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表格式

温柔似野鬼°
644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基层政法干警-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第 一 单元 第 1 课
课题 位置与方向 课型 新授课 几课时完成 4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 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
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 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 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
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 些词语
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
相关的主题图。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明确它
们的位置关系。学会制作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了解制图的规定。
能力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方位。
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明确它们的
位置关系。学会制作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了解制图的规定。通过现实的 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方位。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
入新课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出示主题图,引
导观察。
老师这里有一张照
片,咱们一起来看
看。(出示主题图)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
吗?
这些建筑物你认识
吗?谁来给我们介
绍一下?
学生
1、观察教师出示的
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回答
教师的提问。
在教师引导下说出
建筑物的名称。


复习有关方
位的知识,为
建立新的方
位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的
多种描述让
他们感受到
以前学习的
方位的词在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实践活动
认识方向






























如 果你就站在人民英
雄纪念碑那里,你能
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他
建筑的位置吗?(注
意引导学生说明自己
是怎么站的?以及学
生是否还有不同的站
法)
2、引入新课。
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
有点不明白,天安门
城楼一会在你的右
边,
一 会在他的左边,一
会又在她的后面……
看来用前后左右叙述
物体的方位有时候还
不是很方便,今天我
们要来学习一组新的
方位词——东、南、
西、北。

1、教学例1
同学们就让我们到操
场上去认识这四个方
向吧。
(1)每天早上,太阳
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落下的又是什么
方向? (2)请大家都面向东
方,用手指一指东方
在哪里?再用手指一
指西方在哪里?( 学
生在指方向时,位置
不要变动,始终面向
东方站立)
①我们已经认识了两
个方向了,下面请大
家伸出左手,指一指
你的左边,谁知道我
们指的这边是什 么方
向?
②我们再来指指右





2、明确学习内容
















1、学习例1。
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
操场。

(1)太阳升起的方向
是东方。太阳从西边
落下。指出太阳落下
的方向。
(2)在教师的引导下
面向东方站立。自己
动手分别指出东方和
西方。



①在教师的引导下用
手指左边。




②这边是南。
面对物体方
位的时候的
不便,为新知< br>的引入制造
认识上的冲
突,激发起学
生学习的兴
趣。





引导学生主
动的观察,得
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
系。通过小游
戏进行巩固。



在现实 的情
境中认识方
向,体会数学
余生活的联
系,并且充分
借助学生已< br>有知识经验
加以认识,丰
富学生的感
性经验。














































三 、学习效
果测




边,这是什么方向?
(3)学习的大门在校园的什么方向?校园
的北面有什么建筑?
其余方向又有什么
呢?
2、游戏。
下面老师要和大家一
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口令,指方向。(开
始可随意发口令,后
反复发相对方向的口
令)
3、教学例2
(1)下面小组合作,
根据刚才的观察完成
一张校园示意图。
给每个小组发放示意
图,巡视学生完成的
情况。
(2)各小组展示示意图,并做一做介绍。
(学生介绍过程中,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
清自己小组是怎样确
定的方向)
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
画示意图的原则重新
画出校园示意图。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用方向标表
明方向,通常只标记
“北”。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6页第1、2题。(教
室里的方向可能跟实
际的方向 有所差别,
可以看作近似方位)
2、引导完成教材第7
页第4题。
组织集体订正。
(3)分别说出学校各
个方向的建筑物或其
他的物体。



2、玩游戏。
原地站立不动,听教
师口令后用手指出相
应的方向。



3、学习例2。
(1)小组合作完成示
意图。
既要写出建筑物的名
称,还要标明方向。


(2)展示自己小组的
合作成果。
倾听教师的说明,明
确绘制的原则。


重新绘制校园示意
图。


交流展示。



1、完成教材第6页第
1、2题。
按题目的要求互相说
一说。

2、完成教材第7页第
4题。
自行填写,集体订正。
熟悉的环境
加深对方位
的认识。



在肢体活动
的参与下体
会到东、南、
西、北的相对
位置关系。


在活动中充
分展现学生
的自主性。




通过把学生
制作的主题
图进行展示、
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绘图
之前确定方
向的重要性,
为下一步的
学习打下伏
笔。




利用学生熟
悉的情境继
续巩固其对
四个方向的
认识。







东、南、西、北

板书
设计
东 西


课后
反思


第( 2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 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看简单的路线图(四< br>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br>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 述行走路线。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同学们,你们还
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
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
你们能 辨认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你
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吗?并能描述行走的
路 线吗?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探究这个问
题。(板书课题:会看
简单的路线图)

1、出示主题图:



2、请你观察这幅
图,看看能不能找到
四个方向。并且说说
学生
回忆上节课的儿
歌以及东、南、西、
北四个方向。

















观察主题图,说
说自己是从哪里找到
四个方向的。
通过复习旧
知,巩固已学
过的东、南、
西、北四个方
向。














让学生在自
主探究、合作
交流过程中,
从图中找到
这四个方向。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儿歌铺
垫,引出新课














二、在生活情
境中,探索、
体验新知
















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集体汇报交流。

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


方法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
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
方法后,教师讲解地

式,重新整理自己的
图上通常的方向:上
记录。
北、下南、左西、右


东。引导学生按地图

的记录方式,重新整


理自己的记录。


5、说一说街区内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建筑物的位置,并提
提问


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


题,问问你的同桌,


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

确。








出示挂图

三、分层练



习,巩固新知


















问题: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
先观察示意图,阅读

120米,又向 走
问题,并独立解答。

了 米到游泳馆?
集体交流,并说说自

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小红、肖


兰、小明上学的路



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


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
四、课堂总结


集体交流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板书
东 西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3 )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 还有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学 习目标 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能力目标: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
教学重难点
北这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
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 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活动
内容
一、布置课前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找有关指南针的资
学生
复习旧知 ,巩
固对以前所
学知识的掌
握,为后继的
学习做好认
识上的铺垫。


提出问题,激
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探索
欲,初步感知
新方向。










集体交流。
思考学过的东、南、
预习: 料。
西、北的知识。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

候会用到方位的知

识。




(出示课本情境图)
1、学习例4

根据教师的提问,思
通过前几堂课的

考。
二、谈话导入
学习小明学会辨认
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

东、西、南、北四个
的同学交流。


方向。今天他带了一


个指示方向的工具,



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



场上,准备继续学习


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



识。你们猜他带的是



什么?( 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观察指南针图,说出

和使用方法,增强民
正确的方向。
族自豪感。











三、教学效果
测评










































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

收集的资料,教师给


予归纳,并重点指导

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

方向:指南针是用来


指示方向的。早在

2000多年前,我们的

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


指示方向的仪器——

司南,后来又发明了

罗盘。指南针是我国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

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


响,红色的一头总是

指向北,白色的一头

总是指向南。人们根


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

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


指示说说校园里东、

西、南、北四个方向

各有什么建筑。(北面


是教学楼,南面是花

坛,东面是图书馆,


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

的标记认识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这四

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


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
(出示指南针图)由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么位置?你是怎么知
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
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
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
南。从“西”出发,
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
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
和西北方有什么建
筑。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
生讨论后制成方向
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
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
说你的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分别是哪
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
图,问:这是哪国的
地图?适时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
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
位置,说说厦门在北
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
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
写:
(1) 厦门在北京的
_____方向
(2) _____大
致在北京的西北方
向,_____大致
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
_____省市。

1、这堂课学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
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
的知识。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4)课时

知识目标: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
学习目标
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情感目标: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 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
面图等)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
境、激趣导入








二、教学公交
路线图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
公交车吗?有没有独
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
过 ?没去过没 关
系,今天老师就和你
们一起试一试,有没
有信心?走,那我们
就出发吧!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
动物园,瞧,这里是
一张1路公交路线
图。
学生
由生活中的
事引入,调动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

火车站开往哪里的?


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学习例5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
观察教师出示的主题
到医院,有几站地?
图,回答教师的提问。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
时候,首先要了解车
的行驶方向 ,然后根
据需要,正确的选择
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
地点,现在你知道我
们改乘 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
站牌












四、动物公园
平面图
























经过大家 的一番努
力思考,我们终于找
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
台,可是当我们到了
站台却 发现路的两边
都有这样的站牌,那
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
等车呢?你能按照1
路 公交车的路线说一
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
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
到动物园?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
利,我们终于到达了
目的地——动物园,
不过我们可不能 没有
计划的去玩,那样既
浪费时间,又容易出
现走冤枉路的情况,
所以 在 游玩之
前,必须好好地计划
一下,你们看,公园
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
园的平面 图,这样便
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
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 时首
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
标志,找到了吗?点
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
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
不同的需要,说说我
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








































同桌互相介绍,再汇
报。





小组同学互相商量。
在本例的教
学中要充分
引导学生进
行多角度的
思考问题,鼓
励学生的独
立思考,同时
也积极倡导
小组合作学
习,让学生在
合作中交流
自己的想法,
互相促进,取
长补短,共同
发展。



































五、总结评价
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
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
候,要用上我们学 过
的方位词语,这样就
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 我们到
某个地方旅游的时
候,总是要先看看游
览的路线图,要游玩
什么景点, 怎样走才
能不走重复的路线,
路线图都会告诉我
们,因此认识路线图
十分重要 !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吗?说
给大家听听。
如 果再给一次机会
给你单独出去游玩,
你还会有信心吗?将
它写成数学日记,让
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
乐与成功,好吗?
认识路线
板书
设计

主题图
课后
反思


第 二 单元 第 1 课
除数是一位
课题
口算除法

课型 新授课
几课时
完成
10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
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 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学习
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
算的习惯。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 < br>重点: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
教学重
难 点
验算除法。
难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相关的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小黑板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
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知







活 动 方 式
教师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
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学生
1、口答。



2、以小组为
单位开火
车。
设计意

回顾求
商的方
法,为后
面的算
理理解
扫清障



教具准

学习目

教学重
难点




二、合作交流探
讨算法,理解算

















































1、新课学习。
观察主题图,

收集相关的

数学信息。根

据相关的数

学信息提出

数学问题。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

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


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


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

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

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

的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

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

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


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


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小组的同学
互 相进行讨
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
论,交流各自
的算法。
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

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

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出示主题图:
在问题情
境中开展
数学学习,
训练学生
收集数学
信息、提出
数学问题
的能力,为
进一步研
究口算出
发做好铺
垫。























鼓励学生
独立思考,
倡导合作
交流学习,< br>让学生在
富有探索
的空间中
开展数学
学习。





三 、学习效果
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做
1、完成教材
第15页“做
一做”第1、 2题。
第1、2
引导学生收集第1题中的数信息,
一做”
组织列式解答,汇 报计算的方法。
题。
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教材
观察图示,收
集数 学信息,
第17页第1、2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算式的口算过
思考问题的
解答,计算,
程。
汇报计算的
方法。
2、“开火车”
计算教材第
17页第1、2
题。
说出一些算
式的口算过
程。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口算除法
板书
设计
60÷3=20 20×3=60 6个十÷3=2个十


