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玛丽莲梦兔
631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情随笔-同学聚会祝酒词




第一单元章节计划表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 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
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 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
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实际问
教材分析
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 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
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
时验 算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主要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二年级的除法学
学情分析
习中有了一定的列竖式计算的经验,为这单元的学习垫定了基础。
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 法竖式计算
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
教学目标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 ,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 .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
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
教学重难点
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形
教学设想
成经验;结合实物操作让学生能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加深记忆。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1
1
1
1
1
1
1
1
课时分配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1




第二单元章节计划表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 ,感知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
平移、旋转和 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
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 辨认简单图形平移
后的图形。

本单元主要学习图形的运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运动,这些
现象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有生活经验,学习起来应该不难。

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
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 br>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 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
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
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总结
经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内 容
轴对称(一)
课时分配
轴对称(二)
平移和旋转
课 时
1
1
2
合 计
4课时



2



第三单元章节计划表

1、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度年级,是孩子 跨入高年级的起始年级,
语文、数学等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时孩子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性的重要过渡阶段。学生一般能列竖
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 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
要求,带※的没有进行验算。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部分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
地选择算法,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
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单元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
用。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找规律(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队列表演(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1
1
1
1
1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课时分配
队列表演(二)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电影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练习三


3



第四单元章节计划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千克、克、吨的认识,千克、克、吨之间
的关系以及千克、克、吨的简单应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初
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所以教材把这些内容都安排在两个问题情境
中进行。通过对这些知 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
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 单元学习的是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量。虽
然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过轻重的问题体验, 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
识,同时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来认识,
所 以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千克、克、
吨的具体概念,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 体验性的操作活动,如称一称,
掂一掂,看一看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和体会记忆。


1、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
1 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 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
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概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
3、 结合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
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4、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
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亲身体验1千克
和1 克有多重,了解1吨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让学生在实际的称一称和掂一掂中感知轻重,并反复地用“估、
称、掂”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 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
2、明确单位换算关系。


有多重…………………………………………………………………………1课时
1吨有多重…………………………………………………………………1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课时分配



4



第五单元章节计划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对于线的认识的基础上,
扩大到对面的感知 和认识。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
点。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要 结合学生熟
悉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
践机会,让学生 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
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 法,进而找到面
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图形的面积服务。

对于面的 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都未上升到
理性的层面,所以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还是有一 定的理解难度,容
易把它与学习过的线的知识混淆,因此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面与线的
区别是认 识面积的基础。

1、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感性思维,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并认识面 积单位
统一的必要性,通过操作来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面积换算。
3、结合实例认识 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4、通过本单 元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面积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来感受面与线的区别,通 过折一折,拆补或计
算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
2、 通过介绍来认识面积单位,再通过做一做,说一说,比一比等手
段来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能更准确地用 知性的思维来感知物体面积
的大小。

什么是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 ……………………………………………………………………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的换算 ……………………………………………………………1课时
练习四…………………………………………………………………………1课时

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想
课时分配



课 题 第 1 课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 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教学目
计算。

2.经 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能用除法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一、 复习。 学生口算
导入12×3= 20×4= 24×4= 3
新课 6÷9= 48÷4= 72÷6= 观察课件,了解图中
信息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
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学生根据信息,提出
二、 题。 数学问题
导学①.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新课 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②.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问题
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小组交流各自的算
2.解决问题。 法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集体交流
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
求: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一步的含义
三、除法该如何计算?
巩固学生交流汇报
练习 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
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
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
意思是什么?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尝试解决问题(2)
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交流汇报,总结经验
般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
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3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
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
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

6






四、
拓展
提高

五、
课堂
小结



六、
布置
作业

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
是什么?


小龙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26秒,他
作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
多长时间?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
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
么?
1.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第2题,
第4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2页


完成练习,并交流解
决经验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做评价



课堂总结:说说自己
的收获

分桃子

48÷3=16(个)

口算:30÷3=10
18÷3=6
10+6=16
笔算:



























7



课 题 第 1 课
分桃子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型 练习
课时
2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

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重、难点
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准
练习册、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口算,开火车形式
1、 直接写出得数。
一、
84÷2= 46÷2= 96÷3=


55÷5= 88÷4= 68÷2=
口算
36÷3= 160÷8=


2、圈一圈,填一填。




二、
计算

三、
解决
问题

学生自主练习。
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48÷2=□

□ ○□=□

□ ○□=□

□ ○□=□
3、结合分物的过程,写一写竖式


中指定步骤的意思。
学生自主练习解决问
4、算一算(用竖式计算)
题。
84÷4= 85÷2=

63÷3= 39÷6=
1、 现有95本课外读物,平均分

给3个小组,每组公到多少


本,还剩多少本?
2、 每辆车用4 个轮子,45个轮

子最多可以装几辆车?












8




课 题 第 1 课
分橘子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型 新授
课时
3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

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重、难点
通 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
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一、 师: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西天观察课件,了解图中

创设取经,他们化缘得来一些橘子,你信息
情境、们看,这里一共有几个橘子?孙悟
激趣空想把这些橘子平均分给他们三个
引入 人,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

1、体会平均分后十位上出现有余数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的情况。 集体交流
(1)课件再次显示48个橘子画面。
(2)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小棒
实际分一分。 师生共同理解除法竖
(3)组织小组讨论:有48个橘子,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如果平均分给他们三个人,每人可
以分到几个橘子?
(4)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
竖式怎样表示。
二、 2、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
探究显示学生的小棒图,引导学生探 究
新知,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
师生写法,认识余数。
互动 3、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各数表示的
意义: “48”表示把 48 个橘子拿
去分, “3”表示平均分给 3 个人,
商十位上的“1”表示可以分到 1
捆,十位上的“3”表示整捆分,三
个人每人 1 捆分掉了 3 捆,1 表
示整捆的还剩下 1 捆,加上个位上尝试解决问题(2)
的 8 表示一共还剩下 18 根,商个
位上的 6 表示每人还可以再分 6
根, 剩下 18 根刚好分完, 余数

9
















三、巩
固练


四、课
堂小


六、布
置作


为 0。
4、算一算,想一想。 让学生独立
解答课本中的算一算,想一想,指
名板演,并说一说竖式 每一步所表
示的意义,组织学生对孩子的板演
进行评价。
5、练一练。 (1)先由学生独立
解答课本练一练的第二大题,指名
板演。
(2)学生讨论:比较每道题的竖式
过程,并说一说
(3)组织全班学生对孩子们的板演
进行评价。

巩固练习:第 5 页“练一练”第
1、 、3、4 题。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
识?你有什么收获? (十位上除不
完的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理解竖式
每一步的意义。 )



指名板演


交流汇报,总结经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除法竖式每一
步的含义





完成练习,并交流解
决问题的经验,师做
评价


课堂总结:说说自己
的收获









10




课 题 第 1 课
分橘子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4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
算。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准
练习册、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口答,集体订正
1、填空
一、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必须


( )余数。
口答
(2)5□÷5,要使商没有余数,□

里最大是( ),□里最小是( )。


(3)、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

学生自主练习。
数的( )倍。
二、
2、比较大小。
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48÷4○54÷2 34÷2○65÷5
比较
56÷2○64÷4 84÷7○48÷3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答
3 笔算除法
三、
69÷3 75÷9 48÷3 37÷2

73÷6 72÷3 91÷8 43÷5

计算
70÷5 63÷2


4解决问题
四、
舞蹈小组一共有60人,
学生自主练习解决问
(1) 若每4 人一组,可以分成多
题。
解决

少组?
(2) 若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多

问题

少组?
5王老师准备用72元钱去买笔记

本。如果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

多少本?如果买单价是3元、4元

或6元的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1




第 1 课 商是几位数
5
课时
课型 新授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
教学目
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已有的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
式笔算 的方法;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理解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重、难点
理解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1. (PPT:主题图)引入: 观察课件,了解图中

