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巡山小妖精
654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5: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晚会开场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教 材: 三年级 年级 下 册


执教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目 录
一、全册教材分析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教学设计

单 元 内 容
第 一 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 二 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 三 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 四 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五 单元………………… 面积
第 六 单元…………………年、月、日
第 七 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 八 单元…………………数学广角
第 九 单元…………………总复习




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教材分析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 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
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 ,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除法 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
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 小数的含义,会读、
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认识面积 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
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 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
知道2 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 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一 单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
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习辨认
单元要点分析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
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 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 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
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
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时间
约4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第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
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别其他三个方向,并可以用东南西北来
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回忆升旗时怎样站,
辨认操场的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
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 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
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
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 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
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 ”说一说各种景物
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
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
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 个方向:
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
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 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板书设计

面向太阳(早晨):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面对地图:(找出方向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
南、西、北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行走的路线。
执教时间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 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会辨认地
随着观察中心的变化,判断方向路线。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旧知。

二次备课
(1)回忆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学楼
体育馆 操 场 图书馆
大 门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出示中国地图。
(2)请同学们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
到的。
1.完成校园示意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我们
可以把上方定为北)
教师在“教学楼”的上方贴出卡片“北”。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 认出其他三
个方向?请同学到课件前指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 会发生
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示意图。
(8)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三、课堂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 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
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 br>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北)
教学楼
板书设计

(西)体育馆 操 场 图书馆(东)
大 门
(南)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

第 3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 、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
教学目标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随着观察中心的变化,判断方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辨别方向的工具。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二、谈话导入
通 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 园中的操场上,准
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
针)
三、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 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
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介绍指南针的有 关
知识。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
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
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 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
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
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
哪位同学?
3、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全课总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简单的线路图

第 4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描
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方向,描述线路图。
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正确辨别方向路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可是老师对动物园的 布局
不够了解,你们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带领大家一同游览这个新奇的
动物园呢?
二、新课教学
(1)熟悉导游图。
老师出示教材第8页例4主题图。
教 师:在去动物园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物园的布局结
构,再来做个调查,看看你们都想去哪个场馆参 观。
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
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教师:你们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说最想去的地方,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
和经过的地方。
游客:我最想去参观大象馆,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导游:去大象馆,可以进大门先向北走,再向西走;还可以进大
门先向西走,再向北走。
游客: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我可以怎么走呢?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导游: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东北角 ,去飞禽馆,可以进大门向北
走到狮山,再向东北走;也可以从大门进去先向东走,再向北走。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
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老师指导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
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 猴山;小平位于狮山,她
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
大象 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
猫馆怎么走?
熊猫馆位 于动物园的西北角,从大门出发,可以先向北走到狮
山,再向西北走到熊猫馆,也可以从大门出发,先向 西走到猴山,再
向北走,经过大象馆到达熊猫馆。
三、拓展训练
教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从海洋馆到熊猫馆可以怎样走?哪条路最近?
学生2:参观完大猩猩馆,我们要去大象馆,怎样走最近呢?
学生3:我们要从飞禽馆出大门返回学校,怎样走最近?
在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己家相对
于学校的位置。
认识线路的练习
板书设计

描述路线图:



从……出发,先向……再向……最后向……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二 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
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 和思维基础。在
单元要点分析
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
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
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
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 的
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时间
约11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设计者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
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
迁移类推的能力。
1.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2.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6÷3= 8÷4= 48÷6= 2÷2= 6÷2= 9÷3=
16÷8= 27÷9=
2.口答。
60里面有( )个十。 800里面有( )个百。 240
里面有( )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 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
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 式?
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1: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我想20×3=60,那么60÷ 3=20。
学生2: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表内除法,我想6÷3=2,那么6个
十除以3等于 2个十,也就是20。
学生3:我是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60÷3的。我把60张
纸看作 6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
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 就是20根。
学生边说边在投影上演示。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
(1)板书:600÷3。
教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 )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
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就是把 120平均分成3份,
求每份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1:120 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也就是40,
所以120÷3=40。
学生2: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学生3:12÷3=4,那么120÷3=40。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
倍 ,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板书设计