课后
反思


第( 2)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
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学习目 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
知,巩固技能















二、引入情
境,激发兴趣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
数。看哪一组开得又
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
人回答,答对的就坐
下。


1、出示教学挂图,呈
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
同为赵伯伯 、李阿姨
和王叔叔解决了难
题,这节课我们继续
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
决困难, 好吗?他们
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
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
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
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
学生
1、“开火车”口算。



2



2、同桌互练。




1、观察主题图,倾听
教师的谈话。







2、明确问题。
观察教师出示的问
题。

通过复习旧
知,为学习新
知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激
发学习的兴
趣,调动学习
的积极性。






















三、自主探
索,学习新知


















四、小结

124箱蔬菜全部运
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
聪出现了:你们能提
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
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
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
决呢?(让学生讨论)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
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
了多少箱吗?可以用
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
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
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
况:
(1)把124看成120,
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
每人平均分了40箱,
还剩4箱,又分了一
次,最后还剩下 一箱,
每个人大约运了41
箱。
师板书:124÷3≈4
(箱)或者
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
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
叔解决难题的?(估
算)这节课让你学到
了什么知识?(学生




同桌讨论,交流。



积极动脑,探究解决
问题的多种方法。
①进行估算
a)认真观察,分析数
据,自己尝试进行估
算。
b)和同桌互相交流自
己估算的情况。
c)汇报。
d)认真听。


②探究算法并交流。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组成组
织,记录员作好记录。

③汇报自己探究出的
算法。














倾听教师小结。


在学生明确
问题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
和前面提出
的问题进行
对比,重点突
出“大约”的
含义,明白进行估算的要
求。






引导学 生尽
可能明确估
算的方法是
可以多样的,
而且通过学
生的汇报,让< br>学生更加深
对估算方法
的理解,为灵
活选取估算
的方法奠定
基 础。

引导学生根
据实际情况
来选择合理
的估算方法,
从 而有效地
解决实际问
题。



发言)在生活中你还
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
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
活中出现,它是一种

非常有用的方法,当
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

题目,比如分东西,
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

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
给每个人时,我们就

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五、巩固练做P16 “做一做”第
习,加深印象 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
说一说为什么260可
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本道题。之后进行全
班性讲评。

六、课外延游戏:神算子
伸,拓展思维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
备好的牙签放到一
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
到一边,先数出根数。
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
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
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
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
神算子。





















1、完成教材16页“做
一做”的1、2题。
独立完成。说明自己
的估算方法。






小组合作,比赛。
















通过对估算
方法的复述
和说明,进一
步巩固对除
法估算方法
的理解,以便
形成技能。




板书
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课后
反思


学习目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 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br>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
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
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
数。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学生
1、独立练习。


独立练习,再
展示自己的
计算过程,集
体订正。

观察主题图,
收集相关的
数学信息。









读课题:一位
数除两位数。

列出算式:42
÷2
自己想一想
结果是多
少?

自己用学具
小棒摆一摆。

观察教师演
示竖式的写
法,随时回答
教师的引导
性的提问。
通过准备
练习交流
口算的方
法。



发展学生
的观察能
力,培养
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
看待问
题。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
目的是让
学生感悟
到笔算的
顺序,同
时明确计
算过程,
使算理在
学生的头
脑中更加
清晰。
教学重
难点
活动
内容
一、沟通
旧知,建
立联系






二、创设
情景,导
入新课











三、自主
探索,领
悟算法








第( 3 )课时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0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
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 喜欢地一种
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
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
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 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
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
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 种方法做的同学
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
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
竖式算52÷2






学生说理由。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学习例2。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

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

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1)根据教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
师的引导思
平均分成2份。 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
考如何用小
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
棒摆一 摆。


















采用同
样的方
法让学
生感悟
算理和
算法。





















































































四、 应
用新知,解
决问题
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
成2份,每份 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
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
“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
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 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
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
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 生叙述计算
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
调:笔算除法时,如果 十位上除后有余数
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
样写 ?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
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
系?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0
(2)演示自
己的想法,边
摆边说明自
己的想法。














贯观察总结
计算过程。









在教师引导
下进行算法
的总结。



独立计算,集
体订正。





全班进行比
赛。




























归纳,理
清计算
程序。













五、全课总


指名板演。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42÷2=21 52÷2=26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4)课时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出示书22页例3
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 ,小梦
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
理照片。他们数了数
共有238张照片,相
册每页 可插6张照
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
÷6≈”。
生:238≈240,240
÷6=40。
生:想(四)六二十
四,接近2 38的前两
位数“23”,所以238
÷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
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
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
活动中,四人小组的
成员自找同伴,互教
互听。可对你的同伴< br>的想法予以评价,如:
“我听懂了。”“听不
懂。”“你好象这个地
学生
1、学习例3。
(1)观察主题图,思
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出算式:238÷6





自己进行估算。


说一说




2、学习笔算。
按照前面学习的知
识,自己尝试计算。
同学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进
行除法估算,
了解除法的
大致结果,让
学生在笔算
的时候,明确
正 确的商应
该和估算的
结果比较接
近,使学生在
计算的时候
对正确的商
有大致的估
计。



鼓励学生大
胆尝试,积极
思考,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
境,争当小老




































-教



























方说错了。”
“这样说会更
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
发现交流好的同伴,
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 人当
老师,教教班上的同
学。可自由辩论,遇
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
解释,说错 的予以反
驳,有好的想法可再
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
题进行讨论:先 用6
除几?2个百除以6
不够商一个百,怎么
办?23个十除以6,
商应该写 在哪位上?
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
作用有多大?你教会
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
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
程“先做什么——再
做什么——接 着做什
么——最后做什么”,
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
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
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
数?
②除。用23除以6,
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
十八”算出商3个十
乘除数6等于18个
十,写在 23个十的下
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
18个十等于5个十,5
写在十位上。




把自己的笔算过程展
示给全班同学。















观察、讨论。








倾听小结。

















在学生已经明
确计算的第一
步以后,学生独
立进行计算,体
现了学生在数
学学习中的主
体地位,做到收
放有序。
























































二、问题延
伸,寻求最佳
的解决方法












三、基本练
习,学会笔算
除法的有序
思考方法。

⑤查。检查余数5是
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
上的8放下来,和余
数5个十合起来是58
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
于9。
⑧乘。……(再重复
上面的笔算步骤。) < br>让学生闭眼,回忆笔
算的六步骤“①先判
断。②除。③乘。④
减。⑤查。⑥放… …”。
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
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
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
加以比较,初步检验
结果的正确性,然后
再检查一遍。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
问题:“如果一本相册
有24页,1本相册能
插得下这些照片吗?
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
法?
生1:24×
2=48>39>24。
生2:24×6=144,
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
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
佳方案。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
算除法运算六步骤,
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
的“做一做 ”。注意先
估算,再笔算。
















指名回答。









小组交流。












完成教材22页“做一
做”。先估算,再笔算。
说出自己估算的过
程。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说出
自己的想法,只
要是有道理的
都应该接受。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2、请四个同学板演,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
么?

完成书23页第2、4
题。






独立完成。



总结,使学生形
成初步的方法
论,进一步加深
对笔算除法的
理解和认 识。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238÷6=
板书
设计
238≈240 240÷6=40 238
课后
反思


第( 5 )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通过辨析错题, 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
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学教学重点: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
重正确运用。
难教学难点: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活动
内容
一、
开展
“小

所”

动,
人人
争当
“好

生”










活 动 方 式
教师
1、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 ② ③
15 161 89
2)317 5 ) 807 8 ) 713
2 80 64
11 7 73
10 5 72
1 2 0


④ ⑤ ⑥
1 5 7 4 5 158
2 ) 3 1 7 4 ) 183 2 )317
2 16 2
1 1 23 11
1 0 20 10
1 7 3 17
1 4 16
3 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
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
学生
同桌
合作,
相互
交流、
学习。



设计
意图









通过
情境
激发
学生
学习
的积

性。













































二、商是几位








三、激发问题,
拓宽思路。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
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
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
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
以5,所以应该先用8
个百除以5 。
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
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
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
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
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 生小结出: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
比 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
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
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
研医术,争当“一级棒
的好医生”。

出示书24页第5题,
重点分析276÷6和
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
么?要使 6 □
76 的商是两位数,
百位上还可以填几?
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
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
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
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
位的大小。

1、出示书24页第6
题。先让学生读题,问:
你有哪些问题?先自
己小声说,再同桌说。
说说病人的病因在哪
里?


























指名说说商是几为数,
为什么?










同桌互说。



通过学生自
主探索算法
的活动,学会
判断商的位
数。






























通过小结活
动,培养学生
归纳整理数
学知识的能
力。























四、课堂总结。

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
似或重复的问题。
交流问题。重点是提出
除法的问题 ,也可提出
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
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
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
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
千克,从而求出梨和香
蕉的总质量 是(8+7)
×35。这样列式比较简
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
读题,找出关键字“一
种、哪种、各、这些、
只买”。

说说有什么收获?






认真观察,列出算式。












集体交流。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276÷6 640÷3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6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
除法。
能力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除法的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的演算。明确除法演算的
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明确除法演算的基本道理。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
境,争当小老
师。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出示书25页例4
学生
让学生在创设
的问题情境中
先解决问题,巩
固用除法知识
解决问题。

让学会充分发
表自己的看法,
训练思维,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
力。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例4。
观察教师出示的主题
的情境图。
图,思考教师的提问,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
并进行计算。
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


吗?
(1)探究验算的方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思考验证的办法,把
学生汇报
自己的办法和同桌的
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
同学进行交流。
来的多种方法,我们

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

于被除数。这样我们

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

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

计算得对不对。这节

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

验算。(板书课题)
读课题:除法的演算

1、 练习验证

出示54÷8
同桌合作、交流。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
人计算得数,另一人
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
几个同桌计算的结
果。
3、小结:验算时,先

















二、练习

















三、课堂作
业:
在竖式的右边写上
“验算:”,然后把商
写在上面,除数写在
下面,列出乘法竖式。< br>在今后做题时,凡题
里要求验算的,要写
出验算的竖式,没有
要求验算的,也要 用
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
笔算进行验算。












1、书25页“做一做”
独立练习。

剩余两题学生单独练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
倾听教师的讲解。

进行讲解

3、小结
倾听教师的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


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
独立练习。
数,再计算下面各题,


并且进行验算。

85÷4 112÷9


756÷8 124÷3
985÷9 423÷4


2、在□内填上正确的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9×3=90-□ 12
×3=□÷3
□+63=25×
150÷3=□×2

4




















通过小结活
动培养归纳
整理数学知
识的能力。



























1、P26 2 学生


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

考,小组讨论,看看


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

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读题明确题意。独立
1、P 27 7(成绩好
完成。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通过多样化
的练习,巩固
商的位数的
判断和除法
演算的方法。

板书
设计
100÷7=14……2
100÷5=20
除法的验算
教学
反思


第( 7)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能熟练掌握一位数
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能力 目标:进一步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计算的能力。发展合
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及其理由。会正确计算商中间
和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境
















二、新课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我们来看一幅
画,老师给大家来讲
一个故事: (教师出
示图)孙悟空找来4
个西瓜,说每人分一
个。猪八戒非常积极
说:“ 我来分。”贪
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
嘴都馋了,他想反正
有4个我吃掉一个
吧, 就这样他一个又
1一个把4个西瓜全
吃完了,这下他怎么
分给孙悟空、沙和尚
和唐僧啊?
学生
通过一个有
趣的故事创
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
境中感知0
除以3的结
果为什么是
0,突破本节
课的难点。










从特殊的情
形推广到一
般的情形,帮
助学生建立
更加广泛的
认识,便于学
生归纳出结
论。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例5。
(1) 倾听教
师讲的
故事,明
确教师
所提的
问题。









1、西瓜一个都没有
了,其他3人可以分
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之间互相谈自己
的想法。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
法,要求0除以3


几,就得想几和3相
乘得0。再让学生想
























































位要商0。0和除数3
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

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

0的那一步,可以省

略。并要求学生用虚

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
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
略,那么,商十位上
的“0”可不可以省略
呢?为什么?

