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案

别妄想泡我
952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7: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出作文-申请文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
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 不专心听
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
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
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
听课。
5、有 的学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
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 听讲。
二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
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
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 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
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
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
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
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 法解


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三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
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
分 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
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 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
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
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 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
动口。
6、 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
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 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
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
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 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 握先进的教
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五教学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六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肥城市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三年级课程教学进度表

品德与社
周次 日期

一 2.13-2.17 第1课









2.20-2.24
2.27-3.02
3.05-3.09
3.12-3.16
3.19-3.23
3.26-3.30
4.02-4.06
4.09-4.13
4.16-4.20
第2课
第3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5课
第6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9课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语文
1—2课
3—4课
数学
2~5
6~9
10~14
15~20
21~25
26~31
32~35
36~40
41~45
46~49
50~55
56~60
61~65
66~70
71~74
Unit 4
Unit 5
Unit 6
Recycle 1
英语
Unit 1
Unit 2
Unit 3
2012年2月
科学
一.1
一.2
一.3
一.4
二.1
二.2
二.3
二.4
三.1
三.2
三.3
三.4
三.5
四.1
四.2-3
语文园地一—5课
6—7课
8—语文园地二
9—10课
11—12课
语文园地三—13
14—15课
16—语文园地四
17—18课
19—20课
语文园地五—21课
22—24课
十一 4.23-4.27
十二 4.30-5.04
十三 5.07-5.11
十四 5.14-5.18 第10课
十五 5.21-5.25 第11课 语文园地六—25课


十六 5.28-6.01 第11课
十七 6.04-6.08 第12课
十八 6.11-6.15 第13课
十九 6.18-6.22
二十 6.25-6.29
二十
7.02-7.06


26—28课
语文园地七—29
30—31课
32—语文园地八
75~80
81~85
86~91
92~94 Review
Recycle 2
四.4
四.5
五.1
五.2
期 末 复 习 考 试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设计了走进果蔬会、采访果品加工厂、采访果品包装车间3个信息
窗。
回顾 整理”是以综合信息图的形式呈现的。教材以筹备联欢会为线索,分
别对口算、估算、笔算和混合运算的 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中心是6位同学围坐在
一起商讨筹备联欢会多情况,以中心向外辐射,形成4大板块 。
上面:借助准备桌子的问题引入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的回顾。
左面:以游戏分组的问题引入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回顾。
右面:以预算活动经费的问题引入对倍的有关知识和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
回顾。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 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 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
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1
习惯。
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认真、扎实的学习

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中,学
生的探 索思路比较清晰,已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本信息窗时,要充分
利用迁移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 经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 重点是计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是首次出现,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
方法。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看被除数的前两 位?商为什么要写在十
位上?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算法。
●重视估算。估算即是 知识目标,也是能力目标。可以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
种策略,也可作为笔算的一环,在笔算之前先进行估 算,用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
出判断。
五课时安排
新授8课时 复习测试讲评各1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化










知识目标:通过情景图并且联系旧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口算;通过估算及两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的旧知,学
会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的笔算。
策略目标: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现知识的迁移性。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良好的计算能力
和估算能力。情感目标: 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准

课时安

(
)

理解算理,总结方法。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一课时







活动一:
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
(师出示第2页 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
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谈话:根据你们调 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
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 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
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
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 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
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
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 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
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 184
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活动三:
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 ÷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
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小组交流
生 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
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 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
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 br>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 题,请同学们以小
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 两位,用18
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活动四: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
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
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活动五:
巩固应用
1、做课本第三页自主练习第1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2、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该怎样计算?
活动六:
谈话: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介绍“国际果蔬博览会”引入 ,然后出示该情境图,让学生从情境中
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 生收集和处理
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估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复习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

