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范文
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客户经理工作计划
1.(2009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
SABCD
中,底面
ABC
D
为矩形,
SD
底面
ABCD
,
AD2
,DCSD2
,点
M
在侧棱
SC
上,
∠ABM=60
。
(I)证明: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求二面角
SAMB
的大小。
2.(2009全国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A
1
B
1C
1
中,AB⊥AC,D、E分别为AA
1
、B
1
C的
中点,
DE⊥平面BCC
1
(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
C为60°,求B
1
C与平面BCD所成的
A
1
C
1
角的大小
B
1
D
A
B
E
C
3.(2009浙江卷)如图,
DC
平面
ABC
,
EBDC
,
ACBCEB2DC2
,
ACB120
,
P,Q
分别为
AE,AB
的中点.(I)证明:<
br>PQ
平面
ACD
;(II)求
AD
与平
面
A
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09北京卷)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D
底面ABCD
,点E在棱PB上.(Ⅰ)求证:平面
AEC平面PDB
;(Ⅱ)当<
br>PD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
P
M
求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
的大小.
5.(2009江西卷)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
A
D
O
B
C
矩
形,
PA
平面
ABCD
,
PAAD4
,
AB
2
.以
BD
的中点
O
为球心、
BD
为直径的球<
br>面交
PD
于点
M
.
(1)求证:平面
ABM
⊥平面
PCD
;
(2)求直线
PC
与平面
ABM
所成的角;
(3)求点
O
到平面
ABM
的距离.
6.(2009四川卷)如图,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
四边形
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AE,FAFE,AEF45
(I)求证:
EF平面BCE
;
(II)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M
,求证:
PM
∥
平面BCE
(III)求二面角
FBDA
的大小。
7.(2009湖北卷文)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
ABCD,
SD=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
a(0<
≦1).
(Ⅰ)求证:对任意的
(0、1),
都有AC⊥BE:
(Ⅱ)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
0
C,求
的值。
8.(2009湖南卷)如图3,在正三棱柱<
br>ABCA
1
B
1
C
1
中,AB=4,
点
E在AC上,且DE
A
1
E.
AA
1
7
,点D是BC的中点,
(Ⅰ)证明:平面
A
1
DE
平面
ACC
1
A
1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
A
1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9.(2009四川卷)如图
,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
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E,FAFE,AEF45
(I)求证:
EF平面BCE
;
(II)设线段
CD
、
AE
的中点分别为
P
、
M
,
求证:
PM
∥
平面BCE
(III)求二面角
FBDA
的大小。
10.(2009重
庆卷文)如题(18)图,在五面体
ABCDEF
中,
AB
∥
DC<
br>,
BAD
2
,
CDAD2<
br>,四边形
ABFE
为平行四边形,
FA
平面
ABCD
,
FC3,ED7
.求:
(Ⅰ)直线
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
(Ⅱ)二面角
FAD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
DAB=60°,AB=2AD,PD⊥底面
ABCD
.
(1)证明:PA⊥BD;
(2)设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
ABCD,AC
BD,垂足为H,
PH是四棱锥的高 ,E为AD中点
(1) 证明:PE
BC
(2) 若
APB=
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
所成
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1、【解析】(I)解法一:
作
MN
∥
SD
交
CD
于N,作
NEAB
交
AB
于E,
连ME、NB,则
MN
面
ABCD
,
MEAB
,
NEAD
设
MNx
,则
N
CEBx
,
在
RTMEB
中,
2
MBE60
ME3x
。
22222
在
RTM
NE
中由
MENEMN3xx2
解得
x1
,从而
MN
1
SD
M为侧棱
SC
的中点M.
2
解法二:过
M
作
CD
的平行线.
(II)分析一:利用三垂线定理求解。在新教材中弱化了三垂线定理。这两年高考中求二面角
也基本上不用三垂线定理的方法求作二面角。
过
M
作
MJ
∥
CD
交
SD
于
J
,作
SHAJ
交
AJ
于
H
,作
HKAM
交
AM
于
K
,则
JM
∥
CD
,
JM
面
SAD
,面<
br>SAD
面
MBA
,
SH
面
AMB
SKH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
角.
