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循环小数、计算器
高中生记叙文-纺织厂实习报告
4.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
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
的简便记法。
2
.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教具学具
幻灯片,扑克牌。
前置作业:
循环小数预习性作业
姓名:
1、 先找规律,再填空
(1)
„„
(2)3 9 6 3 9 6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7
16÷3 3÷7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见课件)、情境导入
做游戏,找规律。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扑克牌吗?老师这里有6张扑克牌,现在我们来
做个游戏。
教师出示:
老师又摆出
、
)请一,你能猜出下一张要摆哪张牌吗?(
。
名学生到投影前摆出
再往后摆,你知道怎么摆吗?为什么?
(因为它们是按Q、J、K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有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的图案,我们把它叫
做“循环”,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王国的乐园,探究“循环小数”<
br>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算式:42
.
135
÷
5
400
÷
75
78
.
6
÷
11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完题后,去体会“无限”与“有
限
”,“循环”与“不循环”的数学现象。
(2)学生观察思考。
在计算和观察同学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
第一题可以除尽,第二题、第三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
(3)提问。
如果第
二题、第三题继续往下除,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第二题还
继续商3、3、3„„第三题还是先商4,
再商5„„)继续除下去商一定重
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必然重复出现)继
续第
二题、第三题的计算,要分别商多少个3,多少个4、5呢?(要商无数个)
三
、
合探交流:
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讨论:第一题与第二题、第三题
的商有什么不同?
第二与第三题的商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题可以除尽,它的商的
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第
三题都除不尽,它们的商的位数是无限的。
第二、第三题中商的数字
虽然都出现了循环、重复,但第二题的商
是一个数字循环,第三题的商则是两个数字循环。
我们把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我们把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四、展示点拨: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师指着400
÷
75的竖式提问。
师: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
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
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
br>刚才同学们说,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
25,它的商就重复出现3。
教师带领学生验证。
那我们怎么表示400
÷
75的商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除不尽的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00
÷
75
=
5
.
333„
教师: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
环,像5
.
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或
几个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
循环小数。
下面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生共同观察竖式78
.
6
÷
11。
(1)观察78
.
6
÷
11的商是如何循环的。
师生共同验证。
(2)比较5
.
333„和7
.
1454
5„,这两个循环小数有什么不同?
生:前一个循环小数是一个数字循环,后一个循环小数是两个数字循
环。
(3)尝试用循环小数的方式表示这个算式的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78
.
6
÷
11
=
7
.
14545„
(4)提问。
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呢?(只要余数重复了,
就
可以不除了)为什么?(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教师指着5
.
333„和7
.
14545„告诉学生:像5
.
333„和7
.<
br>14545„
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你能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学生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5)观察这些循环小数,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后,指导学生说出:都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都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
地重复出现。
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
请学生任意说出几个循环小数,教师板书,如:
0
.
343434„
3
.
888„
17
.
2393939„
26
.
0764764„
师讲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
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请同学们指出上面那些小数的循环节。
教师指导书写: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
循环部分只写
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五、当堂检测
(1)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的第10位是( )
(2)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555…
3.7÷9 =
12÷32 =
29÷22 =
(4)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1.5÷9 ≈
153÷7.2 ≈
23÷3.3 ≈
教学板书
循 环 小 数
= 1.746746… =
0.105353… =
·
(3)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42
.
135
÷
5
=
8
.
427
400
÷
75≈5
.
333„
78
.
6
÷
11≈7
.
14545„
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
个数字依次不断重
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的数字
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
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
各记一个圆点。
第二课时 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
.
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难点: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具学具
投影片。
前置作业
一、填空
(1)在3.58、0.127、3.14
15„、17.5、4.36、0.3这个六个数中,有限
小数是( ),无限小数是(
),循环小数是( )。
(2)0.521的小数位第四位数是(
),第九位数是( ),第十五位数是
( )
(3)0.461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4)比较大小
0.33( )0.3 1.23(
)1.233 1.45( )1.45
二、用简便方法表示下面的循环小数
0.5454„=( ) 0.103103„=( )
7.81515„=(
) 8.02132132„=( )
三、磁县浮列车的孙杜最高可达每小时550千米,那么,
磁县浮列车每
分钟可以行使多少千米?(列横式和答就OK)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复习导入:
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自主探究,单项训练,夯实基础: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1、在3.9797„,
46.4646,9.285413„,9.09909„,0.47979这些
数中,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0.666„ 3.27676„ 301415926„ 40.03666„
100.7878 0.06262„ 3.203203„
0.2142857
142857„ 70.2641
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有限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四、拓展练习,运用提高:
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P30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
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五、当堂检测
1、1.666„„ () 1.3() 7.14545„„
()
0.27„„()
3.1415926 ()
6.9258258„„( )(是循环小数的打
“√” )
2、记作:3.2525„„简便记作 1.066„„简便记作
※17.0651651„„简便记作
3、下列数中从小到大排例【自己试着选数填上循环符号再比较】
3.81
3.81 3.88 3.8
4、思考: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
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循环小数吗?
