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军转政策-期末考试作文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刘连喜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12期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
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学习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方
面担负着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
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促进积极思维发展
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
,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
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
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
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师在教第
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
,
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先看天空,后看地上;先看近处,再看远处。然后
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秋天到了”的特征,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课中
做“秋天
到了”的游戏,巩固练习时让儿童想象还有哪些现象说明秋天到了,并让孩子们通过想
象自画秋景图。最
后编出儿歌:“我们爱秋天,秋景实在美。秋季多迷人,祖国最雄伟!”
二、质疑联想,激发创新思维发展
1.教师要引导质疑辩析,尽量让学生表达。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
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
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畅所欲
言的情境,某个学生说不好,可以让别的学生去补充,别的学生也说不到位,
还可以让大家去
讨论。同时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深入研讨
,为
学生积极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鼓励
标新立异,尽量让学生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猜测、探索、质疑问难、独
立见解等手段,促使学
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尽量多采用直
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具、学具
、图画、投影和多媒体等,促使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打破常
规,别出心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深入实践,提高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
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
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
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
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在我们的课堂
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
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在教学《
四季》一课时,先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