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笔记

萌到你眼炸
898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12: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廉洁手抄报-美国公立高中排名


.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笔记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来有 价值,中期不明朗,长期有害,
这件事绝不能做;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价值,中期不清楚,
长 期有益,这件事一定得去做。教育应当关注的正是长期价
值。探索哪些有益、哪些无益应当成为教育者的 追求。
教育不能短视,因为人生不是短跑。教育工作者不能各管一
段。好的教育应当对人的 影响积极而久远。
“45岁以后的人,如果到了年底,能说这一年没有虚度,已
经是了不起的 成绩了。”可见作者对教师现状多么悲观。
别说正确的废话,别净说些没用的!尤其是升旗仪式和班会
课上。
人们不能用嘴投票就会用脚投票,一定倒逼着教育进行改
革。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有两 样东西始终没有进步,那就是道德与
智慧。而这两样,正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什么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一家人近在咫尺,却都在沉默地
玩电脑、手机。
一位男生 对他的父母说: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我是第一
次做儿子,大家都没经验,为什么不能相互宽容、相互 谅解,
而非要苦苦相逼呢?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任何观点都是其人生经验的产物,而
;.


.
根源常常在我们教育者身上。当我们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可理
喻、无法沟通时,问题可能恰恰出在 我们身上。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能洞察经验的规律,理性地创设教育情
境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结果。
如果永远都以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永远都得不
到张扬。教师的真性情往往是学生最好的个 性催化剂。
现在很多的学校阴气太重,培养不出男子汉。
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来。教师 的任务不是让学生学习,
而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当学生热爱学习了,还有什么学不好
呢?
没有触动学生,即使你把遥控器按坏,他的频道也无法切换。
在惩罚中,我们慢慢成长。因为偏爱你,所以才让你疼得厉
害,才会更加严厉地惩罚你。
学校本该给家长指点迷津,可有的学校、有的领导、有的老
师却让家长误入歧途。
关注知识技能之外的学生发展领域,才是教育的本质。
一位教师如果学生毕业之后仍然尊重他,那才是真的尊重。
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师,把所有 的工作都金钱化,却忘记
了教育乃是一项讲良心的事业,根本没办法用金钱和工作量
来衡量。
如果孩子没有觉醒,你硬裹挟着他走你要他走的路,无论它
跟不跟你走,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


.
那些强迫孩子放弃兴趣爱好的父母,要多愚昧就有多愚昧。
附录:
自序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师朋友给我发消息请我支招。因为工 作
出色,县教育局请她在全县教师大会上做一个30分钟的发
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 乱依旧”,于是向我求助。
我们成为微信好友纯属偶然。她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博客,
然后很 勤奋地读我的每一篇博文并坚持留言。今年春节期间
更是达到顶峰,她在去亲友家拜年回来后就上网读我 的文
章,每天读好几个小时,还不时地跟我交流读后感,让我很
感动。
我对她说:“ 就谈谈你有关教育阅读的故事吧,跟大家介绍
你是如何废寝忘食地读博客、读文章、读书的,重点讲一讲
这其中的心路历程。要想脉络更清楚的话,可以分几个阶段
来谈,通常分三个阶段比较合适。”
“如何划分这三个阶段呢?只说读书吗?”她很疑惑。
“读书是开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从而 进入新境界的过程,
三个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来划分。你有
过自我否定的经 历吗?”我问。
“有。”她回答。
“两个自我否定就是三个阶段,”我说。
;.


.
她发来一个困惑的表情,我只好进一步举例:“电影《一代
宗师》 里,章子扮演的宫二对梁朝伟扮演的叶问说:‘我爹
告诉我,学武之人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我见到了自己,也算见了天地,却见不到众生。’”
她仍旧疑惑,问:“教 育阅读的三境界是否可以理解为‘开
阔眼界、反思否定自己、进入新境界’这三个阶段?”然后
自己很不好意思地补充说:“不学习,不成长,真可怕。”
《一代宗师》里有很多这样的台词,我看得 有滋有味,但对
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太文艺,不好理解。我决定还是说点儿
接地气的话。我思考 了一会儿,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
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
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 br>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
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 计变式训练?单元测
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
平均分不佳就急 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
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 br>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
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 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


.
教了几年之后 ,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
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
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
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 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
并不能保证我 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这个阶段,我逐
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
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
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 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
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
维持在较高的 水平。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
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 ,成绩就很可能不
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
顺利,为学生铺设 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
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
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 生虽然勤奋却学得
吃力。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
给学生讲一个小故 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
;.


.
地与学生谈心、沟 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
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 br>便更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
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多年后,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
打开 。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
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 学生的学
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
悟过程。我带过的第一届学 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
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
学到 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
然开朗。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 的学生长
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
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 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
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
学习 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
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 而成为了
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学 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而我,也的确朝着育人
;.


