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
上海招考热线查询系统-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感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苏教版)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材P74-75例题,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
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
习和探索
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
具准备
挂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长方形
量具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导入新知 关注可
比较的量
导入:有两个物体,我们通常就会把它们进行比较,一般
会比什么? 板书:比较 高矮、长短、大小
探索新知
初步揭示面积的含义。
巩固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揭示比较方法。
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渗透方法策略意识。
巩固对面积的认识和比较方法。 1.
教学例题1 出示:黑板的表面
和课本的封面 提问:你能比什么? 板书:面的大小
说明:黑板表
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 提问:课本封面的大小叫什么?
比的是什
么?板书:面积 你能用新的词语说说比较的结果吗?
提问:课桌面
和椅子面能比面积吗?
活动:先和同桌说说它们的面积分别在哪里,
在说说比较的结果。 自己举例,同桌互说。
小结:生活中的物体表
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有些物体表面的面积用眼睛观察就
能比出大小。 板书:观察法 2. 教学例题2
提问:除了生活中的物
体表面有面积,还有哪些也有面积? 出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提问:
它们有面积吗?在哪里? 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
汇报:你是怎样比较的? 介绍:单位测量法、量具的制定与使用 板
书:重叠法、单位测量法
3. 试一试 同桌合作比较 汇报:你们的比
较方法是什么?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每人各画一个平面图形,同桌
互比面积的大小。 汇报:你们用什么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巩固练
习
渗透单位意识。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介绍课外知识。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区别周长、面积两种概念。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各图。 审
题:这样的图能比较面积吗?和你们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哪
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比较?为什么不用观察
法、重叠法?
2.第2题 审题:知道这是什么吗? 介绍:四个省份
提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怎样
比出的? 4. 第4题
按要求描边线、涂面 提问:你知道描的是什么?
涂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
说明:周长和面积是平面图形中可
以测量的两个量。 5. 第5题
提问: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吗? 全课小结 梳理知识
有条理地说说今天学了哪些
知识?
实践作业 自制量具,测量家中一个物体的面积。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二课时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P78-79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能利用已有的对
面积、面积
单位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估计一些表面和平面图形的
面积。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
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
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 单位面积空间观念的建立
教
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 教学环节 目
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探索新知 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感
受量具的作用。
产生统一量具即单位的需要。
引导学生理解“单位”的含义和作用。
了解学情。
明确学习方向,帮助建立学习结构。
通过画,感受1平方厘米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大小。
利用熟悉物品表
面的面积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和几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渗透
面积的大小就是所含面积单位的数量。
利用经验建立1平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利用经验猜想新单位的建立过程。
利用感觉的表达帮助学生强化对
1平方米的空间观念的认识。 梳理面积单位的认识过程。 1.
汇报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实践作业情况
提问:你测量的是哪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你选择的量
具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怎样? 2.统一量具
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活动
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具,记住测量的结果。 汇报:测量结果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提示:如果这样汇报结果,会给听者带来什么
问题?
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说明: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
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量具来进行测量,
这个量具我们把它称为面
积单位。为了量具制作的方便和测量的方便,一般我们把同样大小的
正
方形的面积作为测量的面积单位,这样无论何地、何时、何人的表
达就可以统一了才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比
较。 3.认识面积单位 (1)
提问:你知道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通常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认识一
个单位?(实际大小、合理使用、关系、单位换算)
说明:今天我
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大小。
(2)认识1平方厘米 跟师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说明:这
就是1平方厘米。
思考:怎样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找熟悉的
物品面积) 学生举例。
要求:我们不仅要记住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
小,还要尽量记住几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接着画1平方厘米:现
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在规定时间内接着画。
呈现:
它所画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提问:你所画平面图形的
面积是多少?
(1) 认识1平方分米 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提问:你知道自己又创造了什么面积单位吗? 想办法记住他的实际
大小。
想象几平方分米的大小。验证。 (4)1平方米 提问:1平
方米可能是怎样规定的呢?
出示1平方米。
提问:形容一下1看到1平方米后的感觉。
活动:1平方米的正方
形地面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3.小结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面积单位? 分别是怎样规定的?为
什么要规定?
形容一下这3个面积单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巩固
练习 帮助学生形成和强化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利用认识合理选择使用。 1. 活动:闭眼想3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2.
