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5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人教版[整理]
打草惊蛇的典故-生活中的小数
1990——2005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90全国) 如图,在三棱锥S ABC中,SA⊥
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
E.又SA=AB,SB=B
C.求以BD为棱,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90)解法一:由于
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
⊥BE.
又已知 SC⊥DE,BE∩DE=E,∴SC⊥面BDE,∴SC⊥BD.
又
∵SA⊥底面ABC,BD在底面ABC上, ∴SA⊥BD.
而SC∩SA=S,∴BD⊥面SAC.
∵DE=面SAC∩面BDE,DC=面SAC∩面BDC,
∴BD⊥DE,BD⊥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SA⊥底面ABC,∴SA⊥AB,SA⊥AC.
设SA=a,
又因为AB⊥BC,
∴∠ACS=30°.
又已知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
解法二
: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SC⊥DE,BE∩DE=E∴SC⊥面BDE,
∴SC⊥BD.
由于S
A⊥底面ABC,且A是垂足,所以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BD⊥
AC;又因E∈SC,AC是SC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所以E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AC上,由于D∈AC
,所
以DE在平面 ABC上的射影也在A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又得BD⊥DE.
∵DE面BDE,DC面B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解法一.
(91全国)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
F分别是AB、AD
的中点,
GC垂直于ABCD所在的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91)解:如图,连结EG、FG、EF、BD、AC
、
EF、BD分别交AC于H
、O. 因为ABCD是
正方形,E、F分别为AB和AD的中点,故EF∥BD,H为AO的中点.
BD不在平面EFG上.否则,平面EFG和平面ABCD重合,从而点G在平面的ABCD上,与题设
矛盾.
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D∥平面EFG,所以BD和平面EFG的距离就是
点B到平面
EFG的距离.
——4分
∵ BD⊥AC, ∴ EF⊥HC.
∵ GC⊥平面ABCD,∴
EF⊥GC,
∴ EF⊥平面HCG.
∴
平面EFG⊥平面HCG,HG是这两个垂直平面的交
线. ——6分
作OK⊥HG交HG于点K,由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OK⊥平面EFG,所以线段OK的长就是点<
br>B到平面EFG的距离.
——8分
∵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GC=2,
∴
AC=4
2
,HO=
2
,HC=3
2
.
∴ 在R
t△HCG中,HG=
32
2
2
2
22<
br>.
由于Rt△HKO和Rt△HCG有一个锐角是公共的,故Rt△HKO∽△HCG.
∴ OK=
HOGC22211
.
HG11
22
211
.
——10分
11
即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
(92理)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
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AA
1
的长度为d。在直线a、b上分别
取点E、F,设A<
br>1
E=m,AF=n
(92) 解法一:设经过b与a平行的平面为α,经过a和AA1的平面为
β
,α∩β=c,则c∥a.因而b,c所成的角等于θ,且AA1⊥c(如图)。
∵
AA1⊥b, ∴ AA1⊥α.
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β⊥α.
在平面
β内作EG⊥c,垂足为G,则EG=AA1.并且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
质定理,EG⊥α.连结FG
,则EG⊥FG.
在Rt△EFG中,EF2=EG
2
+FG
2
。 ∵ AG=m,
∴在△AFG中,
FG
2
=m
2
+n
2
-2mncosθ.
∵ EG
2
=d
2
, ∴ EF
2
=d2
+m
2
+n
2
-2mncosθ.
如果点F(或E)在点A(或A1)的另一侧,则
EF
2
=d2
+m
2
+n
2
+2mncosθ.
因此
解法二:经过点A作直线c∥a,则c、b所成的角等于θ,且AA1⊥c.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A1垂直于b、c所确定的平面a.
在两平行直线a、c所确定的平面内,作EG⊥c,垂足为G,则EG平行且等于AA1,从而EG⊥α。
连结FG,则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EG⊥FG.
在Rt△EFG中,EF
2
=EG
2
+FG
2
。
(以下同解法一)
(93全国)如图,A
1
B
1
C
1-ABC是直三棱柱,过点A
1
、B、C
1
的平面和平面ABC的交线记
作l. (Ⅰ)
判定直线A
1
C
1
和l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A
1
A=1,AB=4,BC=3,∠ABC=90°,求顶点A
1
到直
线l的距离.
(93)解:(Ⅰ)l∥A
1
C
1
.证明如下:
根据棱柱的定义知平面A
1
B
1
C
1
和平面ABC平行.
由题设知直线A
1
C
1
=平面A
1
B
1
C
1
∩平面A
1
BC
1
,直线l=平面A
1
BC
1
∩平面ABC.
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l∥A
1
C
1
.
(Ⅱ)解法一: 过点A
1
作A
1
E⊥L于E,则A1E的长为点A
1
到l的距离.
连结AE.由直棱柱的定义知A
1
A⊥平面ABC.
∴ 直线AE是直线A
1
E在平面ABC上的射影.
又
l在平面ABC上,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E⊥l.
由棱柱的定义知A
1
C
1
∥AC,又l∥A1C1, ∴
l∥AC.
作BD⊥AC于D,则BD是Rt△ABC斜边AC上的高,且BD=AE,
从而AE=BD=(AE×BC)AC=(4×3)5=125
在Rt△A
1
AE中, ∵
A
1
A=1,∠A
1
AE=90°,
故点A
1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135。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l∥AC.
由平行直线的性质定理知∠CAB=∠ABE,
从而有
Rt△ABC∽Rt△BEA,AE:BC=AB:AC,
∴AE=(BC×AB)AC
以下同解法一。
(94全国)如图,已知A<
br>1
B
1
C
1
-ABC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
(1)证明AB
1
∥平面DBC
1
;
(2)假设AB
1
⊥BC
1
,求以BC
1
为棱,DBC
1
与CBC
1
为面的二面角α的度数.
(94) (1)证明:
∵A
1
B
1
C
1
-ABC是正三棱柱,
∴
四边形B
1
BCC
1
是矩形.连结B
1
C,交BC
1
于E,则B
1
E=EC.连结DE.
在△AB
1
C中,∵AD=DC, ∴DE∥AB
1
,
∴AB
1
∥平面DBC
1
.
(2)解:作
DF⊥BC,垂足为F,则DF⊥面B
1
BCC
1
,连结EF,则EF是ED
在平面B
1
BCC
1
上的射影.
∵AB
1
⊥BC
1
, 由(1)知AB
1
∥DE,
∴DE⊥BC
1
,
则BC
1
⊥EF,
∴∠DEF是二面角α的平面角.
设AC=1,则DC=12. ∵△ABC是正三角形,
4,CF=DC·cosC=14 ∴在Rt△DCF中, DF=DC·sinC=
取BC中点G. ∵EB=EC, ∴EG⊥BC.
在Rt△BEF中,
EF
2
=BF·GF,又BF=BC-FC=34,GF=14
∴EF
2
=(34)·(14),即EF=4. ∴tg∠DEF=DFEF=1
∴∠DEF=45°.
故二面角α为45°.
(95全国)如
图,ABCD是圆柱的轴截面,点E在底面的周长上,AF⊥DE,F是
垂足。(1)求证:AF⊥DB
(2)如果AB=a,圆柱与三棱锥D-
ABE的体积比等于3π,求点E到截面ABCD
的距离
(95)
(1)证明:根据圆柱性质,DA⊥平面ABE,
∵EB平面ABE,
∴DA⊥EB,
∵AB是圆柱底面的直径,点E在圆周上,
∴AE⊥EB,又AE∩AD=A,故得EB⊥平面DAE,
∵AF平面DAE,∴EB⊥AF,
又AF⊥DE,且EB∩DE=E,故得AF⊥平面DEB,
∵DB平面DEB,∴AF⊥DB。
(2)解:设点E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d,记AD=h,因圆柱轴截面ABCD是矩形,所以AD⊥AB。
由题设知
,即d=a2。
.(96全国)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中,E∈BB1
,截面A
1
EC⊥侧面AC
1
.