.
的目标努力了好几年。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
到教师 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的心灵
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 会自惭
形秽。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
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 。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都首先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
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
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 自己首先
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本来是帮助别人梳理思路,却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了自己的思
路。所以说,教就是学,学就是悟。
“您阐述的这五个阶段让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谢谢
您!”这位优秀的班主任很兴奋地回 复说:“我自己也有类似
的经历,却很少像您这样分析总结。”
几分钟之后,她理了一个思路 给我:“带第一届学生是为了
证明自己可以当好班主任;带第二届学生是为了学校给的承
诺—— 班级带好了就让我带奥赛班;带第三届学生是为了职
称,为了荣誉;现在当班主任,是为了让学生遇见最 好的自
己,也为了自己的成长。”
“为了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为了自己的成长。”多高的
境界!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击节赞赏!
;.


.
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
处在一段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
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 过程虽然痛苦,不过我
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
清晰,才能更 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
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近10年。根据五重境界的
划分,文章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 br>这些文章有针对教育事件写的评论,有在一些教育杂志上写
的专栏,有回答网友或教师的提问,有 在工作中各个场合的
发言,也有身为一名教育者在生活中的感悟。总体而言,我
不能算是一个十 分勤奋的写作者,做不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
每天坚持写几千字。我只在有感而发时写,但又怕人性懒惰,
长时间无感而发,于是折中一下,规定自己平均每周要写一
篇。平时工作中头脑里灵光乍现时便 把要点马上记录下来,
晚上或周末再补充成文。寒暑假时间相对宽松,平时若有欠
债便可一并补 上,往往还能超额完成。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对自己仍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感觉
很欣慰。 随时留下文字的好处之一便是能看到自己在不同阶
段的心路历程。本书最后两辑“教人生”和“教自己” 中的
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最近两三年所写,反映出我在教育思考方
;.


.
向上的转型。《班主任兵法》把“术”做到了一定的高度,
我现在 的角色不同,因此更关注教育之“道”。
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五个< br>不同的方面。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
方法是所有科目教师的基本功,回避不 了。与此同时,心里
面有对世界、对人生和对自己的理想,才会看见不同的教育
气象,即便与别 人做着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理想。况
且,这五个境界也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 br>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实践者,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 激励
自己不断努力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即便我对人
生、对自我做了一些思索,仍旧 有不少困惑,和其他同行一
样,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寻道、悟道者。囿于本人的学识见
解所限, 书中文章难免有粗鄙浅薄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没谈过恋爱的孩子长不大
“早恋”一词大约 是中国人的发明吧,西方人是不大有早恋
一说的。不但没有,还视男女生的交往为正常。我认识的一位美国教授的儿子下棋有天赋,已经拿过好几个全国冠军,
读高中之后突然发现高中的女生不喜欢下 棋的男孩儿,于是
放弃象棋,改练吉他。在我们看来,这几乎就是玩物丧志,
是要痛加贬斥的。 这位美国教授倒好,一点儿也不干涉。儿
子在棋艺上没有任何进展,却追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后;.


.
来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教授为此很自
豪。
还有在我们看来更“ 过分”的。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约了同
班一名女生周末去看电影,因为地方比较远又没有到驾车的
年龄,男孩儿的父亲竟开车送他去,完事了再开车接他回来。
经常看美剧的朋友,对这样的情节应该不 觉得陌生。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到了跟异性交往
的年龄就应该放手让他们 去。一位美国母亲说得更直接,一
个孩子如果被别人甩过,又甩过别人,情感上多半就成熟了。
这个时候让他独立生活,父母亲绝对可以放心了。
中国的父母可能会对这样的观点目瞪口呆。这里面有 文化的
差异,究竟是别人太开放还是我们太保守?
中国古代大多数年代结婚年龄都很早,《红 楼梦》里那些爱
情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换到今天都还没上
高中。《诗经》里那 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如“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描述的正是少年男女“早恋”的场景。古人尚且如此开明,我们为什么如此封闭?
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在文学作品中,早恋很美好,在教育
中,早恋很让人头疼。
教 育者首先担心早恋会影响学习。这个其实很容易被否定,
成年人是否因为谈恋爱而影响工作?有人会,但 从来没有人
会认为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