教学
重点
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
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
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
1、读算式,并口算出得数。(视频展示)
42÷6 63÷7 800÷2 100÷2 844÷4 933÷3
32 ÷8 900÷3 693÷3 396÷3 400÷2
谈话:693÷3 933÷3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谈话:请同学们看自主练习第3题,把估算的结果
写在书上。
生自主练习。
谈话:谁来交流最后一组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交流。
3、试一试(视频展示 )
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总务处的老师正忙着给我们分发
卫生工具和学习用品呢,大家快来帮着算 一算吧。
(1)我们学校买来348把笤帚,平均分给全校6个年
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把?
(2)总务处把434个本子,分给我们三年级的8个班,
平均每个班级分多少个?
谈话: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余的同学写在本子
上。
谈话:谁来交流一下,用百位上的3除以6,百位上的
4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交流。
二、 综合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的第5题。
谈话:快帮帮小马虎吧,请你的火眼金睛帮助他发现错
在哪里?
(1)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
(2)谈话:谁来交流为什么错了?怎么改?生交流
(3)谈话:通过这几道题,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在
做除法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 学生自己归纳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师生共同归纳
整理。
谈话:从被除数 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
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还要注意养成验算的 好习惯。
2、谈话:你能注意这些方面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中的后3列。 < br>谈话:请同学们采用笔算的方法,做完后利用自己写在
书上的估算进行检验。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 ,每组计算一列
题目,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全班进行交流。
3、谈话:
“小马虎”一看同学们作题作得那么认真,有个表格不敢填
了,想请同学 们帮帮忙呢。出示自主练习的第6题。
(1)学生独立做。
(2)谈话: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判断商的位
数的?
(3)引导全班同学掌 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百位上
的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其余的是三位数。”
(4) 谈话:快来试试我们的新本领吧!
补充练习:谈话:他们的商各有几位数?请你快速伸手
指表示。
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5)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几位数?你有什
么发现吗?
学生先自主探索
谈话:谁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小结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
能是两位数。
4、谈话:看到 同学们自己都能发现规律,小蝴蝶也赶
来了,看看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知识?出示自主练习
4。
学生独立做,再交流。
5、出示自主练习7、
谈话:(1)先请同学们独立做。
(2)谁能交流一下第7题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出最近路程,再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6、谈话:我们一起来听数学小故事吧。3 (1)班的同
学一起去春游,拍了好多照片。小明和小红自告奋勇去为大
家洗照片,可是该洗多 少张呢?这个问题把他们难住了,你
们能帮帮他们吗?
出示自主练习8
谈话:你洗 过照片吗?你知道底片是怎么回事吗?“每
张底片上有几个人就洗几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7、谈话:同学们帮助那么人解决了难题,智慧老人非
常 高兴。他要带我们一起去植树呢!出示聪明小屋。
(1)谈话:请同学们读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谈话: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办法?
(4)学生交流的方法有画图法、摆学具法等。
8、补充练习
谈话:智慧老人又带我们到了一个六边形的池塘边,要


在每边种10棵树苗,而且六个角都要种一棵。需要多少棵
树苗?生独立解答。
三、课堂小结
谈话: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 到除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编一道或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应用题,写在“生活
数学采集 本”上。






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计算进行有效的练习,并运用所 学知识方法,去
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在计算的过程中,
教师还注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验算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 复杂的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
在解决 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
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
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
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 了解一下他们
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
2、进入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合作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 多少瓶果汁”,理解十位
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1)独立思考,探寻方法。
谈话: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谈话:428÷4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
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2)班内交流,深化方法。
谈话:哪个组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方法并演示:
① 用小棒摆一摆。
② 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
③ 用竖式计算
(3)交流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谈话: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师小结: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
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
个竖式)
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 呢?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
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
2 、自主解决“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理解十
位上0除以一个数应在十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 方法。
(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204÷2
谈话:204÷2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
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





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
什么位上?
3、反思总结,揭示课题。
谈话: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谈话:对,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
课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2、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
什么商的中间商0?
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用
到今天所学知识?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 情境中提出、
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 br>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 验估算
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
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
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一、继续看图,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采访了几个果品 加工厂,解决了一些
问题,今天我们继续采访(播放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
你还能提出哪 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师板书:420÷3=
(2)引导学生先估算商的大致范围。
(3)学生独立尝试笔算。
(4)班内交流,理清算理。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展示:
谈话: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因为个位上的0除以3得0,所
以在个位商0。
(5)比较竖式的两种书写形式。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
个竖式)
哪种书写形式简便呢?你喜欢哪一种?
2、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困难学生。
(2)班内交流,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谈话:662÷6,个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看法。
(3)引导学生估算,通过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验算,验证商是否正确。
三、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回顾本信息窗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计算方法。
谈话:回顾一下,你是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把你的做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完善。
交流后,师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 数的
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不够商1,就商0。
四、综合训练,巩固技能。
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做
完后,集体订正。
2、一本书 有356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
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
(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356÷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
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0 ,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
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第5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 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已有探索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 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
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 br>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 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 的过
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
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
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看图: 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
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 br>录信息)
[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
回忆,使学生带着农厚 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
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 ?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
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 br>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步算式,也可以列
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5)教师小结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
[设计意 图]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自
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为学生 提
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
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510÷5÷2 639÷3+48 360÷(2×3)
(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题。





四则混合运算

< p>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 、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感到
数学很有意思,乐 于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 br>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 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叮当猫的带领下采访了果品包装
车间,学会了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呢?(课件展示:大雄 在愁眉苦脸的
做作业。)
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题,如果大雄都做对
的话 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果蔬会。
唉!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
帮他好吗?
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
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
(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
(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错在哪了?
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自主练习4、5、10题
(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
(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注重
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自主练习8.11题
(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
三关。
(2)第8、11题, 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
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叮当猫想难住大雄 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
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瞧!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
出了一道难题。(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自主练习*12题)你们
有办法解决这道题吗?(机动题目,可放在 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果蔬会了。在这






