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云南省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数学(文)试题解析

巡山小妖精
54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10: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读书报告格式-农村婚礼司仪主持词


2020届云南省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数学(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
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
.已知集合
S

x|2x1


T

x|ax1

,若
SITT
,则常数
a
的 值为(

A

0

2 B

0

1
2
C

2 D

1
2

答案:
A
根据题意,求得
S 


1



2

,讨论a0

a0
时,满足
SITT
,求出
a
的值
.
解:

解:由题可知:
S


1



2


T

x|ax 1



QSITT
,即
TS




a0
时,
ax1
,无解,则
T

SITT
符合题意,


a0
时,
ax1


x

1


a



T


1


a


,
QSIT T
,可知
11
a
=
2
,解得
a=2

综上得:
a=0

a=2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的概念和集合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
2
.已知
i
为虚数单位,若
z1
1
i
.则复数
z
在复 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A
第 1 页 共 24 页


< p>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复数
z
,求出
z
在复平面内对 应的点的坐标,即可求
出答案
.
解:

解:
z11
1
i
i
1i


i
2
则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1 ,1

,位于第一象限
.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
rr
rr
3
.设向量
a

3x,2


b 

6,2

,若
ab
,则
x



A


2

9
B

2

9
C

-2 D

2

答案:
D
rr
rr
根据
a

x
1
,y
1

,b

x
2
,y
2

,则
abx
1
y
2
x
2
y
1
0
,构造关于
x
的方程 ,解
方程即可求出
x
的值
.
解:

r
r r
r
解:
Q
ab

a

3x,2
,b

6,2



23x
2



6

0


解得:
x2
.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平行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
.


y3sin 2x
4
.为得到函数

的图象,只需要将函数
y3sin2x
的图象(



3

A
.向左平 行移动
C
.向左平行移动
答案:
D
把函数
y3sin

2x
求出答案
.
解:

第 2 页 共 24 页

个单位

3

个单位

6
B
.向右平行移动
D.向右平行移动

个单位

3

个单位
6




3


化简为
y 3sin2

x




即可
,根据三角函数平移的规律,
6






Q
y3sin2x3sin2x
解:

,< br>
3

6




要得到函 数
y3sin

2x

的图象,

3

只需将函数
y3sin2x
的图象向右平行移动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平移伸缩的规律,三角函数的平移原则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5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S0
,则输出的
S
(< br>



个单位
.
6

A

20
答案:
B
B

40 C

62 D

77

根据程序框图的流程计算,直到i5
时,退出循环,得输出的
S
的值
.
解:

解:输入
S0

i1


S02
1
13,i2
,否,

循环:
S3229,i3
,否,

2
S92
3
320,i4
,否,

S202
4
440,i5
,是,

退出循环,输出
S40
.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属于基础题
.
第 3 页 共 24 页


6


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的弧线为四分之一圆周 ),则该几何体的
体积为(




A

324


答案:
C
B

322

C

644

D

642

观察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由棱长为
4
的四棱柱截去四分之一的圆柱,利用柱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
.
解:

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由棱长为
4
四棱柱截去四分之一的圆柱得来的,

则:
V
四棱柱
44464


111V
圆柱


r
2
h

22
44



444
1

几何体 的体积为:
VV
四棱柱
V
圆柱


4
即:
V644

.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原几何体的体积,涉及柱体的体积,考查计算能力
.

x4y3,

7
.已知实数
x,y
满足约束条件
< br>3x5y25,

z2xy
的最大值等于(




x1,

A

10
答案:
B
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确定目标函数通过的特殊点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即可
.
解:

B

12 C

16 D

22

第 4 页 共 24 页



x4y3

解:
x,y
满足条件

3x5y25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x1


x4y 3

z2xy
经过

的交点
A

5 ,2

时,取得最大值,

3x5y25

最大值为:
25212
.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正确画 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找出目标函数经过的特殊
点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与数形结合
.
,0

