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

余年寄山水
659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7: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论语十则译文-广东工业大学招生网



《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
习 的乐趣。
教学重点
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
自主构建模型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以前经常遇到的问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最先说出答案?
1、小明平均每分钟走8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7分钟,小明家离学校( )米。
2、从聊城到济南共10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聊城出发用2个小时到济南,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 )
千米秒。
3、小红参加60米短跑比赛,平均每秒跑10米,跑完全程共用( )秒。
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其实这都是我们常见一些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
有的同学就问老人,老师,这么简单地问题你还拿出来考我们干什么啊?今天啊,我们就通过解决类似的
问题来总结归纳出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今天,物流公司的一个快递员叔叔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
我们一齐来看看。(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骑摩托车的快递 员要从车站出发去物流公司拿他要配送的快件,那同学们我们首先找一下他的数
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一个 数学问题。谁来?好,请你。
生汇报: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 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
多少米?
师:汇报的真完整!那这个问题谁来列式子解决一下?生:900×8=7200(米)
师: 恩,式子在这里,那么这三个数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81页上方的橘色框里
的内容自 己思考一下。一会咱们找同学汇报。
生自主思考。

- 1 -



生汇报:预设1:900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是行驶的时间,7200是 一共性的了多少米是车站到物
流中心的距离。(师课件展示)
师:大家听明白了没有?(明白)老师非常同意你的想法。那么还有其他更简洁的表述吗?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这个回答有点意思。那你能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在这个 题目中具体值得是什么吗?其他
同学可要认真听好了!
生汇报。
师:900在这里表示是什么?
生: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师板书:每分钟行驶的米数)
师:8是行驶时间(师板书行驶时间)7200就是什么?
生: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师板书。
师:刚才说了有为同学的汇报有点意思,看看谁听他讲 解的最认真。他说摩托车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就
是摩托车的?
生:速度。
师:行驶时间就可以叫作?
生:时间。
师: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就是摩托车行驶的?
生:路程。
师:根据上面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的什么关系呢?
生:速度×时间=路程
师:我们得出了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速度很特殊,特殊在哪里呢 ?在它的写法、它的单位。下
面我们以摩托车的速度为例,每分钟行驶900米,我们呢可以怎么写?
生汇报:900米分。
师讲解“”的含义。
师:既然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可以称为速度,除了每分钟,还可以是每什么?
生汇报:每小时、每秒、每天、每月、每年.……
生汇报大货车和小货车的速度,师板书。
师总结:像这样,每分钟行驶或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为“速度”。
师:刚才我们 得出了这样一个关系式,并且对速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可帮了快递员叔叔一个大忙。
课时陈老师认为 大家可以做的更棒,所以,老师把题目稍微改了改。
1、摩托车8分钟行驶了7200米,平均每分钟行驶( )米。
2、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师7200米,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需要( )分钟到达。
生交流讨论,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另外两个关系。
生上台汇报。
师板书: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 2 -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共同探究,我们得出了速度、时间与路程的这三个关系。 其实上课前我们做的那
三道简单的题目也可以运用这三个关系式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完成表格,完成表格后,看看是否符合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的实际情况。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
2、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4题。
独立解决并说明利用的是哪个关系式。
四、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型表 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 ,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 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
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
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只是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呢,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 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
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展示情境图中除摩托车 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
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 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他们呢对着头走。师:你很

- 3 -



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 书:相遇)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
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他们 的运动过程呢?
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物流中心就当物流中心,好吧!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
生(齐):行!
师:生1,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就开始走,可以吗?
生1:可以。
师:老师站生1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地方。
师:哦,大货车从西城出发,小货车从东城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地方出发。(板书)
师:好 !我们再重新走,我站到西城,生1站到东城。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
就开始走。
师:待会儿,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次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老是晚走了。
师:有问题吗?
生:应该同时出发。
师:哦!对啊,我们两个必须同时出发。(在 “同时出发”下面划横线。)同学们棒极了,又发现了非
常重要的问题。
师:好,我们改正错误,我们俩从两地同时出发,再走一遍。有问题吗?
师:哦!我们应该面对面走才对。
师:面对面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相对而行,也可以叫做相向而行。(在“相向而行”下面划线。)
师:咱们俩就按照各位评委指出来的正确走法再走一遍吧!
师:这次走得怎么样?我们同时到达物流中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物流中心——相遇了。
师: 现在请同学们边打手势,边描述大小货车的运动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互说,教师
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成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
师:说的不错。

- 4 -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行驶4小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看,它们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
师:怎么样?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了。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学生试说)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 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大货车平均
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 5千米。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大货车行驶了多少米?
师:其实要求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谁会口头列算式?
生:65×4。
师: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算式?
生:75×4。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板书)
师 :谁来把问题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
书课 题:相遇问题)
三、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师: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 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
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 开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 注意作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
法多。开始!(生活动,师指导)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们组有3种方法,一种是把信息和问题按照顺序写了下来。

- 5 -



师:它们组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之为摘录法。
生1:我们组还画了一个表。
生: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表格法。
生1:还有一种是画图。
师:有问题需要问问他们吗?
师:好!我们鼓掌通过它们组的3种方法。
生2:我们组还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大货 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摆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
程,合起来就是一共行驶的路程。也可以这样摆,先摆 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
就有这样的4段。
生3:我们画了一个这样的图。
师:知道他们组用的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吗?他们 已经画出了线段图的雏形,在以后的学
习中线段图经常帮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 。线面老师画一个标准的线段图,请同
学们看黑板。(教师边讲画线段图的要领,边板画。)这样我们就 把已知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整理出来
了。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根据我们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想法。
生1:65×4+75×4=560(千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他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生2:(65+75)×4,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 br>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师:先 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
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他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是大货车行 驶的路程加上什么?
生: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师: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速度和乘什么?
生:时间等于总路程。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第二种解法的分析思路。(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通 过动手、动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大货车、小货车行驶的问题,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
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吗?
生:能。

- 6 -



四、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芳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 )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1 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师:生活中,除了走路能相遇,还有一些相遇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师: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 研究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
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 作总量
3、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师:相遇问题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相背而行。
请同学们看: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
米,乙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
师:相遇问题的例 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希望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
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请感兴趣的同学下课解决这个问题。
五、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获?

- 7 -

个签大全-检讨书1000字


关于清明节的日记-拜年语


黑龙江招考信息港-离别赠言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房地产工作总结


315晚会观后感-哈工大考研成绩查询


阳春三月-护理工作个人总结


圣诞节是哪天-奎星阁


河南大学成绩查询-安徽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