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温柔似野鬼°
6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7: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hneeb-最好的出国留学中介


总 复 习
第1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总复习、第110页第2题、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3题、第114页
的“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及笔算、除法估算,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学会一些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有序梳理
1.今天,我们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请你来想想这部分内容
包含哪些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反馈,教师课件梳理。

教师批注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2.梳理计算方法。
①口算:400÷2= 360÷4= 4000÷5= 8400÷4=
想一想: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被除数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写几个0,另外需要注意特殊的情
况。
②笔算: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486÷2= 249÷3= 506÷5= 780÷6= 327÷3= 635÷
6=
小结:从被除数的最高位 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数,如
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 就写在那一位的
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
除数小 。
③验算:怎样检验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的依据是什么呢?
尝试验算下面两道题: 524÷4= 708÷7=
④估算:PPT课件出示估算题目。
600÷19 5600÷69
小结方法:除法估算时,先看成与所给数接近的整百、整十的数再进行
计算。
二、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1.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
第(1)小题要先估计再计算,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
或几百几十数来口算 ,从而得到答案;第(2)小题要注意比较解决问题的
不同方法,可以先求出平均每个月水费,再求出平 均每吨水的费用。


2.出示教材第114页“思考题”。
(1)仔细读题,说一说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预设:3杯水和一个空瓶一共重440克,5杯水和一个空瓶一共重600
克。
(2)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3)你是怎样依据图意解决问题的?
预 设:3杯水连瓶与5杯水连瓶相差2杯水,所以2杯水重600-
440=160(克),从而可求出一 杯水重160÷2=80(克),再根据条件即可计
算出一个空瓶重200克。
3.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和第2题的前四道计算
题。
三、课堂总结,知识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的表现
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笔算、验算、估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先独立回顾,再通过交 流共同总结、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以促进
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再通过对应习题加以强化。使学生 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受
学习的趣味。
[不足之处] 没有深化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笔算和估算等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
[再教设计]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 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总复习、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2,4题及第112页的第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加深对面积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及面积相关内容,进行查缺漏补。
【教学难点】
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梳理
1.口算:50×10= 8×200= 400×3= 105×6=
2.计算:20×30×7= 50×6×12= 400÷8÷5=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二、回顾知识,有序梳理
1.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预设: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
乘整十数、整百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
位数,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运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连乘问题,连除
问题。
2.梳理算法:
(1)口算:15×3= 12×30= 14×30= 240×5=
小结:可以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 乘,算出得数后,两个乘数一
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后面添写几个0,但是我们要注意240×5这样

教师批注


的特殊情况。
(2)笔算:77×11= 34×48=
小结: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那一位上的数对
齐,然后 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3)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
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②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进行解答。
③组织交流,明确解题策略,鼓励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4)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
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 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
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①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②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
动。
③各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3.教师小结。
三、深入回顾,整理知识
1.独立梳理知识点。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空白卡片,把 想到的与面积有关的知识点写在卡
片上,然后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补充、
修改。
学生汇报面积这个单元的知识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面积单位
间的进率、面积的计算。
2.分小组整理知识点。
请小组内把凌乱的知识卡片按相关联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指名先完成
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整理并说明理由。
3.根据汇报,形成网络。
根据黑板上整理的知识点,教师带领全班系统整理。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
米=100平方厘米)
(4)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5)长方形和正方 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6)根据汇报进行整理,在黑板上形成知识网络。(出示PPT课件)
4.面积的计算。
师:让我们一起帮小清解决这个问题。PPT课件出示题目:
健身园是一个长85米、宽66 米的长方形;商店是一个边长为80分米
的正方形。哪个占地面积较大?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两个条件中的长度单位
不同。
四、课堂总结,知识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的表现
怎么样?
五、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1.教材第111页第2题的后四道题。
2.教材第111页第4题。
学生获得数学信息,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3.教材第112页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区分清楚,要解决的是面积问题还
是周长问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
口算乘法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将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内容串联起来,体现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综合性 。既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又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面积单位
面积的计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不足之处] 复习中出现知识梳理以教师为主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再教设计] 让学生说出在学 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唤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获得知
识的成就感,感受学习过程的趣味,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
第3课时 空间与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总复习、第109页第1题及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整理与复习有关位置方向和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
意识。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创设师生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加深对位置方向和年、月、日有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出示教材第109页社区示意图。
师 :同学们,请按方位说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想要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用到这学期学到的哪方面的 知识呢?(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我
们就来对“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梳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1)关于“位置与方向” 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哪些?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吗?
小组内汇报交流,同学互相补充、修改。

教师批注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2)分小组整理知识点。
请小组内把凌乱的知识卡片按相 关联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指名先完成
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整理并说明理由。
(3)根据汇报,形成网络。
根据黑板上整理的知识点,教师带领全班系统地整理。
①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②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吗?

