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温柔似野鬼°
779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新乡学院-威海人事考试网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 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
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 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 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
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
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 ,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复式统计表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
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
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
趣,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
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
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

画画 跳绳 玩电
子游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

画画 跳绳 玩电
子游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 女生最喜欢
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
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 了。所以,人们就想
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
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
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
活动数据, 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
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
据 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
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
分别表示 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
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 生,因此对
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
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 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
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


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
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
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
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 电视、画
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
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 、画画、跳绳和玩电
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
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 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
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
知道调查的人数 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
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
这次调 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
女生人数;用 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
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
四个 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
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 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
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 br>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
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 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
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
获得金 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
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
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
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
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
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
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

总计
第一

第二

第三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
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4 0
4 0 6

10



3
13
3

1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知识点:
1、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 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教材为学
生学习计算提供了 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
习材料饱含生气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
方法,可以使 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 有基础,


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 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
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 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
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
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 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 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
法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 ,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 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
容,还在笔算的乘法中展示 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
分利用教材资源, 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老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
估算是机会,让 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
的必要性,逐 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课题 口算乘法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 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
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
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
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 5,个位上的数
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
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 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
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 板上
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 br>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
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 ;还可以利
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 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
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
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
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
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 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
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br>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 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
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 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
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 经验,你能说
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 300×4 30×70 24×20
19×10 14×20 40×700 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200米,如果每天
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 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 40×()=2000 80×()=32000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题
教学目标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型 练习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 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口算卡片、红旗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2、
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
果,教师要统 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
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
道题 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
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
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 得小红
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
到一面小红旗。(通 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
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
合的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
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
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
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
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
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 200×30 32×10 74×100
20×40 60×50 6×100 10×700
12×30 34×4 40×6+8 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
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 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
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 br>克?

2、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
课题
教学
目标
笔算乘法 课型 新课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 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
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例1主题图、彩色笔
教 学 设 计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个性化设计
及反思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
买了多少本)
让学 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
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
这个问题呢?
组织 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 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
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 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 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
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 的道理
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 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
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
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 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
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 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
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
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
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1 4 ×1 3 ×1 3
8 8 3 6 9 6
2 2 2 3 2
1 1 0 5 6 4 1 6
( ) ( ) (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
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
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 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应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题
教学目标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型 复习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
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题卡片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整理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
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
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
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
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
23×32 41× 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 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
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
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
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
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
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 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
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
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 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
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
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
的价钱?


第三课时 笔算乘法
课题
教学目标
笔算乘法 课型 新课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
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2主题图、彩色笔。
教 学 设 计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
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
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
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
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 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
一个因数各 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
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
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
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 写3,
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
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相
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 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
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
十位 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
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
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 54×13 39×27 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 个题,做完后让同
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
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 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
本上完 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
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
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一辆汽 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


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
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
和一个茶壶, 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
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
3、动脑筋。
3 □ □ □
× 2 4 × 7 □
1 □ 2 □ 3
□ □ □ □ 7
7 □ □ 2 □ □3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题
教学目标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型 练习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整理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 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
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
这个 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


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 正确计算的
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
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
一位 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
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 45×36 89×46 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 后同桌互相讲述计
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
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 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
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 学生看
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
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
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
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
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
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 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
决的是一套16 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
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 68×53 18×24 48×79 24×28


2 、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
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
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 多重吗?
3、动脑筋,找规律填数
37 333 9
9 549 ( )
26 ( ) 18

3、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1)
课题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1) 课型 新课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 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题图
教 学 设 计
一、 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
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
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
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
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
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
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
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
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
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 、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
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
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
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 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
这条路长多少米?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2)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例4情境图
教 学 设 计
一、 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
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 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
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
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
定 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
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
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
—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
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
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 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
个植树点,每个植树 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
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 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
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
个微波炉盒 ?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4、整理和复习
课题
教学目标
整理和复习 课型 新课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和整理
让学生打 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
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
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计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 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
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教师总
结:为了简便计算整 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
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
看看两个因 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
个0.
三、复习口算和笔算
让学生看教材 第58页的第1、第2题,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
指名 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通
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
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决问题。
(1)学校要为校队队员买36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
售价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个同学在运动场接力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
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 一个果园,收了500千克桃,运出13筐,平均
每筐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个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两位数,使
算式成立。
3×□=1□ 6×□=3□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中国传统情人节-星期一祝福短信


什么时候立冬-领导证婚词


南海中学-二级建造师注册系统


洗车人家加盟条件-低保工作总结


劳动最光荣是谁说的-教学工作计划


托尔斯泰的故事-绵山导游词


长江师范学院-三门峡人事局


端午节的起源-乒乓球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