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湘潭市一中-如何识别假钞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作者:胡建勋
来源:《甘肃教育》2017年第19期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设计;统领性;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103—01
当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要提
什么样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就好比猴子够香蕉,太容易而
不会有进步;太难的问题学生又会知难而退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使学生动动脑筋,就能够
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大家还记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吗
?教师设计出无数个问题,学生在课堂
上不断地解决教师提的各种问题。有时教师的问题多到一节课几十
个,其中就有这样的问题
“美不美?好不好?行不行?”等等,学生从未经过大脑思考直接回答“美!好
!行!”现在很多
语文教师已经摒弃了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课堂提问不仅要有价值而且要精而简略
。下
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这个课题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设计统领性问题
语文课的成败,首要因素在于你设计的统领问题是否恰当。恰当
的统领问题能够给学生学
习课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不恰当的问题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迷茫和困惑,甚至
偏离教学的重
难点。如,笔者在讲授《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课文的统领问题是:“文中的哪些语句能
让
我们感受到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文题中“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问题提出后笔者并
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在文中找到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语句。在
此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但是,统领问题的后半部分“文题中
高大一词还有哪些深
刻的含义?”不着急,在学生理解了皂荚树的高大、茂盛之后,笔者让学
生读了描写皂荚树品质的段落之
后,让学生通过两方面的朗读、感悟,再去理解“高大”一词的
含义,可谓是水到渠成。这节课,笔者没
有提任何多余的问题,始终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篇。
学生既有收获又有自己的感悟,统领问题起到了很好
的作用。
二、设计重难点问题
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
破文章的重难点往往会提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太难了学生
回答不上来,也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
笔者在讲授《画杨桃》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是,让
学生明白文中的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
为他所在角度不同,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
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为此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问题的
:“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把杨桃
画成五角星?”问题一出学生的第一个反应是文中的我听了爸爸的话,才会
把杨桃画成了五角
星。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让学生反复读书,再交流讨
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