作直线
l

l
与拋物线
C在第
8
.己知抛物线
C:y
2
4x
的焦点为
F
,经过点
Q

1
一象限交于
A

B< br>两点.若点
F
在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则直线
l
的斜 率为(



A

3

3
B

2

2
C

1

2
D

1

答案:
B
由题可知,点F
在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则
AFBF
,设直线
AB

y0k

x1


uuuruuur2
y4x
代入抛物线中,写出韦达定理,结合
AFBF=0
,化简后 即可求出直线
l
的斜

k
.
解:

解: 由题意
l
与抛物线
C
在第一象限交于
A

B
两点,且点
F
在以
AB
为直径的圆上,

uuuruuur
AFBF
,即
AFBF=0

< br>抛物线
y4x
的焦点为
F

1,0

,< br>
2
设直线
AB

y0k

x1


第 5 页 共 24 页


代入抛物线
y
2
4x
中,化简得:
k
2
x
2


2k
2
4

xk
2
0




2k
2
4

4k
4
0
,解得
1k1


2
x
A
x
B


2k
2
4

k
2

x
A
 x
B
1


y
A
y
B
k

x
A
1

k

x
B
1




2k
2
4

k
2
k2k
k


4
y
A
 y
B
k
2

x
A
x
B
x< br>A
x
B
1

4


uuur uuur
AFBF=

x
A
1,y
A



x
B
1,y
B


x
A
x
B


x
A
x
B
1y
A
y
B
8
8
4
2
.
0
,解得:
k
k
2
2
4


2
k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 的位置关系,涉及抛物线的基本性质、韦达定理和向量垂直的坐
标运算,考查化简和计算能力
.
9
.己知
tan

2
,则
sin4
< br>




cos2

B


A


8

5
4

5
C

8

5
D

4

5
答案:
C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化简,将
tan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
解:

解:
sin4
2sin2

cos2



cos2
cos2

2sin2

22sin

cos

4sin

cos




sin4

4sin

cos

4sin

cos



22
cos2

1si n

cos

4sin

cos

2< br>4tan

cos




sin
2

cos
2

tan
2

1

cos
2

cos
2

第 6 页 共 24 页


Qtan

2


4tan

428



22
tan

1215
sin4

8

.
cos2

5

故选:
C.
点评:
< br>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和二倍角的正弦公式的运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基本关
系是解本题 的关键
.
10
.己知正
VABC
的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正
VABC
的边长为
23
.若球心
O

VABC
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5
,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A

36


答案:
A < br>先求出


VABC
外接圆的半径,再求出球
O
的半 径,由此能求出球
O
的表面积
S
.
解:

解:< br>Q
边长为
23

VABC
的顶点都在球
O
的 球面上,

B

32

C

363

D

323




VABC
外接圆的半径:
r23
3

2< br>2


23
Q
球心
O

VABC
所在平面的距离为
d5




O
的半 径:
Rr
2
d
2
2
2


5

2
3




O
的表面积 :
S4

R
2
4

3
2
 36

.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还涉及球的截面性质和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考查计算能力
.
x
2
y
2
11
.已知双曲线
C:
2
2
1

a0,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
2
,点
A
是双
ab
曲线
C的右顶点,点
M
是双曲线
C
的右支上一点,
MF
15a
.若
VF
2
MA
是以
AMF
2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A

3 B

5

2
C

311

2
D

331

2
第 7 页 共 24 页


答案:
D
cosMF
2
F
1
 cosMF
2
A
,根据图象可知,根据余弦定理运算得出
c
28a
2
ac0

即可求出求出离心率
.
解:

解:已知点
M
是双曲线
C
的右支上一点,< br>MF
1
5a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
MF
1
MF
2
2a
,求得
MF
2
3a


因为
VF
2
MA
是以
AMF
2
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

则:
MAMF
2
3a


由图可知
c osMF
2
F
1
cosMF
2
A



F
1
F
2
2c

AF
2c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
MF
2
F
1
F
2
MF
1
2MF
2
F
1
F
2
222

MF
2
AF
2
MA
2MF
2
AF
2
2
222


22
9a
2
4c
2
25a
29a

ca

9a
所以,


23a2c23a

ca

22
ca
4c16a
则:,


2cca
2
所以
2 c
2
8a
2
c
2
ac
,即
c
2
8a
2
ac0


c
2
c所以
2
80
,即
e
2
e80
,< br>
aa
解得:
e
331
331
或(舍去)

2
2
故选:
D .