(5)现在,我们把这
指名把自己的想法写
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
在黑板上。
做一遍。(找一同学

板演)

(6)巩固算理: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①404÷4=11。讨论:

这题的结果正确吗?

商中的两个“1”应在

什么数位上?为什

么?商的十位上为什

么要写0?应该怎样

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
一想:0÷2=?,0÷
4=? 0÷5=?……


























































三、小结
做。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
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
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倾听教师的讲解,明
确其中的道理。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
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
点?(板书课题:商< br>中间有0的除法)。在
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
是“商中间有零的除
法”。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进行
汇报时允许
学生的说法
不完整,以便
引发学生之
间的争论,使
数学概念更
加明晰。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
0÷3=0 0÷4=0 0÷5=0
板书
设计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课后
反思
第( 8)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能力目标: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发展学生对未知世界探求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春天到了,同学们
要去春游了,就要准
备出发了, 我们三年
级有218人每2人准
备一袋食物,需要准
备多少袋?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
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
个问题?

1、1、探究商中间有
0的笔算方法
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218÷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投影反馈
方法一: 方法二:
学生
自由发言。









学生列算式。小组讨
论,集体交流。
谈话激趣调
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学生会进行
计算的地方
充分 放手让
学生独立进
行,在难点所
在的地方注
意引导学生
思考解决问< br>题的办法,突
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更清
楚地了解算
理,掌握算
法。






























三、拓展练习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
好,为什么?
第二种比较简单
第一种比较清楚,不
会露写。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
题吗?
学生独立做,展示交

学生质疑问难
3、小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
获?

1、P32做一做
2、数学小医生

集体评议。






独立解决问题。
展示交流。



倾听教师的小结。

关于商末尾
有0的除法笔
算的问题充
分相信学生,
放手让他们
去尝试,在自
身的体验中
学会计算。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
218÷2=109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9)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练 习,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
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发展 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
习惯。
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计算结果认真负责的责任感。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连 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的
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请每一位学生
学生
学会对所学
知识进行归
纳和整理。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课前准备













自己归纳,集体交流。
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

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

概括性的描述。用文


字、表格、框图等方

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

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

的一般方法:
回忆所学知识。
1.先想一想本

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

些知识的?再看课本

目录,看看教科书是

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

这些内容的?对比一

下,自己想的和教科

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


吗?
2.再看例题。

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

题,每个例题是什么
看书回忆。

内容?例题之间有哪

些联系?你认为哪几

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

内容的?这些内容你
















二、师生共同
展示、交流自
己整理的本
单元知识结
构图
































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
概括出本单元的知
识。用自己理解的方
式表示出来。

1.给出一定的
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
理的知识在小组交
流。教师巡 视;寻找
整理得较全面、较有
逻辑性的学生作品,
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
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
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
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
构图 向学生展示(如
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
图)。对着结构图,
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
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
估算
(2)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
算:利用乘法验算除

(4)除式中的零:被
除数 中间、末尾有零
的除法,商中间、末
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
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
习内容,你有什么疑
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
体会可向同伴介绍
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
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

归纳整理。






小组交流。








观察教师出示的单元
知识结构图,再回忆
所学知识。















回答教师的提问。














































让学生学会
带着问题学
习。









三、利用所学
知识解决具
体问题






















四、小结
会。



集体订正。
1.出示教科书
独立完成,
第35页第1~3题(或

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

3题)。然后让学生独


立作业,可直接写在

书上。出示以下问题

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

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

点?(都用除法计算,

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

式。)

(2)你是用什

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

题的计算的?(第1

题用口算,第2题用

估算,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

算、估算、笔算的过


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
上台板演,说出计算
由小老师点名让3~6
过程。 < br>名学生上台说口算、
估算、笔算的过程(利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
己的作业或写在 黑板
上)。其他同学对他
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
评价。




整理和复习
板书
设计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课后
反思



第 三 单元 第 1 课
课题 统计 课型 新授课 几课时完成 4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向学生介绍 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使学生理解平 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
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重点: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 简单
教学重难点
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
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具准备 例题和习题的教学挂图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横向的条 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
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进行 简单的数据分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寻找 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进一
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学习横 向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
数据完成统计图。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 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进一步理< br>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境,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谈话:水是生命
之源,占人体的
60%,儿童还要多一
些。天气渐渐热起
来了,大家都要多
喝水。超市近段时
间矿泉水的销售量
非常好。(出示挂
图, 引导学生观察
并理解图意)
2、超市经理很想知
道超市上周四种品
学生
1、倾听,认真观察
挂图。








2、思考老师的问
题,积极发表自己
从现实生活
情境 提出学
习内容,让学
生感到亲切
自然,渗透健
康教育。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探究交流

































牌矿泉水的销售情
况,以便决定下周< br>该多进什么品牌的
矿泉水。你有什么
好办法呢?
3、揭示课题并板
书:条形统计图。

1、教学例1。
(1)看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指名
说说上周四种矿泉
水的销售了量。
(2)完成横向条形
统计图。
①出示未完成的横
向条形统计图,提
问:
a这个统计图与以
前见过的统计图有
什么不同?
b你从这个统计图
中知道了哪些信
息?


②你能完成统计图
吗?
③组织交流:你们
是如何完成统计图
的?
④如果横轴表示品
牌,纵轴表示数量,
制作出来的统计图
是什么样的?.
(3)预测。
统计的目的是预测
未来,下周多进哪
种矿泉水呢?
2、小结。
(1)看条形统计图
要注意什么?
(2)将统计的结果
用横向的条形统计
的看法。(根据记录
统计出上周四种品
牌的销售量,再按
上周的销售量决定
多进那种矿泉水)
3、读课题:条形统
计图。

1、学习例1
(1)看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说出上
周四种矿泉水的销
售量。
(2)完成横向条形
统计图。
①仔细观察思考,
先小组再全班交流
分享。
a表示数量的长方
形是横向的。

B横轴表示数量,
纵轴表示品牌 ,每
一格表示5箱,品
牌A的数量已表示
出来。
②独立完成。

③先小组交流,再
全班交流。

④根据横向统计图
展开想象,发现横
向与纵向统计图的
联系。
(3)预测。
明确统计的目的,
交流自己的想法和
理由。
2、小结。
(1)看清横轴、纵
轴格表示什么,每
格表示的多少。
(2)能直观地表示








在比较中发
现区别与联
系。




放手让学生
去理解横向
统计图各部
分的意义,并
独立完成统
计图,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
力。



























三、效果测评
















四、总结提高







图来表示有什么好
处?



1、指导练习第1题。
(1)题里告诉我们
哪些信息?


(2)引导明确问
题。
(3)组织交流活
动。
2、指导练习第4题。
方法同前。两个问
题都是开发性的问
题,学生可能会 出
现不同的估计方
法,要让学生充分
交流。只要有道理,
都应肯定。

1、小结:前几学期,
我们已经学会了收
集和整理数据的方
法,会 用统计表和
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统计的结果。
2、提问:你知道统
计有什么作用吗?
数量的多少;可根
据版面安排的需要
选用横向或纵向
的。

1、完成练习第1题。
(1)看懂统计图:
横轴、纵轴、每格、
每种动物的时速
等。
(2)独立思考,解
决问题。
(3)积极发言。

2、完成练习第4题。
第(1)问可能的估
计方法:
①根据图形直观看
出变化趋势进行估
计。
②通过计算任意两
年数量的差额进行
估计。
1、倾听,回顾收集
和 整理数据的方法
以及如何用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来表
示统计的结果。

2、统计具有展示数
据、科学、预测、
帮助决策的作用。





放手让学生
独立思考,在
此基础上组
织交流 活动,
相互启发,开
阔思维。












通过总结,让
学生进一步
认识统计的
作用。

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例1的统计表
课后
反思


第( 2 )课时
知识目标: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 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
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
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
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难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 一致的条形统
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境















二、尝试探
究。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谈话:身高和体重
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的重要指标。我们的
校医很想知道你们的
身高和体重,愿意向
校医公开吗?
2、发放空白的统计表
(例2表格格式)。

1、怎样才能让校医直
观地看出你们的高矮
胖瘦呢?(揭示课题
并板书)。
2、身高统计图。
(1)发放几种每格单
位数量不同(单位数
量较小,单位 数量较
大)的空白统计图。
(2)出示例2中第一
个未完成的条形统计
图: 你发现与以前学
过的有何不同?

(3)要求在书上完成
统计图。
(4)指出:起始格用
折线表示区别于其他
学生
1、倾听,回忆自己的
身高、体重。




2、以小组为单位填
表。

1、思考、回答:制作
成条形统计图。


2、完成身高统计图。
(1)完成本组同学的
身高统计图,发 现条
形很长,或很难看出
差异,提出疑问。
(2)观察,思考,交
流:起始 格用折线表
示,表示137厘米,
其他每格表示1厘
米。
(3)独立完成,组内
交流。
(4)避免条形太长,
又能显示出各数据之
以学生的身
高体重引入
新课,以下子
就抓住了学
生的注意力。




在尝试的过
程中产生认
知冲突,使新知的学习成
为自身的需
要。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格,表示较大的数量,
这样画有何好处?
3、体重统计图。

(1)出示体重统计
图,与学生身高统计

图比较,有何不同?



(2)要求在书上完成

统计图。
(3)组织讨论:什么

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
的统计图?这种统计

图的优点是什么?
4、提合理化建议。

(1)出示身高体重正
常植,引导学生进行

比较,找出正常以上、
以下的人。

(2)你想对这些同学
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学习了

哪些类型的条形统计
图?这节课中,你有

哪些收获?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三、效果测评 十第2题,要求独立
完成,组织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十第3题。

(1)确定除起始格以
外的其他每格代表多

少个单位。
(2)确定纵轴上空缺

的数值。
(3)填写另两人的游

泳成绩。
(4)他们中谁最有可

能入选校游泳队?

