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小结

别妄想泡我
79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10: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7年端午节-新加坡留学条件



《解三角形》

_________

设△ABC的三边为a、b、c,对应的三个
角为A、B、C.

注:(1) 变形形式: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一)角与角关系: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注:三角形内角的变形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
A
__ _________可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sinA
__ _______________;
cosA
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可得出:
2
(2)由
sin
(2)适用于①
A
_______________

2
A
cos
_________________

2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边与边关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三)、边与角关系:

、余

_______________

必注意
弦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弦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变形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
ABC
中,
(2)适用于①
sinA
31
,则A__ ____________,cosB,则B_
2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数列》
3、面积公式:
(一)数列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数列:按照一定_______排列的 一列
数,数列中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
4、射影定理:a=b·cosC+c·cosB,b
_____.

=a·cosC+c·cosA,c=a·cosB+c·cosA.

2、分类:(1)按项数分:____________、
(四)、重要结论:

_____________;

1、在△
ABC

(2)按数的大小规律分:___________、
(1)若
sinAsinB
,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2)若
cosAcosB

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递推公式:若已知数列
a
n

的首项(或
(3)若
tanAtanB;(4




前几项),且任意项
a
n与它前一项
a
n
(或
1
前几项)的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
这个公式称为数列的递推公式.

________________
cos 2Acos2B
,则________________;

(5)若
si n2Asin2B
,则
例如:已知数列

a
n

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
1,2
n1
a
n
a
n1

nN,n2



4、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

a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因此: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函数观点
看,数列可以看成是以__________为定
义域的函数
a
n
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 br>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
列函数值.

(二)等差、等比数列:

(2)

(1)

3、等比数列的前
n
项之和

(1)


(2)

(3)

1、{
a
n
}为等差数 列
1、{
a
n
}为等比数列




4、设

a
n

为等差数列,d为公差,
4、设

a
n

为等比数列,q为公比,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若A是a,b等差中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若G是a,b等比中项



(1)

1)
(2)若m+n=p+q(m,n,p,q
N

),
(2)若m+n=p+q(m,n,p,q
N

),

(2)



(2)




(3)

特:若m+n=2p(m,n,p,
N

),
N

),

3、等差数列的前
n
项之和:
特:若

m+n=2p(m,n,p,






(3)若
S
n
,S
2n
S
n
,
____________…
(3)若
S
n
,S
2n
S
n
,
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_____,且公差为

____ _____ 且公比为________


(4)为若项数为2n,则
S

S

0

___________ (4 )若项数为
2n,
S



_________

S


(5)若项数为2n-1,

_
_
S

__________,S

___________


_
S

S

_
________,
_
S
2n1
________
.

_
(三)求通项:

_
_
S

____ ____,
S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推
导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br>
注:(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_)

①当
q1
时,_______________;②
q1
时,________________或
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裂项:①
a
n

1


n

n2

1


n

n1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
_____ ______________)


a
n



a
n

1


①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n


n1

n1

1
(四)求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n1

2n1




a
n


a
n
S
n
S
n1
(n2)

1
nn1


注(1)等差数列的前n项 求和公式:(推
导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⑦数列

a
n

为等差数
列,且公差不为0,首项也不为0,
< br>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
(4)

k
2

1
2
2
2
3
2
n
2


k1
n



《不等式》 (9)开方性质:
(一)不等式的性质:

ab0

nN*,n2


_________ ______
(1)对称性:
ab
_______________;
( 2)传递性:如果
ab,
_________,那

ac

(二)解不等式:

1、分式不等式:

(3)加法性质:
(1)不等式
xx
2
0(x
2
x
1
)
的解集为
xx
1
ab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乘法性质:

(2)不等式
xx
2
0(x
2
x
1
)
的解集为
xx
1
________

ab,c0
____________
ab,______

acbc

(5)同向不等式相加:
ab,cd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br>
(6)同向不等式相乘:
ab____,cd_____
______ _______
注:解分式不等式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11
(7)倒数性质:
ab,______

ab
_________

2、解高次不等式方法:
_______ ____________;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绝对值不等式:

(8)乘方性质:
ab0

nN*,n2


_______________



(1)解集为
xa(a 0)___________,axb(0ab)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x
1
)
2
0(a0)
的解集为
f(x)g(x)______________,f(x)g(x)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x
1
)
2
0( a0)
4、指数不等式:
的解集为
a
f(x)
a
g(x )
(a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元二 次不等式
a(xx
1
)
2
0(a0)
对数不等式:< br>的解集为
log
a
f(x)log
a
g(x)(a1)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注: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一元二次不等
(xx
1
)(xx
2
)0(x
2
x
1
)
的解集为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原理:二次< br>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一元二次不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二次不等式
等式
ax
2
bxc
0
的解集、一元二次方

ax
2
bxc
0
的根三者的关系:

(xx
1
)(xx
2
)0(x
2
x
1
)
的解集为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不等式
a(xx
1
)
2
0(a0)



定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四)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定理2:
1、在R上恒成立:( 1)不等式
ax
2
bxc0(a0)
的解集为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不等式
推论:
ax
2
bxc0(a0)
恒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函数
(六)线性规划: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f(x)ax
2
b xc0(a0)
的图象在x
轴的上方


(2)不等式
ax
2
bxc0(a0)
恒成立
(1)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 面区域
的方法:



(3)不等式
ax
2
bxc0
恒成立

< br>2、在区间

a,b

上恒成立:(1)
kf
< br>x



a,b

上恒成立

< br>(2)
kf

x



a,b

上恒成立


(五)基本不等式:

①一般地,直线
ykxb
把平面分成两个
区域,
ykxb
表示直线
的区域,
ykxb
表示直线
的区域

②_________法(即以______定界,以
______定域).



2、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的方法:不等式组中各个不 等式表示平
面区域的 .

《直线的方程》

(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基本
概念

定义

1、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
x

绕直线
l
x
轴的交点按________方向旋
约束变量x、y满足的不等式(组)

条件

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
_____________.规定:当直线 和
x
轴平行
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

线性欲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
目标变量x、y的线性函数

函数

注: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斜率:已知两点
P

x
1
,y
1

,Q

x2
,y
2



x
1
x
2
,则直线
PQ
的斜率为
可行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称为可行域

特别地:当
x
1
x
2
时,直线
PQ
的斜率
最优使目标函数取得 或


的可行解

____________,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___________.

注:斜率求法:(1)定义法;

线性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
规划标函数的 或
(2)利用倾斜角:倾斜角不是
90
的直
线,它的倾斜角的______是 这条直线的
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问题



斜率,即
k
_____.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B
_____
C
方程形式

适用范围

直线特点

已知条件

_____


k
不存在时
注:除了一般式以外,每一种方程的形
________

式都有其局限性.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k
不存在时


________

1、若两 直线
l
1
:A
1
xB
1
yC
1
0;l
2
:A
2
xB
2
yC
2
 0
x
1
x
2

的交点个数是__________的解的 个数:

_________



(1)当方程组_ _____________时,两直
y
1
y
2

线相交 与一点;

_________

(2)当方程组____________ __时,两直
线无交点,即两直线__________;

ab0



_______

(3)当 方程组______________时,两直
线有无数个交点,即两直线__________.
A0



2、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
l1
,l
2
斜率存在,
__________


l
1
l
2

_______________.



特别地:当两条直线
l
1
,l
2
斜率不存在时
________________.



P

x
0
,y
0


y
轴的距离
3、两直线垂直:两条直线
l
1
,l
2
斜率存在,

l
1
l
2

_______________.
特别地:当两条直线
l
1
,l
2
中一条直线斜率
不存在 ,一条直线斜率为0时,
________________.

(四)、距离问题:

d
_____________.

③点
P

x
0
,y
0

到与
x

平行的直线
ya
的距离
d
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点
P

x
0
,y
0

到与
y

平行的直线
xb
的距离
d 
____________________.

1、两点间距离:平面上两点P
1

x
1
,y
1

,P
2

x
2
,y
2

3、 两平行线间距离:两平行直 线
间的距离
AxByC
1
0,AxByC
2
0
之间的
PP
12

____________________.< br>
特别地:原点
O

0,0

到任一点
P< br>
x,y


的距离
OP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距离
d
_______.

注:求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时,一定要把
x,y
前面的系数化成相等

2、点线间距离:点
P
(
x
0
,
y
0
)< br>到直线
(五)、对称问题:

l:AxByC0
的距离
1、中心对称

d
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地:点到几种特殊直 线的距离:①

(1)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P
1
,P
2关于点
M
对称
P

x
0
,y
0


x
轴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 br>d
_____________.

(图: )



特别地:点
P

x,y
< br>关于原点
O

0,0

对称
的点为________ _____

(2)线关于点的对称:

对称的点为______;点
P

x,y

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点为______ .

(2)线关于线的对称:

①若点
P
在直线
l
上时,则对称直线为
_______________
(图: )

①若
l
1
l
2
,求
l
1关于
l
2
对称的直线
l
3
的方
程(图: ):

方法:
②若点
P
不在直线
l
上时,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
l
1
l
2
A
,求
l
1
关于
l
2
对称的直线< br>l
3
:的方程(图: ):
< br>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轴对称: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算法》

(一)算法的含义:
(1)点关于线的对称:点
P
1
,P
2
关于线
l



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

特别地:点
P

x,y

关于
x轴对称的点为
_________;点
P

x,y

关 于
y
轴对称的点
为_________;点
P

x,y
关于直线
yx
(1)一般而言,对一类问题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求解程序称
为算法.