活动:画单位
不用直尺,自己画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四人围1
平方米。 验证画得准不准,围得准不准。
3.“想想做做”第2题 独
立完成。 评:你是怎样选对的? 全课小结 完善认识。
看书,补充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字母表示。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三课时 面积单位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80-81“想想做做”第
3-8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
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能利用已有的对
面积、面积单
位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估计一些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
积。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
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估计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
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2个)、实
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
巩
固对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再次感受面积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
培养估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方法意识。
培养思考的缜密性。 渗透方法意识。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 画图形
画
一个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2平方厘米的图形。
拼一个面积
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验证。 拼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 2. 第4题
观察:这些
图形的面积会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估计的? 板书:分割估计
验证: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3. 第5题
审题:为什么
要标注“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独立思考。 评:你是怎样得到
结果的?
板书:割补法 4. 第6题 审题:利用刚才的经验,你能估
计出它们的面积吗? 独立思考。
评:你的估计方法是什么? 你还
能估出身边哪些物品表面的面积? 综合练习 区分周长与面积。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第7题 任意拼图形,确定周长和面积 评:
为什么会不一样?
小结:周长是长度,与面积是两个不同的量。 2.
第8题 任意画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有趣图形。
全课小结 梳理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四课时
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P82-83例题和“试一试” 教
学目标 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能
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练习纸(长4厘米、宽3厘米的
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12个,3×4厘米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4个(生)
教
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确定起点 确定已有知识结
构和学习方向。
提问:对于面积这一种量已经有了哪几方面的认识?
你认为还要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需要哪些知识的准备?
探索方法
从表象中发现规律。
渗透面积的计算方法。
得出面积计算的根本方法。 促使学生思考与
长、宽的联系,增加思维负荷量。 方法的优化。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理解深层含义。
了解字母公式这种表达方式。
梳理学习过程,帮助建构方法结构。
应用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整理。
了解学有所用。 1. 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一:同桌合作,
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表格。
评:你摆的长方形的尺寸是多少? 一共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
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的?
有没有巧方法?
小结:只要数出每排的个数和排数,用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单位
的总个数,求出面积。
活动二:独立活动,用尽量少的1平方厘米
的正方形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评:为什么只摆一排和一列?
为什么
只量长和宽,一个都不摆? 小结:为了得到面积单位的总个数,不
一定要摆出来,可以
利用长和宽进行想象摆,这样也能得到每排的个
数和排数,求出面积单位的总个数。
推理:量出的长能帮助你想到
什么? 量出的宽能帮助你想到什么? 求面积就相当于求什么?
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释:长×宽其实代表什么含义?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介绍字母公式。 说明:数学的表达很特殊,可以用最
简单的方式表
达丰富的含义。今天就介绍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符号表达法。 用
S表示长方形
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方法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S=a×b
小结:回忆学习过程,
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举例计算→发现规律→推理证明→
得出结论→字母表达) 2. 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活动三:你能
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自己研究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吗?
独立思考或同桌合作。x 汇报:你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
探索结论是什么? 小结:现在你对哪些认
识更完善了?(长方形、
正方形中量的计量、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现象的表达方法、研究数
学
问题的方法) 这些完善的认识有什么用途? 巩固练习 早应用中
进一步理解。 活动四:应用公式
提问:现在你想知道什么物体表面
的面积? 规划自己的解决步骤。 同桌合作完成。
汇报:你得到了
什么物体表面的面积?是怎样得到的? 全课小结 梳理所学。
今天
你有哪些收获?哪些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五课时
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P84“想想做做” 教学目
标
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
问题。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
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应用公式解决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估计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实
物投影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 提取旧知,意义理解。
联系面积和计算公式的含义进行思考,避免机械套用。
培养估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意义理解,避免机械套用。
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是什么意思?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是什么意思?
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怎样? 1. 第1题
审题:看图和数据,
你想到了什么?(摆单位) 独立计算。 评:解释你的算法。 2.
第
2题 审题:要想顺利的得到平面图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出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示图,先估计面积。
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估计的结果怎样? 测
量计算。 提问:你测量的是什么?
小结:可以直接用面积单位进行
测量,也可以先测量边的长度,得到可摆面积单位的个数。
实际应
用 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帮助建立较大面积的空
间观念。
渗透策略意识。 培养估计能力。 1. 第3题 独立完成。 评:想象
有多大? 2.
提供学校部分地面的长度,学生计算。
3. 第4题
变题:吕老师家里一块玻璃破了,需要重新配一块,可是
家里找不到尺子,也忘了尺寸,应该怎么办?
同桌商量。 汇报:你
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得到一个物体表面的面
积,
方法各不相同,可以灵活地选择身边的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 4.
