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个单元教学设计
快乐小精灵-洪博培
口算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第41面及练习九的第1、
3题
教学目标: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去
进行乘法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4÷2=
69÷3=
48÷4=
86÷2=
96÷3=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说一下口算的过程,通过
复习说口算的
过程,可以让学生把它迁移到口算乘法来。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3筐草莓有多少盒?
师;如何列式?
生:3×15
师:如何计算?
生1:
生2:10×3=30 5×3=15 30+15=45
师:第二个同学说的就是今天的口算方法,那150×3你会口
算吗?
生:100×3=300 50×3=150 300+150=450
师:同学们真棒!
三、知识运用
1、
2
口算乘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第42面例2及做
一做,练习九第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
2、学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算法,并能熟
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
算乘法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6×4= 160×4=
24×3=
26×3= 190×4= 150×6=
任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口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0×6
师:你会计算吗?
生:60
师:你是怎么算?
生1:1个10是10,10×6是表示6个10就是60。
生2:6×9=54 54+6=60
生3:1×6=6
再在6的后面添个0
师:同学们真棒!方法还这么多。
那我们来试试这些算式,5×10=
18×10=
9×10= 40×10=
生:50、180、90、400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都是在和10相乘,每个得数都是在第一
个乘数后面加一个0。
师:好的,我们来看看这个吧,出示主题图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师:怎么列式?
生:12×20
师:怎么计算?
生:12×2=24 24×10=240
师:大家想一想这两题吧:12×300= 230×20=
生1:12×3=36,36×100=3600
生2:230×2=460,460×10=4600
生3:23×20=460,460×10=4600
生4:23×2=46,46×10×10=4600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你们都懂了,我们来练习一下
吧。
三、知识运用
1. 做一做。
12×30= 31×30= 120×30=
310×30= 14×20= 30×20=
14×200=
30×200=
你能总结一下今天乘法口算的方法吗?
2、解决问题。
(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穿30串这样的
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楂?
(2)1串糖葫芦卖3元,30串能卖多少钱?
四、教学板书
口算乘法
12×300=
12×3=36,36×100=3600
230×20=
230×2=460,460×10=4600
23×20=460,460×10=4600
23×2=46,46×10×10=4600
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书第44、45
面的第5、7、10、11、12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在适当
的时候会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16×5= 44×2=
17×3= 13×20=
21×10= 33×30= 12x40=
41×20=
13×30= 11×40= 240×3=
15×20=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对答案,选一个说说口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
(1) 养1张蚕可产茧50千克,李红家的蚕可产茧多少千
克?
(2)李家村共养了8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3)1千克茧卖18元,50千克能卖多少钱?
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可产茧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可产茧4000千克。
50×18=90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可产茧900千克。
(1) 鲸鱼1分钟能游多少米?
(2)羚羊40秒能跑多少米?
(3)一只豹子正在快速追赶奔跑中的羚羊,当距离羚羊
150米时,再过20秒能追上吗?
11×60=660(米)答:鲸鱼1分钟能游660米。
40×22=880(米)答:羚羊40秒能跑880米。
思考:怎么样就能追上?
20秒内豹子要比羚羊多跑150米。
方
法一:31×20=620(米)22×20=440(米)620-440=180
(米)180>1
50
答:再过20秒能追上。
方法二:31-22=9(米)9×20=180(米)
180>150
答:再过20秒能追上。
3.
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水50克。
(1)1小时滴水多少千克?
(2)1天滴水多少千克?
思考:1时等于多少分?1天等于多少小时?
(1)50×60=3000(克)3000克=3千克
答:1小时滴水3千克。
(2)3×24=72(千克)答:1天滴水72千克。
在提问时只要学生的问题合理就可以,提示多提用现
学知识口算乘法用解决的问题。
(1)12×40=480(元)
答:买学生票花了480元。
问题1:买成人票花了多少钱?
2×24=48(元)
答:买学生票花了48元。
问题2:小朋友一共花了多少钱?
2×24=48(元)
12×40=480(元)
48+480=528(元)
答:买学生票花了52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第46面例1及“做
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并学会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算法。
2、学会运用旧知转化为新知的方法来探究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并掌
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王老师买了2套书,每套14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得数是多少?
