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已修改)

萌到你眼炸
861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企业文化宣传标语-高考时间是几号


瓜州县双塔学区月牙墩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三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主备人:邱永胜 备课组成员:王金军 郭世伟 邱永胜 负责校长审核签字:
课 题
平移和旋转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 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学 习
目 标
点。
重 点
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难 点
难点:结合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 法
选 择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时 数
2 课时
讲授法、观察法
课件
课 型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新授课

教 学
课 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 20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课 前 批 注
二、新知学习
这6幅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
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
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
转的。就是旋转。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课 题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平移和旋转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
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完成教材 “练一练”的3、4题。




检查
签阅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瓜州县双塔学区月牙墩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三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主备人:邱永胜 备课组成员:王金军 郭世伟 邱永胜 负责校长审核签字: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
学 习
点。
目 标
2.结合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成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 点
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难 点
难点: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 法
选 择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时 数
2 课时
讨论法、练习法
课件
课 型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新授课

教 学
课 时
第 2 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 21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课 前 批 注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
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
移2格;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5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也可以先向

上平移
课 题
2

格,再向右平移3格。
找规律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完成教材 “练一练”的5题。




检查
签阅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瓜州县双塔学区月牙墩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三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主备人:邱永胜 备课组成员:王金军 郭世伟 邱永胜 负责校长审核签字: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学 习
2.能比较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
目 标
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规律美。
重 点
重点: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
难点:发现并理解整十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 法
选 择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时 数
1 课时
情境教学法
课件
课 型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新授课

教 学
课 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 2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乘数
末尾有0的计算。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乘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乘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
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 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10个5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课 前 批 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队列表演(一)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课 题
(2)探索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

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

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3.试一试。
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三、当堂训练: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四、本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找规律







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
所得 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作业设置
完成教材 “练一练”的3、4题。




检查
签阅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瓜州县双塔学区月牙墩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三 )年级( 数学 )备课组
主备人:邱永胜 备课组成员:王金军 郭世伟 邱永胜 负责校长审核签字: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
与交流的过程。
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目 标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
重 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 点
难点:根据问题认真分析,找到合理解决方法。
教 法
选 择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时 数
2 课时
讲授法、练习法
课件
课 型
是否采用
多 媒 体
新授课

教 学
课 时
第 1 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 2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 前 批 注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
们,同 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
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
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3题)
2.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 )×30=360 5×( )=650
( )×30=3600 5×( )=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
的关系变化。
4.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1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
30盘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布置













队列表演(一)

板书设计
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作业设置
完成教材 “练一练”的第4题。




检查
签阅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顶针对联-托物言志的作文


荷兰签证-防火手抄报


休假通知-建材市场调研报告


贵州人事考试中心-年终盘点报告


开封清明上河园-江苏二本大学排名


满天星的养殖方法-志愿者活动感想


受戒读后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感恩节贺卡-欢迎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