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优质课教学设计
七年之痒是什么意思-美术教育叙事
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教材分析】
液体
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固
体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
的产生原因等奠定基础。 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
,探究并
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需
要在课本P8
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分析】
不利因素:学生对液体压强
缺乏直观感受,感性经验较少,对液体压强
的认识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液体压强知识比较抽象,且初三
学生抽象思
维能力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学生很难理解。
有利因素:学生对科学探究
的思维程序已经比较熟悉,对实验探究过程
中所运用的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已经能够熟练运用
,对实验现
象和实验数据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
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⑵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方
向
⑶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
⑷认识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
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
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
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教学方式】
1.教法:教师努
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
一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
步子,多台阶,步步深入,
进行探究。教师再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的理
解。
2.学法:依靠“课前预习,课中活动,课后延伸巩固”的学习机制,学生
课前自主预习
,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设计
实验,动手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
探究过程得出液体压强规律。
课后通过调查,了解液体压强的装置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
br>巩固,并未下节课做好铺垫。
【教学用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
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
蓝色硫酸铜溶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盛有水的水槽、
塑料袋,
2.教师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片、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设计思路】
液体压强是教学的难点,
因为学生抽象思维差,对其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教师演示
实验,学生亲
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获得直观的印象,亲密感受液体压强的
方向和大
小,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
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最后联系拦
河坝、潜水服等巩固液体压强知
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探究液体压
强的规律。方法是:通过演示、探
究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液体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
本设计
要突破的难点是: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方法是:
教师通过演示把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按入水中,向内注水,引导学生观察,
找出橡皮膜变平时的特征:管内外水面相平,分析得到:管内液体
重力产
生的压强等效替代了管外橡皮膜所在深度的各个方向的压强。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
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有一位名叫约翰〃莫雷的海洋
学家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将3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封闭,用帆布包紧后装
进
铜管里,铜管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再把这根铜管
沉到5000米的深海。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
,不仅惊呆了:帆
布里的玻璃全变成了雪花状的玻璃粉!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一下,这是
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约翰〃莫雷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也大吃一惊,这
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
差很大,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考,同时对液
体压强有初步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观察图片,提出本节课问题
出示图片,小组讨论,关于液体压强,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总结为三方面:⑴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⑵液体压强的特
点
⑶液体压强的计算⑷液体压强的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图片过程中会有很多疑问,让学生把这些疑
问尽可
能的说出来,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强,同时为压强在生
活中的应用埋下
伏笔)
(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思考:
(1)放在杯中的水有没有受到重力?
(2)你觉得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3)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学生猜想:
学生实验1:请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展示:实验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1
:将水倒入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
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
中橡皮膜的变化
结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
所以对侧壁有压强。
(设
计意图:由固体压强猜想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学生
易于接受,通过师生实验,不仅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
的原
因,而且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
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
铺垫。)
(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教师演示实验2:将塑料片贴紧玻璃管口(两端开口
),
放入水中,松开手,发现塑料片不掉下来;向玻璃管内倒入
水,发现塑料片会掉下来
结论:液体内部有向下和向上的压强,
学生实验2:请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感受液体
内部的压强
学生
动手
完成
实验
并展
示:
实验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液体压
强的方向向哪?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说
明液体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而且为
后续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由于液体压强比较
抽象,
学生对液体压强感受较少,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能激发学生动手
实验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
分析、推理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下一
步学生的深入实验打下了良
好的心理基础。)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让学生
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
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学生可能猜不到,
教师可以运用拟人类比
法:假如我是一个海洋球,把周围的海洋球都换成铅球,我的感受会有什
么不同。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学生实验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液体的
压强不再
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说明猜想的依
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
如果猜想得不够全面,老师要从旁引导。)
(3)设计实验:
首先,介绍液体压强计。类比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内部的心跳,介绍液体压强计的三部分及其作用,练习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读数,突破关键
点。
然后,确定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压强可
能跟液体深度有关?液
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说出具体的做法。
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记录的表格:
实验次液体种类
深度Lcm
数
1
2
3
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Lcm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记录的表格:
实验次液体种类 深度Lcm
数
1
2
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L cm
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探头的方向有关
记录的表格:
实验次液体种类 深度Lcm 探头的方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
数
1
2
3
向
L cm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压强计连接的软管要保证气流畅通,不要弯折
2、出现U 型管中液面不平时,请把胶管接头处拔下来,重新接好;
3、测量深度时,让探头尽量靠近水杯侧壁上刻度线,减小误差
4、深度以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的中心所在位置为准。
5、改变橡皮膜方向方法: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
(4)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5)分析论证:完成实验后,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
结论:
同
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
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
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另外备用一个演示实验,解决液体压
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有关,
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设计意图:将本实验变为
学生分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测量,增加学生对
液体压强的感
性认识,同时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理论推导,加深理解: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
何确定呢?
教
师演示实验,并运用等效替代法进行公式的推导。具体做
法:把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按入水中,向内注水
,学生观察,
找出橡皮膜变平时的特征:管内外水面相平,分析得到:管内
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强
等效替代了管外橡皮膜所在深度的各个方
向的压强。
分析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推导过程,得
出液体压强的大小
计算公式,并强调深度的含义,公式说明的问题。
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抽象思维
较差,所以建立物理模型对学生很难理
解,将其变成形象的实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样,公式的推导就
可以完全放给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能够解决。公式得出后,教
师点拨h的含义和公式适用条件。这样教师才真正发挥了引导和点拨的作
用。)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
1.解释约翰〃莫雷的实验结果
2.解释自己上课开始想知道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拦河坝,潜水服,潜
水艇的原理。
(设计
意图:前后呼应,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利用液体压强特点分析实
际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对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方法进行点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
代法,拟人类比法
2.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液体压强的装置 ,下节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液体压强的特点:
3.液体压强的计算
4.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
的
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
学生死记硬背了。因此,在上这节
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
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
液体压
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
锻炼。然后再来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整节课的效
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总
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
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在知
识的应用这个环节,鼓励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