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十大特种部队-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
期中数学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70.0
分)
1.
若复数
z
满足(
1+i
)
z=2i
(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z
的实部是
______
.
2.
已知,是空间两个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60°
,那
么
||=______
.
3.
若复数
z
满足<
br>2z+=3-i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为
z
的共轭复数,则<
br>z
在复平面内对
应的点位于第
______
象限.
4.
设,是两个不共线的空间向量,若
=2
B
,
D
三点共线,则实数
k
的值为
______
.
5.
若向量
=
(
2
,
-1
,<
br>2
),
=
(
-4
,
2
,
m
),且与的夹角为钝角,则实数
m
的取值
范围为
______
.
6.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指出:“任何大于
2
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
个素数的和”,用反
证法研究该猜想,应假设的内容是
______
.
7.
如图,在正四面体
P-ABC
中,
M
,N
分别为
PA
,
BC
的
中点,
D
是线
段
MN
上一点,且
ND=2DM
,若
=x
8.
我们知道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许
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性质,请由等差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公式
S
n
=
.类比得到正项等比数列
{b
n
}的前
n
项积公式
T
n
=______
.
,则从到
,则
x+y+z
的值为
______
.
,
=3
,
=k
,且
A
,
9.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时左边应添加的项为
_______
.
10.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
B
1C
1
中,
∠
BAC=90°
,
AA
1
=A
1
B
1
=A
1
C
1
=4
,点
E
是棱
CC
1
上一点,且异
面直线
A
1<
br>B
与
AE
所成角
的余弦值为,则
C
1
E的长为
______
.
第1页,共16页
11.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如图所示的
单位分数
三角形(单位分数是指分子为
1
、分母为正整数的
分数),称为莱布
尼兹三角形.根据前
6
行的规律,
第
7
行的左起第
3
个数为
______
.
12.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
角三角
PA
⊥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
bienao
).已知在鳖臑
P-ABC
中,
平面
ABC
,
PA=AB=BC=2
,M
为
PC
的中点,则点
P
到平面
MAB
的距离
为
______
.
AB=AA
1
=1
,
M
,
13.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N
分别为
CC
1
,
BC
的中点,点
P在直线
A
1
B
1
上且满
足
=
(
λ
∈
R
).若平面
PMN
与平面
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45°
,则实数
λ
的值为
_____
_
.
14.
如图所示的正方体是一个三
阶魔方(由
27
个全等的棱长为
1
的小正方体构成),
正方形
ABCD
是上底面正中间一个正方形,正方形
A
1
B
1
C
1
D
1
是下底面最大的正方
形,已知点
P
是线段<
br>AC
上的动点,点
Q
是线段
B
1
D
上的动点
,则线段
PQ
长度的
最小值为
______
.
第2页,共16页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90.0
分)
15.
已知
i
为虚数单位,复数
z
1
=
1-i
,
z
2
=3+ai
(
a
∈
R
).
(
1
)若
z
1
+z
2
为实数,求
z
1
z
2
的值;
(
2
)若为纯虚数,求
|z
2
|
.
16.
已知矩阵
M=
,
N=
.
(
1
)求
MN
;
(
2
)若曲线
C
1
:
x
2
-y
2
=1
在矩阵
M
N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另一曲线
C
2
,求
C
2
的
方程.
17.
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1
=1
,
a
n
+1
>
a
n
,(
a
n
-a
n
-1
)
2
=2
(a
n
+a
n
-1
)
-1
,
n≥2.
(
1
)求
a
2
,
a
3
,
a
4
的值并猜想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18.
如图,在四棱锥
P-ABC
中,已知
PA
⊥平面
ABCD
,且四边形
ABCD
为直角
梯形,
,
PA=AB=BC==2
,点
E
,
F
分别
是
AB
,
PD
的中点.
(
1
)求证:
EF
∥平面
PBC
;
(<
br>2
)若点
M
为棱
PC
上一点,且平面
EFM
⊥平面
PBC
,求证:
EM
⊥
PC
第3页,共16页
19.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
B
1
C
1
中,所有棱长都等于
2
.
(
1
)当点
M
是
BC
的中点时,
①求异面直线
AB
1
和
MC
1
所成角的余弦值;
②求二面角
M-AB
1
-C
的正弦值;
(2
)当点
M
在线段
BC
上(包括两个端点)运动时,求直线MC
1
与平面
AB
1
C
所
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
范围.
2<
br>b
,
c
,
nn+1
)
=
20.
