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内蒙古中考网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月考试题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分*30=75分)
1.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
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
B.
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C.
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
D.
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
【答案】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武则天。武则天受到历
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主要是因为她是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符合中国古代
“男尊女卑
”
、
“
嫡长子继承
”
的宗法观念,与她的即<
br>位手段无关,且武则天的执政能力比较出色,不是不佳,而且古代也有许多参与政治的女政
治家出
现,故排除
A
、
C
、
D
项,故选
B
。
2.
“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
帝王
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
实质上反映了
A.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瓦解。根据
“
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
”
可知春秋时期
周天子就
已经对某些诸侯失去控制,故排除
A
项;诸侯纷纷称
“
王<
br>”
实质上反映了周天子的控制力和
势力下降,国家的分裂状况加剧,故排
除
C
、
D
项。诸侯纷纷称
“
王
”
表示不再
服从周天子的
管辖,周代的分封制名存实亡,走向瓦解,故选
B
。
3.
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
远
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
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
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
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
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
详解】本题考查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条
件,故排除A
项;郡县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不能保证封建国家的统一,故排除
B
项;<
br>秦代的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地区,而非仅仅是在边远地区,故排除
C
项。根据
“<
br>奠定了中国地
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
可知郡县制有利于
国家
“
大一统
”
的形成,故
选
D
。
【点睛】郡县制是中央控制地方的一种行政手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割据主要是
由于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的地方独立性增强,所以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却并不能消
除地方割据的条件,更
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
4.
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
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
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
制的方针,
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统治范围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密切经济交流 D. 改革官吏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论述宋代如何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划分和管理,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
的加强,故
B
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主要目的。
5.
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
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
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
、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答案】
B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反映
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
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
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
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
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
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 <
br>【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
……
可以处死罪犯。宋代
…
…
由州和朝
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
合所学
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A
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
br>B
项是
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
C
项是唐太
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
度,不符合题意;
D
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
,不符合题意。
7.
“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
揭帖与阁,然后
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
材料说明当时
A. 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 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
C.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D. 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内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始
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没有
决策权,故排除
A
、
B
项;内阁的设
立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相权已经不再存在,故排除
D
项。根据
“
威权日盛
,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
”
可知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故选
C
。
【点睛】明代的内阁并没有实际权力和决策权,内阁的权势主要是借助和附庸于皇
权,所以
内阁的权势虽然日盛,但实际上并不会危及到皇权的统治。
8.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A.
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B.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C.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D.
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区别与一般动物即是因为其是城邦的,而雅典城邦的最
大特点即
是由公民组成,故
A
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
B
项正确;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的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子是雅典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而妇女、奴隶、外邦人是
被
排除在民主之外的,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
D
项错误
。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9.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
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
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
: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
个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是罗
马法,可以排除①③,所以选C。
10.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公民法的形成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
【答案】
D
【解析】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时期颁布《民法大
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
D
正确;
A
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B
是第一部成文法;
C
是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划分法律。
11.
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课本知识
,
A
项属于科举制的作用;
C
项均不属于科举和万民法的作用;
B<
br>科举制是更多的人参加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罗马万民法适合境内所有的人也扩大了统治
基础,
所以该项正确,
D
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选贤任能。所以答案选
B
。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罗马法
·
罗马的万民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
科举制
<
br>12.
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
进程
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实行民主共和
C.
实行民主政治
D.
实现自由平等
【答案】
C
【解析】
【详解】从168
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反
映了英国
政治民主化不断完善,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诉求,故C正确;A材
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错误;材料信息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D。
13.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特点是
A. 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克服王权的专制,使议会为权力中心
D.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答案】
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光荣革命。根据所学内
容可知,以法律制约王权,克服王权的专制,为
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都是光荣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而不是其特点,故排除B、C、D
项。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
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
的鲜明特点,
故选A。
14.
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
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
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
此调节配合并相互
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答案】
C
【解析】
联邦法
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
C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
;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
准才有权与外国缔
结条约,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
选项D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
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
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
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
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
规律并掌握运用。
15.
近代以来法国
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
更换一部宪法,18
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
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90
年内更换
12
部宪法”
可知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说明法国国内各种势力较量的
C
激烈,法国
1875
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从而表明法国在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项正确。
A B
D
三项只是强调宪法变更的原因,排除。所以选
C
16.
1871年德意志
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
制特征的是
A.
联邦法院独立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由国民选举产生
D.
帝国议会由全国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
D
【解析】
<
br>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德国帝国议会
由民众
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特点,故D项正确;联邦议会和
帝国议会拥有整个联
邦的立法权,故A项错误;B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是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特点,排除故B;联邦
议会主席由帝国宰相担任,不是选举产生,C项错误。
17.
