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人管”到“管别人”,哪一步最关键

巡山小妖精
933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2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点通网站-工作年限证明模板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人人都有升职的愿望,并且还认为自己当领导会比别人强。
然而殊不 知,从被人管理走上管理别人这一过程,是职场中最关键、最难成功的
阶段,一旦出现差错,那将会“万 劫不复”……

从一个成功的个人贡献者,转型到一个成功的新生管理者,这个阶段对于个体的 领导力发展
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领导者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决定性意义的阶段。

通常,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成长轨迹可分为六个阶段:

1.
2.
3.
4.
从个人贡献者成长为新生经理人;
从新生经理人成长为经理的经理人(即下属中包括管理人员);
从经理的经理人成长为部门负责人(功能型负责人);
从部门负责人成长为跨部门的负责人(事业部老总或分管几个部门的副总
经理等);
5. 从跨部门负责人成长为公司一把手(独立承担企业的盈亏);
6. 从一家公司一把手成长为集团一把手、甚至是全球化的企业集团的一把
手。
在这六个阶段的转型中,哪一步最重要、最难成功?


我曾对众多高层管理 者做过一个调研,我问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
对你今天能坐到这个位子起最重要 作用的是哪个阶段?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是第一次做管
理者带领团队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工 作发生了“质”的变化,是跨越性的转变。

这种“质”上的变化体现在:过去只要把自己份内 的事情做好就行、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而
作为新生管理者,要去管理一个团队,要琢磨下属每个人的脑 子里在想什么,要去安排他们
的时间,要确保这些人在8小时中想的都是公司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不仅仅 要对直接上级
负责,同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团队资源,还要与同级别的管理者横向沟通。
让我们再换个角度看,从管理学上说,一个人能直接管理的半径是有限的。事实上,即便
是再向上升 ,作为一个管理者,其直接管理的人数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便是做到了
全球CEO,其实管理的 还是他下面的一层,即向他(她)汇报的团队,其他人员的管理是
通过下面的这个团队再一层一层地去分 解管理,他脑子里琢磨的还是团队中的几个人,如何
去激发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性质上与新生管理 者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从一个成功的个人贡献者,转型到一个成功的新生经理人?让我们从 个人和企业
两个维度来分

1
个人层面
对个人来讲,从一个以“ 完成任务”为主的个人贡献者角色,转而要去带领一个团队并获得团
队成功,挑战是巨大的。具体来看, 最重要的有两个层面的转型:

跨过“内心的坎”
他们已经习惯了冲在最前面,利用 自己的专业或能力去搞研发或者拿单。如何管理内心的这
种冲动并将它转换为辅导他人成功是最大的挑战 。

一是selfImage(个人定位、自我定位)的转型。通俗来讲,就是要跨过自己内心 的一道“坎”。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情景案例:

很多个人业绩非常好的Sa les在刚刚转型成为销售经理的时候都会内心非常纠结。为什么?
因为销售经理很多时候都是要坐办公 室的,而下面的销售人员(以及从前作为金牌Sales
的自己)几乎100%的时间都是要在外面跑, 见客户。新生销售经理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冲
动:要天天跑出去见客户。如果转型不成功,新生销售经理 将对自己目前的角色产生怀疑:
天天在办公室里我有什么价值呢?


这 就是自我定位转型的挑战:能不能从一个成功的专业人士,转型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事实上,很多新生 经理人这时都没有做到这个转型,他们的内心会有很多的冲突和纠结。

回到案例中的新生销售 经理。作为销售经理,其定位就是要带领团队,辅导下属,告诉他怎
么去见客户,见了客户谈什么,怎么 谈——是“隔山打虎”,是通过别人来最后拿下这个单子,
而不是单单自己亲自上阵去打。这个“内心的 坎”是最难突破的。

如果“个人定位”发生了偏差,就需要对新生经理人的价值重新定位:自 己是否了解作为管理
者自己所应该呈现的selfimage。

管理“欲望和动机”

你的价值感来自于什么地方?什么能让你得到最大的满足?是依靠个人能力完成挑战性的工作,还是对他人施加正面影响、让他人获取更大成功?