<
br>(
1
)是否存在实数
a
,使得等式
1
•
2<
br>2
+2
•
3
2
+3
•
4
2
+
…
+
((
an
2
+bn+c
)
对于一切
正整数
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
a
,
b
,
c
的值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
2
)求证:对任意的
n
∈
N*
,
第4页,共16页
.
第5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1
【解析】解:由(
1+i
)
z=2i
,得
z=
,
∴复数
z
的实部是
1
,
故答案为:
1
.
把已知等式变形,再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2.
【答案】
【解析】解:∵
∴
∴
故答案为:
容易求出
出.
.
.
,,然后进行数量积的运算即可求出,从而得
;
;
考查单位向量的概念,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计算公式,向量长度的求法.
3.
【答案】四
【解析】【分析】
设
z=a+bi<
br>(
a
,
b
∈
R
),代入
2z+=3-i,利用复数相等的条件求得
a
,
b
的值得答案.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复数相等的条件,是基
础题.
【解答】
解:设
z=a+bi
(
a
,
b
∈
R
),
由
2z+=3-i
,得
2a+2bi+a-bi
=3a+bi=3-i
,
∴
a=1
,
b=-1
.
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1
,
-1
),所
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四.
4.
【答案】
4
或
-1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向量减法,向量的数乘运算,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属于基础题
.
根据条件可求出,并且,根据
A
,
B
,
D
三点共线可得出<
br>,这样便可得出,解出
k
即可.
共线,从而存在实数
λ
,使得
【解答】
第6页,共16页
解:
∵
A
,
B
,
D
三点共线
,
∴共线
,
,
,
,
,且
,
∴存在
实数
λ
,使
∴
∴
解得
k=4
或
-1
.
故答案为
4
或
-1
.
5.
【答案】
{m|m
<
5
,且
m≠-4}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公式等基础
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
力,是基础题.
由与的夹角为钝角,得到
范围.
【解答】
解:∵向量
=
(
2
,
-1
,<
br>2
),
=
(
-4
,
2
,
m
),且与的夹角为钝角,
∴
=-8-2+2m
<
0
,且,
=-8-2+2m
<
0
,且,由此能求出实数
m
的取值
解
得
m
<
5
,且
m≠-4
,
∴实数
m的取值范围为
{m|m
<
5
,且
m≠-4}
.
故答案为
{m|m
<
5
,且
m≠-4}
.
6.
【答案】存在一个大于
2
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解析】解:由反证法的定义得假设的内容为存在一个大于
2
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
素数的和,
故答案为:存在一个大于
2
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根据反证法的定义对结论进行假设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反证法的应用,结合反证法的定义和步骤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
7.
【答案】
【解析】解,依题意,
=
+
+
,
=+=+=+=+
所以
x+y+z=++=
.
故填:.
第7页,共16页
根据题意,
=+=+=+=+=++
,则
x+y+z
可求.
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分解,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平面向量加
法法则的合理运用.本
题属于基础题.
8.
【答案】(
b
1
b
n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等比数列的性质、类比推理能力,考查了推理能
力与计算能
力,属于中档题.正项等比数列
{b
n
}
的性质可得:<
br>b
m
b
n
=b
p
b
q
,其中
m+n=p+q
,
m
,
n
,
p
,
q∈
N
*
.倒序相乘即可得出.
【解答】
解:正项等比数列<
br>{b
n
}
的性质可得:
b
m
b
n
=
b
p
b
q
,其中
m+n=p+q
,
m
,<
br>n
,
p
,
q
∈
N
*
.
前
n
项积公式
T
n
=b
1
b
2
•…
…•
b
n
,
T
n
=b
n
•
bn
-1
•……•
b
1
,
∴
=
,可得:
T
n
=
.
.
故
答案为
9.
【答案】(
k
3
+1
)
+
(<
br>k
3
+2
)
++
(
k+1
)
3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属于简单题.
由数学归纳法可
知
n=k
时,左端为
1+2+3+
…
+k
3
,到<
br>n=k+1
时,左端为
1+2+3+
…
+k
3
+(
k
3
+1
)
+
…
+
(
k+
1
)
3
,从而可得答案.
【解析】
解:∵用数学归纳
法证明等式
1+2+3+
…
+n
3
=
(
n
∈
N
*
)时,
当
n=1
左边所得的项是
1
;
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左端为
1+2+3+
…
+k
3
,
则当<
br>n=k+1
时,左端为
1+2+3+
…
+k
3
+(
k
3
+1
)
+
…
+
(
k+
1
)
3
,
∴由
n=k
到
n=k+1
时需
增添的项是(
k
3
+1
)
+
(
k
3
+2
)
++
(
k+1
)
3
,
故答案为
:(
k
3
+1
)
+
(
k
3
+2<
br>)
++
(
k+1
)
3
.
