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九书 译文
六级准考证号查询入口-武警西安指挥学院
白居易《与元九书》译文:
月 日,居易白,微之足下:
<
br>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直到现在,您赠予和酬答
我的诗篇已近一百首了。每逢寄这些诗来,您还
不辞
委屈,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这都是用
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
做文章的缘由
和年月的先后的。我既然接受了足下的诗,又理解了
足下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
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
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
写一封信,送到足下
面前。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
拖累,很少空睱。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
又想到我所
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
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
愿
,直到如今。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
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足下到通州去<
br>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
意,真好象和足下会面谈心一样。我长时蓄积
于内心
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足下还在面前,
竟忘记了足下是在遥远的通州。从
而,我的郁积不平
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
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足
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
为荣幸的。
* 所谓文,起源是太久远
了。三才各有自己的文:
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
间的文,以六经为
首。就六经来说,《诗》又是为首
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
下和平的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
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
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
种
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
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
而内心不感
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
纳入
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
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
调言语就顺畅,
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情感就得以表现,
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
。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
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天子和平
民就以上下沟通
,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
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三皇五帝所以按
正确的
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
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
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因此,听到“元首明,股肱良
”之歌,就知道虞舜时
代治道昌明。听到五子洛汭之歌,就知夏太康的政事
已经荒废。用诗讽谕
的人没有罪过,听到这种讽喻的
人可以作为戒鉴。实行讽谕的和听到这到讽谕的各尽
自己的心力
。
*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
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
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
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于是颂扬成绩
的风气兴起来,
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这时
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国风演变为楚辞、五言
诗开始于苏武、李陵。苏武、
李陵、屈原遭遇都不好,他们都切合自己的情志,抒
发感慨而写成
诗文。因此,“携手上河梁”之类的诗句,
仅止于表达离别的伤感,“行吟泽畔”这样的吟咏最终
也只归于怨愤的思绪。诗中所表达的尽是彷徨难舍,
抑郁愁苦,没有写到别的内容。但是距离《诗经》
还
相去不远,六义的大概还保存着。因此,描写离别就
以双凫一雁起兴,讽咏君子小人就用香草
恶鸟打比方。
虽然六义不完全,还能得到国风传统的十分之二三。
这时候,六义就缺欠了。
晋宋以来,得到国风传统的大概就罕见了。如谢康
乐诗的深奥博大,
但是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渊明诗的
超拨古朴,但是又多放情于田园。江淹、鲍照之辈,
又比这些
诗还要偏狭。象梁鸿所写的《五噫歌》那样
的例子,连百分之一二也没有。这时候,六义就逐渐
微弱,走向衰落了。
到了梁、陈中间,大都不过是玩弄风雪、花草而已。
唉,风雪
花草这类事物,《三百篇》中难道就割弃了
吗?这只是看运用如何罢了。比如“北风其凉”,就是
借风以讽刺威虐的,“雨雪霏霏”,就是借怜悯征役的,
“棠棣之华”是有感于花而讽谕兄弟之道的,
“采采苢”,
是赞美车前草而祝贺妇人有子的。这都是以风雪花草
起兴,而表现的意义则在于刺
威虐、愍征役、讽兄弟、
乐有子的。与此相反怎么可以呢?这样,“余霞散成,
澄江静如练,”
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
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因此,
我
说这些诗仅仅是玩弄风雪花草罢了。这时候,六义
就完全消失了。
<
br>唐朝兴盛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可以列举的,
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
》十五
首。还有诗中的豪杰,世称李白和杜甫。李白的作品,
才华出群,不同凡
响,是人们无法可比的。但是,探
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
作品最多
,可以流传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
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但
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
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路有
冻
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
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我经常对诗道的破坏感到痛心,恍恍惚惚地就激愤
起来,有时正在吃饭就吃不下去了,夜里睡不着觉
。
我没有估量自己才力的不足,就想的马诗道恢复起来。
唉!事竟与愿违,又不是几句话可以说
尽的,但是还
不能不向您粗略地陈述一番。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
书屏下边玩,
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
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
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
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
生来就与文字有缘
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
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
苦读书、
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
间或也学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不上了。甚至于
嘴和舌头都,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
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
以万计。这大概是
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 家庭贫困而又
多事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
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
到了做校
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
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
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
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
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
为现实而
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
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我正是在这时升
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
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
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
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
项,就写成诗歌
,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
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
其次是
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
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
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
经形成了。
我还要请您允许我把这件事彻底地说说。凡是听到
我的《贺雨诗》,众人就一起喧嚷起来,已经认为不<
br>合适了。听到我的《哭孔戡诗》,众人就面呈怒色,
都不高兴了。听到《秦中吟》,有权势的显贵
和近臣
都相视变色。听到我的乐游园寄足下诗,执政者就扼
腕痛恨。听到我的《宿紫阁村诗》,
掌握军权的人就
切齿痛恨。大都这样,不能全都举出了。与我没有交
谊的人说我是沽名钓誉,恶
意攻击,嘲笑诽谤。假使
是与我有交谊的,就以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
训警戒我,甚而我
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
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个邓鲂,
看见我
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
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足
下了,而足下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
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
还
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
顺利到这样严
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
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奕棋、博戏那样可以
与众
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
是可想而知了。当初应
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
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
识的朋友也没
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科举
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
中第
,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在朝廷
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
是应该的。
最近,又听亲戚
朋友们私下说:礼部、吏部举行赞
扬人才的考试,多用我应试的赋和判词做为标准。其
余诗句,
也经常在人们的口上流传。我感到很惭愧,
也不相信这件事。到第二次来长安的时候,又听说有
个军使高霞寓,要聘娶一个歌妓。歌妓大夸其口说:“我
能唱白学士的《长恨歌》,怎么能同别的歌妓一
样呢?”