5、
3.818818„„ 0.214281428„„ 3.14651651„„
3.4343434„„各数循环节是什么?怎么记作?
六、板书设计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
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
乘除法的计算。
2
.
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
3
.
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教具学具
计算器。
前置作业
一、算一算:用计算器探索帮我发现规律,如: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想一想:
(1)都是(
(2)循环节都是9的( )
思一思: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
6÷11=
7÷11=
8÷11=
)小数;
9÷11=
3×7=
二、练一练:用计算器验证规律:
3.3×6.7=
3.333×666.7=
3.33333×66666.7=
„„
说一说: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
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教学过程(基础训练)
一、谈话导入
畅谈生活,学习中你发现有哪些规律?说给同伴听。
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些规律的?学生叙述发现规律的过程。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发现规律
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和分析的过
程。今天我们借助计算器共同探索乘除法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二、自主探究
1
.
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例题。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2)提问。
看到这些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甲:计算太麻烦,我们用计算器。
生乙:我想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这样既省时间,又能保证答案正确。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这些题目,但我要提高
难度,要求计算后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
(3)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计算任务。
(4)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订正。
1
÷
11
=
0
.
0909„
2
÷
11
=
0
.
1818„
3
÷
11
=
0
.
2727„
4
÷
11
=
0
.
3636„
5
÷
11
=
0
.
4545„
2
.
观察发现规律。
(1)自己观察、独立发现。
(2)小组交流、互相借鉴。
三、全班合探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板书规律。
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引导学生观察。
1
÷
11
=
0
.
0909„循环节是09;
2
÷
11
=
0
.
1818„循环节是18;
3
÷
11
=
0
.
2727„循环节是27;
„„
1
.
用规律写商。
(1)教师板书:6
÷
11
=
7
÷
11
=
8
÷
11
=
9
÷
11
=
(2)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商。
独立完成,略有困难的,可请同伴帮助完成,也可问教师。
(3)提问。
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四、拓展练习。探究乘法的计算规律。
(1)板书:3
×
7
=
3
.
3
×
6
.
7
=
3
.
33
×
66
.
7
=
3
.
333
×
666
.
7
=
3
.
3333
×
6666
.
7
=
3
.
33333
×
66666
.
7
=
五、展示点拨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交流反馈。根据学生计算的结果和发现的规律板书:
3
×
7
=
21
3
.
3
×
6
.
7
=
22
.
11
3
.
3
3
×
66
.
7
=
222
.
111
3
.
333
×
666
.
7
=
2222<
br>.
1111
3
.
3333
×
6666
.<
br>7
=
22222
.
11111
3
.
333
33
×
66666
.
7
=
222222
.
111111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写出这些题的结果的?(根据积的规律,写出了
它的计算结果)
积的规律: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就由几个2与几个1组成。
六、当堂检测
1、计算器计算:35.56÷12.7 35.56÷1.27
35.56÷0.127
发现规律:怎样情况,商会比被除数大
2、找规律填数
(1)0.101 0.2002 0.30003 ( )
0.5000005
(2)( )9 81 ( ) 43046721
(3)6.25 2.5 1( ) ( ) 0.064
(4)3.5 1.75 ( ) ( ) 0.21875
七、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
6、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
数。
2
.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
3
.
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灵活运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投影仪。
前置作业
1、你能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容量0.4千克的瓶里吗?
实际算一下吧:2.5÷0.4=( )个
思考:是7个?还是6个呢?
如果6个:6×0.4=2.4(千克)
剩下的0.1千克怎么装?0.1千克也要( )个来装
所以应:6+1=7(个)
2、像以上2.5÷0.4≈7(个) 就是求商的( )法
3、每个礼盒用1.5米,25米长的带子可以包装几个这样的礼盒?
实际算一下:25÷1.5=( )个
思考:是16个? 这是17个?17个够吗?
思考:照常规:四舍五入应( )
按实际:应( )个
像以上:25÷1.5=16.666„„≈16个,就是求商的( )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0
-
2
.
48
0
.
45
×
2
2
.
36
-
2
.
3
0
.
51
÷
1
.
7
0
.
96
÷
0
.
6
0
.
4
÷
0
.
04
二、情境导入
1
.
学习教材第39页例10(1)。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题思路。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
.
5kg里有几个0.4kg。
(3)猜一猜。
请同学猜一猜,需要几个瓶,把结果和理由告诉同伴。
(4)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出结果。
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同学口述,板书如下:
2
.
5
÷
0<
br>.
4
=
6
.
25(个)
三、自主探究
按
“四舍五入”法,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因为6
个瓶子只能装2
.
4kg香油,还剩下0
.
1kg香油)怎么办?(需要再准备1个
瓶子装剩下的0<
br>.
