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
产品营销策划-校园环保标语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像
不像”“调制糖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
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
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3. 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
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评价任务
1.通过讨论“图片像不像”让学生找出相等的比,初步认识比例,
并能根据求比值的
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借助学生自己“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
否组成比例。
3.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环节一
复习导入
(约2分
钟)
学习过程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的认识(板书:比的认识)。
2.提出问题:
⑴什么叫做比?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⑶怎么求比
值?⑷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逐步回答。
环节二
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⒈你觉得,哪两张图片像?(AB、AD、BD)
⒉以D和A为例,说说它们为什么像?(D和A的长与长,宽与宽
的比相等)
⒋通过讨论,让学生试着总结: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相等的像)
⒌讨论:图中哪两张图片不像?以F和A为例,说说为什么不像?(比
不相等的不像)
⒍总结揭题。
在图片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相等时,图片像,当其比不相等时,
图片不像。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例)
环节三
认识比例各
部分名称
(约6分钟)
⒈究竟什么是比例?我们打开课本,结合大屏幕出示的问题,自学第
16页“认一认”。
大屏幕出示:
⑴什么叫做比例?
⑵结合一个比例,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⑶把12:6=8: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并标出它的各分部分名称。
⒉反馈。(逐一反馈,相机板书)
⒊通过认识比例,我们知道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是不是只
是有两个
比,就一定能组成比例?为什么?怎么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⒋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对于浅显易懂的
知识首选自学。从而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
习的培养。
(评价目标二)
评价要点
复习有关比的
知识,为本节课学习
比例打下基础。
主要评价求比值
的方法。
初步理解比例
的意义,让学生初步
理解怎样的两个比
能组成比例。
(评价目标一) (约9分钟) ⒊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板书相关内容。
⒌练习: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环节四
“调制糖
水”活动
(约9分钟)
⒈生活中运用到的比例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做个游戏,体验一下。大
屏幕出示要求:
⑴认真看老师的示范动作;
⑵请你调制一杯与老师的一样甜的糖水,但不能与老师的勺量相
同。
糖水A
糖水B 糖水C
通过亲自动手
“调制糖
水”的活
动,让学生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从生
活动中学习数学的
乐趣。让
学生理解,
用化简比的方法,来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
成比例。
(评价目标一)
糖勺 2
水勺 10
⒉看要求后,看老师的示范。
⒊学生上台尝试调制。说说为什么一样甜?(学生调制的与老师调制
的比相等)
⒋还可以怎么调?指名说说。
⒌根据刚才的活动,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⒍小结:你认为,怎样的两杯水一样甜?
⒎练习:“练一练”第4题。
环节五
比例的基本
性质
(约11分
钟)
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在比例里,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你还
能发现比例中其他的相等关系吗?(教师指黑板上的比例)
⒉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课件一一展示。
⒊提问:是不是在所有的比例里,内项积
都等于外项的积呢?学生写
出两个比例,并写出两个相等的乘法算式进行验证。
⒋通过验证,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
个外项的积)
⒌
如果以分数的形式写出的比例,你还能准确的写出两个相等的乘
法算式吗?
⒍你能不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⒎练习:“练一练”第3题。
环节六
课堂总结
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⒉学生自主说说,教师相机总结。
通过总结,让学
生整体掌握本节课
的所学知识。形成一
个知识小网络。
(评价总体目标)
通过让学生找
比例中相等关系,从
而发现比例的基本
性质,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在活动中思考,在思
考中发现,从而
运用
自己发现的规律,解
决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十字交叉相乘”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评价目标三)
(约2分钟)
板书设计
比 例 的 认 识
表示两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 : 6 = 8 : 4
内项
外项
12×4=6×8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