(Ⅰ)求证:BE=EB1; (Ⅱ)若AA
1
=A
1
B
1
;求平面A
1
EC与平面A
1
B
1
C
1
所成二面角
(锐角)的度数.
注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使之成为(Ⅰ)的完整证明,并解答(Ⅱ).
(Ⅰ)证明:在截面A
1
EC内,过E作EG⊥A
1
C,G是垂足.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侧面AC
1
;取AC的中点F,连结BF,FG,由AB=BC得BF⊥AC,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F⊥侧面AC
1
;得BF∥EG,BF、EG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
AC
1
于FG.
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FG,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BE=FG,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AA
1
,△AA
1
C∽△FGC,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解:
(96)
(Ⅰ)②∵BE:CF=1:2, ∴DC=2DB,
∴DB=BC, 1分
③∵△ABD是等腰三角形,
且∠ABD=120°, ∠BAD=30°,
∴∠CAD=90°, 3分
④∵FC⊥面ACD,
∴CA是FA在面ACD上的射影,
且CA⊥AD,
5分
⑤∵FA∩AC=A, DA⊥面ACF,DA面ADF
∴面ADF⊥面ACF. 7分
(Ⅱ)解:
∵V
A1-AEF
=V
E-AA1F
在面A1B1C1内作B
1
G⊥A
1
C
1
,垂足
为G.
BG=
面A
1
C,
∵E∈BB
1
,而BB
1
∥面A
1
C,
∴三棱柱的高为
S
△AA1F
=AA1·AC2=
a2 9分
a
4
4 12分
a2
面A
1
B
1
C
1
⊥面A
1
C,
∴B
1
G⊥
a
2
2 10分
∴V
A1-AEF
=V
E-AA1F
=
(97全国)如图
,在正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E、F分别是BB
1
、CD的中点.
(Ⅰ)证明AD⊥D
1
F;
(Ⅱ)求AE与D
1
F所成的角;
(Ⅲ)证明面AED⊥面A
1
FD
1
;
(97)
解:(Ⅰ)∵AC1是正方体, ∴AD⊥面DC1.
又D1F面DC1, ∴AD⊥D1F. -------------2分
(Ⅱ)取AB中点G,连结A1G,FG.因为F是CD的中点,所以GF、AD平行且相
等,又A1D1、
AD平行且相等,所以GF、A1D1平行且相等,故GFD1A1是平行四边形,A
1G∥D1F.
设A1G与AE相交于点H,则∠AHA1是AE与D1F所成
的角,因为E是BB1的中点,所
以Rt△A1AG≌Rt△ABE,
∠GA1A=∠GAH,从而∠AHA1=90°,
即直线AE与D1F所成角为直角.
-------------5分
(Ⅲ)由(Ⅰ)知AD⊥D1F,由(Ⅱ)知AE⊥D1
F,又AD∩AE=A,所以D1F⊥面AED.又因为D1F
面A1FD1, 所以
面AED⊥面A1FD1. -------------7分
(Ⅳ)连结GE,GD1. ∵FG∥A1D1,
∴FG∥面A1ED1,
∵AA1=2,
(98全国)已知斜三棱柱ABC-A
1
B
1
C
1
的侧面A
1
ACC
1
与底面ABC垂直,
∠ABC=90°,BC=2,AC=2,且AA
1
⊥A
1
C,AA
1
=A
1
C。
(Ⅰ)求侧棱A
1
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侧面A
1
ABB
1
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Ⅲ)求顶点C到侧面A
1
ABB
1
的距离。
(98)
解:(Ⅰ)作A
1
D⊥AC,垂足为D,由面A
1
ACC
1
⊥面ABC,得A
1
D⊥面ABC,
∴∠A
1
AD为A
1
A与面ABC所成的角。„„2分
∵AA
1
⊥A
1
C,AA
1
=A
1
C,∴∠A
1
AD=45°为所求。 „„4分
(Ⅱ)作DE⊥AB,
垂足为E,连A
1
E,则由A
1
D⊥面ABC,得A
1
E⊥
AB。
∴∠A
1
ED是面A
1
ABB
1
与面A
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6分
由已知,AB⊥BC,得ED∥BC。又D是AC的中点, BC=2,AC=2,
∴DE=1,AD=A
1
D=,
tgA
1
ED=A
1
DDE=。故∠A
1
ED=60°为所求。 „„8分
(Ⅲ
)解法一:由点C作平面A
1
ABB
1
的垂线,垂足为H,则CH的长是C到
平面A
1
ABB
1
的距离。 „10分
连结HB,由于AB⊥BC,得AB⊥HB。
又A
1
E⊥AB,知HB∥A
1
E,且BC∥ED,
∴∠HBC=∠A
1
ED=60°。
∴CH=BCsin60°=为所求。 „„12分
解法二:连结A
1
B。 根据定义,点C到面A
1
ABB
1
的距离,即为三棱锥C-A
1
AB的高h。 „„10分
由V锥C-A<
br>1
AB=V锥A
1
-ABC得12S△AA
1
Bh=12S△
ABCA
1
D,
即 13×2h=13×2×,∴h=为所求。
„„12分
(
99全国)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
1
B
1
C
1
D
1
,点E在棱D
1
D上,截面EAC∥D
1
B,且面EAC与底面
ABCD所成的角为45°,
AB=a
(Ⅰ)求截画EAC的面积;
(Ⅱ)求异面直线A
1
B
1
与AC之间的距离;
(Ⅲ〕求三棱B
1
—EAC的体积。
(99)(1)解:如图,连结DB交AC于O,连结EO。
∵底面ABCD是正方形 ∴DO⊥AC。 又∵ED⊥底面AC,
∴EO⊥AC。
∴∠EOD是面EAC与底面A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分
∴ ∠EOD=45°。 DO=(2)
12
2a,
AC=(2)
12
a, Eo=[(2)
12
a·sec45°]2=a.
故
S
△EAC
=(2)
12
×a
2
2
4分
(II)解:由题设ABCD-A
1
B
1
C
1
D
1
是正四棱柱,得A
1
A⊥底面AC,
A
1
A⊥AC。
又
A
1
A⊥A
1
B
1
,
1
A是异面直线A
1
B
1
与AC间的公垂线。
----6分
∵D
1
B∥面EAC,且面D
1
BD与面EAC交线为EO, ∴
D
1
B∥EO。
又 O是DB的中点,
∴E是D
1
D的中点, D
1
B=2ED=2a。
异面直线A
1
B
1
与AC间的距离为(2)
12
a。
----8分
(III)解法一:如图,连结D
1
B
1
。
∵D
1
D=DB=(2)
12
a,
∴BDD
1
B
1
是正方形。
连结B
1
D交D
1
B于P,交EO于Q。
∵B
1
D⊥D
1
B。 EO∥D
1
B,
∴B
1
D⊥EO
又 AC⊥EO, AC⊥ED,
∴AC⊥面BDD
1
B
1
∴B
1
D⊥AC ∴B
1
D⊥面EAC。
∴B
1
Q是三棱锥B
1
-EAC的高。 ----10分
由DQ=PQ,得B
1
Q=3B
1
D4=3a2。
∴V
B1
-
EAC
=(13)·[(2)
12
a
2
2]·(320=(2)
12
·a
3
4.
所以三棱锥了-EAC的体积是(2)
12
·a
3
4. ----12分 <
br>解法二:连结B
1
O,则VB
1
-EAC=2VA-EOB
1
∵AO⊥面BDD
1
B
1
,
∴AO是三棱锥A-EOB
1
的高,AO=(2)
12
·a2
在正方形BDD
1
B
1
中,E、O分别是D
1
D、DB的中
点(如右图),
则S
△EOB1
=3a
2
4.
