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绝世美人儿
984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意大利留学网-文秘职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 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
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 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 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
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 家
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
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
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 松懈,
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 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
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
位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
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 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
析和平 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



在数与计算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
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 然是小学生
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
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 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
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
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 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
元,这是 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
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 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
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
获得 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
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
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 除了面
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
计时法。这些内容的 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
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 间长短的
意识和能力。

2



在统计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
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 生利用已
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
习平均数的含义和 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
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br>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 br>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
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 br>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
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 br>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
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
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 乘积不满十)。

3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 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
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
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 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描述行走
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
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
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 的
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
以及全年的 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 单的数据分析;了
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
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 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
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
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
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
信 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
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 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
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 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把握
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 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
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5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
思维的发展。
3、改 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
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问题与合作交
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 课堂上准备
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 br>1、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理解 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
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
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 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
性,增强统计观念。
3、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 学共同进行学
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4、在教师 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七、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6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
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
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
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
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
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7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
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8
1课时
3课时左右
4课时左右
1课时
1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
解、探究 、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订如下教学工
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 笔算验
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
不能及时 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
度的同时,加强各种数 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
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 ,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搭配(二)
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能认、读、写小数)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 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
算的内容。
⑵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六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四)综合与实践
1.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搭配(二)
2.实践活动(“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 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

9



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 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
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
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 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 的天数;知道
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 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法。
8、了解数学广角,学会解决搭配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 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
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
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
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 br>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 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
6.在 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
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
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
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10.加强对家庭教 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
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10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时 间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一、位置与方向
1、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3、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5、机动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除法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3、练习三
4、一位数除两位数
5、机动
6、首位够除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7、首位不够除、有余数的一位数三位数的笔算
8、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练习
9、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解决问题
10、商中间有0的除法
11、商末尾有0的除法
1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
13、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14、利用估算解决问题
15、整理和复习
16、练习课
单元测试
三、统计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练习课(练习八3~6题)
3、机动
单元测试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一位数乘两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 整十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
3、练习:练习九9~12题、能力挑战
4、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5、练习十
6、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7、练习十一
8、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9、两步除法解决问题
10、解决问题练习课
11、整理和复习(
12、练习十三(1~6题)
11
课时数
5
备注
1 3.2-3.6

5
2 3.9-3.13

5

3 3.16-3.20
5

4 3.22-3.27
5
5 3.30-4.3
4
清明
6 4.6-4.10
5

7 4.13-4.17
5

8 4.20-4.24



机动
五、面积
1、面积的意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面积单位
3、机动
4、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5、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6、练习课
7、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8、利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练习课
机动
单元测试
六、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
2、认识平年和闰年
3、练习十七
4、24时计时法
5、简单的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6、练习十八
机动
7、整理和复习
8、练习十九
9、在4个正方体上制作活动日历
单元测试
七、小数的认识
1、认识小数、小数的含义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机动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4、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5、练习二十一
机动
单元测试
八、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
2、简单的组合
3、稍复杂的组合
机动
我们的校园
1、铺草坪问题
2、设计赛程安排
九、总复习
1、学期各单元知识整理
4
五一
9 4.27-5.1
5

10 5.4-5.8
5
11 5.11-15

5

12 5.18-5.22
5
13 5.24-5.29
5

14 6.1-6.5
5

15 6.8-6.12
5
端午 16 6.15-6.19

12



2、练习二十三
3、109、110综合练习
4、解决问题练习二十三
机动
期末考试

4

5
5


17
18
19
6.22-6.26
6.29-7.3
7.6-7.10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
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方法:画图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那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13



3.解决问题。
(1)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2)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
的表示方法。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
是什么?
(1)和 (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
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
每只猴子各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
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
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
什么?
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14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问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http:www. m

七、教学反思: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m
1、知识与技能: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
正确地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 学难点: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规范竖式的书写规范)
二、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15



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列式: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 试分一分。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
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 捆怎么办?”
从干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
的 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
在个位上商6.
上式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题: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
3写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算一算,想一想:
38÷2= 52÷4= 72÷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58÷7= 73÷6=
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人共分到16个

16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
在个位上商6.
七、教学反思: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
解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
教学重点: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8÷2= 52÷4= 72÷3=
58÷7= 73÷6= 49÷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
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1.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出算式?
888÷6=( ) 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17



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汇报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方法一:600÷6=100,800÷6的商肯定比100大;
方法二:最小的三位数100×6=600,800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
数;
方法三: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小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用竖式来算一算,注意书写格式。
2.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汇报。
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
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
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
3.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565÷5= 456÷3= 784÷7=
算式1:百位上5等于5,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4大于3,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式2:百位上7等于7,所以商是三位数。
算一算,再验证是否正确,规范格式书写,数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七、教学反思:



18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8÷2= 868÷7= 896÷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你有什么发现?
0÷10=0. 0÷100=0.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现在3个猴子要分306个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 到多少个桃子?说说你是
怎样想的?(中间有0)
列式:306÷3=
口算: m


19



竖式计算: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十位上的0÷3=0,因此商的十位上要写0.
3.算一算,想一想(末尾有0)
840÷6=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在计算时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0÷3=00÷10=0 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七、教学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 1
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
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20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w W w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
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
合起来,用12再除 以3,结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学校 用买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
平均每个班多少支铅笔,还剩几 只?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 支,还剩2支,不够每个班再分
1支,所以个位商0,余数是2。