一、创2、提问: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情信息?
境,提3、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根据信息,提出数学
出问么数学问题? 问题
题 4.怎样列式?888÷6=你能估一估学生尝试估算
商是几位数吗? 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探究新知 集体交流
(一)估算预测
先估算一下“888÷6”的结果大约
是多少? 独立尝试笔算
(二)探究方法 提出自己的困难,全
笔算:888÷6的准确商到底是多少 班共同交流解决
请每个学生尝试笔算在本子上。
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全班交流)
再次笔算。组内开展“争当小老师
二、 活动”。最后再次汇报整个竖式的计师生共同演示三位数
探究算过程和每一步的算理。 除以一位数,商是三
新知,(4)生板演565÷6= 456÷3= 位数的过程
师生784÷7=竖式计算过程,其余学生提
互动 问。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具体方法步骤。(PPT) 反问:
商为什么不写在百位上呢?(百位
不够商1)
十位商2行吗?(不行,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
(7)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比较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估算与精算。
(三)练习反馈 完成 “练一练”
第二题。(PPT)
课 题

12








三、巩
固深
化,应
用新


四、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1、学生轮流汇报估算过程和估算的
结果。
2、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卡上做。
3.集体订正。
4.比较计算结果有何不同之处?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提高练习p7第三、四大题。
2、结合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巩固
新知。

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谈谈你在学习上的收获。

交流汇报,总结经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除法竖式每一
步的含义

完成练习,并交流解
决问题的经验,师做
评价


课堂总结:说说自己
的收获



第一单元:除法
商是几位数

888÷6
估算:
口算:
笔算:












13



课 题 第 1 课
商是几位数(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课型
教学目

练习
课时
6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
2、能正确估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
行计算。
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
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准
练习册、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1、分一分,并用竖式计算。结合分
口答,集体订正
一、
的过程,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46÷2=
口算
324÷2=

2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答
345÷3= 892÷4=
商是( )位数 商是( )位数



575÷5= 665÷5=
商是( )位数 商是( )位数



847÷7= 492÷4=
商是( )位数 商是( )位数


学生自主练习解决问
3 解决问题
(1) 实验小学将826本儿童读物
题。
二、
平均分给7个班。每班分到


多少本课外读物?
计算
(2) 淘气和笑笑谁读得快?

淘气:我3周读完了一本354页的



书。
笑笑:我4周读完了一本468页的

三、
书。
(3)每根自来水管长5米,至少要
解决
多少根这样的水管才能铺好?

问题










14



课 题 第 1 课 猴子的烦恼(商中间有0的除法)

课型
教学目

新授
课时
7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情境,引导观察思考。 观察课件,了解图

一、 (1)结合教科书,教师可以创设“3中信息
只猴子来到桃树下,想分吃桃树上的
出示情
果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理解“一只桃子都
境,引导
境。 没有,用算式0÷3
观察思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指出的含义”


要3只猴子没有分到一只桃的情况拓展0÷7、0÷8、
可以用算式0÷3表示。 0÷10……”得出
(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3结论:
的意义,得出结果。 0除以任何不是0
(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一说“0的数都得0
÷7、0÷8”等于多少。 小结并齐读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二、 (一)(课件演示):有306个桃子,解决问题
自主学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1、了解信息
习,小组几个桃子? 2、估一估
探究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3063、尝试独立解决
÷3= 4、小组内交流
2.观察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5、个别学生提出
有什么不同?(被除数中间有0,并困难
板书) 6、全班讨论帮助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 解决
(1)估算:把306看作300,300÷
3=100,306比300大,所以结果比100
大。 (2)口算:把306分成300
和6两部分,300÷3=100,6÷
(1)先让学生估算,说说商的大致
范围。
(2)指生板演。
(3)集体订正。
4.课本第8页第2题。
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商的中间、末

15





三、巩固
深化,应
用新知



四、课堂
小结



五、布置
作业

尾为什么添0?让学生明白用0占位
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掌握技能
课本第9页第4题
(1) 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让学生自
由的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第9页3、5题



解决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

课堂总结:说说自
己的收获











猴子的烦恼


6÷3=2
3÷3=1
0÷3=0
0÷7=0 0除以任何不
0÷8=0 是0的数都得0
0÷10=0
0÷0没有意义


16



课 题 第 1 课猴子的烦恼(商中间有0的除法) 课型 练习
课时
8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除法的
教学目
笔算方法。

2、能正确估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
行计算。
正确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重、难点
正确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教学准
练习册、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口答,集体订正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一、
44÷4= 0÷7= 50×0=


0÷9×8= 63÷3= 0÷12=

口算
30÷5= 180÷6=


3、 用竖式计算。
二、
609÷3 406÷2 480÷4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答

840÷6 960÷3 750÷5

计算
4、 看谁跑得快。


明明:我2分钟跑了608米。


丽丽:我3分钟跑了960米

5、 我会填。

(1)( )÷6=0,( )×40=0

(2)在算式“0÷( )”中,括
学生自主练习解决问

题。
号里面不能填( )。

6、森林医生
三、
7、解决问题

从8时到12时,我一共给840棵苹

解决
果树喷了药水,平均每小时喷多少


棵?
问题
7、动动脑填空。
师稍作提示,学生自主
(1)8□5÷4,要使商的中间有0,< br>练习,并组织全班学生
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可以填( )。
(2)□4□÷3,要使商的末尾有0 ,
□分别可以填( )。










17




第 1 课 节约(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
9
课时
课型 新授
除法)
< br>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
教学目
计算方 法。

能正确的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
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1、课件呈现信息:三年级3个班上观察课件,了解图中

一、 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603元。每信息
个班收入多少元呢? 列式计算,复习旧知
出示情
(1)指名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
境,引
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 (
导观察
2)集体订正
思考

二、新课:探索商中间有0或末尾
有0的除法
1、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后来,又有几个同学送来卖矿
泉水瓶的钱,这样经过进一步地核
算,
(课件出示)发现3个班的总收入
为912元,这时每个班的收入是多解决新问题
二、 少元? (1)学生列式
自主A学生列出算式:912÷3 (2)小组讨论,解决
学习,B提问:怎样将这912元平均分给3(3)各小组汇报学习
小组个班呢? 成果
探究 C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在组(4)师生利用课件演
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总结示,加强理解
组内成员的想法。 (5)总结经验:十位
(2)各小组代表说说自己组内的分上不够商1就商0。
法(口算的办法、)
(汇报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平均分
的过程,形象直观,同时把平均分
的过程用竖式板书出来。)
(3)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不够商
1就商0。
(4)练习:515÷5 618÷6 2、商
末尾有0的除法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新
(1)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问题
课 题

18










三、巩
固深
化,应
用新


四、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实验小 学用这些钱买了522个练习
本送给一所学校的4个班,平均每
个班可以分多少个?
①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计算
② 学生发现:被除数的前两位
刚好被除尽了,剩下个位上的“3”
不够商1怎么办?
③ 得出结论:个位上不够商1
就商0。
(2)练习:321÷2 652÷5
一、练一练 (见课件)
二、课堂测试 (见课件)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布置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发现新困惑,提出
困难
3、老师组织全班同学
讨论,解决问题
4、形成经验
5、练习




课堂总结:说说自己
的收获




节约


912÷3=304(元)
522÷4=130……2
502÷2=
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9



课 题 第 1 课 练习一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10、11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2、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重、难点
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
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1、(1)平均每人分到几个?先圈一
引导学生完成
一、
圈。再列式计算。
重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
(2)216个松果,平均装到2个篮
言描述分的过程
口算
子中,每篮装多少个?先圈一圈,