∴VB
1
-EAC=2×(130×(3a
2
4)×[(2)
12<
br>a2}=(2)
12
·a
3
4.
所以三棱锥B
1
-EAC的体积是(2)
12
·a
3
4.----12分。 (00广东、全国)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1
D
1
的底面ABCD是
菱形,且∠C
1
CB=∠C1
CD=∠BCD,
(Ⅰ)证明:C
1
C⊥BD;
(Ⅱ)当
CD
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
1
C⊥平面C
1
BD?请给出证
明。
CC
1
(00广东)(Ⅰ)证明:连结
A
1
C
1
、
AC
和
BD
交于
O
,连结
C
1
O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
⊥
BD
,
BC
=
CD
。
又∵∠
BC
C
1=∠
DCC
1
,
C
1
C
=
C
1
C
,
∴
C
1
BCC
1
DC,∴
C
1
B=
C
1
D,
∵
DOOB
∴
C
1
OBD
,
3分
但
ACBD,ACC
1
OO
,∴
BD
平面
AC
1
。
又
C
1
C
平面
AC
1
,∴
C
1
C
BD
。
„„„„6分
(Ⅱ)当
CD
1
时,能使
A
1
C
平面
C
1
BD
。
CC
1
CD
1
,∴
BCCDC
1
C
,又
BCDC
1
CBC
1
CD
,
CC
1
证明一:∵
由此可推得
BDC
1
BC
1
D
。∴三棱锥
C
C
1
BD
是正三棱锥。 „„„„9分
设A
1
C
与
C
1
O
相交于
G
。
∵
A
1
C
1
AC
,且
A
1
C1
:
OC2
:1,
∴
C
1
G
:
GO
=2:1。
又
C
1
O
是正三角形
C
1
BD
的
BD
边上的高和中线,∴点
G
是正三角形
C
1
BD
的中心,
∴
CG
平面
C
1
BD
,即
A
1
C
平面
C
1
BD
。
„„„„12分
证明:由(Ⅰ)知,
BC
平面
AC
1
,
∵
A
1
C
平面
AC
1
,∴
BD
A
1
C
。
„„„„9分
当
CD
1
时,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同
BDA
1
C
的正法可得
BC
1
A
1
C
。
CC
1
又
BD
BC
1
B
,∴
A
1
C
平面
C
1
BD
。
„„„„12分
(00两省一市)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
B
1
C
1
,底面ΔABC中,CA=CB=1,BCA=
90
,棱
AA
1
=2,
M、N分别是
A
1
B
1
、
A
1
A
的中点。
(I)求
BN
的长;
(II)求
cosBA
1
,
CB
1
的值;
(III)求证
A
1
BC
1
M
(00两省一市)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I)解:依题意得B
0, 1, 0
,N
1,
0, 1
,
∴
BN
10
2
01
2
1
0
2
3
——2分
(II)解:依题意得
A
1
1, 0,
2
,B
0, 1, 0
,C
0,
0, 0
,
B
1
0, 1, 2
。
∴
BA
1
1, 1,
2
,
CB
1
0, 1,
2
。
BA
1
CB
1
3
。
BA
1
6
,
CB
1
5
——5分
∴
cos
BA
1
CB
1
BA1
CB
1
BA
1
CB
1
130
——9分
10
11
11
(III)证明:依题意得
C
1
0, 0, 2
,M
, , 2
A
1
B
1, 1,
2
,
C
1
M
, ,
0
,
22
22
∴
A
1
BC
1
M
11
00
,∴
A
1
B C
1
M
——12分
22
(01广东、全国)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S—ABCD
中,
∠
ABC
=90°,
SA
⊥面
ABCD
,
SA=AB
=
BC
=1,
AD
=
(Ⅰ)求四棱锥
S
—ABCD
的体积;
(Ⅱ)求面
SCD
与面
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
01广东)解:(Ⅰ)直角梯形
ABCD
的面积是
M
底面
=
=
1
.
2
1
(BCAD)AB
2
10.53
1
2分
24
1131
∴四棱锥
S—ABCD
的体积是
V
SAM
底面
1
4分
3344
(Ⅱ)延
长
BA、CD
相交于点
E
,连结
SE
,则
SE是所求二面角的棱 6分
∵
AD
∥
BC
,
BC
=2
AD
∴
EA=AB=SA
,∴
SE
⊥
SB
∵
SA
⊥面
ABCD
,得面
SEB
⊥面
EBC
,
EB
是交线.
又
BC
⊥
EB
,∴
B
C
⊥面
SEB
,故
SB
是
SC
在面
SEB
上的射影,∴
CS
⊥
SE
,
所以∠
BSC
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0分
∵
SB
=
SA
2
AB
2
2,
BC1,BCSB
∴tg∠
BSC
=
BC22
,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SB22
(01两省一市)如图,以正四棱锥V-ABCD底面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其中
Ox∥BC,Oy∥AB.E为VC中点,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a,高为h
→→
(Ⅰ)求cos
(Ⅱ)记面BCV为
,面DCV为
,若
BED是二面角
VC
的平面角,求
BED
(01两省一市)
(02全国)如图,正方形
ABCD
、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
ABCD
、
ABEF
互
相垂直。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若
CMBNa
(
0a2
)
(1)求
MN
的长;
(2)
a
为何值时,
MN
的长最小;
(3)当
M
N
的长最小时,求面
MNA
与面
MNB
所成二面角
的大小。
(02全国)解:(1)作MP∥AB交BC于点P,NQ∥AB交BE于点Q,
连接PQ,
依题意可得MP∥NQ,且MP=NQ,即MNQP是平行四边形。
∴MN=PQ由已知,
CM=BN=a,CB=AB=BE=1,
ACBF2
a
CPaBQa
∴即
CPBQ
,
1
2
2
1
2
∴
MNPQ(1CP)
2
BQ
2
(1
a
2
)
2
(
a
2
)
2
(a
2
2
1
)
(0a2)
(2)
22
MN(a
由(1)
所
以,当a
2
2
1
)
22
22
时,MN
22
2
2
即M,N分别移动到AC,BF的中点时,MN的长最小,最小
值为
(3)取MN的中点G,连接AG、BG,
∵AM=AN,BM=BN,∴AG⊥MN,BG⊥MN,∴∠AGB即为二面角α的平面角。
又
AGBG
6
,所以由余弦定理有
4
6
2<
br>6
)()
2
1
1
1
44
。
故所求二面角
arccos()
。
3
3
662
44
(
cos
(02
两省一市)如图,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的底面边
长为
a
,侧棱长为
2a
。
(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A、B、A
1
、C
1
的坐标;
(2)
求AC
1
与侧面ABB
1
A
1
所成的角
(02两省一市)解:(1)如图,以点A为坐标原点O,以AB所在直线为Oy
轴,以
AA
1
A
1
垂直的直线为Ox
1
所在直线为Oz轴,以经过原点
且与平面
ABB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
A(0,0,0),
B(0,a,0),A
1
(0,0,2a),C
1
(
------
------4分
(2)坐标系如上。取
A
1
B
1
的中点
M,于是有
M(0,
A
1
C
1
B
1
CA
B
3a
a,,2a)
22
a
,2a)
,连
AM,MC
1
有
2
MC
1
(
3
a,0,0)
,且
2
AB(0,a,0),AA
1
(0,0,2a)
由
于
MC
1
AA
1
0,MC
1
AA
1
0
所以,
MC
1
面ABB
1
A
1
∴
AC
1
与AM所成的角就是
<
br>AG
1
与侧面ABB
1
A
1
所成的角。
3a
a
a,,2a),AM(0,,2a)
222
a
2
9
A
C
1
AM02a
2
a
2
44
AC1
(
3a
2
a
2
而AC
1
2a
2
3a
44
a
2
3
AM2a
2
a
42
9
2
a
3
cosAC
1
,AM
4
3
2
3aa
2
所以,AC
1
与AM所成的角,即AC
1
与侧面ABB
1
A
1
所成的角为30
0
(02广东)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PB
平面
ABCD
。 (1)若面
PAD
与面
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
60
,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2)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
PAD
与面
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
90
(0
2广东)解(1)∵
PB
平面
ABCD
,∴
BA
是
PA
在面
ABCD
上的射影,∴
PADA
∴
PAB
是面
PAD
与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PAB60
而
PB
是四棱锥
PABCD
的高,PAABtg603a
∴
V
PABCD
13
3
3aa
2
a
33
(2)
证: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
PAD
与
PCD
恒为全等三角形. <
br>作
AEDP
,垂足为
E
,连结
EC
,则
ADECDE
.