第5题
估计黑板面和教师门正面的面积。 评: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小结:利用自己熟悉的、记住的物体面积进行估计,也可以在头脑中
想象摆面积单位的过程。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
有了进步?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六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教材P85-86例题和“试一
试”,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感受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
严密性。 教学重点
根据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
方形、1平方米的正方形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探索关系 了解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调用学习经验。 自主探索。
回忆:对于面积已有了哪些方
面的认识?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 出示研究任务:研究面积单
位之间的关系(提示:可根据以往的相关学习经验进行研究,寻找面
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提问:什么叫面积单位间的关系? 相关学习经
验有哪些?举例说一说。 合作探索。
汇报:你们是怎样研究的?研
究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在1平方分米内摆1平方厘米;边长单位
的换算
小结:你能归纳一下这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完成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试一试” 评:你是怎样想的? 应用练习 渗透单位换算的“化”
和”聚“。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 评:两题
有什么不同?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完成3、4题 独立完成。 指
名说出解答过程。 3. 思考题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全课小结
完
善认识 今天学习了什么?对你的认识有哪些帮助? 一备者:数学老
师
第七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教材P87第1-5题 教学目标 熟练区分
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能应用对面积单
位的实际大小的认识合理使用;
能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面积含义的深入
理解和单位的合理使用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 实物
投影仪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
有意识的刻意区分周长和面积。
建立长度和面积的联系。 渗透方法
意识,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意义理解和应用计算公式,避免机械套用。 1. 第1题 独立估计。
评:
你估的是哪一个量?估的是哪里?怎样估计?
沟通:长度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量,可它们却是好朋友。你能找到三
个面积单位的好朋友吗?
尽管是好朋友,但却不是一家人,哪几个
单位是一家人,同属哪一家? 2. 第2题 独立填写。
评:你是怎样
筛选的? 你觉得在选择单位时,怎样思考比较有条理? 3. 第3题
审题:同桌互说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 评:指名说出计算方法并解
释算法。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长方形周长
和内部面积。 综合练习
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学会调用生活经验。
第4、5题 独立完成。 评:你是怎样思考的?
你从哪里看出要求周
长或面积?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八课时 练习八(2) 教学内容
教材P88-89练习八第6-10题 教
学目标 使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能区分面积和周
长,并能寻找两种量之间的联系,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
点
区分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16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基本
练习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渗透方法意识。 1.
第6题 审题:
你觉得哪些是关键?为什么? 独立完成。 评:你数的是什么?
你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是怎样数的?有没有更巧妙的数法?
说明要知道面积是多少,其实
就是想办法知道什么? 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寻找可比较的量。
在比较中感受两个不同的量。
体会周长与面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两个量。
体会长、宽对周长、面积的影响。 1.第7题 解释图意。
提问:对
于白菜地和萝卜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提问。
预设:比
较周长、比较面积。 独立思考。 评:你是怎样比出结果的?
补充:
面积相差更大的两块地 小结:真是有趣,面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平
面图形,周长却是相
等的,再次说明,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量。
板书:周长相等,面积不同
拓展:你能画出这样的两个平面图形吗?
2.第8题 出示两幅图。
观察:这样的两幅图,面积怎样?周长又怎
样? 计算验证。 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面积相等的两个平面图形,周长却不相等。(板书)
3.第9题(研究
规律) 同桌合作完成。 评:你们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得到哪些数
据?
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
面积越大,什么时候最接近?谁的面积最大? 实践应用
在实践活动
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10题 要求:1.同桌合作完成。 2.
选
择你要测量的物体表面。 3. 选择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 4. 实地测
量,记录数据。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进步? 一备
者:数学老师
第九课时 我们的试验田
教学内容 教材P90-91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有关分数、面积计算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培养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
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综
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
仪
教学环节 目标设计 活动设计 重设与反思 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某小学的试验田
里种了许多植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出示挂图。
观察:看到这
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参观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和组织交流,
使学生对场
景图呈现的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再对信息进行合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理组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合作讨论中,
培养解决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
享受成功的喜悦
。 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提出不同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共享发现的成果。 1. 参观麦田。
提问:来到麦地,你了解哪些信
息? 根据收集的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现
问题。
交流,重点讨论: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这片麦田的
几分之几? 2. 参观花房
提问: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
据收集的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并交流。 3.
参观菜地、玉米地
提问:你想解决哪些问题,请选择合适的信息编
写完整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
汇报,重点交流求西红柿地
面积的解答思路。
4. 综合参观试验田
提问: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
可以怎样想?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总结概括
今天这节课参观了
某小学的试验田,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一备者: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