10.
【答案】
1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解
空间角,考查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
是中档题.
以
A
1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
1
B
1
,
A
1
C
1
,
A
1
A
所在直线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C
1
E=a
,求出与的坐标,由异面直线
A
1
B
与
AE
所成角的余弦
值为列式求得
a
值.
【解答】以
A
1
为坐标原
点,分别以
A
1
B
1
,
A
1
C
1
,
A
1
A
所在直线为
x
,
y
,<
br>z
轴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
设
C
1
E=a
,又
AA
1
=A
1
B
1
=A
1
C
1
=4
,
∴
A
1
(
0
,
0
,
0
),
B
(
4
,
0
,4
),
A
(
0
,
0
,
4
),
E
(
0
,
4
,
a
),
,,
第8页,共16页
由题意,
|cos
<,>
|=||=||=
,
解得:
a=1
或
a=7
(舍).
故答案为:
1
.
11.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应用,关
键是分析数表的变化
规律,根据题意,认真观察图形的组成,规律:任
意一个小三角形里,底角
两数相加
=
顶角的数,整
个三角形的两条侧边是自然数的倒数列,据此分析
可
得答案.
【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第
7
行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为,
第
7
行的第二个数为
-=
,
则第
7
行的第二个数为
-=
故答案为.
;
12.
【答案】
【解析】解:∵
PA=AB=BC=2
,∴
PB=2
,
PC=2
∵∠
PAC=
∠
PBC=90°
,且
M
为
PC
的中点,
∴
AM=BM=
,
AB×
∴△
AMB
的面积为
×=×2×=
,
,
d×=d
,
设点
P
到平面
MAB
的距离为
d
,则
V
P
-
AMB
=d
•
S
△
AMB
=×
2×
又
V
p
-
AM
B
=V
P
-
ABC
=××
∴
d=
,解得<
br>d=
.
2×2=
,
∴点
P
到平面
MAB
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求出
AM=BM=
后,根据等体积法可得点面距.
本题考查了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属中档题.
13.
【答案】
-2
【解析】解:取
AC
的中点
O
,连接
OB
,则易知
OB
⊥
平面
ACC
1
A
1
,
以
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
O-xyz
,
第9页,共16页
显然
=
(
0
,
1
,
0
)为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正三棱柱的棱长
均为
1
,故
A
1
(,
1
,
0
),
B
1
(
0
,
1
,),
M
(
-
,,
0
),
N
(
-
,
0
,)
,
∴
∴
=
(,
-
,),
=+=+λ
=<
br>(
-
,
0
,),
=
(
1-
,,),
=
(
1
,,
0
),
设平面
PMN
的法向量为
=
(
x
,
y
,
z
),则,即
,
令
z=2λ-5
可得
=
(
∴
cos
<
令
>
=
+2λ
,
2
=
λ-2
,<
br>2λ-5
),
,
=±
解得,
λ=-2
.
故答案为:
-2
.
建立坐标系,求出平面
PMN
和平面<
br>ABC
的法向量,令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
±
,即
可求出
λ<
br>的值.
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与二面角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14.
【答案】
【解析】解:∵线段
PQ
长度
的最小值转化为异面直
线
AC
与
B
1
D
之间的距离
,
取
AC
的中点
P
,过
P
作
B
1
D
的垂线,垂足为
Q
,则
此时
PQ
为异面直线的
公垂线段,此时
PQ
的长度就
是最小值.
∵
B
1
D=
×=
.
.
=
,∴
PQ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线段
PQ
长度的最小值转化为异
面直线
AC
与
B
1
D
之间的距离,取
AC
的中点
P
,过
P
作
B
1
D
的垂线,垂足为
Q
,则此时
PQ
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此时
PQ
的长度就
是最
小值.再根据等面积法可得.
本题考查了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属中档题.
15.
【答案】解:(
1
)∵
z
1
+z
2
=4+
(
a-1
)
i
,
若
z
1
+z
2
为实数,则
a=1
.
此时
z
2
=3+i
,
∴
z
1
z
2
=
(
1-i
)(
3+i
)
=4-2i<
br>.
(
2
)∵
=
,
第10页,共16页
若为纯虚数,则
得
a=3
,
∴
,且,
.
【解析】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模的求法,是
基础题.