第 8 页 共 24 页


点评: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离心率,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
12
. 已知
f

x


1
3
m
2
xx6x1


1,1

单调递减,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32
B
.(
-3,3


3]
A

[3,
答案:
C
5]
C

[5,
D

(-5,5)

求出函数
f

x

的导函数,由函数
f

x
< br>在

1,1

单调递减,则
f


x

0

x

1,1

上恒成立 ,即可求出
m
的取值范围
.
解:

解:
Qf
x


1
3
m
2
xx6x1


32
f


x

x2
mx6


要使函数
f

x



1,1

单调递减,


f


x

0

x

1,1

上恒成立,


x
2
mx60

x

1,1

上恒成立,



1 m60

f


1

0
则:< br>
,即:




f10
1m60




解得:
5m5

5]
.

m
的取值范围为:
[5,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通过导数解决函数恒成立问题
.


二、填空题
13
.对总数为
N
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为
0.2
,则
N
=_____ ______


答案:
200


对总数为N
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则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都相等,据此即可求出
N
.
解:

解:
Q
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都相等,

第 9 页 共 24 页



40
0.2
,解得:
N200
.
N
故答案为:
200.
点评: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以及抽样方法的特点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
a2
x
3a5
14
.已知
f

x


,若函数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则 常
x
21

a
的值为
___________


答案:

5


4
根据题意,可知函数
f

x

定义域为
R
且为奇函数,得到
f

0

0
,即可求出
a
的值
.
解:

解:由题意知,函数
f

x

的图 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函数
f

x
< br>为奇函数,且
f

x

定义域为
xR
,< br>
f

0

0


a20
3a5
f

0

0


0
21
5
4a5
0
,解得:
a


11
4
5

常数
a
的值为:

.
4
5
故答案为:

.
4
化简得:
点评:

本题考查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属于基础题
.
15
.已知
VA 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A,B,C
.若
sin
2
Asin
2
BsinAsinBsin
2
C
,则
C
的值 是
___________


答案:
2



3
运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公式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即可得
C
的值
.
解:

解:设
VABC
的三个
A,B,C
的对边分 别为:
a,b,c


QVABC
中,
sin
2< br>Asin
2
BsinAsinBsin
2
C


第 10 页 共 24 页



由正弦定理化简得:
a2
b
2
abc
2


可得:
a
2
b
2
c
2
ab


a
2
b
2
c
2
ab1
则余弦定理得:
cosC


2ab2ab2
C
2

.
3
2

.
3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
16
.已知平行四边 形
ABCD
的面积为
93

BAD
2
π

E
为线段
BC
的中点.若
3
uuur
uuur uuur
5
uuur
F
为线段
DE
上的一点,且
A F

ABAD
,则
AF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 __


6
答案:
5

uuur
1
uuur
5
uuur
1
利用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求出


,即可得出
AFABAD
,运用向量的数量
336
uuuruuur
2
uuur
2
积运算求出
AF
,再利用基本不 等式求出
AF
的最小值,即可得出
AF
的最小值
.
解:

解:由题可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图象如下:



DFkDE


uuuruuur
uuur uuuruuuruuuruuuruuuruuuruuur
AFADDF=ADkDEA DkDCCE



r
1
uuur
uuur uuur
uuu
Q
DCAB

CEDA

< br>2
uuuruuuruuur
1
uuur

AFAD+kA BkDA


2
uuuruuuruuur
1
uuuru uur

1

uuur
所以
AFkABADkAD kAB

1k

AD


2

2

uuuruuur
5
uuur

Q
AF< br>
ABAD


6
第 11 页 共 24 页



k

1

则有:

15
,解得:
k




1k
3
< br>6

2
uuur
1
uuur
5
uuur
AFABAD


36
Q
平行四边形
A BCD
的面积为
93


uuuruuur
2

93



Q< br>ABADsin
3
uuuruuur
ABAD18


uuur
2

1
uuur
5
uuur
< br>2
1
uuur
2
5
uuuruuur
25
u uur
2
AF

ABAD

ABABADA D


6936

3

9
uuur
2
1
uuur
2
5
uuuruuurr
2
25< br>uuu
AD


即:
AFABABADcosBA D
9936
uuur
2
1
uuur
2
5
r
2
1
uuur
2
25
uuur
2
1

25
uuu
AFAB18



AD=AB+AD5


99236936

uu ur
2
1
uuur
2
25
uuur
2
AD 5


即:
AF=AB+
936
r
2
2 5
uuur
2
r
2
25
uuur
2
1uuu
1
uuu
5
Q
ABAD2ABAD=218= 10


93693618
r
2
25
uuur2
1
uuu
AD10



AB+
936
r
2
25
uuur
2
1
uuu
AD 55

所以
AB+
936
uuur
2
AF 5


uuur
r
2
25
uuur
21
uuu
AF5
,当且仅当:
AB=AD
时,取等号,
936
uuur
AF
的最小值为
5
.
故答案为:
5
.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应用,涉及 向量加减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和模以及运用基本
不等式求最值,考查转化思想和计算能力
.

三、解答题
17
.某老师为了研究某学科成绩优良是否与学生性别有 关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
高二年级抽取了
30
名男生和
20
名 女生的该学科成绩(单位:分),得到如下图所示男
生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女生成绩的茎叶图,规定 不低于
80
分为成绩优良.

第 12 页 共 24 页



其中
30
名男生该学科成绩分成以下六组,
100]

< br>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

1
)请完成下面的列联 表(单位:人):


男生

女生

总计



2
)根据(
1
)中的列联表,能否有
90%< br>的把握认为该学科成绩优良与性别有关系?

成绩优良人数




成绩非优良人数




总计

30

20

50

n< br>
adbc

2
附:
K
,其中
na bcd


abcdacbd

2P(K
2
k
0
)

0.15

k
0



2.072

0.10

0.05

0.025

0.01

0.005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答案:(
1
)见解析(
2
)有
90%
的把握认为该学科成绩优良与性别有关系.


1
)根据频 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出男生成绩优良人数,再根据茎叶图数据,得出女生
优良的人数,即可求出其他数据 ,即可写出列联表;



2
)根据题给公式,求出
K2
,与临界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
解:

解:(
1
)根据题意,可知不低于
80
分为成绩优良,
< br>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男生成绩优良人数为:

0.020.01

10309
(人),

第 13 页 共 24 页


则男生中成绩不优良的人数为:
30921
(人),
< br>由茎叶图可知,女生成绩优良人数为:
11
人,成绩不优良人数为
9
人 ,

得出列联表如下:


男生

女生

总计


2
(nadbc)


2)因为
K
(ab)(cd)(ac)(bd)
2
2
5 0(991121)
3.1252.706


30202030
成绩优良人数

9
11
20
成绩非优良人数

21
9
30
总计

30
20
50


90%
的把握认为该学科成绩优良与性别有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以及根据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求频数.

18
.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br>n

a
1
2

S
n
a
n1
,设
b
n

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为
T
n
;.


