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教学设计
广州商学院-大学生学期总结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教学设计
(共5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复习本册所学的
主要内容。通过总复习的分类复习的方
式,进一步扩充和巩固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的同时,
对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和把握,为四年级及以后要学的数学知
识打好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
前几个单元对位置与方向,乘除法,面积,
小数,年、月、日以及复式统计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知识建
构,有非常良好的
学习基础和复习基础。
【设计理念】
通过知识点的分类
复习,达到突破重难点,纠正易错点的目标;引导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
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系统复习和巩固位置与方向,乘除法,面积,小数,年、
月、
日以及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为实践和知识的运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运用各式各样的例题模式和类型进行综合考量,掌握本册所学
的知识与方法;将生活中的具体场景与数学
知识想联系,将本册的相关知识运用
于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计算能力,
发展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
识等;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学习数学
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本册书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卷。
第一课时 复习乘、除法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
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l、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
。比如除法中121
÷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
3÷9可以把83看作
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
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
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
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
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1)商的
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
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
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
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
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面积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练习二十三的
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并能正确、
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们知道了什么?让
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
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
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
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
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
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
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
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6、7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
复习内容: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0~12
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2、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
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
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练习二十三的第10~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位置与方向及年、月、日
教学内容:
方向的辨认,简单的路线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24时计时法。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8、9题。
)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这几个方向。
2、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
的路线图。
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
间的计算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二、要点复习
1、位置与方向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是指哪几个方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东、南、四、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方向辨认。
①以教室为中心,辨认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在什
么方向。
②说一说,你们家的方向。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也可以不以学校为
中心。如:
我家在××广场的××方向等。只要学生能正确描绘自己家的方向即可。
(3)路线图。
①填一填:书店在小明家方向,学校在书店的方向。小冬家在小桥的方向,
小桥在小冬家。 <
br>②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说一说小冬上学的路线;说一说小冬到小明家的
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
问题。
2、年、月、日。
请学生回顾。说一说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平年多少天,闰年
多少天?哪几个
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记的(拳
头、歌诀帮助记忆。)
还可以整理出:一年分几个季度,各个季度有哪几个月份;一年大约有几个星
期;一个月的上、中、下旬
是怎么分的。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8、9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
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
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4÷2
55÷5
2、计算。
(1)20×30×7
(2)50×6×12
(3)400÷8÷5 (4)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
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
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
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解答。一般情况
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
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
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
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
步解决了什么
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4~1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