开火车练习
再列式计算。
二、
2、

( )里面最大能填几?
( )×6〈58 ( ) ×7〈50

计算
( )×5〈26 9×( ) 〈65

( ) ×8〈70 ( ) ×7 〈34


3、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指名估一估,并指名板
72÷3= 636÷6= 565÷5=


780÷6= 456÷4= 612÷2=


3、解决问题。

(1)我今年5岁,爷爷今年65岁。

今年 爷爷的年龄是我的多少倍?明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
三、
年爷爷的年龄是我的多少倍?
成作业。

(2)春风小学有540名学生参加国
解决
体操表演,排 成4种队形,平均每
种队形多少人?如果排成5种队形
问题
呢?
(3)体育委员不小心把购物记录单
弄脏了,你能算出每筒羽毛球多少
元吗?
(4)打字比赛。谁打字快?
淘气:我3分打字309个。
笑笑:我2分打字212个









20




第 1 课 集邮(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
12
课时
课型 新授
除数小)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教学目
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 力;会用乘法和加法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
重、难点
计算。
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1、出示“集邮”具体情境 观察课件,了解

一、创 图中信息
设情2、提出问题 根据信息,提出
境,提教师出示问题:笑笑集邮,一共有邮数学问题
出问票285张,集邮册每页可以放5张邮票,
题 能放多少页?
3、列出算式:285÷5
4、探讨估算方法 学生尝试估算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小组交流各自的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想法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1)学生列出竖式。 独立尝试笔算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2”提出自己的困
比除数“5”小怎么办? 难,全班共同交
(3)交流反馈 流解决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二、 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探究(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
新知,“5”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师生共同演示三
师生二、学习验算方法。 位数除以一位
互动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数,被除数最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位上的数比除数
2、学生独立思考 小的除法笔算过
3、同伴交流 程,边板书边描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述过程
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
方法来验算。
5、
问题(1)如果把364本书送给4所希望学生尝试解决问
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题,指名板演
课 题

21






三、巩
固深
化,应
用新


四、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
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每盒拼图要
3元,最多可以买几盒?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6 练一练 1、2题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给自
己的小伙伴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收获最
大?

作业:P16 3、4、5题
交流汇报,总结
经验



完成练习,并交
流解决问题的经
验,师做评价


课堂总结:说说
自己的收获




第一单元:除法
集邮
—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


285÷5
估算:285小于300,肯定比60小。
285比250大,肯定比50大。









22



课 题 第 1 课 买新书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13
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
重、难点
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一、学习新知 观察课件,了解图中

一、创1、师:(出示教科书P17页图及条信息
设情件: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
境,提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请你根据信息,提出数学
出问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问题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生一: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生二: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学生交流问题
生三: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
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平均每层
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放多少本书?
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1)引导学生画图
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2)展示学生的成
2、你能用图表示自己分的过程吗?果,并说说自己的想
二、 (引导学生画图,帮助理解) 法
探究3、学生展示自己的图,并讲一讲自(3)根据图列式计算
新知,己的想法。 (4)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生4、根据图列式计算 小结:通过两种计算
互动 方法一:200÷2÷4 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100÷4
=25(本)
方法二: 200÷(2×4)
=200÷8
=25(本)
二、练习
1、教科书P18页第1题,先让学生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交流汇报,总结经验
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
题的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
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

23






三、巩
固深
化,应
用新


四、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18第5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
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3、教科书P18第3题。
4、教科书P18,第4题。
三、问题解决
1、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 br>学生的朗读时间为3分。一位学生
选了一篇840个字的文章,在比赛
前试读时,他用了 5分,怎么办?
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拿出方案(给
学生3-5分钟讨论)。
2、奇思 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
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
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
五、作业:



完成练习,并交流解
决问题的经验,师做
评价










课堂总结:说说自己
的收获











第一单元:除法
买新书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 200÷(2×4)
=200÷8
=25(本)



24



课 题 第 1 课 买新书 乘除混合运算 课型
教学目

练习
课时
14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画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掌握进一步掌握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并熟练计算。
重、难点
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
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引导学生完成
1、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一、
648米
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
口算
二、
?米
计算



?个
2、画一画,算一算。

(1)玩 具厂3天加工了630辆小汽
车,照这样做下去,5天能加工多
三、
少辆?
(2)玩具厂要做一批小飞机,计划
解决
每天加工180架,5天完成。实际
完成任务 只用了4天,平均每天加
问题
工多少架?
3、计算
279÷3÷3 735÷5÷7
960÷6×4 800÷(2×4)
4、买5辆玩具车120元,买9辆这
样的玩具车需要多少元?
5、排成6排,每排正好排8人,如
果排成4排,每排多少人?




120个

描述图的含义


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学生读信息,自主练习
画图,老师个别指导
学生展示
根据图意计算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
成作业。








25




课 题 第 1 课 讲故事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15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 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重、难点
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一、布置自学内容和要求: 了解自学内容和

一布思考: 要求
置自1、语文课上淘气要讲一个850字的故
学内事,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钟,如果规定学生自学
容和讲故事时间只有3分钟,那淘气三分钟
要求、 能讲几个字?
2、要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么列?
3、如果是综合算式,第一步求什么?第
二步求什么的?
4、乘除混合计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学生汇报交流
么?(6分钟后汇报自学收获)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组交流
二、 1.调查:思考好的同学请举手?同位之
汇报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交流,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
评价流一下,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质疑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3、师生共同总结
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生的发言情经验
况,为汇报作好准备。不会的问题,小组
内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汇报:
①指名汇报
②学生质疑、释疑
汇报问题1和问题2,明确运算顺序。
三、抽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象概1.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算理,优化算法。
括,总2.师概括总结:
结提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
升 算方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练习:
四、巩(一) 考一考
固应出示检测题(课件出示)

26



用 拓
展提















五、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24×15÷8 25×10÷5 1 48-618÷6
(二)议一议
1.观察:先看三位同学做的题1,再
看另一位同学做的题2。 2.纠错:请
学生上台更正。提示:在错的旁边改,
不要擦去原来的。 3.议一议:先看题
1中的三位同学做的题及更正,再看题
2中同学做的题及更正。
同意白粉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同意第
一次更正对的请举手。 师:错,错在哪
儿?为什么错了?
追问1:题2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
步求的是什么? 追问2:乘除混合运算
顺序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
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师小结: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课堂总结:
1、指名板演





2、纠错






3、作业练习。




课堂总结


第一单元:除法
讲故事
――乘除混合运算
850个



?个
850÷5×3
=170×3
=510(个)
答:淘气3分钟能讲510个字。








27



课 题 第 1 课 练习二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16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
序,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并正确计
重、难点
算。
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
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引导学生完成
1、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图见P21
一、
2、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
言描述图的含义
582÷4 330÷8 411÷6
口算
725÷6 424÷7 914÷3


515÷5 960÷6 243÷3
二、
3、如图。3个小正方形表示120,上

面2个绿色的小正方形表示多少?下

计算
面4个黄色的小正方形表示多少?


4、每辆缆车限乘4人,

(1)笑笑排在第5个,应坐第( )

学生自主练习
辆缆车。

(2)奇思排在第15个,应坐第( )


辆缆车。

(3)淘气排在第52个,应坐第( )


辆缆车。
三、
5、721÷7×5 198÷9÷2 1


6×8÷4 60+124÷2
解决
200-700÷5 720÷(3×2)

6、这稿件共2页,每页120个字,黑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问题
板报只能写8行,平均每行写多少个
完成作业。

字?
7、新华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如下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95 100 98 105 97 99
(1)分别乘9辆车去参观自然博物馆,
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2)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人数不超过
200人,怎么安排合适?