60÷3= 20 (箱)
因为20×3=60,所以60÷3=20。
想乘法算除法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第 2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探究并掌握一位数除几十几、几百几十的除法口算方法。
弄清一位数除几十几、几百几十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学生口答得数。
18÷6= 3600÷4= 5600÷7= 270÷9=
280÷7= 560÷8= 6000÷6= 32÷8=
2.口答。
(1)450除以9得多少?
(2)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
了?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师:要把66张彩 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
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分6捆,每人分到2捆,然后再分6根,每人分到2 根,
这样每人一共分到22根小棒。
生2: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60÷3=20,6÷3=2,20+2=22。
教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学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6÷3=22(张)。
教师:我们一起来计算 下面的习题,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了
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
扬和鼓励。
三、巩固拓展。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
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
250?(因为240, 280都是4的倍数)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学生:把260拆成240和20,240÷ 4=60,20÷4=5,60+5=65,平
均每筐装65个,这样想可以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肯定这种估算方法,并表扬既用到了估算,又做到了精确
计算的同学。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1)投影出示。
(2)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1)投影出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口算除法与估算的练习

第 3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
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算理、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口算: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1)投影出示。 (2)指名学生读题。
(3)分析数量关系。 (4)集体列式计算。
(5)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6)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1)投影出示。 (2)理解题意。
(3)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一只鸵鸟重多少千克和一只企鹅重多少千克)
(4)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求一只鸵鸟的重
量,需要知道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以 及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与一只鸵
鸟的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求第二个问题,同样要知道一只东北虎
的重量,以及一只东北虎的重量与一只企鹅的重量之间的倍数关
系)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第5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7、8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四、课堂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
数的笔算除法

第 4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
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 学 过 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
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
二次备课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刚才我们口算,那么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 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第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
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
出计算过程。
(3) 师边用板书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
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 法做的同学上来讲
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
程.)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
法才正确。
(3)师: 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让学生讲
解,若学生有困难师边演示边讲解,要让每一个学生 都说,充分
说。)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
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
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指导看书质疑
四、基本练习
1、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 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
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五、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P20做一做 2
2、
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六、全课总结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42÷2=21 52÷2=26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练习

第 5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略)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1)同桌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2)各自独立改正。
(3)全班交流。
三、解决问题
1、第21页第 3题。(1)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你能
提出哪些问题?(3)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解答。(4)全 班交流。
2、第21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解答再交流。
四、课堂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
数且有余数)

第 6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 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书17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
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 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
÷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二、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 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
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 ,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
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
说明……(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
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 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
上?商是几位数?)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
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 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
运算程序。
5、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 商是几位数?
②除 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 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
十,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 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 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 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
58个一。
⑦除 用6除58,等于9。
⑧乘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三、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1、解决例3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能插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2、交流方法,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四、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 立完成课本第
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P23页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一位数除三位数
256÷2=128(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练习四

第 7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练习,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
数学的愿望。
运用分析,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熟练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0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
算,锻炼计算能力。
3、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个位,然后再计算
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估算,商是几位数的?
二、解决问题
1.P21第3题(1)学生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
在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 上两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
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
2.P21第6、7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 一
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7
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3.P21第8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能力来解答。
三、课堂总结
笔算除法的六步骤:

板书设计

①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②除。③乘。④减。⑤查,余数要比除数小。
⑥下一位落下继续除。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商中间有0的除法

