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巡山小妖精
81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感悟随笔-利物浦大学排名


整理与复习(一)
主备人:柏山小学 赖耿民

教学内容:
课文第33—35页“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3单元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有序
的梳理能力 。
2.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3.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感,让他们
感到数学有趣、有 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回答问题。

认真观察各图,说一说,回答问题。
1、(第一幅图是小朋友们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分别说说各种物品的标价是多少?
小明买一 包饼干和一瓶罐头需要多少钱?小红有10元钱,她四样东西都想买,钱够
吗?小兰有5元钱,她能买些 什么?
2、(第二幅图是电影院的场景)
影院(音乐厅)一共可坐多少人?咱们班的同学至少要多少排才够座位?
每张票15元,咱们班一共要花多少钱?
3、(第三幅图是房间内的情境图)学生先叙述房间 内物品的特点。分别说说平移、旋转、
和轴对称图形 。小组总结汇报有关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平移现象有:拉窗帘、汽车(火车)行驶、空中缆车、升旗、拨算盘珠、……;物体
旋转现象有:转动 的风车、开关水龙头、飞机螺旋桨、拧螺丝、转动的车轮、钟表指
针、风扇转动、齿轮转动、方向盘转动 ……
二、回忆旧知,形成体系。

学生看图“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说说自己在前面几个单元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1、课前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交流第一单元的知识)
2、展示特色作业
投影展示优秀作业,主 要欣赏美丽的图案,并且在欣赏的同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
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是由基本图形通 过旋转、平移而得到的。
(汇报交流第二单元的内容)
3、第三单元内容总结
我们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法,下面这些题你们能做吗?试试看,(巩固练习)
三、
用旧知,解决问题。

乘法、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34页第6 、7题,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内选最有价值的一个共同解决,
完成后交流并汇报。
2、本35页第8、9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旅游中的数学
主备人:柏山小学 赖耿民
教学内容:
课文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系列“旅游中的数学”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并学会依靠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
3、让学生在中活动中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是,学生能选择比较合理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师生傾情交谈,引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去过哪儿旅游吗?你们是怎么去的?
让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去过什么地方?怎么去的?是跟旅行社去还是自己去的?
2、教师:如果你们是自己家里一起去的,那旅游前你们要做写什么准备工作呢?
了解所要去的城市的介绍,有些什么景点;买火车票、买飞机票……。
3、教师:买票的话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呢? 票价及时刻表等。
二、解决租车问题:
1、小组进行合作讨论,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
教师:方案很多,可是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方案比较省钱?
最省钱的策略就是车的座位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
所以,要租1辆18座大车,2辆12座中巴,是花钱最少的。


三、解决在快餐店吃饭问题:
1、教师:平时如果家里没煮饭,爸爸、妈妈 会带同学出去吃饭。有时会去快餐店吃饭,下面
就有一家快餐店的菜单。
2、说说各种菜的价格。
3、教师:你们家出去吃饭,点菜时,你们爸妈会怎么想的?
每个同学根据家里人的喜好选择饭菜,并准确计算吃家钱。
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一起帮他验算,看看他算的对不对。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四 面 积
(一)什么是面积
主备人:洪德小学 黄阿财
教学内容

第6册数学P39 四 面积 ------------1、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
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周长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
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 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
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 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
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 ,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
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质疑: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小结: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 面积。根据我们刚才比较
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 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面积。)


二、活动二:
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 :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
好办法?动手试试吧! 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 用硬币摆、
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 br>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
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
教材第44页 第1,2,3,4题。

六、教学反思:









(二)量一量
主备人:
洪德小学 黄阿财
教学内容

第6册数学P42 四 面积 ------------2、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 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
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
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
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
引 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
要认识不同的面 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1 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人一张统一大小
的邮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面积单位

1.请同学们在邮票的背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这张邮票的面积是几个格子。
2.请同学们在 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的邮票大小,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格子多,有的同学的
格子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呢?
3.小结: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
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测量它的边长。
小结: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或者1cm2。


( 2 )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体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邮票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4)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选择身边一个较小的物体测量它一个面的面积。
2.认识平方分米
(1)边长是1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 或1dm2)
(2)在你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3)用1平方分米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4)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小结:如果用平方分米测量教室地面 的面积你觉得好不好?测量更大的面积可以用更大
的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米
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认识平方米。
(1)思考题
A.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怎么书写?
B.举例或表演说明1平方米有多大?
C.测量哪些面积时可以用平方米做单位?
(2)学生汇报
(3)估计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估计教室的黑板、地面、前面的墙和侧面的墙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巩固面积单位
P
44------1、2、3、4
四、教学反思:








摆 一 摆
主备人:奕聪小学 黄月娥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46页的“摆一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理解算理。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
性。
4、在教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探索
中体验 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 方形面积公式
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制作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直尺、
卷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提问题 ----激发情趣

师说:
今天老师在路上看见熊家三兄妹正在绿化它们的家园。有青 青的草地,五颜六色
的花 ,非常漂亮。我们听它们正在说话呢。
熊妹妹说:“我绿化的比你们的多。”
熊弟弟说:“不对,不对,我的才比你们的大。”
熊哥哥:“你们说的都不对。”
教师说:它们为谁的面积多而争起来,到底是谁的面积大呢?你们有办法?
二、
组织活动,建构新知

三、
活动一:观察图形,进行估计--- 增强估计意识

出示第45页的三个长方形。
让学生估计三个图形的面积,并把学生估计的数量板书在黑板的角落。同时要学生记录估计
的数量。
四、
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谁绿化的面积大

五、
分工合作,测量出面积


学生分工操作并完成第48页的统计表
六、
汇报结果,完成黑板的统计表

测量的结果与黑板的估计数比较,谁估计的较准确。
七、
展示方法,发现方法

学生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操作的方法。
并利用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归纳出计算长工方形的面积的方法。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 操作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长
方形的面积=长×宽。
八、
活动三:分组验证,确定计算方法

1、各组进行验证
师:先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再用以前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交流验证结果。
2、学生自己 动手画一个长宽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再进行验证。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师生
共同确定计算方法,并板书。
3、回顾这个方法是怎样找到的?
师说:你们说得真好,“操作、观察、发现、验证”这种学 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
帮助,希望大家学新本领时常想一想这种方法。
九、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 第46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2、 帮熊家解决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1) 熊爸爸说:“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
(长5米,宽3米)
(2) 熊妈妈说:你们太棒了,我正想买一块桌布,可我不知该买多大,帮我算算吧。
(长1 5分米,宽10分米。
(3) 熊妹妹说:椅子的坐板面有多大吗?(边长是40米)
学生汇报
有少数同学做的是:40×4=160(平方厘米)
大多数同学做的是:40×40=16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正方形面积的正确的计算方法。
十、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十一、
实践活动——实践测量,巩固深化

测量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和下方形的面积。比如黑板的面、门等。
学生动手操作
十二、
小结:

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如何?
十三、
反思



铺 地 面
主备人:奕聪小学 黄月娥
教学内容:
第50页 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
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 面积是25平方
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 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
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 ,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 方形预测出需要
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 25平方厘米的正方
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 与1平方厘米的换
算关系。
1、
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 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
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
一会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3、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都能比划出。但是碰上不同单位的数,学生
换算已经全乱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这个,教师应多加
训练。< br>


初中寒假日记300字-大杨树


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师徒结对小结


自贡人事网-班级文明公约


心情好心情坏-蚯蚓的资料


预防医学就业前景-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白蚁防治方法-东南大学分数线


汇报的格式-国庆节古诗


春节菜单-制度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