1< br>)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2
)求证:
T
n

S
n

1S
n

1S
n1


11


312
n1
答案:(
1

a
n



2,n1

2
)见解析

n1

2,n2

1
)由于
S
n
a
n1
,根据
S
n
S
n1
S
n
, 得出
S
n1
2S
n
,可证出数列

S
n

为等比
n
数列,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
S
n< br>2
,即可求出
a
n
S
n+1
S
n2
n1

n2



n=1
进 行检验,即可得出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n
S
2
n
n


2
)由(
1
)知:
S
n
2
,求得
b
n

1S1S

n

n1


12
n

12
n1

,利用裂
第 14 页 共 24 页


项公式得出
b
n

解:

11

,再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

b
n

的前
n
项和为
T
n
.
nn1
1212

1
)解:

S
n
a
n1


S
n
S
n1
S
n



S
n1
2S
n
,即
S
n1
2
,< br>
S
n
所以数列

S
n

为等比数 列,首项为
S
1
a
1
2
,公比
q=2



S
n
S
1
2
n1
 a
1
2
n1
2
n


n1

n2
时,
a
n
S
n+1
S
n< br>2


0

n=1
时,
a
1
22



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2,n1


n1
2,n 2

n

2
)证明:由(
1
)知:
Sn
2


S
n
2
n
11


b
n





1Sn

1S
n1


12
n
 
12
n1

12
n
12
n1

T
n


1

11

1
11

1

1

12

23

nn1

n1


1212

1212

1212

312

T
n

点评:

11



n1
312
本题考查根据
S
n

a
n
的关系和利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证明等比 数列,
以及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
n
项和,考查计算能力
.
1 9
.如图,在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ABAC

M、N、D
分别是
A
1
B1
、AC
11
、BC
的中点,设
M
到平面
AD N
的距离为
m

A
到平面
MDN
的距离为
n




1
)求证:
ADMN


第 15 页 共 24 页



2
)若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是直三棱柱,
ABAA
1

A BC
答案:(
1
)见解析(
2


6
, 求
m
的值.

n
m969


n19
1
)因为
D

BC
的中点,
ABAC,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ADBC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 质,得出
MNB
1
C
1
,根据棱柱的性质,进而可证出
AD MN



2
)设
AB2a
,由题设得
ADa

ANDN
通过三棱锥等体积法,
V
MADNV
AMDN
,即可求出
解:


1
)证明 :

D

BC
的中点,
ABAC



ADBC



M、N
分别是
A1
B
1
、AC
11
的中点,


MNB
1
C
1


在三棱柱
A BCA
1
B
1
C
1
中,
BCB
1
C
1



MNBC



ADMN



2
)设
AB2a< br>,由题设得
ADa

ANDN
5a
,分别求出
S
V
AND

S
V
MDN

m
的 值
.
n
5a


所以
S
V
AND
19a
2



4

ABACAA
1

ABC

BAC

6


2


MN3a


3
51a
2



4
由题设可得
MDDN5a

S
V
MDN

V
MADN< br>V
AMDN



mS
V
AND< br>
1
3
1
nS
V
AND

< br>3
119a
2
151a
2

m


n
3434
第 16 页 共 24 页



m51969



n19
19
点评:

本题考查线线垂直的证明和利用等 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还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和棱锥的体积公式,考查转化思 想和推理能力
.
20
.已知函数
f

x


axlnxb


x
4

处的切线方程;


1
)当
a1

b5
时,求曲线
yf

x
在点

1,

2
)当
a1

6 1ln

a1

时,求证:曲线
yf

x< br>

y1
有公共点.

答案:(
1
6xy100

2
)见解析

fx)

1
)当
a1

b5
时,

xlnx 5lnx6
,则
f

x


,通过导数的几< br>2
xx
何意义求出切线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求出切线方程;


fx)1(a1)xlnxb0
,构造函数
(gx)(a1)xlnx b
,求(
2
)由

导,通过导数求出函数
g
x

的单调性和最小值,由题知
61ln

a1

,则
gx)
1bln(a1)0
,即

min
0
,进而可得出结论
.
解:

fx)
解:(
1
)当
a1

b5
时,

lnx 6


x
2
ln16
6


2
1
xlnx5


x

f
x



f

1

< br>∴
所求切线的斜率
k6


6x1)
fx)< br>∴
曲线
y(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y4(


(,14)