∴
AEEC
,
CED90
,
故
CFA
是面
PAD
与面
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
AC
与
DB
相交于点
O
,连结
EO,则
EOAC
.
2
aOAAEADa
2<
/p>
AE
2
EC
2
(2OA)
2
(
AE2OA)(AE2OA)
在△
AEC
中,
cosAEC0<
br>
2
2AEEC
AE
所以,面
PAD
与面
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
90
03年北京
(理)4.已知α,β是平面,m,n是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m⊥α,则n⊥α
C.若m⊥α,m⊥β,则α∥β
B.若m∥α,α∩β=n,则m∥n
D.若m⊥α,
m
,则α⊥β
( )
7.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
A.
2
B.
3
2
C.
23
3
D.
1
2
13.如图,已知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
剩下部分母线长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那么
圆柱被截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
17.(本小题满分15分)
如图,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的底面边长的3,侧棱AA
1
=
33
,
D
2
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BD=BC.
(Ⅰ)求证:直线BC
1
平面AB
1
D;
(Ⅱ)求二面角B
1
—AD—B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C
1
—ABB
1
的体积.
(文)11.已知某球体的体积与其表面积的数值相等,则此球体的半径
为 .
17.(本小题满分15分)
如图,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中,D是BC的中点
,AB=a.
(Ⅰ)求证:直线A
1
D⊥B
1
C
1
;
(Ⅱ)求点D到平面ACC
1
的距离;
(Ⅲ)判断A
1
B与平面ADC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03年广东
9.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2
R
2
B.
R
9
4
2
C.
R
8
3
2
D.
r
3
2
2
1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
2
,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
A.3π B.4π C.
33
D.6π
1
5.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
2
+AC<
br>2
=BC
2
,
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
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相互垂
直,则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正四棱柱ABCD—A
1
B
1<
br>C
1
D
1
,AB=1,AA
1
=2,点E为CC1
中点,点F为BD
1
中点.
(1)证明EF为BD
1
与CC
1
的公垂线;
(2)求点D
1
到面BDE的距离.
03年江苏
7.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连结相邻面的中心,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 )
a
3
A.
3
a
3
B.
4
a
3
C.
6
a
3
D.
12
1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
2
,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
A.3π B.4π C.
33
π D.6π
16.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B=AC,BD=CD,则BC⊥AD. ②若AB=CD,AC=BD,则BC⊥AD.
③若AB⊥AC,BD⊥CD,则BC⊥AD. ④若AB⊥CD,BD⊥AC,则BC⊥AD.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ABC—A
1
B1
C
1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侧棱AA
1=2,D、E
分别是CC
1
与A
1
B的中点,点
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垂心G.
(Ⅰ)求A
1
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求点A
1
到平面AED的距离.
C
1
03年全国
D
(理)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
A
1
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
E
( )
G
C
8
2
9
(A)
2
R
(B)
R
2
(C)
R
2
3
4
B
1
在它
K
(D)
B
3
2
F
A
R
2
16.下
列5个正方体图形中,
l
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
br>出
l
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P P
M
P
N
l
N
N
l l
l
l
N
M
M
M
M
P
N
P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B
1
C
1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90
,侧棱
AA
1
2
,D、
E分别是
CC
1
与
A
1
B
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
(I)求
A
1
B
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
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
(II)求点
A
1
到平面AED的距离
A
1
E
K
A
F
B
D
G
C
B
1
C
1
(结
(文)10.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它的内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为( )
3
R
,该圆柱的全面积
4
5
8
2
9
(A)
2
R
(B)
R
2
(C)
R
2
(D)
R
2
2
3
4
15.在平面几何
里,有勾股定理:“设
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
2
AC
2
BC
2
。”拓展到
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
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
、AC、DADB
两互相垂直,则确结论是:“设三棱锥
ABCD
的三个侧面
ABC
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正四棱柱
ABCDA
1
BC,AB1,AA
1
2
,点E为CC
1
中点,点F为BD
1
点中点。
11
D1
(Ⅰ)证明
EF为BD
1
与CC
1
的公垂线
(Ⅱ)求点
D
1
到面BDE
的距离。
A
D
B
C
E
F
D
C
M
A
B
03年上海
(理)5.在正四棱锥P—ABCD中,若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60°
,则异面直线PA与BC
所成角的大小等于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14.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 ( )
A.α、β都垂直于平面r.
B.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l,m是α内两条直线,且l∥β,m∥β.
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
l∥β,m∥β.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A
1
A⊥
平面ABCD,AB=4,AD=2.若B
1
D⊥BC,直线
B
1
D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30°,求平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br>1
D
1
的体积.
(文)14.在下列条件中,可判断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 ( )
A.α、β都垂直于平面r.
B.α内存在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C.l,m是α内两条直线,且l∥β,m∥β.
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A
1
A⊥平面ABCD,AB=4,AD=2.若B
1D⊥BC,直线
B
1
D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30°,求平行六面体ABC
D—A
1
B
1
C
1
D
1
的体积.
03年天津
(文)10.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连结相邻面的中心,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
a
3
A.
3
a
3
B.
4
a
3
C.
6
a
3
D.
12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正四棱柱ABCD—A
1<
br>B
1
C
1
D
1
.AB=1,AA
1
=2,点E为CC
1
中点,点P为BD
1
中点.
(1)证明EF为BD
1
与CC
1
的公垂线;
D
1
C
1
(2)求点D
1
到面BDE的距离.
A
1
B
1
E
F
D
C
M
A
B
(理)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ABC—A1
B
1
C
1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侧
棱AA
1
=2,D、E
分别是CC
1
与A
1
B的中
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垂心G.
(Ⅰ)求A
1
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求点A
1
到平面AED的距离.
2004高考题分类汇编---立题几何 1.(18江苏).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O是正方形A
1
B
1
C
1D
1
的中心,点P在棱CC
1
上,且CC
1
=4CP.
(Ⅰ)求直线AP与平面BCC
1
B
1
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
角函数值表示);
(Ⅱ)设O点在平面D
1
AP上的射影是H,求证:D
1
H⊥AP;
(Ⅲ)求点P到平面ABD
1
的距离.
D
1
C
1
O
·
A
1
B
1
·
H
P
D
C
A
B
解:(1)连结BP,
AB
平面
BCC
1
B
1
,
AP
与
平面
BCC
1
B
1
所成角就是
APB
,
CC
1
4CP,CC
1
4,CP1
,在
RtP
BC
中,
PCB
为直角,
BC4,CP1
,故
PB<
br>中,
ABP
为直角,在
RtA
BP17
,
ta
nAPB
417
。
17
AP417417
,,
APBarctan
BP1717
即直线AP与平面
BCC
1
B<
br>1
所成角为
arctan
(2)连结
A
1
C
1
,B
1
D
1
,四边形
A
1
B
1
C
1
D
1
是正方形,
D
1
OA1
C
1
,又
AA
1
平面
A
1
B
1
C
1
D
1
,
AA
1
D
1
O
,
AA
1
A
1<
br>C
1
A
1
,
D
1
O
平面A
1
APC
1
,由于
AP
平面
A
1
APC
1
,
D
1
O
AP
,又平面D
1
AP
的斜线
D
1
O
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是
D
1
H
,
D
1
HAP
.
