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宣誓-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
龙源期刊网 http: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
作者:谢宏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6期
现今
,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
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
文化。他们不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却熟谙西方的情人
节、愚人节、圣诞节,开口便是
流行歌、广告词,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一、诵读经典诗文弥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缺失
我们诵读经典诗文课题组通过诵
、背、书、唱、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
到校园生活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与教育课题之
中,从而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
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
的文化底蕴。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
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不言而喻
,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
重要的手段便是语文教学。拯救文化缺失的教育,拯救文化苍白的孩子,这一重
任当仁不让地
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是由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解读,说到底就是文化的
解
读;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特点
是它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的文学史、文化史等基本内容是它外显
的文化因素,而积淀在文学作品中的民
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则构成了它内隐的文
化信息。语文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文化
的解读,语文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自然生
活、世态百相等内容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于是就
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语文教育
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和解读,从中体悟语言文字作为
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
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的文化意味。
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如果一个学生从来就没有读过《老子》
《论语》《孟子
》《诗经》、唐诗宋词汉赋等经典,如果一个学生对“天下为公”的理念、“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
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等一无所知
,他的人生境界会有多高?他的内在精神动力会有多
大?他的民族文化性格会有多强?语言的成长就是精
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训练语言就是训
练精神,训练文化。在文化的阅读中,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便培养
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
然而,曾经一个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几乎
缺失。我们教师给了学生、家
长、社会要的分数,但我们却丢失了语文教育该有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
力;我们津津乐道
于学生表象的分数的提高,却在孩子们人生最美好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们丢掉了应该有的
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