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教案

余年寄山水
646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6: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芝加哥洛约拉大学


第一单元 测 量
单元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 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
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
力。
单元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
量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单元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 蓄卡),
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单元课时安排:
千米的认识„„5课时
吨的认识„„ 3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
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手 里都有一本暂新的数学书,喜欢
吗?你能估计一下这本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估测的结果填入 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
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
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 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
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
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
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 刻度之间的小格”,也
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
“数学书的厚不到1 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直接演示,边演示测量课
本长、宽和厚的 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
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 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 而引出1厘米=10
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
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 系板书在黑板上。
四、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 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
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学生闭眼想象,再用
手势表示出来。)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 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 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
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 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
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 ;
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
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 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
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 想要知
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生:米)(师板书:米)
师:你们再想一想,1米大约有多长呢?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对,1米
大约就是这么长,米一般用来 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师: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厘米)(板
书: 厘米)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同意吗?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 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
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小淘 气的日记:
4月10日 星期五
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 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4
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长度单位不对)那你能帮他改一改


吗?
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
长度单位来 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同伴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
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
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
量吧。
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及时表
扬你的测量方法真准确)
师: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10厘米这
一段的长 度就是1分米。(板书分米)分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
位。(师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师:分米用字母 dm来表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dm
师:老师请同 学们用右手的大姆指和中指轻轻地拈住小棒,像老师一样,然
后再用右手慢慢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 来瞧一瞧,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
分米。我们再来比划一下,轻轻地拈住小棒,然后右手慢慢地抽出来 ,瞧一瞧它
的长度,同学之间互相看看,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好,
同学 们,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请同学们拿出格尺来,在你的格尺上找一找,
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看来你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10厘米就是(1分

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师:同 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本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了吧,打开本,
开始画吧!比一比看看谁画的又快 又好。谁愿意上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1分米,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同学们,除 了在尺子上我们能找到1分米的长度,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
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能找到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毛巾,它的长度可不是1分米,它的长度是60
厘米,你知 道它是几分米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
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想知道吗?现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 互研
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同学说用小棒量的,他发现用长度是1分米的小棒测量一共
量了10次,我们现在一起来验证一下他的 说法,看看是不是量了10次。1米就
是(10分米)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们排排队
吗?
(从大到小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小到大是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四种色的绳子判断长度。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小淘气日记中的错误,谁能帮他把错误的地
方改正过来。
师:小淘气有几道题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帮忙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1、 填一填
7m=( )d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10m=( )dm


2、你能根据他们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吗?
小花狗高50(厘米) 熊猫高7(分米) 长颈鹿高5(米),
小猩猩高90(厘米) 猩爸爸高1(米) 猩妈妈高12(分米)。
3、师:小动物们在一起快活地游戏着,这时不 知为什么小猩猩一家争吵起
来了。原来它们为谁高谁矮争论不休,同学们快帮帮它们吧!
生:猩妈妈最高,小猩猩最矮。因为1米=100厘米,12分米=120厘米。
120>100>90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帮助了小猩猩一家,它们非常感谢你们。
4、师 :笑笑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也想请同学们帮帮她,可以吗?她想知道
我们天天用的数学书的宽度是多长, 现在用你们想到的方法量一量吧!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数学课上你们帮 助了别人,高兴吗?学习的过程快乐吗?
那在这快乐的过程中你都学到了什么呢?孩子们,分米的认识只 是数学学习当中
的一小部分,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更多的快乐吧,好吗?












第三课时 测量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4、5、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认识更加清晰。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小小活动: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3、出示一组生活中 常用的物品,先用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注意长度单位
的运用),然后师生量一量,共同验证,对估计比 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第4题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2、第5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发展练习
1、第6题
要求: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讲评时板演。
2、第7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排队与对话


要求: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 毫米”的纸块按照从
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句
话。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练习
(1)改错
3分米 =(300)厘米 60毫米 =(6000)厘米
5米 = (500)分米 10分米 =(100)毫米(少0)
(2)填空
8厘米=( )毫米 9分米=( )毫米
800毫米=( )分米
22毫米+8毫米=( )毫米=( )厘米
23厘米+77厘米=( )分米=( )分米
1分米3毫米=( )毫米
二、新授
1.认识千米
提问: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一般什么时候用到千米?
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
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
少千 米的含义。
3. 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1千米=1000米,谁来读
生读:在数字跟单位之间稍微停一下,1千米=1000米,这样别人听起来很
清楚
师:对,这样读很清楚,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哪个长度单位
教英文缩写
4.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
我们学校的操场跑道一圈是250米,那么1千米的话要在跑道上跑几圈呢?
(4圈)
从学校出发,到紫荆花路路口约是1千米
▲如果走100米需要1分钟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时间?
▲如果走100米需要150步左右,估计一下,走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
杭州延安路全长3.5公里左右
东方明珠塔高468.8m,差不多2个东方明珠塔高约1千米。
5.了解生活中的千米
(1)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千米”
(2)用千米来做单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和学生共同绘制长度单位进率图表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教科书,练习二1、2、5、6


第五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第4、5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出示: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
8米=( )分米→50分米=( )米→9分米=( )厘米→60厘米=( )
分米
3厘米=( )毫米←2米=( )厘米←100厘米=( )米←1千米
=( )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
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 有5个1000
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2.看谁填的又对有快!
2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3.出示下图:表示两条铁路的长度.
看图计算:
北京→南京→上海( )千米
北京→武昌→广州( )千米
4.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
划分多少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五、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960×37×4+3 840÷4
6×8+7 350+80 12×4 230×3
22×48×9+4 500×7720÷9
2.4吨=( )千克 2000千克=( )吨
3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3.小组讨论.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
一共种多少棵树






