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压强》说课稿

巡山小妖精
579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1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4上海高考数学-三八祝福语


《9.1压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的 实验优质课比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
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我将从说教材、说学 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
法、说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是后
续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 识的基础,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
由“压力”“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三部 分内容组成。三部分内容彼
此关联,只有学生先正确认识压力,才能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才能顺利解 决
减小或增大压强的问题。其中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解决的关键是 引导学生先认识压力、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会用比值定义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 ,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说学情
我所任教的是乡镇中学,对于乡镇初 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不是
很强,这对于抽象知识的传授带来了不便,但是他们一样具有好奇 、好动、好胜
心强的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所以平时需注意激发
学 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对于物理教学有着巨大的
作用。
知识方面 :学生在前两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
力。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 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
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并收
集数据,分析结论,评估与交流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学习方法
的引导。
学生的认知冲突:由于前两章的学习,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
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 。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
到位。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实例和作图分析,引 导学生认识压力、感知压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总结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通过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
压强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压力的概念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并
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3.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4.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 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
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 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 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
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发现 自然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生活中用 的针、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我们
的书包带都比较宽,载重汽车的轮子比小轿车的轮子多)引入新 课。
(这些问题,在第三版块中还会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新课教学
(1)压力的教学
压力是学生认识的难点。我通过列举具 体实例和作图分析,引导学生认识
压力、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分析总结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并利用课 件展示压
力与重力三要素的不同。
(2)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影响压力作用
效果的因素,回顾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类比引入压 强的概念。
①提出问题并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
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依有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除
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上的图例和“想想议议”,还设计了一个际体验——笔戳
手。
并问:两个手指都受到 笔的压力,但手的感觉一样吗?区别在哪?那么压力
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图例分析及实际体验,让学生有依有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为给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也方便学生明确设计思路,我特意设计以下几个问
题引导:
1.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
3.如何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容易想到用海绵、细沙、橡皮泥等材料,也解决 了实验方法的问题。因这部
分内容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 为
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压
强小桌、砝 码、细沙、海绵、橡皮泥等。引导学生可不同的小组选用不同的器材,
如小桌、砝码与细沙;木块、砝码 与海绵;木板、砝码与气球等。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并做好实验表格的记录。
实验后,各小组代表台前展示实验方案,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总
结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教师引入: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并板书:压强)


进入压强公 式的教学:问题3:现在你会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吗?当压力和受
力面积的大小都不相同时,我们如何 比较压强的大小呢?比如,怎样比较一块橡
皮和一本字典对书桌的压强呢?
引导学生回顾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类比引入压强的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本30页 下面的内容,自学压强的公式、符号、
单位,(抽学生板书),并仿照1米秒的物理意义说出1帕的物理 意义:某物
体在1m ²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并补充:帕是很小的单位:两张作业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一个人双脚站着对地面压强为1万多帕。
点拨:S指受力面积,不是接触面积,也不是物体的 表面积。即受力面积是
物体间发生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
对于例题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适当点评,深化答题规范意识,加
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那么,知道了什么是压强,生活中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呢?
(3)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教学
回顾引入时列举的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31页实例,及“想想议议”,
引导学生根 据公式p=F/S进行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根据具体的事例,学生自己讨论后,自然而然的总结出结论: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
增大压强。
2.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
以减小压强。
此时教师补充说明: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
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 路面、桥梁上会有限重标志。
最后,再由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周到的地方其他学生 进
行补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这些了。自然,还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情况进行检
验,课件展示 习题,做后师生共同订正,并预留课下作业,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结
束。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肯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评委老师点评。谢谢!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优秀团员申报材料


旧口高中-新生自我介绍范文


长城资料-圣诞手抄报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00-辽宁省招生考试网


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分数线


华东模范中学-辛亥革命读后感


我的发现作文200字-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古尔邦节的来历-春节法定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