28



课 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一) 课型
教学目

新授
课时
17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能正确列式 计算。
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重、难点
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
一、说一说 看一看,猜一猜,

一说1、师出示自己做的图形(轴对称图形) 说一说
一说,猜猜老师是怎么剪出这些图案的?
猜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猜 二、做一做 自己动手设计
1、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和小伙伴一起来
学生动手做一做。(先画出设计图案的一欣赏、评论自己
半) 的作品
2、展示自己设计的成果,让小伙伴猜一
猜剪出来是什么?
3、剪一剪。
二、 4、观察发现所有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发现这些图形的
动手5、认识概念:轴对称图形 共同点,认识新
做一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概念:
做 图上)。 轴对称图形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对称轴
什么是对称轴吗? 学生练习画轴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对称图形的对称
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轴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说一说生活中
的? 还有哪些图形是
三、巩三、 练习 轴对称图形?
固练(一)反馈练习:
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课件呈现,欣赏
么? 生活中的轴对称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图形的应用。
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
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学生练习
图形。
四、巩(二)拓展练习:
固应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
用 拓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
展提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29





五、课
堂小


六、布
置作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
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课堂总结
四、 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
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课后1、2题
自己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一)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折 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
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30




课 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二)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
导入





二、
巩固
练习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课型 新授
课时
18
1、结合操作红的,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
体会。
2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它的另一半,进
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 展空间想象能力。
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课件 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概念




练一练

先让学生找出哪
些是对称的字,
在它下面画上
“一”。
再围绕“怎么找”
进行小组交流,
互相检查找得对
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
的字思考它们在
对称方面有什么
区别?







练习:
1、指名汇报

2、自主设计图案

修订处
一、 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 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
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
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 物
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
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 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26页“练一练” 第1至
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
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
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
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
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
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
要关注学生的创意 与想像力,并给予积
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 林 来 田
( ) ( ) ( ) (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
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
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
法吗?

31










四、课
堂小


五、布
置作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
一起欣赏。
三、 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
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电
脑出图。
四、 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 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
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
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3、和小伙伴互相
评价
找一找哪些银行
的图标是对称图
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
的国旗是对称图
形?电脑出图。

课堂总结










32



课 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情
境导
















二、
新知
探索







课型 新授
课时
19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
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商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课件 钉子板、方格纸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1、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
旋转木马、钟摆摆动的动画。
师:这 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
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你能根据它们
的运动 方式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
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2、学生说分类的方法
师:像上面这三种(火车、电梯、缆车)都是沿
着直线运动的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
移;而像(风扇、旋转木马、钟摆)都是绕着一个
固定的点转动 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
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
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
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新知探索
1、观察讨论,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出示小兔搬家图,
第一只小兔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
了3格。”
第二只小兔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
向右平移了7格。”
师: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
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例图),在左边的图
上 找到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图上指
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说说它向右平
移了几 个。
师: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

33
学生活动
观察课件,激

发学生探究
新知欲望。


给刚才物体
的运动分类
引出课题:平
移和旋转



说说生活中
哪些现象是
平移,哪些现
象是旋转运
动?



感知物体的
平移:
1、观察讨论,
感知平移的
距离


2、动手实践,
理解平移的
距离



修订处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四、拓
展延


五、布
置作


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回答
3、师:把书翻到第24页,看看金鱼图和火箭
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
完 成书上的填空然后相互交流。
4、师: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
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
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都是不变的。
5、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25页的“试一试”。
(1)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画一画。
(2) 相互交流方法。
(3)小结: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
头。
(4)那么大家画的对不对呢,你认为可以怎样检
验?
2、谈话:请大家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
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然后同
桌检验。
四、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将一个简单
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平移各旋转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
现象叫作平移。
比如:升降的国旗 升降的电梯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
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作旋转。
比如:工作的电风扇 转动的陀



3、练习平移
金鱼

4、观察发现:
平移前后物
体有什么变
化?

5、巩固练习
1、做书上25
页的“试一
试”。
(1) 先在小组
里交流,再画
一画。
(2) 相互交流
方法。
(3)小结:为了
表示平移的
方向,还应该
画上箭头。
拓展延伸

图形的运动








34




课 题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20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能够正确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复



二、
练习
练习册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二、练习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
象?
(1)张叔叔在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
现象。(2)升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
现象。(3)抽屉的拉动过程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
现象。
2、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
学生活动


一、回答问
题:
1、什么是轴
对称图形?
2、什么是平
移?什么是
旋转?结合
实际生活中
和事例说一
说。

二、学生自主
完成练习

修订处

图形(1)向( )平移了( )格。
图形(2)向( )平移了( )格。
3、请按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和对称图
形,并将第二个图形向上平移3格。(练习册P
26页)
4、根据要求画一画。(练习册P 26页)
5、下图中,黑色的小金鱼通过平移可以和哪些
小金鱼重合?把能与黑色的小金鱼重合的涂上
自己喜欢的着色。





35
教学
后记



课 题 第三单元 乘法找规律(整十数乘整十数)

课型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复
习旧
知,揭
示课
题:

二、
新知
探索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新授
课时
21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
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
的数学问题。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30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
立计算。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 怎么想
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
50相加,就是500。或 50×10=5×(10×10 )
=5×100 =100×5 =500 教师可以介绍50×
10=50×2×5=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
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
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
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
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
面添上被省略的 0。
4、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4×3=4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 巩固练习: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
完成。
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

36
学生活动
1、复习在关

乘法的问题
2、完成课件
中的练习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计
算出来的?
4、学生交流
经验。
5、练习:
30×20,12×
40,12 0×40
的计算过程,
然后在全班
交流。
6、探索规律:
观察三组算
式,你发现了
什么?
7、练习
30×40
140×30
8、全班交流







9、巩固练习:

修订处














四、课
堂总



表,也可以写算式。 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
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
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
面添上被省略的 0。
4、练习:P31第5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3×70=910
16×60=960
本节小结: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
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10、小结:因
数是整十数
的乘法计算
规律:先计算< br>末尾0前面数
字的乘法,然
后在所得积
后面添上被
省略的0。



找规律

5×1=5

5×10=50

50×10=500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br>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
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7



课 题 第三单元 乘法 队列表演(一)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情
境导
















二、
新知
探索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课型 新授
课时
20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方法,理解算理 < br>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横式笔算,并选择正 确简洁的运算途径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景引入(课件呈现)
1、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
行有14人
2、根据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列式解决
二、教学新课
1、 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
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
再独立列出这个算 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
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
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
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
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 图及算式
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
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
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

38
学生活动
观察课件,了解

信息
2、根据信息提
出数学问题
3、列式解决
4、引导学生计
算14×12
(1)学生利用
已有的学习经
验尝试解决
(2)交流汇报
展示自己的想



5、师生共同讨
论:教师用点子
图帮助学生理
解算理

6、指名用数学
语言描述算的
过程

7、学生尝试计

8、汇报自己的
算法

9、练习


修订处






四、课
堂总



五、
布置
作业

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
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小组内的伙伴说
一说


五、课后作业












队列表演(一)
--口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14×12=168

14×12
=14×6×2
=84×2
=168

14×10=140
14×2=28
140+28=168




39



课 题 第三单元 乘法 队列表演(二)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情
境导






二、
新知
探索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景引入
出示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
二、教学新课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
这么写的道理。
2、小组交流:这样算有道理吗?
3、指名板演,并说说这么写的道理。
4、全班参与讨论:这样计算的道理
5、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 4
×1 2
2 8………14×2
1 4 0 ………14×10
1 6 8………28+140
4、试一试。
21×23 34×12 33×13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
思。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排13人,有
12排,一共有多少人?
(1)用竖式计算。
(2)圈一圈,并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
意思。
2、数一数,算一算。
(1)小青蛙每次跳11个格,它跳了18
次,一共跳了多少格?
(2)大青蛙每次跳21格,它跳了14次,
一共跳了多少格?
3、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球队参加,每队
23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40
学生活动