1kg香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
师: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要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6)验证。
刚才你猜对了吗?理由符合实际情况吗?
(7)讲述。
在前面的学
习中,我们学习过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
入”法。“四舍五入”法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的部
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
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等于或大于5时,就要
在
保留部分的末位数字上加1。
今天通过例10(1)的学习,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数
的方法。在除法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
字舍去,无论舍去的最
高位是几,都要向保留部分的末位进一,这种取近
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8)想一想。
生活中哪些情况用到了“进一”法,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
.
学习教材第39页例10(2)。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解题思路。
(3)独立列式计算。
四、合探交流: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
÷
1
.
5
=
提问: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计算结果出现了循环小数)教师在
横式后写上得数:25
÷
1
.
5
=
16
.
666„(个)。
(5)想一想。
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不够)为什么?(因为余下的
不够再包装
一个礼盒,所以不能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不能用“进一”法取近
似数,这时
需要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呢?(小组讨论)
五、展示点拨:
教师归纳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去尾”法。
“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
,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
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6)举例。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
六、当堂检测
1、一间教室长8.45米,是宽的1.3倍,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
长是多少米?
2、144÷3.6 1.56÷0.13
14.82÷9.88
3、面粉厂用14吨小麦加工成12.1吨面粉,平均1吨小麦加工多少吨<
br>面粉(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一辆汽车2.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行450千米要多少小时?
七、板书设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5
÷
1
.
5
2
.
5
÷
0
.
4
根据实际情况对小数的
商取整。例如求所需的容器、布袋等物品的
数量时,根据需要求得的结果要用“进一”法。当知道了总量
求可以得
到几个分量时用“去尾”法,例如一段绳子可以做几个中国结,一片铁皮
可以做多少个
盒子等。
小数除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除
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3、经历整理和反思小数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比较
、归纳等思
维能力,养成总结反思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取商
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
1. 教具:课件;
2. 学具:课堂练习题,学习卡;
3. 分好小组,选好组长、记录员;
前置作业
一、填空题。
1.2.5时=( )分 1260m=( )km
2.3.6÷0.25=36÷( ) 13.7÷0.58=( )÷58
3.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 )。
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近似数5.2与5.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 ( )
2.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34545„„不是( )。
A.有限小数 B.循环小数
C.无限无数 D. 小数
2.9.8除以2.9的商是3,余数是( )。
A.11 B.0.11 C.1.1 D.1 <
/p>
3.一辆汽车1.5小时行驶90km,照这样计算,行驶652km要多少小时?
下面正确的算式是( )。
A.652÷90÷1.5
B.652÷(90÷1.5)
C.652÷(90×1.5) D.90÷1.5×65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小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回顾知识,初步建构
师提问:在这个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汇
报,一边板书)
三、
合探交流,梳理知识
1. 回顾知识,初步建构
师提问:在这个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汇
报,一边板书)
2. 小组合作,整理反思
课前老师要求你们做课前导学案的练习题,都做完了吗?
(1)核对预习题的答案
师:谁能把你的答案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小组交流,完成学习卡
师:这些题目代表了小数除法的两种计算类型
。下面就请同学们
进行小组合作,整理归纳它们的计算方法。请各小组长拿出学习卡,组
织小组
的同学开展讨论,共同完成学习卡。
四、展示点拨:(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板书)
小数
除法的计算分为两部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
数除法进行计算,只是要点上小数点。关键
在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一个数除以小数要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进行计算,关键在于除数变成整数。
五、拓展巩固练习
师:德信实验小学要举办运动会了。
1. 下面是学校购买球类的清单,请把表格填完整。
货物名
篮球
足球
数量 单位
4 个
5 个
总计金额
单价 总价
434.00元
772.00元
2. 结合实际,取商的近似数。
为了给运动
会准备奖品,龙老师带100元去商店买笔记本,每个
笔记本1.85元,可以买回(
)个?(去尾法)
如果用袋子装这些笔记本,每个袋子可以装8个,需要(
)
个袋子。(进一法)
要买下这些袋子,需要2元钱,平均每个袋子(
)元。
(四舍五入法)
六、当堂检测
1.下面是春风小学购买球类的清单,请你把空格填满。
货物名 数量
篮球
足球
4
5
单位
单价
个
个
总价
434.00元
772.00元 总计金额
2.列竖式计算。
0.285÷0.38=
9.12÷3.8=
3、解决问题
小刚有18.4元,一本笔记本3.2元,小
刚的钱能买几本笔记本?你还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
鸟是鸵鸟,体重达135000g;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只有
1.6g。鸵鸟的体重是蜂鸟的多少倍?
七、课堂总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整理并且建构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还一
起解决了学校运用会的问题。这节课,你复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点对齐
小
一个数除以小数
四舍五入法(多一位)
数
进一法
除
商的近似数
去尾法
法
循环小数 (循环节)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