实践作业:练习第5

间的差异,避免了刚
才的矛盾。
3、完成体重统计图。
(1)思考,交流:起
始格表示28千克,其
余每格 表示2千克,
与身高统计图比,每
格表示的数量不同。
(2)独立完成。

(3)讨论交流:所以
数据都比较大,但各
数据之间的差比较小
时使用。
4、提合理化建议。
(1)按要求进行比
较,①根据数量比较。
②利用统计 图,用虚
线划出正常值比较。
(2)畅所欲言,给同
学提出合理化的建
议。
5、回顾总结:横向的、
纵向的,每格表示相
同的单位量的,起始
格与其他格 表示不同
的单位量?

1、完成练习十第2题,
按要求完成后,先小
组再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十第3题。

(1)思考后交流,可
根据前两人的时间差
来求:
(2)独立填写后,交
流思路。
(3)独立填写后,交
流想法。-
②独立思考后,说说
自己的想法。

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表

让学生在比
较中找到区
别与联系,进
一步巩固认
识这种统计
图。




提合理化建
议让学生切
身体会统计
在决策与判
断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在
老师的帮助
和同学的启
发下获得成
功的体验。










从多种渠道


题,在报纸、杂志、
书籍中寻找统计图
四、课外延伸 表,尝试读懂图表。

剪贴制作成小报,在
全班交流统计图表中
的信息。

获得数据信
息。
条形统计图
例2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知识目标:体会平均数可以 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
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 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
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 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
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 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
力。
活动
内容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谈话:国 家提出要创
建节约型社会,废旧
物品回收利用,能节
约资源,降低成本,
还可 创收。
分步出示例1图:

1、回收矿泉水瓶图,
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条形统计图:从图
上你知道哪些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选 择“这个组
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
少个?”加以解决。
4、揭示课题并板书。

1、教学“平均数”的
意义。
你对“平均每人收集
多少个”是怎么理解
的?
强调:假设每人同样
多。
2、教学“平均数”计
算方法。
(1)你有什么办法使
四个人的矿泉水瓶个
数同样多?
学生
倾听,受到教育。




分步观察挂图,交流
发现信息:
1、同学们响应号召,
正在回收矿泉水瓶。
2、每个人回收的数量
分别是……
3、思考,提出数学问
题。


4、读课题。

1、理解“平均数”的
意义。
思考,交流:就是如
果每人收集的个数一
样多,这个数量是多
少。

2、探究“平均数”计
算方法。
(1)利用学具探究。
创设情境紧
密联系当前
国家大事,赋
予数学活动
深刻的思想
内涵。













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
中,在理解概
念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图
形和学具,放
手让学生探
究算理算法,
体验算法的
多 样化。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理解周长
的概念,测量
实物、图形的
周长







(2)组织交流活动,
点拨指导。
①移多补少,数量较
小时使用比较方便。
②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
③基准数法,数量较

大时计算起来比较方
便。




(3)要求学生列式计
算。可能:①

14-1=13,12+1=13
15-2=13,11+2=13


(15-11)+(14-

11)+(12-11)=8
8÷4+11=13

(4)深化理解平均数
的意义。

①平均每人收集了13
个,实际上每人是不

是都一定收集了13个
呢?(强调:平均数

13一定比最少的多,
比最多的少)

②小丽去学游泳,碰
到了难题:游泳池水

深126厘米,小丽身
高134厘米,她在这

个游泳池有危险吗?
3、拓展应用。

(1)在日常生活中你
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平

均数?
(2)按照平均每人收

集13个计算,全班40
人能收集多少个呢?


三、效果检测 1、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1题。

(1)出示书39页身
高体重正常值,问:
(2)交流汇报。

①小红给小兰1个,
小明给小亮2个后。
②把4个人的合起来
再平均分成4份。
③以最少的小亮的为
标准,把其他人 多出
的部分合起来平均分
成4份,再加上小亮
的11个。
(3)列式计算。
(14+12+11+15)
÷4=52÷4=13(个)





(4)进一步理解平均
数的意义。
①思考、讨论、交流:
不一定。




②独立思考后于同桌
交流,再全班交流。



3、拓展应用。
(1)举例,并说说它
们的含义。

(2)计算后交流想
法,进一步体会平均
数的作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1
题。
(1)独立思考后交
流:是平均数,绝大





















通过在日常
生活中寻找
平均数,进一
步巩固“平均
数”概念。


















数正常儿童身高体重
在这个数据上下波
动。

(2)分小组活动。



(3)交流估算方法,
进行组间对比,与正
常值对比,发表意见。
2、完成练习十一第2
题。
三、学习效果(1)明确每天的最低
测评 温度、最高温度,填
写表格。
(2)交流算法,认真
倾听同学发言。

(3)交流自己的打
算。



3、独立完成作业,交
教师批改。

时一二三

间 号 号 号

人3 4 4



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参


观?

(2)李刚参加打靶比


赛,第一次中了7环,


第二次中了9环,第


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


16环,平均每次打中


几环?




四、全课总结
通过例1的学习,你
回顾总结:平均数的
意义,计算方法,生
有什么收获?
活中的应用,自己的

学习体会。


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
怎么会事吗?

(2)要求根据 上节课
收集的数据,小组合
作,估算小组平均身
高和平均体重。
(3)组织交流,注意
学生估算的方法。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2题。
(1)指导看懂温度记
录表:10—21℃是什
么意思?
(2)平均最低(高)温度
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
算的?
(3)课外延伸: 要求
记录一周气温,计算
平均最低(高)气温。
你准备怎样完成这个
作业?
3、独立作业
(1)


联系实际,巩
固知识技能,
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

































反思学习过
程的得失。



平均数(1)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课后
反思


第(4)课时
知识目标: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 组数据的总
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重点: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 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
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 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
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活动
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二、解决问题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某班两个小组的同学
热爱 体育运动,举行
了一次投篮比赛,想
不想看看他们比赛的
结果?出示两个统计
表。

1、提问:哪个小组获
胜呢?请你来当裁判
员。(揭示课题并板书:比较两组数据的
总体情况)
2、组织讨论:了解学
生的想法
3、指名说想法:
(1)第一组总数多,
第一组获胜。
(2)投得最多的在第
一组,第一组获胜。
(3)人均投中个数多
的小组获胜。


4、 要求学生计算
后,组织全班交流,
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5、 生活中还有哪些
地方也需要运用“平
均数”知识来解决问
题?
学生
看统计表,获取信息。






1、独立思考,想出解
决问题的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想法。
3、质疑:
两组人数不同,这样
不公平。
第一组还有投得最少
的,这样不合理,应
看每组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能反映每组的
总体情况,这种方法
合理。
4、独立计算后,进行
交流,体验算法的多
样化。
5、举例说明。
用现实有趣
的问题吸引
学生主动学
习。








让学生通过
讨论理解:
(1) 平均数
能较好地反
映一组数据
的总体情况。
(2)两组比
赛人数不 同,
根据小组人
均投中个数
来判定才合
理。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3题。
(1)怎样才能知道班

上哪个组的同学跳远
三、巩固应用 成绩好呢?
(2要求:先分小组统

计跳远成绩,独立计
算小组平均成绩。

大家对这些小组的算
法有什么看法?你更

喜欢哪一种算法,为
什么?

(3)组织比较,交流。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4题,反馈时注意
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

的优化。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5题。交流时注意
引导理解表格中“平
均”的意义,和算式
的意义。

四、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获?

1、指导完成练习十一
第3题。
(1)回答:要求出平
均成绩。

(2)按要求统计、计
算、填表。





(3)比较哪组跳远成
绩好,对成绩较差的
组提建议。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
第4题,反馈交流。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一
第5题后,反馈交流。




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自我反思。
第5题通过
理解表格中
“平均” 。的
意思和算式
的意义,巩固
平均数概念。



















从知、能、情、
行等反面总
结评价。
平均数(2)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四 单元 第 一 课
课题 年、月、日 课型 新课 几课时完成 二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
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使学生知
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
教学重难点
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
维能力。
教具准备 主题图、年历、月历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师生谈话
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认识年、月、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师生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
活中总有一些值得
纪念的日子或一些
有值得庆贺的日
子。你知道这些有
意义的日子吗?
1.教师出示教材第
46页中的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
幅图中的事件发生
的时间。
学生
倾听教师谈话。






1.观察主题图,回答
教师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时间是1949年10月
1日。







选择学生熟
悉的素材作
为引子,让学
生充分感受




















































除此之外,你还知
道哪些有意义的日
子,说说看。
在这些有意义的日
子里,包含着今天
将要学习的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个新的时
间单位——年、月、
日。
板书课题:年、月、
日。
2.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
年历卡。
请看这是一张2003
年的年历,请大家
仔细观察这张年
历。回答下面问题。
①一年有几个月?
②每月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有31天?


哪几个月有30天?

③28天的是几月?
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板书。
有31天的月份我们
通常称为大月,30天的月份称为小
月。2月只有28天,
是一个特殊的月。
板书:大月、小月、
特殊月。
(2)我们已经知道
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了,那么你们知道
全年有多少天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怎样计算最快?大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
的时间是2001年7月
13日。
每年的植树节是3月
12日。
儿童节是6月 1日。
……
再说出一些有意义的
日子。
读课题。


2.学习例1。
(1)观察教师出示的
年历卡。小组交流,
回答问题。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的天数是不一
样的,有31天的,有
30天的还有28天的。
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
月有31天。
4月、6月、9月、11
月有30天。
③有28天的是2月。


倾听教师的说明。






(2)我早就知道一年
有365天。

我们可以算一算,把
每个月的天数加起
来。
到学习内容
就在身边, 体
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同
时激发起学
生学习的兴
趣。






倡导以小组
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 式开
展数学学习,
有利于促进
学生合作意
识的形成和
发展,在合作< br>中共同探讨
数学问题,大
家互相交流,
互相影响,对
学习效率的
提高很有帮
助。











全年的天数
是一个常识
性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
注意引导学














































家试一试。你是怎
么计算的,谁来说
一说。
教师板书:365天。


3.教学记忆法。
怎样才能准确地记
住每个月的天数
呢?老师这里有几
个好办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
48页学习记忆法。
4.教学平年和闰
年。
( 1)在刚才的学习
中我们已经知道二
月是28天。老师下
面要请大家来看看
这 两张月历卡。(出
示教材例2中月历
卡)从中你有什么
发现?把你的发现
和同 桌的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
行相应的板书。
看来二月份的天数
并不都是 28天,有
的年份是29天,这
就是它特殊的地
方。二月有29天的
年份是闰 年。
板书:平年 闰年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呢?
教师板书366天。
(2)出示教材第49
页“做一做”中的
月历。
请大家观察这些年
二月份的月历,你
又发现什么呢?
看来闰年的出现是
又规律的,那么怎
自行进行计算。说出
自己的计算方法。