1、出示新课
2、学生尝试竖
式解决14×12
3、小组交流
4、指名板演
并说说每一步
的含义,全班同
学参与讨论,得
出结论。
5、利用点子图
理解算理


6、试一试
(1)学生独立
完成。
(2)小组内交

(3)全班交流,
说一说竖式每
一步的意思。





7、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评议



修订处








四、课
堂总



五、
布置
作业

4、“少先队林”里现在一共有多少棵树?
去年种了11排,每排25棵树。
今年种的树和去年同样多。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小组内的伙
伴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8、今天你有什
么新的收获?
和小组内的伙
伴说一说。












队列表演(二)
--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14×12=168

1 4
×1 2
2 8………14×2
1 4 0 ………14×10
1 6 8………28+140



41



课 题 第三单元 乘法 电影院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情
境导





二、
新知
探索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
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
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 算结果的合理性。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很多同学都喜欢看电影,同学们,你
们有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
你能给大家介绍 一下电影院里一排排的
座位的排列情况吗?怎样才能顺利地找
到自己的座位呢?(出示情境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
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解决问题,掌握算法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1)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 也在老师
的组织和带领下观看了一场电影。(出示
书第28页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
得到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估算解决问题。
(1)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电
影院的座位够坐吗?)
(2)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来了
500个人座位够吗?
(3)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出估算的方
法。
方法一:把21看成20,26看成25,20×
25=500,够。
方法二:把21看成20,20×26=520,够。
方法三:把26看成30,21×30=630,够。
方法四:把21和26都看成20,20×
20=400,不够。
2、 探究多种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1) 到底电影院实际有多少个座位,
大家想算一算吗?怎 样计算呢?(小组交
流学习,至少想出一种计算方法)

42
学生活动




1、观察课件,
了解图中信息。
2、提出数学问

3、估一估:电
影院的座位够
吗?




4、指名说说自
己的想法,全班
同学评议。










5、探究多种算
法,解决实际问
题。
(1)小组交流
学习,至少想出
修订处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四、课
堂总

(2) 交流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一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26×20=520 26×1=26 ( 2) 交流汇
520+26=546 报。(指名学生
方法二:20×21=420 6×21=126 上台板演)
420+126=546 (3)你认为哪
方法三:26×21=26×3×7=78×7=546 种算法可以算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重点分析进位) 的又对又快?
2 6 竖式计算和上
× 2 1 面的哪种方法
2 6 ……26×1=26 有联系?你有
5 2 ……26×20=520 什么要提醒同
5 4 6 ……26+520=546 学们注意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可以算的又对又快?竖
式计算和上面的哪种方法有联系?你有
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6、练习
3、 反馈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 书中“练一练”
三、 巩固提高,掌握算法 的第1、2、3、
1、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一练”的第1、4题,(第4题< br>2、3、4题,(第4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解决
要先把1时转化成60分,然后再计算 )问题时要先把
教师巡视。做好后,组织进行学生点评。 1时转化成60
2、 第5题。重点订正竖式中出现的问题,分,然后再计
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算)教师巡视。
四、 总结 做好后,组织进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行学生点评
电影院
-两位数的乘法(进位乘法)

21×26=
估算:大约是500多
笔算:
方法一:20×26=520

1×26=26

520+26=546

方法二:
× 20 1

20 400 20
6 120 6
400+120+20+6=546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





43



课 题 第三单元 乘法 练习三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一、情一、情境创设
境创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


二、
新知
探索
















三、巩
固应
用 拓
展提




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
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①、变换算式。 ②、把算式看作
课型 新授
课时 23、24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
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
程,并会通过估算解释运 算结果的合理性。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法。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1、学生总结自
己乘法中的口
算、估算和计算
方法
2、小组讨论交

3、组织全班交
学生活动

修订处
流。

几个几相加 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

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 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小结: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


乘法或加法。②、用竖式计算。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
1、算一算,说一说
(1)课本第38
(1)课本第38页1题。
页1题。
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在表格中填
让学生先在点
一填,再用竖式计算。

44




































四、课
堂总

(2)课本第38页3题。 子图上圈一圈,
让学生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在表格中填一
填空。
2、选数填空:课本38页4题
填,再用竖式计
算。
交流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2)课本第38
填空。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页3题。
让学生先说一
(1)师出示题卡,学生口算课本第38页说竖式中每一
2题。 步的意思,再填
(2)让学生用估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6空。
题。
(3)用计算方法做课本第38页5题。
(4)当森林医生,课本第39页7题。
2、选数填空:
课本38页4题
交流填法把题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中各数的0暂
完后小组内交流) 时划掉,选数填
4、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空。特殊化——
(1)课本第39页8题。
(2)课本第39页9题。
以简驭繁的策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3、比一比,看
题。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4)课本第39页1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






谁算得快。
(1)师出示题
卡,学生口算课
本第38页2题。

课堂小结




45




课 题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情境
导入
复习
旧知











整理与复习(一) 课型 复习
课时
27
1、整理与复习前面所学的除法、图形的运动、两位数的乘法等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前面所学的知识。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我学到了什么?
1、课件呈现图片:产奶量
学生自主了解信息,说一说你从这幅图 里
想到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引出有关除法
的知识)
2、对于除法,你在三年级的学 习过程中
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向小伙伴提
醒的呢?(小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解决问题:今天8头奶牛共产奶184
千克。平均每头奶牛产奶多少千克?
(184÷8的商是几位数?你能用竖式计
算出结果吗?并说说竖式每一步的意
思。)
5、看电影
有11排,每排坐15人,150人够坐吗?
15×11表示什么意思?圈一圈,算一算。
6、引导学生总结在乘法的学习中,还有
什么需要提醒小伙伴的?
7、文化室 (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想到了
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引出:什么样的
图形是轴 对称图形?举例说一说生活中
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现象?举例
说明。
二、我的成长足迹
说一说,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
你都 有哪些收获?
(1)先看看小伙伴是都有哪些收获?
如:我知道了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轴对称

46
学生活动

我学到了什么?
1、学生自主了解信
息,说一说你从这
幅图里想到了哪些
相关的知识?(引
出有关除法的知
识)
2、对于除法,你在
三年级的学习过程
中有哪些收获?还
有哪些需要向小伙< br>伴提醒的呢?(小
组交流汇报)
3、解决问题
4、交流汇报
5、解决看电影的问
题引出乘数是两位
数的乘法,复习相
关的知识。
6、文化室
(1)学生观察主题
图:说一说你想到
了我们学过的哪部
分知识?引出:什么
样的图形是轴对称
图形?举例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图形是
轴对称图形?
(2)什么是平移?
什么是旋转现象?
举例说明。
二、说一说,在
修订处








二、我
提出
的问



三、作
业布












图形。
先估算,再计算。我的错误少多啦!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二、我提出的问题
1、先看看小伙伴们有哪些问题
2、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和他们不一
样的问题呢?
3、小结:学习是一项永无止 境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边学习边思考,养成“十成个
为什么”的好习惯。
三、作业布置
这段时间的学习过
程中,你都 有哪些
收获?
三、我提出的问题
1、先看看小伙伴们
有哪些问题
2、你在学习过程中
还有哪些和他们不
一样的问题呢?






