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案
北京工商大学录取分数线-厦门财政局
八年级物理
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胡阳镇初级中学
姓名: 课型:新授 时间:3.5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
教
学
目
标
的应用实例;了解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探究结论 ;
(2)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增加物理学习的兴
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板
书
设
计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连通器的特点
(1)学会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方法
(2)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归纳法、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那些: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公式: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特点:原理: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帕斯卡原理:应用: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互相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三、实验探究
(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
演示: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
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教法学法与补记
看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论
教师点拨: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
强,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
演示: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实验探究
(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
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呢?请学生猜想。(对每个学生的猜想都
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
观点
给予肯定的回答,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点拨: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面的距离。
2.准备器材:
教师:实验室里有一种专门研究液体压强的器材——压强计。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师介绍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教法学法与补记
用手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
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
介绍压强计的使用
(让学生亲手实验,引起很大的兴趣)
结论: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表示液体内部有压强,高度
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设计实验:
教师点拨: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可以采取控制变
量的研究方法。
(1)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填写实验数据
金属盒的 金属盒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cm
深度cm 的方向
上
下
左
右
上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下
左
右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
总结结论
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与内容
金属盒的
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教法学法与补记
深度cm
金属盒在水中cm
金属盒在盐水中cm
合作交流,实事求是
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
总是在同一高度
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
观察连通器的特点
中应用。
2.应用:茶壶、船闸
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介绍微元法,演示实验,说明原理。
(教师引导)
联系生活实际
(2)帕斯卡原理:
1..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
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2.应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
斤鼎的工作原理。
四、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存在的困惑。
总结所学内容
五:诊断评价
1.在空纸盒的
侧面扎三个
大小一样的
孔。纸盒装满
巩固练习
水后,水从小
孔喷出,下图中最接近
实际情况的是( )
教学过程与内容
2.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
体,已知a
、
b
、
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
的
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
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
甲
<
ρ
乙
<ρ
丙,
,p
甲
=p
乙
=p
丙
B.ρ
甲
<
ρ
乙
<ρ
丙,
,p
甲
乙
丙
C.ρ
甲
>
ρ
乙
>ρ
丙,
,p
甲
=p
乙
=p
丙
D.ρ
甲
>
ρ
乙
>ρ
丙,
,p
甲
乙
丙
教法学法与补记
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
教
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
后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
反
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化直观法、转化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坚持下
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
思
种能力。
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