因此,就抬高了身价。足下书信中还说过,到通州的
时候,看见近江的客舍柱子上有题
写我的诗的,那又
是谁呢?以往我经过汉南的时候,恰好赶上主人集合
一群歌妓,为别的宾客做
乐。那些歌妓看我来了,就
指着我互相使眼色说:“这就是《秦中吟》《长恨歌》
的作者。”从
长安直到江西,一路三四千里,凡是地方
学校、佛寺、施舍、行舟之中,经常有题写我的诗的,
平民、僧众、寡妇、未嫁的姑娘也总有歌唱我的诗的。
这的确是微末的小枝,没什么值得
称道的,但是现在
时俗所重视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即使前代有才能
的人物如王褒、扬雄,前
辈如李白、杜甫,心情也是
注重这一点的。
古人说:“名声是天下所共有的器物,
不要索取过
多。”我是什么人,我获得现时的名声已经够多了。既
要获得现实的名声,又要获取
现实的富贵,假使我自
己成为造物主,能够同时都给予吗?我现在的困穷,
是理所当然的。况且
诗人向来是多难的,象陈子昂、
杜甫,都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拾遣,而一直困难到死。
李白、孟
浩然一辈,连最低级的官职都没做过,穷极
潦落一生。近来,孟郊年已六十了,才最后试用做个
协律郎,张籍已经五十岁了,也没超过一个太常寺的
太祝。他们都是什么人物呵!他们是什么人物呵!况
且我的才能又赶不上他们。现在我虽说被降职调到远
方的州郡,做个佐贰之官,但是官阶还是五
品,月俸
四五万,寒天有衣穿,饥饿有饭吃,除去供给自身之
外,还能养活家人,也算对得起白
家的先辈了。微之
微之呵,请不要为我忧虑吧!
我几个月来,在搜检书函过程中,
得到新旧诗,按
种类的不同,分了卷别。自做左拾遗以来,凡是所遇
所感,与美刺兴比有关的诗
,还有自武德到元和年间
即事立题而写的诗,题做《新乐府》,共一百五十首,
叫做讽谕诗。又有时公事完毕回家独处,有时辞官闲
居,满足生活,保养元气,随意地吟咏性情的诗一百
首,叫做闲适诗。又有受到外在事物的触动,激起内
在的思想感情,随着所感所遇而以歌唱表现
出来的诗
一百首,叫做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的绝句,长自
一百韵短至二韵的四百多首,叫做
杂律诗。一共十五
卷,大约八百首。将来我们相见的时候,一定完全送
给您。
微之,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
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
常常
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
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
龙,搏风的鹏,
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
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
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
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
我的行为是在只顾
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
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
谕诗,表
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
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
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的杂律诗,有的是为
一时一物所引起来的,有的是为一笑一吟所激发出来
的,都是随意成章,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视的,只是在
亲戚朋友聚合离散之间,用
它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
会的欢乐的。现在选编之时,本能删去。将来有人替
我编辑这些诗文,
把它们略去就可以了。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
不起今天
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
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
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
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
。
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
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
们才珍重他
的作品。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
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
俗所重视的,正是我
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
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
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
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爱
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
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
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
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
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
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
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
我的,大都由于诗呵!比如今年春游长安城南的时候,
我与足下在马上
互相作乐,就分别吟咏新颖的短律,
不掺杂别的体裁,从皇子陂归昭国里,互相轮流吟唱,
在二
十多里的路程上吟诗的声音一直不断。即使樊宗
宪、李景信在旁边,也没办法插嘴。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诗仙,不了解我的把我看做诗魔。为什么呢?心灵
劳苦,声气耗费,日以继夜,而不知辛苦,这不
是魔
又是什么?与志趣相同的人结伴,而对美景,有时是
花开时节宴饮以后,有时是月夜之下酒
喝得正畅快,
吟咏诗句,彼此唱和,竟忘掉了老年将到,即使驾着
鸾鹤,去游蓬莱瀛洲这橛的仙
山,那种快乐也不会比
这更高了。那不是仙又是什么?微之微之,这就是我
与足下以形体为外物
,摆脱与俗人交往的踪迹,蔑视
富贵,轻视人间的原因。
正在这个时候,足下的兴
致还有余,还要与我把交
往的友人的诗全部索取来,选择其中最好的,譬如张
十八的古乐府,李
二十的新歌行,卢拱、杨巨源二秘
书的律诗,窦七、元八的绝句,广泛地搜集,精心地
选取,把
它们编辑起来,称为《元白往还诗集》。诸
位君子得知考虑编选他们的诗这件事,没有不雀跃高
兴的,把这看做一件大事。唉!计划没有实现,足下
就被降职调离,不几个月我也接着被
贬官了。性情没
有兴致,什么时候能完成,又要为这件事叹息了。
我曾经跟足下说
,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
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
自己又辨
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
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
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
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
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
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
成过去的
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
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
道我的心吗?
浔阳腊月,江风吹来,感到凄苦寒冷。岁末很少欢
趣,长夜无眠。拿
来笔铺下纸,寂静地坐在灯前,想
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语无伦次,请不要厌烦我的繁杂,
暂且用
以代替一夕之话吧。微之微之,知我心吗?乐
天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