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





教学反思:
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br>让学生先组内交流,在集体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让 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则混合运算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 的过
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
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
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看图: 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
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 br>录信息)
[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
回忆,使学生带着农厚 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
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
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 策略,通过交流理
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步算式,也可以列
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5)教师小结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自
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 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为学生提
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
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510÷5÷2 639÷3+48 360÷(2×3)

(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兴趣出发,以学生喜爱的《叮当猫》为情景的主线,将三
组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贯穿于 情境之中,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四则混合运算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
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
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
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
习惯。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叮当猫的带领下采 访了果品包装
车间,学会了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 呢?(课件展示:大雄在愁眉苦脸的
做作业。)

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 题,如果大雄都做对
的话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果蔬会。

唉!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
帮他好吗?

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

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

(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

(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错在哪了?

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自主练习4、5、10题

(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

(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注 重
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自主练习8.11题

(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
三关。

(2)第8、1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






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叮当猫想难住大雄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
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瞧 !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
出了一道难题。(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自主练习*12题)你们
有办 法解决这道题吗?(机动题目,可放在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果蔬会了。在这
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







回顾整理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复习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 活情境——
光明小学筹备联欢会这样一个主题情境,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回顾整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学生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听说要和光明小学的同学一起筹备联欢会,学生兴
致一定很高 。随后以获取通行证的情境复习口算,巩固计算方法;以研究举办联欢会要做
哪些准备工作为情境让学生 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知识应用的能力。包括最
后的拓展练习都是在“筹备联欢会”这一大 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始终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
趣,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 乐,感受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我学会了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
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
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
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
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联欢会吗?光明小学的同学们
正在准备开展联欢会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情境图:光明小学大门)想不想进去看
看?要想进入这个大门必须要有 光明小学的通行证才行,拿
出你们的通行证,通行证上有一些算式,只有做得又对又快
的同学才 准进入,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64÷2= 320÷8= 54÷9= 64÷4= 810÷9=

70÷5= 306 ÷3= 147÷7= 400÷8= 45÷3=

谈话:说说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明白要从高位算起,运用口诀才会算得又对
又快)

二、合作交流 整理回顾

谈话:同学们恭喜你们,我们已经顺利的拿到 了进入光
明小学的通行证,看小朋友们正在筹备联谊会的事情呢,同
学们帮他们想一想,筹备联 谊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充分
交流)
师概括板书:准备节目 安排座位 预算经费

谈话:对呀,要开展联欢会首先要把小朋友的座位安排
好了,光明小学的 同学们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
来看看。

(出示课件:男生说:215名 同学参加联欢会,女生说:
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我们一起来帮
帮他们?

(师带领学生解决,板书:215÷8 ,学生估算出得数,
你是怎样估算的?)







谈话: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安排,你认为每组安排几个人
好呢?
(生充分说,在说出合适的安排后,问一问学生你为什
么要这样安排?你能直接算出,像你这种安排 ,需要准备多
少张桌子?)

谈话:同学们根据我们教室的大小,我们只能摆放30
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几人?

(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啊?你们想做什么游戏?
开展联欢会最少不了做游了,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做
词语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63名男同学和45名女同学一起
做 游戏,每9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板书解决:(63+45) 9 =12)

谈话:为什么这样列算式?(通过学生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明 白有括号的时候,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谈话: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运用数学知识帮 光明小学的小
朋友解决了座位及分组游戏这么多的问题。光明小学的小朋
友让我代表他们向你们 表示感谢呢,瞧,他们又在忙些什么
呢?(课件出示书上回顾整理)

谈话:你从图 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同学们
买这些东西既费时又耗力,让我们分工合作吧。以小组为单
位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先自己解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最
后总结出答案,一会我们以小组为 单位汇报结果。

(小组汇报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要说明自己是
怎样算的, 例如胶卷:乘除混合计算时要按顺序,这样在计算
的基础上,还总结归纳了算理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基本练习

1、谈话:老师看 到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这么出色,所以给
同学们准备了联欢会礼物,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袋糖


有4堆组成,每一堆有62粒,一袋糖有多少粒?)

谈话:你们来帮老师分分好吗?

(学生写在答题纸上,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说你的想法)

2、谈话:联欢会同学 们装饰校园,小红买来8张彩纸,剪
了328面小旗,平均每张彩纸可以剪多少面小旗?