(
1
)由已知求得
z
1
+z
2
,由虚部为
0
求得
a
值,则
z
1
z
2
的值可
求;
(
2
)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实部为
0
且虚部
不为
0
求得
a
值,利用复
数模的公式求解.
16.
【答案】解:(
1
)由题意,可知:
M
•
N=
•
=
.
(
2
)由题意
,可设曲线
C
1
上任一点
P
1
(
x
1,
y
1
)在矩阵
MN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
P
2
(
x
2
,
y
2
),
则点
P
2
(
x
2
,
y
2
)在曲线
C2
上.
∴
即:
•
=
=
.
.
∴.
解得:.
∵点
P
1
(
x
1
,
y
1
)在曲线
C
1
上,
代入曲线
C
1
的方程
x
2
-y
2
=1
,得:
∴可将
.
整理,得:.
∴曲线
C
2
的方程为:
y
2
-x
2
=3
.
【解析】本题第(
1
)题根据二阶矩阵的乘法运算进行计算;第(
2
)题可设曲线
C<
br>1
上
任一点
P
1
(
x
1
,
y
1
)在矩阵
MN
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得到点
P
2
(
x
2
,
y
2
),则点
P
2
(x
2
,
y
2
)在曲线
C
2
上.然后根
据变换的定义写出相应的矩阵等式,再用
x
2
,
y
2
表示出
x
1
,
y
1
,
代入到曲线
C
1<
br>的方程中,即可得到曲线
C
2
的方程.
本题第(
1
)题主要考查二阶矩阵的乘法运算;第(
2
)题主要考查已知一条曲线以及这
条曲线在
线性变换对应的矩阵的条件下求出变换后得到的曲线方程.本题属中档题.
17.
【答案】解
:(
1
)由
a
1
=1
,
第11页,共16页
,
n≥2
①
得
又
a
n
+1
>
a
n
,所以
,解得
a
2
=0
或
a
2
=4
.
.
将
a
2
=
4
代入①,可得
a
3
=1
或
a
3
=9.
又
a
n
+1
>
a
n
,所以. <
br>将
a
3
=9
代入①,可得
a
4
=4
或
a
4
=16
.
又
a
n
+1
>
a
n
,所以
故猜想数列
{a
n
}
的通项公
式为
(
2
)①当
n=1
时,
.………(
3
分)
.………(
5
分)
,猜想成立.
.………(
7
分)
,
,
,
,
,
,
或.………(
12
分)
,故当
n=k+1
时,猜想成立.
.………(
14
分)
②假设当
n=k
(
k≥1
,
k
∈
N
*
)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
n=k+1
时,由①得
即
即<
br>即
即
即
解得
又
a
n
+1
>
a
n
,所以
综上:由①②得
【解析】(
1
)利用
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求出
a
2
,
a
3
,
a
4
的值,然后猜想数列
{a
n
}
的通项
公式;
(
2
)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证明即可.
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
【答案】解:∵
PA
⊥平面
ABCD
,
AD
⊂平
面
ABCD
,∴
PA
⊥
AD
.∵
PA
⊥平
面
ABCD
,
AB
⊂平面
ABCD
,∴
PA⊥
AB
.
又因为,所以
AB
⊥
AD
,则AB
,
AD
,
为正交基底,
AP
两两垂直,则以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
则各点的坐标为
A
(
0
,
0
,
0
),
B
(
2
,
0
,
0
),
第12
页,共16页
C
(
2
,
2
,
0<
br>),
D
(
0
,
4
,
0
),
P
(
0
,
0
,
2
).
因为点
E
,
F
分别是
AB
,
PD
的中点,所以
E<
br>(
1
,
0
,
0
),
F
(
0
,
2
,
1
).………(
2
分)
(
1
)证明:设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得
.因为
,令
x=1
,所以
y=0
,
z=1
.
则
因为
.………(
5
分)
,所以.
又
EF
⊄平面
PBC
,所以
EF
∥平面
PBC
.……
…(
8
分)
(注:
EF
⊄平面
PBC
没交代扣(
1
分),如果不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做,比如取
CD
的中
点
G
证明平面
EFG
∥平面
PBC
,或者延长
DE
和<
br>CB
相交于点
H
,然后证明
EF
∥
PH
也可
以,
但如果推理过程有一步错,则扣
6
分)
(
2
)证明:
因为
M
为棱
PC
上一点,所以,
0≤λ≤1
.
设
M
(
x
,
y
,
z
),则(
x,
y
,
z-2
)
=λ
(
2
,
2
,
-2
),所以
x=2λ
,
y=2λ
,
z=2-2λ
.
