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什么”与“怎样教”
泸定桥的资料-上海交通大学招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语文“教什么”与“怎样教”
作者:崔惠清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年第02期
20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那时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读写听
说的训练,语文
课堂上凸显的是工具性,但总感觉似乎少了些灵性。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性质”。这之后,再看我们的语
文课堂,似乎工具性淡了,人文性浓了。可是发展到后
来,有些语文课堂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片
面追求人文性,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感觉语文
课越来越像是思想品德课了。
自去年开始接触并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我
在课堂上尝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
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还指向“语言训练点主题”和“内
容情感主题”两个方面,简单
地讲就是指向“语用主题”和“人文主题”。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
语文课堂发生了新的变
化:教学目标更清晰,课堂容量更大,教学资源整合更加巧妙、恰当。学生的阅读
量加大,孩
子们在课堂上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理解与运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语文课堂也更具活力了。
上学期,新发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充分挖
掘
各学科蕴涵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
独有的育人功能。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这就是说,今后要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独有的德育功能,
在我们的语
文教学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梁衡老师在《教材的力量》
一文的开头所说的话:
“中小学教育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而教材就是改变人生的杠杆,是
奠定他一生事业的基础。”他在结
尾又写道:“教材(语文)对学生的直接作用是学习语言文字
知识,但从长远来看,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
间接作用更大。这是一种力量,它将思想基因植入
到青少年头脑中,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一
代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不禁思考:“今后的语
文课到底要怎样上?”带着困惑,我认真阅
读了王尚文、吴忠豪两位教授分别撰写的《语文教学教什么》
及《语文课需围绕本体性教学内
容组织教学》两篇文章,顿有拨云见日之感。
王尚文教授认为“教什么”取决于“为什么教”,他指出叶圣陶等前辈和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做
出了明确的
回答:为了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说得简洁一点就是
一篇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
吴忠豪教授则提出:我们虽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不应该
是单纯的“教课文”,而是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他指
出,按照语文课程标准
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
类是语文本
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
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