21



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教学反思: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
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
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624÷6= 846÷7=
二、导学新课
1.淘气在计算除法竖式时,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快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吧,
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被除数中间有0,所以商的中间要用0补上。
估算:200÷2=100,502比200大的多,商肯定超过100,得26不对。
竖式: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商肯定是一个三位数,得26不对。

22



好了,第二个算式商补上0了,对吗?
生:对的……(犹豫)
师:我们不妨用乘法来验证一下第二个算式吧。
你是怎样来验算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各出结果。
验算:206×2=412
验算完了不对,需要重新再算一次,这一次课一定要细心呢?
师:同学们,竖式除法笔算的计 算程序是正确计算的核心,验算则是检查计
算是否正确的有效方法,能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15÷3= 960÷8= 805÷5=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集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 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方法:复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并验算:
734÷2= 612÷2= 525÷5=
二、新课练习

23



1.同学们,你们都收集国邮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集邮中的数学问
题吧,出示图片。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笑笑有邮票285张。
生:他想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册子每页只能放5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生:每页放5页,285张邮票大约需要放多少页?
2.每页放5张,估一估,大约放多少页?

3.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列式:285÷5=
(1):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的“5”小怎么办?
百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百位上的0可以不写出来。
(2)第一个商应该写在哪?
28÷5,应当在十位上写商“5”
(3)完整的写出除法竖式,你能总结规律吗?
规律: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
两位数。
4.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85÷8=( )……( )
(1)估计商是几位数?
生:8×100=800,商是2位数
生:百位上的“2”比除数“8”小,商是2位数
(2)商“3”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十位上。
(3)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是指可以放满多少页,余数是指还剩多少张。
(4)你会验算吗?

24




追问:35×8表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上5呢? m
生:每页放8张,35页放多少张。放满35页,还剩5张,所以要加上5.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 课本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3题。
2.课后作业: 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集邮

验算:
七、教学反思: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
出算式。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
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25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
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26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200÷2÷4 200÷(2×4)
=200÷8 =100÷4
=25(本) =25(本) m
从左向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
七、教学反思:


讲故事(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
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
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w W w . X k b 1.c O m
一、导入新课
1.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6÷7÷6 624÷(2×3)
二、导学新课

27



1 .淘气不光喜欢学习语文,对数学更感兴趣,一天,淘气在语文课上轮流
讲故事,用了850字,同学们 约定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但是淘气课
前试讲时用了5分,淘气没有气馁,反而发现了一些数 学问题,我们快去看看吧。
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
试吧。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肯定)
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个)
170×3=510(个)
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
(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850÷5×3
=170×3
=510(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
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 ?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3分钟讲完,每分钟讲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8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850÷5×3
=170×3
=510(个)
七、教学反思




练习(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计算:
120×2÷8 480÷(2×4)

29



二、复习练习
第1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第2题:培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第3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第 4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图来
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第5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m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6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2÷8
=240÷8
=30(个)
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100+98+105+97+99=594(人)
594÷9=66(人)
简便算法:100×6-5-2+5-3-1=594(人)
(2)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年级一批。
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0=80(元)
(2):(100-80)÷2
=20÷2
=10(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6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30



练习二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图形的运动
对称轴(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画图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
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1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
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 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
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 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3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七、教学反思:、



对称轴(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
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过程与方法: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
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 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
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
的另一半。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
的另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3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导学新课
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
什么发现。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1):先把纸对折。
(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 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
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
判断和选择的。
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 是靠近对称轴
的一边的。反之则远。 m

34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对称轴(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七、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
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
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35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
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36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七、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
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
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7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38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单元主题) 乘法

1 找规律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
一些简单事情。
3. 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39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 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 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 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 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
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

40



因数 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
略的0。
2. 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 br>(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 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2.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找规律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 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
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

41



学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二、新知探究
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 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
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42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 )×30=360 5×( )=650
( )×30=3600 5×( )=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 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 )×( )=800 ( )×( )=1260
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学习目标:

2 队列表演(一)
1 、结合“队列表演(一)”的问题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理解算理。

2、经历算法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探索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探索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本新- 课- 标-第 -一-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

43



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 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 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 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 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 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
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http:www. m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 完成练一练第2题。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 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后作业

44



完成练一练第5题。http:www. m





3 队列表演(二)
学习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二)”的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

每一次数字运算的结果都应该写在它合适的位置。
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
二、教学新课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
2、指名板演,并说说这么写的道理。
(1)把12分成10+2,用个位的2成14,就
是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数字1 (也
就是1个10 )乘14,所得的积是14个10,
因此“4”写在十位上。http:www. m
(2)还可以简单写成

3、完成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45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4、5题。
五、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14×12=168
14
× 12
28 ……14×2
+ 140 ……14×10
168 ……28+140







4 电影院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嫩给解 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会通过估算
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 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估算的方法。X| k | B| 1 . c| O |m
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今天,光明小学 的500名学生要去看电影,可不知电影院里的座位够不够,请同学们先估计
再计算。
二、 教学新课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6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找到图上所给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这个问题。
2、根据问题估算,解释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1) 学生寻找估算的方法,并能对自己的方法加以解释。
(2) 小组内、全班内交流估算过程及方法。
3、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1) 学生计算26×21,找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种或两种方法。
(2) 交流算法。
(3) 比较与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不同?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试一试。
汇报时说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5、自己试着解决“三(1)班有38名同学,每张电影票12元,买电影票需要多少钱?”
先估算,在笔算。
三、 巩固应用
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2、 完成练一练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 完成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笔算进位乘法