第8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
间有0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
0就商0。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口算卡片)
28÷2= 66÷6= 330÷3= 33-4= 0×2=
140÷2= 8×0= 540÷6= 28+0= 6×0=
提问:8×0、0×2、6×0这三道题的得数是多少?(0与任何数
相乘,结果都得0)
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1)板书:39
请学生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
(2)板书:0
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 < br>(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
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 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
(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
(2)列式计算:0÷5=0。
(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0÷8各得多少。
(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
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
(2)板书:208÷2。
(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课件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5)观察思考:
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
因为2除到十位时,被除数是0,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
商0。
提问:学生 丙错在哪儿了?(他少了一步2除被除数十位上为0
的过程)这一步能不能省略?(不能,因为0在这里 起占位的作用)
再观察学生甲的笔算,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用2除0的那
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写)
(6)观察学生乙的笔算,讲清算理。
计算208÷2时,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2,2除以2 得1,在商的
百位上写1。除到十位时,由于被除数的十位数是0,0除以2得0,
因此,十位 上要商0。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
省略不写,但是商十位上的0必须要写,起占 位作用,接下来再除
被除数个位上的数。
(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
3.学习例6中的(2)题。
(1)板书:216÷2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 的2,2除以2得1,在百位
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
的6合并成16,16除以2 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商中间有0的除法
216÷2=108(元)
板书设计

简便写法: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商末尾有0的除法

第 9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会正确计
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50×7 1600÷4
700×8 80÷2
420÷6 3600÷4
2.板书下面各题,请学生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7。
老师:通过情景图,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每根短跳绳5元,每根长跳绳8元。
学生2:问题(1)是求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多少根。
学生3:问题(2)是求245元买长跳绳,可以买多少根,还剩多
少钱。
老师:这两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短跳 绳5元,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
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
(2)探究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650÷5时,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
3,3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 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其中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指名学生板演。
650÷5=130(元)
简便写法:
答: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130根。
我们再来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长跳绳8元,求245元能买多少根长跳绳 ,
还剩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 时,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
除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 的数“24”,8除
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

< p>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
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
三、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在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
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商0)
这里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用
来占位)
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①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
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
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
即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

245÷8=30(根)……5(元)
板书设计

验算: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除法估算

第 10 课时 课型
执教时间

新授课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
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景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他们一共住了3天,住宿费一共是267元。
学生2:我知道所求问题是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学生:求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
教师:要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可以根据数量关 系式“每天的住宿费=
总钱数÷住的天数”来列式解答,列式为267÷3。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 百几十
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
看作与它接近的整 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
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投影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景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
学生2:我知道每箱装8个。
学生3:我知道所求问题是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
教师:“够装”是什么意思,需要精确计算吗?
教师:要求18个纸箱够装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 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
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 成20,算得20
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以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
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 180,180除以8的得数大于20,
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整理和复习

第 11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解答 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
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 口算、估算、笔算和
教学目标

验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1.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2.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给学生留出回忆的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知识网络。
(3)其他同学补充完整。
2.复习除法含义。
(1)板书:46÷2 0÷3
(2)说一说,46÷2的含义,0÷3=0应该怎样理解。
提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是多少?任何不是0的数除0
呢?
二、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33页的内容。
(1)自主解答这3道题。
(2)逐题订正。
(3)请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
(4)质疑。在解答这三道题时,你使用了什么样的 计算方法;
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用“≈”?
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说一说,225÷5的计算过程。
(5)指名学生回答或组内交流。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题。
(1)思考:如何判断商的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除法笔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按要求先计算,再填空。
(3)学生每人一空,集体订正。
(4)说一说, 笔算除法时,你都遇到了我们学过的哪几种情况,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有什么特点。
(5)指名学生回答。
3.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2题。
(1)看清题目要求。
(2)独立做一做。
(3)说一说自己选择的方法。
4.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4题。
(1)讲清题意。
(2)说一说,每道题中都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
是什么。
(3)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4)订正时,请学生说出672÷(2×3)和(601-246)÷5的运算
顺序。
(5)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
(6)脱式计算如何检查?(做一步查一步)
三、拓展练习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5题。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寻找相关信息。
(3)合理解答。
(4)交流解题思路。
(5)质疑反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三 单元: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教学中要注
意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 统
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
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 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
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
到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
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 单
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
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 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 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
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
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进 行一项决策时,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
提供依据,这就体现 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
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单元要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单元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设计者
简单的数据分析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 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
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
教学目标