.
反对 早恋,希望孩子一心一意学习,这是第一种态度;控制
早恋,最好使其能促进学习,这是第二种态度。两 种态度其
实都很功利,目标指向都是学习。如果目标指向变为孩子的
成长,就会有第三种态度: 理性看待孩子的“早恋”,将其
视为“早练”。
“早练”一说来自于著名的性教育专家陈一筠 。陈一筠认为,
现在孩子性成熟较早,在成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性待
业期”。在此期间, 有一些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其实对孩子今
后的婚姻生活大有帮助。
我们教育孩子,不就是希望他 们未来有幸福的人生吗?所
以,小的时候让他们操练起来,其实是有益的体验。否则,
就会有从 没有谈过恋爱的“乖”孩子成年之后不知道怎么追
求心仪的异性,屡次失去机会,到时着急的还是家长。
幸运的是,在我认识的家长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持开放的
态度。我们学校的一名学生会主席品 学兼优,却有一名外校
的男朋友。有一天我问她这件事,她也并没有否认,只告诉
我:“老师, 我已经17岁了,我爸爸说,没有谈过恋爱的女
孩儿长不大。”
弗洛伊德不是说过,女儿是父亲的情人吗?我只能赞叹,这
位爸爸够睿智的。
当然, 和西方人相比,东方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要显得含蓄一
些,在公开场合有亲昵行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并不被广 泛接
;.


.
受,这是我们需要跟孩子说明的。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在 尊重
学生异性交往自由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规则,如:在
公共场所不可以有亲昵行为,不 能在校园里成双入对,等等。
毕竟,学校不能成为学生谈情说爱的场所,这是底线。大家
将心比 心便会相互理解。
早恋并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将之视为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反之,心平气和 地跟孩子沟通,不越权,不篡权,尊重孩子
的想法,恪守自己的参谋身份,早恋可能带来的所有不良结< br>果便根本不会发生。
至于小学生谈恋爱,也许顺其自然结果更好,因为那根本就
是一种 虚无缥缈的关系,昨天两人还好着,后天可能就散了。
教师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引导:不要瞎起哄,不要 低级趣味。
我不知道多少人曾有过小学时期的“恋情”,如果有,那还
真如同冰山上的雪莲一样 珍贵。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

朋友推荐我读一本书,讲一位叫木村秋 则的日本果农坚持二
十年种苹果的故事。这当然不是一本有关农林的技术书籍,
准确地说,这是 一本励志书。因为很多人读完之后都想哭,
其中也包括我。书名叫作《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傻瓜”木村秋则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当了上门女婿之
;.


.
后,因为妻子对农药过敏,又偶然接触了一本名为“自然农
法”的 书,于是下决心不用化肥和农药栽种苹果树。
现代农业对农药已是非常依赖,苹果尤甚。在近代农业引 入
农药之后,所有的苹果品种都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一旦停止
施农药,对苹果树而言就是灭顶之 灾。
木村的苹果树也不例外,从他开始尝试做实验到他在整个果
园里看到7朵苹果花并最终采 摘到2个苹果,足足用了10
年。
这十年里他穷困潦倒,好几次都坚持不下去了,唯一的稻田
也被拿去抵债。他不得不数次到城市里打工。他的女儿在作
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农夫,但是 我从来没有吃过家里种
出的果实。”
想要放弃时,女儿给他打气:“爸爸,一定要坚持下去,否
则我们不就白穷了吗?”
20年后,木村的苹果成了全世界最神奇的水果。他的苹果切
成两半放在空气中两年不腐烂,只是如枯萎 般越缩越小,最
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淡淡的果香,对此专家连连摇
头称不可思议。而东 京[转载]寒假阅读推荐!《教师的五重境
界》出版啦!的法国餐厅主厨则说,用木村苹果做的料理订< br>位已经排到一年之后。他的苹果太好吃了,全日本的人都在
疯抢,“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

;.


.
木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种苹果。他所谓的只傻一次,其
实是傻了一辈子。
不用农 药化肥不除草,这样种苹果树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想
法。更傻的是,他还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跟 苹果树
“交流”。
“我是靠种苹果生活的,我之所以这么穷困是因为我让苹果
痛苦, 是我在折磨这些苹果。”木村说。因此,木村时常轻
抚这些果树,向它们道歉,“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 的很抱
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
死去。”
果树长不 出苹果他总觉得是他自己的错。那十年里,他不知
道向苹果树道了多少次歉。当然,有时也会有鼓励,“ 实在
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而在苹果树开花的第一年,喜极而泣的木村带着烧酒来 到果
园里,浇了些到地上,跟苹果树对饮起来。
在成功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木村却自 嘲:“可能是
因为我太笨了,苹果树也受不了我,只好结出苹果了。”

木村种苹果的诀窍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因为他是把苹果树
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
木村 从始至终信奉的观点是,苹果是主角,我只是帮助它生
长,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 。若为了
;.


