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温柔似野鬼°
70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13: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抚顺市财政局-实习报告怎么写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1)
(2)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8.28
教学内容
位置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
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二、生活引入,认识数对
1、出示例1:明确列、行确定的规则
(1)哪个是张亮同学?你能用学过的知
识介绍他的位置吗?
(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张亮的
位置呢?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
般从前往后数。
2.认识数对
(1)第2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
表示,写成(2,3),数学 上把这一对数
称为数对。指出数对中“列在前,行在
后”这是一种规定。
(2)王艳 和赵强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
吗?从这两个数对你发现什么?看一看
有什么不同?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
行?用数对怎样表示?
小结: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可以
用两个数组成的数对来表示。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问: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例1有什么不



分别叫几个学生说一
说自己的位置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在练
习本上写出自己所在
班级的数对


同?

(2)让学生说一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

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
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这里的3,0分别表示什么呢?
这说明什么呢?还有哪些景点的位
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小结:根据数对如
何确定位置?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你能指出下列数对分别表示我们教室
里的哪一位同学吗?
第一组:(5,2)、(4,5)、(1,6)


练习一第1题






(3)小组讨论:熊猫
馆等 其他景点的位置
用数对怎样表示?
(4)观察比较:看一
看大象馆与海洋馆的
位置有什么特征?


第二组:(7,3)、(5,3)、(2,3)
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发现
了什么?




第三组:(4,3)、(4,7)、(4,1)

问:观察这一组的三个数对,你又发现
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了什么?
四、总结提升,形成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
究?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 页练习一的第3、4 题。
先独立书写,然后全
班交流。


学生归纳





位置
竖为列、横为行
数对的意义: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位置确定:(列,行)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2、通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8-29

教学目标
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
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基础性练习
填一填,再回答
(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
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
一般从( )往( )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
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
确定( ),再确定( )。
(3)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
用(3,4)表示,小红
坐在教室的第1列第6行,用( , )
表示,用(5,2)
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
行。
分别提问个别学生
说一说自己所在的
位置


二、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
1、完成第5题,同桌合作。
2、完成第6题。
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总结自己的发

现。
3、完成第7题
4、独立思考完成第8题。


三、阅读教材第7页——生活中的数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练习的这些内容?你觉
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
还需要加强?
五、作业布置

让个别学生各抒己
见自己总结









位置
两个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
用括号括起来,
前面一个数字表示列,后面一个数字表示行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8-30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
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
养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3+ 13+13 =
2
7






+ + =
2
7
2
7
2、引出课题。
2
7
2
7
2
7

+ + = 这题我们还可

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分数乘法。
板书:分数乘整数
3、出示教学目标
4、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课本8-9页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
(1)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7、教学例2
3
8


在练习本上做例

1.
练习:练习完成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做一做”第2题。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

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

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
分。
(4)对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同时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作业:12页1、2、4.

独立完成做一做
3题
当堂训练:出示
大白纸

分数乘整数




2
7

2
7
2

7
2
=
7
*3
38*6=3*68=188=94
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得出结果然后约分。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8-31
教学内容
整数和分数相乘及练习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
教学目标
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板书课题:
整数和分数相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乘及练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齐读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默读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4,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看课本并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二3、7题。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分
钟)

1、自读课本10-11页的例3和例

四: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10分钟)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


解决的问题
五:当堂训练(不少于10-18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计算方法。
37163
52


85
149218


学生在练习本上
独立完成。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 ) 5=( )
14=( ) 25=( )

3.练习二的第7题。
4.练习二的第8题。
5.练习二的第10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的第7、8、10题。








整数和分数相乘及练习
1
1
1111111
32
3
22
65



6
12
2122
535
3
5
2
1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03
教学内容
分数乘分数
1、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2、通过 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
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活动