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
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教学重难点
问题。
2.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
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要求:你 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
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二次备课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
人数,如果要对男、女 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
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 统计
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人数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
游戏


性别
男生
女生
二、探究新知










1. 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
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
据, 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
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 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
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
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 对应表头处写
“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
动”。中间部分 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
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
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 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
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 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
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
( 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
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 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
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
调查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
可以根据表中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 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
数;用刚 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
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 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
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 ?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 br>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
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 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
多吗 ?俄罗斯获得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
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 还能了解些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练习八


2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回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并回答问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38页第2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
讨论,反馈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39页第3题。
进行全班调查,你最喜欢哪类图书?
指名汇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填写情况回答问题。
3.完成教材第39页第4题。
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表下面的3个问题。
4.完成教材第40页第5题。
指定学生进行调查。
指导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5.展示交流,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教
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 过比较、交流,知
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
学生“能为解决问 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
生的数感。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
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要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
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进行灵活计算。
2、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时间
9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口算乘法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每位乘积不满十)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
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投影出示例1。
教师:观察情景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每筐装15盒草莓。
学生2:我知道一共买了3筐。
学生3:问题是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
教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
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 法去
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
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汇报如下: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 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
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 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
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 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评价,
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
学生分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 十数
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
可以算出结果;还可 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 位数相乘,再在
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观察情景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橙子每盒6个,问题是求10盒有多少个。
学生2:我知道苹果每盒有12个,问题是求20盒有多少个。
教师:要求10盒有多少个橙子,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
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
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
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 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教师: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 口算方法
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本组的各种口算 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
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2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1.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二次备课
二、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 文结合的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
们哪些信息。说 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从题中我了解到
养1张蚕子可产茧约50千克,从图中还知道“我家养 了11张蚕
子。”“李家村共养了80张蚕子。”“1千克茧卖18元。”)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从图中我们知道:“李红家的
蚕子可产茧多少千克?李家村可产茧多少千克?50千克能卖多少
钱?”)
(2)解决这三个 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要解决11张蚕子产
茧多少千克和80张蚕子产茧多少千克,就要知道1张蚕 子产茧多
少千克。要解决50千克茧能卖多少钱就要知道1千克茧卖多少钱)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
程,订正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茧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大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
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
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这道题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20年后大象重多少千克,需要的数据信息是大象体重平均
每年增 加多少千克,还有大象刚出生重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的笔算乘法


3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 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
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52×10= 43×30= 12×40=
17×20= 21×30= 31×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 展示的情境是什
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
买了多少 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14×12=)引导学生去想这
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 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
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 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
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 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
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
14×12=168(本)
有些学生 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
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师 应该肯定这种做法,表
扬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例:14×12=168(本)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 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
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 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
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 的组给同学们
讲一讲。(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
成14乘2 ,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
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 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
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
上的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
为哪种方法好?
(2 )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
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 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
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 么和十位对齐?(因为
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
位的0 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出4个学生板演。
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
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14×12=16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笔算乘法复习课


4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复习课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
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整理
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 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
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
位 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实物投影展示,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 br>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
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 本展示到投影上,让其他同学
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
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
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拓展训练。
1.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胶卷要用多少元?
2.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
笔算乘法


5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 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重难点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
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投影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学生2:我知道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
学生3:问题是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老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
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 方法
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
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
学生汇报如下。
(1)估算方法。
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笔算方法。
先 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
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 得56,在个位上写
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
进 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 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
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 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
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 别与
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 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第三种方法,即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我们复习
时做的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学习的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
法,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 54×13 39×27 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
说一说笔算的过程, 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
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6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 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
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 用上?为什
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一)


7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 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
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2.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
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境,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学生2:我知道每箱保温壶有12个,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3:问题是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
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例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
物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二)