(二)发展练习

谈话:为了庆祝联谊会,老师从水果店运来4筐梨,每筐重
35千克,如果每5千克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三)走进生活。

谈话:今天我们去光明小学参观,帮助他们筹备联谊会,
而且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 很多可以用除
法解决的问题,你能找一找,算一算吗?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解决)

三、全课总结

谈话: 通过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你有哪些收
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还
想跟老师和同学说什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通过搜集信息——提出
问题——梳理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意义,巩固了计算方法。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我学会了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
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
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水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
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播放图书馆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 给大家介绍
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哇!这里的书可真多呀!你到图书
馆借过书吗?在图书馆我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
的书进行阅读。最近学校还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
的活 动,看,这些同学都在忙什么呀?

课件出示书第18页情境图“小小图书管理员”。

谈话: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一:1个书橱能放200本书,总共590本书。

信息二: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
他的2倍。

信息三:有140本书要贴标签,已经贴好了32本,剩下
的要2小时贴完。

信息四:有520本书要捐给希望工程,5本捆一捆,每
4捆打一包。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主要问题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3个书橱能放下这些书吗?

(2)小强同学修补了多少本书?

(3)平均每小时要贴多少本书的标签?

(4)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






2、梳理知识,回顾整理

谈话:大家刚才提的问题都非 常好,我们可以用第一单
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想想,
在这一单元 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
板书。

谈话:这一 单元我们学的知识还真不少,谁来给大家来
个友情提示,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小组通过交流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儿?
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试商的方法、被除数末尾是0
的除法、商中间是0、末尾是0的除法、混合运 算顺序等)

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 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
面请同学们先独立解答,看哪位同学解决的问题最多?

2、小组交流、评价

谈话:在小组中说说你根据信息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
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哪些问题有困难可以
让组内伙伴帮帮你。

3、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谈话: “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这个问题同学们是
怎样解决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可以(1)520÷5=104(捆)

104÷4=26(包)



(2)520÷5÷4=26(包)

(3)520÷(5×4)

=520÷20

=26(包)

谈话: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
的2倍小明。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是小强修补了多少本。老
师想提一个问题:小明、小强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能说
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可以(1)40×2=80(本)

80+40=120(本)

(2)40×2+40

=80+40

=120(本)

(3)40×(2+1)

=40×3

=120(本)

三、拓展延伸,巩固知识。

谈话:在整理图书的过 程中,小华看到一本书可能被虫
子咬了,其中有一页上的好多数字都是小洞了,你能帮帮小
华, 把这页书修补好吗?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
明白的问题?

你认 为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
色涂一涂“丰收园”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并 评一
评小伙伴们的表现。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 同的收获。如
果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满意,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
一下,扬长避短,大家 共同进步,让我们的收获的苹果越来
越多。









我学会了吗?

< p>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通过搜集信息——提出
问 题——梳理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意义,巩固了计算 方法。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复习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

教学
重点
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
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
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下。
1、读算式,并口算出得数。(视频展示)
42÷6 63÷7 800÷2 100÷2 844÷4 933÷3
32 ÷8 900÷3 693÷3 396÷3 400÷2
谈话:693÷3 933÷3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谈话:请同学们看自主练习第3题,把估算的结果
写在书上。





生自主练习。
谈话:谁来交流最后一组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交流。
3、试一试(视频展示 )
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总务处的老师正忙着给我们分发
卫生工具和学习用品呢,大家快来帮着算 一算吧。
(1)我们学校买来348把笤帚,平均分给全校6个年
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把?
(2)总务处把434个本子,分给我们三年级的8个班,
平均每个班级分多少个?
谈话: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余的同学写在本子
上。
谈话:谁来交流一下,用百位上的3除以6,百位上的
4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交流。
二、 综合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的第5题。
谈话:快帮帮小马虎吧,请你的火眼金睛帮助他发现错
在哪里?
(1)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
(2)谈话:谁来交流为什么错了?怎么改?生交流
(3)谈话:通过这几道题,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在
做除法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 学生自己归纳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师生共同归纳
整理。
谈话:从被除数 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
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
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还要注意养成验算的 好习惯。
2、谈话:你能注意这些方面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中的后3列。 < br>谈话:请同学们采用笔算的方法,做完后利用自己写在
书上的估算进行检验。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 ,每组计算一列
题目,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全班进行交流。
3、谈话:
“小马虎”一看同学们作题作得那么认真,有个表格不敢填
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呢。出示自主 练习的第6题。
(1)学生独立做。
(2)谈话: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判断商的位
数的?
(3)引导全班同学掌 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百位上
的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其余的是三位数。”
(4) 谈话:快来试试我们的新本领吧!


