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关于抗战的手抄报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的知识体系、知识梯度。
知识体系:
依据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
小学数学三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
特点,第六册数学教材编排了如下内容:乘法、实际问题、实践活动、<
br>年月日、擦灰姑娘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移旋转和对称、分数的初
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方
向与路线、统计的初步知识和总复习共
十二个单元。
知识梯度:
本册教材
是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三年级学生认知发展
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数学知识符合教育学、心理
学原理和三年
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于整体;促进学生思维的质的发展;为学生
的迁移创造条
件,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数学
能力得到培养,智
力得到开发,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在数概念方面
使学生
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
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
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能正确
地读写简单的分数,掌
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
数。
2、在计算方面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
3、在应用题方面
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
乘法、实际问题、实践活动、年月日、擦灰姑娘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移旋转和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方向
与路线、统计的初步知识和总复
习共十二个单元。
①知识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
多少天。
3、
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
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能
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掌握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5、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
②能力要求:
(1) 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
(2) 使学生在理解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向面积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的计算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动手操作、具体观察,使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
的对称图形。
(4)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
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
减法。
(6)
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7) 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8)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
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③德育要求:
1、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
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2、
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总课时安排:
一、乘法5节
1、两位数乘10、100、1000、
2、两个整十数相乘
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例1
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例2、例3、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实际问题:3节
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先除后乘(或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一)1节
四、年、月、日、2节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节
1、 面积和面积单位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六、实践活动(二)1节
七、平移、旋转和对称2节
1、平移和旋转
2、对称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6节
1、例1分子是1的分数
2、例2几分之几
3、例3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例4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等
于1
4、例5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5、例6同分母分数加法
6、例7简单的分数减法
九、小数的初步认识:5节
1、例1一位小数的几何意义
2、例2一位带小数
3、例3纯小数大小的比较
4、例4用超市海报讲小数加法
5、例5竖式
十、方向与路线2节
方向与路线
单元小结:
十一、统计初步知识:3节
1、例1
2、例2
3、例3
机动10节
十二、总复习(共6课时)
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结合具体情景学习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
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掌握两
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知道
两位数乘两位数得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结合具
体情景,培养估算的
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会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
同算法,以及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准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
三、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乘
法 2课
时
两位数乘法笔
算 6课时
整理与复
习 2课时
口算乘法1(两位数乘10)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10的方法
(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
(4)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
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10的口算算理,熟练地进行口算。
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两位数乘10、100、1000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后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2 6×5 9×3
2×3 5×6 3×9
2、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4×10
10×23 95×100
10×7 46×100 8×1000
说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
二:新授
1、出示例1学习两位数乘10
一盒彩色铅笔12枝,10盒有多少枝?
(1)读题解答
列式:12×10=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12×10的多少?你是怎么想的?讨论看谁的方法想的和别人不一
样。
方法一:把12拆成10加2,用10和2分别乘10,再相加。
还可以怎么算?
方法二:可以把10拆成9加1,先用12乘9,然后再加12。
方法三:可以把10拆成5乘2,先用12乘5,然后再乘2。
方法四:12×10表示12个10,12个十是120,所以可以直接在12后
添一个0。
板书:
12×10=120
10+2
10×10=100(10个10是100)
2×10=20
……
(4)练习
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10 17×10 24×10 10×16 10×28
听算:32×10
21×10 65×10 10×73
2、学习两位数乘100、1000
我们会算两位数乘10,那乘100、1000怎么算?
出示:12×100
12×1000
小组算互相说计算方法
反馈
三:巩固练习,总结计算规律。
1、试一试
4×10 10×23 95×100
10×7 46×10 100×73
15×10
10×52 8×1000
(1)计算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br>推理法:一个两位数乘10,10后面有一个0,得数就在这个两位数后
添一个0;乘100,1
00后面有两个0,得数就在这个两位数后添两个0;
乘1000,1000后面有三个0,得数就在这
个两位数后添三个0。
2、练习
(1)老师出题听算13×100 100×38
25×10 1000×9
同学互相出题口算
(2)第3页练一练(1)(2)
解决问题并解答
读题说解题思路,解答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小记:
口算乘法2(两个整十数相乘)
教学目标
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使学生掌握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
(3)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两位数乘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70、60、50、80分别表示什么?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10,上边的4个数分别乘10,应该得
几?
70×10 60×10 50×10 80×10
口算方法:在70、60、50、80的末尾直接添一个0
3、口算
7×10
2×10 5×10
7×60 2×90
5×80
对比上下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2
为支援灾区,往灾区送大米每袋50千克,一车共装60袋,一共运走
多少千克?
(1)读题解答
(2)为什么用50×60?
(3)50×60的多少呢?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解决吗?看谁想的和别人
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不一样。
方法一:60里有6个十,50里有5个十,先用6×5得30,再添上两
个0,得3000。
方法二:先用50乘10,得500,再乘6,得3000。
方法三:先用60乘10,得600,再乘5,得3000。
2、同学们灵活地应用旧知识解决了两个整十数相乘的题,让我们做些
练习看你能总结出什么?
20×90 40×30 50×80 70×70 90×30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出题听算30×50 50×60 20×80
40×90
同学互相出题口算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70×60=420 0
70×60=420 0
70×60=4200
课后小结:
笔算乘法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br>3通过观察、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
某些困难,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演
23×3
16×5 80×8
23 16 80
× 3 × 5 × 8
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说计算过程。
2、口算
24×10 24×2
23×30 23×2
二:新授
1、出示:奶厂给向阳小区送牛奶,每箱24瓶,10箱共多少瓶?
提问:求10箱共多少瓶,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4×10表示什么意思?
2、变题:奶厂给向阳小区送牛奶,每箱24瓶,小区居民订了12箱,
共多少瓶?
(1)读题列式并估算
板书:24×12=
24×12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我们学过的估算方法,估计24×12的积大约是几?
(2)口算
谁能较准确地口算出24×12得几?
拆数方法
想一想你可以把12拆成几和几?(板书10+2)
板书:24×10=240
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4×2=48
240+48=288
(3)教学竖式
刚才我们用估算和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24×12的积,怎么用竖式计算
24×12呢?
板书: 2 4
× 1 2
问:先求什么?怎么计算?
再求什么?12中的“1”表示什么?
板书:
2 4
× 1 2
240在竖式里应该怎样写?为了简便,我们通常把个位上的“0
”省略
不写。(边说边擦去竖式中的“0”)
这时“4”应该对准哪一位?为什么“4”对准
十位上?(十位上的1
乘个位上的4,得4,表示的是4个十,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最后怎
么
办?
概括计算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怎么办?
谁能完整地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三、试一试
完成下面的计算
2 3 1 4
× 3 2 × 2
1
4 6 1 4
例1和复习板演题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24×12=288(瓶) 62×37=2294(元)
84×60=5040
1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4×10=240
24×2=24
240+48=288
2 4
× 1 2
4 8
2
4
2 8 8
课后小记:
笔算乘法2(进位、有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观察、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法是什
1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么?
二、新授
谈话:你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出示:你们帮一位老师算一算,每人交书费62元,全班有37人,一
共交多少元?
1、读题列式独立计算
板书:62×37=
6 2
×3 7
边计算边叙述计算过程
(1)先用个位上的7去乘62个位上的2,得14。 <
br>出现进位怎么办?接着用7去乘62十位上的6,得42,加进位1
得43。3写在十位上,4写
在百位上。
(2)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62个位上的2,得6。6写在十位上。追问:
为什么?