8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
验。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课件出示:读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问
题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做过集体舞表演,现在同学们看
到的就是一组集体舞表演。这组集体舞 有60人表演,我们要想了
解每组中有多少人。你能根据教师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
决这 个问题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们知道有
60人表演,通过屏 幕上的画面,我们知道这个集体舞分两队,每一
队有3个小组,由这三个数据信息我们就可以解决我们想 要了解
的问题了)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
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再 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解法)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 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
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60÷2= 30,可以知道每队有
多少人,每队有30人,30人分成3个组,再除以3就可以了。
3×2 =6,可以知道两队共有6个组,再用总人数除以6就求出每组
有多少人)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
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教师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
数据?(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 能装多少箱”,收集的信息数据是
“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投影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960÷6=160(盒) 160÷8=20(箱)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用960÷6先求出一共装可
以几 盒,再用160÷8就知道了可以装多少箱)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 ,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收集
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投影展示,集体订正,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整理与复习


9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复习课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
教学重难点
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和整理。
让 学生打开教材看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
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 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
计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二次备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 订
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
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 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
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
上几个0。
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引
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
过程和结果, 集体订正。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 中或图中找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13×20=
53×30=
23×20=
20×700= 100×70= 22×40=
80×90= 50×20= 60×70=
600×300= 30×23=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售价98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85米,一共
跑了多少米?
(4)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五 单元
本 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土地面积单 位。它
们是学生在掌握长(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单元,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
础。
1.结合实例是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
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表象; 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
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
估计给 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单元要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并感知它们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实际大小。
3.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计算方法。
4.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单元教学时间
7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
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
大小。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
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
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
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
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
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
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 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
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
方形,其 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
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 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
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 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
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 ,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
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
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 本练习
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
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四第1、2题。
四、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 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
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
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
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探究。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二次备课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 正
方形。(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学生说明画法,教师板书)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
方形)
②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
a.
单位名称不同。
b.
1厘米画出的是一条线段,1平方厘米画出
的是一个平面图形,由4条1厘米线段围成)
③你能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同桌互相演示)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
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出示1平方分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正方形)
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出1分米与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由具
体到抽象地理解概念)
教师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一下是从哪到哪
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
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 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
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吗?(小组合 作到前面演示,
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
大约是1平方米 )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
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三、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练习十四

3
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执教时间
1.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意义和单位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及空间观念。
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意义和单位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64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用红笔描出每一个图形的一周,在涂色
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并参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2、3题。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
哪个面积最小。
3.完成教材第65页第7题。
(1)读题,弄清题目要求;(2)提问: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和
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4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它的面积。
三、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

4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
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 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有哪些?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
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
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 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
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
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 ,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
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
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
一个特 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
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
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5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口算下面各题。
15×3= 80×60= 60×30= 25×4= 4×30= 17×8=
400×5= 9×13= 12×7= 26×3 11×100= 45×3=
二、新课探究。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br>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
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 系。(学生会发现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共摆3个5,面
积是3乘5等于15,正好是“长×宽”的 结果)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
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
形拼成不同的长方 形。边操作,边填表。
每排几个(长) 6
有几排(宽) 2
个数 12
面积 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 拼摆后的填表结果,
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会发现
每排的 个数正好是长方形的长,排数正好是长方形的宽,每排的个
数乘排数是总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也就是这个长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形的面积,所 以“长×宽”就是长方形面积。同时根据拼摆过程,
学生们会自然发现,用“长×宽”求面积适合所有的 长方形)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
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
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 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
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长 和宽
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
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
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
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这道
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长方
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
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引导 :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
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 手计算一下。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估算的准确度,同时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
记忆,要计算数 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就要测量封面的长和宽)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6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回忆再现。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
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
板书。
二次备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课件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1×1=1(平方分米) 1分米(10厘米)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
均分成10份 ,1份是多少?(1份是1厘米)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习了1 分米是10厘米,按边
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 能
发现什么吗?(1平方分米的面积和100平方厘米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 方米等于
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
是1×1等于1平 方米,1米=10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就是边
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边长 是10分米的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方形面积是10×10等于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
米)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让学生观察:

区别 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 度单位间的进率
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 br>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
方厘米,8平方分米就是8个 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 述自己
的思考过程。(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5平方米就是5个100平
方分米,也就是 500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
题有什么 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如 何去做。(因为100
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也就是3平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


