里有( )个( ),4个是( )。
84
2、课件出示情境图
果园基地里有枣园、梨园、苹果园从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说:
(1)、梨园和苹果园的面积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三种果园的面积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3)、梨园和枣园的面积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4)、苹果园和枣园的面积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问题)
3、师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个问题:(1)三种果园的面积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梨园和苹果园的面积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二、例题讲解
教学分数加法
(一)讲解例1
1、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让学生说说三种果园的面积各点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讲解例1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
23
+=
77
师:猜一猜
23
+等于多少?
77
学生说猜想,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3、操作验证
(1)学生动手折出
23
, 并涂上颜色。
77
(2)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3)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7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3份,合起来涂了5份,也就是
5
;
7
B、
2131115
是2个
, 是3个
,2个 加3个 ,也就是
。
7777777
(4)引导辨析:
平均分图)。
234
+ 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课件出示果园基地
7715可围绕问题”基地分的总份数没有改变”来讨论(基地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
所占的份数增多,分
母不变,分子相加)。
3、小组内解决其它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二)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题
1、刚才我们探讨了
23
+,现在请同学来看图上几道题目怎
么做,在小组内讨论
77
研究,并说出自己的想的。
2、汇报交流
3、总结:2个1加3个1等于5个1
2个
1
加3个
1
等于5个
1
。
(三)教学例3
出示例3
看图计算。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用加法计算:
2222+2+26
+ + = =
77777
用乘法计算:
22×36
×3= =
777
计算:
616
= ×□ = ×2
777
7
三、课堂小结
谈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还有
什么不明白
的地方吗?
四、课堂练习
课本90页1、2、3、4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减法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果树基地面积分布示意图。
师:前面我们去果园参
观,知道了枣园占果园基地的
苹果园占果园基地的
12
,梨园占果园基地的,
77
3
。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7
(2)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梨园占地面积大还是苹果园占地面积大?大多少?
B、枣园占地面积大还是苹果园占地面积大?大多少?
C、枣园占地面积大还是梨园占地面积大?大多少?
2、教学例1:探究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1)出示问题:梨园占地面积大还是苹果园占地面积大?
(2)出示例1及占地图
(3)猜一猜:学生猜测
23
大还是
大
77
(4)说一说:想一想,
23
和的意义是什么?
77
(5)验证:用手中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涂一涂,验证
23
和谁大。
77
(6)小练笔比较
3234
和,和的大小
5588
(7)小结:通过这几组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知道了苹果园占地面积比梨园占
地面积大,大
多少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苹果园占地面积比梨园占地面积大多少呢?应该怎样列算式?
指名学生说算
式:
32
-
77
32
-等于多少?
77
32
-等于多少?
77
(2)猜一猜:
(3)小组讨论: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果树基地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3份比2份多1份,也就是
1
;
7
方法2:3个
1111
减掉2个还剩1个,也就是;
7777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3.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例3、说一说
257
,,的关系。
999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4)巩固练习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第92页第1、2、3、4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大小时你是怎么比较的?
(3)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认识几分之几(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及分数与1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
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
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子和分母相同分数与1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一)》,你能用你手中
的长方形纸表示
你喜欢的一个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吗?
2、学生折纸、涂色,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及几分之。
3、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二)”。(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1)课件出示例1
(2)指名学生说分数。
(3)
9
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学生说说看。
9
9
与1的关系
9
2、认识
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
说一说
9
与1的关系
9
9
与1是什么关系呢?
9
(2)师:
(3)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4)小结:像
945
,,
……这样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都等于1
945
3、练一练
用你手中的圆形纸折一个表示1的分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4、教学例3
(1)课件演示:把9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4个涂成绿色,5个涂成黄色
(2)你能说一说绿色小正方形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吗?黄色的呢?
(3)它们一共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呢?
5、教学例4
课件出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然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94页1、2、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课后,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
《应用问题(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理解数量
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
学校的毕业班要举行庆祝
大会,一共有18个气球要平均分给3个学生去吹。问:
1、每人分到几分之几?
2、每人能分到几个气球?
现在一起来解决问题。
例一、18的
1
是多少?
3
1
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表示1份是多少。
3
分析:18的
解答:
18÷3=6
(个)
答:18的
1
是6个。
3
例二、18的
2
是多少?
3
2
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表示2份是多少。
3
分析:18的
18是3份;(12)是2份。
12
(个)
解答:
18÷3×2=
答:18的
2
是12个。
3
习题巩固
1、看图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多媒体展示)
(1)把9个梨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
1份是(
)个,9的
1
是( );
3
2份是(
)个,9的
( )
是( )。
9
解:
9÷3=3
;
9×
1
=3
3
2
=6
3
9÷3×2=6
;
9×(2)把15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
1份是(
)个,15的
1
是( );
5
( )
是( )。
5
( )份是(
)个,15的
解:
15÷5=3
;
15×
1
=3
5
15÷5×2=6
;
15×
2
=6
5
3
=9
5
4
=12
515÷5×3=9
;
15×
15÷5×4=12
;
15×
2、下面四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如果空白的大正方形表示36,那么其余三个
正方
形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多媒体展示)
3、把12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提出有关分数的问题,并回答。
例如:(1)把12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
个?
12×
解:
12÷4=
1
=3
(个)
4
答: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3个。
(2)把12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份有多少个?
解:
12÷3×2=8
(个)
答:平均分成3份,2份有8个。
本课小结
1、分数应用题中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2、正确解答该类应用问题。
《认识小数(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至101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组成部分。
2、知识与技能:运用小
数与分数的关系,进行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会
正确读出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情况的能力,学会分析在生活实际
中运用到小数的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
熟练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掌握小数的整数部位、小数部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材100页观察思考的图片
(1)、1元=1
0角,所以7角是0.7元。(2)橘子每千克0.7元。(3)1.85元
表示1元8角5分。
二、例题
1、7角为什么是0.7元?用10个1角的硬币与1个1元的硬币之间相等的关系
来分析,1元=10角,1角=
1
元=0.1元。7角是7个0.1元,也就是0.7
元。5角
10
加2角是7角,也就是:0.5元+0.2元=0.7元。说一说,0.7米、0
.7平方米、0.7吨
各表示什么意思?0.1×7=0.7,
方分米,0.7吨表示700千克。
7
=0.7。0.7米表示70厘米,0.7平
方米表示70平
10
2、1.85表示什么意思?图见教材例题2
1
.85中整数部分1表示一整个正方形,0.8表示被平均分成8份的正方形的其中
8份,0.05表示
被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的其中5份,1.85表示1,0.8,0.05这
三部分的总和。 3、小数的概念:像0.7,0.5,1.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小
数点左
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0.7,0.5是一位小数,1.85是两位小
数。
4、小数与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
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
5、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如果是0就读“零
”;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把每个数字都读出来。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
分按
整数的写法读,如果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圆点,不
能写成“,”或“、”;
小数部分按顺序写,把每位都写出来。
6、看着小数说一说:表示十分之几的数是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
位,这一位就是十
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表示百分之几的数是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这一<
br>位就是百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表示千分之几的数是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三
位,这一位就
是千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
的进率是10,整数部分的“1”
和小数部分的十分间的进率也是10,小数和整数一样,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7、(提问)(1)把4659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46.59);
(2)把995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