26×21 26×21=546
=26×3×7 26
=78×7 ×21
=546 26
+ 52
546



练习三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47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
2、计算。
(1)32×23 26×42
要求:
1)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 2 4 5 2 4 6
×1 3 ×3 1 ×2 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48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 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本第38页第5、6题。
第5 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
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
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49



12×25=300 1200÷4=300
16×25=400 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练习三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50



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
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 20×20 30×50 12×30 40×7
(2) 15×30 25×40 16×50 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3、用竖式计算。
1 8 5 2 6 3
×2 3 ×4 1 ×4 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三的第4题。

51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 空,最后再补上
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
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 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
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 ,24看成30,60×30=1800,
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
遇到,没有困难。
第8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 计算出苹果汁与橘
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

52



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
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 br>第11题,共有2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
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 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3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整理
与复习课。
二、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
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问题。
⑵这些问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
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
学生自己判断,再独立解答,最后小组交流。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根据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勇敢地将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作品等展示给同学们
看。
在老 师和同学面前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一个提问或用数学知
识解决的一个问题等。
三、学中做。
1、口算:
5×7= 4×6= 4÷4= 15÷3=
8÷2= 20÷5= 3×7= 4×7=
9×3= 18÷3= 40÷8= 32÷4=
4×5= 2×8= 9×2= 36-6=
2、看图列式计算。
(1)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3)应该用什么运算方法解决?(乘法)
3、看图列式计算。
(1)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3)应该用什么运算方法解决?

54



4、购物。
(1)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有12元 苹果汁:4元 饼干:6元 蛋糕:12元
矿泉水:2元 面包:1元
(2)要解决什么问题?
①可以买几瓶矿泉水?
②买3听苹果汁够吗?
③还可以买哪种食品?买多少?
(3)应该用什么运算方法解决?
四、做中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本领。昨天,同学 们都上得很认真,
问题也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整理与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口算:
8×1= 5×3= 3×8= 9×5=
25÷5= 36÷4= 35÷7= 32÷8=
16÷8= 5×6= 20÷4= 40÷5=
17+42= 46-15= 10+39= 59-18=
三、玩中学。
1、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55



3、按43页第9题中的方法做,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4、第43页第10题,图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1)分组讨论研究。
(2)学生独立填写。
(3)师生交流。
5、完成第43页第11题。
四、解决应用题。
1、认真读题。
2、分组讨论研究。
3、师生共同交流想法。
4、学生独立完成。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单元主题)千克、克、吨
有多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
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 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
识。能进行简单的 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56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教学准备 :
(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
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 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
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说教法与学法
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 作
单位,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一千克重的物品,我们先来秤秤看,一 千克
的物品放在盘秤上时指针的变化。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掂一掂,一千克和一克到底有多重?
请小组长上来领一袋一千克重的 物品和一枚一克重的硬币,同组同
学轮流掂一掂,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千克比较重,一克很轻 )
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2、“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 克会是多
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
派一名代表来拿 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
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 说你发现了什么?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 包 重




57



100克
200克
500克
800克
总 重


三、巩固练习:





2kg=( )g 4000g=( )kg
7kg=( )g 8000g=( )kg
四、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掂一掂,称一称1个苹果有多重。
估一估,称一称多少个.......蛋大约重1千克。
猜一猜、背一背同桌有多重。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设计“你知道吗?”的课外小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我国居民
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 6克。 1克米大约有50粒,如果
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那么全班55人,一天就浪费约1克;全市3 70
万人,一天就浪费约74千克;全国13亿人,一天就浪费26000千克,
合26吨。
六:板书设计
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1吨有多重

58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吨=1000 千克这一单位
换算公式。
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
位的换算。
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吨,了解1吨
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 第一个到,请你
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测体重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牛、1 桶油、1 袋面粉和1个小学生的质量各是
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59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三、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通常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
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四、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
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单元主题) 面积
什么是面积
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的设计,使学生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区分面积与周长。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 中体会什么是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
透面积单位的作用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教学重点:
通过情景的设计,使学生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区分面积与周长。

60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什么是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什么是面积?
二、动手拼摆,在操作中理解什么是面积
1、看一看,比一比
(1)、课本和硬币哪一个面积大?
(2)、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面积大?
提示:试着用小正方形摆一摆,比一比。
2、引导发现问题:
师:老师也把摆出的这些长方形带给了大家,这些图形的周长相等,
大小一样吗?
3、学生汇报:
(1)平铺后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2)重叠后比剩余部分的大小;
(3)摆出单排的小正方形,算出个数后比较;
(4)利用方格纸比较……
4、小结引导:
师:通过比较,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正方形最大)
5、巩固扩展:
出示三角形、心形、十字形,引导比较面积大小,渗透封闭图形的
概念。
三、实际体验,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面积
1、 引导认识: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面积呢?同桌两人找一找并比一比它们的
面积。
2、 出示:长方体2个