接着用3去乘62十位上的6,得18,表示18个百,8写在百位
上,1写在千位上。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得2294。
2、我们算得对吗?怎么验证?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学生独立验算。订正
板书:交换因数位置,积相等。
3、探讨:如果在一个因数的末尾出现0时应该怎么计算?
出示:84×60= 5040
独立完成后订正反馈
8 4 8 4
×6 0
× 6 0
0 0 5 0 4 0
5 0 4
5 0 4 0
注意横式报到
1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讨论:怎么计算简便?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应该怎么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2 验算 3 7
84
×3 7 ×6 2 ×
60
434 7 4 5040
186 22 2
2294
22 9 4
交换因数位置,积相等。
课后小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方法。
(2)利用估算的结果对笔算的结果进行验证。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
)通过实验、猜测、验证、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
教学重、难点:
1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掌握估算的方法,灵活地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做一道题前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两个数相乘可以把其中
的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
练习(把谁看成谁)读题看哪个数更接近整十数就把它看成整十
数。
87×9
或 87×9 42×6
10 90 40
估算,说出大概结果
二、新授
1、出示:
海豚表演场平均每排有29个座位,一共有22排,全校有550名
学生,都能坐下吗?
要求“全校有550名学生,都能坐下吗?”先要求出什么?
求出这个海豚表演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再与全校的550名学生进行比较。
要求“这个海豚表演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得怎么列式?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请你估算出这个海豚表演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把22往小看成20,29×20=580,580比550大一些,所以肯
1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定坐得下。
方法二:把29往大
看成30,30×22=660,由于660比550大得比较多,
所以可能坐得下。
还可以怎么估算?
方法三:把29往大看成30,把22往小看成20,30×20=600
,600比
550大,所以很可能坐得下。
2、谁来详细笔算这道题看我们估算得是否准确。
2 9
×2 2
5 8
5 8
6 3 8
638与580、660、600这些估算的结果差不多。
3、你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怎么进行估算吗?
4、试一试
看第11页的一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你有什么方法估算出这篇文章的总字数?
小组讨论。反馈。
方法一:数一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共有多少行,相乘估算出共有多少
个字。
方法二:
先数一数每行有多少个字,每栏有多少行,估算出一栏有多
少个字,再估算三栏有多少个字,最后应当注
意要减去插图所占地方
的字数。
1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巩固练习
1、23个女生平均每人做了9只纸鹤,女生今天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估计女生今天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列式计算:23×9
2、一辆车19分钟行驶了将近25千米,1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题意
思路:1小时是多少分钟?
我们可以把19分钟看成20分钟,60分钟里有3个20分钟,
所
以1小时大约行驶3个25千米,25×3=75千米。
3、一位工人上午4小时一共加工
72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天工作8
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题思路:4小时一共加工7
2个零件,8小时里有2个4,也就是8
小时得加工2个72。大约是140个。
先求出一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用72÷4=18(个)
再求8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18×8=144(个)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估算
29×22 29×22 29×22
29×20=580 30×22= 660 30×20=600
580>550 660>550 600>550
1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肯定坐得下
可能坐得下 很可能坐得下
课后小记: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口算、笔算、估算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
1、巩固旧知识,达到熟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向学生渗透因数的变化能够引起积的变化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难点:分析两步应用问题,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笔算、估算乘法。
1、提问:两位数乘10的题怎么计算?(直接在这个两位数的后边添
一个0)
两个整十数的题怎么计算?(0前边的数相乘,再在这个数的
后边添0,因数后有几个0就添几个0。)
计算:6 60 20 400
14 140 30 600
29 ×10= 290 20× 40 = 800
45
450 50 1000
63 630
60 1200
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订正
观察两组题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一个有变化,一个没变化)
一个因数变了,另一个因数没变,引起了谁的变化?(积)
2、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要注意些什么?
改错
估算56×49的积(它的得数
至少是个四位数,估算:把49往大看成
50,56乘50得2800。56×49的积小于2800)
估算78×50的积(它的积至少是个四位数,估算:把78往大看成80,
80乘50得40
00。78×50的积小于4000。)
1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找一找书中的题错在哪里?独立找后订正,题一:
49十位上的4去乘
56个位上的6,得数应是24个十,
4应写在十位上,而它写在了个位
上。题二:因数50个位上的0在乘完后没有落下来。
师:做乘法竖式时要细心,一步一步要明确意义,做之前可对题目进
行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1、估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1)促销每件运动衫售价48元,学校要买19件运动衫,大约要带( )
元。
要求大约带多少元,也就是求什么?(这19件运动衫大约多少元?)
怎么列式?(48×19)算式含义
因为是求大概的数字,所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估算)
怎么估算?把谁看成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口述(把19看成20,把
48看成50,50×2
0=1000。大约带1000元。)
因为是要买东西,所以钱要带够。我们在估算时是把两个因数往大了
看,得数1000元够。
(2)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87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大概用11小时,甲
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
)千米。
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用乘法求路程)
列式:87×11
估算:把87看成90,把11看成10,90×10=900。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900千米。
谈话:估算时就是把因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计算。
2、每张电脑桌是85元,一共32张,已经交定金500元,还应再付多
少元?
读题,理解题意。
“已经交定金500元”什么意思?(32张电脑桌的钱数中已交了500
元。)
要求还要付几元得知道什么?(32张电脑桌共几元和已交几元)
分析数量关系。
3、以前每小时能加工18箱环保口杯,技术革新后4小时能加工96箱。
照现在的工作效率计算,你用
14小时就能完成。共加工多少箱环保口
杯?
读题,理解题意。
“照现在的工作效率计算”这句话什么意思?现在的工作效率是哪样
1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的。(通过4小时加工96箱,求出一小时加工多少箱)
“以前每小时能加工18箱环保口杯”这个条件和本题有关系吗?(多
余条件)
分析数量关系
4、三辆轿车,每辆准乘25人,三辆车都正好坐满,每人的车费是18
元,一共需要车费多少元?
看图,结合文字理解题意。
已知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3辆车 每辆准乘25人
×
共几人
每人车费18元
×
一共需要车费多少元?
每人的车费18元
每辆车准乘25人
×
每辆车的车费多少元? 3辆车
×
一共需要车费多少元?
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师:解答应用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弄清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再
根据关系列式解答。 *甲乙两个打字员3小时共打字24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作,在相同
时间内,甲打字2430个
,乙打字2370个,甲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
少个?
作业:18页(3)(4)(6)(7)
板书设计:
促销每件运动衫售价48元,学校要买19件运动衫,大约要带( )
元。
课后小结: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1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
用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能准确解答连乘应用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提问题
大勇集邮,在集邮本的每一页上插5行邮票,每行插4张,每页一共
插多少张?
口头列式:4×5
2、一座楼房,每层有6个教室,每个教室摆33套桌椅,一层一共有
多少套桌椅?
口头列式:33×6
2、口答:
求下列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求2行写多少个字?(一行写几个字)
求3页一共放几张?(一页放几张)
3、再次明确行与列
(横成行,竖成列)
二、新授:
谈话:在超市经常
会大批量进货,在一家超市进了一批矿泉水,有规
律地堆放在一起,我们来帮忙计算一下,这家超市共进
矿泉水多少箱?