6xy100


fx)
(< br>2
)证明:

的定义域为
x


(0,)
(fx)1(a1)xlnxb0


第 17 页 共 24 页


gx)(a1)xlnxb
,则
x0




1

(a1)x

1
a1




g(x)a1
xx

a1



x

0,


1

1

g(x)0
0,
g(x)
时,,即在

上单调递减;

a1

a1


x

1


1

,

时 ,
g
,

上单调递增,

(x)0
,即< br>(gx)



a1


a1



x
1
gx)
时,

取得最小值,

a1

1


1bln(a1)
. < br>a1

gx)


min
g


b1ln(a1)


gx)

1bln (a1)0
,即

min
0




e
b
0

ge

(a1)e
b b
lne
b
b(a1)e
b
0


gx)
gx)0
有实数解,

曲线
y(
与< br>y0
有公共点,即方程

fx)1
有实数解,即曲线
y (fx)

方程


y1
有公共点,

fx)


a1

b1ln(a1)
时,曲线< br>y(

y1
有公共点.

点评:

本题 考查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考
查计算能力
.
21
.已知椭圆
E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
O
,焦点在
x
轴上,离心率为
3
F、F

12
分别为
2
椭圆
E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椭圆
E
上,以线段
F
1
F
2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P
,线段
F
1< br>P

y
轴交于点
B
,且
F
1
PF
1
B6



1
)求椭圆
E
的方程;


2
)设动直线
l
与椭圆
E
交于
M、N
两点,且
OM ON0
.求证:动直线
l

uuuuruuur
x
2y
2

4
圆相切.

5
第 18 页 共 24 页


x
2
答案:(
1

y
2
1

2
)见解析

4
PF
1F
2

FOBF
1
PF
2


1
)根据双曲线和圆的性质可知,
BFO
1
1

2
,所以
VF
1
BO∽VF
1
F
2
P,由相似比得出
F
1
PF
1
BF
1
OF
1
F
2
2c
2
6
,根据离心率求
出< br>a
,再根据
a
2
b
2
c
2
,求 出
b
,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2
)根据 题意,分类讨论动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和斜率存在时,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
uuu uruuur
求出韦达定理,结合
OMON0
,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化简后即可 得出证明
.
解:

解:(
1
)由双曲线和圆的性质,可知:

x
2
y
2
设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

F
1
F
2
2c


1ab0)< br>ab
PF
1
F
2

FOB

BFO
F
1
PF
2

1
1

VF
1
BO∽VF
1
F
2
P



2


F
1
BF
1
O
2

PFBFOFF2c6


,即
F
11112
F
1
F
2
F
1
P

c3


c3
,解得
a2


a2
由已知得
e

a
2
b
2
c
2
,得
b
2
1


x
2

椭圆
E
的方程为
y
2
1


4
第 19 页 共 24 页




2
) 证明:

当动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

(t,y
1
)(t,y
2


l
的方程为
xt

M

N



xt

2
t
2
2


x
,得
y10

2
4

y1

4

直线
xt
与椭圆
E
交于
M、N
两点,

t
2

方程
y1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
2

y
1
y
2
0,

t
2
4
,且



t
2

y
1
y
2
1.
4

uuu uruuur

OMON0


uuuuruuur
2
5t
2
25

OMONty
1
y
2



10
,即
t
4
5

圆心
O
到直线
xt
的距离
dt

直 线与圆
xy
22
25


5
4
相切;

5

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m
,即
kxym0


M(x
1
,kx
1
m)(x
2
,kx
2
m)