61



它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来摸一摸)
生体会: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长方体的面积。
现在这样能直接看出长方体的大小吗?怎么办?
(教师出示展开图)
3、小组合作认识立体图形面积
请你摸一摸拿到的立体图形的面积,并给小组内的同学展示你拿到
的立体图形的面积。
4、引导归纳:
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面积,那你能用自己话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看书P49定义)
四、练习提高
1、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使它的大小等于12个方格那么大。
五、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你喜欢用那种方法来比较面积?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你是怎
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学习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
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
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 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

62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
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 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3、小组汇报。
二、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认一认。
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出你身体上所表示的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
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 br>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63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三、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长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 通过 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
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 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
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
一般方法。
2. 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
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
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
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

64



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有图,图长3厘米,宽2厘米;图长5厘米,宽 2厘米;图
长4厘米,宽3厘米。
分组操作。
第一组:图我们摆了6个小正方 形,即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摆好后,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第二组: 图我们摆了10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0平方
厘米。摆好后,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 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第三组:图我们摆了12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br>摆好后,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2.师: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1.投影出示下表,求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2.练一练。
四、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 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
能摆这样的几行。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65






面积单位的换算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
位间的换系。
2、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初步培养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小研究,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和1平方分米的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我们已对面积和面积单位进行了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昨天留了小明家修补地砖的问题给同学们思考请读题。
小明家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 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
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首先要解决1平方分米=( )平方
厘米,这节课我 们就研究面积单位的换算(出示课题)“面积单位的换
算”(板书)
二、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6



教师下到每组与学生交流。
三、班内组间交流
1、1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小结:我们知道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就可以看成边长是10
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因此1平方分米=( 100 )
平方厘米
板书结论(100)
2、解决课前问题
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了,小明家的问题能解决了
吗?
3、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学生交流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
汇报
( 学生正确地运用迁移类比,准确地进行了估算,然后汇报归
纳。教师及时点拨)
生1:先测量它的边长,再计算面积10×10=100平方分米。
生2:用面积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1排摆10个,摆满
10排,10×10=100平方分米。
生3:只摆1排1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用尺子量一量可以
摆多少排,这样估算出要用100个 1平方分米。
师小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师:你能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吗?
四、单位换算。
(一)、填一填
1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67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换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 少平方分米?若用边长为5
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需要砖多少块?
五、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四
学习目标:
1.帮 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查缺补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激发学生学好数学
的信心。
3.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
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尺子等。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68



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知识我们都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本单元知识
的整理和分析。
复习整理:
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形成知识体系。
(1)面积单位及进率。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巩固;
1.师用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58页第1-6题。
2.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第7、8题。
三、师生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复习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主题:数学好玩
课题:
小小设计师
学习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
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

69



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 复杂图案可以由一
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
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
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
图案),你能说一说 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 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
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
“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的?
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 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
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 图形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
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
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

70



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 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
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 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 进行
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
得一种以简 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 方法设计的图案,
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
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我们一起去游园
学习目标:
1.结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
系,体验数学 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租车”和“购买纪念品”两个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列表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

71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课题:淘气他们学 习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这节课,让
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园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游园) 。
活动一:租车
1.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
题?
生1:数学信息是: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
金是120元,大车每辆最 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两遍,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一说:可以怎么样
租车?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学生汇报思考的过程:可以租3两大 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3
×160=480(元);……
2.师:到底有几种 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
车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方案1
方案2



小车辆数





大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生:独立完成表格,把各种租车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学生的列表后,师选出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72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小车辆数
4
3
2
1
0
大车辆数
0
1
2
2
3
可坐人数
4×12=48
3×12+18=54
2×12+2×18=60
1×12+2×18=48
3×18=54
租金元
4×120=480
3×120+160=520
2×120+2×160=560
1×120+2×160=440
3×160=480
3.怎样租车最省钱?
1)观察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钱?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最省钱的是方案4:租1辆小车和2辆大车440元。
师: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数,为何租金不同?
2)淘气说:如果我们是4 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你们能帮帮淘气吗?学生用
列表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汇报:租2辆小车,1辆 大车省钱。
小结: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坐不满,空座位
必须尽 可能少,尽可能用大车。
师:解决了租车的问题,同学们开心的乘车去游乐园里玩耍了。在游园的时< br>候,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请我们帮忙解决呢。
活动二:购买纪念品
1.师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观察,汇报: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 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
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
请你写出3种购买方案,哪种最省钱?
问:怎样写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学生在题单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小包装
2
6
10
大包装
6
3
0
玩偶数量
2×3+6×4=30
6×3+3×4=30
10×3=30
73
金额
2×5+6×6=46
6×5+3×6=48
10×5=50



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 省
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3.师:利用列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
活动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租车和购买纪念品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现在你能用学到 的知识,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他们在游园时遇到的问题吗?
1.笑笑的问题是:买50个玩偶,怎样买最省钱?
2.淘气的问题是:如果大车可8人 ,小车可坐5人,我们28人乘车,怎样安排
车辆空座最少?
学生独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展示,汇报。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游园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学生回顾,思考,自由发言。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74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
想参加吗?想参加的 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
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贾老师要把它藏在贾
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 。看好了啊!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
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
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
为什么不敢确定?
有小朋友会说:老师有两只手,谁也不知道究竟在哪只手中。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现在,当我打开右手的时候,你敢不敢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哦,大家都知道在老师的左手里。
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2、猜猜他是谁。
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这是一张师生合影,我们要找的人就在其中,你能很快的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吗?为什么?因为人太多了,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那么,老师就给大家提供第一条线索:他穿着干净的校服。
根据这一条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一定是一名学生,不是老师。
那咱们就把老师排除掉。
现在猜出他是谁吗?