1、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4层,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
板书:一行有6箱,一列有5箱,有4层
2、这道题已知三个条件,请你们想一想在这三个条
件中哪两个条件有
直接的联系,可以根据这两个条件先求出什么问题?请同组同学讨论
一下。看
谁想的合理有与别人不同。
3、学生讨论后回答
按不同解题思路标出问题。
板书:一层有多少箱? 一纵列有多少箱? 一纵行有多少箱?
在图中指出
4、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中间问题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可加上手势帮助理解
。
可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5、求“一共有多少箱?”分别有不同的解法。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
br>任选一种解法把分步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写小标题)
反馈: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
6×5=30(箱)
(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
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5×4=20(箱)
(2)一共有几箱?
20×6=120(箱)
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
按照各解法完整地口述解答过程。
6、列综合算式
2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说明:一步一步解答,叫分步列式,两步以上的应用问题我们可以列
一个算式,叫综合算式。
注意综合算式要与分步统一。
(1) 第一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5×4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5再乘4。
追问:6×5求的是什么?30×4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的后面也要写上单位名称,单位名称写在得数的后面。
答题
(2)
第二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5×4×6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5乘4再乘6。
追问:5×4求的是什么?20×6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3)
第三种解法怎么列综合算式?
板书:6×4×5
综合算式要用脱式计算,这个综合算式读作:6乘4再乘5。
追问:6×4求的是什么?24×5求的是什么?
注意写单位名称和答题
7、比较
这道题我们运用三种方法解答出来,让我们看看在算式上有什么不
同?
每第一步各求的什么?
环节三:巩固练习
幼儿园运来3箱酸奶,每箱12排,每排
6瓶,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
一瓶,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
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 这道题要求什么?(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幼儿
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与酸奶有什么关系?(因为运来的酸奶,
全园的小朋友正好每人一瓶,也就是有多
少酸奶就有多少小朋友。)
2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这道题的三个已知条件中哪两个有直接的联系?可以先求什
么?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请
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4) 学生按不同的解法完整地分析应用问题。
每排6瓶
一箱12排 3箱 一箱12排
×
×
一箱多少瓶?
3箱
3箱有多少排?
每排6瓶
×
×
一共多少瓶? 一共多少瓶?
(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5) 列式解答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连乘的应用问题
今后解答应用问题时既可分步列式解答,也可用综合算式解答。
做第15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连乘的应用问题
解法一:(1)一层有几箱?
6×5=30(箱) 6×5×4
(2)一共有几箱?
30×4=120(箱)
解法二:(1)一纵列有几箱?
5×4=20(箱)
5×4×6
(2)一共有几箱?
20×6=120(箱)
解法三:(1)一纵行有几箱?
6×4=24(箱) 6×4×5
(2)一共有几箱?
24×5=120(箱)
课后小记:
2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先除后乘(或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先除后乘(归一)应用问题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
题的能力。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应用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归一应用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班平均每组4个人,9个组共多少人?
问:(1)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2)列式?4×9=36(人)
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求9个4连加是多少?一份数×份数=几份的数)
(3)追问:要求几份数,就得知道哪两个量?
2、全班有30个人,每组6人,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问:(1)这道题求的是什么?
(2)怎么列式?
(3)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几份数÷一份数=份数)
3、已知5个小组有35人,( )?
学生补充问题。
问:(1)求的是什么量?(一份数)
(2)列式
2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列式的根据是什么?(几份数÷份数=一份数)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一份数、份数和几
份数之间的关系。今
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有关应用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小明以前每分钟只能输入65个字,现在3分钟能输入255个字,照现在的速度计算,22分钟能输完一篇稿件,这篇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1) 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 讨论:“照现在的速度计算”是什么意思?
(3) 根据讨论画出线段图:
3分钟
255个字
22分钟
?个字
2、要求“这篇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就是求什么?
要求“22分钟输入多少个字?”得知道什么条件?
这里所要知道的是一分钟输入65个字吗?
怎么求“一分钟输入几个字?”
3、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1) 一分钟输入几个字?
255÷3=85(个)
(2)这篇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85×22=1870(个)
综合算式:
255÷3×22
=85×22
=1870(个)
2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答:这篇稿件大约有1870个字。
5、练一练
买4个鼠标要花128元,照这样计算,买24个鼠标要花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24个鼠标要花多少元”得先求出什么?
(3)说解题思路
(4)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
4个
128元
24个 ?元
24个与4个有什么关系?
可以先求什么?
板书:(1)24个是4个的几倍?
24÷4=6
(2)买24个鼠标要花多少元?
128×6=768(元)
综合算式:128×(24÷4)
追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要加小括号?不加行吗?
例题为什么不能用倍比方法解答? 师:一道应用问题,如果能用两种解答方法,可以用其中的一种解答
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第18页试一试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独立完成后订正
完整分析数量关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这种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无论用哪种方法,大家都要认真
审
题,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方法。
板书设计:
2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先除后乘
(1) 分钟输入几个字?
255÷3=85(个)
(2)这篇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85×22=1870(个)
综合算式:
255÷3×22
=85×22
=1870(个)
答:这篇稿件大约有1870个字。
课后小记:
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先乘后除应用问题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问
题的能力。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先乘后除应用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乘后除应用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基本数量关系的题,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1、听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鸵鸟每秒钟跑19米,10秒跑多少米?
知道什么求什么?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2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玲4分钟走280米,
?
口头列式:280÷4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知道什么求什么?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二:通过车辆行驶速度的题,引导学生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小汽车从甲城出发,每小时行驶84千米,用5小时到达乙城。货车从
乙城出发,用6小时到达甲城,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小时?
(1) 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2) 根据题意画图
小汽车 甲 84千米
乙
?千米
5小时行驶的路程
货车 甲
乙
6小时行驶的路程
(3) 看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汽车行驶的路程=货车行驶的路程
(4)要求“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小时?”得知道什么?(讨论)
(5)货车用的时间是知道
的,所以关键是先要求什么?通过什么求出
甲乙两地的路程?(根据小汽车的速度和所用时间)
2、完整分析
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
总路程 行驶时间
× 6小时
小汽车每小时 行驶时间
行驶84千米 5小时
2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列式解答
(1)甲乙两地的总路程?
84×5=420(千米)
(2)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20÷6=70(千米)
综合算式:
84×5÷6
=420÷6
=70(千米)
答:货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
追问:每步求的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1、读题,铺一条下水管道,用甲种铁管铺,需要55根。甲种每根长3
米,
乙种每根长5米,如果用乙种铁管铺,需要多少根?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这条下水管道长多少米?)
3、求“这条下水管道长多少米?”得知道什么?
4、这条下水管道长多少米?你能求出来
吗?(因为是同一条下水管
道,所以两种铁管所铺的长度是一样的,知道甲种每根长3米,还知
道需要55根,用乘法就能求出这条下水管道长多少米)
甲种铁管铺的长度=乙种铁管铺的长度
5、完整分析
6、列式解答
四: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题是用先乘后除
的方法解决。由于两事物的总量相同,
用乘法求出,再用除法求出一份数或份数
板书设计:
2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课后小记:
三 实践活动(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
车的价钱是由多方
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2)
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
数。
(3)
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在小组内确定租车方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
素
决定的,所以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考虑。
2、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
3、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
br>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和与别人合作的意识
。
教学过程:
一、汇报社会调查的内容:路线、车型(乘坐人数)、价钱。
谈话
:以前我们去过野生动物园游玩、去过朝阳剧场看话剧,那时都
是由学校替我们计算怎么租车最合算。现
在我们长大了,请你们运用
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己解决如何租车最合算这个问题好吗?