N



ykxm,

2< br>由

x
2

x
2
(4kxm)40


2

y1

4

(4k
2
1)x
2
8kmx4m
2
40

第 20 页 共 24 页



动直线
l
与 椭圆
E
交于
M、N
两点,


方程
(4k
2
1)x
2
8kmx4m
2
40
有两个 不相等的实数根,


64km44k14m40
,即
4k
2
1m
2
0


22

2

2

8km

xx,
12
2

4k1




2

x x
4m4
.
12

4k
2
1

OMON0


uuuuruuur
uuuuruuur

OMONx
1
x
2


kx
1
m

kx
2
m




1k
2

x
1
x
2
mk(x
1
x
2
)m
2

(1k
2
)(4 m
2
4)8k
2
m
2
2
m0


22
4k14k1
5m
2
化简得
k1< br>,

4
2

圆心
Q
即原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m
k
2
1
m
5m
2
4

25
r


5

直线
l
与圆
xy
22
4
相切,< br>
5
22
综上所述,动直线
l
与圆
xy
点评:

4
相切.

5
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直线 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涉及联立方程组、韦达
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 查计算能力
.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1
的参数方程为


x22cos



为参数).以

y2sin

原点
O
为极点 ,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2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3cos2

sin

2



1
)直接写出曲线
C
2
的普通方程;


2
)设
A
是曲线
C
1
上的动点,
B是曲线
C
2
上的动点,求
AB
的最大值.

第 21 页 共 24 页


y
2
221
答案:(
1< br>)
x

2

AB
1

2< br>
max
4
3
2

1
)利用互化公式即可将 曲线
C
2
的极坐标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2
(x 2)y
2
4
,(
2
)消去参数,求出曲线
C
1
的普通方程为从而得出
C
2
的参数方程,
(cos
,2sin


由题可知,
AB
max
BC
max
2
,设
B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
BC
,运用 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
BC
max
,从而得出
AB
的最大值.

解:

y
2
解:(
1
)曲线
C
2
的普通方程为
x1


4
2

x2 2cos


2
)由曲线
C
1
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y2sin


(x2)y4


得曲线
C
1
的普通方程为
它是一个以
C
为圆心,半径等于
2
的圆,

(2,0)
则曲线
C
2
的参数方程为:

22

xcos

(

为参数),< br>
y2sin



A
是曲线
C
1
上的点,
B
是曲线
C
2
上的点,


AB
max
BC
max
2

(cos

,2sin



B


2

BC=(cos

2)4sin
2
=3cos
2

4cos

8

2
2

28



=3
cos




3

3



cos

=
2
28221
时,
BC< br>max
=


=
3
33

AB
max
点评:

221
2


3
本题考查利用互化公式将极坐标方程转化 为普通方程,利用消参法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
方程,运用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点坐标,以及结合两点间的 距离和二次函数的性质,求
第 22 页 共 24 页


出距离最值,考查转化思想和计算能力
.
23
.己知
f

x

2x12x3

m

f

x

的最小值.


1
)求
m



2
)若
a0

b0
,且
ab3ab
,求证:
答案:(< br>1

m2

2
)见解析


1< br>)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出
f

x

的最小值,即 可得出
m




2
)由已知
ab3 ab
,得出
12
m


a
2
b
2
1111
=3
,则
=3
,即可得出
abba
2

3

12343
6222
,即可得 出证明
.

222

abaa

a

解:


1
)解: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

(fx)2x12x3(2x1)(2x3)2




f

1

2



m2



2
)证明:

a 0

b0
,且
ab3ab



11
=3


ab
11
=3


ba
1123
=
2
3


2
baa
2



3

12343

2

2

2


6

< br>a
2


22

abaa


12

2
2


2
ab
12
m


a
2
b
2
第 23 页 共 24 页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求函数最值,以 及通过综合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考查
计算能力
.

第 24 页 共 24 页

煤矿安全文章-产品营销策划书


河南职业技术学校-英语口语考试


祝福词语-少先队员知识


文学评论怎么写-茶道学习


中国食药监局-中考时间


朱自清散文精选-三严三实学习心得体会


邢台一中-巴西和中国的时差


小笑话-中国红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