75



不能,还需要线索,对吗?
第二条线索很重要:他在第一排。
范围缩小了,咱们把目标就锁定在第一排同学的身上。
现在你敢确定他是谁吗?
还不能确定吗?
最后一条线索非常关键:他是男生。
仔细观察,第一排有几个男生 ,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找的就是他。太棒
了!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三条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 考,最终找到了正确
答案。
其实在刚才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 连续起来
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
一种方 法。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推理呢?今天我们一齐来研究:生活中的推
理。
(设计思考:以 学生熟知的猜球和找人的小游戏作为情境,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
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 的来到了小伙伴中间。拉近了问题与学
生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首先,那我们就一起走入熟悉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课件出示:学校组织了 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
别参加了其中一项。)请大家认真的跟老师读一遍题。 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
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
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在学校有三种兴趣小组: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有三个小朋友 要去
参加,分别是淘气、笑笑和小明。
我知道了,淘气喜欢足球,小明也喜欢足球,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每个人只能参加了一项,也就是说每个项目只能参加一人。
知道了,笑笑参加了足球兴趣小组,淘气参加电脑兴趣小组,小明参加航模
兴趣小组。

76



是这样的吗?
不一定,为什么呢?
笑笑为什么非得是足球,她也可能是航模,也可能是电脑呀。
也就是现在我们还不敢确定他们 参加的哪一项。如果想确定他们究竟参加了
哪一个兴趣小组,还需要线索。
2.推理分析
(课件出示: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继续读题,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首先分析第一个线 索“笑笑不喜欢踢足球”,那么笑笑可能参加电脑小组,
也有可能参加航模。接着分析第二个线索“小明 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那么小
明可能是足球小组,也有可能是航模小组的。最后分析第三个线索“淘气 喜欢航
模”,那么淘气一定就是航模小组的。再倒过来进行排除,淘气参加了航模小组,
笑笑就 不能参加了,笑笑只能参加电脑小组;也是因为淘气参加了航模小组,所
以小明只能参加足球小组。 < br>仔细回忆刚才推理的过程,你发现了吗?有一句话最关键,所有的推理结果
都是因为这句话而得出 。是哪一句呢?对了,就是“淘气喜欢航模”,这句话就
是这道题的关键句,因为她是一种肯定的语句, 所以我们可以由此直接推理出一
种结果,而其他的两句话都是否定的语句,只能结合刚才的关键句才能推 理出结
果。因此,今后再来分析这类题时 ,咱们就要先来找出关键句,什么才是关键
句呢?一般情况下,肯定的语句就是关键句。
3.记录过程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推理,但是要把推理的过程以及结果记录下来,可
以采用哪些方式呢?
(1)文字表述的方式。
首先小红用文字表达。你能看明白吗?
(课件出示:)
因为淘气喜欢航模,那他就是航模小组的,然后笑笑不喜欢踢足球,淘气又
喜欢航模了,所以笑 笑只能是电脑小组的,那小明最后只能是足球小组的,因为
淘气是航模小组的,笑笑也是电脑小组的,所 以只剩下足球小组了。

77



哦,用文字表达的方式,就是把我们刚才推理的所有过程中用文字都写出来。
这种方式仍然先找到关键句“淘气喜欢航模”,再依次进行推理。
(2)交流连线的方式。
接着来看小芳用连线的方法,你能看明白吗?
老师把三位同学的名字写在左边一列,三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写在右边一列,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仍然从“淘气喜欢航模” 这个关键句入手进行推理,淘气喜欢航模,
就是航模了,笑笑不 喜欢踢足球,航模又被淘气占了,笑笑就只能是电脑了。只
剩下小明和足球了,所以小明一定参加了足球 小组。
(3)交流表格的方式。
最后来看小丽用表格的方法。
首先列一个整齐的 表格,咱们习惯性的把人的名字写在左边一列,把兴趣小
组的名称写在上面一行。
然后进行推 理和分析。既然淘气喜欢航模,就在这打个√,肯定他是航模的
了,那其他两个小组就打×;笑笑既然不 喜欢足球,那她肯定不是足球的了(在
足球那打了×),航模已经被选上了,她就不能是航模的了(在航 模那打×),
她就只能是电脑的了(在电脑那打√);小明既然不喜欢电脑(打×),航模又
被 人选了(打×),那他只能是足球的了(打√)。
其实同样的表格还可以这样来填,首先找到 关键句“淘气喜欢航模”,由此
判断出淘气参加的就是航模小组,因为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所以淘气 不可能
参加电脑小组,也不可能参加足球小组。而且我还可以直接判断出笑笑和小明也
可能参加 航模小组,因为每个小组只能参加一人,所以根据关键句就可以做出5
个判断。这样,后面的判断就变得 简单一些了。继续看“笑笑不喜欢踢足球”,
只能选择电脑小组,小明就不能小组电脑小组了。这样的话 ,即使不告诉我们最
后一个条件,也能推理出小明参加的即使足球小组。
4.综合比较
同样一道推理题,咱们能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真棒!
可是,如果让你选择表达方法,你会选哪一种呢?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更简
单明了,一目了然。