规定内容:全班33人,要到距学校23千米的秀丽风景区春游。怎么
租车?
租车报价单
1、按千米计价
大型车:限乘( )人
单程(
)元千米 往返( )元千米
中型车:限乘( )人
单程( )元千米
往返( )元千米
2、包车
大型车:限乘( )人
3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公里以内单程( )元,往返(
)元
( )公里以内单程( )元,往返( )元
中型车:限乘( )人
( )公里以内单程( )元,往返( )元
( )公里以内单程(
)元,往返( )元
明确什么叫“往返”?
二、小组合作,确定租车方案。
各小组按各种租车方案计算租车所用的费用。
比较后确定租车方案
反馈,订正
注意:在算按千米租车的往返价钱时,要用路程×2。
在按中型车租车时也要用一辆车的价钱上×2
结果:可租按千米计价的大型车(往返)
或包大型车50千米往返
说明理由
*
观察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1)64,48,40,36,34,
;
(2)4,7,9,11,14,15,19, ;
(3)11,12,15, ,27,36;
(4)15,20,12,25,30, ,35,3, ;
(5)3,8,15,24,35, 。
三、总结:
1、刚才经过同学们的调查与计
算确定了租车的方案,你们能谈谈自己
的感受吗?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2、明天我们继续研究如何买门票比较省钱。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一)
按千米计价 列出算式
包车
课后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在小组内确定购买门票的方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调查,在小组内确定购买门票的方案,购买门票要依据实际情
3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况而进行选择。
2、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购买门票要用的钱数。
3、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和与别人合作的意
识。
教学过程:
一、根据够票的价目表确定购买门票的方案。
谈话:我们去某个
公园玩,经常会看到价目表中登着团体票和个人票
的票价不等,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不同的价目确定买门票
需要多少钱。
(一)确定买门票所用的价钱:
阅读价目表,明确票价
秀丽风景区
门票价目表:成人:50元;学生:40元
30人以上:优惠:每人30元
园内两个收费景点
每个景点票价:7元
套票:门票要加10元
小组同学讨论
1、怎么买票省钱呢?
思路:我们班是33人,应买团体票优惠价每
人30元,很多同学都想
参观两个景点,门票再加10元,按套票买比较省钱
2、能省下多少钱?
思路:按套票买每人用40元,按正常买票学生每人40元再加上两个<
br>景点的7×2=14元共计54元,每人省下54-40=14元,共省下33×
14=462元
二、用省下的钱买饮料可买多少元
算一算用省下的钱,买2元一瓶的矿泉水和3元一瓶的果汁,能各买
多少瓶?
答案多种
* 有10把锁和10把钥匙互相配对的,但现在把锁和钥匙弄乱了。问
最多需要试验多少次,可以把锁和钥题配起来?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一)
课后小结:
四、年、月、日
教学内容:
3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在
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24时记时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
识的。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
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
小月、季度、世纪等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
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清每
个月
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教学难点是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课时安排
年、月、日的认识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机动 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
个
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
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
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利用同伴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
br>3、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记忆大月、小月的月份,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申奥成功后人们欢庆场面)(板书:2001年7月13日,这是每
3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
问:你
们知道这个日子为什么这么重要吗?因为在这一天北京获得
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看!申奥成功后
人们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目前,全国各界人士都在为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忙碌着,你们想为这次奥运会也做点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2008年年历,然后再
配上漂亮的图案,挑选最棒
的几张寄去北京送给奥委会,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问:要完成这张年历我们需要几个月的信息?为什么?
2.完成一月月历
⑴要完成一月的月历,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月历的上面都写有什
么?
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⑵学生填写后展示。
3.完成二月月历
⑴学生尝试填写二月月历,碰到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年历进行探讨。
⑵展示各种不同情况。
⑶研究平、闰年。
①二月天数与一月不同,我们把二月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二月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
②学生汇报二月天数,教师填写表格。
③闰年的出
现是有规律的,(教师将闰年用红笔涂出。)仔细观察表格
里的年份,你能发现什么?照这样推下去20
08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3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所以二月应是几天?哪几组填对了?
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想知道吗?(补充小知识)
④每4年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有着非常紧密
的关系。请同学任意挑选两个喜欢
的年份,其中一个是闰年,另一个
是平年,用你挑出来的每一个年份分别除以4,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⑤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
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
还是闰年:
1876 1936 1894
1996 1900
2005
所以今年是什么年?
⑥出示1900年年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们想揭开这个谜
吗?(补充小知识)
判断()
1999 2100 2002 2400
4.
探究大、小月
⑴只填写两个月就有这么多不同,接下去的月份又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年历进行探究讨论:
①
3——12月每个月的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情况?
②
根据1——12月的天数,你能推算出全年的天数吗?
⑵学生汇报。认识大、小月
⑶介绍记忆方法:
①顺口溜“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②左拳记忆法
⑷计算全年天数
三、揭示课题(让学生起课名)
四、判断。
⑴每年都有365天。
⑵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回来。”
⑶小明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⑷今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五、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完成2008年年历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知识链:
⑴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
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
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
年。这样,每4年
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
3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⑵每四年出现一个闰
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时15分4
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
00年就要多算3
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
作了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
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
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五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一平方米、
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
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4) 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
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
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3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是建立空
间观念;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
正方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
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1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探索规律 2课时
机动 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
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能够进行简单的的单位换算。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
上,
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并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
学习长、
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相
互联系、相互关转
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
方米、1平
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
简单的的单位
换算。
2、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
、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以及动
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长、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3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关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
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
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正方形只是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铅笔盒的盒面,谈谈感受。
如:物体的形状、表面的大小等。
2、
引导学生将立体的实物拆分成几个面,比较它们的大小。
(1)拆分表面,建立平面与立体联系的认识。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
(3)将模型表面分解,通过投影片的方格观察实际结果。
(4)由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长2厘
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再画
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学会数方格的方法
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门的面积。通过观察与
实
际测量的结果,表明要准确知道平面图形的大小,学会测量和计算面
积大小的方法。
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教会学生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2、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自己的大拇指上的指甲比一比大小。
3、剪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平放在桌面,可组成几种图形?(两种)
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大?
(1) 1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大?
(2) 4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大?
(3)
4个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大?
2、 学习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米。
(1) 动手比比1平方分米的大小。推算实物面积大小。
在1平方米的地方试试能站多少人。推算教室面积。
三、学习在方格中画指定面积的方格图。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后小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
的面积单位,建立1
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
能够进行简单的的单位换算。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
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并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长、
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了解数学
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相
互联系、相互关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
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
简单的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
,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
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长、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应用,并渗透
相互联系、相互关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
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正方形只是在生活中的
4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猜一猜图形面积。
1、有格的
2、去掉几个格的
二、
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 把刚才的格都去掉猜面积
2、
学生自己摆方格
总结:只摆一排横的一排竖的便可以计算出共摆多少个方格。
(借助
于投影演示)长方形的宽相当于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长方形
的宽相当于这样的面积单位有多少排,单位面
积排列在一起,就形成
了长方形的面积。
3、
用18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形状
的长方形?