生:2×14=28(本)
师:把2套改为3套,如何列式?
生:3×14=42(本)
师:把2套改为4套,如何列式?
生:4×14=56(本)
师:把2套改为10套,如何列式?
生:10×14=140(本)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主题图: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
生:14×12
师:如何计算?你们先思考一下,老师这里也有一
幅
点子图,大家先借助它来圈一圈,算一算试试。
出示点子图
交流汇报
生1:先算4套,然后12套里有3个4套,再乘3。
生2:先算10套,再算2套,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师:同学们真棒!那来看看12×14的竖式怎么列?
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那第一步要算什么呢?
生:2×14=28
师:那第二步算什么?
生:10×14=140
师:140应该写在哪里呢?
生:按相同数位对齐来写,十位上的4和上面的1对
齐。
师:对的,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那我们再一起来理一下这些步骤吧。
出示整个竖式步骤。
三、巩固算法
1、一起列竖式算22×23
2、完成小马虎体验中心。
四、知识运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习题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
进位的方法;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的算理并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第1题
让学生边计算边在图上画出计算出的鸡蛋数量,最后把竖式
补充完整。
2、第3题
先让学生说出错误在哪,再把正确的写下来。
3、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讲解。
4、第7题
先让学生如何列式?并说出为什么用乘法?(有14个21
本),最后独立计算。
5、第8题
逐一解决第一小问,第3问提倡开放。
6、第9题
先让学生算第1列的得数,然后找出规律,总结规律,再不
列竖式直接写出其它题目的得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书第49面例2及练习十一第
1、3、4题。
教学目标:
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并能正
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进位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
21= 57×11=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
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如何列式?
生:37×48
师:如何计算结果呢?
生1: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盒吧,48≈50 ,37≈40,50×40=2000
大约2000盒。
生2:用竖式计算。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呢?你们可以试试吗?
集体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1: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生2: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生3: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
的十位对齐。
师:那今天学的和前两天学的有什么区别吗?
生: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三、知识运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找错误,再改正。
2、完成“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注意选取相关条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下册数学第50、51面练习十一第2、5、
7、8、9、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的方法;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1、第2题上面4个
24
×36 27×14 15×62 37×19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边说边算,汇报答案。
2、第7题
中国“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器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绕地球
16圈,需要多少分钟?
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意,让说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然后学生独立
完成,最后进行汇报。
3、第8题
有32个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每队有23名队员,一共有多少
名队员参加决赛?
这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集体汇报讲评。
4、第9题
甲地到乙地
的路程是530千米,一辆运菜的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0
千米,这辆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出发,中午1
2时能到达乙地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多让几个学生说解
题
思路,然后独立完成解题步骤,最后进行集体汇报。
5、第10题
先
让学生算出第1列题的得数,然后观察积的特点与乘数有什么关
系?总结出规律:积的最后两个数都是2
5,积的前面的数是用乘数
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
再运用规律直接写第2列的得数。
乘法笔算思维拓展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5-3天天练上的智慧加油站上的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智慧加油站上的题型训练加强数学思维提升
教学过程: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吗?
25×25=625
35×35=
65×65=
85x85=
师:同学位还记得这种类型的算式吗?它们有什么特
点?
生:它们都是几十五乘几十五
师:那它们的积与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积的末尾都是25,25的前面是由乘数的十位上的
数乘以比它大1的数。
师:那同学们试着把剩下的题做出来吧。
师:同学们,你们敢挑战这些题目吗?先来找一下它们的突
破口吧!
先让学生尝试,然后逐一找到突破口,最后集体汇报!
3、用9、6、5、3这四个数字按要求编口口x口口的算式,(每
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1)积最大时算式为( )。
(2)积最小时算式为( )。
(3)积末尾有0的算式为( )。
(4)积接近600算式为( )。
师:同学们想一想:第(1)小题时,怎样积就大呢?
生:十位上的数要大
师:那你们再想一想十位上的数大的话,可以组成哪些算式
呢?你们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吗?
生:96×53、93×56、95×63、93×65
师:那你们把它们的积都算出来吧,一会我们来比一下,哪
个算式的积最大。
生:93×65=6045
师:那举一反三,什么时候积会最小呢?
生:十位上的数小
师:那有可以组成哪些算式呢?