3.学习记忆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看书
学习。




4.学习平年和闰年。

(1)倾听教师的讲
话。观察教师出示的
月历卡,思考教师提
出的问题。
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
流。












366天。


(2)观察、思考、交
流。
我们发现每4年才又
一个闰年。每两个闰
年之间间隔3个平年。
……
看书学习,明确闰年
的判断方法。
生用数学的
方法来解决
问题,计算过
程是否简便,
有助于训练
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







教师给学生
提供充足的
思考时间和
空间,让 学生
带着问题开
展有效的探
究活动,一改
以往的讲述,
让学生在不< br>断的思索、不
断的发现中
学习数学。




三、学习效果测




样才能正确判断哪
一年是闰年呢?请
大家看书。
引导学生看书学习
教材第49页。
1.引导学生完成教
材第48页“做一做”
2.引导学生完成教
材第50页1—4题。





1.完成教材第48页
“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0页1
—4题。
年、月、日
大月 :1、3、5、7、8、10、12
板书设计 小月 :4、6、9、11 365天(平年)
特殊月:2 366天(闰年)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
解时间和时刻的意 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能力目标: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活动
内容
一、创设情
境,引入新课












二、学习24
小时计时法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教师演示一段特写。
当画面定格在营业时
间上时,问:同学们
你知道商场什么时候
关门吗?
谁知道21时到底是
什么时候呢?
真能干!21时是一种
新的时刻表示法, 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这种新的计时
方法—24时计时法。
(揭示课题并板书:
24小时计时法)
1.教学24小时计时
法。
出示一个钟面。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
知道在一天里,时针
正好走两圈。从夜 里
12时开始(也可以看
成0时)到中午12
时是第一圈,从中午
12时到晚 上12时又
是一圈。(边说,边用
钟面演示)
一共是24小时,人们
就采用从0时到24
时的计时法来表示时
学生
观看教师演示的特
写。
思考老师的问题。根
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
答。
21时就是晚上9点。
……
看教师的板书,明确
学习的内容。





1.学习24时计时法。

倾听教师的讲话,观
察教师的演示。
创设问题情
境,让学生带
着问题思考,
产生学习的
愿望和需要。









用 直观的教
具进行演示
便于学生理
解,为教学难
点的突破提
供帮助。


























































刻,这种方法就是通
常所说的24小时计时
法。
(出示教材52页的钟
面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
钟面,你发现什么?
你知道外圈的数字表
示什么吗?
这些数字和内圈的数
字有什么关系呢?学
习小组的同学互相商
量一下。




由此可以看出,在使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
刻的时候,如果时下
午到晚上的时刻就要
用原数加上12,比如
下午3时就是
3+12=15,就是15时,
晚上10时就是22
时……而从凌晨到中
午的时刻不 变。
(教师再任意说出几
个时刻让学生用24时
计时法表示出来)
2.教学例3。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
图。
请大家观察这幅主题
图,从中你获得了哪
些数字信息?


那么你能算出北京到
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吗?自己先想一想,
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学< br>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流
一下。



观察教师出示的钟
面,回答教师的提问:
钟面内圈有数字,外
圈也有数字。
表示从中午到晚上的
时刻。(学生不一定会
说到“时刻”,教师要
注意引导和 纠正学生
的说法)
学习小组的成员互相
商量,交流自己的想
法。外圈的数字 比同
一位置上内圈的数字
大12。
倾听教师的讲话,了
解24小时计时法如何
表示时刻。







根据教师说出的几个
时刻自己用24时计时
法表示出来。
2.学习例3。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
主题图。
火车的出发时间时下
午2时40分,到达石
家庄的时间时是17时
45分。
独立思考,互相交流。

可能有一下的想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
从下午2时40分到下
午5时40分正好是3
小时,再过5分就是




教学中注重
对学生加以
引导,让学生
通过自主思
考、独立探索
来学习数学
知识,促进学
生学习的自
主性。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
法?
这些同学的想法大家
能够明白吗?你最喜
欢哪一种方法?
下午5时45分,所以
要用3小时5分。
②下午2时40分就是
14时40 分,我用17
时45分减14时40分
就是3小时5分。
③从14时40分到15< br>时过了20分,从17
时到17时45分过了
45分,中间还过了整
整2小时, 全部时间
加起来就是3小时5
分。
……
鼓励学生以
自己的方法< br>来解决问题,
不拘泥于某
一种算法,拓
宽学生的思
路,促进学生
思维能力的
发展。
三、学习效果
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53页“做一做”。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54页1-3题。
引导独立思考,组织
集体订正。
1.完成教材53页“做
一做”。
2.完成教材第54页
1-3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24时计时法

例3主题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五 单元 第 一 课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 新课 几课时完成 8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 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使学生经历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 估算
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方法。
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相关的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体会整十、整
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 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学会运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 流等方式体会整十、整百数
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难点: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
内容
一、复习
旧知,创
设情境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口算。(师出示口
算卡片)
20× 3 40× 5
6×70 90×5
7×200 300×8

小结:以上的练习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
好,今天,我们能
否用这些知识做铺
学生
1.抢答。
选择两个说说思考方
法,如: 20× 3
2个十乘3是6个十,
也就是60。

2.聆听教师的小结。
通过整十整
百数乘一位
数的复习,回
忆口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尝试探索归
纳规律





































垫,来学习新知识
呢?


1、出示情景图 :引
导学生观察,邮递
员叔叔每天工作的
情况。同学们从图
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
供的信息提出用乘
法计算的问题吗?
(板书:口算乘法)
2、分小组讨论交
流。
a.解决10天送多少
份报纸的问题。
①你能说说邮递员
叔叔10天要送多少
份报纸吗?你是怎
样想的?
②10天要送多少封
信该怎样列式?怎
么算?
b.解决30天要送多
少份报纸的问题。
要算30天能送多少
份报纸该怎样列式
呢?
怎么算呢?
30天要多少封信
呢?





3.总结归纳方法。
师:刚才我们口算
的这四道题有什么
特点?(板书小标
题)
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呢?







1、观察主题图,寻求
相关数学信息,了解
课题。 根据情境,寻我了解到邮递员平均找数学信息,
每天送300份报纸和通过具体问
60封信。300 ×10 题引人课题。
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a.解决10天送多少份


报纸的问题。
①要送3000份报纸,引导学生自
我是这样想的:10个主说出思考
100是1000,10个300方法。
是3000。
②60 × 10,10个10是
100, 10个60是600。

b.解决30天要送多少
份报纸的问题。
300 × 30 提供思考探
可能有几种方法: 索的空间和
(1)300 ×3=900 时间,让学
300× 30=9000 生通过自主
(2)300×10=3000 交流,探索新
300× 30=9000 的方法,获
* (3)3 × 3=9 取知识。
9加3个零是9000
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
回答。(解答略)

3.总结归纳方法。
生:是整十整百的数
乘整十数。 让学生根据
根据所学自由总结和所学自由总
归纳。 结方法,培
养归纳的能

力。




三、教学效果测





























1.引导完成教材第1.完成教材第58页
58页 “做一做”。 “做一做”。
(1)左边6题。 (1)左边6题。 模仿练习,巩
先让学生独立完先独立完成后,纠错,固口算方法。
成,集体订正,再再选取1一2个说说算
选取1一2个说说算法。 运用已有知
法。 识迁移解决
(2)右边两题。 (2)右边两题。 新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独立完成,再集体交
成,再集体交流算流算法。
法。
2.口算比赛。 2.口算比赛。
(1)指导练习十四(1)完成练习十四第
第I题。 I题。 用游戏的方
开火车口算比赛。 式巩固计算
(2)指导练习十四第(2)完成练习十四第方法,充分
2题。 2题 调动学生积
组织小组进行口算小组活动。 极性。
比赛的活动。
3.解决实际间题。 3.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知
(1)引导完成练习十(1)完成练习十四第3识,体会生活
四第3题。 题。 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先分析,说说条件和问题。 鼓励多种思
再分步列式口算。说说思考方法(先分考方法解决
强调单位要改写成 别算出价钱,再相实际问题。
“元”。 加)。
(2)引导完成练习十※(计算结果可以在
四第4题。. 最后把单位改写成
“元”,也可以在
引导学生先分析,最后一步加法之前)
再分步列式口算。 (2)练习十四第4题。
说说条件和问题;说
说思考方法.













口算乘法(一)
300×10=3000 300×30=9000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
参 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估算的思路。
能力目标: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通过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能结 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
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
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
知,创设情境


















二、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口算复习。
教材第61页练习十四
第5、6题。


2.出示主题图,引人
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
图,寻求数学信息。
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
座位,应该怎样列
式?
大家先来猜一猜能不
能坐下。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
估算的方法来解决一
些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板书课题)

1.引导和组织小组讨
论。
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
一些估算的方法 。下
面,我们在小组里讨
论一下,说说你是怎
样想的。
2.组织集体交流。
组织小组汇报。板书
不同的方法。强调三
种估算方法不同,结
果也不同,但都 是正
确的。
学生
1.口算复习。
第5题可采用卡片抢
答的方式,第6题可采
用小组比赛的方式。

2.观察主题图,进人
情境。
观察主题图,寻求数
学信息。(条件和问
题)
生:22×18

自由猜想(初步估
计)。
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巩
固口算方法,
为估算的学
习做铺垫。

结合具体情
境,引出课
题。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进行讨论。(说
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
结果)



2.集体交流。(汇报
讨论结果)可能有:
(1)18≈20,22≈20,
20 ×20=400
(2)18≈20,22
×20=440
让学生 在独
立思考的基
础上,在小组
里交流,发表
自己的见解,
也了解他人
的方法。总结
归纳估算的
方法,确定估
算的范围,判
断结果。













































三、教学效果
浏评






所以我们估计座位数
在哪两个数之间?






那如果有350名同学
来听课,能坐下吗?