(
3)连结
BC
1
,在平面
BCC
1
B
1
中
,过点P作
PQBC
1
于点Q,AB⊥平面
BCC
1
B<
br>1
,PQ
平面
BCC
1
B
1
,<
br>
PQ⊥AB,
PQ⊥平面
ABC
1
D
1
,PQ就是点P到平面ABD
1
的距离,在
RtC
1
PQ
中,
C
1
QP90,PC
1
Q45
,
PC
1
3,PQ
(2)(浙江省19)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AB=
2
,AF=1,M是线段EF
的中点。(Ⅰ)求证AM∥平面BDE;
(Ⅱ)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
(2) 方法一
解:
(Ⅰ)记AC与BD的交点为O,连接OE,
∵O、M分别是AC、EF的中点,ACEF是矩形,
∴四边形AOEM是平行四边形,
∴AM∥OE。
∵
OE
平面BDE,
AM
平面BDE,
∴AM∥平面BDE。
(Ⅱ)在平面AFD中过A作AS⊥DF于S,连结BS,
∵AB⊥AF, AB⊥AD,
ADAFA,
∴AB⊥平面ADF,
∴AS是BS在平面ADF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BS⊥DF。
∴∠BSA是二面角A—DF—B的平面角。
在RtΔASB中,
AS
3
3
2
,即点P到平面ABD
1
的距离为
2
。
2
2
6
,AB2,
3
∴
tanASB3,ASB60,
∴二面角A—DF—B的大小为60º。
(Ⅲ)设CP=t(0≤t≤2),作PQ⊥AB于Q,则PQ∥AD,
∵PQ⊥AB,PQ⊥AF,
ABAFA
,
∴PQ⊥平面ABF,
QE
平面ABF,∴PQ⊥QF。
在RtΔPQF中,∠FPQ=60º, PF=2PQ。
∵ΔPA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Q
2
(2t).
2
(2t)
2
1
,∴
(2t)
2
12
又∵ΔPAF为直角三角形,∴
PF
2
(2t).
2
所以t=1或t=3(舍去) 即点P是AC的中点。
方法二
(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ACBDN
,连接NE,
则点N、E的坐标分别是(
22
(0,0,1),
,,0)
、
22
∴NE=(
22
,,1)
,
22
又点A、M的坐标分别是
0
)
(
2
,
2
,
、(
22
,,1)
22
∴ AM=(
22
,,1)
22
∴NE=AM且NE与AM不共线,
∴NE∥AM。
又∵
NE
平面BDE,
AM
平面BDE,
∴AM∥平面BDF。
(Ⅱ)∵AF⊥AB,AB⊥AD,AF
ADA,
∴AB⊥平面ADF。
∴
AB(2,0,0)
为平面DAF的法向量。
∵NE·DB=(
22
,,1)
·
(
2,2,0)
=0,
22
22
,,1)
·
(2,2,0)
=0得
22
∴NE·NF=(
NE⊥DB,NE⊥NF,
∴NE为平面BDF的法向量。
∴cos
1
2
∴AB与NE的夹角是60º。
即所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是60º。
(Ⅲ)设P(t,t,0)(0≤t≤
2
)得
PF(2t,2t,1),
∴CD=(
2
,0,0)
又∵PF和CD所成的角是60º。
∴
cos60
(2t)2(2t)(2t)12
22
解得
t
232
或
t
(舍去),
22
即点P是AC的中点。
3.(福建19)
在三棱锥S-ABC中,△
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平面SAC⊥平面ABC,SA=SC=2
3
,M、N
分别为AB、SB
的中点。
(Ⅰ)证明:AC⊥SB;
(Ⅱ)求二面角N-CM-
B的大小;
(Ⅲ)求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
平面,二面
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满分12分。
解法一:(Ⅰ)取AC中点D,连结SD、DB.
∵SA=SC,AB=BC,
∴AC⊥SD且AC⊥BD,
∴AC⊥平面SDB,又SB
平面SDB,
∴AC⊥SB.
(Ⅱ)∵AC⊥平面SDB,AC
平面ABC,
∴平面SDB⊥平面ABC.
过N作NE⊥BD于E,NE⊥平面ABC,过E作EF⊥CM于F,连结NF,
则NF⊥CM.
∴∠NFE为二面角N-CM-B的平面角.
∵平面SAC⊥平面ABC,SD⊥AC,∴SD⊥平面ABC.
又∵NE⊥平面ABC,∴NE∥SD.
∵SN=NB,∴NE=
11
SD
=
22
SA
2
AD
2
=
1
2
1
24
=
2
,且ED=EB.
在正△ABC中,由平几知识可求得EF=<
br>在Rt△NEF中,tan∠NFE=
11
MB=,
42
EN
=2
2
,
EF
∴二面角N-CM-
B的大小是arctan2
2
.
(Ⅲ)在Rt△NEF中,NF=
EFE
N
=
∴S
△CMN
=
22
3
,
2
13
CM·NF=
22
3
,S
△CMB
=
1BM·CM=2
3
.
2
设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为h,
∵
V
B-CMN
=V
N-CMB
,NE⊥平面CMB,∴
11
S
△CMN
·h=S
△CMB
·NE,
33
S
CMB
NE
4242
∴h==.即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为.
33
S
CMN
解法二:(Ⅰ)取AC中点O,连结OS、OB.
∵SA=SC,AB=BC,
∴AC⊥SO且AC⊥BO.
∵平面SAC⊥平面ABC,平面SAC∩平面ABC=AC
∴SO⊥面ABC,∴SO⊥BO.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
A(2,0,0),B(0,2
3
,0),C(-2,0,
0),S(0,0,22
),M(1,
3
,0),N(0,
3
,
2
)
.
∴
AC
=(-4,0,0),
SB
=(0,2
3
,2
2
),
∵
AC
·
SB
=(-4,0,0)
·(0,2
3
,2
2
)=0,
∴AC⊥SB. <
br>(Ⅱ)由(Ⅰ)得
CM
=(3,
3
,0),
00
MN
=(-1,0,
2
).设n=(x,y,z)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
CM
·n=3x+
3
y=0,
则
取z=1,则x=
2
,y=-
6
,
MN
·n=-x+
2
z=0,
∴n=(
2
,-
6
,1),
又
OS
=(0,0,2
2
)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cos(n,
OS
)=
1
.
3
|n||OS|
=
nOS
∴二面角N-CM-
B的大小为arccos
1
.
3
(Ⅲ)由(Ⅰ)(Ⅱ)得
MB=(-1,
3
,0),n=(
2
,-
6
,1)为平面C
MN的一个法向量,
∴点B到平面CMN的距离d=
|n·MB|
42
=.