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
角形
ABM
中过点
B
作
BFAM
交
AM
于点
F
,则
点
F
为AM的中点,取SA的中点G,连GF,易证GFAM
,则
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解法二、分别以DA、DC
、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
A(2,0,0),B(2,2,0),
C(0,0,2),S(0,0,2)
。
z
S
M
C
D
A
B
x
y
(Ⅰ)设
M(0,a,b)(a0,b0)
,则
BA(0,2,0),BM(2,a2,b),SM(0,a,b2)
,
SC(0,2,2)
,由题得
1
cosBA,BM
2
,即
SMSC
2(a2)1
22
2(a2)b2
2
解之个方程组得
a1,b1
即
M(0,1,1)
2a2(b2)
所以
M
是侧棱
SC
的中点。
法2:设
SM
MC
,则
M(0,
2
222
,),MB(2,,)
1
1
1
1
又
AB(0,2,0),MB,AB60
o
故
MBAB|MB||AB|cos60
o
,即
42
2
2
2
2()()
,解得
1
, 1
1
1
所以
M
是侧棱<
br>SC
的中点。
(Ⅱ)由(Ⅰ)得
M(0,1,1),MA(2,1,1
)
,又
AS(2,0,2)
,
AB(0,2,0)
,
设
n
1
(x
1
,y
1
,z
1
),n
2
(x
2
,y
2
,z
2
)
分别是平面
SAM
、
MAB
的法向量,则
2x
2
y
2
z
2
0
n
1
MA0
n
2
MA0
2x
1
y
1
z
1
0
<
br>且,即且
2y
2
0
2x
1
2z
1
0
n
1
AS0
n
1
AB0<
br>分别令
x
1
x
2
2
得
z
11,y
1
1,y
2
0,z
2
2
,即
n
1
(2,1,1),n
2
(2,0,2)
,
∴
cosn
1
,n
2
202
26<
br>
6
3
二面角
SAMB
的大小
arccos
6
。
3
2、解法一:(Ⅰ)取BC中点F,连接EF,
则EF
1
B
1
B
,从而EFDA。
2
连接AF,
则ADEF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FDE。又DE⊥平面
BCC
1
,故AF⊥平面BCC
1
,从
而AF⊥BC,即AF为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
(Ⅱ)作AG⊥BD,垂足为G,连接CG。由三垂线定理知CG⊥BD,故∠AGC为二面角A-
BD-C
的平面角。由题设知,∠AGC=60
0.
.
设
AC=2,则AG=
2
。又AB=2,BC=
22
,故AF=
2。
3
由
ABADAGBD
得2AD=
2
.AD
2
2
2
,解得AD=
2
。
3
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
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
连接CH,则∠ECH为
B
1
C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
2
,故EH=1,又EC=
1
B
1
C
=2,
2
所以∠ECH=30
0
,即
B
1
C
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
0
.
解法二:
(Ⅰ)以A为坐标原点,射线AB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
的直角坐标系A—xyz。
设B(1,0,0),C(0,b,0),D(0,0,c),则
B
1
(1,
0,2c),E
(
1b
,,c).
22
1b
于是
DE
=(,,0),
BC
=(-1,b,0).由DE⊥平面<
br>BCC
1
知
22
DE⊥BC,
DEBC
=0,求得b=1,所以 AB=AC。
(Ⅱ)设平面BCD的法
向量
AN(x,y,z),
则
ANBC0,ANBD0.
又
BC
=(-1,1, 0),
xy0
BD
=(-1,0,c),故
xcz0
1
1
令x=1, 则y=1, z=,
AN
=(1,1, ).
cc
又平面
ABD
的法向量
AC
=(0,1,0)
AC
=60°由二面角
ABDC
为60°知,
AN,
,
故
ANACANACcos60
°,求得
c
1
2
(1,1,2)
于是
AN
,
CB
1
(1
,1,2)
cosAN,CB
1
ANCB
1
ANCB
1
1
,
2
CB
1
60
°
AN,
所以
B
1
C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
DP,CQ
, 在<
br>ABE
中,
P,Q
分别是
AE,AB
的中点,所以
PQ
又
DC
1
BE
,
2
1
BE
,所以
PQDC
,又
PQ
平面ACD
,DC
平面ACD, 所以
PQ
平面ACD
2
(Ⅱ)在
ABC
中,
ACBC2,AQBQ
,所以
CQAB
而DC
平面ABC,
EBDC
,所以
EB
平面ABC
而
EB
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ABC,
所以
CQ
平面ABE
由(Ⅰ)知四边形DCQ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DPCQ
所以
DP
平面ABE, 所以直线AD在平面ABE内的射影是AP,
所以直线AD与平面ABE所成角是
DAP
在
RtAPD
中
,
AD
所以
sinDAP
AC
2
DC
2<
br>2
2
1
2
5
,
DPCQ2sinCAQ1
DP15
A
D5
5
4、【解法1】(Ⅰ)∵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
∵
PD底面ABCD
,
∴PD⊥AC,∴AC⊥平面PDB,
∴平面
AEC平面PDB
.