3.引导归纳估算的方
法。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
中不同的估算方法。




师:22×18等于多少,
我们会在以后的笔算
乘法中学习,老师告
诉大家,结果是 396,
大家说说,哪一个估
算的结果跟实际最接
近?
我们来总结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1.第5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先列式,再
运用多种方法估算。(※根据学生情况可
渗透实际值超过460,
因为估算时是把一个
(3)22≈2 0 20×18=360
我们估计座位数应该
在360到440之间。
※(可以适当渗透一
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
变化的规律)

能坐下。(可适当渗
透如果人数小于取值
范围的最小值就能坐
下, 如超出最大值就
一定座不下,如在范
围内就不一定,就需
算出准确座位数)

3.归纳估算的方法。
其中第(1)种把两个
数都取为接近的整十
数进行估 算的,另外
两种都是把其中一个
数取为接近的整十数
进行估算的。
生:第(1)种







今后我们在估算的时
候,可以把其中一个
接近整十的数取为近
似数来估算;如果两< br>个数都接近整十数,
也可以把两个都取为
近似数来估算。

1、第59页“做一做”。
(1)23≈20,22≈20,
20 ×20=400
(2)23≈20,
22 × 20=440
(3)22≈20,

















通过比较,尽
可能让学生
归纳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
估算方法。

















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模仿
训练。























因数变小了)
2.实际运用。
(1)第61页第7题。
引导学生首先观察、
理解题意,再分别列
式,然后在进行估算。
(2)第61页第8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并观察插图,找到两
个隐含的 条件。再说
说思考方法,然后再
进行估算。
20 ×23=460
2.实际运用。
(1) 第61页第7题。
① 31 × 20≈600
① 18 ×30≈600
③ 11×60 ≈600
(2)第61页第8题。
两个隐含条件:已经
种了3行,共要种12
行。方法可能有:
①93÷3=31,31≈30,
30×12=3600
②93÷3=31,31≈30,
12≈10,30×10=300。
※ ③12 ÷3=4,
93≈90,
90 × 4=360。
.※④12÷3=4,
93≈100,
100 × 4=400。








结合实际事
例体会估算
在实际问题
中的运用。
口算乘法(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巩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
熟练地进行口算。 巩固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选择“最
优”的方法。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 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 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 。
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巩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
口算。巩固估 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选择“最优”的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 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
内容
一、基本
训练























二、综合运用
效果侧评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卡片口算。
30 ×20 20 x 40
100 × 60 80 × 200
12×30 70x11
15 ×30 50 ×40
220 × 30 150 × 40
2:组织夺红旗游戏。
(第62页第9题为基
本素材,以每大组9
人为例, 可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宜布游戏
规则,组织游戏。



3.估算(第62页第10
题)。
先让学生独立估算,
并写出结果,再集体
交流。有不同答案的,
说说方法。强调只要
方法正确,允许有不
同答案。

1.第62页第11题。
(1)介绍有关养蚕的
知识。
学生
1.卡片口算。
(可以以抢答的方式
进行)
取其中几个说说是怎
样想的。

2.进行夺红旗游戏。
以接力方 式进行,同
时给每组第1位同学
一张卡片写出答案
后,经老师判断正确
后领取 第2张卡片,全
组完成就领取小红
旗,以先获得小红旗
者为优胜。
3.估算(第62页第10
题)。
先独立估算,并写出
结果,再集体交流。
有不同答案的,说说
方法。



1.第62页第11题。
(1)了解有关养蚕的
知识。
集中学生注意
力,训练、检查
口算熟练程度,
巩固口算方法。

通过游戏的方
式训练口算,并
培养集体观念。





巩固估算的方
法,交流不同的
估算方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蚕卵、蚕虫、吃桑
叶,吐丝、做茧、丝
的用途等)
(2)引导学生理解分
析题意,弄清要解决
的数学问题,找准需
要的信息数据并列式
口算。
2.第62页第12题。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题
意,弄清要解决的数
学间题, 分析先求什
么,再求什么,再列
式口算。


(2)理解分析题意 ,弄清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找准需
要的信息数据,完成后集体
交流。
①600 ×4=2400(千克)
②50 × 4=200(千克)③50
×40=2000(千克)
2.第62页第12题。
先求20年共增加多少千克,
在求20年后的体重。
①200 ×20=4000〔千克〕
②4000+100=4100(千克)


了解蚕的
知识,巩
固口算乘
法,渗透
生活中的
数学,培
养爱 劳
动、尊重
劳动者的
情感。














口算乘法(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4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计算的
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
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等 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结计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增强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
知,情境引入























二、探索新知
总结方法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口算复习。(卡片)
13×2 21×3 22×4
31 × 20 20×40 11×80
15×3 24 ×30 36×2
2.出示主题图,引人
新课。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
生进人情境,了解条
件。


知道这两个条件,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引导学生列式。
这样 的题目,口算起
来有一定难度,如果
是要得到大约是多
少,可以用估算的方
法 ,但如果要得到准
确结果,我们就应该
通过笔算来解决。(板
书课题)

1.指导学生估算。
我们先来用我们学过
的估算方法来枯计一
下结果大约是多少。
学生
1.口算复习。(卡片)
速算抢答。


2.观察主题图,进人
新课学习。
了解条件,一知道每
套书12本,每本24元。
可以问,一套书共要
多少钱?可能有:
24×12 12×24
了解学习内容











1.估算。
12≈10,
24 × 10≈240。
2.尝试计算,并在小
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
复习,为两位
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做铺
垫。
通过具体生
活情境,根据
条件提出问
题,感受计算
策略的选择。















把学习过的
估算,运用到
实际事例中。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效果
测评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
上全班汇报。
现在,我们要付 钱了,
大约的结果就不行
了,孺要得到准确的
结果,我们自己来想
想办法怎么 计算这样
的题。
教师组织全班汇报,
并根据学生汇报,板
书。
组织学生讨论理解竖
式的书写过程。并补
充板书: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个位的0不
写)


3.引导学生总结笔算
的方法。
师:我们来总结笔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上述
的各种方法。
说说你喜欢哪种方
法,为什么?







做一做。
汇报。
先通过自己的思考独
立计算。再进行小组
的交流。可能的方法
有:
①24×10=240
24 × 2=48
240+48=288
②12× 20=240
12 ×4= 48
240十48=288
③ 24
× 12
48
24
288

④ 12
× 24
48
24
288

3.在老师的引导下总
结笔算的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
数,再用第二个因数
的十位乘第一个因
数,所得的积的个位要对齐因数的十位,
再把两次的记相加。
4.比较上述的各种方
法。
我喜欢竖式的计算方
法。因为它实际上是
把三个算式合写在一
起。
※生:两种竖式中我
更喜欢第二个因数是
12的,因为在计算1乘
24时直接写上就行 了

做一做。
让学生在独
立思考的基
础上,进行交
流, 发表自己
的见解,了解
他人的思考
方法。再通过
老师的梳理
解决难点问
题。













自主总结法
则,对知识进
行内化。



通过各种方
法的比较,选
择较为简捷
的计算方法





































第一横排让四名学生
板演,再集体评议纠
错。
第二横排让学生独立
计算,再集体订正。
四名学生板演,再集
体评议纠错。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
订正。
笔算乘法(一)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5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巩固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
确、熟练地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重点:通过练习巩固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
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
内容
一、甚本
训练





















二、综合运用
效果测评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卡片口算。
20×24 12 × 70
50 ×40 30×21
80×80 11×60
24×30 70 × 90
36 × 20
2.笔算比赛。
第64页第1题。


3.找(选)鞋子的游
戏。
根据 教材提供的素
材,设计成帮小动物
找(选)鞋子的游戏。
计算对了,就是找
( 选)到了合适的鞋
子。

1.练习十五第3题。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
活情境,寻求事例中
的数学信息,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我们能了解到哪些数
学信息?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该怎样想?
谁能列个算式?
大家来列竖式计算一
学生
1.卡片口算。
抢答练习。




2.笔算比赛。
独立计算,互相检查。
让学生参与评价。

3、找(选)鞋子的游
戏。
分小组进行游戏。






1.练习十五第3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
数学信息和问题,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买来14筒羽
毛球,每筒12只,要
求一共有多少只。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用每筒的羽毛球数乘
筒数来计算。
列式是12 x 14
熟练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
口算。


引导参与评
价,培养学生
的检查习惯
和能力。

增加乐趣,在
计算游戏中
体验助人的
快乐。





通过练习,运
用生活事例
让学生在实
际生活情境
中体会数学
知识的运用,
并结合学生
实际情况,进
行一些综合
性、拓展性的
学习。使练习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下。
※根据实际教学情
况,还可以补充两步
计算的题让学生进
行综合练习,如:
羽毛球兴趣小组领
走36只,(3筒),
还剩多少只?
原来有6筒(72只),
现在
一共有多少只?
2.练习十五第4题。
教学方法可参照第3
题。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更具层次性。
正。
※根据老师提供的
新信息,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168一36=132(只)
(14一3)×12=132
(只)
(14+6)×12=240
(只)
168+72= 240(只)
2.练习十五第4题。
笔算乘法(二)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6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进位的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交流、评议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通过学生 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进位的两位数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对已有 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于
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评议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
知,导入新课























二、尝试探究
归纳算法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卡片口算。
15×20 18×30
80 × 40 30×22
90 × 90 28 x 20
180+30 240+60
68+170
2.竖式计算比赛。
54×7 12×23
8×29 380+67
55十480 84+670
3.创设情境,导人新

有会下围棋的同学
吗?给大家介绍一点
围棋的知识。
教师出示围棋棋盘的
课件或用实物投影出
示主题图。

1,.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法和数据信息。
下围棋时就是把棋子
放在这些交叉点上
的,(根据学生情
况可以介绍中国象棋
也是放交叉点,国际
象棋是放在格子中)
师:你能算算有多少
个这样的交叉点吗


学生
1.卡片口算。
抢答,选几个说说思
考方法。



2.竖式计算比赛。
独立笔算,看谁算得
又快又对,让学生参
与评价。
3.通过惰境进人学
习。
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
发言。





1.根据问题,寻求解
决问题的办法和数据
信息。
通过学生介绍或数一
数等方式了解围棋棋
盘是由纵横各19条线
段交又组成。
口头列式:
19 ×19

提高口算能
力,为笔算莫
定基础。
培养良好的
笔算习惯,为
知识迁移铺
垫。
拓展学生知
识面,结合具
体情境进人
新知识的学
习。







结合具体事
例,让学生寻
找数学信息,
体会生活中
的数学。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效果
测评






2.探讨计算的方法。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
有哪些解决这个问
题的方法。
在小组里指导学生
先确定有哪些方法,
再分工完成,在练习
本上写上自己的思
考过程或竖式。
让学生在小组评议
的基础上,向全班展
示,集体评议。最后
归结到竖式计算上,老师配合板书:
19
× 19
1 7 1
1 9
3 6 1
总结归纳,让学生说
说要注意的地方。

1.做一做(第65页)。
让学生独立练习(可
请四名学生进行板
演)。再集体进行
评议,进一步巩固计
算的方法。
2.计算比赛(第66页
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分
小组订正纠错,统计
全对学生数,提出表
扬。
3.游戏:看谁收获的
南瓜多。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南瓜卡片,同时开始
计算。算完后经老师
确认正确领取第2张
卡片,在规定时间
内,看谁收获的南瓜
多。
4,具体情境的练习
2.探讨计算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分工
合作。
再在小组里评议。
可能的方法有:
(1)估算:
19≈20
20 ×20=400
大约有400个
(2)估算:
19≈20
19 × 20= 380
(3)19 ×19
= 19 ×20一19
= 380一19
= 361
(4)竖式计算:(见
左)
我想 提醒大家在计
算的时候一定要记
住进位的数在下面
的计算中要加上。
(熟悉后 可以不写
出来)

