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阅读题-分析结构手法题
语文教育专业-交际礼仪
一、知识梳理
1.承上启下
诗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
及情、由事及
理的思路转换。如杜甫《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
抒发自己羁旅漂
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由上片和下片构成的双调词,上片的最后两句、下片的开头句
一般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般把下片的首句称为过片。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的最后两句就是过渡句。“江山如
画”为承上句,是对上片描写的宏阔壮美的赤壁之景的总结;“一
时多少豪杰”为启下句,为下片转到
描述历史英雄人物周瑜作铺垫。
2.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指诗中后面内容对前面所写的标题、
首句等内容作必
要的回应。主要有标题与首联(句)的照应、首与尾的照应、律诗
中两联间的照
应等形式。前后呼应写法可使结构严谨,对比鲜明,
主旨突出。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诉衷情》一词上下
阕就前后照应,
下阕“心在天山”与上阕“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句相照
应;下阕“身
老沧洲”与上阕“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句照
应。上下阕前后呼应,今昔对比,淋漓尽致抒发了词
人报国无门、
心酸遗恨的悲凉心情。
3.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
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
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因此又叫重章叠唱。在保持浓厚民歌特色的《诗
经·国风》和《诗经·小雅》中,普遍使用了这种重章叠唱的复沓
形式来抒情达意。
4.卒章显志
“卒”为完毕,“志”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章显志是指
在文章结
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的手法,因此也叫篇末点题。如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
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使诗
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
人寻味。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
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
长城的莽莽苍苍、壮阔悲凉的
景象。对此,征人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是对于现实
的忧怨?征戍者的内心世界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高高秋月
照长城”绾合在一起,使诗情得到升华
。
6.抑扬
抑扬手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
扬,为了
褒扬某一人或物,先将其贬低,然后再加以褒扬,使其更
加高大。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为了更好地贬
低某一人或物,先
将其褒扬,然后将其否定,从而达到讽刺、贬斥的效果。抑和扬可
以互为目的
和手段。以抑显扬,扬得更高;以扬垫抑,抑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