7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
方形 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重难点
2.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
书)说 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
式。
二、新课探究。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课件出示例7标志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情境,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了这块交通标志牌是正方形的,边长是80厘
米。
学生2:我知道了问题是求这块交通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我们怎样计算呢?
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列式为
80×80=6400(平方厘米)。
教师:怎样换算成平方分米呢?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
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
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课件出示例8。
教师:观察情境,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
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
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 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
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大树高16米 蜡笔长1分米 字典厚5厘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平方米
2.判断下列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 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边长4
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等,单位、意义不同)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有2
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
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 的问题和解决问
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
视,对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方法一 方法二
6×3=18(平方米) 6米=60分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米=30分米
3×3=9(平方分米) 60÷3=20(块)
1800÷9=20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认识年、月、日;2、24时计
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
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 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
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教学时,
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
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 较长的时间观
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 br>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
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 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
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
“一年有几个月 ”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
内圈的关系等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 br>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
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 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
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 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
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 钟面外圈与
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 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
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
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
单元要点分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 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
单元教学目标
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 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
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初 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
互关系。
单元教学时间
5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年、月、日


1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
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 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的天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
小月,会判断大、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合作技能。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渗透珍惜时间的良好
习惯。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 、课前导入
1、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老师说谜语,学生猜。揭示谜底“日历”。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 纪念的重大
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
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 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3月12日植树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这些都是用年、 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
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 日。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月、日
(1)课件出示2015年年历卡。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观察课件出示的是哪一年的年历卡。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3月12日、6月1日,
看看各是星期几?
(4)老师: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请同学们观察年历卡,认真思考解决以下 问题。
老师出示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二月份有多少天?
(5)一年有多少天?
(5)学生自主合作交流
(6)以小组的形式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
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2月有28天。
一年有365天。
2、认识大月、小月。
(1)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
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课
件出示)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 小月,2月的
天数比大月和小月的天数都要少,所以2月我们叫特殊月,也叫
平月。)
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
方法?(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反馈:……
(2)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
了“拳头记 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同桌说一说。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 少天?凹下去的
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3)还可以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歌谣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它各月是小月。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一年有( )个大月,( )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 )
月和( )月。
(6)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7)五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8)今天是2月29日,离儿童节还有( )天。
2、让学生完成教材48页的“做一做”
3、判断(学生做手势)
今天是9月30日,明天是国庆节。
四、课外作业。
收集2015年的年历,把你所知道的节日找出来,并看看是星
期几?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 时间,每日都学会
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板书设计

7个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腊)(各31天)
4个小月:四、六、九、十一(各30天)
二月是特殊月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平年、闰年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记
得吗?老 师考考大家。一年有几个月?大月是哪几个月?小月
呢?还有一个月很特殊是( )?因为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
是小月。)学生跟说。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谈话:瞧,这儿有一张2012年2月的月历呢 ,看看2012年
2月有多少天?(板书:2012年 二月 29天)
提问:每年二月的天数都是29天吗?2014年2月有多少天?
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历后发现2014年2月是28天。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 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
的,只有二月是非常特殊的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我们把2 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板书:平年),有29天
的这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所以20 14年是平年,2012年
是闰年。(手指板书中的平年、闰年)
2、计算全年的天数
提问:谁能说说今年(2014年)全年多少天?怎么算的?谁
的方法简便?
全班交流想法:
提问:想一想,平年一年有365天,那么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
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 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
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 生考老师,老师快速做出回答。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
意犹未尽时,老师对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你们 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师出示1993年——2004年各年份二月的月历让学生观
察。
(1)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师继续问:闰年年份
与4有什么关系?
分组计算:一组:1996÷4,二组:2004÷4
三组:2000÷4,四组:1900÷4
引导学生小结:过3个平年就有1个闰年,再过3个平年又
有1个闰年,所以我们说通常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 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
一年就是平年,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1、判断平年、闰年
1996年 2000年 2008年 2010年 2011年
2、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自己思考计算。
3、想一想,做一做。
提问:你几年过一次生日?小华可郁闷了,他今年13岁
了,可是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中的3——7题。
认识平年、闰年
板书设计