78



文字表达的方法虽然很清晰的表达出了整个的推理 过程,但是要写很多的
字,对同学们来说难度太大,不太好,淘汰;连线的方法简单明了,表格的方法< br>也很清晰,到底哪种方法更好呢?
其实连线的方法,只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却无法显示咱们分析 、推理的过程:
最后来看表格的方法,既能使大家看清楚你推理的过程,而且看起来比较简单。
因此,表格的方法,在推理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有序的
思考,而且能够把推理的过 程表达得更加清楚。
但是无论哪种推理方法,都是先抓住“淘气喜欢航模”那句话进行推理的。
也就是抓住了关键句,然后再依据三条线索进行逐步的推理,其实他们的过程是
一样的。而且最后推理 出的结果也一样。首先找到关键句,然后结合其他线索进
行分析、推理,逐一排除,最后得到正确结果。
(设计思考:教师不是忙于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
法,相信学生的能力 。不管是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还是通过画表分析,教师都给
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 ,按不同顺序去思考问题。教师充
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抓住学习契机,启发学生对推理的方法进行归纳 和提炼。
大胆改进教材,书中的表格只根据条件进行一次判断,画一次“√,×”而教师
引导学 生对条件作出多次、多向的判断,把表格画满“√,×”,这样,更加便
于学生观察。使学生对推理方法 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从而真正达到自主建构知
识的目的,为解决后面一系列问题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
三、练习巩固
1.老师教什么课
淘气和笑笑的学校刚分配了三位年轻教师,体内分别担任什么课呢?
(课件出示)一起来读一遍题。学 校开设的美术、音乐和体育三门课,王、
李、张三位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课,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李老 师从不在操场上
课,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课?
我们来选表格的方法来 完成推理,行吗?表格不仅要写清楚三位老师的名
字,还要写清楚三门课程的名称。
开始分析 和推理的过程了,首先找推理的突破口,找关键句。对了,就是因
为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那张老师就是 音乐老师(打勾),那张老师肯定就不是

79



其它课的 老师(打叉),然后呢,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那只有这两种情况了,
那王老师就是体育老师(打勾), 那这两节课就不是了(打叉),体育和音乐都
有了,所以李老师就是美术老师。
你抓的是这句 吗?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这道推理题
的一个关键句。因为它能让我们确定张老师 就是教音乐的。
你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咱们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女生比身高。
紧张的学习结束后,淘气、笑笑正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呢!你们想认
识他们吗?
小红、小青、小芳、小丽四个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红、小丽高;
而小红又比小丽高。请在下 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这一次是四个人,你能试着列出表格吗?表格中必须写清楚哪些项目呢? 哦,要写清楚四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小红、小青、小芳、小丽,还要写清楚
身高分别为最高、第二高 、第三高、最矮。
表格列好了,接下来咱们就要依次来分析、推理了,首先找最关键的句子,
这一次仅凭一句话就可以判断出结果吗?不行,要看两句话,是哪两句话呢?就
是“小青不是最高的,但 比小红、小丽高”,由此可以得出,小青第二高,其余
项目画叉。继续找线索,“而小红比小丽高”,根 据这句话,可以判断出小红第三
高,其余项目画叉。而小丽是最矮的,其余项目画叉。其他项目都有人了 ,因此
小芳就是最高的,其余项目也要画上叉。
最后还要按照题目要求在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最高的就是小芳,第二高的
就是小青,第三高的就是小红,最矮的就是小丽。
3..摆放玩具。
小玲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她为什么现在才来呢?原来,为了和同学们 交朋
友,她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都拿来了。你能把这些玩具都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吗?
小玲有 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
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 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也
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也不在小狗的旁边。

80



首先找出关键句“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反过 来,洋娃娃就在熊猫的右
面;“小狗的上面”,谁在小狗的上面,熊猫在小狗的上面,小狗就在熊猫的下 面。
“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也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通过这句话,知道松
鼠只能放在 这儿。“小喇叭也不在小狗的旁边”,只有在这儿。最后就是放手鼓的
位置了。
小玲是个多么 爱整洁的孩子呀,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家都应该
向她学习,做一个善于收集和整理的好孩子 。
4.男生做游戏
认识了女同学,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男同学。请你根据他们所占的位置,推理
出他们各自的名字。
先来仔细读题,李老师和小军、小明、小林、小兵、小海在操场上做游戏。
李老师的两边是小明和小军 ,小林正好在李老师的对面,小兵在小林的左边,小
兵的对面是小明。
先找关键句子,从“李 老师的两边是小明和小军”,能不能准确判断,谁是
小明,谁是小军?不能,继续看“小林正好在李老师 的对面”,能找到小林了,
对吗?接着找,“小兵在小林的左边”,他就是小兵。“小兵的对面是小明” ,找到
小明了吗?没错,就是他。李老师的这边是小明,那么另一边就是小军了,对吗?
最后一 个男生就是小海。
5.猜猜我的职务。
淘气、笑笑和小明不仅积极地献爱心,支援灾区的小 朋友。他们在学校里也
积极地承担着不同的职务。他们分别值周生、中队长和志愿者。为了考验大家的< br>推理能力,他们提供了几条信息,想请同学们来确定他们的职务:
(课件出示)淘气比志愿者年龄大;笑笑与志愿者和值周生都不同岁;中队
长比小明年龄小。
他们分别是什么职务?
仍然采用列表格的方法来进行推理。不过,这道题要想直接找出关键句 有一
定的难度,咱们可以逐句来分析,首先看淘气比志愿者年龄大,说明淘气不是志
愿者,就在 这一格里画“×”。笑笑与志愿者和值周生都不同岁,说明她既不是
志愿者也不是值周生,只能是中队长 ,就在这一格里画“√”。再回过头来看淘