小组合作
(1)每排摆的面积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4、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b
4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
比较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的区别。
1、 出示投影
思考:周长所求的是长方形的哪部分?
取下图形,留下细小边框。
2、
重新放置好图形,巩固新学的面积计算公式。
(1)思考:所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哪部分?
(2)取下边框,留下长方形图形。
小结:周长求的是图形四周长度,使用长度单位;面积求的是图形表
面的大小,使用面积单位。
四、 练习
先量出下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五、
引导正方形计算公式。
1、 思考:长方形公式推出正方形公式
2、
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边长用a表示,那么如何用字母表示它
的面积计算公式?即:×a
3、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六、 例2
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分米?
1、
读题分析
2、 说公式
3、 列式
4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 练习。
随意出题,分小组请学生到黑板写答案。
八、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a
课后小记:
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
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
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能够进行简单的的单位换算。使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
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并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
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长、
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
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相
4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互联系、相互关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
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进
行简单的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
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长、正方形的有关指示,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
相互关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
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
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长、正方形只是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
br>由长度单位可知,低级与高级单位之间存在换算进率,面积单位的进
率是否与长度单位的进率相同
呢?
二、 由相邻长度单位进率推导面积单位进率。
4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出示投影片,先出示图形边框)已知边长,做单位换算。求面积。
2、(放下投影片复合部分)观察具体结果。
3、小结:长度单位进率十;面积单位进率一百。
4、思考:面积单位进率为什么与长度单位进率不同?
三、 议一议
1、 1平方分米是边长十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
2、
边长十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是多少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四、 试一试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边长是( )分米的正方形。面
积是:( )×(
)=( )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思考:1平方米=?平方厘米
小结:不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换算,需要借助其见的相邻面积单
位。
五、
练习题目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采用口答方式巩固面积进率。
思考:高级
面积单位向低级面积单位换算,低级面积单位向高级面积
单位换算,各采用什么方法?
4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结化聚方法
方法:
(1)确定是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
(2)决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
(3)牢记进率是100。
(4)准确计算。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乘 进率
高 低
除
进率
课后小记: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4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运用有关求长、正方形面积知识,探索当周长一定时,怎么使面积
最大。
2、通过对长、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
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
积,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正方形只是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讲“巴霍姆围地”的故事
想一想巴霍姆该怎
么走才能使自己得到的土地面积大呢?一会儿经过
同学们的探索就能得到答案啦!
二:通过探索找到当周长一定时,怎么使面积最大。
1、用24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绿地,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审题,理解题意,想像图形。
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图象?
(2)题中的“24米”这个数据是图形的什么?
它在围地时有变化吗?
4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所围图形不同,面积呢?
师:我们现在要探索的就是当周长一定时,怎么使面积最大。
(4)怎么求面积?
通过周长24米可以求出和长与宽有关的内容吗?
(5)下面请各组一一列出当长和宽分别是几时,图形面积是几。
怎么列清楚?(列表)
长(m) 宽(m) 面积(㎡)
11 1
11
10 2 20
9
3 27
8 4 32
7 5 35
6 6
36
观察此表得出结论:当周长一定时,围成的正方形比长方形面积大。
记住结论
那你认为巴霍姆该怎么围地?
2、用24米的篱笆墙围一个尽可能大的绿化地,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4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米?
审题,所围图形是什么样的?24米的篱笆墙从哪里到哪里?
这个篱笆墙有几个长?几个宽?(一个长,两个宽)
列表求面积。因为通过24米求出长与宽
,24米里有2个宽,1个长所
以先确定宽再确定长比较好。
宽(m) 长(m)
面积(㎡)
1 24-1×2=22 22
2
20 40
3 24-3×2=18 54
4 16 64
5 14
70
6 12 72
7 10
70
8 8 64
9 6
54
10 4 40
11 2
22
观察此表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目前用24米的篱笆墙围成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
最大,有
没有可能围成其他图形时面积会更大呢?
板书设计:
5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
课后小记:
六 实践活动(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
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结
合测量的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备注:
5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六、实践活动(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测量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
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结合测量的实
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确定测量的场地,明确怎么测量。
测量场地:小操场
怎么测量?
小操场不太规则,借助地上的方格先确定场地的4个顶点。再用皮尺
测量场地的长与宽。
测量时皮尺的长度不够怎么办?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除了用皮尺测量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步测法、绳测法)
小组同学进行分工:谁测量、谁记录
外出测量时注意安全,要遵守纪律,不要影响别的同学。看哪组同学
合作最好。
二、组织学生到小操场测量
1、确定运动场地的位置。先用四根标杆插在长方形场地的四个顶点上。
2、以米为单位,用皮尺测量场地的长和宽。
3、回到教室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设计: 六、实践活动(二)
测量场地
教学小记:
六、实践活动(二)
5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的测量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
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结合测量的实
际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2
1、 怎样求这间教室最多能放多少张电脑桌?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
(1) 要知道什么条件
(2)
估计教室的面积和每一个电脑桌的占地面积
(3) 估算这间教室最多能放多少张电脑桌?
(4)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测量和估算出房间中的书柜、床的占地面积
1、 反馈调查的结果
2、 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3、 计算占地面积
4、 全班交流
(1) 你是怎样计算的
(2) 有什么窍门吗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小记:
七 平移、旋转和对称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能够
知道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向和
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
br>5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后的图形。
(2) 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只是在位置
上发生了变化,
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
(3) 通过动手操作、具体观察,使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
对称图形。
(4)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平移、旋转和对称。
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
图形。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
平移、旋转
3课时
对称 2课时
机动 1课时
教学目标
1、(1)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能够知道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向
和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后
的图形
2、体
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只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
和形状没有改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移、旋转、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上、下、
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后的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5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同学们,你们在儿童游乐场里最喜欢玩什么游乐项目?
2、根据同学的回答,用录像的形式播放儿童游乐场里的游戏项目。
3、你玩过滑梯、做过观览车吗?有什么感受?
4、像滑梯、观览车这样的运动就叫做“平移”。
5、你坐过飞椅或者是旋转陀螺吗?有什么感受?这样的运动你知道叫
什么吗
6、像飞椅或者是旋转陀螺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吗?举例说明。
2、其实在玩斗兽棋、象棋、军旗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用到平移的知识。
出示象棋的棋盘,你
能说一说象棋当中,卒的走法吗?车的走法呢?
马和象又该怎样走呢?(演示)
生:分别说出每个棋子的走法,注意引导学生用“向哪个方向平移几
格”的说法。
3、完成书上60页填一填:鸭子和飞机分别向那儿平移了几个格?
三、巩固对旋转和平移的认识:
1、电脑演示:书上的练习60页画一画和说一说。说出你是
怎样想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任意拖动、平移。
2、用电脑的“画图”,帮助学生认识旋转:
划出任意一幅图片,选择
将其旋转300、450、900、1800、3600,观察图形的变化,你
有什么发
现?用硬纸片摆一摆(书第62页做一做)
3、你能做出几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
5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汽车,在坐车的过程中你体会到有平移和旋转
吗?说一说。
讲: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没有改变。
四、课堂小结:
1、学习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平移和旋转有什么认识?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课后小记:
2、对称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对称方式
2、通过动手操作、具体观察,使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对
称图形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对称,画出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5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认识对称
一、 观察情景图
1、
出示P66主题图
问:你去过这些地方吗?这些都是我们北京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很
多在世界都非常有名。
2、谈感受
问:你觉得这些建筑怎么样?