补充练习:谈话:他们的商各有几位数?请你快速伸手
指表示。
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5)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几位数?你有什
么发现吗?
学生先自主探索
谈话:谁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小结谈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
能是两位数。
4、谈话:看到 同学们自己都能发现规律,小蝴蝶也赶
来了,看看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知识?出示自主练习
4。
学生独立做,再交流。
5、出示自主练习7、
谈话:(1)先请同学们独立做。
(2)谁能交流一下第7题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出最近路程,再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6、谈话:我们一起来听数学小故事吧。3 (1)班的同
学一起去春游,拍了好多照片。小明和小红自告奋勇去为大
家洗照片,可是该洗多 少张呢?这个问题把他们难住了,你
们能帮帮他们吗?
出示自主练习8
谈话:你洗 过照片吗?你知道底片是怎么回事吗?“每
张底片上有几个人就洗几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
7、谈话:同学们帮助那么人解决了难题,智慧老人非
常 高兴。他要带我们一起去植树呢!出示聪明小屋。
(1)谈话:请同学们读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谈话: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解决问题的办法?
(4)学生交流的方法有画图法、摆学具法等。
8、补充练习
谈话:智慧老人又带我们到了一个六边形的池塘边,要
在每边种10 棵树苗,而且六个角都要种一棵。需要多少棵
树苗?生独立解答。
三、课堂小结
谈话: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除法,请结合 自己的生活
实际编一道或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应用题,写在“生活
数学采集本”上。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计算进行有效的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
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 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在计算的过程中,
教师还注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 生养成审题的习惯、验算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

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 验估算
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
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
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
观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
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
2、进入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合作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理解十位
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1)独立思考,探寻方法。
谈话: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
谈话:428÷4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
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2)班内交流,深化方法。
谈话:哪个组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方法并演示:
① 用小棒摆一摆。
② 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
③ 用竖式计算
(3)交流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谈话: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师小结: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
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
个竖式)
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 呢?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
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
2 、自主解决“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理解十
位上0除以一个数应在十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 方法。
(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204÷2
谈话:204÷2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






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 学生先
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
什么位上?
3、反思总结,揭示课题。
谈话: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谈话:对,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
课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2、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
什么商的中间商0?
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用
到今天所学知识?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 情境中提出、
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 br>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2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
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 验估算
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
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
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一、继续看图,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采访了几个果品 加工厂,解决了一些
问题,今天我们继续采访(播放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
你还能提出哪 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师板书:420÷3=
(2)引导学生先估算商的大致范围。
(3)学生独立尝试笔算。
(4)班内交流,理清算理。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展示:
谈话: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因为个位上的0除以3得0,所
以在个位商0。
(5)比较竖式的两种书写形式。
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
个竖式)
哪种书写形式简便呢?你喜欢哪一种?
2、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困难学生。
(2)班内交流,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谈话:662÷6,个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看法。
(3)引导学生估算,通过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验算,验证商是否正确。
三、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1、回顾本信息窗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计算方法。
谈话:回顾一下,你是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把你的做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完善。
交流后,师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 数的
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不够商1,就商0。
四、综合训练,巩固技能。
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做
完后,集体订正。
2、一本书 有356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
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
(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356÷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
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0 ,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
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第5题)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反 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已有探索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商 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
识。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 的过
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
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
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看图: 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
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 br>录信息)
[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
回忆,使学生带着农厚 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
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 ?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
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 br>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步算式,也可以列
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5)教师小结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
[设计意 图]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自
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为学生 提
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
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510÷5÷2 639÷3+48 360÷(2×3)
(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题。





四则混合运算

< p>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 、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感到
数学很有意思,乐 于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 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叮当猫的带领下采访了果品包装
车间,学会了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呢?(课件展示:大雄 在愁眉苦脸的
做作业。)
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题,如果大雄都做对
的话 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果蔬会。
唉!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
帮他好吗?
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
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
(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
(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错在哪了?
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自主练习4、5、10题
(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
(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注重
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自主练习8.11题
(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
三关。
(2)第8、11题, 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
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叮当猫想难住大雄 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
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瞧!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
出了一道难题。(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自主练习*12题)你们
有办法解决这道题吗?(机动题目,可放在 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果蔬会了。在这
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









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br>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先组内交流,在集体交 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四则混合运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 br>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 方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 的过
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
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
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
学生看图: 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
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 br>录信息)
[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
回忆,使学生带着农厚 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
以装多少盒?

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
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 策略,通过交流理
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步算式,也可以列
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

480÷4=120(盒)

(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

(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960÷(2×4)

(5)教师小结

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自
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 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为学生提
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
完成表格,

(4)全班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510÷5÷2 639÷3+48 360÷(2×3)

(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兴趣出发,以学生喜爱的《叮当猫》为情景的主线,将三
组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贯穿于 情境之中,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四则混合运算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除
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
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
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
习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方法,
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
习惯。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叮当猫的带领下采 访了果品包装
车间,学会了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 呢?(课件展示:大雄在愁眉苦脸的
做作业。)

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 题,如果大雄都做对
的话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果蔬会。

唉!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
帮他好吗?