整理与复习

除法
我学到了什么 两位数的乘法
图形的运动

我的成长足迹

我提出的问题








47



课 题
教学目

巩固应用 课型 练习
课时 28、29
1、整理与复习前面所学的除法、图形的运动、两位数的乘法等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前面所学的知识。
重、难点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计算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计算 1、圈 一圈 ,算一算
488÷4
学生活动


1、圈 一圈 ,算一


(1)、学生自主练
习。
(2)、全班交流汇
报。

2、、说一说,算一
算。
(1)学生自主练习
(2)、全班交流汇
报。






3、想一想,填一填。
(1)学生自主练习
(2)、全班交流汇
报。

4、口算
开火车形式进行



5、列竖式计算
学生作业,自主练

6、脱式计算。
学生自主计算
修订处


16×12(点子图略)
2、、说一说,算一算。
528元


?元
2、28人




?人
3、想一想,填一填。
2 5
× 1 4
1 0 0………□×□
2 5 ………□×□
□ □ □………□+□
4、口算。
21×30 20×16 99×10 18×40
19×80 60×7 30×33 32×10
5、列竖式计算。
84÷7 942÷3 560÷5 306÷3
603÷3 635÷9 912÷8 416÷4
15×28 16×62 76×14 24×77
6、脱式计算。

48




二、解
决问














三、作
业布



7、森林医生。
(1)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错误。
(2)全班交流,指出错误并提出改正意
见。

8、看一看,想一想,在轴对称图形下面
画“√”。
(1)学生自主观察判断。
(2)全班交流。


9、图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
合?
(1)学生自主观察判断。
(2)全班交流。
(3)小结
二、解决问题
1、由225人表演的团体操需要变换不同
的队形。
(1)排成3排,每排有多少人?
(2)排成5排,每排有多少人?
(3)排成9排,每排有多少人?
2、李奶奶买5只小兔花了130元,她想
再买15只,还需要准备多少元?
3、一本书有104页,淘气看了19页。剩
下的要5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森林音乐厅每张门票15元,整个音乐
厅共有76个座位。
(1)已售出42张门票,收入多少元?
(2)剩余的门票按12元出售,最多还可
收入多少元?
5、向阳小区有6栋这样的居民楼,共480
户居民。平均每个单元有多少雇?
6、小马去送玉米,去的时候用8分,返
回时用6分。它返回时平均每分跑多少
米?





7、森林医生。
(1)学生自主观
察,发现错误。
(2)全班交流,指
出错误并提出改正
意见。




8、看一看,想一想,
在轴对称图形下面
画“√”。

(1)学生自主观察
判断。
(2)全班交流。
9、图中哪些图形通
过平移可以互相重
合?
(1)学生自主观察
判断。
(2)全班交流。
(3)小结
二、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画
图,理解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
练习


三、学生完成作业









49



课 题 第四单元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课型 新授
课时
30
教学目

1、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知道“1千
克=1000 克”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 1 千克和 1 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 单
位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 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建立 1 千克、1 克的概念。
难点: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重、难点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创设
情境,
感知
轻重





二、
探索
新知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让学生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
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的
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 是国际
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
天我们就来认 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
千克”)
2.认识秤。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
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 什么地方见过? 生
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健康秤等等 3. 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4. 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
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 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
称出桌上的苹果、 盐、 几粒黄豆、 几个回形针
的质量。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
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
字 母 g 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 1 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
才称的 1 克的物品拿出来, 比如一枚 2 分的硬
币, 放在手里掂一掂, 感觉一下 1 克, 有什么
感觉?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
质量大约是 1 克?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
的质量大约是 1 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 1
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 1 克?猜完之后再
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 3~4 件
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 的质量,然后再验证

50
学生活动
修订处
1、学生从桌上任

拿 2 个物品掂一
掂,说一说谁比较
轻,谁比较重
2、汇报交流课前
收集的资料
3、认识秤
4.学习天平和盘
秤的用法。
5、认识克
(1)称一称
就用台秤或天平
称出桌上的苹果、
盐、 几粒黄豆、
几个回形针的质
量。
(2)说一说。你称
的这些物品的重

(3)掂一掂
(4)找一找生活中
哪些物品的质量
大约是 1 克?
(5)猜一猜几粒黄
豆的质量大约是
1 克?几粒大米的
质量大约是 1
克?几个回形针的
质量大约是 1
克?
6. 认识千克
(1)说一说小组













三、总









四、巩
固练

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 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
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 1000 多克 甚
至 2000 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
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
呢?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
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
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
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 kg 表示。(师边说板
书: 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
500 克,两袋盐就是 1 千克。一袋 牛奶是 250
克,4 袋牛奶也是 1 千克。 (2)掂一掂。 师:请
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 4 袋牛奶,感受一下 1 千克
有多重。 (3)找一找。 师:1 千克也就是我们平
时所说的 1 公斤,也就是 2 斤。那么在 你周围
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 1 千克? (4)拎
一拎。 师: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
物品, 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
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 有的把书包称一称 再拎一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
内共称出多重的
物品?
(2)掂一掂感受
一下 1 千克有多

(3)找一找你周围
还能找到哪些物
品的质量大约也
是 1 千克?
(4)拎一拎
(5)说一说。
请同学们以克和
千克为单位说生
活中熟悉的物品
质量
7、多少克才是 1
千克呢?请同学们
猜一猜,然后想办
法验证!
8、学到这里,你
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 教学 1 千克=1000 克。 师: 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 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9、巩固练习 1.出
系呢? 多少克才是 1 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示课本第 46 页
法验证! 的图。 师:说一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说下面物品的质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 46 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量各是多少? (1)
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指导学生看第一
刻度。 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 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两个鸡2.练一练的第 2
蛋重多少? 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 2 小题生自己做。 题。 让学生直接
2. 教科书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2 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
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 教科书第 46 页第 5 题。 体订正。
1 千克的棉花和 1 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 单位用
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 2 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 18
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 后,坐在 8 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
杯 150 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 65 千克的鸡蛋,然后
背起 3 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51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
有多重
1克: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1千克:2袋盐约重1千克
1千克=1000克



课 题 第四单元 一吨有多重-认识吨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31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初
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 吨 = 1000 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 情
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的 实际质量,初
重、难点
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掌握“1 吨 = 1000 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谈话
引入









二、
探究
交流,
感知
新知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 ,我们来看一看
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
量单位吗?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 单位
呢?(生可能回答:一 定很重,会用克、千克
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 师引导 学生
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
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 br>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那么 1
吨有多重呢? 揭示课题:对于质量家族中的
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 今天我
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 它就
是 “吨” 。 (板书: 吨的认识。 )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1、听“吨”的自我介绍。 播放课件:小朋
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 ,平时
你们常用 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
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 派上大用
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 4 吨,这节火车皮
装煤 55 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 20 吨。
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初步感
知“吨” 。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
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
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
的质量是,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 1 吨
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 间的又有什么关
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二)揭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
课件出示: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 一头牛重 350kg,3 头牛大约重 1 吨。
一袋面粉重 50kg,20 袋面粉 重 1 吨。 2、

52
学生活动
修订处
1、你能为它们选择

合适的质量单位
吗?这头大象的质
量用什么作单位
2、揭示课题







3、听“吨”的自我
介绍
4、听后交流(说说
自己的收获) ,初
步感知“吨” 。
5、算一算:
一桶油重 100kg,10
桶油重 1 吨。 一头
牛重 350kg,3 头牛
大约重 1 吨。 一袋
面粉重 50kg,20 袋
面粉 重 1 吨。
6、40 个同学,有多
重?)四人小组讨论
计算。 小朋友每人
大约重 25kg,照这
样计算,四个同学重
( )克,再照这样
计算 40 个同学的