启发:如果我们把每张图片延中间对折,你有什么发现?(我们把这
种现象称为对称现象)
可以先动手试一试再说一说
3、举例
启发:想一想你还在哪见过对称现象?
二、观察平面图形
1、出示P67平面图
问:观察上面这些平面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
3、质疑:什么叫“完全重合”?
4、归纳: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
三、练一练
1、出示做一做
问:猜一猜剪下来后会是一个什么图案?
请你动手剪一剪
5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启发:照这样,你能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3、
判断下面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吗?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问: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对称图形?
4、
请学生举例。
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是对称图形?
生:自由发言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对称图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对称
(二)、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
1、如果给你一个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而且完成后的
图形是对称图形。
2、引导完成长方形的对称图形
投影方格图里的一个长方形
问:你想怎样画?
还可以怎样画?(图上阴影)
3、指名发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4、明确要求: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完成后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5、
投影三角形
展示学生画图(三种画法)
左右对称:往左或往右画4个格
上下对称:往上或往下画4个格
5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闭上眼睛先想象,再自己尝试画一画。
独立完成后两种图形的对称图形。
6、指导帮助完成后两个图形
展示学生画图
小结:怎样画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小组交流 得出结论
以图形的任意一条边为对
称轴,画出它的对称图形;可以是上下对称、
左右对称还有其他方位的对称。
7、小结
图形是否对称与图形的位置有关吗?
板书设计:
对 称
展示学生动手制作的对称图案
课后小记: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物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把“谁”平均分,是“谁”的几分之一。
5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媒体:正方形纸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73页小猴子分桃子的三幅图。通过学生观察进行提问:
(1)
说一说这三幅图的意思?
学生观察后回答:
1)
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桃子呢?
2)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桃子呢?
3)
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桃子呢?
(2) 根据图意进行列式。
(3) 说出结果。
2、引入新课。
师:1÷2=?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分数表示这个结果。
二、主动探索 感悟新知
1. 认识
1) 师演示: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读作:二分之一。教师板
书
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试做
2) 演示说明:另一半桃子也是它的
2. 认识
出示蛋糕图: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几,写作:
3、认识
1) 用正方形的纸表示出14
2)
反馈(对于学生各种正确方法进行鼓励)说出是怎么得来的
3)
用各种形状的纸分别表示出,并用阴影来表示。
4、反馈判断:
出示三张长方形纸,请学生判断哪一张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全课小结:
1、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们认识的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几分之一。
四、巩固练习:
1、用正方形的纸分别折出 、。
2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图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 图
图
6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每份是它的
课后小记: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几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的读出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75页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审图:
1、 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台秤上有一个
纸箱,一位果农正在秤重,表示他要把一箱苹果平均
分成五份,每一箱苹果的质量都要相等。)
2、每个纸箱装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
3、2箱、3箱、4箱装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4、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分数。
二、指导探索:
1、
小组讨论:2箱、3箱、4箱装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呢?请学
生板书
2、 全班反馈。
3、 提问:、、、分别表示几个?
4、 全班抢答:
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
三、尝试研究:
出示直尺:
a)1㎝是1 的(
)分之( )。
反馈:1 =10 ,1
就是把1平均分成10份,1是其中的一份,所以
6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是1的。
b)2㎝是1 的(
)分之( )。
c)9㎝是1 的( )分之( )。
d)10㎝是1 的(
)分之( )。
四、归纳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分数?板书:几分之几
2、
介绍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4 → 分子
— → 分数线
5 → 分母
请学生熟记,全班抢答说出分数各部分正确名称。
五、巩固练习:
1、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
① 5份是它的( ) ,
②一份是它的( ) 。
2、 妈妈买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块,妈妈和小兰每人吃了一
块,给爸爸留了两块,你知
道他们每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先叙述分数产生的过程再写出分数
3、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6份,分别表示出它的、、、。(指导:先平均
分,再用阴影表示)
六、总结
1、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和分数有关,谁能出一些题考考大家。
2、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1
2 3 4 5 分子
— — — — — 分数线
5 5 5 5 5 分母
课后小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6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等于1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
之几
?女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1、学生答师板书(师故意把分子分母顺序写错),让生发现后一<
br>齐用手写,并由学生说出分数由哪几部分组的。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男、女同学各占全班学
生的几分之几,现
在请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动手实践,掌握新知。
(一)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涂一涂,比一比
○
○
2、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说出你是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的?
(1)
小组讨论
(2)
学生讨论后得出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
小的分数小。
(二)学习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
1、看图先写出分数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
○
6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通过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反馈后得出: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等于1
三、 尝试练习:完成78页练一练
1、看图填空
2、比较大小。
○ 1○
○ ○1
四、 归纳总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 我们怎样来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 质疑解难。
五、 发展练习。
1、 用学习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来科学的解答班级
男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2、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表示出它的、、,再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图
图
< > =1 =1
分母相同看分子,
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
数等于1
课后小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再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实验用品(长绳、各种形状的纸、实物图卡)
学具准备:彩笔、剪刀
6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小故事:
老师有个小故事叫“贪吃的猪八戒”,要小朋友运用知识帮忙解决
问题。
“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
有一天孙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师傅说:我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
成4
份,每人吃它的,猪八戒听后不高兴的说:你们都知道我饭量大,才
让我吃,不行,我要吃
这个西瓜的,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
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八戒吗?
学生倾听后发表看法
2、 到底是大还是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
学习新知:
1、 想一想,是大,还是大?我们一起分小组来做实验。
2、 选择实验用具
教室准备长绳、各种形状的纸以及实物图卡等,请学生分小组选择。
3、
小组实验:小组长分工后进行实验
4、 各小组进行反馈
5、把小组反馈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6、完成79页的涂一涂,比一比。
7、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得出: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三、 尝试练习:
比较分数的大小:
○ ○
○ ○
四、
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我们怎样来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五、 巩固练习。完成80页练习十三
板书设计:
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
展示学生实验作品 分子是1的分数,
> 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课后小记:
分数的初步认识
6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画图、思考,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算理。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圆形纸、正方形纸若干张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 (出示例题)
我们班有的同学参加了田径队,还有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团。参
加田径队与合唱团的同学一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分析题意;
说说你对这道题的理解。
+ =
3、探索算理,列出算式:
① 学生与小组同伴一起讨论例题的解法。
②
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图上理解:
(用图表示例题的题意)
一共占全班人数的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
+ = =
2个加 3个是5个就是 。
4、小结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是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练习:书83页
二、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1、按照书上的要求,独立完成练习:
要求:先把减去的部分圈出来,再计算。
– =
– =
6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共同讨论算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结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分子相加、减,分母
不变。
三、巩固练习:
+ =
+ = - = 1-=
(+
和1-两道题,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集体订正。)
看图列式计算:
+ =
-= -=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法
一共占全班人数的
+ = =
– = =
2个加 3个是5个就是 。3个减2个是1个,就是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课后小记: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知道10个0.1是1。
2力图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小数概念的几何模型,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
的相互转换关系。
3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6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
难点: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实际引入。
师:
前几天我们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任务,要求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见
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在搜集中你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二、认识一位小数。
1、出示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
师:其中的一份可以怎样表示?