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

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

(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

(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错在哪了?

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自主练习4、5、10题

(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

(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注 重
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自主练习8.11题

(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
三关。

(2)第8、1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






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三、拓展延伸

叮当猫想难住大雄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
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瞧 !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
出了一道难题。(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自主练习*12题)你们
有办 法解决这道题吗?(机动题目,可放在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果蔬会了。在这
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







回顾整理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复习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 活情境——
光明小学筹备联欢会这样一个主题情境,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回顾整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学生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听说要和光明小学的同学一起筹备联欢会,学生兴
致一定很高 。随后以获取通行证的情境复习口算,巩固计算方法;以研究举办联欢会要做
哪些准备工作为情境让学生 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知识应用的能力。包括最
后的拓展练习都是在“筹备联欢会”这一大 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始终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
趣,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 乐,感受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我学会了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
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
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
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
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联欢会吗?光明小学的同学们
正在准备开展联欢会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情境图:光明小学大门)想不想进去看
看?要想进入这个大门必须要有 光明小学的通行证才行,拿
出你们的通行证,通行证上有一些算式,只有做得又对又快
的同学才 准进入,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64÷2= 320÷8= 54÷9= 64÷4= 810÷9=

70÷5= 306 ÷3= 147÷7= 400÷8= 45÷3=

谈话:说说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引导学生明白要从高位算起,运用口诀才会算得又对
又快)

二、合作交流 整理回顾

谈话:同学们恭喜你们,我们已经顺利的拿到 了进入光
明小学的通行证,看小朋友们正在筹备联谊会的事情呢,同
学们帮他们想一想,筹备联 谊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充分
交流)
师概括板书:准备节目 安排座位 预算经费

谈话:对呀,要开展联欢会首先要把小朋友的座位安排
好了,光明小学的 同学们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
来看看。

(出示课件:男生说:215名 同学参加联欢会,女生说:
每张桌子围坐8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我们一起来帮
帮他们?

(师带领学生解决,板书:215÷8 ,学生估算出得数,
你是怎样估算的?)







谈话: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安排,你认为每组安排几个人
好呢?
(生充分说,在说出合适的安排后,问一问学生你为什
么要这样安排?你能直接算出,像你这种安排 ,需要准备多
少张桌子?)

谈话:同学们根据我们教室的大小,我们只能摆放30
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几人?

(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啊?你们想做什么游戏?
开展联欢会最少不了做游了,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做
词语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63名男同学和45名女同学一起
做 游戏,每9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板书解决:(63+45) 9 =12)

谈话:为什么这样列算式?(通过学生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明 白有括号的时候,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谈话: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运用数学知识帮 光明小学的小
朋友解决了座位及分组游戏这么多的问题。光明小学的小朋
友让我代表他们向你们 表示感谢呢,瞧,他们又在忙些什么
呢?(课件出示书上回顾整理)

谈话:你从图 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同学们
买这些东西既费时又耗力,让我们分工合作吧。以小组为单
位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先自己解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最
后总结出答案,一会我们以小组为 单位汇报结果。

(小组汇报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要说明自己是
怎样算的, 例如胶卷:乘除混合计算时要按顺序,这样在计算
的基础上,还总结归纳了算理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基本练习

1、谈话:老师看 到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这么出色,所以给
同学们准备了联欢会礼物,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一袋糖


有4堆组成,每一堆有62粒,一袋糖有多少粒?)

谈话:你们来帮老师分分好吗?

(学生写在答题纸上,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说你的想法)

2、谈话:联欢会同学 们装饰校园,小红买来8张彩纸,剪
了328面小旗,平均每张彩纸可以剪多少面小旗?

(二)发展练习

谈话:为了庆祝联谊会,老师从水果店运来4筐梨,每筐重
35千克,如果每5千克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三)走进生活。

谈话:今天我们去光明小学参观,帮助他们筹备联谊会,
而且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 很多可以用除
法解决的问题,你能找一找,算一算吗?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解决)

三、全课总结

谈话: 通过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你有哪些收
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还
想跟老师和同学说什么?






我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通过搜集信息——提出
问题——梳理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意义,巩固了计算方法。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2011 —
2012 学年 下 学期
主备人 执教人武文红
我学会了吗?
课题

个性化修改
学习
目标
(三维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
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
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水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
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
准备
课件

课时1课时


安排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播放图书馆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 给大家介绍
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哇!这里的书可真多呀!你到图书
馆借过书吗?在图书馆我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
的书进行阅读。最近学校还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
的活 动,看,这些同学都在忙什么呀?