生:36×59、39×56
师:那你们把它们算出来比较一下吧
生:36×59=2124
师:第(3)小题,相信你们能做出来,记得把所有的算式
写出来哦。
生:35×96、36×59
师:第(4)小题同学们先想想,哪些算式的积可能接近5000
生:63×95、53×96
师:那你们再算算哪个的积接近5000吧
生:53×96=5088
4、李老师带380元钱去商店买足球,发现足球的价钱
比25元贵。买了13个足球后,钱还没花完。
(1)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
30×13=390(元)
390元>380元
不可能是30元。
29×13=377(元)
377元<380元
可能是29元。
(2)
如果买完足球后剩余16元,足球的价钱是多
少?
380-16=364(元),由此应该思考13×( )= 364
(元)。
因
为足球的价钱比25元贵,而且通过第(1)题可知
足球的价钱可能为26元、27元、28元、29元
,进而
再通过积的个位4可知足球的价钱应该是28元。所以
每个足球2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思维提高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面的思维提高题训
练。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灵活的思维题发散学生的数学思
维,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在( )里填上“>”或“<”。
23×21(
)21×22 25×11( )13×22
32×12(
)31×13 13×32( )33×12
师:观察第1小题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21。
师:那你不计算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左边的23比右边的22大,所以左边比右边的大
。
师:你们想一下第2题左右的算式这次有什么特点
呢?
生:右边的算式可以换成13×2×11=26×11,所以左
边比右边的小。
师:你观察一下第3、4题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算式,有
什么发现?
生:两个算式的和相等
师:那哪个算式的得数更大呢?女生算出左边的得数,
男生算出右边的得数。
师:你发现当两个数的和相等时,它们是越相近,积
越大吗?
生:是的。
2、观察规律,直接写得数。
31×11=341
32×11=352 33×11=363 34×11=374
41×11=451
42×11=462 43×11=473 42×11=484
51×11=
52×11= 53×11= 54×11=
61×11= 62×11=
63×11= 64×11=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算式的规律吗?
生: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师:对,那同学们把这些算式的得数直接写出来吧。
集体汇报
3、小丽说:我的票是三号激光厅的最后一排最后一个
座位,座位号是13
排21号,请问你知道三号激光厅
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
思考:这个激光厅有多少排?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13×21=273(个)
答:三号激光厅一共有273个座位。
4、 2名老师带着24名学生去动物园游玩,动
物园
成人票22元,儿童票半价,他们准备300元购票够吗?
思考:半价是什么意思?
成人:2×22=44(元)
儿童:24×11=262(元)
44+262=306(元)
306>300
答:他们准备300元购票不够。
5、 李帅家住12楼,一天停电,李帅只好爬楼梯回
家,每相邻两楼层之间的台阶都是14
级,他回家一共
要爬多少级台阶?
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个几?
12-1=11(个)
14×11=154(个)
答:他回家一共要爬154级台阶。
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自己所列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时候用连乘
来解决问题。
2、通过分析题意提高分析问题、理清题目数量关系、提高
数学
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独立分析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
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题目:我每天读12页,2天能读多少页?
师: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条件是:我每天读12页,读了2天,问题是:能读多少
页?
师:怎样解答呢?
生:12×2=24(页)
师:解答得正确吗?
生:24÷2=12(页)求出每天读了12页。
师: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你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
的?
生:我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步骤来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
卖了多少钱?(图片见PPT)
师:阅读与理解:你读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知道了每箱有12个,还知道卖出5箱,每个45元。
生2:问题是“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怎样分析与解答呢?
生1: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师:综合算式呢?
生:45×12×5=2700(元)
生2:也可以先求出5箱共有多少个,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综合算式:12×5×45=2700(元)
师:我们来一起回顾与反思吧!
生: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卖了2700元,说明我们做的是对
的。
师: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
三、知识运用
1. 数学书52面做一做。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2. 数学书54第1题
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 说一说。(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果园有26行橘子树,每行有18棵,平均每棵树可以
收获20千克橘子。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橘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综合算式:
45×12×5=2700(元)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综合算式:12×5×45=2700(元)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52例4及“做一做”、P54、
55练习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实
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
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
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
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用步骤来解决问题的吗?