(Ⅱ)设AC∩BD=O,连接OE,
由(Ⅰ)知AC⊥平面PDB于O,
∴∠AEO为AE与平面PDB所的角,
∴O,E分别为DB、PB的中点,
∴OEPD,
OE
1
PD
,又∵
PD底面ABCD
,
2
12
PDABAO
,
22
∴OE⊥底面ABCD,OE⊥AO,
在Rt△AOE中,
OE
∴
AOE45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
【解法2】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
设
ABa,PDh,
则
A
a,0,
0
,B
a,a,0
,C
0,a,
0
,D
0,0,0
,P
0,0,
h
,
(Ⅰ)∵
AC
a,a,0
,DP
0,0,h
,DB
a,a,0
,
∴
ACDP0,ACDB0
,
∴AC⊥DP,AC⊥DB,∴AC⊥平面PDB,
∴平面
AEC平面PDB
.
(Ⅱ)当
PD
112
2AB
且E为PB的中点时,
P0,0,2a,E
a,a,a
22
,
2
设AC∩BD=O,连接OE,
由(Ⅰ)知AC⊥平面PDB于O,
∴∠AEO为AE与平面PDB所的角,
∵
EA
1
12
2
a,a,a,EO0,0,a
,
2
22
2
EAEO
EAEO
<
br>2
,
2
∴
cosAEO
∴
AOE
45
,即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45
.
多面体ABCDEF的体积为V
E
—ABCD+V
E
—BCF=
2
2
5、解:方法(一):
(1)证:依题设,M在以BD为直径的球面上,则BM⊥PD.
因为PA⊥平面ABCD,则PA⊥AB,又AB⊥AD,
所以AB⊥平面PAD,则AB⊥
PD,因此有PD⊥平面ABM,所以平面ABM⊥平面PC
D.
(2)设平面ABM与PC
交于点N,因为AB∥CD,所以A
B∥平面PCD,则AB∥MN∥CD,
由(1)知,PD⊥平面ABM,则MN是PN在平面ABM上的
射影,
所以
PNM
就是
PC
与平面
ABM
所成的角,
且
PNMPCD
z
P
M
A
ND
y
O
B
x
C
tanPNMtan
PCD
所求角为
arctan22
PD
22
<
br>DC
(3)因为O是BD的中点,则O点到平面ABM的距离等于D点到平面ABM距离的一半,
由
(1)知,PD⊥平面ABM于M,则|DM|就是D点到平面ABM距离.
因为在Rt△
PAD中,
PAAD4
,
PDAM
,所以
M
为
PD
中点,
DM22
,则O点
到平面ABM的距离等于
2
。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则
A(0,0,0)
,
P(0,0,4)
,
B(2,0,0)<
br>,
C(2,4,0)
,
D(0,4,0)
,
M(0,2,2
)
,
2x0
,AM
可得:
设平面
ABM
的一个法向量
n(x,y,z)
,由
nABn
,令z1
,
2y2z0
则
y1
,即
n
(0,1,1)
.设所求角为
,则
sin
PCn
PCn
22
,
3
所求角的大小为
arcsin
22
.
3
(3)
设所求距离为
h
,由
O(1,2,0),AO(1,2,0)
,得:
h
AOn
n
2
6、【解析】解法一:
因为平面
ABEF⊥平面ABCD,BC
平面ABCD,BC⊥AB,平面ABEF∩平面ABCD=
AB,
所以BC⊥平面ABEF.
所以BC⊥EF.
因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所以∠AEB=45°,
又因为∠AEF=45,
所以∠FEB=90°,即EF⊥BE.
因为BC
平面ABCD, BE
平面BCE,
BC∩BE=B
所以
EF平面BCE
…………………………………………6分
(II)取BE的中点N,连结CN,MN,则MN
1
AB
2
PC
∴ PMN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CN.
∵
CN在平面BCE内,PM不在平面BCE内,
∴ PM∥平面BCE.