81



气,既 然笑笑是中队长,那淘气就不可能是中队长了,只能是值周生。最后来看
小明,不可能是中队长,也不可 能是值周生,只能是志愿者。
6.该上什么课
淘气和笑笑所在的三(1)班周三上午要上数 学、语文、综合实践、英语四
门课。这一天,数学老师9∶30要参加一个两个小时的座谈会。语文老师 第三节
课要外出听课。英语老师前三节课没有上课。
首先来认真的读一遍题。接下来咱们来仔 细观察这张空白的课程表,上面除
了写清楚四门课程的名称外,还告诉了我们每节课的起止时间,第一节 课8:30
——9:10,第二节课9:20——10:00,第三节课10:20——11:00,第 四节课11:10
——11:50。
开始分析和推理了,仍然是先找出关键句“英语老师前三节课没有上课”
由此知道了第四节一 定是英语课。接着看下一句“数学老师9∶30要参加一个两
个小时的座谈会”,这样的话,从9:30 ——11:30数学老师都在开会,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都没有时间上课,那么只能把数学课安排在 第一节。继续,“语
文老师第三节课要外出听课”,这样的话,语文课只能安排在第二节。最后第三节课就得上综合实践。
(设计思考:巧妙地创设情境,将所有练习和上面的例题串接起来。使整个 教学
在“认识朋友”的大情境中融为一体,要认识更多的朋友,就要通过自己的推理
猜出他们的 名字,学生始终处于这种情感的驱动中,使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也变
得更加有“人情味”了。另外,教师 准确把握题目的难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再通过与同伴的 交流、全班的交流
来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事实表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推理方法后,完
全能适应这种活动,学习效果很好。)
四、全课总结



第六单元(单元主题) 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
学习目标:

82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 法:小组合作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折纸,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X k B 1 . c o m

一、引导探索
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2、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3、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引出2分之一,板书
分子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二、动手操作(折出12)



三、合作学习
1、用依仗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2,与同伴进行交流。
2、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小组讨论:
(1)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4。
(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4。
(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
3、介绍分数:像12,14,24,……都是分数。
四、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六、作业布置:练一练1、2题写作业本
七、小结:我们学到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83

)。



1、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教 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图纸,彩笔,月饼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
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 ,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对折,重合等操作。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①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 一半,也就是它
的二分之一。②指导学生读、写。③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 ,并
写上 。
2、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 应该怎样分?这个 怎么表示出来?
怎么写?学生活动 后,师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2)完成第“练
一练”第1题。
http:www .xkb1. com

3、做完第2题,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
(4)合作探究。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5)通过这六个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6)“练一练”第3题。看是不是平均分了??
三、总结:分数怎么读?
四、板书设计:
分子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写练一练习题







分一分(二)

84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
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怎么表示份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
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彩笔,方格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
1、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2、小组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几分之几。
4、小组合作完成:打开课本70页
(1)一共有几只蝴蝶?
( )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7
( )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
( )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别与同伴说一说。
三、当堂训练。
w W w .x K b 1.c o M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
黄花: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85








413

445

四、课堂总结: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用分数怎么表示?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1、2题。
六、板书 分一分
分子分母 读作: 多少分之多少
课后反思:


比 大 小
学习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彩笔,课本
教学合适: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
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
小。
二、探究合作 (书打到73页) < br>1、有两个一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了4份。请同学们涂一涂,使涂
色后的图形能分别表示这两 个分数,小组合作涂色。





13

44
2、讨论:通过涂色,同学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三、交流反馈
11
1、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图,用图说明 和 哪个大吗?自己解决这个问
42
题。然后教师讲解。
11
2、教师在黑板上图示 > ,:问大家同意老师的判断吗?
42
3、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汇报。
http:www .xkb1. com

四、当堂训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86














1
2、在下面图形中涂出它的 。
4









五、总结:怎么比较分数的大小?
六、作业布置:课后习题第1、2、3题。
七、板书
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 只比较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大
课后反思:







吃 西 瓜
学习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做简单的分数计算。
教学重点:会做简单的分数计算。
教学难点:简单的分数计算。
教 法:探究式学习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吃西瓜情境图
教学课时:2课时X K b m
教学过程:

87



一、导入情境
同学们,整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
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 比较分数的大
小。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
清它已知什么,求什么。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23
3、探索“ + =”怎么算。
88
三、反馈交流 (打开书75页)
1、自学指导。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2、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交流如何相加分数。
3、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如何相减分数。
结论: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
数(0除外)
四、当堂训练。
1、
