即
M
(
2λ
,
2λ
,<
br>2-2λ
),
所以
设平面
EFM
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
以
令
x=3λ-2
,则
∵平面
EFM
⊥平面
PBC
,∴
1
).
从而
则
,因为
,即
EM⊥
PC
.………(
16
分)
,所以,
,
,则
.
.
,消去
y
可得(
3λ-1
)
x+
(
2-3λ
)
z=0
.
.所以<
br>.则
3λ-2+3λ-1=0
,所以
.………(
12
分) <
br>,……(
14
分)
M
(
1
,
1
,<
br>
【解析】说明
AB
,
AD
,
AP
两两垂直
,则以
标系
A-xyz
.求出相关点的坐标,
(
1
)求出
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求出
平面
PBC
.
(
2
)
0≤λ≤1
.
y
,
z
),设
M
(
x
,,求出平面
EFM
的一个法向量,通过平面
EFM
⊥
,通过.证明
EF
∥
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
第13页,共1
6页
平面
PBC
求出,计算,即可证明
EM
⊥PC
.
本题考查平面椭圆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定理的应用
,空
间向量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19.
【答案】解:(
1
)取
AC
的中点为
O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则
当
M
是
BC
的中点时,则
①
,
C
(
0
,
1
,
0
),
.
,
.
设异面直线
AB
1
和
MC
1
所成角为
θ
,
则
=
.
=
②,,
,
,
设平面
MAB
1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令,
则
y=-1
,
z=-1
,∴
设平面
AB
1
C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
,
,令
x=2
,
,
,
第14页,共16页
∴,∴.
设二面角
M-AB
1
-C
的平面角为
θ
,
则
=
.
所以.
.
,
,
. (
2
)当
M
在
BC
上运动时,设
设
M
(
x
,
y
,
z
),∴
∴
则,∴<
br>设直线
MC
1
与平面
AB
1
C
所成的角为<
br>θ
,
则
.
,
=
设
设
t=λ+1
∈
[1
,
2]
,
所以
设
∵
∴,
,∴
,∴
,
t
∈
[1
,
2]
.
.
,
∴直线
MC
1
与平面
AB
1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
计算,弄清各种夹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是关键,
属于中档题.
(
1
)①建立坐标系,求出和的夹角得出两直线的夹角;
②求出平面
MAB
1
和平面
AB
1
C
的法向量,计算法向量的夹角得
出二面角的大小;
(
2
)设
围.
=λ
,计算和平面AB
1
C
的法向量的夹角,根据
λ
的范围得出线面角的范
20.
【答案】解:(
1
)令
n=1
,得
令
n=
2
,得②;
①;
令
n=3
得
70=9a+3b+c=
③;
由①②③解得<
br>a=3
,
b=11
,
c=10
.对于
n=1
,
2
都有
1
•
2
2
+2
•
32
+3
•
4
2
+
…
+n
(
n
+1
)
第15页,共16页
2
=
(
*
)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正整数
n
,(
*
)式都成立.
①当
n=1
时,由上所述知(
*
)式成立;
②假设当
n=k
(
k≥1
,
k
∈
N
*
)时(
*
)式成立,即
1
•
2
2
+2
•
3
2
+3
•
4
2
+
…
+k
(
k+1
)
2
=
,
那么当
n=k+
1
时,
1
•
2
2
+2
•
3
2+3
•
4
2
+
…
+k
(
k+1
)
2
+
(
k+1
)(
k+2
)
2
=
=
=
=
.
综上:由①②得对一切正整数
n
,(
*
)式都成立,
所以
存在
a=3
,
b=11
,
c=10
,使得等式对于一切正整
数
n
都成立.
(
2
)证明:①当
n=1
时,左边
=
,右边
=
,所以
n=1
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
n=k
(
k≥1
,
k
∈
N
*
)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
n=k+1
时,
(
**
)
下面证明当
x≥1
时,
设
f<
br>(
x
)
=
.
≥0
,
.
, <
br>,则
f
′(
x
)
=-=
所以
f
(<
br>x
)在
[1
,
+∞
)上单调增,所以
f
(<
br>x
)
≥f
(
1
)
=0
,即
x≥1<
br>时,
因为
k≥1
,所以
因为
所以
由(
**<
br>)得
那么
n=k+1
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由①,②可得对任意
n
∈
N
*
,.
.
.
,则
,
,
【解析】(
1)令
n=1
,
2
,
3
,解方程组得出
a
,
b
,
c
的值,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本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证明,要掌握证明步骤,属于中档题.
第1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