…………………………………………8分
(III)由EA⊥AB,平面ABEF⊥平面ABCD,易知EA⊥平面ABCD.
作FG⊥AB,交BA的延长线于G,则FG∥EA.从而FG⊥平面ABCD,
作GH⊥BD于H,连结FH,则由三垂线定理知BD⊥FH.
∴ ∠FHG为二面角F-
BD-A的平面角.
∵ FA=FE,∠AEF=45°,
∠AEF=90°,
∠FAG=45°.
设AB=1,则AE=1,AF=
2
2
,则
F
GAFsinFAG
1
2
在Rt⊿BGH中,
∠GBH=45°,BG=AB+AG=1+
13
2
=
2
,
GHBGsinGBH
3
2
2
2
32
4
,
在Rt⊿FGH中,
tanFHG
FG2
GH
3
,
∴
二面角
FBDA
的大小为
arctan
2
3
…………………………………………12分
解法二:
因
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E
,所以
AEAB
又因为平面
ABEF平面ABCDAB
,所以
AE
⊥平面
ABCD
,
所以
AEAD
即
AD、AB、AE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I) 设<
br>AB1
,则
AE1
,
B(0,1,0),D(1,0,0),E(
0,0,1),C(1,1,0)
∵
FAFE,AEF45
,∴
AFE=90
0
,
从而
F(0,-
1
,
1
22
)
EF(0,
1
2
,
1
2
)
,
BE
(0,1,1),BC(1,0,0)
于是
EFBE0
112
2
0
,
EFBC0
∴
EF
⊥
BE
,
EF
⊥
BC
∵
BE
平面
BCE
,BC
平面
BCE
,
BCBEB
∴
EF平面BCE
111
,0)
,从而
PM(1,,)
222
111111
于是
PMEF(1,,)(0,,)00
222244
∴
PM
⊥
EF
,又
EF<
br>⊥平面
BCE
,直线
PM
不在平面
BCE
内,
故
PM
∥平面
BCE
(II)
M(
0,0,),P(1,
(III)设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并设
n
1
=(
x,y,z)
BD(1,1,0),BF(0,
1
2
31
,)
22
xy0
nBD0
1
即
3
1
y
z0
n
1
BF0
2
2
取
y1
,则
x1
,
z3
,从而<
br>n
1
=(1,1,3)
取平面
ABD
D的一个法向量为
n
2
(0,0,1)
cosn
1
、n
2
n
1n
2
n
1
n
2
3
111
311
11
故二面角
FBDA
的大小为
arccos
311
11
7、(Ⅰ)证发1:连接BD,由底面是正方形可得AC
BD。
SD
平面ABCD,
BD是BE在平
面ABCD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AC
BE.
(II)解法1:<
br>
SD
平面ABCD,CD
平面ABCD,
<
br> SD
CD.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CD
AD,又SD
AD=D,
CD
平面S
AD。
过点D在平面SAD内做DF
AE于F,连接CF,则CF
AE,
故
CFD是二面角C-AE-D
的平面角,即
CFD=60°
在Rt△ADE中,
AD=
a
, DE=
a
, AE=
a
2
1
。
于是,DF=
ADDE
AE
a
<
br>1
2
在Rt△CDF中,由cot60°=
DF
CD
1
2
得
1
2
3
,
即
3
2
3
=3
3
(0,1]
, 解得
=
2
2
8、解:(Ⅰ)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
ABCA
1
B
1C
1
的性质知
AA
1
平面
ABC
.
又DE
平面ABC,所以DE
AA
1
.而DE
A
1
E
,
AA
1
所以DE⊥平面
ACC
1
A
1
.又DE
平面
A
1
DE
,
故平面
A
1
DE
⊥平面
ACC
1
A
1
.
(Ⅱ)解法 1: 过点A作AF垂直
A
1
E
于点
F
,
连接DF.由(Ⅰ)知,平面
A
1
DE
⊥平面
ACC
1
A
1
,
所以AF
平面
A
1
DE
,故
ADF
是直线AD和
平面
A
1<
br>DE
所成的角。因为DE
ACC
1
A
1
,
A
1
EA
1
,
所以DE
AC.而
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于是AD=
23
,AE=4-CE=4-
1
CD
=3. <
br>2
A
又因为
AA
1
E
1
7
,所以
1
E=
AAA
1
2
AE
2<
br>(7)
2
3
2
=
4,
AF
AF21
AEAA
1
37
,
sinADF
.