齐读学习目标
记录评价

2、能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




流等数学活动,提高类推、归纳能

力。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默读自学指导

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任务,并填写例1的空格。
1、自读课本10-11页用红笔勾画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
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分
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10分钟)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
决的问题。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分数乘分数的约分方法。
(4)讲解11页的例4.
1计算下列各题

2343
×
=
×
=
5474
245746
×
=
×
=
3524467
带着问题自学


五:当堂训练(不少于12分钟)
独立完成训练

1一列火车每小时行240千米,从

甲站到乙站行了小时,甲乙两站
相距多少千米?
2一袋大米,第一天吃了千克,
第二天吃的是第一天的第二天吃
了多少千克大米?
2
3
3
4
5
2








分数乘分数
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23×21
×
==
10310×35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04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乘法运算规律应用到分数乘法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
教学目标
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能力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
么样?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
齐读学习目标
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 br>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
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
算?
(1)理解14页例5、例6的计算
方法
(2)学会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默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整数乘法


运算定律
2、自读课本14页的例5和例6,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3、看课本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
做。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分
学生在练习本上
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并讲解例6.
五:当堂训练(不少于10-18分钟)
(1)

独立完成。
37341
4
+× (2)×-
1559595
5
8
1
2
(3)
(

)
×

(5)
212
9
(4)×+
3
22
35
311
1
××
5
(6)
(

)
×
4

56
10
4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的第7、8、10题。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05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练习
1、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
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白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板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和简便运算练习


默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学生在练习本上



(1)总结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熟练应用整数乘法运算法则

进行分数简便计算。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上的4道题。
6题。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
分钟)

1、完成课本15页的1 题和小黑板
2、看课本并在练习本上完成16页
学生在练习本上
独立完成

四: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10分钟)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


解决的问题并讲解
五:当堂训练(不少于10-18分钟)
计算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

813424
让某些同学进行
- × + ×
1554537
板演,其他同学
在练习本上独立
313875-25× - ×
52433
48×

(

7
12

8
9


×
2)
3
4

÷
÷
2
完成。
3

1
27


23
55
×7+
99
×11
211
5÷[(
3

5

13

4
25


×23+
4
25
×67
1131
-)×÷
2655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1、4、8题。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练习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10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一)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教学目标
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读例1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学生举手发言
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
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会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默读课本17页例1,读懂 题
意,试
着在练习本上画线段示意图,并试着列
出算式。

学生自己看书列算式


学生自己做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
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并讲解例1.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六:当堂训练(不少于10-18分
钟)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
体长的 235 。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

②、列式解决,讲评。
2、练 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
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
2000只。
3、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
“1”,再独立列式解答。
七:布置作业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2500的 25是多少?
2500x25=1000(平方米)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11
: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少几的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 br>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
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 题。
重点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根据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
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35 。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25
并板书课题





叫学生回答自己在练
习本上试着画该题线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单位“1”,会画线段图、会解答比段示意图并解答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少多少的应用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自读20页例2,弄懂题意,找准单位1,写出以前的噪音分贝,然后自己试着求
噪音降低了多少。独立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10
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
意,寻找解题方法。
(2)、出示课本上的线段图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



让学生说出图中
各部分表示什么?哪
些是已知的,哪些是
要求的,哪一个是表
示单位“1”的量?让< /p>


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18 =80-10=
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
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 18)=80× 78
=70(分贝)
后把线段图表示完
整。




六:当堂训练(不少于10-18分
钟)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
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
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
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解法一:80-80×18 =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 18)=80× 78=70(分贝)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1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几分之几多几的题
教学目标
理解数量关系、根据多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重点难点
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单位“1”,会画线段图、会解答比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多少的应用题。










三 :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自读21页例3,弄懂题意,找准单位1,
把谁看做单位1婴儿 的心跳次数比谁多
了几分之几。完成之后,独立完成“做
一做”。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读自学提示
(8-10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

列式解答:

借助线段图想想, 婴儿的心跳次数相当
于哪两部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相
当于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多少?
方法一: 75 + 75 ×45
方法二:75 ×(1 + 45 )
请学生将这两题的解题思路完整的叙
述出来。

六:当堂训练(不少于



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完
成自学提示的要求
10-18


分钟)
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
五的第3、7、9题
小红读一本书,已读了这本书的 35,
( )是单位“1”, 表示( ),没读
的页数用( )表示。
布置作业:8、9、10






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多少
方法一: 75 + 75 ×45
方法二:75 ×(1 + 45 )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六(1)
(2)
一个数乘以分数及其应用题
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分 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个
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 并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13
重点难点
根据线段图列式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一、复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导
入课题(2分钟左右)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左右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比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的应用题。
三、自学指导(2分钟左右

1) 请同学们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
20-22页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知识划出
来,并思考以下问题,自学完后老师提问
检查。两 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


米,还剩多少千米?
2) 大豆50千克,黄豆比大豆多45,黄豆
多少千克?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8
分钟)
六、当堂训练(不少于10分钟)
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
男生有多少人?
2、足球重4 0克,篮球比足球的14少10
克,一个篮球重几克?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 13,第
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
吨?
4、食堂运来24吨的煤 ,第一次用去13,第
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
吨?
5、食堂运来 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
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
去多少吨?











解决问题的练习
找准单位“1”
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式
计算并解答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

教学内

教学目

重点难

教具准

教学课
1课时
小黑板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

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

的认识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钟)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

倒数的方法。

学生读自学提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
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
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
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

三: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





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
置)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

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15分钟)


和学生讨论“0”和“1”的倒数是什
学生带着问题
么?
看课本

学生独立完成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左右)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
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倒数的认识
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它本身
“0”没有倒数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
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
教具准备
大白纸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
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
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
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
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



分别叫学生回答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




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1、 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
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
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
“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
求的部分量。
练习P26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乘法交换律:a×b=b×a
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





(1)读3题,分别
找到两道题的单位
“1”,并说说这两道
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
量关系,然后列式计
算,全班讲评。










整理和复习
分数乘法运算法则: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
乘法运算定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率。
分数乘法应用题:找单位“1”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和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重点难点
画线段图列式1和0的倒数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大白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1.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
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3
, 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
4
2
1
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3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

3
,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
16
几?

3
×5
16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
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
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2
3


155×
3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 千
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
9
10
,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1

2
,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
91
少千克? 560×
10
×
2

2
3
2.倒数:整理和复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
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3.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推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
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板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



整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分数的意

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

则。
三:出示自学提示:


1.回顾整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看例
学生自己读课
1,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本,总结。
2.默读课本2,9页例2自己在练习

本上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
钟左右)
独立完成28页
做一做,再练习

五:检查自学效果,针对29页例
本上总结的进行
2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适当的讲
解。
六: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提问。

15
÷20
16
559
÷5 ÷10 ÷6
8313
6
2.把米平均分成5段、6段,分
7
1.÷3 ÷3
6
7
1
2
别计算每段长多少米?
3.一个数的6倍是,这个数是多
少?

1
5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除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 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
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 法
的计算。

重点难点
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左右)
通过自学30页例1,能总结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
学生活动








学生看完数后在
记录评价




正确快速的进行分数除法的计
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左右)

1通过读例题,理解题中的数量
关系,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通过学习例2、例3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总
练习本上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结
算法则。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左右)
分别叫班级的后进生回答分数
除 法的计算法则,并让全班同学
集体回答例3路程、速度、时间
三者的关系。
六:当堂训练(10分钟左右)
1学生独立完成31页的做一做
的第一题。
2分别叫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
做一做的2题。
3学生独立完成32页3、4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1小时走了?千米?
2
小时走2 km

3


21355512
=2××3=2×=3(km) ÷=×=2(km)
32261265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br>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4)[7+(5.78—3.12)]×(41.2―39)
3、1、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
8m ,每朵花用
2
m 彩带,可以先
3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叫学生单独回答