1.做一做。
独立练匀,集体评议

2.计算比赛。
独立计算,分小组进
行自我评议。



3.游戏:看谁收获
的南瓜多。
在老师助组织下有
序地开展游戏。





4.具体情境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独立
思考、小组讨论
和集体评议的过
程,实现知识的
迁 移,体验成功
的愉悦。
并在集体评议中
纠正自己计算中
的问题。养成认
真细致的良好习
惯。













模仿练习,检查
学生的知识掌握
状况。

强化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自我评
价。

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把原本
枯燥的练习融人
到游戏中,让学
生体验成功的喜
悦。





结合情境练习计























卡片,在规定时间
内,看谁收获的南瓜
多。
4,具体情境的练习
(第66页第3、4题)。
先让学生说说知道
什么,要求什么。再
让学生独立计算。







(1)75 × 31=2325(千
米)
(2)35 ×26=910
(棵)
算,渗透具体事
例方法。








笔算乘法(三)
(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7 )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巩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
熟练地 进行计算。巩固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运用一定的计算技巧解决合适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通过练习巩固进位的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
练地进行计算。巩固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运 用。培养学生
能力运用一定的计算技巧解决合适的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
内容
一、基本练习
巩固方法
























二、尝试探究
归纳算法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卡片口算。
26×20 18×40
80×30 40 × 11
90 ×70 35×20
15×40 24×30
50 ×40
2.速算比赛(第67页
第5题)。
组织学生在限定时间
内独立竖式计算和 检
查,全对的学生为优
胜。(时间根据学生
情况而定)
3.游戏:帮小蜜蜂找
到要采蜜的花。
在黑板上贴上有算式
的花,给学生发 放有
得数的蜜蜂卡片,让
学生通过计算判断是
对应的花,把蜜蜂贴
在对应的花 的周围。
(可结合教学条件和
本班学生情况调整方
法)

1,第67页第7、8题。
结合具体事例,给学
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
1.卡片口算。
卡片抢答,多给计算
稍弱的学生机会。



2.速算比赛。
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
计算和检查。




3.游戏:帮小蜜蜂找
到要采蜜的花。
通过计算找到对应的< br>花朵,判断得快的向
大家介绍思考的方法
(如:估算、看得数
的个位等方法)。





1.第67页第7、8题。
(1)可能的方法有:
①19≈20
20×25=500(千克)
强化口算能
力,关注全体
学生。



培养学生 的
速算能力,让
学生在良好
的竞争环境
体会学习的
乐趣。

激发学生热
情,体验助人
的快乐。渗透
计算的技巧
(估算就能
达到目的)。


让学生通过
具体事例,思
考解决问题
的方法,找准
解决问题所
需要的条件。
巩固计算方
法。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
思考问题。也可以先
估算,再计算。




第8题有多余条件,
先给予学生讨论的
空间,寻找解决问,
题需要的条件,再引
导学生计算。避免学
生育目解题引起的
错误(如解答成两步
计算的题目)。
2.自编题计算。
组织学生自己编写
一步计算的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题目。
(也可根据学生情
况适当拓展为两步
计算)
②19 ×25=475(千克)
③19 × 25
= 20 ×25一25
=500一25
= 475(千克)
(2)14 ×56=784(元)









2.自编题计算。
在老师的组织下,结合
自已的生活实际,自行
编写题目, 自己解答,
或邀请小组的同学解
答。
结合生活实际,
编写练习题,老
师和同学补充,
进一步巩固练
习。拓展思维能
力。
笔算乘法(四)
(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8)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回顾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
和笔算。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进行计算。根 据具体的事例和情境,发现和提出
问题,并能灵活地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意识和习 惯,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的价值,
获得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 生回顾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
算。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进行计算。根据具体的事例和情境, 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能灵活地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
算 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的价值,获
得数学学习 的愉悦情感。
活动
内容
一、故事呈现
引发思考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哥伦布竖鸡蛋的
故事”。
通过老师的讲述或课
件的演示,让学生进
人情境。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
说点什么?
2.提出问题。
师:老师想知道,这
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
字,你有哪些办法可
以帮助老师?
3.引导学生进行讨
论。
师:大家把自己的想
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一下。(教师也参与
到讨论中)
4.全班交流、解决问
题。
让学生在全班说说自
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
学生
1.“哥伦布竖鸡蛋的
故事”。
听老师的讲述(或课
件播放),了解故事
情节,体会故事的涵
义。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
的思考。

2.进人对问题的思
考。
在老师提出问题后,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
办法。
3.小组讨论、交流。
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解决问
题。
自由说说自己的思考
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故事引人,吸
引注意,渗透
创新的意识,
培养乐于科
学研究的情
感。

给予学生独
立思考的空
间和时间。

和小组里的
同学交流各
自的思考,了
解他人的方
法。

充分发挥学
生的自主性,
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解决
问题。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巩固练习
效果测评






























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结果。
小结实际生活中数
学知识的运用, 肯定
接近的结果,指出要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1.计算比赛。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评选计算小能手。
2.小游戏:“冰块上
的小企鹅”。
通过学生的计算,让
学生说出答案。(课
件演示,如果正确,
企鹅就能稳稳地 站
在冰块上,如果不正
确,就会掉在海水
里)
3.“世界杯足球赛”。 < br>介绍有关世界杯足
球赛的资料。(有条
件的可以通过课件
播放有关画面和资料)
出示问题,让学生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旅游公司”。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
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独立解答。
5.引导说说自己这
个单元的收获。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
导学生总结自己在
学习中的得失,渗透
学习方法的培养。




解决问题。(一个一
个地数、数出每行大
约的字数,再进行估
算或计算)
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各自的结果。

1、计算比赛。
独立计算,集体评
议。
2.小游戏:“冰块上
的小企鹅”。
让学 生通过各种方
法,寻求对应的企鹅
和冰块,请速度快的
同学介绍自己的方
法( 如:估算、看个
位等)

3、完成“世界杯足
球赛”
了解相关知识。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计算。


4、完成“旅游公司”。
自己通过观察说出
数学信息和问题。
说说解决的方法,并
独立计算,再集休评
议。
5.自由说说自己这个
单元的收获。
互相补充,说说学习
的内容和体会。







巩固开算方法,
提升计算能力。
增加练习的趣味
性,鼓励对计算
技巧的思考。







拓展学生知识
面,巩固解决问
题的思考方法。


体会数学在生活
中的具体运用。


回顾计算的方
法,渗透学习方
法的指导。





























整理和复习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六 单元 第 一 课

课题 面积 课型 新课 几课时完成 13课时
知识目 标: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
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
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
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使学生探
学习目标
究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
确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互相学习的精神。

重点: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使学生探究
教学重难点
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
面积。
难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相关主题图,正方形、长方形的纸片
第( 1 )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
位,理解它们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理
解它们的意义。
难点: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活动
内容




一、激趣引入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游戏引人。
下面老师要请两位
同学来做一个“涂
色”的 游戏,一位
同学用粉笔把这个
长方形(大)涂成
红色;
学生
1.倾听游戏要求,进
行游戏选择。


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
择涂小长方形。
通过游戏激
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同时
利用游戏本
身的不公平,
有意识地渗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二、.揭示面积
概念
另一位同学把这张2.回答教师的提问。
(小)长方形涂上这块长方形小得多,
蓝色,谁先涂完谁很快就可以涂完。
就是胜利者。谁愿大长方形涂起来太慢
意来涂这块?(指了,要涂很久。
向小长方形)
2.师生谈话。
哦?大家怎么都愿
意来涂这块呢?说
说你的理由。
看来物体表面是有
大小之分的,在做
这个游戏的时候大
家都不愿意选择较
大的长方形,而是
选择了较小的长方
形。
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1.出示实物,引导1.观察教师出示的实
观察。 物,回答相关的问题。
请你们拿 出来数学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和
书和练习本,先用练习本,动手摸一摸
手摸一摸它们的封它们的封 面。说出自
面,再请大家比较己比较的结果。
一下它们的封面哪数学书的封面大,练
个大?哪个小? 习本的封面小。
将数学书和练习本的
封面重叠在一起进行
怎样才能让大家看观察比较。(边说边
得一目了然呢?能演示)
给大家演示一下
吗?


2.出示两个长方形。 2.观察长方形,猜测大
大家请看,这是什小。
么图形? 这是长方形。
请大家猜猜看,这左边的大,右边的小。
两个封闭图形它们左边的小,右边的大。
谁大谁小呢? 它们可能是一样大
的。
透面积是有大
小之分的。
























除了用肉眼去
区分物体表面
有大小之分,还
让学生亲自动
手去感知和体
验这一点,加深
学生的认识,帮
助建
立好面积的概
念。





























三、认识面积单

看来封闭图形也是
有大小之分的,当
然它们的大小也有
可能是一样的。
板书:封闭图形。
3.揭示面积的概念。
我们把物体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根据自己的叙述
将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物体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1.引导比较两个长
方形的大小。
对于这两个长方形
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了三种猜侧,那么
到底哪种猜测是正
确的?你有什么办
法来验证自己的猜
想吗?用刚才的办
法能办到吗?把你
的办法在学习小组
内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
派代表把你们想到
的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根据学生
的回答适时进行引
导)
为什么要用同样大
小的图形呢?不一
样大的图形行吗?
看来在比较两个图< br>形的面积大小的时
候,一定要用统一
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量。
3.引导动手操作,实
际测量。
3、理解记忆面积概
念。
倾听教师的叙述,理
解记忆面积的概念。











1、比较两个长方形的
大小。

自己想办法验证猜
想。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
己的猜想。




2、交流本组的办法。
①我们组发现如果用
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是不容易比较出来
的,因为重叠后两个
长方形都出现多余的
部分,这两个部分不
好比较。
②我们想用同样大小
的图形去摆一摆。
③图形大小不一样,
比较的结果还是不
准。


3.动手操作,实际测
量。















教师应该积极
鼓励学生带着
有思考价值的
数学问题展开
研究和讨论。




尊重学生的想
法,教师在和学
生的交流中 引
导学生明确统
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
的 办法,让学生
真正体验到测
量时统一面积
单位的必要性,
并且要让学生
通过该活动感
受到用正方形
作为面积单位
在测量时的方
便。
为面积单位的
认识打下基础


























































老 师给每个小组提
供了三种不同的图
形,请你们选择合适
的图形作为面积单
位进 行测量,看看
最后的结果是什
么?
小组来汇报比较出
的结果。
你们是选择的什么
图形来测量的?
(可以多请几个小
组的学生来汇报结
果)
4.揭示面积单位。
在刚才的测量活动
中,同学们都是选用
的正方形来作面积
单位的,因为这样 在
测量时最方便,而数
学上常用的面积单
位也是通过正方形
的大小来定义的。
请大家看教材第73
一74页,看看常用的
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这些单位分别是怎
样定义的?
教师出示三个大小
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的正方形,让学生观
察记忆它们的大小。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
们了解了什么是面
积,还认识三个面
积单位,(揭示本课
的课题;面积和面积
单位并板书)通过
今天的学习大家什
么收获呢?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选择合适的图形进
行测量