(2) 算法有三种描述方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赋值语 句用符号_______
表示,“
xy
”表示:_________,其中
x
是一个变量,
y
是一个与
x
同类型的变
(3)算法有三种 基本逻辑结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量或_________.

2、输入、输出语句:用输 入语句
__________表示输入的数据依次送给
用输出语句________表示输出运 算
a,b

结果
x
.

3、条件语句:

注:(1)流程图能方便直观地表示三种
基本算法结构;

(2)伪代码是介 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
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
单实用的好方法.

(二)算法的基本结构:

(1)条件语句用来实现算法中的
_______ _______结构;;(2)一般形式:

4、循环语句

结构—依次选择结构—先由条件作出
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
作的结构

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
(1)循环语句用来实现算法中的
操作的结构

__________结构.

多个处理的
结构

(2)循 环语句根据循环的次数是否确定
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


(3)Do语句的一般形式: While
语句的一般形式: For语句的一



般形式:

②将整个编号按_______ ______(设为
k

分段,当

N
是整数时,
k
__________;
n
注:While语句一般情况都可用,但知道
循环次数时,用For语句简单.

《统计》

N
不是整数时,从_ ______中剔除一些
n
个体,使剩下的个体的个数
N
'
能被n

除,则
k
__________,并将剩下的总体
重新编 号;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
抽样确定_________个体编号;④将编号

l ,______,_______,
(二)抽样方法: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①适用于总体容量________
1、简单随机抽样

的情况 ;②剔除多余个体及每一段抽样
都用__________;③是等可能抽样每个
个体被抽到的 可能性都是________.

3、分层抽样:

体抽出.
_________
的个
(一)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两种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①要求被抽样本的总体个数
_ _______;②要求从总体中逐个
__________地抽取
n
个个体作为样本 .

2、系统抽样:

(1)步骤:①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
②计 算各层的个体数占总体个体数的
比;③按各层个体数占总体的比确定各
层抽取的样本容量;④在 每一层进行抽
(1)假设要从容量为
N
的总体中抽取容
量为
n
的样本,系统抽样的步骤为:

样(可用__________或_______).

(2)特点:①适用于
①采用_______的方式将
N
个个体编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情况;②等



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
________.

(三)、用样本估计总体:

示____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_ .这
样,每一组的频率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来表示.

用样本的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注:所有矩形的面积和为_________.

(3)频率分布折线图:顺次连接<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 图.

用样本特征数去估计总体特征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频率分布:


(4)总体密度曲线:在样本频率分布直
方图中,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
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
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
小范围内所 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
布表,频数条形图、频率直方图、茎叶
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br>
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
体密度曲线.

注:总体密度曲线与
x
轴围成图形的面
积和为_________.

(1)频率分布表: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表
格称为频率分布表.

(5)茎叶图:

①制作茎叶图的方法是:将
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茎”,
______________作为“叶”,“茎”相同
者共用一个茎,茎按由小到大的顺序从
(2)频率分布直方图:作频率分布直方
图的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表



上而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由大到小
的顺序同行列出.

②茎叶图的特征:

③频数法: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 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
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
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 从茎叶图中得
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
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2)茎叶
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
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
以上的数 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
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

(2)极差、方差及标准 差: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组数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极差.

②样本方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样本标准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概率》

1、事件:

(1)平均数及其估计 :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数的计算方 法有:①定义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频率法:
事件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互斥事件:

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1)概念:______________的两个事件
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
叫做互斥事件.
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概率的定义:

如果事件A、B互斥 ,那么事件A、
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记作事件
____________.
< br>如果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
________次,当试验的次数很大时,可
以将 事件A发生的频率__________作为
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
P(A)____ ______.

(2)概率的取值

(2)概率公式:①如果事件A、B互斥,
则P(A+B)=P(A)+P(B).

②如果事件A
1
,A
2
,…,A
n

两互 斥,则 P(A
1
+A
2
+…
+A
n
)=P(A< br>1
)+P(A
2
)+ …+P(A
n
).

4、对立事件:

事件

概率

(1)概念:两个 互斥事件
______________,则称这两个事件为对
随机事件A


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通常记作
_______.

必然事件



(2)概率公式:P(A)+P(
A
)=P(A+
A
)=1,
不可能事件



或P(
A
)=1-P(A).

5、古典概型:



(1)具有以下两个条件的随机试验的概
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2)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
“该 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
d
内”为
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①所有的基本 事件只有_______个;②每
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__________的.

(2)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P

A


____________.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
概率都是___ ____.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
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
A的概率为P(A)=_______(m≤n).

6、几何概型:

(1)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将每个基本事
件理解为从某个特 定的______________
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
会_______; 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
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
____________,这里的 区域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这种方法 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
型.

郭明义简介-上海卢湾区


夏枯草功效与作用-郭文珺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吉林大学考试中心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延期审理申请书


我的老师作文400字-贸易公司管理制度


一举两得任务-实习生评语


人生价值的名言-自我介绍作文300字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深圳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