学生读例题
(3)3.2÷[(1.6+0.7)×2.5]




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
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


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4、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 后全班校
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
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
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
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
学生在练习本上
独立完成


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4)练习九第2-4题









分数混合运算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文字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
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 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左右)
1、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的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思
路。
2、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

用题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2分钟左右)
1、 学生读课本37页例1,自
己试着画线段图。
2、 试着根据线段图列式,并解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检查自学效果,并订正点拨
1、这道题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吗?设什么为
x
?根据什么这样列?
引导学生说出是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











51
的意义列出:
x

812
2.这道方程怎样解?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x
51

812
15
x
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8

18
x
125

2
x
15

让学生模仿例题
进行练习

六:当堂训练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八的第11题。
3.练习八的第12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x
5
812
15
x
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8

18
x
125

2
x
15

1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09-27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一)
1、 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题。
教学目标
2、 会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方
法,
3、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六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齐读学习目标


同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学生齐读自学指
1、 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阅
读37页例1,找出题中解第一
个问题需要那两个条件,第二个
问题呢?并找出单位“1”和线
段图的画法并试着在练习本上
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
程。
2、 将17页分数乘法的例1和
今天的例题进行比较看它们之
导,并根据自学
指导进行自学


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 然后不要看37页例1的解

法,试着在练习本上自己列学生按照要求在
式计算 ,并与同桌交流解题练习本上试着完
思路。 成任务

针对个别问题进
行提问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课件) 在练习本上进行
七:布置作业: 40页1、2、3
题.
解决问题(一)
小明的体重×
练习

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χ千克
4
×χ=28
5
4

5
5
χ=28×
4
χ=28÷
χ=35
答:小明体重是35千克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10-8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二)
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
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 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
题解题思 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
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能比
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齐读教学目


学生根据自学提
示在练习本上试
着独立完成。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阅读课本39页例2,参照20、21页
的例题进行对照,理清题意。
2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道题的线段
图,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3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解答。
4叫学困生在黑板上板演。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
学生在练习本上
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5
8
5
8
独立完成




叫学生板演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
克?
3学生独立完成40页1,2题。
4学生讨论完成40页3题。
5分别叫部分学生在黑板板演40
页5题。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
(1+
1
χ=25
4
1
)χ=25
4
χ=25÷
χ=20
5

4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2012-10-9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且对
教学目标
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理解。培养学
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利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具准备
大白纸
教学课时
七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
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
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 关键是找准单位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
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就可以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
5

8

学生读题,读完
思考教师提问。


集体订正

5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8
5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
8


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千克


剩下15千克



吃了
5

8


“1”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学生根据题画线
段图并列式






x-
当堂训练:
5
x=15
8
2

3
1、 一块长方形地,宽是60米,相当于长的
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
2、 果园里桃树的棵树是梨 树的
树的
叫三个学生在黑
板上画线段图并
且计算,其他学
生在练习本 上计
算,完了集体订

5
,有是苹果
6
5
,梨树有24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8
3
3、 饲养小组养的小白兔是小灰兔的,小灰
5
兔比小白兔多24只,两种兔子共有多少
只?







?千克
剩下15千克




吃了
5

8
“1”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2、引导学生加 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共5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一、复习导入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
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活动


学生读题思考老
师板书课题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列式计算
记录评价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
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
比值。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
宽10cm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


宽的关系?我们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
关系?
1、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2、还可以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
几?
3、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
的?
4、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


5、有一种表示方法是什么,并 看课本
43页内容。了解
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
称?比与除法的关系?
6、你认为什么是比?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
吗?
①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
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
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2. 0.375∶0.875
2.6∶3.9
132
∶ 0.75∶
845
比的意义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 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除法
分数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分数值
比值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目标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齐读课题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
位,讨论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
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
数 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
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
一条性 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
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
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1) 指名学生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
明。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0.75∶2
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