14521
2、 + - 1 -
99775
52333
+ - 1 -
88447

五、拓展练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88











六、总结:说说怎么加减分数?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七、作业布置:作业本写练一练3、4题
八、板书
吃西瓜
分母相同 分子相加减
1可以是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
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 法:练习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练习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的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
个19
二、当堂训练。
1、910是9个( ),610是( )个(110);
38是3个 ( ),88是( )个 (18 )。
2、口算。
15+35= 310+610= 58+38= 27+47=
49+29= 213+613= 15+25= 38+58=
3、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29,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19,
一共 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4、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89



(1)15+25=310。( ) (2)27+37=57。 ( )
(3)110+210=3。( )
5、讲桌宽610米,长比宽多310米。讲桌长多少米?
6、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9,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X k B 1 . c o m









练 习 五
学习目标:
1.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2.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教 法:检测训练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练习本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分数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教师进行
补充。
二、巩固练习。
1. 书本第77页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几。
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几份,以加深对分数
意义认识。
2. 想一想,填一填。
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图形上涂一涂,根据所涂颜色部分的大
小再进行比较。
3. 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课本77第1题)
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会,但要每个学生都去思考。可以启
发学生用局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把复杂的图形变得简单
些,问题可能也会变得容易些。
三、当堂训练

90



完成课本77页第5、6、7题,教师统一订正答案。
四、作业布置:课本77页第3、4、8题写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2.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分数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教 法:检测训练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解决问题。
新|课 |标| 第 |一| 网

书本上第77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观察后独立完成,并和同
桌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汇报交流:
参加跳绳的有9人。
63
男同学占总人数的 ,女同学占总人数的 。
99
提数学问题时,指导学生先确定“整体”,再确定
“部分”,如:跳短绳的人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二、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
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
了。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
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
(1) 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
上不同的颜色。
2、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
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
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

91



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小小鞋店
学习目标:
1.让 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能根据
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 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 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 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投影平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 课-标- 第- 一-网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br>小朋友,你们穿的鞋是多大号的呢?今天淘气班的同学们想开一个模拟的鞋
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分析统计表.









这就淘气班所有同学的鞋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
班汇报)
(2)绘制统计图.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鞋号的情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回答
出绘制统计图.

92



(3)教师提示: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会了制作统计图, (课件出示几个
以前学过的统计图),这些你们还记得吗?
(4)(课件出示80页的统计图)瞧.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
整吗?先小组商 量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商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教师巡视全班,对个别又困难的
小组或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
(3)简单的分析.
A: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
B:学生在自己说的基础上,教师请人说给大家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三.当堂训练.
1. 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2题的统计图.
要求: (1)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 、布置作业:回家从报刊、书籍、杂志、或网络中找一些有关统计图表的资料,
明天课堂上交流.
板书设计:
小小鞋店

教学反思:
xK b 1. Com








快乐成长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进行简
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根据复式 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 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 法: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9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淘气班的 同学要对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看谁能够买票半
价,你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我们要经常 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这也
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哟!
有几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身高
的情况吗?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快乐成长.(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 、分析统计表. (课件出示82页的统计表)这就是淘气班所有学生的身高统计
表,仔细观察一下这个 统计表,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
班汇报)
2、绘制统计图.上节 课我们知道了绘制统计图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多少(课
件出示上节课的统计图)
3、你能把这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先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
4、学生先 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
全班,注意提醒学生别将身高和 体重的数据弄混淆了,并对个别又困难的小组或
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 订正.
5、教师精讲.
(1)从这两个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学生在自己说的 基础上,教师请
人说给大家听.
(2)请同学们结合这个表格来分析一下这些同学的身高情况 ,在小组里说说那几
位同学买票会半价?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四.当堂训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要求: (1 )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
己的想法.(3)教师组织全班汇报 .

五、课后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快乐成长

教学反思:







总复习(一)
学习目标:

94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3、巩固脱式计算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
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通过 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
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 量单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 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
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 哪
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二、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88页第1题。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X|k | B| 1 . c |O |m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
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 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三、课堂小结: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
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常用计量单位:
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95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总复习(二)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教 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
行?
二、练习:完成课本第678题,同桌交流算法
三、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 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
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 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 br>
96



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
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 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
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
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
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
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
动口、动 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
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 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
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
掌 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
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 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
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
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
“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 迁移,
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97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
学生 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
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 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
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 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
生的学习评 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
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结果,更关注他们在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
采用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
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 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
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 袁浩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
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
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
“A+。”这个以定性为主 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
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 些方面
应该继续努力。
二、不足之处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

98



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 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
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三、改进措施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 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
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 法和
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 ,不断探索,使学生因
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2018年12月30日


99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分
类归纳
三年级 班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八个方向。
【1】 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 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
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 (或
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 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或南北相对,东
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
南←→北,西←→东;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 确定好
观察点
【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
置的地方】,把选好的
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
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
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
”绘制“十字叉”,
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 2】)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
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
的什么方向等。
如 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

为观察点,也就是以

所处的位置为中
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

的方向
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
为观察点,也就是以

所处的位置为

100

医学专业排名-2015年工作计划


佛经名句-高中周记500字


哥伦比亚签证-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离职证明范本-西安一本大学排名


沈阳中考-赞美妈妈的话语简短


服装品牌策划书-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


领导人-湖北建设厅


抗日名将-找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