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
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
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
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
这说明
A. 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 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
C. 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
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
【答案】
A
【解析】
【
详解】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
清军的干扰并不
能说明清军实力不足,只能说明清政府近代海权观念的缺乏,故排除B项;
根据
“
制
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
”
可知英国的殖
民扩
张准备并不充分,故排除
C
项;题意没有体现中英综合国力差距的问题,故排除
D。
故选
A
。
18.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
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
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
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不了解世界形势
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
不懂得国际公法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
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
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
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本质上反
映近代资本主义国建与传统封建国家之间的国家治理的差异,故选<
br>C
。
ABD
只是外在的表
象的差异,排除。
19.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
使节直接打交道,
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
A. 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
B.
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C. 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
D.
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
【答案】
B
【解析】
晚清时期将外
交赋予地方办理,显然是不想和外国直接交接,体现出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
思想,故
B
项正确;此时的外交不仅正式的机构没有,外交的事务局限于贸易,不能说是
外交的近
代化,故
A
项错误;外交的主权并没有受到侵犯,故
C
项错误;此时清政府并
不
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
20.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定都天京
③永安建制
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⑤天京变乱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③②⑤④
【答案】
B
【解析】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颁
布天朝田亩制度》实在定都天京后,天京变
乱是太平天国运动转衰的标志,所以只有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1.
下列是《
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当时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
确的是
A.
日本人从此可以移民去阿里山生活去喽
B. 以后可以在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上班了
C.
在我家乡重庆可以买到便宜的日本货了
D. 我们去日本学习的年青人参加了同盟会
【答案】
D
【解析】
同盟会
1905
年才成立
,《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所以不可能去日本学习的年青人参加了
同盟会,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所以日本人从此可以移民
去阿里山生活去喽,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关条约》允许开设工厂,所以以后可以
在日本人开办的工厂里上班了,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商埠,
所以在我家乡重庆可以买到便宜的日
本货了,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
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断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 <
br>22.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
A. 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B.
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
C. 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D.
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答案】
A
【解析】
A<
br>正确;《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该条约还规定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B是《天津条约》影响;
C
是《马关条约》影响。
D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影响。
23.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南京条约》是近代以来列强与中国签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A
英国商定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商品
B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输出到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
C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
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
D
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
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势力范围”,得到各国认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
【解析】
【详解】结
合所学可知,根据“‘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
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
‘势力范围’,得到各国认可”可知,“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中
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
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故D正确;“英国商人进出
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是南京条
约的内容,但无法得出“《南京条约》是
近代以来列强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结论,排除A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无法得出“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
了转变”的结
论,排除B;“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
,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错误。
2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
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
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 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答案】
D
【解析】
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体现了责任内
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
制制度,排除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
25.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下图中有关红军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在①处四渡赤水
B. 在③处强渡大渡河
C.
在④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 在⑤处三大主力会师
【答案】
B
【解析】
地图中①是瑞金,红军长征开始之地,④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地方;
⑤是中央红军和
陕北红军会师地方,只有③处强渡大渡河正确,选择B。
26.
19
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
讥笑为老鼠屎。到
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B.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答案】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日本侵华战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二战不是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原因,
而是世界经
济衰退推动了二战的爆发,故排除
A
项;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主要是
促使日本
发动了侵华战争,故排除
B
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
1942
年,故排除
D
项。
导致日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此时中日之间进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深陷
对华侵略的
泥潭造成物资紧张,故选
C
。
27.
有人形象
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
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
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br>《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
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
后期的革命纲领,首
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表述错误,
C
项说
法正确,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
的统治,
D
说法错误。结合所学。
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抗日战争
28.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
年来,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策略
D.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
A
【解析】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故
A
正确;《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指
导巴黎公社革命,故
B
错误;《共产党宣言》提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故
C
错误;十月革
命开创了人类历史
的新纪元,与《共产党宣言》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A
。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学生需要对选项逐一分析,
排除不符合
史实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9.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
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面不发生反对资
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
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答案】
B
【解析】
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加速了十月革命
的爆发,是外因,是偶然性因素,排除
A
;俄国经济发展缓慢,落后
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十月革
命创造了条件,加速其到来,故排除
CD
,选
B
。
30.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
br>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
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B.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答案】
D
【解析】
D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的根本原因,而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已经是帝
国主义国家,而且无产阶
级政党和科学理论已经产生,故选
D
;
ABC
只是外在区别,排除。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
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
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
后就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
家效法。
(1)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
、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
制有哪几种类型?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影响:对希腊: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
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对后世:雅
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
础。
(2)标志:英: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
法:1875年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3)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
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
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
现本
题是一道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提炼信息的试题,此类试题做题的角度是非常多的,
但要做到首先必须
写出你的观点,然后选择相关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就类
似于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