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分组说一说,进行汇报。
0.1读作零点一。学生读小数
教师教写小数,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2、其中的两份、六份可以写成什么?
教师归纳:两份是正方形的,可以写成0.2,0.2读作零点二。
六份是正方形的,可以写成0.6,0.6读作零点六。
3、你还能说出其它小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4、师: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0份是多少?
十份是正方形的,等于1。
师:1里面有( )个,
(
)个0.1是1。
6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师:20个0.1是( )
30个0.1是( )
80个0.1是( )
三、加深理解小数。
师:1元=10角
1角=( )元
5角=( )元
9角=( )元
归纳:观察上面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这些分数分母都是10,即十分之几的数。
观察上面的小数有什么特点?
小数点左边都是0,右边数字都只有1个,都是零点几的数。
像这样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
1、
读出下面小数。
0.6 0.3 0.7 2.4
2、 写出下面小数。
零点四 零点九 零点一
3、 涂一涂。90页 练习
4、 填空。
(1) 填分数 填小数
8角=( )元= ( )元
4分米=( )米= ( )米
6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0.5厘米=(
)分米
0.9元=( )角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图
也可以写成0.1 1角=元=( )元
0.1读作零点一 5角=元=( )元
图
也可以写成0.2 9角=元=( )元
0.2读作零点二
课后小记: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带小数,认识到带小数是整数和纯小数之和。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份位与个位间的进率是10。
3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带小数。理解十份位与个位间的进率是10。
难点:看图正确表示带小数。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出小数。
(1)
一个圆等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0.3
(2)
一个长方形等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9份。(涂色的9份不挨着)
7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0.9
(3)
一个正方形等分成10份,表示10份。1
2、填空:
7角 =( )元
0.9分米=( )厘米
5分米 =( )米 0.3元 =( )角
二、新授课。
1、 出示91页例题图。
第一个正方形用1表示,第二个正方形用
0.1表示,1和0.1合起
来是1.1,读作一点一。
学生可以独立试着说一说,也可以小组讨论说出1.1。让学生说出
自己的想法。
2、 继续出示图:
81页例题的2、3图。
1和0.2合起来是1.2
1和0.5合起来是1.5
3、 观察以上的3个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4、 出示第四幅图:
两个正方形,其中一个涂满颜色,另一个等分成10份,也被涂满颜色,让学生用数来表示这幅图。
1个1和10个0.1合起来是2。
三、巩固练习。
1、 91页练一练1。
提问:第2个小数整数部分为什么是5?
71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0个0.1是1,2个0.1是0.2,合起来是1.2。
(2)50个0.1是5,7个0.1是0.7,合起来是5.7。
(3)20个0.1是2,4个0.1是0.4,合起来是2.4。
2、 91页练一练2。
3、 填空:
1m5=( )m
27=( )
4元8角=(
)元
4.5m=( )m( )
1.2元=( )元( )角
4、 填空:
92页第3题
5、 量一量: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用带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图
1和0.1合起来是1.1,读作一点一。
图
1个1和10个0.1合起来是2。
图
50个0.1是5,7个0.1是0.7,合起来是5.7,
读作五点七。
课后小记:
7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从数学推理的角度来理解小数的大小,进行理性的分析。
3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出示几组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543 345 1000 999
1
说出怎样比较整数、分数的大小。
小数的大小应该怎样比较呢?
二、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1、
师:出示一组小数。
0.4和0.5
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其中的道理,可以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演示
并加以说明。
(注意:选取的纸的形状和大小要相同)
2、出示93页试一试。
0.
7〈 0.8
2.2 〉1.8
7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如何比较小数大小。
三、巩固练习。
1、 先填空,再比较。94页第1题
2、 在( )里填上“〈”或“〉”。
1.6( )1.7 0.8( )0.4
3.2( )2.3
4( )3.9
1.8( )2.1 0.9( )1.1
3、
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3 3.1 3
1.9 2
0.8 2.7
4、 知识扩展。
出示超市中的一张购物小票。
饼干
3.00
面包 6.5
果冻 12.35
鸡翅 15.06
说出每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果冻和鸡翅的的价格表示有什么特点?你在哪里还见到过
其它的小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7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比较大小
0.4 和 0.6
方法1:因为0.4是4个0.1,0.6是6个0.1,所以0.4〈 0.6
方法2:0.4是,0.6是 因为〈 所以0.4 〈 0.6
方法3:图
0.4〈 0.6
方法4:把0.4看成4角,0.6看成6角,4角〈6角,所以
0.4
〈 0.6
课后小记: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初步了解小数末尾0的含义。
2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正确处理小数末尾的
“0”。
难点:小数减法个位补“0”。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实际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请你汇报一下
你都买了
那些东西,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学生汇报购买的商品。
出示教师的购物小票:
巧克力 2.5
冰糖 3.3
香皂
4.7
7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牙膏
8
洗手液 19.8
提问:请你根据这张购物小票提出加、减法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1、
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谁和谁一共多少元?谁比谁便宜(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试着解答此题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对末尾0的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
2、 选择合适的问题解答。
(1)买冰糖和香皂一共用去多少元?
3.3 + 4.7 = 8.0(元)
3 .3
+
4 .7
8 .0
4 . 7 + 3
. 3 =8(元)
4.7
+3.3
8.0 (划掉末尾的0)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末尾的0。
因为8.0元和8元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这个0可写可不写。
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讲解个位需要补0,明白其
7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中的道理。使学生明白:相同数位要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总结: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0,这个0写与不写都不影响小数的
大小。
(2)香皂比巧克力贵多少元?
4.7 - 2.5 = 2.2(元)
4 . 7
- 2 . 5
2 . 2
(3)选择冰糖比巧克力贵多少元?
(4)再选择适当的2题解答。
(5)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的方 法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 竖式计算。1.6+2.1 7.9-2.4 5.7+2.9
2.4-1.7 2.6+0.4 4.6-0.6
学生独立试做,重点订正2.4-1.7。(个位需要补0)
2、
判断:学生用反馈牌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改正过来。
2.9+4.3=6.2
2.9
+ 4.3
6.2
4.4-3.6= 1.8
4.4
- 3.6
7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8
3、
4、
应用题: 85页试一试
质疑:
为什么价签和购物海报上要写小数部分?因为这是一种
约定,表示商品的价格精确到“角”或“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3.3 +
4.7 = 8.0
3
+
4
8
4.7- 2.5 = 2.2(
4
- 2
2
3
3
- 2. 5
0. 8
教学小记: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买冰糖和香皂一共用去多少元?
(元)
.3 3 .
3
.7 4 . 7
.0 8 . 0
2)香皂比巧克力贵多少元?
元)
. 7
. 5
.
2
(3)冰糖比巧克力贵多少元?
.3 - 2.5 = 0 .8(元)
.3
78 91
(
(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
2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媒体: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
出示例题
培
才小学组织学生进行“参观长安街”的步行游览活动。他们从复兴
门走到天安门时,已经走了3.4千米
,他们到建国门桥还要再走多少
千米?
