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
进修实验学校-2016年万圣节
《面积和面积单位》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
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
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
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
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
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
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
流,以自我获取,
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
感目
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
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本课
采用的基本教法、学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探究活动为主线,结合生
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
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
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直观演示、动手操
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
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
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
接经验。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
过自学,学生
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
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
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具
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
,常用的土地面积
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
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
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
习面积计算的
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
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
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
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
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
1
小)
,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
么用边长是“1”
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面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畅言智慧课堂
,师生平板,ppt,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
长方形。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
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
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1.教学面积的意义。
2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
的教材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
些都是物体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教材
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教师说明: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
的。(板书课题的前
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
的圆)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
方形个
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
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
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说明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标准不同,
必须用大小相
同的正方形来测)
(3)带着问题自学。
3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边长1厘米的
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
方米)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
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出练习本
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练习本。
三、总结提高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
用绿笔涂出
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0( )。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个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4
面积和面积单位(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是师
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
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
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
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
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本节课是
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
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国旗的表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
发,引导学生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从
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通
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实
物、操作测量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利用身边有用的
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
操作技能。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全班同学在练习本
5
上画,学生说明画法,教师板书)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
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a.
单位名称不同。
b.
1
厘米画出的是一条线段,1平方厘米画出的是一个平面图形,由4条1厘米线段围成)
③你能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同桌互相演示)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出1分米与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概念)
教师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一下是从哪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
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
米有什么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
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
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三、总结提高
1.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四、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6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条线段长5平方米。 (
)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 )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 )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 )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5、动脑筋,想一想。
7
)
(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2)
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1.
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果
。因为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不同之处。
2.
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
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