平年:365天 (2014年) 二月 28天
闰年:366天 (2012年) 二月 29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24时计时法


3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学会应用24时计时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的
计算。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
2、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
那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90分=( )时( )分
2时=( )分
2008年是( )年,有( )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一天有多少小时?
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
也就是1日=24时。
老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
让学生识别。
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
晚上。
二、探究新知
1、揭题
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
几 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讲述24时计时法
(1)师演示。
1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凌晨0时(夜里12时)开始
转,到 中午12时正好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开始再继续
转一圈到夜里12时,又是12小时,一天 一共24小时,也就是1
日=24小时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24时,这种从0时
到24时的计时法,通 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让学生观察教材第52页的钟面(比较内外圈关系)。
师: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外圈的 数表示什么?(表示时针
走第二圈的数;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刻)
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内圈的数+12=外圈的数)
4、研究两种计时法的关系
出示所有用两种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师:知道了这个关系,那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两种计时法 ,
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先仔细观察再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的发现。
反馈: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1)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
师:为什么普通计时法要有时间词,而24 时计时法不需要?(小
结:是啊,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
都是独 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
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2)下午1时前:两种计时法的数一样;下午1时开始:普
通计时法+12=24时计时法。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达吗?是不是一天中所有的时刻都
是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数加12得到2 4时计时法?那你能给他加个
条件吗?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午12:00以后开始)
师:下午3时是几时?晚上9时是几时?上午9时是几时?
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3)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去12,再加上时间词就是普通计时
法。
师:所有24 时计时法的时刻变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都是减
去12吗?(使学生知道:1、当24时计时法的整时刻如 果大于
12时的,就要用整时的时刻减去12后,再加上关键词“下午或
晚上”就变成普通计时 法。2、当24时计时法的整时刻如果小于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或等于12时的,就直接在原来时刻的前面加上关键词“上午、早
上或凌晨”,就是普通计时法 。)
(4)师提问: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
晚上12时正好是第二天 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
24时。
5、练习:
师:知道了他们的关 系,如果告诉你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的时刻,你能把它改成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吗?好,上午< br>10时?晚上11时?(生个别回答)像这样,同桌两人,每人出
一题考考你的同桌。如果你的同 桌回答对的,请你为他鼓鼓掌。
6、比较两种计时法的优劣
师:这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
小结:24时计时法方便、简明、不易出错,在电视上、 银行
里等公共场所用得比较多,而普通计时法由于和钟面上显示的一
致,在平时生活、交流对话 时应用的较多。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84页的“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哪些知识?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板书设计

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 ,共24时,这种从0时到
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重难点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 学 过 程

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日?1日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 )时 中午12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下午3时是( )时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 br>(1)学生说题意: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
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
(2)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提问:2时40分、17时45分是时间还是时刻?引导学生说
出是时刻。
师说明:时刻一般用“几时几分”表示;口语中说“几点几
分”,但书写时应写“时”。
提问:下午2时40分到17时45分中间经过的一段表示的是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表示的是这列火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
师说明: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3)交流解答: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A、统一时间表示法。
B、用图表示
C、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时间,只要用到达时刻减去发车
时刻,就是经过时间。
下午2时40分就是14时40分
17时45分-14时40分=3小时5分(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抢答比赛:老师说普通计时分时间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
示。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例3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少时间?

