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地理Word版含解析
蒙特利尔大学-我不是懦夫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
1. C 2. A
【解析】
1.
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
彩,油纸伞作
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
相比,其具有
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
丝绸为面,且
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
经久耐用。故
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
纸伞的双重属性
——
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文化功能)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
——
我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
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
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
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
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
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 基础设施较完善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C. 资金供应较充裕 D. 更易招募劳动力
4. 面向某
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
村
—
中心集镇双栖
”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
型农民
A. 从事商业活动 B.
留守子女上学
C. 兼顾务工务农 D. 扩大种田规模
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3. D 4. C
5. B
【解析】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
相对较差,
A
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
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
市场并不优于县城,
B
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
不足,C
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
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
D
正确。故选
D。
5.
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
做到
“
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
”
,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
致富,②对;多种经营
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
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
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
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
。故选
B。
【点睛】第
1
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
分析解答问题。第
2
题通过题干中“贫困县
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
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
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
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
第
3
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
要结合当地实际
——
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
行。 <
br>贝加尔湖
(
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
物巨厚,可
达
8
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6.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
,
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
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答案】
6. A 7.
C 8. D
【解析】
6.
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
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
故选
A。
7.
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
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
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
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
C。
8. <
br>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
D。
【点睛】第
1
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
——
断陷构造湖。第
2
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
8
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
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澳大利亚(如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
最高气温可达
50
℃,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
住宅(如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学科<
br>*
网
9.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10.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11.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9. B 10. D
11. B
【解析】
11.
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
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
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
br>B。
学@科网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
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
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
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
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
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12、1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6
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
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
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
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
损状态。
(1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
)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
)近年来,纯
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
)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
)同意关闭:技
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
足;市场狭小(主
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
(1
)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找出索瓦附近“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读图
可知
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
汇集
。
索瓦所在的南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
全年高温,分干湿季
)
,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
于卤水蒸发。
(2)
本题考查工
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
“
社会经济条件
”,
可从原料
、地价
、
市场
、
交通等方面作
答。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
地
,
靠近原料地
;
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低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
纯碱厂
;
由于非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
、
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主要销往距离
较远的南非,距离市场远。
(3)
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
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
的证据。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
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
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
主要销往南非)。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
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
、<
br>保障就业
、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点睛】(
1
)抓
住题干中的“地形”、“气候”两个答题角度,结合区域特征寻找有利条件
。
(2)
本题从工业区位因素入手,一定注意抓
“
社会经济条件
”
,不要偏题。个别学
生为了追求全面,易忽略
题干中的
“
社会经济条件
”
而出错 (3)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无对错,关键是要说出支撑你观点的科学论据。考查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迁
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
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
)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
时刻该区域
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
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
)预测
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
)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
(1
)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
个。在
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
旋转,形成冷
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
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
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
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
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
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点睛】本题主要考
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
2)、(4
)题。第(
2
)题中北
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
1
)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
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
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
4
)题中解
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
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
,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二)选考题:共
10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
地理
——
选修
3
:旅游地理
]
格陵兰岛(如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
北
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
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
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
,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
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
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
——
纬度高
、
气候寒冷
、
人口稀少等
,
从生态脆弱
、
旅行设施维
护费
用、旅游接待能力
、
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
。
格陵兰岛地处
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
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
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
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
生产生活方式。因此
,
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
发
。
【点睛】旅游业是当前世界发展较为迅猛的产业,市场广阔,经济效
益高。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人们在
旅游资源开发中违背了区域地理环境保护要求,出现了过度开发,超
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带来了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兼
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到可持
续发展。
15.
[
地理
——
选修
6
:环境保护
]
“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
”
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
堑秋湖
”
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
渔民
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
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
物的候鸟
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
月份候鸟陆
续迁离。
分析
“
堑秋湖
”
捕鱼模式对
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
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点睛】本题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为背景,结合人类活动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来考察环境保
护的内容
。
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解题时
,
应着重从图文信息获取
解题的关键点——“至次年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即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
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然后以此为出发点
,
提出改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