.
让苹果树开花结果而采用各种手段,除草、施肥、 洒药,如
此功利的结果便是结出的并不是自然的苹果,切开后遇风即
烂。
这活脱脱就是当今教育生态的写照。
家长与教师费尽心机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除草—没 收
电脑,禁止读课外书,取消运动,总之,一切与学习无关的
活动全部禁止;施肥—各种大大小 小的补课班,无论是学校
科任教师的小灶还是外面补习机构的大班,乃至请到家里一
对一的家教 ,中国家长的焦虑直接催生并壮大了这个全中国
最有“钱途”的行业;洒药—各种说教、德育、励志故事 、
心灵鸡汤、野外培训、心理辅导等,皆是帮助孩子排除干扰,
扫除杂念,集中精力,走向考场 。
如果说木村的苹果园与普通苹果园有什么不同,那便是普通
苹果树的根系也就长到两三米左 右,木村的苹果树则会长到
地下二十米。
根深了,苹果与枝叶之间的联结也更有力。一次遇到 台风,
别人家的苹果基本全被吹落,木村的果园里80%的苹果仍在
枝头摇曳。这是多么旺盛的 生命力!

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曾带着全家一起捉虫。虫子
无穷无尽, 每天捉了成百上千,果园里虫子的数量却丝毫没
有减少。直到有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苹果树也 想
;.


.
活下去!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
正抵御那些害虫。
木村的 果园是一个丰富的昆虫世界,各种微生物、蚯蚓、蝴
蝶、飞虫,应有尽有。在不结果的时候,果园更像是 一个植
物园,各种杂草滋生,当然还有木村特意种植的黄豆。
木村种植黄豆十分偶然。在他最 困难的时候,他决定爬到山
上去寻死。到了山顶之后,却意外地发现一棵茂盛的榛子树,
树上结 满了果实。山上也有害虫,为什么榛子树却能长得这
么好?木村通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因为泥土不一样, 泥土的
松软度、气味、温度乃至味道都不同。他豁然开朗,土壤才
是种植苹果的重点,苹果树应 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愚蠢的
人类却用农药将树与自然隔绝开来。
通过不断研究与实验,他在 果园中种植了大量的黄豆,改善
了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并让土壤中的微生物变得丰富起来。
“没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木村说。苹果树不能,人也不
能。
同样,如果将校园与 社会隔离开来,这样的教育是注定没有
生命力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岂不是
跟人类使用并依赖农药一样的愚昧?

木村成了种植果树的专家。虽然他在果园里任由各 种植物生
长,但在秋天会割草来降低土壤温度,“这是要告诉苹果秋
;.


.
天来了”。他不用肥料,土壤仍旧能保持充足的肥力。即便
是连修 剪树枝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他都有自己的理论。
当今的世界充满着浅薄、功利的论调,有多少人会 坚持10
年等那7朵苹果花的盛开?这便是木村的意志。日本的脑科
学家茂木健一郎这样形容: 他们拥有相信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的力量。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那便是用心专注地做一件 事。种
苹果如此,做教育也是如此,做任何事皆是如此。
在读这本书时,我在手机的备忘录里 写下一行字:做事就是
在做自己。在无数次强调客观困难后,我们更要静下来反观
自己的内心, 就像木村与苹果树之间的对话一样:“实在太
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这 个世界最需要与培育对象建立情感联结的职业是教育。我
们承认种苹果是一个技术活,但投入情感有必要 吗?
在最初的四五年间,木村几乎每天都会逐个抚摸他那四个果
园的800多棵苹果树,并和 它们说话。那是苹果树情况最糟
糕的时候,有些树已经开始摇晃,甚至一推就倒。
有人取笑他 ,有人说,木村终于疯了。对此木村充耳不闻。
木村的心里满怀愧疚,他觉得是他把那些苹果树推入谷底 。
当木村摸着苹果树并对它们说话时,明明没有风他却感觉小
树枝正微微地摇晃,似乎是苹果树 在对他说,我知道了,我
;.


.
知道了。
有一个现象可 能需要科学家来解释,木村道过歉、恳求好好
活下去的苹果树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存活了下来。有一片
区域共82棵树,他没有说过话,那些树全部枯萎了。

什么是专业?木村的回答是:心和技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专
业。
有人比较木村苹果与 普通苹果的不同,认为前者是有情感
的。或者,像很多评论所说的那样,那是富含“生命”的苹
果。它不仅仅是苹果的生命,也是木村的生命。
现在去木村的苹果园会看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警 告虫
子!如果你们继续在此肆虐,我将使用烈性农药!”虫子看
得懂这句话吗?我觉得能。苹果 树看得懂,虫子会看不懂?
虫子看得懂,人会看不懂?在木村面前,那些抱怨学生难教
的教师 该有多么惭愧!我们用心了吗?我们专注了吗?我们
尽力了吗?我们坚持了吗?我们自以为聪明,且慢, 还是尝
试做一回傻瓜吧。

;.

辽宁警察学院-匹兹堡大学排名


童年趣事600字作文-南国商


石家庄信息职业学院-劳动合同


爱情散文随笔-成人高考英语单词


追女孩的短信-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一建合格标准-周年庆典贺词


茶树精油的功效-团日活动策划书范文


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师节手抄报简单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