3
|n|
4.(湖北18)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点E是棱BC的中点
,点F 是棱CD上的动
点。
(Ⅰ)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
1
E⊥平面AB
1
F;
(Ⅱ)当D
1
E⊥平面AB
1
F时,求二面角C
1
―EF―
A的大小(结果用
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4)解法一:(Ⅰ)连结A
1
B,则A
1
B是D
1
E在面ABE
1
A
1
风的射影。
∵AB
1
⊥A
1
B,∴D
1
E⊥AB
1。
。
于是D
1
E⊥平面AB
1F
D
1
E⊥AF。
连接DE,则DE是D
1
ED 底面ABCD内的射影。
∴D
1
E⊥AF
DE⊥AF。
∵ABCD是正方形,E是BC的中点,
∴当且仅当F是CD的中点时,DE⊥AF,
既当点F是CD的中点时,D
1
F⊥平面AB
1
F。„„6分
(Ⅱ)当D
1
E⊥平面AB
1
F时,由(Ⅰ)知点F是CD的中点。
又已知点E是BC的中点,连结EF,则EF∥BD。连接AC;
设AC与E
F交于点H,则CH⊥EF。连结C
1
H,则CH是C
1
H在底面ABCD内
的射影。
∴C
1
H⊥EF,既∠C
1
HC上二面角C
1<
br>-EF-C的平面角。
在Rt△C
1
CH中,∵C
1
C=1
,CH=
1
2
,AC=。
4
4
∴
tanC1
HC
C
1
C
1
22
。
CH
2
4
∴∠C
1
HC=
arctan22
,从而AHC
1
arctan22
。
故二面角C
1
-EF-A的大小为
arctan22
。
解法二:以A为坐标标原点,建立如图所未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Ⅰ)设DF=
x
,则A(0,0,0),B(1,0,0),D(0,1,0) <
br>A
1
(0,0,1),B
1
(1,0,1)D
1
(0
,1,1),E
1,
1
,0
,F
(
x
,1,0)
2
∴
D
1
E
1,
1
,
AF(x,1
,0)
。
,1
,
A
1
B
(1,0
,1)
2
1
0
。
2
于是D
1
E⊥平面
AB
1
FD
1
E,AFD
1
EA
F0x
既
x
1
。故当点F是CD的中点时,D
1
E
⊥平面AB
1
F。
2
(Ⅱ)当
1
E⊥平面AB
1
F时,F是CD的中点。又E是BC的中点,连接EF,则EF∥BD。连接AC,
设AC与E
F交于点H,则AH⊥EF。连接C
1
H,则CH是C
1
H在底面ABCD内
的射影。
∴C
1
H⊥EF,既∠AHC
1
是二面角C
1<
br>-EF-A的平面角。
∵C1(1,1,1),H
,,0
,
AB1FD1E,AFD1EAF0x
33
44
1
0
。
2
∴
11<
br>
HC
1
,,1
44
HAHC
1
|HA||HC
1
|
,<
br>
33
HA
,,0
。
44
∴
cosAHC
1
=
1
。
99
3
88
1<
br>
3
1
3
3
8
既∠
AHC
1
=
arccos
arccos.
故二面角C
1
-EF-A的大小为
arccos
1
。
3
5(重庆19)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
PA底面ABCD,AEPD,EFCD,AMEF
(1)
(2)
6.(湖南19)
证明MF是异面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
若
PA3AB
,求直线AC与平面EAM所成角的正弦值。
P
E
F
A
M
B C
D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中,
ABC60,PAACa,PBPD
点E在PD上,且PE:E
D= 2: 1.
(Ⅰ)证明 PA⊥平面ABCD;
(Ⅱ)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2a,
(6) (Ⅰ)证明 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 ∠ABC=60º,
所以AB=AD=AC=a.
在△PAB中,由
PA
2
AB
2
2a
2
PB
2
知PA⊥AB.
同理, PA⊥AD,所以PA⊥平面ABCD.
(Ⅱ)解:作EG∥PA交AD于G,由PA⊥平面ABCD
知EG⊥平面ABCD.
作GH⊥AC于H,连结EH,则EH⊥AC.
∠EHG为二面角θ的平面角.
又PE:ED=2:1
所以
EG
123
a,AGa,GHAGsin60a,
333
EG3
,
30.
GH3
从而
tan
(Ⅲ)解法一 以A为坐标原点
,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A点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
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A(0,0,0),B(
3131
a,a,0)
,C(a,a,0),
2222
21
a,a).
33
D(0,a,0),P(0,0,a), E(0,
所以
AE(0,
2131
a,a),AC(a,a,0),
3322
31
a,a,a),
22
AP(0,0,a
),PC(
BP(
31
a,a,a)
22
31a
,a
,a
),
其中0<λ<1,则
22
设点F是棱PC上的点,
PF
PC(
BF
BPPF(
3131
a,a,a)(a
,a
,
a
)
2222
=
(
3
1
a(
1),a(1
),a(1
).
22
令
BF
1
AC
2
AE
得
33
a(
1)a
1
1
1
,
22
1124
a(1
)a
1
a
2
,
即
1
1
2
2233
11
a(1
)a
2
.
1
2
.
33
113
解
得
,
1
,
2
.
222
113
即
时,
BFACAE.
共面.
22
2
又BF
平面AEC,所以当F是棱PC的时,BF∥平面AEC.
解法二
当F是棱PC的中点时,BF∥平面AEC.证明如下.
证法一
取PE的中点M,连结FM,则FM∥CE. ①
1
PEED,
知E是MD的中点.
2
连接BM、BD,设BD
AC=O,则O为BD的中点。
由
EM
所以BM∥OE。 ②
由①、②知,平面BFM∥平面AEC.
证法二
11
CPAD(CDDP)
22
1313
=
ADCDDEAD(ADAC)(AEAD)
2222
31
=
AEAC.
22
因为
BFBC
所以
BF
、
AE
、
AC
共面。
又BF
平面AEC,从而BF∥平面AEC。
7(广东18)
如图,在长方体
ABCDA
已知
AB4,AD3,AA
E,F
分别是线段
AB,BC
1
BC
11
D
1
中,1
2
,
上的点,且
EBFB1
(I)求二面角
CEDC
1
的正切值
A
1
D
F
A
E
B
D
1
C
1
B
1
C
(II)求直线
EC
1
与
FD
1
所成角的余弦值
18.解:(I)以A为原点,
A
B,AD,AA
1
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有
D(0,3,0)、D
1
(0,3,2)、E(3,0,0)、F(4,1,0)、C
1
(4,3,2)
于是,
DE(3,3,0),EC
1
(
1,3,2),FD
1
(4,2,2)
设向量
n(x,y,z)
与平面C
1
DE垂直,则有
n
DE
1
3x3y0
<
br>xyz
x3y2z0
2
nEC
1
zzz
n(,,z)(1,1,2),其中z0
222
取n
0
(1,1,2),则n
0
是一个与平面C
1<
br>DE垂直的向量,
向量AA
1
(0,0,2)与平面CDE垂直,
n
0
与AA
1
所成的角
为二面角CDEC
1
的平面角
cos
tan
n
0
AA
1
|n
0
||AA
1
|
2
2
101022
11400
4
6
3
(II)设EC
1
与FD
1
所成角为β,则
cos
EC
1
FD
1
|EC
1
||F
D
1
|
1(4)3222
1
2
3
2
2
2
(4)
2
2
2
2
2
21
14
7(天津19)
如图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
PD
底面ABC
D,
PDDC
,E是
PC的中点,作
EFPB
交PB于点F。
(I)证明
PA∥
平面
EDB
;
P
(II)证明
PB
平面EFD;
(III)求二面角
C-PB-D
的大小。
F
E
D
C
(19)本小题考查直线一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
空间想象能力和
推理论证能力。
方法一:
(I)
证明:连结AC,AC交BD于O。连结EO。
P
F
E
C
D
O
底面ABCD是正方形,
点O是AC的中点
B
A<
br>在
PAC
中,EO是中位线,
PA∥EO
。
而
EO
平面EDB且
PA
平面EDB,
所以,
PA∥
平面EDB。
。。。。。。。。。。。。。。。。。。。。。。。。。。。。3分
(II)证明:
PD
底在ABCD且
DC
底面ABCD,
PDDC.
DEPC
①
同样由
PD
底面ABCD,得
PDBC.
底面ABCD是正方形,有
DCBC,BC
平面PDC
而
DE
平面PDC,
BCDE.
②
。。。。。。。。。。。。。。。。。。。。。。。。。。。。。6
分
由①和②推得
DE
平面PBC
而
PB
平面PBC,
DEPB
又
EFP
B
且
DEEFE
,所以
PB
平面EFD
。。。。。。。。。。。。。。。。。。。。。。。。。。。。。8分
(III)解:由(II)知,
PBDF
,故
EFD
是二面角
CPBD
的平面角
由(II)知,
DEEF,PDDB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则
PDDCa,BD2a,
PBPD
2
BD
2
3a
PCPD
2
DC
2
2a
DE
12
PCa.
