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861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08: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保护动物的资料-新郎发言稿



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 。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认知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2、掌握连 乘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建构连乘应用题的数学模型。
3、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
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建构连乘应用题的数学模型。
2、体会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并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贴;学具:作业纸(一)(二)、小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上周六,高老师带领科学小组的 同学去了一趟美丽的泰山花海,拍了几组图片,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课件配乐播放泰安泰山花海图片并 解说:
圣洁的百合,芬芳的郁金香,火红的桃花,金黄的蝴蝶兰……(见图1)






图1
师:置身花海中,你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 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
的事物出发,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导入环节采用 主题



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参观泰山花海生态园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到生活中美的同时,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提出问题
师:花的世界里不仅蕴含着美,而且还隐藏着数学问题。出示主题情境图(见图2)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
各摆了5行,每行8盆。
师:各摆5行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字的意思,
为后面拼摆直观图作准备。
师: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每种颜色的花都摆了多少盆? 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提炼出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的解决应从“搜集整理信息”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搜集信息,经
历从实际生活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及时扑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各
摆5行”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后面 直观图的整理,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更加关注到信
息的采集,为下面的整理信息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体验创新
1.摘录文字法
师:要想更好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师:像刚才老师这样用文字来记录重要的信息,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摘录法。
板贴:摘录法
2.直观图表示法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摆放着3组颜色不同的花卉,每 种颜色
花都摆了5行,每行8盆……
师:你能用直观、简洁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表示出来吗?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进行交流。
师:用画图的方法可以表示出信息。但是如果把一盆花画出来,那得多麻烦.
图2



师:你想用怎样的图形直观、简洁的表示数学信息?
预设1:用1根小木棍代表1盆花。
预设2:用1个圆圈代表1盆花。
预设3:用1个三角形代表1盆花。
……
可以用数学符号或更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好,试一试!
3.试画直观图
师:拿出1 号作业纸,用你喜欢方式表示3组花卉的直观图,看谁表示的清楚、简
洁、速度又快。
试一试,画一画 :3组花卉的直观图





4.展示交流
师:这是谁的作品,上台说说你的创意吧!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体验创新:问题呈现后,老师没有急着梳理信息与解决问
题,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 独立思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3组花卉的画面,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数学符号 或图形直观、简洁表示出这3组花卉吗?让
学生自主探索(想一想、画一画),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写数字、画圆圈、画小木
棍、画三角形等方式)表示出心目中的花卉图,让学生体验、创新!
三、解决问题,建构模型
1.尝试计算,自主解答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圆圈、小棍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洁的数学图形表示
出了3组花卉,下面就让我们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 ,算一算,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
了多少盆?
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算一算:3种颜色的花共多少盆?
1、先算: ,
列式: ,
2、再算: ,
列式: ,
综合算式:



2 .汇报交流,算法多样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重点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哪些信息解决?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 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丰
富多彩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画的直观图,及时有效梳理信息 ,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整理解题思路,进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初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进一步
认识到了直观图方法策略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3. 展示交流,数形结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三种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1)思路1(见图3):
先算:1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
8×5=40(盆)
摆了5行
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每行8盆
图3
再算:3种颜色的花共有多少盆?
40×3=120(盆)
综合算式:8×5×3
= 40×3
= 120(盆)
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先算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综合算式:
8×5 = 40(盆)
2、再算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40×3 = 120(盆)
8×5×3
= 40×3
= 120(盆)
答: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图4

每一长行8×3 盆
(2)思路2(见图4):
先算:1长行有多少盆? 6×3=18(名)
8×3=24(盆)
再算:5长行一共有多少盆?
24×5=120(盆)
综合算式:8×3×5
= 24×5
摆了5行
1、先求三种颜色花一长行有多少盆。
综合算式:
8×3 = 24(盆)
2、再算三种颜色的花共有多少盆。
8×3×5
= 24×5
= 120(盆)
24×5 = 120(盆)
答: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120盆。
=120(盆)
每行有8盆花

5行
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图5
1、先算出:3种颜色的花共有多少行。
(3)思路3(见图5):
先算:3种颜色的花共多少行?
5×3=15(行)
5行
摆成


5行
5×3 = 15(行)
2、再算出:3种颜色的花共有多少盆。
15×8= 120(盆)
综合算式:
5×3 ×8
= 15×8
= 120(盆)
答: 3种颜色的花共有120盆。



再算:15行共有多少盆?
15×8=120(盆)
综合算式:5×3×8
= 15×8
=120(盆)

4.比较分析,构建模型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
下:这三种不 同的解题思路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数学上称为连乘
应用题。
板书课题:用连乘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应用题教学理应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 的梳理。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生借助于自己设计的直观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展示交流解题 思
路(生思路1、2、3),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就会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体
验解 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突出学生主
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 思维。
四、跟踪训练,巩固应用
1.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三年级的同学参加开幕式的表演,他们手拿花扇,精神抖擞的向我们走来……
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见图6)
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师利用多媒体将重要信息圈出来。
师:用圈一圈或者在下面画横线
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
这种方法我们称它为做标记。
有3个这样的方阵参加
图6
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6人
师:你能用直观图进一步整理一下这些信息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画一画,借助于自己设计的图表再列式算一算,开始!



画一画 :用喜欢方式直观简洁表示出来





2、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算一算: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1、先算: ,
列式: ,
2、再算: ,
列式: ,
综合算式:
屏幕出示: 每盒风筝6个,每箱装8盒,9箱能装多少个风筝?
师:不用画图,你能根据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通过哪两条信息先求什么,再来解决什么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算法,体验有效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3、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为备战春运会,(见图7)
李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羽毛球,
你能帮李老师算一算,
这些羽毛球一共花多少钱吗?

4、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算一算,(见图8)
书架上一共摆放了多少本书?
小组内交流一下!



(图8)

【设计意图】开放的变式训练 ,彰显数学应用价值。习题的设计层层递进。第一题
引导学生在画直观图的基础上解答,引导学生再一次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时的
重要作用;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抛开直观图,通过分析信息间的数量关 系来解决问题;
第三四题引导学生找出隐藏信息后,再通过分析信息间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不< br>图8
图7



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而且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
值,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回顾整理,能力提升
下面,让我们一块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边回顾边演示 提炼学习思路,
完成数学建模。(见图9)



问题方法
图9
颜色
种数
3 种
花朵
行数
4 行
羽毛球
盒数
5 盒
×
3种颜色的花1种颜色的花











×
4行花朵总朵 数?
1行花朵朵数
×
5盒羽毛球总价钱?
1盒羽毛球价钱
总数量每1部分数量
×
份数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完成建模:师生一块回顾今天解决问 题的过程,整理本节
课的学习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最优化,提炼出“要求总数量,先求每1份 的
数量,再用每1份的数量乘份数等于总数量”的方法策略,完成数学建模。
六、师生总结,分享收获
师: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我会积极学习了。
师: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爱问问题了。
师:都问什么问题?……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数学的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
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课终,师生一块分享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反思学习心得,
回顾解决问题探索的 历程,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已反思的能力,积
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感恩节活动方案


雷锋在我身边-爱多久


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家乡的美景


女人节祝福-公务员专业限制


初三励志-调任通知


立夏的习俗-水电工程师岗位职责


中秋节英文-小学数学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