二是Motive(动机,内心 的驱动力)的转型,这是较selfImage更为深层次的转型。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三大类的社会动机:

一是成就动机,满足感来自于完成挑战性的工作,达成更高的目标;

二是亲和动机,满足感来自于被人尊重、被人喜欢,进而大家在一个和谐环境中工作;

三是影响力动机,满足感来自于对其他人施加影响,不管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所有的人在工作中都会表现出这三种不同的动机,只是不同的人其动机强弱有所不同而已。


通常来说,成功的个人贡献者都是高成就动机的,因为他追求的是达成更高的绩效、更好的< br>目标,对自我成长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到了新生经理人阶段,其增加价值的方式必须发生
变化, 需要通过其他人的成功让自己更成功,通过团队的成功来体现自己的成功。

在这个阶段,就要 管理好自己的成就动机,用自己的影响力动机去提升个人价值的增长点。
譬如,如果团队中有绩效不好的 员工,要去影响他、辅导他,让他去提高绩效,而不是就忍
了,把他的活都揽过来自己干,或者分配给其 他的员工;对于绩效好的员工,如何能更好地
激励他,同时长期留住他;对于优秀的人才,如何用影响力 动机去吸引他加入你的团队。所
有这些都是影响力动机的体现。

很多经理人在承担管 理岗位几年后又回到个人贡献者即专家的角色,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
影响力动机偏低,而成就动机太高 ,内心过于纠结,所以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对一
个影响力动机偏低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没有8- 10年的历练,是不会有motive的彻底转型的,
自己在领导岗位的职业生涯也将遇到天花板。
2

企业层面
如何避免新生经理人“见光死”

很多新生经理人“仓促上马”,往往遭遇现实困境,一上来就“见光死”。对企业来说,这是个
风险颇大 的阶段,很容易导致“多输”局面。新生经理人转型,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修炼,也
是考验企业整体领导 力架构发展的重大挑战。


如果没有企业的系统性支持,新生经理人转型成功率是很 低的。很多新生经理人“仓促上马”,
往往遭遇现实困境,一上来就“见光死”。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不 能不说是一个“多输”局面:
新生经理人个人职业生涯遭遇重大挫折、其下属和团队集体遭殃、企业很有 可能流失优秀人
才和业务。


如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并取得“多赢”?

第一,以最快、最全面的方式对新生经理人做一个“体检报告”:让他能够更清晰、全面地“ 自
我认知”,从而认识到他所要完成的“角色变化”,而目前他的个人定位和未来想要达到的个人
定位之间、现在的动机和未来岗位要求的动机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而他要弥补这个差距的
优劣势又在 哪里。

第二,要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给新生经理人一个管理激励团队的“实战演练”的机 会。比
如,目前一些企业设有“发展中心”,是一个虚拟的发展、培养管理者的机构。在这个机构中,< br>会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新生经理人可以在一个与现实环境比较接近、同时又相对安全的
设计好 的情境下去还原、演绎未来应该扮演的角色。

所谓“安全”,就是这种演练是一种模拟的现实 实战———如果贸然就直接让一个尚未成
功转型的新生管理者遭遇现实难题的话,风险是非常大的。很可 能某个环节出现偏差而造成
无法挽回的后果和损失。

比如,模拟新生经理人的“角色 扮演”,设计情境是:刚晋升为新生经理人的他有一个难
缠的下属,这个下属不听话,有个性,没有经验 的新生经理人在现实中很容易让这样的下属
流失掉。如果把相应的情景设计到角色扮演中,就能让新生经 理人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
去体验这个挑战。现场演练的同时还可以全程录像,在角色扮演后,导师可 以帮助新生经理
人回放录像,分析难缠的下属的身体语言,或者讨论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应对以及如何和这 类
下属沟通等。

不过,目前在中国建立“发展中心”的企业并不很多,有些企业只是 以培训上课的形式来完成
对新生经理人的辅导,虽然也能令新生经理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但缺少“ 实战模拟”的
全方位性。

第三,为新生经理人配备“导师”。对刚上任6个月的新生 经理人提供咨询和辅导,一起探
讨“成长的烦恼”,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导师,又如何激发导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呢?

首先“导师”最好 不要是直接上级,虽然与直接上级的沟通是很多的,但要区分上级和导师的
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上级更 关注于任务、业绩、目标的达成,而导师则更多关注于人本身
的成长,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 ,进而运用自己的经验与其分享而令其获得启发。
但同时,“导师”与新生管理者的层级差异也不能太大 ,最好的选择是与直接上级平级的、其
他部门的管理者,同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而说到导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实还要回到导师其自身的自我定位和动机———这个导师是
不是 具有这样一种影响力动机,即他是否会从这个被辅导的人的成功上获取一种成就的满足
感,他是不是把自 己就定位成一个“导师”。如果导师自身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动机,而仅仅停
留在“任务导向”上,因为企 业安排了这个“任务”而不得不被动地每月见一次面、填几张表,
那么“导师”是不可能发挥实质作用的 。

生物科学专业介绍-教师本年度工作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公安部新规


李白诗词鉴赏-潍坊人事


雅思听力高频词汇-爱国名言警句


元旦是哪一天-悼词短信


我的拿手菜-最新婚礼司仪主持词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2017电影排行榜


西南交大分数线-企业防汛应急预案