列算式 6.7—3.4=
说一说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6千米减去3千米是3千米,0.7千米减去0.4千米是0.3
千米,他们到建国
门桥还要再走3.3千米。
竖式计算:
6 . 7
— 3 . 4
————
3 . 3
二练习
试一试 荔枝3.9元500克
樱桃4.8元500克
樱桃和荔枝各买500克,一共需要多少元?每500克荔枝比樱桃便宜
多少元?
列算式
说一说解题思路、叙述算理
三、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小记:
7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方向和路线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看地铁路线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出发点与目的
地选择乘车路
线,并根据自身情况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2培养学生认识路线的能力。激发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兴趣,感悟
数学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识别路线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乘车路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制作“方向板”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北京坐过地铁吗?
出示北京地铁路线图
指图说明:这是北京地铁路线图。仔细观察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谁能
介绍一下?
2、引导看明路线图:
一线地铁:从四惠东站到苹果园站共计23站
环线地铁:从复兴门到复兴门共计17站
问:其中有哪两站即在一线地铁又在环线地铁上?
8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说明:这两站可以称为中转站。
3、认识路线:
有3位同学他们准备坐地铁出门,你们看。
读出问题:“我从四惠站出发去军事博物馆,称一号线一直向西坐几
站?
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站一站数或直接减)
读出问题:“我想去鼓楼大街,从阜成门站上车,先向 ,再向
一共坐4站就到了。
汇报答案:先向北再向东
读出问题:“我要从五棵松站到崇文门站,怎样换乘比较好呢?
第一位同学
引导:这位同学从哪出发达哪里去?
想一想他要坐几站?
板书:15-2=13
第二位学生
问:这位同学她要从哪到哪?
自己填一填。
第三位同学:
组织交流
三、练习
思考 得出结论 方向 找准起点和终点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图
(1)方向
(2)找准起点和终点
教学小记:
81 91
,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十、方向和路线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资料,让学生对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有大
概的了解。认识地铁八通线并看图能
回答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北京、建设北京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轨道交通发展
教学难点:看图回答问题教学准备:地铁八通线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说一说你从学校回家的路线
生:自由发言,描述该路线顺次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点。
问:在给别人介绍路线时,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指名回答
要说清方向、路标、经过的地点等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略)
2、看这篇小资料
问:通过看这篇资料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问:谁坐过地铁八通线?出示地铁八通线路线图。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地铁八通线的路线图来回答几个问题。
如:从望京西到东直门可以怎样走?
3、补充练习
82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出示地铁五号线路线图
地铁五号线对于我们南城的交通意义很大。
学生了解路线并叙述该路线顺次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点。
三、小结
强调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增长本领,
长大后建设我们的首都、建设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图
地铁环线
地铁八通线
地铁五号线 四号线 十号线等等
教学小记:
十一、统计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
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2、
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一步
经历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3、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83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 复习旧知:
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统计表。
什么是合计?平均数?
三、
新课:
出示例题
1、观察三年级1班各小组玩具数量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统计表,并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2、观察三年级1班各小组玩具数量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
一个单位长代表几个玩具?
2) 一共有几个小组带来了喜欢的玩具?
3)
哪一组带来的玩具最多?
3、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说出自己的
想法。
三练习
试一试
1观察统计图,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教学小记:
统计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
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2、
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一步
经历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84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
出示例题
1出示并观察统计表——北京市2005年国庆节期间大型活动统计表。
2出示并观察统计图——北京市2005年国庆节期间大型活动统计图。
3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5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
二 练习
试一试
1出示并观察统计表——小刚上一星期在家读书时间统计表
2出示并观察统计图——小刚上一星期在家读书时间统计图
3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观察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含义)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5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
四、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小记:
85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统计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将整理的数据
填入统计表,再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2、
3、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整理统计图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理统计图的过程。
教学准备:统计图、表,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
出示“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观察,分类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独立完成统计图——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进行交流,并口答问题。
说一说:
①
从上面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北京有几项?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③
对于如何保护这些世界遗产,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们进
86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行交流?
④
你还知道其他国家世界遗产的情况吗?查一查,与同学们进行交
流。
独立完成,订正。
试一试: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填入
下表。
三()班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人数统计表
项目
合计
其他
人数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于收看电视节目你有什么建议?与同学们进行交
流。
二、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小记
十二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
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
意
识。
(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数感、空
间观念、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利
87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 计算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
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进
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数感、空间
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口算(本学期口算的主要内容)
复习两位数乘10、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复习小数加减法
计算
2、
用竖式计算。(前两题要验算)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及因数末尾带零的两位数乘法算理
计算、验算、订正
3、 计算(两步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运算顺序法则
画思维线后再计算、订正
18、“分数墙”(利用分数墙进行计算的问题。)
1
其中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基本答案有9个:
2个的
2
11
和是1;3个的和是1……9个的和是1。
39
1
11
1
但还可以想到:1个加上2个的和也是1;2个
加上2个的
63
24
和也是1……学生可有多种不同答案。
20、看图写小数。(略)
填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后,要算一算这两部分的和。
21、在○里填上<、>和=。(略)
88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23、填表(略)
小数加减法计算问题,有的可以口算,有的需要笔算。
课后小结: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 概念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
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进
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数感、空间
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10、填空(略)
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点
11、(略)
学生可以有不
同的推算方法。如7月份还可以活动4天,即28、
29、30、31日,8月份也要活动4天,那么应
该在8月4日进行闭营
仪式。
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如:28-1+8-31=4
8-(31-28
+1)=4
要注意的是7月28日要活动一天。
12、判断对错(略)
第(4)题是对的。
复习面积及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点 <
br>13、在钉板上,用皮筋圈出图形A和B。(略)引导学生用数的方法,
来体验面积与周长的不同
。
面积是数“封闭图形内部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周长是
数“每个图形的边线包括
多少个1厘米长的线段”。
17、(略)根据图填出杯中的水量是一满杯的几分之几。
89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9、哪个图中的图色部分可以用0.4表示?(图略)
4
需要把0.4转化为来思考。
10
25、在括号里填写“旋转”或“平移”(略)
复习旋转和平移的概念。
课后小结: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习 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
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进
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在数感、空间
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4、(略)本题是估算内容。
重点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计算方法是:
28×59
↓ ↓
30×60=1800(元)
答:准备1800元够用。
5、(略)
可以提出的问题如:每层楼房的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数一数每层一共有16级台阶,用16×18=288(厘米)
还可以提出:这座楼房大约高多少米?
六层楼房最多爬五层的台阶,但第六层要看成和第一层的台阶同样
高。
288×(6-1)=1440(厘米)
4×18=72(厘米)
1440+72=1512(厘米)=15012(米)
6、(略)
买12盘录像带大约需要的钱数是一道估算题
90 91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略)
提示:根据8千克大豆出油2千克,可以先求出生产1千克豆油需
要多少千克大豆。
8、(略)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略) 是一道归总问题。
需要先求出运水泥的总吨数,再求需要载重8吨的汽车运多少次。
14、(略)面积的计算。
计算剩下的部分面积时,有一定难度,教室应给予指导。
15、(略)是一道联系实际的综合练习题。
引导学生先求出每块玻璃板的面积,再计算出3
块玻璃板的面积,
最后计算出一共需多少钱。6×3=18(平方米)
18×3=54(平方米)
54×68=3672(元)
22、(略)是与小数加、减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小结:
91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