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家国细节
感谢父母的话-英语四级准考证打印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家国细节
作者:邓康延
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36期
一个年代的课本,散发一个年代的味道。
小学课本是儿童入世后由家及国的第一条路
径。一百年间,生不同时、学不同课、年龄相
仿的孩子,他们各自的生存和教科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
个国家的成长,会有几多遗传和变
异呢?家国的血脉纵贯下来,就得益于源头那几捧文字。
第一课 《太阳》1904
“太阳居于空中,其体最热,故能发光,以射于地上。”
这本《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出版于清末甲辰年,即1904年。
1905年,在各方压力之下,清廷废除科举。“四书五经”的私塾模式一夜老去,“学得文武
艺,货与
帝王家”的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历史学家陈旭麓称:“晚清新政中最富
积极意义而有极
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推教育改革。”新学堂如春笋破土,这套最新教科书也似
变天的春雷,应时炸响。
此套教科书是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庄俞在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最早一批教科书,影
响
深远。各地纷纷采用此书的每周十学时的最新教程,使得清廷学部所定十二学时的读经教程形
同虚设。有一位福建的小姑娘许多年后回忆道:“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线装本《最
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她就是后来的作家冰心。
至此,小学课本开始看世界、看
科学、看民间社会。这第四册的第一课即是《太阳》,惯
常的君子之道,已让位于知识的探寻。
第一课 《我国》1912
“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食于是,世世相传。”
此册初版于辛亥革命后八个月。
满清皇室一直死扛着不变法、不改革的陈腐想法踯躅
于“古道西风瘦马”,当武昌的枪弹洞
穿了最后的皇朝,也从这弹孔处透出万千缕光芒。
民国成立,现代教育随之奠基。1912年1月19日,中国有了第一个学校课程标准,确立
男女同校、
小学废除读经和废止奖励出身等十四条。教育总长蔡元培批判了晚清钦定的忠君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