三、要点复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的(1),师生互问,变换题目,熟悉具体位置
的描述。
2.说一说从小清家到公园、加油站、图书馆分别怎么走能够到达。
预设:从小清家向西走一条街到达公园。
3.年、月、日知识要点。
(1)一年中一共有( )个季度,其中第( )季度中有两个小月,这
两个月是( )月和( )月。
(2)小明在2000年2月29日出生,2006年9月1日上学时,小明过了
( )个生日。
(3)一列火车早上10时10分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4小时15分钟,这
列火车 到达乙站的时间是( )时( )分。
四、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的(2)。
2.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9题。
提示:第9题是出行问题,信息十分丰富,需要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
题。
五、全课小结,方法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了位置方 向与年、月、日相关知识。
我们先构建了知识网络,再结合要点复习来巩固知识,最后通过练习提
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
这样的方法来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空间与时间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平年 闰年 大月 小月 2月 30天 31天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经过时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结合每一知识点(领域)的具体内容,引发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总结与反思,
形 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复习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
识和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练习的程度深浅不一,只是针对知识点和教材中的对应习题进行知识梳理< br>和巩固,练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再教设计] 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 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
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反复的 复习和强化练习,
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使能力得到提高、加强。
第4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及排列、搭配、组合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总复习、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第10题~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小数的知识和复式统计表及与排列、搭配、组合问题有关
的内容,进一步加 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超市中的价格标签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2.5元表
示的是几元几角?
怎样把超市中的水果销售情况完整、全面地记录下来呢?(运用复式统
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对 “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复式统计表”“排
列、搭配、组合问题”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梳理知识点。
(1)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哪些?请你们用自己的
方式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
小组内汇报交流,同学互相补充、修改。
(2)分小组整理知识点。
请小组内把凌 乱的知识卡片按相关联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指名先完成
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整理并说明理由。
(3)根据汇报,形成网络。
根据黑板上整理的知识点,教师带领全班系统整理。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含义: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认识小数
3

读写小数:3分米=
10
米=0.3米

{
比较大小:1.1米>0.9米>0.2米



{小数加减法{
加、减法计算:与整数相同(小数点对齐)
解决问题
2.巩固知识点 。
(1)写出下列箭头所指的小数:
教师批注



(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大小:
①5分米
②4米3分米
③7分米
(3)解决问题: 牛奶2.3元盒 蛋糕3.5元块 饮料3.9
元杯
东东买一盒牛奶、一块蛋糕和一杯饮料,9元钱够吗?
(4)小结小数部分知识。
3.整理回顾复式统计表。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第3题,引导学生获得数学信息。
(2)提问:
①你能算算7岁时,李明比陈东轻多少吗?
②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③李明的体重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学生能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
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梳理搭配问题: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搭配问题、稍复杂的组合问题。
(提示方法:排列有序,组合无序,搭配不重复)
三、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1.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12题。
第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
解决问题。
2.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学生收集三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级视力情况的 数据,整理复式统计
表,并回答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并关注学生的用眼卫生。
3.演讲 比赛的4位同学抽签决定比赛的顺序,小明第一个抽签,抽到了
2号,你能写出一共可能有多少种比赛顺 序吗?
学生分组完成,指名学生为大家讲解。
四、课堂总结,知识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学会了什么?自己的表现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
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及排列、搭配、组合问题
小数的含义 复式统计表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读写、比较大小 排列、搭配、组合问题

小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培养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如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涉及的知识点,讲 述解决问题的想法等;回顾“小数的初步认识”部分
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 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统计表的作用、表中数据及 其数据来源的理解不深刻,学生对统计
表中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教设计]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练习,并尝试利用已有数据信息提出问题,感受数据
蕴含的 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婚姻法二十四条-重庆会计之家网站


北京民办大学-服务心得体会


客户服务理念-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查询中心


手握一滴水-孝敬老人的作文


煤炭业务员-端午节放假几天


会计从业资格证成绩-英语六级报名网站


五虎山-语文教学总结


扶老奶奶过马路-天津外国语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