22<
/p>
在
RtPDB
中,
DF
.2a6
。。。。。。。。。。。。。。。。。。。。。。。10分
a
。
PB3
3a
在
RtEFD
中,
2a
DE3<
br>
sinEFD
2
,EFD
DF23
6a
3
所以,二面角
CPBD
的大小为
.
3
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为坐标原点。设
DCa.
z
(I)证明:连结AC,AC交BD于G。连结EG。
aa
依题意得
A(a,0,0),P(0,0,a),E(0,,)
22
底面ABCD是正方形,
G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
aa
故点G的坐标为
(,,0)
且
22
aa
PA(a,0,a),EG(,0,).
x
22
PA2EG
。这表明
PA∥EG
。
P
F
E
D
G
A
B
C
y
而
EG
平面EDB且
PA
平面EDB,
PA∥
平面EDB。
aa
(II)证明:依题意得
B
(a,a,0),PB(a,a,a)
。又
DE(0,,),
故
22
a
2
a
2
00
22
PBDE
由已知
EFPB
,且
EF
DEE,
所以
PB
平面EFD。
(III)
解:设点F的坐标为
(x
0
,y
0
,z
0
),PF
PB,
则
(x
0
,y
0
,z
0
a)
(a,a,a)
从而
x
0
a,y
0
a,z
0
(1
)a.
所以
aa11
FE(x<
br>0
,y
0
,z
0
)(
a,(<
br>
)a,(
)a).
2222
由条件
EFPB
知,
0,
即
222
a(
)a(
)a0,
解得
1
2
1
2
1
。
3
aa2a
点F的坐标为
(,,),
且
3
33
aaa
aa2a
FE(,,),FD
(,,).
366333
a
2
a
2
2a
2
0.
333
即
P
BFD
,故
EFD
是二面角
CPBD
的平面角。
a
2
a
2
a
2
a
2
,
且
91896
a
2
a
2
a
2
6
|FE|a,
936366
222
aa4a6
|FD|a,
9993
cosEFD
|FE||
FD|
a
2
6
66
a.a
63
1
.
2
EFD
3
所以,二面角
CPBD
的大小为
.
3
8.(上海21)
如图,P-ABC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三棱锥,D、E、F分别为棱长PA、PB、PC上的点,
截面DEF
∥底面ABC, 且棱台DEF-ABC与棱锥P-
ABC的棱长和相等.(棱长和是指多面体中所有棱的长度之和)
(1)
证明:P-ABC为正四面体;
(2) 若PD=
1
PA, 求二面角D-BC-
A的
2
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3) 设棱台DEF-
ABC的体积为V, 是
否存在体积为V且各棱长均相等的直
平行六面体,使得它与棱台DEF-ABC
有相同的棱长和?
若存在,请具体构造出这
六面体,并给出证
样的一个直平行
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证明】(1)
∵棱台DEF-ABC与棱锥P-ABC的棱长和相等,
∴DE+EF+FD=PD+OE+PF.
又∵截面DEF∥底面ABC,
∴DE=EF=FD=PD=OE=PF,∠DPE=∠EPF=∠FPD=60°,
∴P-ABC是正四面体.
【解】(2)取BC的中点M,连拉PM,.
∵BC⊥PM,BC⊥AM, ∴BC⊥平面PAM,BC⊥DM,
则∠DMA为二面角D-
BC-A的平面角.
由(1)知,P-ABC的各棱长均为1,
∴PM=AM=
3
,由D是PA的中点,得
2
AD33
,∴∠DMA=arcsin.
AM33
sin∠DMA=
(3)存在满足条件的直平行六面体.
棱台DEF-
ABC的棱长和为定值6,体积为V.
1
,底面相邻两边夹角为α,
2
1
则该六面体棱长和为6, 体积为sinα=V.
8
设直平行六面体的棱长均为
∵正四面体P-
ABC的体积是
22
,∴0
故构造棱长均为
1
,底面相邻两边夹角为arcsim(8V)的直平行六面
体即满足要求.
2
9.(北京16)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
B
1
C
1
中,AB=3,AA
1
=4,M为AA<
br>1
的中点,P是BC上一点,且由P沿棱
柱侧面经过棱CC
1
到M的最
短路线长为
29
,设这条最短路线
与CC
1
的交点为N,求:
(I)该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对角线长;
(II)PC和NC的长;
(III)平面NMP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用
反三角函数表示)。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棱住等基本
知识,考查空间想象
能力、罗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I)正三棱柱ABC-A
1
B
1<
br>C
1
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为
9,宽为4的矩形,其对角线长为
9497
。
(II)如图1,将侧面BB
1
C
1C绕棱CC
1
旋转120°使其与侧面AA
1
C
1
C在
同一平面上,点P运动到
点P
1
的位置,连接MP
1
,则MP
1
就是由点P沿棱柱侧面经过棱CC
1
到点M的最短路线。
22
设PC=x,则P
1
C=x在Rt△MAP
1
中,由匀股定理得(3+x)+
2=29,
求得x=2.
∴PC=P
1
C=2.
∵
22
NC
P
1
C
2
,
MAP
1
A5
4
5
∴NC=
(III)
如图2,连接PP
1
,则PP
1
就是平面NMP与平面ABC
的交线
,作NH⊥PP
1
于H,又CC
1
⊥平面ABC,连结CH,由三垂线
定理得,CH⊥PP
1
.
∴∠NHC就是平面NMP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锐角).
在Rt△PHC中,
∵∠PCH=
∴CH=
1
∠PCP
1
=60°,
2
PC
=1
2
4
NC
5
4
在R
t△NCH中,tg∠NHC=
,
CH15
故平面NMP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arctg
4
.
5
2005年全国及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全国卷Ⅰ)(2)一个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截球所得
的圆面面积为
,则球的表面积为
(A)
82
(B)
8
(C)
42
(D)
4
正
该
(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
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
方形,且
ADE、BCF
均为正三角形,EF∥AB,
EF=2,则
多面体的体积为
(A)
2
3
4
3
(B)
(D)
3
3
3
2
(C
)
(11)过三棱柱任意两个顶点的直线共15条,其中异面直线有
(A)18对 (B)24对 (C)30对
'
'
(D)36对
(16)在正方形
ABCDA
'
B'
C
'
D
'
中,过对角线
BD
的一个平面交<
br>AA
于E,交
CC
'
于F,则
①
四边形
BFDE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
四边形
BFDE
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
四边形
BFDE
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
四边形
BFD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
BBD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18)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
br>''
'
'
'
1
DAB90
,PA<
br>底面ABCD,且PA=AD=DC=AB=1,M
2
是PB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面PCD;
(Ⅱ)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全国卷Ⅱ)2.正方体ABCD—A1
B
1
C
1
D
1
中,P、Q、R分别是AB、
AD、B
1
C
1
的中点。那么,正
方体的过P、Q、R的截面图形是
(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12.将半径都为1的4个铅球完全装人形状为正四面体的容品里,这个正四面体的高最小值为
( )
2626
A.
326
B.
2
C.
4
D.
4326
33
3
3
16.下面是关于三棱锥的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的面积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且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其中,
真命题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PD,E、F分别为CD、
PB的中点.
(Ⅰ)求证:EF⊥平面PAB;
(Ⅱ)设AB=
2
BC,求AC与平面AEF所成的角的大小.
(全国卷Ⅲ)(4)设三棱柱ABC-A
1
B<
br>1
C
1
的体积为V,P、Q分别是侧棱AA
1
、CC
1
上的点,且PA=QC
1
,
则四棱锥B-APQC的体积为
(A)
V
(B)
V
(C)
V
(D)
V
(11)不共面的四个定点
到平面
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平面
共有
(A)3个
(B)4个 (C)6个 (D)7个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四棱锥V-
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
V
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Ⅰ)证明AB⊥平面VAD.