我们测量出来的一
个长方形的面积有
15个面积单位,另一
个有14个面积单位。
我们是用正方形来
作面积单位的。

4.认识面积单位。
看书,了解常用的面
积单位和它们的定
义。













观察记忆。
①1平方厘米和我们
的大拇指的指甲大
小差不多。
②1平方分米和我的
脸蛋的大小差不多。
③1平方米和那块小
黑板的大小差不多。
自己谈谈在学习中
的收获。

































增加形象记忆,让
学生对面积单位有
一个更加形象的认
识。



四、学习效果
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4页
“做一做”1、2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汇报交流。

完成教材74页“做一
做” 1、2题。
独立完成,汇报交
流。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区分长度单位和面 积单位的不同和联系,
巩固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形象感知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的习惯。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和联系 ,巩固
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形象感知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
内容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教学重难点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1:组织复习旧知。
我们知道测量物体
的长度用长度单
位,它们有……
谁能说说在前面的
学习中,你认识了
几个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2.引人新课,揭示课
题。
谁能说说它们有什
么区别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一同比较一下长
度单位和面积单
位。看看它们有什
么 区别和联系。
板书课题:长度单
位和面积单位的比


1.引导比较1厘米
和1平方厘米。
出示1厘米和1平方
厘米的图形。
这是1厘米长的线
段,这是1平方厘米
的正方形,它们有
什么不同呢?请学
习小组的成员互相
商量,一起来找一
找它们的不同点。
学生
1.复习旧知。
它们有米、分米和厘
米。

随教师的引导回答问
题。
平方米、平方分米和
平方厘米。


2.明确学习内容。





读课题:长度单位和
面积单位的比较。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
厘米。
观察教师出示的1厘
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
形。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
寻找1厘米和1平方
厘米的区别。
呈现对比的
对象,让学生
对本课的教
学内容有一
个整体上的
感知。













在明确学习
任务以后,积
极鼓励学生
开展以小组
合作为主 要
方式的合作
探究活动,充
分发挥学习
小组每个成
员的才智,突破教学的难





二、对比长度
单位和面积单


















































巡视,随时引导。
2.组织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交流报,
其他小组补充。





大家找出了它们的
很多不同点,那么
老师想问一问, 它
们之间有没有什么
联系呢?

3.引导比较1分米和
1平方分米。
请大家先在纸上表
示出1分米和1平方
分米。
小组成员互相说一
说它们有什么不
同?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

4.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长度单
位和面积单 位它们
是有区别的,长度
单位是用来计量长
度时使用的,而面
积单位是用来计 量
面积时使用的……
但是它们之间又有
一定的联系。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
注意区别使用。

1.组织完成教材第
75页 “做一做”1、
2题。
2.汇报交流。
①1厘米是一条线段
的长度, 1平方厘米
是一个平面的大小。
②厘米是用来计量长
度的单位。而平方厘
米是用来计量面积的
单位。
③从单位名称来说,
面积单位有一个“平
方”,长度单位没有。
④边长是1厘米的正
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
米。
⑤1平方厘米的正方
形边长是1厘米。
3.比较1分米和1平方
分米。
在纸上表示出1分米
和1平方分米。
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说
一说它们有什么不
同?
进行汇报交流。


4.倾听教师的小结。













1.完成教材第75页
“做一做”1、2题。











有意识地让
学生找到它
们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对
两类单位的
理解和认识,
同时对学生
渗透唯物辨
证的思想。




教师有意识
地进行归纳
概括和总结,
使学生进一
步加深对长
度单位和面
积单位的认
识和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

在让学生伸开双臂
表示1平方米时,教
师注意引导和指
导。
2.引导完成教材第
76页1—4题。
引导独立完成,组
织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6页1—
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
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长度单位:厘米、 分米、 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课后
反思


第( 3)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
能够利用计算公式正 确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
方法。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 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利
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
活动
内容
一、师生谈话,
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探究长方形和
正方形面积的
计算方法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
教师
师生谈话。
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已 经知道了什
么是面积,还认识
了三个常见的面积
单位。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来一 起研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
板书: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面积计算。

1、出示教材例2。
你们每个学习小组
都有一个长5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
想一想,根据前面
学习的知识,你们
有什么办法能知道
它的 面积吗?学习
小组可以在一起商
量。可以用老师给
你们提供的学习材
料帮助大 家思考。
学生
师生谈话。
倾听教师的谈话,明
确学习的内容。






读课题: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面积计算。

1.明确题意,展开思
考。
明确教师的问题,思
考求长方形面积的方
法。


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
进行商量。
开门见山直
奔学习主题,
让学生首先
明确学习任
务。




提出供学生
探究的数学
问题,引导
学生思 考用
前面学习的
有关面积测
量的办法来
首先得出长
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2.组织汇报。
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了吗?你们是
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
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
文流一下。



两种方法哪一个更简
便呢?



3.引导猜想。
大家都觉得用5×3的
方法计算要简便些,
你们看5表示什么?
3又表示什 么呢?那
么大家一起来猜想一
下,长方形的面积可
以写成什么公式来计
算呢?
4.组织验证猜想。
你们的猜想对吗?是
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
积都可以用长 乘宽来
计算呢?下面我们一
起来验证一下。
请每个学习小组任意
用几个老师 给大家准
备的面积是1平方厘
米的正方形拼成几个
不同的长方形,一边
拼,一 边用表格记录
相关的资料。(将一
张空白的表格张贴在
黑板上)
请几个小组 的同学把
你们组填写的资料和
大家交流。(随着学
生的汇报,教师将资
料进行 汇总并填写在
黑板的表格中)
2.小组汇报。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
的小正 方形摆,摆满
后数一数正好用了15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
形,所以它的面积是
15平方厘米。
②我们也是用1平方
厘米的小正方形摆
的,我们先横着摆,
可以摆5个,再竖着摆
可以摆3个,所以一共
有5 ×3个,也就是15
平方厘米。

3.大胆猜想。
5是长方形的长,3是
长方形的宽。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
长乘宽来计算。

4.小组合作,验证猜
想。




学习小组内共同探
究,边操作,边记录
相关的资料。






交流本组填写的资
料。
教师有意识
地引导 学生
对测量的方
法进行对比,
感受其优劣,
体验到计算
的方法确实< br>比直接测量
的方法好,为
进一步探究
面积计算方
法创造条件。




使学生经历
猜想、验证、
应用的数学思考过程。在
学生的头脑
中建立严密
的数学逻辑
思想,学会科
学 地思考问
题和分析问
题。









































三、学习效果
测评










从这张表格的资料
中,你发现长方形的
面积和它的长和宽
有什么关系吗? < br>(可以根据学生回
答的情况,多让一些
学习小组表达自己
的想法)揭示长方形< br>面积计算的方法。
板书:长方形面积=
长×宽。
5、组织练习,推想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
请大家独立完成教
材78页 “做一做”。
同学们你们看这第
二个图形是什 么图
形?我们已经知道
长方形的面积的计
算方法,那么正方形
的面积你能算吗 ?
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6.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78页例3。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第7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组织集体
订正。
2.引导完成教材第
79页1~4题。
观察表格中的几组资
料,思考长方形 的面积
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
关系,汇报自己的想
法。


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
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和
宽的乘积。


5、完成练习,推想正
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个正方形。
我们认为正方形的面
积可以用边长乘边长,
因为正方形是 一个长
和宽相等的长方形,长
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
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可以用边长乘边长。

6.完成教材第78页例
3。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
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9页1一
4题。
结合生活实际,
编写练习题,老
师和同学补充,
进一步巩固练
习。拓展思维能
力。






鼓励学生在先
前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进行推
想,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
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课后
反思



第(4)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了解相邻面积单位之间进
率关系的推导过程。使学 生掌握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 生掌握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面积单位之
间的换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了解相邻面积单位之间进率关系的推导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教师 学生
1.复习旧知。
填写下面各题: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4米=( )分米
50厘米=( )分米
说出自己的想法。

2二倾听教师讲话,明确学
习内容。
倾听教师讲话。





读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
率。

1、学习例4。
思考回答:变长为1分米的
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教师
提出的问题。
2.汇报各自的方法。
①我们组是 这样想的—如
果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沿着大正方形的一边摆放,
一排可以摆10个 ,全部摆满
可以摆10排,这样就可以知
道一共摆放了100个边长为
1厘米的正方形 。也就是说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1.组织复习旧知。
一、复习旧知,组织学生填空。
引入新课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引人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相邻的长度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
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
率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一道研究这个
问题。
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
率。

I.出示例4。
老师这里有一个边长为1分
二、探究面积单米的正方形纸片,大家想一
位之间的进率 想,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如果要把它划分成边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
成多少个呢?有什么办法
来说明你的结论?同桌的
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有针对
性地组织学生复习有关
长度单位的
知识,找准本
节教学内容
的生长点,为
探 究面积单
位之间的进
率关系奠定
基础。








揭示本课要
探究的数学
问题,鼓励学生采用小组
合作的学习
方式进行研
究。












































那么它的面积就是多少
呢?

通过刚才各个小组的情况
反馈,我们可以看出,一个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首先
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板书:1平方分米。



如果将它的面积计量单位
换成是平方厘米,那么就是
多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00
平方厘米。
换句话说,1平方分米和100
平方厘米应该是怎样的关
系呢?(教师在I平方分米
和100平方厘米之间写上等
号 )
3.引导学生探究平方米和平
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每个
小组都在积极进行思考,得
出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之间的进率关系是100。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平方米和
平方分米之间又有怎样的
关系呢?你们能向刚才那
样推算 出它们之间的关
系吗?
4.组织汇报。
哪个小组把你们推算的过
程和大 家交流一下。教师根
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进行板
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5.总结全课。
在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我
们发现了相邻面积单位之
间的 进率是100,运用这些
换算,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
多和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
可以划分成100个。
它的面积就是100平方厘
米。
②我们组是这样想 的——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可以
看成是边长为10厘米,计算
它的面积就是10 × 10=
100平方厘米,
这说明可以划分成100个边
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各小组反馈自己的结果。
是100平方厘米。






应该是相等的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汇报。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米,如果 把它看成边
长为10分米,通过计算就可
以得出它的面积又是
10×10=100平方 分米,所以1
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5.倾听教师的总结。

鼓励 学生运
用多种思路
解决问题,明
确面积单位
之间换算关
系的生成性,
进一步加深
对面积单位
换算关系的
理解和认识。













在先前学习
经验的基础
上,放手让学
生通过独立
思考和小 组
交流的方式
进一步探讨
一些新的面
积单位之间
的换算关系,
进一步凸现
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的主
体地位。

管理学院排名-幼儿园大班班级计划


赞助合同范本-军训作文题目


学会感恩作文600字-商业合作计划书


如何考托福-建党节活动方案


分享的作文-秋天的词句


小学歌颂祖国的短诗-关于坚持的英文名言


卢昱弟-辞职申请表


牛奶日-两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