课件出示书第18页情境图“小小图书管理员”。

谈话: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一:1个书橱能放200本书,总共590本书。

信息二: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
他的2倍。

信息三:有140本书要贴标签,已经贴好了32本,剩下
的要2小时贴完。

信息四:有520本书要捐给希望工程,5本捆一捆,每
4捆打一包。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主要问题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3个书橱能放下这些书吗?

(2)小强同学修补了多少本书?

(3)平均每小时要贴多少本书的标签?

(4)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






2、梳理知识,回顾整理

谈话:大家刚才提的问题都非 常好,我们可以用第一单
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想想,
在这一单元 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
板书。

谈话:这一 单元我们学的知识还真不少,谁来给大家来
个友情提示,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小组通过交流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儿?
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试商的方法、被除数末尾是0
的除法、商中间是0、末尾是0的除法、混合运 算顺序等)

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 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
面请同学们先独立解答,看哪位同学解决的问题最多?

2、小组交流、评价

谈话:在小组中说说你根据信息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
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哪些问题有困难可以
让组内伙伴帮帮你。

3、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谈话: “52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这个问题同学们是
怎样解决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可以(1)520÷5=104(捆)

104÷4=26(包)



(2)520÷5÷4=26(包)

(3)520÷(5×4)

=520÷20

=26(包)

谈话: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
的2倍小明。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是小强修补了多少本。老
师想提一个问题:小明、小强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能说
说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可以(1)40×2=80(本)

80+40=120(本)

(2)40×2+40

=80+40

=120(本)

(3)40×(2+1)

=40×3

=120(本)

三、拓展延伸,巩固知识。

谈话:在整理图书的过 程中,小华看到一本书可能被虫
子咬了,其中有一页上的好多数字都是小洞了,你能帮帮小
华, 把这页书修补好吗?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
明白的问题?

你认 为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
色涂一涂“丰收园”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并 评一
评小伙伴们的表现。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 同的收获。如
果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不够满意,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
一下,扬长避短,大家 共同进步,让我们的收获的苹果越来
越多。









我学会了吗?

< p>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通过搜集信息——提出
问 题——梳理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意义,巩固了计算 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与应用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通过复习使学 生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
计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能力目标:使 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的脉络,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
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渗透生活中
处处 有数学的观念,并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复习。
复习难点:如何有序地整理知识,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4个环节,
第一环节:整理梳理,导入新课
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看书回顾。这个单元 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内容呢?让学生打开书,首先带领学生翻
阅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各自说 一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计算知识点。
第二步:分类梳理。课件显示: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下面的算式分类。
400÷2 827÷4 84÷4 519÷3
360÷3 210÷7 806÷8 495÷7
学生尝试分类后,互相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分类的依据,
表扬能够有序分类的,指出分得不够合理的地方。在这里,教师不加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想 法自由分类,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想。紧接着教师利
用课件展示其中的 一种分法: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400÷2 827÷4
84÷4 519÷3
360÷3 806÷8
210÷7 495÷7
(还可以根据商的位 数分成商是两位数除法和三位数的除法;根据商有无余数分成有余数和
没余数的除法;根据商里有无零分 成有零和没零的除法)


第二环节:有序复习,交流探索
1、先整理复习口算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很快地说出它们的结果吗?指名口算,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复习笔算和估算
(1)课件出示估算题目,开小火车说出结果,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题说 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课间出示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了 解学况。
板演学生说计算过程,学生对照检查。师问:谁能说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够验证这些计算是对的呢?(验算)让学生说说
自己是怎 样验算的。指两名学生分别板演有余数和没余数的除法各一题,其余学生自己任选
两题验算。
第三步:质疑总结。让学生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紧接
着师生共同总 结,再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达到
整理和复习的预期效果。
第三环节:综合练习,提高运用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判断对错,说明错误原因。学生判断说明原因(课件演示改正过程)
2、运用发展,强化新知。
课件出示应用题,学生读题后,说出解决方法,并计算。混合计算的说明运算顺序。
发展练习 与基本练习比较稍有变化,思考性和分析性稍强,要求也有提高。可以强化认识,
防止消极思维,提高综 合能力。
3、综合练习,发展智力。
(1)不计算,直接说出商是几位数,课件出示题目。
128÷2= 926÷9= 658÷7=
499÷5= 432÷3= 584÷6=
学生说结果并说明判断方法。
(2)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课件出示题目。
150 250 5=200
240 2 3=40或240 2 3 =40
45 25 5=4
120 50 45 =24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指名说结果,根据学生所说课件演示结果。
练习一些 思考性、创造性较高,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可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
构转化,提高学生综合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再 次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这一环节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学生反思,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
后,该如何将这 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让学生逐步提高“会学”的层次,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简明的提纲形式出现,在学生整理复习本课内容时完成。