D
(Ⅱ)求面VAD与面VD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A
B
(北京卷)(6)在正四面体P-ABC中,D,E,
AB,
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BC平面PDF
(B)DF⊥平面PA E
(C)平面PDF⊥平面ABC (D)平面PAE⊥平面
ABC
(16)如图, 在直四棱柱ABCD-A
1
B
1
C
1
D
1
中,AB
AD=2,DC=2
3
,AA
1
=
3
,AD⊥DC,AC⊥
垂足未E,
(I)求证:BD⊥A
1
C;
(II)求二面角A
1
-BD-C
1
的大小;
(III)求异面直线 AD与
BC
1
所成角的大小.
(上海卷)11、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
1
6
1
4
1
3
1
2
VAD是正
C
F分别是
=
BD,
2
,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a,
4a,5a(a0)
。用
a
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全
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
a
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__。
17
、(本题满分12分)已知直四棱柱
ABCDA
1
B
1
C
1
D
1
中,
AA
1
2
,底面ABCD是直角梯<
br>形,A是直角,AB||CD,AB=4,AD=2,DC=1,求异面直线
BC
1与DC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
三角函数值表示)
(天津卷)(4)设
、、
、
为平面,
m、n、l
为直线,则
m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
l,ml
(B)
m,
,
(C)
,
,m
(19)(本小题满分12分)
(D)
n
,n
,m
如图,在斜三
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侧面
B<
br>1
BCC
1
A
1
ABA
1
AC,AB
AC,A
1
AA
1
Ba
,
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
为
120
,E、F分别是棱
B
1
C
1
、
A
1
A
的中
点
(Ⅰ)求
A
1
A
与底面ABC所成的角
(Ⅱ)证明
A
1
E
∥平面
B
1
FC
(Ⅲ)求经过
A
1
、A、B、C
四点的球的体积
(福建卷)4.已知直线m、n与平面
,
,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
m
,n
,则mn;
②若
m
,n
,则nm;
③若m
,m
,则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8.如图,长方体AB
CD—A
1
B
1
C
1
D
1
中,AA
1
=AB=2,
AD=1,点E、F、G分别是DD
1
、AB、CC
1
的中
点,则异面直线A
1
E与GF所成的角是( )
A.
arccos
15
5
D.3
(
)
C.
arccos
10
5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
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
且BF⊥平面ACE.
(Ⅰ)求证AE⊥平面BCE;
(Ⅱ)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
(Ⅲ)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
4
D.
2
B.
(广东卷)(4)已知高为3的直棱锥
ABCA'B'C'
的底面是边长
为1的正三角(如图1所示),
则三棱锥
B'ABC
的体积为
A'
C'
(A)
11
33
(B)(C)(D)
42
64
B'
(7)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
m
、l
、
n
和平面
、
的四
个命题:
①若
m
,
l
A
,点
A
m
,则
l
与
m
不共面;
②若
m
、l
是异面直线,
l
,
m
,且
nl
,
nm
,则
n
;
③若
l
,
m
,
,则
lm
;
④若
l
,
m
,lm
点
A
,
l
,
m
,则
.
其中为假命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本小题共14分)
如图3所示,在
四面体
PABC
中,已知
PABC6
,
PCAB10,
AC8
,
A
B
图1
C
P
PB2
34
.F是线段PB上一点,
15
34
,点E在线段AB上,且
EF
PB
.
17
(Ⅰ)证明:
PB
平面CEF;
CF
E
A
F
B
(Ⅱ)求二面角B-CE-F的大小.
(湖北卷)10.如图,在三棱柱ABC—A′B′C′
点E、F、H、
K分别为AC′、CB′、A′B、B′
的中点,G为△ABC的重心.
从K、H、G、B′中取一点作为P, 使
棱柱恰有2条棱与平面PEF平行,则P为
( )
A.K B.H C.G D.B′
12.以平行六面体ABCD—A′B′
C′D′的任意三个顶点为顶点作
形,从中随机取出两个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共面的概率p为
( )
A.
C
中,
C′
得该
三角
367
385
B.
37619218
C. D.
385385385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AB=
3
,
BC=1,PA=2,E为PD的中点.
(Ⅰ)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离.
(湖
南卷)5.如图,正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的棱长为1,O是底面
A
1
B
1
C
1
D
1
的中心,则O到平面AB C
1
D
1
的距离为 (
)
A.
3
1
B.
2
C.
2
D.
2
2
42
17.(本题满分12分)
如图1
,已知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
3
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
1
折成直二面角,如图2.
(Ⅰ)证明:AC⊥BO
1
;
(Ⅱ)求二面角O-AC-O
1
的大小.
图1 图2
(江苏卷)4、在正三棱柱
AB
CA
1
B
1
C
1
中,若AB=2,则点A到平面
A
1
BC
的距离为( )
A.
3333
B. C. D.
3
424
8、设
,
,
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
l,m
,n
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
,
,则
||
;②若
m
,
n
,
m||
,
n||
,则
||
;③若
||
,
l
,则
l||
;
④若
l
,
m
,
<
br>
n
,
l||
,则
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2、四棱锥的8条棱代表8种不同的化工产品,有
公共点的两条棱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一仓库是
危险的,没有公共顶点的两条棱所代表的化工产品放在同
一仓库是安全的,现打算用编号为①、②、
③、④的4个仓库存放这8种化工产品,那么安全存放的不同
方法种数为( )
A.96 B.48
C.24 D.0
21、(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6分,第二
、第三小问满
S
分各4分)如图,在五棱锥S—ABCDE中,SA⊥底面
ABCDE
,SA=AB=AE=2,
BCDE3
,
A
E
BAEBC
DCDE120
。
(1)求异面直线CD与SB所成的角(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B
D
C
(2)证明:BC⊥平面SAB;
(3)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二面角B—SC—D的大小。(本小问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江西卷)9.矩形ABCD中,AB=4,B
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
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
A.
125125
B.
129
C.
125
6
D.
125
3
15.如图,在直
三棱柱ABC—A
1
B
1
C
1
中,
AB=BC=
2
,BB
1
=2,
ABC90
,
E、F分别为AA
1
、C
1
B
1
的中点,沿棱柱的
表面从E
到F两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
B
1
C
1
D
1
,中,AD=AA
1
=1,AB=2,点
E
AD上移动.
(1)证明:D
1
E⊥A
1
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
1
的距离;
(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1
—EC—D的大小为
在棱
.
4
(辽宁卷)4.已知m、
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
个命
题:①
若
m
,m
,则
;
②若
,
,则
;
③若
m
,n
,mn,则
;
④若m、n是异面直线,
m
,m
,n
,n
,则
其中真命题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D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
A、B、M是顶点,那么点M到截面ABCD的距离是 .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三棱锥P—ABC中,E、F分别是AC、AB的中点,
△ABC,△PEF都是正三角形,PF⊥AB.
(Ⅰ)证明PC⊥平面PAB;
(Ⅱ)求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Ⅲ)若点P、A、B、C在一个表面积为12π的
球面上,求△ABC的边长.
(浙江卷)6.设
、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m为
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m
,有如下
的两
个命题:
①若
∥
,则l∥m;②若l⊥m,则
⊥
.
那么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12.设M、N是直角梯形ABCD两腰的中点,DE⊥AB于E(如图).现将△ADE沿DE折起,
使二面
角A-DE-B为45°,此时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恰为点B,则M、N的连线与AE所
成角的大
D
小等于_________.
C
M
N
E
AB
18.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AB⊥BC,AB=BC=k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
⊥底面ABC.
(Ⅰ)当k=
1
时,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2
(Ⅱ) 当k取何值时,O在平面PBC内的射影恰好为△PBC的重心?
P
A
O
D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