下午2时40分就是14时40分
17时45分-14时40分=3小时5分
答: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小时5分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制作年历


5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应用
让学生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七 单元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
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 的加减法,
单元要点分析
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
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今后系统学习小数打
下初步基础。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
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单元教学时间 4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认识小数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
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
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知道十几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即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 位间的
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
进率是10)
二次备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 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
钱以后,售货员阿姨就会给爸爸妈妈什么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同学们,老
师这也有一张收款小票,是小华的 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据,
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课件展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
怎么分?
左边这组数是 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
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 中间都有一个
小圆点,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
学习一些关于小 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
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 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
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
10份中的1份,所 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
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 厘米是
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3厘米是米,写成小
数是0.03米。 18厘米是米,写成小数是0.18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
是3分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
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认 识 小 数

概念: 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板书设计

“.”叫做小数点。
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小数大小的比较


2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
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小数。
5.28 0.72 3.94 0.7 0.72 3.05 0.9 12.5
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
0.3米 0.72米 23.05元 7.20元
(0.3米是3分米,0.72米是7分米2厘米或72厘米,23.05
元是23元零5分, 7.20元是7元2角)
3.学生试练。
2.5 ○ 2.3 8.6 ○ 8.9
0.23 ○ 0.53 3.22 ○ 1.28
二次备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
教师谈 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
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吗?(学生一一
作答)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教师可以结合班
里情况直接 用本班几个同学的成绩作新课内容)
课件出示成绩表:
姓名 小明 小刚
1.2
小强
1.1
小林
0.9 成绩米 0.8
让学生把成绩 单读一下。教师: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
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 来。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中的盒
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 学比赛的名次排列出来,看哪一组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列得又对又快。
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
同的情 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选择正 确的结果留在黑板
上。
1.2米>1.1米>0.9米>0.8米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
理由从三点说明:①1 .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
米,0.9米是9分米,0.8米是8分米。②可以把四位同 学的跳高成
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和80
厘米。③ 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
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 实际上是把整数比
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
2.完成“做一做”。
请同学们看 第93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
正方形表示多少?(一个正方形代表“1”)然后让 学生看图在教材
上完成“做一做”。

小数大小的比较

1.2米>1.1米>0.9米>0.8米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小刚 小强 小林 小明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
课时

课型
新课


执教时间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 际问题并从中
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
齐。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做题的经验来回答)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2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
是整数加、减法, 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
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 减法题的个
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
忘了减“1”)
3.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
相加、减。②哪一位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
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投影出示教材第96页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商店买学习用具。同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们完全可以把看到的创设出情 境来共同分享)在学生回答问题
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
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
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 ?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
多少钱?)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 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 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
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了结果,但要
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
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 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
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在用小 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
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 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 br>多少元,如何列式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学生可根据学习例
3(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 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
做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
投影出示例4。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 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
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 br>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把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
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出小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
的钱与笔记本、铅 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
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带 橡皮的
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 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2)
都是满十进 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3、例4,
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 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
题。(学生边提出问 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
程。(也可以估计课桌、黑板的长、宽进行编题计算)
三、全课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
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
数点,点上小数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练习二十一


4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巩固复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把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投影展示并订正。
2.4+3.4= 5.3-4.6= 35.2-7.8= 2.8+6.2=
(在订正时,教师要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
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题意,
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 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第98页 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
所提出的问题。①《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
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解答第一问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列
式,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在解答第二问时,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
并且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10元钱够不够,计算时可以估算, 或者
口算,也允许学生列竖式计算。最后把第二问的结果在教材上答出
来:各买1本书,10元 钱不够)
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同

二次备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们可以说 我看到了一个站牌,它是1路,车从儿童乐园到省博物
馆,共24站。每两站相距约1千米,10千米以 内票价1元,每增加
1千米增加0.5元)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
多少 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从儿童乐园到工人文化宫
是1元,再从工人文化宫到光明街又坐了 2站,每站加0.5元,应加
1元,小丽要花2元买车票)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 售票员可轮流当),其他学生
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巩固拓展。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 八 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
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
单元要点分析
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 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
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
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
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
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难点
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2.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单元教学时间 3课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数学广角一搭配(二)

1
课时
组数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
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
教学目标

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二次备课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万字结-山东高考一本分数线


鲁宾逊-请假条格式范文


槟榔的危害-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经典词汇-全国医学院校排名


大学生服兵役政策-出国留学的中介


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工作简历表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高考安排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家长会班主任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