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未来展望
关于爱的歌曲-一二九运动
龙源期刊网 http:
语文教育的未来展望
作者:彭元忠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年第11期
近些年来,语文教育教学可谓是麻烦缠身,国人群起而攻之,仿佛真的“误尽苍生是语
文”。然而,“有
深度的批评”多,“有价值的建议”少,对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往往有
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的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语文教育在迷惘中反思,在
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建构。然
而,虽不乏星星之火,却未见燎原之势。语文教育的出路在哪
里?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为一名从
教13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多年来对语文
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来谈谈自己对未来中学语文教育的
展望。
此论文,对专家,是请教;对同行,是商榷;对自己,则是梳理与激励。
一、语文教育的哲学基础:未来的语文教育需把握三个制高点——生命意识、生活意识、
审美意识
常言说得好:“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语文教师肩负着以
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为基
点,帮助学生为其精神大厦奠基的重大使命,自然应该具备一种战略的眼
光。它使得语文教师
在把握、施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有一个正确、坚定、清晰的“主心骨”,也正是
因为这一
点,语文教育教学才不至于陷入“见叶不见树”的褊狭主义(小得而大失,即古人所说的“小学
而大遗”)、机械单调的技术主义(以知识的灌输为基本标志,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育活动“标
本化”,题海战术即是典型)、老牛拉破车,得过且过的“无为主义”(认为语文教育博大精
深,无边无
际,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无能为力)。
语文教育的内核是
“人”,是教师、学生充满“人性”的活动!由此出发,决定了语文教育的
三个制高点:生命意识、生活
意识、审美意识。对这几点,过去有不少语文教育专家、语文教
师多次提及。然而,我觉得,过去人们往
往还停留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来看语文的这几大特
征,而很少有人能攀上思想的高峰去审视、把握这几
点。这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哲学模
糊、苍白甚至虚妄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界的动荡、纷挠
、迷惑便成为必然!
魂兮归来!语文:你是“生命”!你是“生活”!你是“审美”!
语文关注生命,表
现生命,激扬生命。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的文本,文字的背后都是“生
命”。作品中的人、事、景、物都
是生命的折光,都表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语文教育要培养
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
热爱与迷恋。事实证明,一个知道热爱生命的
人,必定是一个健全、丰富甚至高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