三、综
合应
用,巩
固拓










四、拓
展作

(课件显示:40 个同学,有多重?)四人小体重的和是( )千
组讨论计算。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 25kg,照克,得出结论:1 吨
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 )克,再照这样计=1000 千克, 并介
算 40 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 )千克,也就绍用字母表示:1 t
是 1 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吨=1000 =1000 kg。
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7、举例说明生活中
(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有许多物体要用到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质量单位吨。
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8、综合应用,巩固
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拓展
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1).独立完成书上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的练一练(重新调整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 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练习题的顺序),师巡
顺序),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视, 对学习有困难
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的学生进行指导。
填一填。 4 千克=( )克 ( )t=2000kg 3 吨=(2). 学生做完后,
( 18t=( )千克 )kg 5000 克= ( )千克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
2. 学生做完后,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有代表性的学生作
性的学生作品, 集体订正 品, 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然后9、拓展作业 今天我
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3)在○里填上“>” 们学习了有关质量
“<”或“=” 。 8000 千克○8 吨 4500 克单位吨的内容, 请
○4 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 同学们留心身边有
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关质 量的信息,如
法。) 果发现了,请认真观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察,把它记在数学日
吨的内容, 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 量的记上。
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
数学日记上。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
1吨有多重
我们每人约重25千克,40人约重
1吨。

25×40=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1000kg=1t





53




课 题 第四单元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32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克、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 单位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进一步理解千克、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难点: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准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过程

一 一、我会填。
、创设1、填空。
情境,(1)生活中,我们表示物体的质量常用( )和( )
感知作单位。
轻重 (2)1千克=( )克
(3)千克记作( ),克记作(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学生独立完
(1)小明的体重约为35()。(2)50粒黄豆约是100()。
成练习。
(3)一只公鸡约重2( )。(4)一包味精约重200( )。
(5)一个茄子约重80( )。(6)一袋面粉约重5( )。
二、 (7)一个西瓜约重8( )。(8)一管牙膏约重50( ).
探索3、3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新知 6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20千克=( )克 40000克=( )千克
二、在○里填上“〈” 、“〉”或“=”。
1千克○950克 19克○2千克
78克○87克 10克○9千克
1千克○1000克 600克○1千克
三、解决问题。
1、小瓶可乐500克3元 大瓶可乐1500克7元
(1)多少瓶小可乐与1大瓶可乐同样重?
(2)妈妈带了15元钱买可乐,怎样买更合算?
2、将下列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700克 1千克 500克 4千克 6克
( )﹥( )﹥( )﹥( )﹥( )












54



课 题 第四单元 一吨有多重-认识吨
教学目

课型 练习
课时
33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千克、克、吨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
关系并正确换算。
2、能正确运用质量单位,合理地估出物品的质量。
重点:
进一步掌握千克、克、吨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换
重、难点
算。

难点:综合运用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

教学
过程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处
一、我会填。

一、我
会填










二、火
眼金



三、在
○里
填上
﹤、﹥
或=。

四、排







1、我们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作单位,
称一般物品,常用( )作单位,称比较重的
大物品,常用( )作单位。
2、3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10千
克=( )克 1t=( )千克 80000千克=
( )t 15t=( )千克
6500g=( )kg( )g 学生独立完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成练习
50粒黄豆约重100( ) 一只公鸡约重2( )
一座大桥的承重量约是40( )一瓶饮料约重500
( ) 一小袋饺子粉约重5( )
一本书大约厚15( )一本书约重200( )
一枚纽扣约重1( )
二、火眼金睛 ①一个西瓜约重4克。( )
②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
③1吨钢铁比1吨棉花重。( )
④5千克水比5000克的石头轻些。( )
三、在○里填上﹤、﹥或=。
200克○2千克 999克○1千克 8吨○800千克
4千克500克○4500克 10吨○1000千克
3米○300厘米
1时○59分 20分米○200厘米
四、排队
80kg 32kg 2t 5t 8000kg
( ) ﹥( ) ﹥( ) ﹥ ( ) ﹥( )
50t 3000g 3005kg 3050kg 50kg
( ) ﹤( ) ﹤( ) ﹤( ) ﹤( )





55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34
1、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
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重、难点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
树叶、彩笔、小方格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1、初步感知面积。 1、画一画
、创设情(1)画一画:同学们,老师在校园里收集了许
境,感知多树叶,你们看多漂亮啊!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2、说一说
面积 (老师发给每一位学生一片树叶,学生动手画)
(2)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把它们画下来的?你
们画的是树叶的什么?(周长) 3、涂一涂
(3)涂一涂:找两幅学生的作品(一个面积大,
一个面积小)男女生比赛涂色彩。
(4)男生呈现不满的情绪。说一说原因,引出4、评一评
面积
(5)总结:两名学生涂的是树叶的面积。 5、读一读
引出课题:面积
2、认识物体的表面 6、说一说,
(1)什么是面积?结合身边的实物说一说,摸摸一摸
一摸。
二 (2)师评:刚才你们说的、摸的都是这些物体
、 的表面。 7、比一比
探索新(3)师和说得好的学生击掌表示祝贺,与此同时
知:什么让其它学生观察我们的手掌面,你发现了什么?8、涂出所给
是面积 (通过观察发现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图形的面积
(4)你们还能观察比较出哪些物体的面积? 9、让学生明
3、认识图形的面积 白:只有封闭
出示图形,涂一涂它们的面积 图形才有面

10、比比图形
的面积

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11、说一说比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较方法
面积。
二、活动中深化
1、同学们已经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了,现在
一起来比比图形的面积。出示两组图形:

56

























三、巩固
练习,深
化理解



12、动手做一
做:出示教材
(2) 附页2中的图
这两个图形
不像刚才那
么容易就看
出来了,请你
数学信息:这两组图形通过目测就可以比较出大想办法比较
小。 长方形和正
2、出示教材附页2中的图3. 方形的面积。
这两个图形不像刚才那么容易就看出来了,请你13、全班交流
想办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比较: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14、巩固练
(2)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习,深化理解
(3)小组讨论商量
(4)全班交流: 15、课堂小结
方法一:剪拼法
方法二:摆图形
方法三:画格子
师示范,验证
三、尝试中规范
1、基础练习,加深理解
数整格,找出图形的面积。
2、数半格图形的面积
3、数点子图上图形的面积
观察每种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
等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什么是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剪拼、
摆图形、画格子……
(1)

57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单位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35
1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的实际
大小。
2、 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建立
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重点:
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
< br>难点:体会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
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
教学准

教学过



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在小组

内活动,并交流
各自的结果,最
后汇报


2、体会统一单
位的必要性





3、学生看书自
学认一认,在小
组内交流对面
积单位的认识



4、学生练习

5、学生画好后
比较,并联系生
活的实际在小
组内说一说
修订处
一、 活动导入
1、比一比:请同学们用画方格的方法来比一
一、 活动
比,你们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个方格?
导入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两个不同格数的数学
书的封面,看他们的面积大小是什么结果。
教师示范操作,展示给学生看,结果是一样
大的。
疑问:为什么一样大的封面面积,但出现了
两个结果呢?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用的小正方形格的
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师归纳并揭示课题:因为比较的标准不一样,
所以我们就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为了解决
二、 探索这一问题,人们就规定了一个比较面积的统
新知: 一单位。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单
位。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3、师:你们知道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吗?请同
学们看教材第51页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最后汇报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来
表示:如平方厘米可以写成C㎡,平方分米
可以写成d㎡,平方米可以写成㎡
师:我们认识和了解了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那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比一比。

58

















三、巩固
练习:



四、课堂
小结:

6、我们先用尺子和水笔在纸上画一个1平方
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来画呢?
让学生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生活中
的实物比一比,看一看,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
平方厘米。
7、现在我们再来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看一看它的大小,再想想1平方分米大小的物体有哪些?
8、教师展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这就是1
平方米的大小。现在我把1平 方米纸片铺在
地上,看一看1平方米的底面能站几名学生。
验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笑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画1平方
分 米的正方形,
再找一找身边
是1平方分米
的物体,在小组
内交流汇报


6、学生观察



7、学生练习
师:关于面积单位,你知道了什么?
