AD8
A
1
E4
21
8
即直
线AD和平面
A
1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法2 :
如图所示,设O是AC的中点,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A(2,0,0,),
A
1
(2,0,
7
), D(-1,
3
,0),
E(-1,0,0).
易知
A
1
D
=(-3,
3
,-
7
),
DE
=(0,-
3
,0),
AD
=(-3,
3
,0).
r
设
n(x,y,z)
是平面
A
1
DE
的一个法向量,则
r
uuuv
nDE3y0,
r
uuuv
nA
1
D3x3y7z0
.
解得
x
7
z,y0
.
3
r
故可取
n(7,0,3)
.于是
ruuurruuur
nAD
3721
cosn,AD
ruuu
r
=
8
nAD
423
由此即知,直线AD和
平面
A
1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1
8
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12分
9、【解析】解法一:
因为平面ABEF⊥平面ABCD,BC
平面ABCD,BC⊥AB,平面ABEF∩平面ABCD=AB,
所以BC⊥平面ABEF.
所以BC⊥EF.
因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所以∠AEB=45°,
又因为∠AEF=45,
所以∠FEB=90°,即EF⊥BE.
因为BC
平面ABCD, BE
平面BCE,
BC∩BE=B
所以
EF平面BCE
………………6分
(II)取BE的中点N,连结CN,MN,则MN
1
AB
2
PC
∴ PMN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CN.
∵
CN在平面BCE内,PM不在平面BCE内,
∴ PM∥平面BCE.
…………………………………………8分
(III)由EA⊥AB,平面ABEF⊥平面ABCD,易知EA⊥平面ABCD.
作FG⊥AB,交BA的延长线于G,则FG∥EA.从而FG⊥平面ABCD,
作GH⊥BD于H,连结FH,则由三垂线定理知BD⊥FH.
∴ ∠FHG为二面角F-
BD-A的平面角.
∵ FA=FE,∠AEF=45°,∠AEF=90°,
∠FAG=45°.
设AB=1,则AE=1,AF=
2
1
,则
F
GAFsinFAG
2
2
在Rt⊿BGH中,
∠GBH=45°,BG=AB+AG=1+
13
=,
22
GH
BGsinGBH
3232
,
224
FG2
<
br>,
GH3
在Rt⊿FGH中,
tanFHG
∴ 二面角
FBDA
的大小为
arctan
2
………………12分
3
解法二:
因
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E
,所以
AEAB
又因为平面
ABEF平面ABCDAB
,所以
AE
⊥平面
ABCD
,所以
AEAD
即
AD、AB、AE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I) 设<
br>AB1
,则
AE1
,
B(0,1,0),D(1,0,0),E(
0,0,1),C(1,1,0)
∵
FAFE,AEF45
,
∴
AFE=90
0
,
11
22
11
EF(0,,)
,
BE(0,1,1),BC(1,0,0)
22
11
于是
EFBE00
,
EFBC0
22
从而
F(0,-,)
∴
EF
⊥
BE
,
EF
⊥
BC
∵
BE
平面
BCE
,
BC
平面
BCE
,
BCBEB
∴
EF平面BCE
111
,0)
,从而
PM(1,,)
222
111111
于是
PMEF(1,,)(0,,)00
222244
∴
PM
⊥
EF
,又
EF<
br>⊥平面
BCE
,直线
PM
不在平面
BCE
内,
故
PM
∥平面
BCE
(II)
M(
0,0,),P(1,
(III)设平面
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并设
n
1
=(
x,y,z)
BD(1,1,0),BF(0,
1
2
31
,)
22
xy0
n
1
BD0<
br>
即
3
1
yz0
n
1
BF0
2
2
取
y1
,则
x1
,
z3
,从而
n
1
=(1,1,3)
取平面
ABD
D的一个法向量为
n
2
(0,0,1)
cosn
1
、n
2
n
1n
2
n
1
n
2
3
111
311
11
故二面角
FBDA
的大小为
arccos
10、解法一:(Ⅰ)
311
11
ABDC,DC
平面
EFCD
,
AB到
面
EFCD
的距离等于点A到面
EFCD
的距离,过点A作
AGF
D
于G,因
BAD
2
故
CDAD
AB∥
DC
,;又
FA
平面
ABCD
,由
三垂线定理可知,
CDFD
,故
CD面FAD
,知
CDAG<
br>,所以AG为
所求直线AB到面
EFCD
的距离。
在
Rt△
ABC
中,
FDFC
2
CD
2
945
FD
2
AD
2
541
由
FA
平面
ABCD
,得
FA
AD,从而在
Rt△FAD
中,<
br>FA
AG
25
FAAD225
。即直线
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为。
5
FD5
5(Ⅱ)由己知,
FA
平面
ABCD
,得
FA
AD,
又由
BAD
平面ABFE
2
,知
ADAB
,故
AD
DAAE
,所以,
FAE
为二面角FADE
的平面角,记为
.