12

69

说出自己化简的
方法,全班评判。

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
3、课件出示练习题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
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
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
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
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我们 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
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
中,为了分配的合 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
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
学生活动










按照自学指导独
立完成
记录评价





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
比例分配。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
自己读例1 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
么进行分配的?
2、 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


思?
3、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


3、 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学生自学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根据提问学生的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1: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
回答情况在进行
讲解

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
照六年级三个班的 人数分配给各
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
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
少 棵?
3: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比的应用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1
② 浓缩液的体积:500×
1+4
=100(ml)
4
③ 水的体积:500× =400(ml)
1+4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的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
题能力。
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
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

5
÷5;
9
(2)一个数 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
数,例如20÷
4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9
55
÷。
2416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
这道乘法算式改 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
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
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 写的算式填
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
法算式的。 < /p>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
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 义相
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
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
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


数的倒数。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 )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
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 .)
(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
号”“前项”和“后项”。
三、课本习题进行练习
1、2、3、4、5.








整理复习(一)
除法
分数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分数值
比值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的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 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师活动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学生活动


叫三个学生回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


记录评价

3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5




4
,还剩下( )。
7
2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9
2、一堆煤,用去了
( )。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
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
2
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
5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
只数的
2
,养了多少只鸭?
5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 识
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
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
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
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
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
方法解答。
2、出示题组:
1、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
轮船从 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
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2、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 了35,
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
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
题的解答过程 写在练习
本上。讨论










(1)学生自己画线段
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
异同?你是怎样分析
的,如何区别的?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
析,解答。
对比:1、2两题有什么
异同?
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


路长多少千米?
3、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
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4、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
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
律是什么?








整理复习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都见过那些
圆?并板书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提问






记录评价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
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2、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
让学生说出折出的线
并动手剪下。
是什么?交点是什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

么?
让学生总结


否相同。
4、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
画两条半径,量一 量它们的长短,发现
了什么?
5、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
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
什么?
5、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总结







学生先做,然后
提问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
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圆的认识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O r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d
d=2r r=
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六年级
轴对称图形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

圆的对称轴,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圆。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
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
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5、
学生观察分

别叫学生回答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认识圆的对称轴。
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
条。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 认真读课本59页内容,回忆以前学
过的知识,同桌讨论轴对称图形的特
点。
2、 通过看课本思考圆是什么图形?
3、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4、 对称轴是圆的什么线?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6、 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
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见课
10、


边提问边讲

解。遇到不会的要
进行兵教兵
11、
对称轴两侧
相对点到对称轴
的距离相等


件。
7、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
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
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8、 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
各有几条对称轴?
9、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轴对称图形
圆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无数条
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圆的周长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
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授课人

杨广
授课时间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一:揭示课题(1分钟左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大小不一的圆,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圆的周长呢?今天我
们来探索一下。板 书圆的周长。






学生各抒己见,分别
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是不是能说出三种方

二:出示学习目标:(1-2分钟)
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
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
长。
三:出示自学指导(1-2分钟)
1、什么是圆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
法,说不全教师提示,
少?
3、周长和直径、半径有什么关系?
您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4、分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
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
比值。
5、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有什么关系?

6、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
多一点吗?
并让学生总结出圆周
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分组实验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
钟左右)
五:检查自学效果,点拨订正(10
分钟)


六:当堂训练(10分钟)
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
学生自学并小组讨论
教师分组点拨


是半径的6.28倍。( )(3)C =2πr =d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学

( )

习情况

圆的周长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课 时 计 划
教学班级

教学内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录评价




















日语简历-长沙市会计网


如何说课-我这个人


船舶买卖-云南二级建造师挂靠


捕鲸记-两会感想


伊斯兰教的标志-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酸菜的腌制方法-重庆市会计之家


江苏语文高考试卷-首都体育学院招生网


我的业余爱好-试用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