第二单 元 备 课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重点

教学
措施

课时

划分


科目: 三年级数学 第 二

单元

对称 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周围生活中处处可遇到对称物品,如建
筑物、动物„„。学生对于对称 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努力借助学生已
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
轴。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 对称轴,学会用操作方
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 br>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单元编写特点:

1、素材选区的视角新颖、现实。

2、加强观察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学习知识。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3、评价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对称图形特点的把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2课时

复习测试讲评各一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
轴对称图形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
教学

难点
手操作能力。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学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

准备
形。

教学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

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
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 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
着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
一组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


个性
修改


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好吗?
谈 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
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
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
点?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
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 ;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
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 指导学生如何将
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 ,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
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
示扣杯图)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演示折。
谈话: 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
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可能 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
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 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
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
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
书:完全)
谈 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
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 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


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 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
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谈话: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
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谈话:同学们,这些 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
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
再回到课的开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 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
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 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
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
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 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
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
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
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 。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
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 比较复杂,象三角
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
相 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
学具准备。
谈话:在 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
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
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 你


看一下,你画的对吗?
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1页自主练习,请你把第3题做在书上。订正,
投影出示。
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
对称。
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
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
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
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 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
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 幅美丽的轴
对称图形。
学生创作活动。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
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轴对称图形


板书

如果从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都
设计

是轴对称图形。














1、自主练习1。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3、自主练习3。用学具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自主练习2。

图中哪些动作的造型是对称的?说明理由。

5、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学生举例。














有些学生的空间感十分强,一看图形就能说出哪些地方是不能完全重合
的,画图形的对称轴要用 虚线,要露出头来,对称轴的方向是不固定的,
画图用铅笔.


















课 时 教 案
课题
教学
目标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

课时

1


1、通过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教学
方法
















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视频展示台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猜想验证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
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
好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 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
开课本第21 页看第4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 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
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 br>谈话: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
故事。(出示第22页第5题) 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
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 数学故事
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 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
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 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
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 家学习的情况
吧。(出示“我学会了吗?” )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 来装扮
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
饰自己的房间的, 好吗?

四、课外实践:

1、欣赏课本中的图案,感悟对称的美。

2、搜集树叶,用对称的方法设计一幅树叶贴画。

我学会了吗


板书

设计

1、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













反思

请你打开课本第21页看第4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2、(出示第22页第5题)

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 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
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3、出示“我学会了吗?” )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可以让学生带镜子观察镜子里的我,两个图像是轴对称图形,注意总结
观察两个图形的特点, 和故事中的老虎相似,可以联系猴子捞月的故事.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 实际操作认识轴
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
为轴对称图 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 断轴对称图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的体操图,
教学过程
一 回顾知识点,查缺补漏
二、填空:
1.请写出四个轴对称的中国汉字( )。
2.26个英语大写字母中有( )个轴对称图形。
3.在一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完全( ),这样的图


形叫做( )图形。
三巩固练习




第一部分:数学活动(占20分)
小组人数: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小组评议并
打分。
活动一:用七巧板拼出三种对称图形,和小朋友交流。
活动二:画出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



第二部分:笔试(占80分)
一、 填一填。(13分)
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
2、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
象。
_
_
_
_
_
_
_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二、 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
请向上移动3个格。(4分)





三、 判断。(8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 )
2、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这样的。 ( )

3、101.305只读一个零。 ( )
4、6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6.05元。 ( )
四、 计算。(共30分)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10分)
4.9 +0.1= 10.8-9.9= 48 + 2.3= 3.2+ 0.2 + 2=
14.5-4.5= 4.8+1.2 = 5.7+0.06= (12 + 3 )×0 =
4 + 6.9 = 0.2 + 2 = 10.0 + 7= 35.7– 5× 7=
5.85-0.5= 2.05-0.2= 16.2-5.9= 15 + 3 × 6 =
4 – 2.6= 34.6 + 5= 5.3 +4.8= 1.8- (2-0.2)=

2、你能用脱式计算吗? (8分)
82+18×5 105-25×4


1500-125×8 95÷5+19


3、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分)
1.3+7.9= 26.7-7.64=


10-3.7= * 3.8-2.09=



五、 我会解决问题。(25分)

1、

9.8元千克 7.6元千克 2.4元千克 8.2元千克
4.7元千克
①最贵的是( ),最便宜的是( ) (2分)
②买1千克草莓和1千克番茄,共需要多少钱? (3分)


③买1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30元钱够吗? (5分)

④淘气买了2千克香蕉,还剩下17.50元,你知道他带了多少钱吗?

保险公司组训-元宵节作文600字


河南省招生信息网-中央财经大学招生网


北京联合大学正方教务系统-感恩老师的话


邻里节-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数学小知识-福建执业资格考试


乐天事件-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香江动物园-入党转正


职场励志小故事-b2c与b2b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