在
Rt△AED
中,
AEED
2
AD
2743
,由
ABCD
得,
FEBA
,从而
AF
E
2
在
Rt△AEF
中,
FEAE
2
AF
2
312
,故
tan
FE
2
FA
z
F
E
所以二面角
FAD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
2
.
解法二:
G
(Ⅰ)如图以A点为坐标原点,
AB,AD,AF
的
方向为
x,y,z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数,则
A(0,0,0) C(2,2,0) D(0,2,0) 设
F(0,0,z
0
)
2
2
2
2
2
z
0
3<
br>,解得
F(0,0,1)
x
B
A
C
D<
br>y
(z
0
0)
可得
FC(2,2,z
0
)
,由
|FC|3
.即
AB
∥
DC
,
DC
面
EFCD
,所以直线AB到面
EFCD
的距离等于点A到
面
EFCD
的距离。设A点在
平面
EFCD
上的射影点为
G
(x
1
,y
1
,z
1
)
,则
AG(x<
br>1
,y
1
,z
1
)
因
AGDF0且
AGCD0
,而
DF(0,2,1)
2y
1
z
1
0
CD(2,0,0)
,此即
解得
x
1
0
①
,知G点在
yoz
面上,故G点在FD
2x0
1
上.
GFDF
,
GF(x
1
,y
1
,z
1
1)
故有
y
1
24
z
1
1
② 联立①,②解得,
G(0,,)
255
25
24
|AG|
为直线AB到面
EFCD
的距离.
而
AG(0,,)
所以
|AG|
5
55
(Ⅱ)因四边形
ABFE
为平行四边形,则可设
E(x
0
,0,1
)(x
0
0)
,
ED(x
0
2,1)
.由
2
|ED|7
得
x
0
2
2
1
7
,解得
x
0
2
.即
E(2,0,1)
.
故
AE(2,0,1)
由
AD(0,2,0)
,
A
F(0,0,1)
因
ADAE0
,
ADAF0
,故
FAE
为二面角
FADE
的平面角,又
tanFAE
|
EF|
2
|FA|
EF(2,0,0)
,
|EF|2
,
|AF|1
,所以
.解:(1)因为∠DAB=60°,AB=2AD,由余弦定
理得
BD3AD
.
从而BD
2
+AD
2
=AB<
br>2
,故BD⊥AD
.
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
.
所以BD⊥平面PAD
.
故PA⊥BD
.
(2)如图,以
D为坐标原点,AD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Dxyz.则A(1,
0,0),B(0,
3
,0),C(-1,
3
,0),P(0,0,1).
AB
=(-1,
3
,0),
PB
=(
0,
3
,-1),
BC
=(-1,0,0).
nAB0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则
nPB0
x3y0
即
<
br>
3yz0
因此可取n=(
3
,1,
3
).
mPB0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则
mBC0
可取m=(0,-1,-
3
)
,
cosm,n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427
.
7
27
27
.
7
12.解:以
H
为原点,
HA,HB,HP
分别为
x,y,z
轴,线段
HA
的长为单位长,
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如图, 则
A(1,0,0),B(0,1,0)
(Ⅰ)设
C(m,0,0),P(0,0,n)(m
则
D(0m,,0E),
0,n0)
1m
(,
,0).
22
1m
可得
PE(,
0).
,n)BC,m(,1,
22
mm
因为
PEBC00
22
所以
PEBC
(Ⅱ)由已知条件可得
m
33
,n1,故 C(,0,0)
33
,P0),(
0,0,1),
D(0
313
,0E),(,
326
设
n(x,y,x)
为平面
PEH
的法向量
1
x
3
y0
nHE,o
26
则
即
nHP,o
z0
因此可以取
n(1,3,0)
,
由
PA(1,0,1)
,
,
可得
cosPAn
2
4
2
4
所以直线
PA
与平面
PEH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