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记作:1c㎡
1平方分米 记作 1d㎡







1平方米
记作
1㎡


59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什么是面积 课型 新授
课时
36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 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
教学目
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发现——验证——总结”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的
学习能力
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掌握面积公式。

难点: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过
修订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一、复习导入
1、生回答
、复习导1、师提问:你能回忆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
2、学生尝试用
入 有哪些吗?
同学之
师追问:它们分别有多大?你能用手分别比
手比划,
间相互比较。
划出一个单位的大小吗?
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大小相近的长方形:
3、生回答预测:
你知道哪个面积大吗?
不好比较两个
二、探索新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
长方形的大小,

因为它俩大小

差不多。如果能
2、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
算出这两个图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形的面积,就好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
比较了。
的小正方形,以小组为单位来测量一下长方
4、学生在小组
二 形1的面积。
内操作并作好
、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长方形1)
记录,最后汇报
探索新
知:长方3、师引导: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长方形2、
学生进行测量
并汇报
形、正方3的面积。
5、学生填表、
形面积(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长方形2、3)

计算方师出示教材第53页表格,引导学生将测量
观察后得到:
法 的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宽及面积填入表格
方形的长和宽
中,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的积等
于这个长
方形的面积。

4、教师归纳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思考后回
答:要知道长方
师提问:想一想,要求长方形
的面积,我们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条件?
形的长和宽


5、出示题目: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
6、学生独立计
是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
算后汇报

米?

60
















三、巩固
练习,深
化理解




四、课堂
小结
引导: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你们猜
一猜
6、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
师引导验证: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看看到
底对不对 。请同学们用摆的方法来求出正方
形的面积。
7、(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正方形图)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用边
长乘边长看一看是多少?

8、师归纳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师追问:求正方形面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出示题目: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9、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
第1题。
让学生估一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
大?再实际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后,算一
算 。
四、课堂小结

10、师:你知道应该怎么求长、正方形的面
积吗?



7、学生根据长
方形面积回答
预测:1、长乘
宽2、边长×边


8、学生进行摆
一摆后汇报:一
行摆3个1平方
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3
行,所以3×
3=9平方厘米

9、学生回答:
正方形的边长
是3厘米,3×
3=9平方厘米
10、学生练习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61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

重、难点
教学准

课型 新授
课时
37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的换 算关系。
2、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并能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修订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生回答:千米,

一、复习
1、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米,分米,厘米,毫
导入:
单位有哪些? 米
师追问:你们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2、学生回忆:相邻
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两个长度单位间的
师接着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面积单进率是10
位? 3、生回答:平方米,
师引导:你们还记得1平方米,1平方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分米,1平方厘米各是多大吗?是怎样生回答
规定的? 4、学生在小组内交
二、探索新知: 流,操作,并做好记
2、师揭示课题:你们能猜到平方米,录,最后全班汇报:二、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分米里摆了
新知: 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00平方厘米,说明
1平方分米=100平方
3、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平方厘米
分米与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 5、学生在小组内操
作,量一量,分一分,
4、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最后汇报:
在小组内用你们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
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每1厘米作一份,
分米里能摆下多少张小正方形纸片。 平均分成了10份
学生用尺子练一练,
5、再次组织活动:刚才我们是用摆的然后数一数,最后汇
方法来得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报:一共分成了10
米。 行,10列
6、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看一看
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请6、学生数后汇报:
同学们把刚才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共100个小正方
拿出来,再拿出尺子和铅笔,先用尺形,每一个小正方形
子量一下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的面积是1平方厘
按1厘米长为一份,把每边长平均分米,因为它的边长是
一分,看分成了多少份? 1厘米。

62


















三、巩固
练习:




四、课堂
小结:

7、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把分的各个
对应点连 起来,看一看平均分成了多
少行多少列?

8、师引导思考:你们能数一数一共是< br>多少个小正方形吗?每个小正方形的
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9、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并板书:1平
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试一试:我们 用摆和分的方法知
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你
们能找出平方米与平方分米的关系< br>吗?试一试
1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1平
方米=100平方分米
12、师出示问题:3平方分米化成平方
厘米是多少?为什么?
师追问:那600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
米?
1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
题。
14、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面积单
位的大小,再结合今天这节课关于面
积单位的进率关系,想一想填写什么
单位核
实。
15、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



7、学生在小组内活
动,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来探求平方米与
平方分米的进率关
系,最后组织汇报。





8、生独立完成









9、学生填完后,在
小组内互相检查,最
后汇报交流



10、学生自由回答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63




课 题 第五单元 面积 《练习四》
教学目

课型 新授
课时
38
1、 进一步理解面 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换算
等知识,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在练习中加强学生运用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换算,会计
重、难点
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难点:
运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
练习本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修订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小组交流,

一、复习导
师:这节课我们将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回顾本单元所学知
入:
进行一个总结性的练习,在练习之识
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2、学生在小组内交
里,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流明确:周长是图形
1、 出示教材第58页第1题。先让一周的边的长度总
学生回忆什么是周长和面积,再请学和,面积是封闭图形
生按要求涂一涂,描一描。最后课件的平面大小。然后按
展示作品,让学生对照订正。 要求完成练习,并在
2、 出示教材第58页第2题。引导小组内交流、检查各
二、基础练学 生数一数每个图形共有多少个小自涂描的结果,最后
习: 正方形组成的,并写出各图形的面集体订正。
积。 3、学生观察图形,
3、 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题。让学数出每个图形的面
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积后,比一比,再集
是怎样比较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体订正。
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读题,找条件,
最后汇报
二、基础练习:

1、 出示教材第58页第6题。引导4、学生读题,数一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然后想数,再思考,并汇报。
一想,求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到的哪学生用长方形拼一
方面知识?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出长拼,交流:拼成一个
方形草地的面积和周长。 长是12分米,宽4
2、 出示教材第59页第7题。先数分米的长方形;拼成
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地砖?并说一说一个长8分米,宽6
你是怎样数的?再提问:怎样计算客分米的长方形
厅的面积?在解答这道题时,还要注
三、综合应意些什么?
用:
三、综合应用:

64
















四、课堂小
结:


3、 出示教材第59页第9题。用两
张同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拼成
什么样的图形,先拼一拼,再画一画。
提问:有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能
不能算出拼成后长方 形的周长和面
积?
4、 出示教材第59页第11题。提出
问题:在长方形里剪小正 方形,可以
怎样来剪?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小
正方形?
5、 出示教材第60页第12题。让学
生先完成表格再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说说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


练习四
1、面积的概念
2、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3、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
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在生活中的应用 < br>5、学生思考后填表,
说发现:周长不变,
面积发生了变化。长
和宽的数值相差 越
小,面积就越大。

6、学生自由回答









65



课 题
教学目

期中测试 课型 考查
课时 39、40
1、 考查学生对前四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反馈信息。
2、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难点:
养成认真思考,细心检查的习惯。

教学准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修订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试题说


本次测试的试题采用学生学习
评价上的期中测试题目。
这份试题囊括前中单元所学的内容,包含的知识面——能够全面考查
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难易适中,具
有可操作性。


难易适中,具有可操作性。









66

难忘的瞬间-有关母亲的诗歌


731部队电影-川北医学院录取分数线


桂林银行招聘-个人履历表


研究生分数线查询-成长作文300字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2017放假安排时间表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仓库工作总结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乔迁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