生:我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师:那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辆卡车一次能运3吨货物,
仓库有54吨货物,用
这辆卡车几次能运完?
生:54÷3=18(次)
师:如何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生:18×3=54(吨)
师:那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
60
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与理解一下题目,知道了什么?要
解决什么?
生:知道了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
均分成3组。问题是“每组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么分析的?如何解答?
生1:可以先求出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求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师:综合算式呢?
生:60÷2÷3=10(人)
生2:也可以先求出分成多少组?3×2=6(组)
求出每组有多少人?60÷6=10(人)
师:综合算式呢?
生:60÷(3×2)=10(人
师:我们来一起来回顾与反思一下吧!
生1: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生2:每组10人,3组30人;每队30人,2队60人。
解答正确。
师: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因为都是在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多少。
三、知识运用
1. 数学书P53 做一做
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
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2、数学书P55第6题。
3、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共折了216只纸鹤。布置教室需要2行纸鹤。
每行要4串纸鹤。平均每串有几只纸鹤?
A :216÷2÷4=27(只) ( )
B
:216÷2×4=27(只) ( )
C :216÷(4×2)=27(只)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二P54-57第4、5、7、
8、9、11、1
3、14、16、17题。
教学目标:通过乘除法的解决问题训练,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乘除法
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会独立解决乘除混合问
题。
教学过程:
1、第4题
24×12×3=864(瓶)
答:一共有864瓶饮料。
请学生说出每个步骤求的是什么?
2、第5题
方法一:1个来回:25×2=50(米)
3个来回:50×3=150(米)
方法二:3次单程:25×3=75(米)
3个来回:75×2=150(米)
答:他已经游了150米。
3、第7题
756÷3÷6=42(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42本书。
4、第9题
思考:售出了几天?售出了几场?
1天:954÷2=477(张)
1场:477÷3=159(张)
答:平均每场售出159张票。
32×3×12=1152(千克)
答:一年1152千克垃圾。
思考:哪种牙刷便宜是比什么?
32÷8=4(元)
4元<4元5角
答:左边的牙刷更便宜。
提示:啄木虫每天吃多少只?青蛙每天吃多少只?
青蛙:608÷8=76(只)
645-76=569(只)
答:多吃569只害虫.
2×35÷7=10(元)
答:要花10元。
租4条双人船
25×4=100(元)
答:要花100元。
17.学校食堂买了
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个。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
个班,平均每班有36人。每
4个苹果约重1千克,每千克苹果5元钱。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每人1个苹果,够吗?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2×15×22=660(个)
(2)6×3×36=648(个)
648<660 答:够了。
(3)学校食堂买苹果一共花了多少钱?
660÷4=165(千克)165×5=825(元)
答:一共要825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59面的整理与复习及练习
十三
教学目标:
1、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点,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全面认
识。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点
和学生一起画数学思维导图单元知识点
二、练习巩固
1、列竖式计算
37×24=
29×72=
和学生一起重温笔算的方法,一起来计算以上两道算式,然后说说笔
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2、练习十三第3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类题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每行的算式,它们的乘数的和相等。
师:那你们还记得它们的积有什么规律吗?
生:当两个乘数的和相等时,两个乘法的差越小,它们的积就越大。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吧,一个小组算一算式的积,然后一会来验证一
下。
3、练习十三第4题
师:同学们,半年是什么?
生:6个月。
师:那你们试一下吧
生:22×28=616(个)
616×6=3696(个)
答:小王半年一共投送3696个快递邮件。
4、练习十三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
1天:1260÷7=180(元)
1小时:180÷9=20(元)
答:平均每小时收入20元。
5、练习十三第6题
(1)9×4×8=288(人)答:参赛队员一共有288人。
(2)288÷6÷3=16(人)答:平均每班参赛的有16人。
(3)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答:参赛的男生有168人。
其中第(3)小题无固定答案,合理就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
方法来做。
6、整理与复习第2题
提示学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找到不同的
条件,学生用“化繁为简”
的思想,一问一问来解答。
(1)4×8×25=800(千克)
答: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800千克。
(2)800÷8÷5=20(箱)
答:平均每车运20箱。
(3)一共卖了多少钱?
800×2=1600(元)答:一共卖了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