第六课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 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
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 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
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 猜老师的体
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
位(板书 :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 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
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
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 ,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
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 、小马、小牛和小鹿
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 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
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 到把几个数加起
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
桥 ?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
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 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
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
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请几名学生亲自搬动矿泉水,
①体验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运很吃力)


②请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书:100千克)
将这5桶水 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指出一袋子的重量是100千克)再请学生尝
试搬动(用尽力气也搬不动)
师:这么重的东西,就是老师也搬不动它。可是,即便这么重的东西,它的
重量也没达到1吨;得10 个和它同样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总重量为1吨。
(板书“1吨)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
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
这样体重的小朋 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
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 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
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 生活中的实例。
(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 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 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
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
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
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
生始终处于较好 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同时
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


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
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
反馈的方法来进 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 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 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
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
由于学生考 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
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
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
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 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
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
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 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七课时 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 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用学过
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重点难点:
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①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②1克大约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
③估一估,说说你身边的物体的重量。
(2)填空。
1吨=( )千克 3000克=( )吨
1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二、重点练习
(1)教材第13页第1题。
①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师提醒:判断是不但要看数字的大小,要看单位的大小。
(2)计算
1400千克+600千克=( )吨


2700千克+3300千克=( )吨
2800千克- 800千克=( )吨
1吨- 500千克=( )千克
(3)教材第13页第3题
①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完)
②四人小组活动: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③汇报,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教材第14页(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1)上图:自己看后,讲给同学听,你看到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用语文交
流出来。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有这样的数据。
(2)下图:图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全课总结。













第八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
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
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三、全课总结:
学完这一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 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元是在二
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学习三位数加、
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共安排了6个例题。这 是学生学习笔算加、
减法的难点。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掌握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学情分析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2)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
现。
(3)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
算方法自己完成。
五、课时安排:共安排12课时
加法 3课时
减法 3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
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下列各题:25+38= 45+29=
学生进行计算。
订正:1、指名叙述计算过程。
2、你认为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个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的统计表。
观察一下,都知道了什么?
生:哺乳类„„。
2、教学例1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怎样列算式?
生:98+25=
同学们估计一下,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大约有多少种?(学生进行估计)
生1:100+30=130
生2:100+20=120
生3:90+30=120
生4:90+20=110
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写。指名板演。
提问:你是怎样算得?


板书: 98
+25
123
3、指名汇报:
把学生的几种方法展示出来。
比较,你认为那一种好,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十位进1,十位上不要忘了加进的1。
4、比较:今天学的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2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练习四1、
学生进行连线。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3、练习四2—3(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1: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生2: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生3:一共有多少只鸡?
学生人选1个进行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连续进位加法)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
教学内容:第18页例2、做一做。练习五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笔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位
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如: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下列各题:
85+47= 29+36=
订正:1、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说一说比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统计表
这是统计的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你们先估计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学生进行估计。指名说。
生1:400+300=700
生2:380+280=660
2、进行计算:
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3、进行汇报: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4、小结:
今天学的加法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做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生: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二、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86+114你是怎样算的?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
2、练习五1
笔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五2、3(2题为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4—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如: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下列各题:
645+285= 34+678=
订正:1、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小竞赛)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479+506= 238+79=
683+279= 365+461=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7题。
下面的各题计算有错误吗?错的说一说错在哪里?并把错题改过来。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生1: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生2:个位7+3=10,满十项前一位进1,十位上应得7。
生3:十位上应算6+5+1=12,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写2;再算百位1+9+1=11,
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写1。
3、练习五第8题。
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6题。


比一比,看谁开锁最快?
同位交流答案。
5、练习五第9题。
小君可以做哪条路?在书上画出来。
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答案。
6、练习五第10题。
三、课堂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连续进位加法)
四、作业:

第四课时: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第22页—第24页例1、2,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笔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退
位的减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中间带“0”的减法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笔算下列各题。
72-38= 56-27=
订正:1、说一说计算过程。
2、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云南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指名讲一讲图意,同时介绍一下云南。
(出示线段图)谁来指一指大理到丽江有多远啊?
我们先估算一下。
汇报: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1:517可以看作500,348 可以看作350,500-350=150,所以大约150
千米。
生2:517可以看作5 20,348可以看作350,520-350=170,所以大约170
千米。
你能准确的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
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多说)
出示:517-348=
独立做,笔算的同学重点讲一讲是怎样算的?


谁来说一说十位上应怎样算?
小结:十位上借给个位一个十,十位上只剩零, 再算十位时,就要向百位上
借十,因此,十位上就应算10-4得6。
2、做一做:
看图提问题,并计算。
先同位互提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3、教学例2出示:507-348=
学生独立做。指名说计算过程。
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生:0减4不够减,从百位退1,10-4=6,十位上写6。
小结:做这类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1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1:410-152-174=84(千克)
生2:410-(152+174)=84(千克)
2、练习六2、3(检测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生:852-265+403=990(位)
注意单位名称是位,不是人。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生病的作文-德国科隆大学


极端分子-口号英文


春节对联上联下联横批-廉洁自律承诺书


六级英语作文范文-沈阳医学院教务处


姥姥的剪纸课文-左耳经典台词


过年的作文600字-看云识天气教案


我爱科学-周记作文


全国大专院校排名-事物说明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